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海副主任醫(yī)師 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 兒童康復科 (一)不要過度關注對一些初發(fā)和程度較輕的TD患兒不要過度關注,過度關注反而造成孩子的心理緊張,加重病情?;純河星榫w緊張時要進行適當?shù)男睦硎鑼?,密切觀察,可暫不應用藥物治療。避免過度疲勞、過度興奮、生氣等劇烈的情緒變化,忌食酸性和辛辣食物。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兒童康復科陳海(二)靶癥狀治療對患兒日常生活、學習或社交活動影響最大的靶癥狀(target symptoms)進行治療,TD的靶癥狀通常是抽動。中重度TD患兒的治療原則是藥物治療和心理行為治療并重。而有些患兒靶癥狀是多動、沖動、強迫觀念等共患病癥狀同時存在,需在精神科醫(yī)生等多學科指導下制訂個體治療方案。(三)藥物治療對于影響到日常生活、學習或社交活動的中重度TD 患兒,單純心理行為治療效果不佳時,需要加用藥物治療。藥物治療應有一定的療程,適宜的劑量,不宜過早換藥或停藥。1.常用藥物(1)硫必利(tiapride hydrochloride):多巴胺D2受體阻滯劑,起始劑量50~100mg/d,治療劑量50~500mg/d,不良反應少而輕,可有頭暈、乏力、嗜睡和胃腸道反應等。為TD的一線藥物。(2)舒必利(sulpiride):多巴胺D2受體阻滯劑,起始劑量50~100mg/d,治療劑量200~400mg/d。不良反應為嗜睡、體重增加和輕度錐體外系反應。為TD的一線藥物。(3)阿立哌唑(aripiprazole):多巴胺D2受體部分激動劑,起始劑量1.25~2.5mg/d,治療劑量2.5~15mg/d。不良反應有頭痛、失眠、易激惹、焦慮、嗜睡和胃腸道反應。為TD的一線藥物。(4)可樂定(clonidine)貼片(為透皮緩釋貼片):可樂定是 d2受體激動劑。起始劑量1mg/7d,治療劑量1~2mg/7d。不良反應有鎮(zhèn)靜、頭暈、頭痛、芝力、口干、易激惹、嗜睡、直立性低血壓和心電圖PR間期延長。為TD 共患 ADHD的一線藥物。只需每周貼耳后、上臂或背部皮膚處,適宜兒童使用。每片含2mg,每周換貼1次,貼片前局部需擦洗干凈。如貼藥后局部出現(xiàn)過敏反應,可改換貼藥部位。(5)氟哌啶醇(haloperon):多巴胺D,受體阻滯劑。起始劑量0.25~0.5mg/d,治療劑量1~4mg/。不良反應有嗜睡、錐體外系反應。為TD的二線藥物。同服等量苯海索可減少其錐體外系反應。2.治療方案(1)一線藥物:首選硫必利,效果不佳可選舒必利、阿立哌唑和可樂定等。從最低劑量起始,逐漸緩慢加量,1~2周增加一次劑量,至目標治療劑量。(2)強化治療:病情基本控制后,需繼續(xù)治療劑量至少1~3個月。(3)維持治療:強化治療階段后病情控制良好,仍需維持治療6~12個月,一般為治療劑量1/2~2/3。強化治療和維持治療的目的在于鞏固療效和減少復發(fā)。(4)停藥:經(jīng)過維持治療階段后,若病情完全控制,可考慮逐漸減停藥物,減量期至少1~3個月。用藥總療程為1~2年。若癥狀再發(fā)或加重,則應恢復用藥或加大劑量。(5)聯(lián)合用藥:當使用單一藥物僅能使部分抽動癥狀改善,難治性TD亦需要聯(lián)合用藥。(6)如共患ADHD、OCD或其他行為障礙時,可轉診至兒童精神/心理科進行綜合治療。(四)康復治療 1.心理行為治療:是改善抽動癥狀、干預共患病和改善社會功能的重要手段。輕癥TD患兒多數(shù)采用單純心理行為治療即可奏效。對患兒和家長進行心理咨詢,調(diào)適其心理狀態(tài),消除病恥感;采用健康教育指導患兒、家長、老師正確認識本病,淡化患兒的抽動癥狀。同時可給予行為治療,包括習慣逆轉訓練、效應預防暴露、放松訓練、陽性強化、自我監(jiān)察、消退練習、認知行為治療等。習慣逆轉訓練和效應預防暴露是一線行為治療。2.教育干預:在對TD進行積極藥物治療的同時,對患兒的學習問題、社會適應能力和自尊心等方面予以教育干預。策略涉及家庭、學校和社會。鼓勵患兒多參加文體活動等放松訓練,避免接觸不良刺激如打電玩游戲、看驚險恐怖片等。家長應與學校老師多溝通交流,并通過老師引導同學不要嘲笑或歧視患兒。鼓勵患兒大膽與同學及周圍人交往,增進社會適應能力。3.經(jīng)顱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stimulation, rTMS): rTMS是一種新型的神經(jīng)電生理技術,可應用于TD和癲癇的治療。4.經(jīng)顱微電流刺激(cranial electrotherapy stimulation,CES) :通過低強度微量電流刺激大腦,改變患者大腦異常的腦電波,促使大腦分泌一系列與抑郁、焦慮、失眠和TD等疾病存在密切聯(lián)系的神經(jīng)遞質(zhì)和激素,以此實現(xiàn)對這些疾病的治療。是安全、可靠的治療焦慮的有效方法。療效快、無副作用和依賴性是這種療法的特點,該療法已通過美國FDA、歐洲CE和中國藥監(jiān)局認證。5.生物反饋療法(biofeedback therapy):生物反饋療法利用現(xiàn)代生理科學儀器,通過人體內(nèi)生理或病理信息的自身反饋,使患者經(jīng)過特殊訓練后,進行有意識的“意念”控制和心理訓練,通過內(nèi)臟學習達到隨意調(diào)節(jié)自身軀體功能,從而消除病理過程,恢復身心健康。6.迷走神經(jīng)刺激術(VNS) :是一種不開顱的神經(jīng)刺激方法,改變了以往開顱手切除病灶的治療模式。該方法對于藥物不能控制的難治性癲癇和難治性TD有積極的治療作用。7.深部腦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屬于有創(chuàng)侵入性治療,主要適用于年長兒(12歲以上)或成人難治性TD。應用多受體調(diào)節(jié)藥物聯(lián)合治療或探索新藥,已成為難治性TD治療的趨勢。同時要尋求多學科協(xié)作,及時轉診至兒童精神科或功能神經(jīng)外科治療。2021年02月09日
5493
1
7
-
孫克興主任醫(yī)師 上海兒童醫(yī)學中心 中醫(yī)科 說明:基本操作:按揉百會。抽動障礙:點按風府、風池;橫推筋縮注意力不集中、語言落后:拿五經(jīng)易怒、焦慮:按顳部療程:2個月。第一式、通督調(diào)神導引法一、操作準備:孩子俯臥位,全身放松,頭轉向一側。二、操作要領操作者站在孩子身側。1.顏面?zhèn)炔僮鳎?)以孩子頭轉向右側(即面向右)為例,操作者站在孩子右側。操作者需調(diào)整孩子的頭位,使得孩子的頸項部微前屈(圖1)。操作者左手小指掌指關節(jié)置于孩子頸肩交界處,食指中節(jié)指骨置于枕部下方后中線附近,手掌輕輕搭在頸項部。右手臂經(jīng)左手臂內(nèi)側交叉,手掌放于孩子骶骨水平(圖2)。(2)囑孩子先抬肩,然后逐漸向上拱起頸部,操作者將左手逐漸從掌跟向虎口方向施加略小于孩子抬起力量的阻力(圖3)。在孩子抬起頭頸的同時,囑孩子同時緩慢抬起臀部,并施加略小于孩子抬起的力量(圖4)。(3)在頸項部抬起至與脊柱延長線大致同一水平高度時,操作者施加與孩子抬起力量相當?shù)淖枇Γo態(tài)維持5秒左右。然后囑孩子緩慢放松頭頸,放下的過程中操作者在適度下壓的同時,向頭頂方向施加伸展力量。在頭頸部放下的同時,囑孩子緩慢將臀部下放,操作者右手在骶骨處下壓的同時,向尾骨端施加力量。2.后頭側操作孩子頭轉向另一側,操作者位置不變,右手放在頸肩部施加壓力,左前臂自然置于孩子骶骨處。施力部位、力量同顏面?zhèn)龋▓D5、圖6)。三、操作時機、次數(shù)、頻次建議晚飯后1小時左右操作。10遍/側。1-2次/天。通督調(diào)神推拿教學視頻1鏈接:https://pan.baidu.com/s/1f1s5-_E8CJvblzy-94qMQg提取碼:3i4h鏈接操作:下拉至文檔最下方,點擊左下角“網(wǎng)頁查看”按鈕。然后長按鏈接網(wǎng)址,網(wǎng)址選定后,點擊“瀏覽器”選項,即可觀看視頻。通督調(diào)神推拿教學視頻2鏈接:https://pan.baidu.com/s/1Q9w6FARnx9yledkdn_6SHw提取碼:mbz9第二式、點按風府穴一、腧穴定位:頸項部后中線,枕骨下緣平發(fā)際線凹陷處(圖7)。二、孩子體位:俯臥位,頭轉向一側;或取坐位(圖8)。三、操作要領1.操作者站在孩子身側(孩子俯臥位);或站在孩子身后(坐位)。2.手法:操作者一手輕輕搭在額區(qū);另一手拇指指端點按風府穴(圖9、10)。3..點按力度:逐漸加力至孩子略微感覺到疼痛的程度,再輕微回撤至孩子自覺舒適為度。四、操作時機、時間、頻次:建議晚飯后1小時左右操作。每次點按持續(xù)5-10秒鐘,總計2-3分鐘。1-2次/天點按風府教學視頻鏈接:https://pan.baidu.com/s/1tFndECDhzeXKe9O416Gr2w提取碼:nhfp復制這段內(nèi)容后打開百度網(wǎng)盤手機App,操作更方便哦第三式、點按風池穴一、腧穴定位:頸項部上端兩條大筋外側凹陷中(圖11)。二、孩子體位:孩子取俯臥位,頭轉向一側;或取坐位。三、操作要領1.操作者站在孩子身側(孩子俯臥位);或身后。2.操作者用拇指與食指呈喇叭口手型,將指腹分別置于兩側風池穴,垂直于體表表面緩慢施加下壓力量。食指背部可以將中指疊在食指上用力(圖12)。3.點按力度:逐漸加力至孩子略微感覺到疼痛的程度,再輕微回撤至孩子自覺舒適為度(圖13)。四、操作時機、時間、頻次:建議晚飯后1小時左右操作。每次點按持續(xù)5-10秒鐘,2-3分鐘/次。1-2次/天。點按風池教學視頻鏈接:https://pan.baidu.com/s/10xQOtsQ0CmuZ4qnGl-BlbA提取碼:mube復制這段內(nèi)容后打開百度網(wǎng)盤手機App,操作更方便哦第四式、按揉百會穴一、腧穴定位:百會一般位于人體頭頂頭旋位置,多有明顯凹陷。若不在頭旋處,或有二處頭旋者,可以在頭旋附近尋找凹陷部位(圖14)。二、孩子體位:取俯臥位或取坐位。三、操作要領:1.操作者站在孩子身側(孩子俯臥位)或身后(孩子坐位)。2.操作者食指至小指并排置于額區(qū),拇指指腹置于百會穴(圖15)。3.點按力度:拇指逐漸加力至孩子略微感覺到疼痛的程度,再輕微回撤至孩子自覺舒適為度。四、操作時機、時間、頻次:建議晚飯后1小時左右操作。每次點按持續(xù)5-10秒鐘,計2-3分鐘。1-2次/天。按揉百會教學視頻鏈接:https://pan.baidu.com/s/1GiOH8tjGYgRRDFpK0vtBRA提取碼:w0f2復制這段內(nèi)容后打開百度網(wǎng)盤手機App,操作更方便哦第五式、彈撥筋縮穴一、腧穴定位:從肩胛下角水平向脊柱劃線,所對應的是第七胸椎棘突下(圖16),沿脊柱向下數(shù)兩個脊椎為第九胸椎,第九胸椎下間隙為筋縮穴(圖17)。二、孩子體位:孩子取俯臥位或者坐位。三、操作要領1.操作者站在孩子身側(孩子俯臥位)或身后(孩子坐位)。2.操作者用一手中指橫向搭在筋縮穴上,將棘上韌帶(皮下有一橡皮筋樣感覺的組織)推向一側,逐漸加力,當指下感覺到有明顯彈力感且孩子有輕微疼痛時,稍作回撤,并在此力度基礎上做輕微顫動手法(圖18)。四、操作時機、時間、頻次:建議晚飯后1小時左右操作。每次推或拉持續(xù)5-10秒鐘,計2-3分鐘。1-2次/天。彈撥筋縮穴教學視頻鏈接:https://pan.baidu.com/s/1bTiVhlgRa11MXh3Vwcaryg提取碼:9pbm復制這段內(nèi)容后打開百度網(wǎng)盤手機App,操作更方便哦第六式、按揉顳區(qū)一、孩子體位:孩子取坐位。二、操作要領操作者站于孩子后側。1.操作者雙手掌根置于孩子頭兩側,耳上區(qū)域(圖19)。2.操作者利用掌根對壓顳區(qū),同時可以上提用力的基礎上,可施加顫動的手法,5-10秒后緩慢放松(圖20)。3.該操作可以教給孩子自己做,孩子坐位下自己利用兩掌根對壓并向上用力,操作者可以在旁邊輔助,若孩子力量不夠深透,操作者可予以協(xié)助(圖21)。三、操作時機、時間、頻次:該手法可以在孩子做作業(yè)感到疲憊或情緒欠佳時,自我操作,每次操作1-3分鐘。按揉顳區(qū)教學視頻鏈接:https://pan.baidu.com/s/1EqG5lBSXS9sqfWrJnPbjIw提取碼:stin復制這段內(nèi)容后打開百度網(wǎng)盤手機App,操作更方便哦第七式、拿五經(jīng)一、操作準備:孩子取坐位。二、操作要領操作者在孩子身側。操作者在前發(fā)際上中指對準前正中線,拇指與小指分別置于左右兩側額角,食指與無名指置于中線與額角中間。手指指端以上述五個部位為起點,分別沿督脈,足太陽膀胱經(jīng),足少陽膽經(jīng)向頭頂方向點按(圖22)。孩子也可以自己操作(圖23)。三、操作時機、時間、頻次:可以在孩子做作業(yè)感到疲憊或注意力不集中時,每次操作1-3分鐘,每天1-2次。拿五經(jīng)教學視頻鏈接:https://pan.baidu.com/s/1dzCot2M5fDNuN3NUGSIJVw提取碼:qo0y復制這段內(nèi)容后打開百度網(wǎng)盤手機App,操作更方便哦2019年04月04日
34362
16
130
-
劉迪輝副主任醫(yī)師 醫(yī)生集團-廣東 線上診療科 我每天的專科門診幾乎都會遇到患抽動癥的孩子,這些孩子的家長常常很焦慮,以為孩子是養(yǎng)成了一個壞習慣,他們迫切地希望能幫助孩子改掉這個壞習慣,甚至整天盯著孩子,弄得孩子緊張不堪。由于缺乏正確的指導,孩子的病在家長的“幫助”下常越來越嚴重。在此,我特地編寫此文,希望對抽動癥兒童及家長們有所幫助。兒童抽動癥是一種兒童時期常見的疾病,它的首發(fā)癥狀常是眼部抽動,表現(xiàn)為孩子不自覺地用力眨眼睛,還可以表現(xiàn)為縮鼻、努嘴、搖頭、聳肩、甩手、點頭、踢腿、扭腰等動作,甚至喉頭作響、不由自主地發(fā)出“哼”、“嗯”、“咳”等怪異聲音、刻板地咳嗽、“說臟話”等。這些動作常干擾孩子的注意力,影響學習的效率。而且由于同學和老師常不能理解患兒的這些動作是由于疾病所致,常常疏遠或嘲笑孩子,使得孩子越來越不喜歡上學,造成學習成績下降,心理自卑甚至厭學等,嚴重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我們常可以觀察到,情緒激動、精神緊張、疲勞過度或者感冒等都可以使抽動加重。因此,抽動癥的治療單靠藥物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心理行為治療來配合。家長及孩子,甚至老師都應該一起參與,努力消除這些使病情加重的因素,治療的效果才能更好。在此,我給大家一些行為治療建議,希望家長與孩子認真配合,以爭取更好的療效。1.盡量避免興奮性因素,如味精、咖啡、茶等。2.盡量不吃含人工色素等添加劑的食品如各種飲料及零食。3.盡量控制看電視用電腦的時間,少玩電子游戲,包括電腦、IPAD及手機游戲等。4.盡量保證睡眠時間,建立良好的生活規(guī)律,不熬夜。5. 家長不要過分關注和擔憂孩子的抽動癥狀,避免將焦慮情緒感染到孩子。努力幫孩子放松心情,減輕其精神負擔,給孩子營造一個輕松快樂的成長環(huán)境。家長還可主動與老師溝通,使老師認識到這是一種疾病,而不是孩子調(diào)皮不聽話,從而更多地理解和寬容孩子。由于抽動癥的病因很復雜,與遺傳、感染、腦損傷、缺氧、微量元素失衡、精神和環(huán)境因素等都有關系。因此,在治療前,醫(yī)生常需要給孩子做些檢查以盡量找出病因。但限于目前的醫(yī)療技術水平,許多病因常無法查清。抽動癥患兒常同時伴有多動癥。這些患兒注意力不集中,沖動、任性,甚至脾氣暴躁,難以管教,可能進一步加重學習障礙。這些孩子的治療可能更為困難,需要注意力訓練等更多的治療。有時抽動癥的動作與癲癇發(fā)作時的動作相類似,醫(yī)生可能需要進行視頻腦電圖等檢查來進一步鑒別。經(jīng)過治療,多數(shù)孩子最終的預后是良好的,僅少數(shù)孩子的癥狀可持續(xù)至成年。在此,衷心祝愿每一個孩子都健康成長!2013年02月20日
15133
2
1
-
劉海燕副主任醫(yī)師 西安交大二附院 小兒內(nèi)科 最近幾年,我發(fā)現(xiàn)身邊抽動癥的孩子越來越多了?;蛟S是因為以前不知道這個病的緣故吧。抽動癥出現(xiàn)的怪動作讓很多家長很困惑,其中有一種合并罵人的抽動癥更讓家長痛苦不堪。我們把這部分孩子抽動的同時會情緒激動和罵人抽動叫抽動穢語綜合征,很多家長意識不到孩子是生病。一旦孩子情緒不好,罵人。家長要么是打罵孩子,要么必過于自責,認為是父母養(yǎng)育失敗的結果,甚至于產(chǎn)生絕望的情緒。其實,很多孩子,只要合理護理,正確引導,癥狀隨著年齡就逐漸減輕了,有資料表明,大部分孩子在青春期過后就自愈了。所以作為家長應當有充分的思想準備:那就是要有足夠的信心和樂觀的心態(tài),與醫(yī)生一起,共同面對現(xiàn)實,一起努力,讓孩子早日康復。 醫(yī)學專家們這樣建議大家:我們不僅要關注孩子的心理問題,更重要的是解決家長自己可能存在的一些“心理問題”。例如,家長帶孩子來就診時,往往帶有明顯的焦慮傾向,常常提出許多問題,如懷疑患兒有腦內(nèi)是否有問題、是否因自己的養(yǎng)育失誤所致、預后是不是很差、甚至有了絕望的心情等等。這些,都潛移默化的、有意識無意識的影響著孩子。特別是大一點的孩子,更是比較敏感,如果過度職責孩子,反而會強化孩子的癥狀,甚至影響其社交能力,比如孩子孤僻、強迫癥狀等等一系列問題。最重要的一點是如果刻意關注和制止患兒的抽動,甚至訓斥打罵孩子的壞毛病則更是不可取的,孩子抽動的時候,其實孩子自己不一定知道,他該干什么還干什么,生活并不受影響,如果家長這時候指責孩子或過分關注孩子,這些反而會加重孩子癥狀或增加家庭內(nèi)緊張感,容易造成病情加重,或者是使癥持續(xù)存在的原因之一。也是治療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從臨床臨床上觀察看到:這類孩子很多是過敏體質(zhì),有部分病例是由物理刺激如結膜炎、鼻炎,頸部不適、鼻咽炎癥等引起,或者是應激因素誘發(fā)如雙親不和、過度干涉、分離焦慮、轉學、遭受訓斥等所致。再比如,母親過度保護、期望過高、過度干涉、神經(jīng)質(zhì)、動輒斥責等特別容易誘發(fā)或加重兒童的抽動癥狀。相反,理性的關愛、心理的支持、適度地對抽動癥狀“視而不見”可減輕病情??傊?,作為家長,一定要保持一種樂觀向上的心態(tài),這點非常重要。當今社會給我們的壓力已經(jīng)足夠的大了,我們在不能左右社會給孩子的壓力的情況下,把握好自己能夠做到的,盡量給孩子一個寬松的家庭環(huán)境,這,是治療的關鍵。我不是專家,可是我愿意把自己的治療經(jīng)驗與家長們分享。在網(wǎng)上,我看到一個家屬對自己孩子治療的經(jīng)驗總結,看后非常感動,轉過來,希望對有抽動癥孩子的家長也有幫助:“我的孩子在5歲出現(xiàn)抽動癥的癥狀,主要得病原因是父親保護過度,脾氣暴躁,性格孤僻的影響.孩子得病后,我們快崩潰了,孩子父親自責不已,卻有不能很好的管理自己的情緒.經(jīng)過多方了解和閱讀大量的育兒書籍,我主要從幾方面調(diào)整養(yǎng)育孩子的方式.一是對病情淡化,二是在生活中告訴孩子人生的道理,讓孩子學會一種平和的人生態(tài)度,同時經(jīng)常就孩子焦慮的話題進行分析,讓孩子知道生活本身不完美,孩子經(jīng)常會有一些憂郁\焦慮的傾向,我試圖做好孩子的心理醫(yī)生工作,用自己的樂觀\大度來感染孩子,逐漸恢復孩子的安全感.三是夫妻不正面沖突,為了孩子的健康,多忍讓,背后多溝通,盡量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是相愛的,永遠會愛著他,這樣孩子的安全感明顯得到改善四是可以參加感統(tǒng)訓練,練習專注力.五是這是上天送來的特殊禮物,對孩子要有足夠的耐心,愛心,同時要加強教育,不是簡單粗暴的打罵,而是多給孩子講道理.六是減少對孩子的過多關注和溺愛,告訴孩子每個人都要肩負責任,培養(yǎng)他的責任感七是不要過分強調(diào)成績,更多的改變不好的生活習慣.孩子快樂了,陽光了,情緒管理能力提高了,生活習慣改善了,學習成績一定會提高,學習好了,孩子的自信強了,自然他的病減輕了 .”我給家長的一點建議:⒈帶孩子看醫(yī)生, 檢查腦電圖等化驗,排除疾病因素的影響;⒉避免孩子長期玩電腦游戲或長時間地看電視; 讓孩子有充足的睡眠很重要。⒊有目的地讓孩子多戶外活動, 以此緩解壓力, 放松心情;⒋引導孩子學會面對壓力,可以讓孩子學一種樂器或唱歌(以娛樂為目的),陶冶孩子性情,同時增加孩子接觸各種環(huán)境的機會;⒌調(diào)整家長自己的情緒狀態(tài), 心理干預比藥物更重要,切記不要在孩子出現(xiàn)抽動癥狀時用語言甚至體罰的方式進行糾正; 或表現(xiàn)出過分擔心的樣子,多擁抱鼓勵孩子。6,到學校給班主任老師說明孩子的病情,請老師們不要看到孩子的怪動作誤解孩子。7,在醫(yī)生的指導下給孩子服用藥物和調(diào)整劑量, 不要擅自增加藥量或停藥, 否則會導致嚴重的副作用或增加治療的難度。8,營養(yǎng)均衡,不挑食,同時對于過敏體質(zhì)的孩子,最好避免可能過敏的食物。防止孩子便秘,如孩子反復便秘,一定要想辦法改善。9,同時可服用中藥,協(xié)助治療。最后再強調(diào)一次,當孩子抽動的時候,家長們就當沒有看見吧。如果刻意關注和制止患兒的抽動,甚至訓斥打罵孩子的“壞毛病”,只能讓孩子癥狀加重。2012年10月05日
80117
63
75
-
丁元慶主任醫(yī)師 山東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 神經(jīng)內(nèi)科 一、抽動癥與環(huán)境有一定關系目前對抽動癥發(fā)病的原因與機理尚不十分清楚,但是遺傳和環(huán)境影響抽動癥的發(fā)病得到多數(shù)學者的認可。如,懷孕分娩時的影響:母孕期高熱、難產(chǎn),新生兒窒息,剖宮產(chǎn)等;感染因素:患兒上呼吸道感染,扁桃體炎、腮腺炎、鼻炎、咽炎、水痘、各型腦炎、病毒性肝炎等;精神因素:驚嚇、情緒激動、憂傷、看驚險電視及刺激性的動畫片,過多玩游戲、手機、電腦等;家庭因素:父母關系緊張、離異、訓斥或打罵孩子等。二、合理調(diào)護有利于抽動癥的治療1. 和諧的家庭氛圍十分重要 家庭是孩子生活與成長的主要場所,保證和諧的家庭氛圍十分重要。為子女成長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是每位家長的心愿與責任,家有抽動癥患兒的家長,更應該重視構建和諧的家庭氛圍,家長的言行要為子女樹立榜樣,對子女的教育、管理要合理、到位。子女的言語、行為受家長影響十分明顯。在對子女的要求、管理父母,父母之間要保持一致,事先約定在出現(xiàn)不同意見時,不要在子女的面前爭執(zhí),可以背后協(xié)商,不讓子女有為難或者有選擇的接受,特別不要出現(xiàn)家長雙方對子女要求寬松不一的場面。2. 對患兒的理解、尊重以及要求的合理滿足家長首先要理解患兒的病痛,抽動癥無力發(fā)生了什么樣的癥狀,都是疾病的表現(xiàn),不是孩子故意為之。因此,對患兒出現(xiàn)抽動癥癥狀時不能斥責,或者強行制止,也不能卑視。就像我們患了感冒會流鼻涕、打噴嚏、發(fā)燒一樣,哪位家長會說不讓孩子打噴嚏、流鼻涕?因為任何一位家長自己也做不到。所以,不能強求患兒自己刻意去控制癥狀。 現(xiàn)在一個孩子面對六個長輩的家庭十分多見,還常見祖父母、外祖父母照顧患兒生活、上學、就醫(yī)的情形,因而,常常有多人陪同一個孩子就診的場面。這樣的家庭環(huán)境,難免產(chǎn)生對患兒的溺愛、嬌生慣養(yǎng),對孩子的心理發(fā)育與健康成長十分不利。對孩子的合理要求應該根據(jù)家庭的能力、條件適當滿足;不能滿足的應該說明理由,加以引導,獲得孩子的理解。 建立家庭成員平等的家庭氛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3. 養(yǎng)成良好的睡眠習慣 睡眠是孩子生長發(fā)育的重要條件,為子女養(yǎng)成良好的作息習慣是每一位家長都要認真去做,并且要做好的職責。晚餐不要過飽,食物要易消化,睡前情緒要穩(wěn)定,講究個人衛(wèi)生,并且不要開燈睡覺。4. 適宜的運動運動對兒童的成長發(fā)育而言不可或缺。研究認為,兒童早期(低于5歲)的鍛煉有助于提高其運動技能、促進身體發(fā)育以及提高社交能力等。加拿大兒科協(xié)會發(fā)布的一份健康指南說,從幼童時期開始,家長就需要有意識地減少他們在家里單純坐的時間,而要增加他們身體運動的時間。因此,加拿大兒科協(xié)會建議,家長應有意識地增加孩子運動時間。1至4歲幼童每天至少應有3小時運動,包括在地板上爬行等玩?;顒印#礆q以上兒童每天至少應有1個小時的中等以上強度運動。5. 健康飲食健康飲食是健康身體的基本保障,飲食多樣化為基本要求,以清淡而富有營養(yǎng)(高維生素、高蛋白、適當熱量、脂肪、礦物質(zhì))為第一目標。減少或者避免飲用碳酸飲料、盡量不吃或者少吃洋快餐、少吃肉類,適當增加魚、蛋、奶的攝入量,既要保證孩子健康發(fā)育的營養(yǎng)需求,又必須注意不會使孩子營養(yǎng)過剩,發(fā)生肥胖。 還要做到不偏食,偏食就有了選擇,對孩子的身體與心理發(fā)育都是不利的。6. 控制看電視、利用電腦、手機玩游戲 電視、電腦、手機是現(xiàn)代社會獲取信息、知識與交流的基本能力與不可或缺的手段,合理使用對促智、增長知識十分必要。然而,過度沉溺,可能會適得其反,成為誘發(fā)或者家長抽動癥甚至多動癥的誘因。據(jù)韓國《朝鮮日報》報道,韓國電子通信研究院公布的最新研究顯示,青少年使用手機的時間越長,發(fā)生“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亦稱兒童多動癥)的可能性越高。因此,應該避免過多或者長時間的沉溺于玩游戲、手機、電腦。部分抽動癥的患兒常常伴有多動癥,就更應該注意了。7. 與班主任、任課教師適時溝通,取得理解、獲得幫助 幼兒園、學校是嬰幼兒白天生活與學習的地方,患兒的抽動癥狀可能會影響幼兒園、學校的課堂秩序,因此,家長應該與教師、班主任適時溝通,介紹患兒的病情,獲得理解與幫助,并避免被歧視,有助于病情盡快康復。8.減少感冒等感染的機會 感染因素是誘發(fā)或者加重抽動癥癥狀發(fā)作的常見原因,因此,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不良因素的影響,合理運動、飲食、睡眠,增強孩子的抵抗力,減少感染的機會,就會減少對抽動癥的發(fā)作。2012年08月12日
17322
4
10
-
朱鶯主任醫(yī)師 上海市中醫(yī)醫(yī)院 眼科 小兒眨眼,以眼瞼頻頻陣發(fā)性眨動,不能自制,嚴重者伴有面部扭鼻、歪嘴等怪表情?;純撼W栽V有眼睛發(fā)癢或異物感,頻繁眨眼后會舒適一些,經(jīng)滴用多種消炎眼藥水仍然效果不佳。該病屬小兒精神緊張性行為之一,是一種心身疾病。一般多見于4~16歲的青少年,男孩多于女孩。中醫(yī)稱小兒眨眼為“目劄”。《審視瑤函》中有:“目劄者,肝有風也,風入于目,上下左右如風吹,不輕不重而不能任,故目連劄也”的描述。祖國醫(yī)學認為該病為小兒“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因為眼瞼屬肉輪,脾主肌肉,小兒脾氣虛弱,不能統(tǒng)攝肌肉,加上情緒波動,肝氣郁結而化火生風,使眼瞼筋脈失養(yǎng)而攣急自動?,F(xiàn)在的孩子多為獨生子女,平時過于嬌寵,常有挑食、偏食等壞習慣,使脾胃功能欠佳;若說教態(tài)度生硬或學習負擔加重及長時間看電視、玩游戲機等,兒童心理壓力增加,出現(xiàn)面部肌肉痙攣。據(jù)我們臨床觀察,眨眼患兒的血鉛含量明顯高于正常兒童,其頭發(fā)中微量元素鋅和鈣的含量較正常兒童低;程度輕者腦電圖基本正常,程度中等以上者,其腦電圖有異常表現(xiàn)。因此,家長和同學、老師平時對眨眼兒童不可譏諷,應加以心理疏導;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多補充含鋅量高的食品如牡蠣等海產(chǎn)品、含鈣豐富的牛奶等食品,少喝含碳酸的飲料,少吃巧克力一類的糖果,不吃漢堡等油炸食品,注意避開馬路上汽車排出的尾氣中的鉛污染;合理安排學習時間表,并配合健脾益氣柔肝的中藥,如補中益氣湯:生黃芪、白術、白芍、茯苓、柴胡、升麻、葛根、紅棗、山藥等可起到明顯的療效。2010年05月05日
10455
0
2
抽動癥相關科普號

李湘云醫(yī)生的科普號
李湘云 主任醫(yī)師
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
兒童康復科
5246粉絲30.7萬閱讀

薛厚軍醫(yī)生的科普號
薛厚軍 主任醫(yī)師
佛山市三水區(qū)人民醫(yī)院
脊柱關節(jié)外科
208粉絲149閱讀

王紅醫(yī)生的科普號
王紅 主任醫(yī)師
山東大學齊魯醫(yī)院
眼科
1.4萬粉絲78.5萬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