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蛇咬傷中毒指被毒蛇咬傷后,毒液注入身體,引起局部和全身不同的中毒反應,嚴重者可危及生命安全。
農民、漁民、野外工作者和從事毒蛇研究人員容易被毒蛇咬傷。
毒蛇咬傷中毒指被毒蛇咬傷后,毒液注入身體,引起局部和全身不同的中毒反應,嚴重者可危及生命安全。
農民、漁民、野外工作者和從事毒蛇研究人員容易被毒蛇咬傷。
蛇的毒液多為淡黃色或乳白色半透明黏稠狀液體,成分達 100 多種,每種毒蛇含有多種不同的毒性成分,各種毒性組分在不同毒蛇間含量有較大差異,同種毒蛇的毒性組分可因地域分布、季節(jié)性、蛇齡等不同而異,蛇毒由蛋白質、酶、多肽、糖蛋白和金屬離子等組成,其中毒性蛋白質達數十種,蛋白類占蛇毒總量的 90%-95% 以上。
蛇毒的主要毒性成分為神經毒素、血液毒素和細胞毒素;有些蛇種含兩種或三種毒素,可對機體神經系統(tǒng)、血液系統(tǒng)、肌肉組織、循環(huán)系統(tǒng)、泌尿系統(tǒng)、內分泌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等產生損害作用。
農民、漁民、野外工作者和從事毒蛇研究人員容易被毒蛇咬傷。
毒蛇按所含蛇毒種類可分為神經毒類、血液毒類、細胞毒類和混合毒類。不同種類毒蛇咬傷,臨床表現也不盡相同,患者可出現局部和全身表現。
局部癥狀
全身癥狀
本病的常見并發(fā)癥有局部組織感染、骨筋室膜綜合征、呼吸衰竭等。
本病主要依靠詢問被蛇咬傷的時間、地點和癥狀、蛇的種類并根據蛇的形態(tài)、咬傷癥狀迅速判斷蛇咬傷的情況。對于無法診斷蛇咬傷類型者,醫(yī)生還需要進行以下操作來確診:
毒蛇咬傷后應立即阻止毒素繼續(xù)吸收、排出已吸收的毒素,在明確毒蛇種類后盡快使用相應抗蛇毒血清。
被毒蛇咬傷后,患者應保持冷靜,包扎壓迫傷口,阻止蛇毒擴散。
全身解毒治療
被毒蛇咬傷后,應盡早使用相對應的抗蛇毒血清,在治療前均需做過敏試驗,若試驗呈陽性,醫(yī)生會常規(guī)脫敏注射,同時給予異丙嗪和糖皮質激素,加強抗過敏作用。
對癥支持療法
劉曉東醫(yī)生的科普號
劉曉東 主任醫(yī)師
龍巖市第一醫(yī)院
急救中心
22粉絲19.3萬閱讀
莫志碩醫(yī)生的科普號
莫志碩 副主任醫(yī)師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yī)院
感染性疾病科
67粉絲11.1萬閱讀
張作鵬醫(yī)生的科普號
張作鵬 副主任醫(yī)師
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
急診科
16粉絲5.4萬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