-
許志恩主任醫(yī)師 廣東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 神經內科 我相信,最近幾年,大家聽到最多的、關于癡呆的疾病,是老年性癡呆(也叫老年失憶癥,阿爾茨海默病),也知道老年性癡呆的可怕,同時,也引起了為人子,為人女的警惕,不少兒女,帶著老人到門診找我,大多數情況下,他們的判斷是正確的??磥恚破?,特別是關于醫(yī)學的科普,關于某種疾病的科普,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老年性癡呆的患者,如果及早發(fā)現,及早就診,及早治療,是可以延緩病情發(fā)展速度,讓病人保持更長一點的自知力,讓病人維持好的生活質量的時間更長一些。不過,無論如何,老年性癡呆畢竟是一個無法治愈的疾病,總有一天,病人會完全失去記憶,生活無法自理。目前,全世界對此都沒有有效的藥物,也沒有有效的方法。今天,我來談一談另外一種癡呆,血管性癡呆。這種類型的癡呆,其實也不少見,只是程度的輕重不一而已。今天想到它,是因為昨天看了一個回診的病人,在與他交流時,發(fā)現他的情況有了明顯好轉,病人的家屬也說,自從給我治療后,情況有明顯的改善。換而言之,這是一種可以通過藥物治療而獲得一定效果的癡呆!先說說,什么是血管性癡呆,對于這樣的疾病的解釋,還是專業(yè)一些比較好。看看在專業(yè)上,是如何描述血管性癡呆的(注意,括號部分,是我特意加上去的,目的是想通俗化一點)。血管性癡呆(英文叫VascularDementia縮寫為VD)是指由缺血性卒中(中風)、出血性卒中(中風)和造成記憶、認知和行為等腦區(qū)低灌注的腦血管疾病所致的嚴重認知功能障礙綜合征。大家不知道注意到沒有,定義中,用了一個“嚴重認知功能障礙綜合征”,也就是說,這種病人,往往情況比較嚴重了,才會引起家屬或者醫(yī)生的重視,否則,一般都按照中風進行處理。中風(缺血性和出血性)和腦血管疾病,為什么會引起癡呆?而且是嚴重的?這里就涉及到一個腦部特別功能區(qū)的問題。大家一聽說中風,腦海里大多想到的是,語言不清,口角歪斜,手腳沒力,癱瘓等等。其實,這是支配這些功能區(qū)的血管受到損害所導致的。而這些血管,是我們大腦眾多的血管中,最容易受到損害的血管。這些血管,正是供應大腦支配語言、面肌活動、肢體活動的功能區(qū)的主要血管,一旦這些血管受損,當然會出現上述所說的表現。但是,大腦的血管非常的豐富,并非僅僅有這些血管。更重要的是,大腦的血管損害,并非僅僅損害一條或者幾條血管,它常常是大腦的大小血管同時受損,只是損害的輕重,時間的先后不同而已。大腦的功能區(qū)也非常多,并非僅僅有語言、面肌活動、手腳活動的功能區(qū),還有精神活動、情緒、情感、計算、判斷能力、欲望、認知、空間定位等等諸多功能區(qū)。當供應這些部位(功能區(qū))的血管慢慢受到損害并導致這些血管所供應的部位的腦組織出現壞死時,病人便開始出現不同程度的癡呆表現。導致血管損害的因素很多,除了年齡和遺傳這兩個不可控制的因素外,其它的因素,比如高血壓病、糖尿病、高尿酸血癥、高脂血癥、自身免疫性血管炎等,都是腦部血管損害的常見原因。這些“其它”的因素,在診斷明確的前提下,是可以通過合理的治療加以控制,從而使血管不在繼續(xù)受損。部分處于功能受損,但組織仍處于可以修復狀態(tài)的區(qū)域,在這個過程中,很有可能逐步恢復它的功能,這樣,病人的病情自然也會有好轉。雖然很難,但畢竟是有希望的。在昨天回來復診的病人身上,便看到可喜的變化,特別是計算能力的恢復,令我大感意外,他的家人看見,也感到高興。這就是血管性癡呆與老年性癡呆的不同之處。當然,這兩者還有一個明顯的差異,那就是,血管性癡呆是可以通過對基礎疾病的及早干預和治療而得到預防,老年性癡呆則做不到這一點。記住,什么時候,預防都是遠遠勝于治療的!2023年4月22日星期六于妙手書齋2024年10月19日
436
0
1
-
侯雙興主任醫(yī)師 上海市養(yǎng)志康復醫(yī)院 神經內科 老年癡呆癥的危險因素2020年,《柳葉刀》委員會曾提出與癡呆發(fā)生潛在相關的12個因素,分別為??教育程度、??聽力損失、??創(chuàng)傷性腦損傷(TBI)、??高血壓、??飲酒、??肥胖、??吸煙、??抑郁、??孤獨、??缺乏鍛煉、??糖尿病和??空氣污染。此外,兩大遺傳因素,包括:??阿爾茨海默病家族史、??高風險基因APOEe4/e4也與癡呆的發(fā)生密切相關。但尚不明確這些風險因素在不同類型癡呆中的作用是否一致,以及不同風險因素之間本身存在的關聯(lián)作用(如肥胖與糖尿病)是否會影響癡呆風險?近日,來自哈佛醫(yī)學院的研究人員對上述14種不同風險因素和癡呆的關聯(lián)差異性進行分析,發(fā)現:??TBI、??APOEe4/e4基因、??高血壓、??抑郁癥、??教育程度低這5個因素與癡呆結局存在穩(wěn)定的相關性;不同風險因素的影響在不同癡呆亞型中存在比值比(OddsRatio,OR)差異,其中不可改變風險因素(阿爾茨海默病家族史、高風險基因APOEe4/e4)差異最??;2024年06月20日
214
0
35
-
侯雙興主任醫(yī)師 上海市養(yǎng)志康復醫(yī)院 神經內科 血管性癡呆(VaD)的診斷標準VaD在臨床上一般占所有癡呆類型的12%-20%,僅次于AD,患者可出現記憶下降、反應遲鈍以及失語等癥狀,病因以卒中較為常見。在診斷VaD的時候,患者需要滿足以下條件:1、通過認知功能評估,明確患者存在認知損傷(達到血管性癡呆或VaMCI閥值,或為局灶性皮層功能障礙)。2、腦血管病與認知損害之間存在關聯(lián),即突然起病,認知損害發(fā)生的時間通常與≥1次腦血管事件有關,并在多次腦血管事件下呈波動樣或階梯樣病程,或在沒有卒中或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病史情況下,逐漸起病,緩慢進展病程,存在信息處理速度、復雜注意力或額葉-執(zhí)行功能突出損害的證據,且具備下列特征之一:早期步態(tài)異常;早期尿頻、尿急、其他不能用泌尿系統(tǒng)或其他神經系統(tǒng)疾病解釋的尿路癥狀;人格和性格改變,或其他皮質下?lián)p害表現。3、腦影像學檢查存在與腦血管病和認知損害模式一致的腦影像學證據,即存在腦血管病定位一致的、符合認知損害模式并足以導致認知嚴重程度的影像學改變。如患者同時滿足上述(2)或者(3)即可診斷很可能的血管性癡呆;如滿足(2)但未行影像學檢查,或影像學改變不足以完全解釋認知損害,則診斷可能的血管性癡呆;若影像學未見異常,則不能診斷可能的血管性癡呆。2023年12月26日
104
0
65
-
賈鈺華主任醫(yī)師 南方醫(yī)科大學南方醫(yī)院 中醫(yī)內科 癡呆(dementia)是一種以獲得性認知功能損害為核心,并導致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學習能力、工作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明顯減退的綜合征。引起癡呆的病因很多,除了腦變性疾病、腦血管病、內分泌疾患等因素外,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那就是某些藥物也能導致老年性癡呆。下列9類藥物可誘發(fā)癡呆:1.抗膽堿能藥物。乙酰膽堿是中樞神經重要神經遞質之一,能特異性的作用于膽堿能受體,與學習、記憶密切相關。眾所周知,膽堿酯酶抑制劑(多奈哌齊、加蘭他敏),通過抑制乙酰膽堿酯酶對乙酰膽堿的水解,提高乙酰膽堿的濃度,已被批準用于治療輕度或中度阿爾茨海默病。相反,抗帕金森病藥(苯海索)、解痙藥(顛茄、莨菪堿、東莨菪堿、阿托品)等抗膽堿能藥物,可導致急性和慢性認知障礙的發(fā)展。2.抗組胺藥。組胺是促進覺醒和維持覺醒狀態(tài)的一種興奮性神經遞質。第一代抗組胺藥(苯海拉明、氯苯那敏、異丙嗪、賽庚啶、酮替芬等)與腦中約75%的H1受體相結合,導致對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鎮(zhèn)靜作用,臨床上表現為認知功能和執(zhí)行能力的下降。另外,第一代抗組胺藥也有較強的抗膽堿能作用。第二代抗組胺藥物(氯雷他定、左西替利嗪等)不易通過血腦屏障,約與腦內25%的的受體結合,鎮(zhèn)靜作用明顯比第一代抗組胺藥弱。兒童、老年人優(yōu)先選擇第二代抗組胺藥。3.H2受體拮抗劑。組胺可作用于H1受體也可作用于H2受體。腦內H2受體的表達水平和分布情況與H1受體相似,都在中樞神經系統(tǒng)種發(fā)揮一定的調節(jié)作用。所有H2受體拮抗劑(西咪替丁、雷尼替丁等)都有引起意識錯亂、定向障礙、譫妄和幻覺等中樞神經系統(tǒng)不良反應的報道。大多數病例在開始用藥2周后出現上述反應,停藥后3~7天消退。一項納入南美老年人的5年隨訪的前瞻性研究提示,持續(xù)用H2受體拮抗劑與認知損害風險增加有關。4.鎮(zhèn)靜催眠藥。γ-氨基丁酸(GABA)是中樞神經系統(tǒng)重要的抑制性神經遞質。苯二氮卓類(地西泮、勞拉西泮、阿普唑侖、奧沙西泮、艾司唑侖、三唑侖)鎮(zhèn)靜催眠藥,可以加強或易化γ-氨基丁酸(GABA)的抑制性神經遞質的作用。長期服用苯二氮卓類藥物,尤其是長消除半衰期苯二氮卓類藥物,與癡呆的風險增加相關。5.抗癲癇藥物??癜d癇藥在減低致癇神經元興奮性的同時亦降低正常神經元的興奮性,從而損傷包括記憶的認知功能。在傳統(tǒng)抗癲癇藥物中,苯巴比妥對認知功能的影響最大,卡馬西平、苯妥英鈉和丙戊酸鈉對認知功能影響相似。在新型抗癲癇藥物中,加巴噴丁、拉莫三嗪對認知功能的影響小于卡馬西平,托吡酯對認知功能損害稍大于丙戊酸鈉。6.中樞性降壓藥。5-羥色胺(5-HT)廣泛存在于大腦的皮質和神經突觸內,幾乎影響到大腦活動的各方面,能增強記憶力。利血平通過耗竭腦內5-HT和NA發(fā)揮降壓作用。甲基多巴為芳香氨酸脫羧酶抑制劑,通過降低組織中5-羥色胺、多巴胺、去甲基腎上腺素濃度發(fā)揮降壓作用。長期大量服用利血平或甲基多巴,可引起過度鎮(zhèn)靜、注意力不集中、抑郁,且可出現于停藥之后數月反應遲鈍。7.補鐵劑。鐵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適宜濃度的鐵在機體內發(fā)揮重要的生理作用。鐵過載則可激活氧化應激,誘發(fā)線粒體鐵積累、神經元鐵代謝紊亂和細胞凋亡等。流行病學研究提示腦鐵過量沉積與神經退行性疾病有關聯(lián)性,包括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人大腦中鐵的含量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特別是老年人,輕度貧血時應強調從食物中補鐵,只有在嚴重缺鐵的情況下,才可在醫(yī)生的指導下補充鐵劑。8.鋁劑和鉍劑。含鋁的抗酸藥(氫氧化鋁凝膠、碳酸鋁鎂咀嚼片等)口服后,極少量的藥物可在胃內轉變成可溶性的氯化鋁被吸收。老年人長期服用,鋁鹽吸收后沉積于腦,可引起老年性癡呆。同理,胃腸粘膜保護劑(枸櫞酸鉍鉀、果膠鉍等)長期服用,可引起中毒性腦病。9.含朱砂的中成藥。古人早已認識到朱砂的神經毒性,《本草從新》記載:“獨用多用,令人呆悶?!爆F代研究證明,朱砂含有少量游離汞和可溶性汞鹽??诜焐昂?,汞可進人腦組織,而且代謝相當緩慢,半衰期為240天,容易形成蓄積中毒,損傷中樞神經,對胎兒、嬰幼兒的智力、記憶產生不利影響。臨床常用的含朱砂的中成藥有:安宮牛黃丸,牛黃清心丸、柏子養(yǎng)心丸、補腎益腦片、紫雪丹、至寶丹、再造丸等。2023年06月08日
385
0
29
-
賈鈺華主任醫(yī)師 南方醫(yī)科大學南方醫(yī)院 中醫(yī)內科 1.有數據顯示,我國約有1000萬名阿爾茲海默癥患者,該數值還在不斷上漲中,預計到2050年會突破4000萬人次。據統(tǒng)計,在我國85歲以上的老年人中,約有1/3罹患阿爾茲海默癥。阿爾茲海默癥是一種進行性發(fā)展的神經系統(tǒng)退行性疾病,該病起病十分隱匿,很容易被人們忽略。2.是什么原因導致的阿爾茲海默癥發(fā)生呢?研究發(fā)現,阿爾茨海默病會出現典型組織病理學改變——腦內淀粉樣蛋白斑塊沉積、神經原纖維纏結。而我們的大腦內本身就存在毒性蛋白質β-淀粉樣蛋白,該物質會在腦內不斷累積,當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就會誘發(fā)淀粉樣蛋白斑塊沉積,導致細胞、神經傳遞受到破壞,最終增加阿爾茲海默癥的風險。此外,年齡增加、心腦血管疾病,以及睡眠不足、壓力過大、吸煙、缺乏鍛煉等不良生活習慣也會導致老年癡呆的風險上升。3.哪些人不易患上老年癡呆么?《英國醫(yī)學雜志》上發(fā)表了一篇由首都醫(yī)科大學宣武醫(yī)院進行的研究,揭露了答案。研究人員分別對3萬受試者進行了為期10年的隨訪,通過分析后發(fā)現:保持6種健康生活方式的人可幫助預防記憶力減退,且相較于只有1種健康方式的人,擁有2~3個好習慣的人群罹患癡呆的風險會下降30%;擁有4~6個則會下降90%。4.哪些良好習慣可以預防癡呆?①健康飲食:日常多攝入果蔬、魚、肉、乳制品、谷類、堅果以及豆類食物;②戒煙:從不吸煙或戒煙>3年;③堅持鍛煉:每周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或≥75分鐘的高強度鍛煉;④堅持社交:每周進行≥2次的社交活動;⑤戒酒:從不喝酒或偶爾喝酒;⑥認知活動鍛煉:堅持閱讀、寫作、麻將等。2023年04月26日
386
0
20
-
李衛(wèi)國主任醫(yī)師 山東大學齊魯醫(yī)院 神經外科 今天把一個重點話題作為一個專題來講,就是帕金森關于認知障礙的問題。大家可能不是很熟悉認知障礙這個概念,說癡呆可能大家就好理解一些,今天講帕金森癡呆的一些問題。癡呆的問題有很多患者考慮說帕金森怎么會癡呆,癡呆以后是不是不認人,將來生活質量有很明顯的一個差別,包括帕金森患者到了后期,有一些患者的照料是不是有很大的難度,在今天這一次講座里面讓大家簡單了解一下。我們首先要了解認知障礙和癡呆之間的關系,兩者是不是一回事。認知障礙是帕金森病非常常見的一個非運動癥狀。在這段時間里面我反復的和大家講帕金森的非運動癥狀。大家都可以考慮到,為什么李教授一直講非運動癥狀特別重要?因為在帕金森整個發(fā)展的過程中間,尤其是在前期的臨床醫(yī)療過程中間,因為我是一個手術醫(yī)生,做DBS手術的。大家往往是對于帕金森病的運動癥狀特別的重視,今天在門診上就有30多個病人,家屬依然是對運動癥狀格外的重視,而在運動癥狀里面又對震顫這種癥狀格外的重視。大家可想而知了,很多帕友本身和帕友的家屬和周圍人僅僅對這個癥狀是以震顫為主,覺得是震顫才帕金森,更別提其它的僵直或者說更難以想象帕金森患者能對非運動癥狀有一定的了解,非運動癥狀其實是影響帕金森患者生活質量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今天講的認知障礙是比較常見的一個癥狀,大家也不用太擔心,因為認知障礙包括兩大類的癥狀。第一類:帕金森病輕度的認知障礙。第二類:帕金森病的癡呆。這兩者你可以看成是一個疾病不同的過程,有很多患者說是不是說患者有了輕度的認知障礙就是癡呆,他將來會不會發(fā)展成帕金森病的癡呆。我們都覺得人在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的記憶力會逐漸的減退,減退的幅度會越來越明顯,但是對于帕金森病的認知障礙,就輕度的認知障礙,我們說不能用輕度癡呆來替代,再通俗化也不能用輕度的癡呆來替代,就是輕度的,輕度認知障礙在今天這個講座里面我們簡稱是輕度的,癡呆就叫癡呆,大家一定分清楚,僅僅限于今天這個講座,為了讓大家能了解疾病本身的一個情況。輕度的和癡呆應該是兩個獨立的因素,因為帕金森輕度的認知障礙發(fā)病率比較高,大部分都是在帕金森病的早期會出現,它的比例能達到多少呢?在帕金森病的調查里面,輕度的認知障礙能到40%以上,甚至說有的調查中心能到一半以上。癡呆我們可以理解成嚴重的,每年發(fā)展為癡呆的情況有10%左右,這個比例是非常大的。就每年帕金森病里面能發(fā)展成癡呆的,就輕度的認知障礙發(fā)展成癡呆的有10%左右,大家可以想象這個比例是非常高的。當輕度認知障礙的時候,很難被家屬和本人發(fā)現,因為大部分帕金森病人是老人,你有點記憶力的障礙或者說家里人的生日記不住了,或者鍋碗瓢盆放的位置記不住,大家都覺得這是正常的,但是當它發(fā)展成一個帕金森病癡呆的時候,那就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嚴重影響你周圍的親情關系,可能最后連親人也不認識了。最近我們帕金森病專業(yè)學組也制定了一個相關診療指南,就是出現這個情況怎么來界定他,怎么來判定他是還是不是認知障礙。首先我們可以把他輕度的認知障礙當成一個正常值,在沒有認知障礙的情況下他是一個正常狀態(tài),可以當成一個正常的和帕金森癡呆的中間狀態(tài),其實這個中間狀態(tài),輕度的可以轉化的,既可以往重的方向轉化,也可以往輕的方向轉化,這點我覺得是對大家治療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我希望很多帕友了解這一點,就是輕度的認知障礙可以變成好的,就是沒有障礙,它和咱們常講的阿爾茨海默癥,就老年癡呆相比較而言的話,它這個轉化率是很高,往輕的轉化比較高。輕度的指的是什么樣的一個概念呢?指患者感覺到自己的認知下降了,或者說自己的家屬,或者說臨床醫(yī)生觀察到他有認知下降,我們還有一些評測,有一些客觀量表的評測,來評測他有這個情況。他發(fā)病的一些特點是什么呢?我們從哪些確切的證據能證實他有這個情況,其實這個證據并不是說我們現有的患者能采集的證據,這是根據以往患者去世以后,科研部門會做一些尸檢,尸體病理學的研究,就會發(fā)現這些患者可能存在一些不好的蛋白。當然我以前經常給大家講帕金森病不好的蛋白叫α-突觸核蛋白,這些不好的、壞的蛋白在帕金森患者腦里廣泛的沉積,這是它的一個病理學特點,我們說發(fā)病的一個基礎。同時我們說老年癡呆,我們還要知道帕金森癡呆和老年癡呆,就是阿爾茨海默病,它有什么區(qū)別,它病理學基礎是有的,為什么呢?帕金森癡呆是不好的蛋白叫α-突觸核蛋白的沉積,老年癡呆是β-淀粉樣蛋白的沉積,這是兩個不同蛋白的沉積,所以大家知道了老年癡呆是叫β-淀粉樣蛋白,而帕金森癡呆是α-突觸核蛋白的沉積,都是壞蛋白,但是壞蛋白的種類是不一樣的,大家知道這一點就可以了。同時大家一定別忘了,如果帕金森患者有帕金森的癡呆,他會不會合并有我們常見的阿爾茨海默癥的,就老年癡呆的這種癥狀呢,也是可以有的,為什么呢?因為通過檢查發(fā)現,有大約三分之一的帕金森患者除了有帕金森壞蛋白的沉積,他同時還伴有老年癡呆壞蛋白的沉積。帕金森的癡呆也可以合并老年的癡呆,我們常講的老年癡呆,這兩種是可以合并的。合并以后他就有多種的臨床表現,所以我們講這兩者是可以共同存在于帕金森癡呆里面的。我們對于這種情況有了解以后,我們就要去了解哪些患者有高危的因素,就哪些患者容易出現癡呆的這種表現。首先我們講輕度的認知障礙這一方面他的危險因素是什么,首先年齡越大的患者出現概率越高,很多時候年輕的二三十歲或者四五十歲這類的患者說我腦子的記憶力不好了,是不是我會癡呆,這類患者得認知障礙的風險相對要低一些,比年齡大的風險低,這個好理解。我們都講一些不好的蛋白是隨著年齡的增加,體內把它清除的能力減退了,它慢慢的出現的概率就多,所以年齡越大風險越大。另外男性的患者比女性的概率要大,男的明顯比女的要多。還有一點是教育程度,很多人說不能用腦,用腦越多對大腦的損害越壞,其實這是一個誤解,相比來講教育程度比較低的這類人群認知障礙的風險要大一些。同時我們在臨床也發(fā)現,在我的病人群里也發(fā)現,患者的嗅覺很重要。這次的新冠肺炎大家對嗅覺可能會加深認識,這個病毒會引起對嗅覺的減退,有很多典型的帕金森病患者說會伴有嗅覺減退,越聞味越聞不到,認知障礙的風險越高。其它的非運動癥狀之間有沒有關聯(lián),比如說睡覺,到了中后期晚上睡覺大喊大叫,這叫RBD(快動眼睡眠行為障礙),有這種臨床癥狀的患者出現認知障礙的風險就會越高,大家一定要記住這些特殊的表現。并不一定是說我有了這些癥狀就一定會有認知障礙或者有癡呆,不是的,它只不過是關聯(lián)性更密切一些。還有的患者是精神情緒不好,情緒非常低落,早期就有明顯的抑郁或者是嚴重的抑郁癥狀,這種情況認知障礙的風險也會越大。講了這些非運動癥狀的相關,運動癥狀有沒有關系,也是同樣的,患者運動癥狀越重,認知障礙的情況越高,也有很多不同的研究中心有很多的報告,我們有相關的觀察。運動癥狀大家都知道有震顫、僵直,主要是這兩大類,還有其它的一些混合型情況。震顫為主的和少動僵直的,這兩類中哪一類認知障礙發(fā)生的概率比較高,大家可以自己先判斷一下。答案來了,少動僵直型的患者出現認知障礙的概率要更高一些,大家也可以分析,有很多患者覺得我的手不抖,是不是進展的就慢,不是的,反而以單純震顫型的,單純抖動的這類患者疾病進展的要慢,合并認知障礙的概率要低,一般進展的所有合并的癥狀也要少,大家一定要記住這一點。我們再重復一遍,認知障礙分輕度的認知障礙和帕金森癡呆。如果在早期出現了輕度的認知障礙,那么這種輕度的認知障礙往往不被病人自己所覺察,他的進展相對要慢一些,進展的慢,所以就容易引起患者家屬的漠視或忽視,這種表現在臨床上各種各樣,每一個患者都是不一樣的。有的是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有的覺得我的記憶力不好,還有的是執(zhí)行能力不行,比方說家里人跟帕友講你去拿一個東西,他就不愿意動,懶的動或者說對這個任務比較模糊。還有的患者是語言能力不行,想表達一個東西,找詞困難,找了半天,怎么來描述這個事呢,想了半天,說了幾句話,也沒能表達自己的意思,語言能力表達會降低。還有的是大家最通俗的覺得記憶力下降才是癡呆和認知障礙,其實不是的,單純的記憶力下降僅僅是認知障礙其中的一個方面,并不能以記憶力的減退來評判他是不是存在認知障礙。我們在臨床上也會通過一些計算的模式來判斷是不是有認知障礙,在門診或者在我們治療的人群中間我們經常會用同樣一個算術題給大家來測試,比方說100-7=93,再減7=86,再減7=79,我們需要患者連續(xù)的不間斷的答出它的答數。比方說100-7=幾,請患者連續(xù)的減7,直接把答案告訴我,患者應該做的是什么呢,就告訴醫(yī)生說100-7再減7的答案分別是93、86、79、72,不間斷的去解答。這種算法可以通過患者回答的速度,回答的正確度來提供一方面的,從一個層面來判斷患者認知的問題。當然我們有專門的認知評估量表,還有一些精神情緒評估量表,這僅僅是其中的一個方面,包括記憶力的,圖形的,通過這些綜合性的來評估,所以大家一定不要以為記憶力才是認知的問題,這也是大家容易對認知障礙產生忽視,或者說錯誤估計的一個原因。有很多帕金森家屬覺得患者記憶力還可以,因為家里人的生日他都能記住,也不是說來了一個親屬他不認識了,所以他就會覺得這個患者對認知沒有問題,其實從另外一個全面性的評估來看,這個患者可能已經出現了認知障礙。所以我們可以對認知障礙有分型,比如說單純認知域的遺忘型認知障礙和單純認知域非遺忘型的認知障礙,還有多認知域的,這是專業(yè)的一些分布了,這是專業(yè)的一些命名特點,所以不同的帕金森國際運動協(xié)會,還有一些組織,對認知障礙提供了各種各樣的分布方法。怎么來檢查呢,其實目前來講是比較困難,因為目前還并沒有特別理想的標志物。比方說患者感沒感冒,有沒有炎癥,查個血,看一下血相有沒有變化,這是咱們老百姓通俗的認知。但是帕金森病有沒有認知障礙,你能不能通過一項檢查去判斷出,比如說抽個血或者是查尿液或者查影像學,能不能一下子就判斷出,目前還沒有精標準或者說非常敏感的檢查標準。所以我們在臨床上大部分還是用評估的方法,比方說MOCA評估量表、認知評估量表或者是其它整體的一些評估量表,各種各樣的評估量表或者精神狀態(tài)的檢查,這是我們利用的比較廣泛的。并不是說量表評分有問題,就給他判刑了,他就一定有問題,并不是這樣的。因為所有的量表都有它一部分的缺點,并不是完美的,目前并沒有完美的一些方案,只不過通過綜合的量表,我這個量表不完美,另外一個量表也不完美,但是這幾個量表我一塊去做,取更加中肯的一些評判。還有一些體液標志物,從體液發(fā)現,就腦脊液中間的一些蛋白水平,β-淀粉樣蛋白一些水平,包括Tau蛋白的一些水平,這些可以做一些體液的檢查,但是這種檢查并不具備普適性。不是說來了一個病人我就給他做腰穿,病人還不愿意,說你抽血可以,別做腰穿,覺得腰穿比較恐懼。所以有一些并不具備普適性,所以量表評估在臨床中間應用最廣泛,你就做幾道題或者回答幾個問題就可以初步排查。那么有沒有一些影像學,比方說磁共振,磁共振其實我們臨床應用的也是比較多的。打比方說今天在門診上就有一個患者說我發(fā)病的過程非???,非常迅速,兩年的時間就坐了輪椅,就站立不好,走路不穩(wěn),頭暈尿頻。我說這樣,你這個癥狀不是一個典型的帕金森病,我高度懷疑你是帕金森綜合征,我說你有沒有磁共振,他說沒有,我說你做一個吧。今天做了,做完了以后就直接出結果了,因為今天特別快,今天排隊的時間比較短,出了結果我一看,他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多系統(tǒng)萎縮,從臨床的癥狀學和你的影像片子來看,我就可以判斷你是一個典型的多系統(tǒng)萎縮的疾病,就是一個疊加綜合征。所以影像學給我們的指導意義非常的大,十字征、殼核裂隙征都非常典型。影像學同樣也可以排查一部分癡呆的情況,為什么呢?它對于腦萎縮的一些情況,包括灰質皮層厚度的分析,大腦灰質的一些結構,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和關聯(lián)性。比方說大腦皮層,大腦是不是萎縮了,小腦是不是萎縮了,對于醫(yī)生來講需要更細致的認知,比方說和認知相關的海馬,可能有些患者會知道海馬和記憶力是相關的,海馬杏仁核它的這種灰質,就表面覆蓋的或者說神經元那些結構,灰質的體積出現下降,那么我們可能就會判斷他是不是和認知下降是相關的,這些我們可以通過影像學直接可以判斷,通過一些計算的方式判斷灰質是萎縮的情況,你也可以理解成腦萎縮,老百姓可以理解成腦萎縮的程度和認知障礙它也是相關的。我們講傳導束,大腦里面除了神經束,老百姓可以這么理解,除了細胞還有傳導束,就是纖維束,大家可以說神經,可以理解成電線,發(fā)電站和電線之間的關系,發(fā)電站功能減退了,傳導的電線也出現了功能減退。電線怎么會減退呢?電線分布的廣度或者是電線越來越細了,或者是分布面越來越少了,原來這個區(qū)域有電線,現在沒有電線了,你也可以這么理解,或者說電線內部的結構有問題了,這些結構,不管是廣泛的結構還是細微的結構出現問題了,這也說明他可能有認知的變化?,F在還有一些影像學,我們說叫功能磁共振,功能磁共振也可以判斷他大腦的活躍程度,比方說正常人的大腦從功能磁共振來看代謝非常旺盛,大腦的活躍度非常旺盛,但是有一些認知障礙的患者,他大腦的活躍度是降低的,這些都可以,還有一些比較專業(yè)型的,大家可以了解一下。當然還有一些腦電,但是大部分患者來了以后不會讓他們去做一些腦電,但是為了評估,我們就會給患者做一些腦電,就是戴上一個腦電的記錄儀,看看腦內的電活動有沒有變化。對于認知障礙的一些患者,他腦內有一些異常的波段或者病理學波段是增加的,其它的波段活動是減少的。并不一定說腦內波段的活動高了它就是好的,并不一定是這樣,所以說我們一定要注意。所以對于這種判斷我們一定是綜合型的,不是用一種方法去判斷,一定是綜合型去判斷。對于判斷我們講了,那么治療怎么辦,我們最關心的是治療,首先在我這個中心來講的話,首先先用一些非藥物的治療意見,為什么說非藥物?在早期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一些認知訓練,可以加強記憶力。比方說臨床一些老醫(yī)生到了快退休的年齡之后他會說不行,我的記憶力減退了,我怎么辦呢,我經常背背唐詩宋詞,或者說記一記新來的年輕同事的名字,因為新來的同事比較多,有一些老年同事我都認識,新來的同事不認識。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對新鮮事物的興趣度降低了,我主觀的提高我的興趣度,雖然我不想記,但是我強迫自己去記。我今天記兩個名字,后天記兩個名字,以后我看到周圍的同事沒有不認識的,我見面就能叫上名字,這是一個刻意的訓練。這個訓練對記憶力、注意力,還有綜合性的一些判斷能力都有幫助,這是簡單的。你也可以去做一些新的興趣愛好,比如說書法,在書法過程中我記住筆順,筆畫的一些記憶力,這樣也可以幫助你的記憶力和認知。另外加強記憶力的鍛煉,這是非常有效的。還有重復的經顱磁刺激,很多患者問我經顱磁刺激這個設備能不能買,我倒不建議患者去買,一方面比較貴,另外一方面不同的患者對這個敏感度是不一樣的,你不能說靠設備,我就不動了,設備給我治療一圈或者給我刺激一圈,我記憶力就飆升,不存在這種可能性。任何癥狀的改善一定要有自己主觀的能動性,自己要積極起來,我不但要加強我的記憶力任務,而且我還要多做運動,多做一些有氧運動,跳舞、健身,然后這些方法都不好用,或者說這些方法在作為基礎的情況下我再合并使用設備,我不能所有的都光依靠設備,或者聯(lián)合使用,這種是一個科學的方法。我倒建議患者可以到你周圍的康復中心,大的中心醫(yī)院去做一下經顱磁刺激,你去做一個禮拜的經顱磁刺激,這個費用是比較低的。經過治療之后你發(fā)現我對這個治療方式是敏感的,我經過治療之后我的記憶力包括情緒有了改善,那么我再到醫(yī)院的話不方便,我想買這個設備,而且我的經濟條件也能達到,那你就買。如果你經過一到兩個周試驗型的治療,你發(fā)現這個東西對我沒有什么幫助,那我就不建議你去購買這個設備。我們在臨床有一個長期的觀察,你用的過程中它可能會有提高,你一天兩天不用它,一下又打回原形,所以說它應用的場景是有限的,是比較有局限性的,所以大家對這方面要有一定的認知。再有大家比較關心的是有沒有藥物,這個藥物也非常簡單,說我服了藥以后就好了。其實目前的藥物并沒有特別有效的,目前在臨床所有的研究中間有一種藥物叫卡巴拉汀,卡巴拉汀這個藥物目前在臨床研究中間發(fā)現它對帕金森的認知障礙是有一定的效果,但并不是100%的確切,可以嘗試,如果有這個癥狀的話可以嘗試去使用,它有透皮貼劑,就和羅替高汀一樣,它可以貼在皮膚表面。另外我們傳統(tǒng)的多奈哌齊對帕金森的認知也有一定的改善,對一部分的患者有一定的改善,對于另外一部分的患者改善不明顯,還有一些其它的藥物,叫加蘭他敏,這些藥物經過臨床的研究,有一部分患者可能有效,但是大家一定要明白這個有效不是說我吃完藥以后,我用完這個藥以后,我的認知一下子上升了好幾個數量級,不是這個概念,它可能會有輕度的改善,這種輕度的改善可能家屬不一定能覺察出來,但是通過臨床這種量表的評估,綜合的評價,會發(fā)現這種認知的改善,也有極少的患者會發(fā)現這種改善還是比較明顯的,改善很明顯的是比較少的一部分。還有一種,因為大家對目前現有的帕金森藥物做了各種各樣的研究,我們往往是用現有的藥物,比如說雷沙吉蘭,雷沙吉蘭在前兩年我們都把它當成一個神藥,終于來了一個新藥,終于有新的藥物可以使用了,所以對它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但實際上從臨床應用來看,雷沙吉蘭的確是有一定的作用,但并沒有說和它的價格相匹配,所以說雷沙吉蘭使用的時候對某一些患者有一定的幫助,但并不一定對所有的患者有幫助。在有一些研究中間也發(fā)現雷沙吉蘭可以改善帕金森患者的注意力和執(zhí)行能力,這些能力都是認知能力中間的一個組成部分,也就是說我們變相的可以認為它可能會改善帕金森患者的認知能力、認知狀態(tài)。再之前美金剛是對于老年癡呆比較常用的一種藥物,老年癡呆大家都知道,對于中重度的老年癡呆,用美金剛患者的人群比較多,但是美金剛對于帕金森的這種認知障礙,目前并沒有證據說明它能夠改善癥狀,我想證據非常重要,臨床研究非常講究臨床證據。還有很多患者來問我,我用一些零脂之類的藥物有沒有作用。只能是這么講,你吃了可能沒有太多的壞處,但是對于癡呆的幫助幾乎是微乎其微的。我不建議,同時也不反對。在臨床有很多藥物,比方說艾地苯醌,抗氧化應激反應的一些藥物,包括輔酶Q10,這些是可以用,但是并沒有足夠的證據來證明它對認知障礙就一定有明顯的效果,但是的確也有一些患者服用了這個藥物之后,說我用了輔酶Q10或者說艾地苯醌,感覺腦子清楚點了,感覺腦子清亮點了,那么你可以使用。包括我們臨床常用的胞磷膽堿,還有銀杏葉的提取物,這些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因為患者表述說用了這些藥之后感覺有一定的作用,還有一些丁苯酞之類的藥物,但是缺乏證據,缺乏臨床的客觀證據。所以通過各種的指標來說,我對大家的建議是即使你發(fā)現了有認知障礙,不管你發(fā)現還是沒發(fā)現,最重要的一個建議就是你多參加運動,保持一個比較好的心態(tài),心情愉悅,積極的去學習,積極的去鍛煉,可以輔助一些所謂的保健藥物,但是我不推薦,有很多患者對這個有執(zhí)念,說我一定得用點藥物,那你就用好了,沒有關系。不管是輔酶Q10也好,還有一些丁苯酞,包括胞磷膽堿、艾地苯醌這些藥,你可以用,但是不建議用太多,用太多的話可能會產生一些藥物的副作用。對我來講,一定要到你帕金森的診療中心去評估到底存不存在認知障礙,如果存在的話是輕度的認知障礙還是帕金森的癡呆,然后根據你的癥狀,由你的主管醫(yī)生來給你提供有效的解決方案。2022年05月26日
421
0
5
-
祝茗主任醫(yī)師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南部) 神經內科 在回答這些問題前,我們先看個病例。鄰居張大伯75歲,最近半年逐漸出現頭暈,行走變慢不穩(wěn),興趣減退,情緒低落,易怒易抱怨。自己不認為有病,以為這幾個月因為新冠疫情沒出去走動引起,在家人的勸說下,來神經內科看病。以往有高血壓、糖尿病史,血糖近來控制不好。在我門診經神經系統(tǒng)體格檢查及量表評估,給他做了相關的血液化驗及頭部核磁共振檢查(MRI),發(fā)現廣泛腦小血管病變。抑郁量表評分為中重度抑郁,認知量表評分輕度異常,步態(tài)異常診斷帕金森綜合征(血管性)。結合他本人情況制定了治療方案,并進行腦血管病預防宣教。張大伯了解了自己病情后,心服口服,下決心嚴格控制飲食,多動,聽從醫(yī)師吩咐規(guī)則服藥,按時復診,病情得到改善。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速和腦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的高發(fā),腦小血管?。–SVD)日益增多。除了引起中風外,同時還更易導致慢性腦血管功能障礙,出現抑郁、認知減退,行動障礙。隨著神經影像學技術的普及和廣泛應用,大量的腦小血管?。–SVD)被識別和發(fā)現。近年來這一概念得到廣泛重視,最近以“阿爾茨海默病(AD)循證預防”為題,制定了全球首個AD循證預防國際指南,引起國際醫(yī)學界廣泛關注。其中有多項均與腦血管病預防相關,提出AD可防可控。2022年01月09日
408
0
2
-
包祖曉副主任醫(yī)師 臺州醫(yī)院 醫(yī)學心理科 2018年在《BMC公共衛(wèi)生雜志》上發(fā)表的一項新的研究稱,與大量飲酒有關的疾病又增加了一項———癡呆癥。該研究的主要作者Michael Schwarzinger博士認為,可能是酒精導致永久性結構和功能性腦損傷的結果。酒精也增加高血壓、糖尿病、腦卒中、心房顫動和心力衰竭的風險,這反過來可能增加血管性癡呆的風險。研究人員發(fā)現在57000例早發(fā)性癡呆(在65歲以前發(fā)生的癡呆)病例中,酒精占57%??傮w而言,酗酒增加3倍所有類型的癡呆風險。 除外酗酒事件,藥物在致癡呆的發(fā)病因素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因老年人容易體弱多病,需要經常服藥,但是有些藥物可誘發(fā)或加重老年性癡呆的癥狀,因此在臨床中我們要更加注意藥物的使用。以下的十類藥物,均有可能誘發(fā)或加重癡呆。趕快收藏起來吧! 1、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藥物 鎮(zhèn)靜催眠藥:利眠寧、巴比妥類鎮(zhèn)靜催眠藥,如長期服用可引起老年性癡呆癥狀,如果使用該類藥物治療老年癡呆,有時也可使該病癥狀加重,一旦成癮,戒斷非常困難,戒斷時可引起譫妄或意識障礙; 抗精神失常藥物:抗精神病藥物如甲氧阿利馬嗪、氟哌啶醇等,可引起定向力障礙、計算能力減退。 2、抗震顫麻痹藥物 抗膽堿藥苯海索(安坦),研究顯示其抗膽堿作用可引起中樞性抗膽堿功能綜合征。用藥時間過長,患者對自己的姓名、物品的記憶不很清楚,有時還會出現定向能力差等癥狀; 甲磺酸溴可汀、左旋多巴等可引起妄想、幻覺; 長期服用金剛烷胺可引起情緒淡漠、注意力不集中等。 3、抗癲癇藥物 苯妥英鈉和卡馬西平均可抑制神經膜的電傳導,適量服用對老年癲癇和腦外傷后引起的癲癇具有明顯的治療作用,但過量或用藥時間過長會使智力下降; 鎮(zhèn)痙寧、乙琥胺等藥物雖有一定的抗癲癇作用,但長期使用可加重老年性癡呆癥狀,還可加重情緒淡漠、精神錯亂等癥狀。 4、抗焦慮抑郁藥物 抗焦慮藥物:抗焦慮藥物如安定等,經常服用不僅會產生依賴性,而且可誘發(fā)嚴重的記憶力減退; 抗抑郁藥物:三環(huán)類抗抑郁藥丙咪嗪、阿米替林可引起幻覺和精神錯亂,有誘發(fā)患者癡呆表現。 5、抗腫瘤藥 用于治療腫瘤的抗代謝藥物,可引起或加重健忘和定向力障礙。如連續(xù)服藥可導致患者昏睡,即使停藥,癥狀也不易逆轉,必須早期發(fā)現、早期停藥。 6、消化系統(tǒng)用藥 西米替丁能抑制胃酸分泌,有抗組胺作用,但也能引起譫妄、智力損傷、昏睡等不良反應; 另外有報道,許多老年癡呆癥患者,腦內鋁含量較正常人高10~30倍。因此,含鋁類抗酸藥物(如碳酸鋁鎂咀嚼片)要盡量少吃或不吃,禁忌長期服用,因為鋁劑具有神經毒性,可誘發(fā)或加重患者的癡呆。 7、心血管系統(tǒng)用藥 降血壓藥物:如利血平、甲基多巴、可樂定等,由于易通過血腦屏障,長期服用可通過消耗中樞的去甲腎上腺素和5-羥色胺而引起嗜睡、疲憊、精神抑郁等反應,使神經功能低下; 老年人過度降壓后,腦血流量可能減少,這樣就加重了大腦功能的障礙,從而誘發(fā)癡呆或加重癡呆。 強心藥物:洋地黃用于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慢性心功能不全、陣發(fā)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和心房顫動、心房撲動等,對于心腔擴大、舒張期容積明顯增加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效果較好。但洋地黃除了容易發(fā)生蓄積中毒癥狀,還可出現視力障礙、定位錯覺、智力下降等中樞神經功能障礙。 8、呼吸系統(tǒng)用藥 中樞性鎮(zhèn)咳藥氨茶堿用于緩解支氣管哮喘、喘息型支氣管炎、阻塞性肺氣腫等喘息癥狀,也可用于心力衰竭的哮喘(心源性哮喘)。但氨茶堿是一把“雙刃劍”,一般的劑量也可發(fā)生嚴重中毒,這是因為茶堿降解不全,除了常見有顫抖、頭昏、焦慮、激動、失眠、視力紊亂、癲癇發(fā)作外,還可誘發(fā)抑郁、精神錯亂及中毒性精神病。 9、解熱、消炎鎮(zhèn)痛藥 如消炎痛可引起感情淡漠; 鎮(zhèn)痛新可引起妄想和精神錯亂等。 10、維生素及鐵劑 過多服用維生素D可加重癡呆患者的意識障礙; 維生素B12是中樞神經系統(tǒng)發(fā)育所需要,若維生素B12缺乏或B12吸收障礙,均可能使患者出現智力下降、定向力異常等中樞神經功能障礙; 此外,研究發(fā)現,老年癡呆癥患者大腦中存在過量的鐵蓄積現象。大腦中鐵的含量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特別是老年人,貧血時應強調從食物中補鐵,只有在嚴重缺鐵的情況下,才可在醫(yī)生的指導下補充鐵劑。 上述十種藥物均有可能會誘發(fā)或加重老年性癡呆,但并不等于一定會誘發(fā)或者加重患者的癡呆,因為存在可能性,因此在臨床中,我們在應用相關藥物的時候必須加以警惕,特別是對于體弱多病的老年人,因為其服用藥物的復雜性,我們應該更加謹慎,可以用其它藥物代替治療的時候,盡量不用上述藥物,且用藥時應嚴格把握指征,從最小劑量逐漸加量,在使用過程中,仔細觀察患者反應,出現相關不良反應時,應立即停藥,并及時進行處理?!秵拘炎杂Γ河枚U的智慧療愈身心》2021年11月20日
850
0
2
-
邢巖主任醫(yī)師 航空總醫(yī)院 神經內科 科室介紹:航空總醫(yī)院神經內科為中航醫(yī)療重點培育學科、院內重點科室,“中國卒中中心聯(lián)盟成員單位”“北京市腦血管病臨床研究網絡成員單位” “國家腦血管病新藥臨床試驗研究基地”“中國帕金森病聯(lián)盟單位”“中國綜合(高級)腦積水中心”,設有“北京市神經病學會診中心”,聘請全國著名的神經病學專家李舜偉教授擔任名譽主任??浦魅渭皩W科帶頭人邢巖,為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神經病學醫(yī)學博士。通過前面公眾號的介紹,相信大家已經清楚,阿爾茨海默病是癡呆的主要原因,但是千萬不要把阿爾茨默病當作癡呆唯一的原因,因為臨床上還有很多疾病也會有癡呆表現,這也是醫(yī)生在做出阿爾茨海默病診斷之前,會做一些檢查來除外其它引起癡呆疾病的原因。這樣做很重要,可以按不同病因給予患者正確的治療,有些癡呆癥狀通過治療,獲得到改善抑或完全緩解。那么哪些疾病也會有癡呆的表現呢?有兩大類,一類是原因不明的,而另一類是原因明確的。原因不明的疾病與阿爾茨海默病一樣,同屬于神經變性疾病,這一類疾病在不知不覺中隱襲起病,一旦發(fā)病會逐漸加重。其中包括有路易體癡呆,也是原因不明的癡呆疾病,發(fā)病率僅次于阿爾茨海默病,患者除了表現有癡呆癥狀外,還會有一些特殊臨床表現,如有視幻覺,患者會看到一些實際并不存在的東西,比如動物、人物;有意識波動,患者會一陣清醒,一陣糊涂;有夜間睡眠行為障礙,患者會在睡眠中喊叫、踢打;以及有類似于帕金森病表現,如行走慢,震顫,強直及姿勢異常等。另一個疾病是額顳葉癡呆,也是一種很特別的癡呆,例如有一些老人被抓到耍流氓,其實是患上了這個疾病,患者由于大腦額葉萎縮會表現出行為不受控制如性欲、食欲旺盛,人格障礙;顳葉萎縮還會表現出語言障礙,表達或者理解都會有困難。由于這兩個疾病病因不清,目前都沒有方法治愈,有的醫(yī)生會試用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藥物來減輕癡呆癥狀,也能取得一定療效。原因明確的疾病有很多,這些疾病通過治療,癡呆的癥狀會隨病情的好轉而有所減輕。01首先要介紹的是腦血管病,即腦出血和腦梗塞,因為腦血管病發(fā)病很急,像一個突發(fā)事件,所以又會被人稱之為腦血管事件。人的大腦有感覺、運動中樞,當然也有記憶、語言中樞,當這些功能區(qū)域受到血管事件破壞時,常常會引起偏癱、偏身感覺障礙,也有可能破壞認知有關的中樞,從而引起記憶、語言等障礙,嚴重的會表現出癡呆,所以會稱之為腦血管性癡呆。如果患者既有腦血管病的表現,癡呆的過程又類似神經變性疾病,常常不容易區(qū)分,就會被診斷為混合性癡呆。防治腦血管病可以降低血管性癡呆的發(fā)生率,也能改善癡呆的程度。如何防治腦血管病呢,除了干預相關的危險因素如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高同型半胱氨血癥,還可以服用阿斯匹林或波力維,同時還要改變生活方式,如戒煙、戒酒,多運動等,通過減少腦血管病事件的發(fā)生機會,從而達到減少血管性癡呆的發(fā)病機會。02其次要談談感染原因所引起的癡呆,主要是梅毒和艾滋病。這兩種感染通過性傳播,有一定隱蔽性,但臨床上并不少見。梅毒所引起的癡呆又稱為麻痹性癡呆,如果梅毒患者在早期未得到徹底治療,有可能會在感染后10-20年發(fā)生癡呆,患者會有記憶下降,人格改變,如變得懶散、不受拘束、行為不受控制、自私、偏執(zhí)以及各種原始行為等?;颊叱3_€會有夸大妄想,認為自己是大富豪或者是能力超強等。如果梅毒所引起的癡呆能夠早期發(fā)現并且及時治療,是有可能完全恢復的。艾滋病是由病毒引起的全身免疫能力下降,不論是早期還是晚期,均有可能表現出癡呆癥狀,目前艾滋病并非不能控制,經過治療后癡呆的癥狀也會好轉。03第三要談的是營養(yǎng)、代謝及內分泌疾病也會有癡呆的表現,維生素B12和葉酸缺乏不但能引起貧血、周圍神經疾病、脊髓病,還能引起癡呆和精神癥狀,甲狀腺功能低下也可以引起注意力下降、懶散、無動力以及癡呆表現,糖尿病對認知的影響更加引起醫(yī)學界的注意,血糖和胰島素水平與癡呆相關,有人甚至將阿爾茨海默病直接稱為中樞神經糖尿病或者是3型糖尿病,所以還有人試圖通過鼻腔給予胰島素來治療阿爾茨海默病,不過到目前為止仍然還沒有最終的研究結果。04其它能引起癡呆的疾病還有成人正常顱壓腦積水,這種疾病會有認知障礙、尿失禁和行走困難,頭部CT或者MRI檢查可以發(fā)現有腦積水的表現,通過治療腦積水能夠緩解這些癥狀。05情緒障礙如抑郁癥也會表現出癡呆癥狀,患者除了心境低落、睡眠障礙外,常常還會有注意力不集中、記憶下降、執(zhí)行功能差以及精神倦怠的表現,本人在臨床上曾經發(fā)現有數例患者被其它醫(yī)生診斷為阿爾茨海默病,其實是老年抑郁癥患者,經過抗抑郁治療后,癥狀明顯減輕。由于疾病原因明確的癡呆多數是可以治療的癡呆,所以進行鑒別診斷非常重要。醫(yī)生會在初步診斷后給患者做各項檢查來幫助確定診斷,這些檢查包括有各種血液常規(guī)、肝腎功能、血維生素B12和葉酸水平測定、甲功、艾滋病毒和血梅毒血清檢查,以及非常重要的影像學檢查。這些檢查均是必要的,有些患者家屬出于經濟層面或者是道德層面的考慮而拒絕這些檢查,有可能會耽誤患者的診斷和治療。2021年06月05日
712
0
0
-
劉玲副主任醫(yī)師 東部戰(zhàn)區(qū)總醫(yī)院 神經內科 認知障礙常見于老年人群中。癡呆是最嚴重的認知障礙,也是老年人殘疾的主要原因,目前影響全球近5000萬人。正確認識認知障礙、癡呆的危險因素對于癡呆的預防具有重要意義。 認知障礙不可怕,早期預防免尷尬預防認知障礙、癡呆的可能性得到了大量觀察性研究的支持,這些研究表明,晚年的認知障礙、癡呆和阿爾茨海默?。ˋD)是由一系列遺傳和環(huán)境風險以及保護因素驅動的,如血管、生活方式和心理社會因素。這些風險因素和保護因素中有許多是可以改變的。 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1.已知年齡是癡呆和AD最大的危險因素。這些疾病的發(fā)病率和患病率在65歲以后呈指數增長,65-90歲期間每5年幾乎增加一倍。 2.其他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包括遺傳因素,其中載脂蛋白E(APOE)*ε4等位基因的作用最大。 可調控的危險因素1. 高血壓、糖尿病和肥胖 肥胖與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相關——其與胰島素抵抗、大腦淀粉樣蛋白清除率降低、高血糖和炎癥有關——這些都是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因素。 抗高血壓藥物可以降低認知能力下降和癡呆的風險。這種保護作用已經在隨機對照雙盲臨床試驗研究(RCT)中得到證實,盡管對于80歲以上的人來說,降低血壓對于癡呆預防的作用以及血壓目標值尚不明確。 2心理因素許多研究表明,抑郁可增加癡呆和AD風險。一些心理社會因素,包括絕望和孤獨感、壓力和失眠也與癡呆具有相關性,盡管需要更多的證據來證實它們作為危險因素的作用。對于其他因素,如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和職業(yè)暴露(如重金屬或極低頻電磁場),證據仍然有限。 3. 體育活動與生活方式相關的因素包括體育鍛煉、精神刺激活動(如教育程度、職業(yè)復雜性及參與精神刺激休閑活動)、社會活動、吸煙習慣、飲食和飲酒。 許多縱向研究表明,經常參加體育活動與減少認知下降、癡呆和AD風險具有相關性。在檢查中年人群的體力活動水平時,就會觀察到這種關聯(lián),在晚年保持或增加體力活動時,也會看到這種益處。 4. 認知刺激已知高學歷與較低的認知障礙、癡呆和/或AD風險顯著相關,然而,認知刺激活動不僅涉及正規(guī)教育,而且涉及工作復雜性(即工作的智力需求),以及閑暇時參與認知刺激活動。 相比之下,孤獨、與社會接觸或參與社會活動較少,會增加癡呆風險。越來越多的證據支持,整個生命過程(包括老年)中的高認知和社會活動具有保護作用。與身體活動相似,需要詳細了解那些類型和數量的認知和社會活動才能產生最佳效果。 5. 吸煙和飲酒吸煙是癡呆和AD的危險因素,基于全世界吸煙者的流行率(27.4%),大約14%的AD可歸因于這一因素。長期過度飲酒會導致認知障礙。此外,酗酒與認知障礙和癡呆風險增加相關。 6.飲食既往研究已經表明,各種營養(yǎng)素和食物與認知障礙、癡呆和AD低風險相關,包括omega-3多不飽和脂肪酸和維生素,如B族生素(維生素B6、B12和葉酸)、抗氧化劑(維生素A、C和E)及維生素D。在食品中,已經顯示魚、水果、蔬菜和堅果的常規(guī)攝入具有保護作用。 觀察性研究報告,依從健康飲食模式的個體具有更低的認知障礙、癡呆和AD風險。地中海飲食是最常被研究的飲食模式之一,其他還包括DASH飲食(控制血壓飲食方法)、混合MIND飲食(延遲神經退行性疾病的地中海-DASH干預方法)和北歐健康飲食。這些飲食模式富含水果、蔬菜、不飽和脂肪、魚類和全谷類食品,主要差異包括食物的種類和數量。2020年09月28日
7852
0
2
癡呆相關科普號

袁勇貴醫(yī)生的科普號
袁勇貴 主任醫(yī)師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yī)院
心理精神科
553粉絲39.4萬閱讀

王偉醫(yī)生的科普號
王偉 主任醫(yī)師
首都醫(yī)科大學宣武醫(yī)院
神經內科
3058粉絲4.4萬閱讀

徐俊醫(yī)生的科普號
徐俊 無職稱
北京天壇醫(yī)院
神經病學中心
2017粉絲30.6萬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