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凱景副主任醫(yī)師 杭州市第七人民醫(yī)院 兒童心理科 一、什么是感統失調感統失調全稱感覺統和功能失調(Sensory integration dysfunction,SID),這一定義由美國心理學家Ayres于1972年提出。感覺統合功能是指個體將來自不同感覺通路(如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以及平衡覺等)的信息,通過大腦加工處理整合后指揮身體做出正確的反應。感統失調即一系列感覺加工維度的功能異常,主要集中在觸覺、本體感覺和前庭系統,也稱為感覺加工障礙(SPD)。感統失調在自閉癥譜系障礙、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等神經發(fā)育障礙的患兒中多見,但并非感統失調的孩子就一定存在上述疾病,也并非存在上述發(fā)育疾病的孩子就一定存在感統失調。二、感統失調的原因我國于上世紀90年代開始對學齡兒童感覺統合功能失調的發(fā)病率、發(fā)病病因、治療方法和療效等展開研究。發(fā)現3~6歲幼兒中輕度感覺統合失調發(fā)生率為28.5%,重度感覺統合失調發(fā)生率為8.9%,男孩和女孩感覺統合失調率分別為28.3%和30.7%。除遺傳因素外,父母生育年齡較大、母親受教育程度高可能是感統失調的保護因素,父母拒絕或偏愛的養(yǎng)育方式、母孕期患病和服用治療性藥物、母孕期陰道出血、胎兒臀位,嬰幼兒時期患病可能是感統失調的危險因素,嬰兒的分娩方式和分娩過程等是可疑危險因素。另外,孩子并非由父母照料、家庭支持系統差、居住環(huán)境惡劣,父母對孩子不切實際的期望,父親年齡偏大和母親年齡偏小都可能對孩子的感覺統合功能發(fā)育造成負性影響。三、如何判斷感統失調兒童感覺統合能力發(fā)展評估量表是評價感統失調的常用測量工具,由父母填寫,具體條目如下:(一)大肌肉及平衡能力(前庭覺)1. 特別愛玩旋轉的凳椅或游樂設施而不會暈。2. 喜歡旋轉或繞圈子跑而不暈不累。3. 雖然看到了仍然碰撞桌椅、旁人、柱子、門墻。4. 行動、吃飯、敲鼓、畫畫時雙手協調不良,常忘了另一邊。5. 手腳笨拙,容易跌倒,拉他時仍顯得笨重。6. 俯臥地板和床上,頭、頸、胸無法抬高。7. 爬上爬下,跑進跑出,不聽勸阻。8. 不安地亂動,東摸西扯,不聽勸阻,處罰無效。9. 喜歡惹人,搗蛋,惡作劇。10. 經常自言自語,重復別人的話,并且喜歡背誦廣告語言。11. 表面左撇子,其實左右手都用,無固定使用哪只手。12. 分不清左右方向,鞋子、衣服常穿反。13. 對陌生地方的電梯或樓梯,不敢坐或動作緩慢。14. 組織力不佳,經常弄亂東西,不喜歡整理自己的環(huán)境。(二)觸覺敏感及情緒穩(wěn)定15. 對親人特別暴躁,強詞奪理,到陌生環(huán)境則害怕。16. 害怕到新場合,常常不及就要求離開。17. 偏食、挑食、不吃青菜或軟皮。18. 害羞不安,喜歡孤獨,不愛和別人玩。19. 容易粘媽媽或固定某個人,不喜歡陌生環(huán)境,喜歡恐怖鏡頭。20. 看電視或聽故事,容易大受感動,大叫或大笑。21. 嚴重怕黑,不喜歡在空房,到處要人陪。22. 早上懶床,晚上不睡,上學前常拒絕到校,放學后又不想回家。23. 容易生小病,生病后常不想上學,常常沒有原因拒絕上學。24. 常吸吮手指或咬指甲,不喜歡別人幫助剪指甲。25. 換床睡不著,不能換被或睡衣,出外常擔心睡眠問題。26. 獨占性強,不讓別人碰他的東西,常會無緣無故發(fā)脾氣。27. 不喜歡同別人談天和玩碰觸游戲,視洗臉和洗澡為痛苦。28. 過分保護自己的東西,尤其討厭別人由后面接近他。29. 怕玩沙土、水,有潔癖傾向。30. 不喜歡直接視覺接觸,常需用手來表達需要。31. 對危險和疼痛反應遲鈍或反應過于激烈。32. 、聽而不見,過分安靜,表情冷漠又無故嬉笑。33. 過分安靜或堅持奇怪玩法。34. 喜歡咬人,并且常咬固定的友伴,并無故碰壞東西。35. 內向、軟弱、愛哭,又常會觸摸生殖器。(三)本體感及協調能力36. 穿脫衣褲、扣紐扣、拉拉鏈、 系鞋帶,動作緩慢、笨拙。37. 頑固、偏執(zhí)、不合群,孤僻。38. 吃飯時常掉飯粒,口水控制不住。39. 語言不清,發(fā)音不佳,語言能力發(fā)展緩慢。40. 懶惰、動作慢、做事沒有效率。41. 不喜歡翻跟頭、打滾和爬高。42. 上幼兒園仍不會洗手、擦臉、剪紙,以及自己挪屁股。43. 上幼兒園(大、中班)仍不會用筷子,拿筆,攀爬或蕩秋千。44. 對小傷特別敏感,依賴他人過度照料。45. 不善于玩積木,組合東西,排隊,投球。46. 怕爬高,拒走平衡木。47. 到新的環(huán)境很容易迷失方向。(四)視聽覺及學習能力48. 看來有正常智慧,但學習閱讀或做算術特別困難。49. 閱讀常跳字,抄寫常漏字、漏行,寫字比劃常顛倒。50. 不專心,坐不住,上課常左右看。51. 用蠟筆著色或用筆寫字寫不好,寫字滿而且常超出格外。52. 看書容易眼酸,特別害怕數學。53. 認字能力雖好,卻不知其意義,而且無法組成較長的語句。54. 混淆背景中的特殊圖形,不易看出或認出。55. 對老師的要求及作業(yè)無法有效完成,常有嚴重挫折。(五)十歲以下兒童的家長填寫以下問題:56. 使用工具能力差,對勞作或家事均做不好。57. 自己的桌子或周圍無法保持干凈,收拾上很困難。58. 對事情反應過強,無法控制情緒,容易消極。以上的父母測評量表較為主觀,常常也需要臨床醫(yī)生和測評技師對孩子的行為進行評價,才能較為客觀地反應孩子的發(fā)展水平。部分“感統失調”的孩子可能存在更顯著的發(fā)育問題,如自閉癥譜系障礙、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精神發(fā)育遲滯等,建議到有兒童精神科、發(fā)育行為兒科、兒童心理科等有資質的醫(yī)療機構就診,避免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四、如何治療感統失調預防大于治療,現代化“精細“的養(yǎng)育方式,有時反而讓孩子們失去了原先可以擁有的活動或交流的機會。在孩子出生后,家長要盡量為孩子拓展活動空間,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盡可能多地提供“觸摸、攀爬、看、聽、說”的機會,不要讓孩子困在“圈養(yǎng)”的小空間中,或者這也“不可以”,那也“不可以”,盡可能多給孩子“嘗試”和“逐漸獨立”的機會,讓孩子自行探索和鍛煉。如果發(fā)現孩子存在感統失調,可進行針對性訓練,一些醫(yī)療和教育機構有完善的感統訓練課程。家中也可以進行感統訓練,如秋千、滑板、蹦床可鍛煉前庭平衡覺;拋接球、翻跟斗、倒立可以鍛煉本體覺;抓癢游戲、玩橡皮泥、按摩球可以鍛煉觸覺;吹泡泡、躲貓貓可以鍛煉視聽整合。五、感統失調的預防及預后 兒童感覺統合功能隨著年齡增長而不斷發(fā)育,因此感統失調可隨著生長發(fā)育而逐漸緩解。既往研究發(fā)現6年自愈率為48.3%,本體感失調自愈率為69.7%,觸覺防御失調自愈率為81.6%,前庭平衡失調自愈率為72.0%,學齡前有行為問題兒童的自愈率為70.6%?!案薪y失調”不是一項醫(yī)學疾病的診斷,總體預后較好,家長需理行看待“感統失調“,到正規(guī)的醫(yī)院就診,避免過度焦慮、病急亂投醫(yī)。參考文獻:[1]王燕玲,黃悅勤,劉寶花,等.3—6歲幼兒感覺統合失調的病例對照研究[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1(3):199-200.[2] Camarata S, Miller LJ, Wallace MT. Evaluating Sensory Integration/Sensory Processing Treatment: Issues and Analysis. Front Integr Neurosci. 2020 Nov 26;14:556660. doi: 10.3389/fnint.2020.556660.[3]黃悅勤,劉寶花,王燕玲,等.北京市城區(qū)3—6歲幼兒感覺統合失調的現況調查[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1(1):44-46.[4]黃悅勤,李旭東,王玉鳳.兒童感覺統合失調的隨訪研究.中華兒科雜志,2002,40(5):260-262.2021年05月06日
3685
0
7
相關科普號

王鵬醫(yī)生的科普號
王鵬 副主任醫(yī)師
武漢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
心理科
2232粉絲43.9萬閱讀

馮強醫(yī)生的科普號
馮強 副主任醫(yī)師
上海市東方醫(yī)院
臨床心理科
1029粉絲11.9萬閱讀

李知醫(yī)生的科普號
李知 主任醫(yī)師
醫(yī)生集團-吉林
心理咨詢科
1729粉絲4.7萬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