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癌是一種由于宮頸細胞不受控制地生長導致的發(fā)生在宮頸陰道部及宮頸管的惡性腫瘤,是最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
主要癥狀有不規(guī)則的陰道出血、陰道分泌物增多、性交痛等。部分宮頸癌也可能沒有任何癥狀。
宮頸癌是一種由于宮頸細胞不受控制地生長導致的發(fā)生在宮頸陰道部及宮頸管的惡性腫瘤,是最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
主要癥狀有不規(guī)則的陰道出血、陰道分泌物增多、性交痛等。部分宮頸癌也可能沒有任何癥狀。
本病的病因尚不明確,目前認為,本病的發(fā)生與下列因素密切相關:
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
持續(xù)的 HPV 感染是宮頸癌的主要原因,以 HPV-16 及 18 型最常見。
性接觸是 HPV 病毒最主要的傳播途徑,在性行為活躍的年輕女性中,HPV 感染很常見,感染高峰年齡為 18~30 歲。
在大多數人中,身體可以自行清除感染。但是,有時感染會持續(xù)存在,最終致癌。
衣原體感染:衣原體比較常見,會感染生殖系統(tǒng)。有衣原體感染的女性,發(fā)生宮頸癌的風險更高。
吸煙:吸煙女性發(fā)生宮頸癌的風險是不吸煙女的 2 倍。這是由于吸煙不僅會損傷宮頸細胞,同時還會降低免疫力,增加 HPV 感染風險。
免疫系統(tǒng)功能缺陷:艾滋病患者,或是器官移植后需要服用免疫抑制劑的人群,由于免疫系統(tǒng)被抑制,更易發(fā)生癌癥。
肥胖(超重)
蔬菜水果吃得太少
長期口服避孕藥
多次妊娠:懷孕時免疫系統(tǒng)可能較弱,更易感染 HPV。妊娠并生育超過 3 次的女性,發(fā)生宮頸癌的風險也更高。
首次妊娠不足 17 歲:首次妊娠年齡小于 17 的女性,比 25 歲后首次妊娠的女性,宮頸癌風險高出了近 2 倍。
宮頸癌家族史:如果家中母親或姐姐患有宮頸癌,那么家庭里其他女性成員發(fā)生宮頸癌的風險也會更高。推測可能是由于家庭成員都缺乏某種基因,更易感染 HPV。
早期的宮頸癌常無癥狀,病情發(fā)展后可出現(xiàn)陰道出血、陰道分泌物增多、性交痛等。
全身癥狀:晚期患者因腫瘤組織代謝、壞死組織吸收或合并感染而引起發(fā)熱,體溫一般在 38℃ 左右,少數可達 39℃ 以上。由于出血和消耗而出現(xiàn)貧血、消瘦甚至惡病質。
轉移癥狀:晚期宮頸癌可轉移到其他部位。轉移到不同的部位,可出現(xiàn)相應的癥狀。
鄰近組織器官及神經被癌侵犯時,可出現(xiàn)尿急、便秘、下肢腫脹、疼痛等癥狀。
腫瘤壓迫或累及輸尿管時,可引起輸尿管梗阻、腎積水、尿毒癥等。
晚期患者可有貧血、惡液質等全身衰竭癥狀。
定期進行宮頸癌篩查:宮頸癌的初篩普查是預防的重要手段,也是目前切實可行的方法。普查時還可發(fā)現(xiàn)癌前病變,并及時治療。
篩查方法:陰道脫落細胞的細胞學檢查和 HPV 檢測,這兩種檢查簡便易行,準確性高。
篩查對象:任何有 3 年以上性行為或 21 歲以上有性行為的婦女,而性生活過早、有多個性伴侶、免疫功能低下、吸煙、衛(wèi)生條件差和性保健知識缺乏的高危婦女人群則是篩查的重點。
接種 HPV 疫苗:約有 70% 的宮頸癌,是由于感染了高危型 HPV16 或 HPV18 這兩種病毒而引起的,接種這種 HPV 疫苗可以對抗 70% 以上的 HPV 感染,并提供至少 5 年的保護。
接種對象:一般來講,9~26 歲的女性比較適合接種宮頸癌疫苗,其中尚未發(fā)生性行為的年輕女孩為最佳接種對象。
實行晚婚和計劃生育
注意衛(wèi)生:要注意會陰部清潔。婦女要加強月經期、產褥期和性生活衛(wèi)生,男、女雙方應有專用器具洗滌外生殖器,特別是同房前的清洗。
性行為:月經期和產褥期要避免同房。同時,不要有多位性伴侶,保持正當性行為。
積極治療婦科疾病:如慢性宮頸炎、宮頸息肉等,以及生殖道滴蟲、真菌等感染。
本病主要依靠體格檢查、婦科檢查、陰道鏡檢查、病理活檢等進行診斷,具體檢查方法如下:
宮頸癌的治療,主要包括手術治療、化療、放療、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一般而言,早期病例通過單純手術或放療便可獲得較好療效;對于中晚期患者,應給予放療為主的綜合治療。
手術是早期宮頸癌的主要治療方法。手術類型取決于癌灶的大小,有些類型的宮頸癌手術會影響生育能力。常用的手術方法有:
宮頸錐形切除(簡稱錐切):適用于尚未擴散的小型腫瘤,只切除宮頸上的異常細胞,術后不影響生育。
單純子宮切除(全子宮切除)
手術會切除子宮和宮頸,但不會切除子宮旁韌帶和宮骶韌帶,通常也不會清掃盆腔的淋巴結。
子宮切除術后患者無法生育。
主要包括的術式有:經腹子宮切除術、經陰道子宮切除術、腹腔鏡子宮切除術、腹腔鏡輔助下的經陰道子宮切除術、機器人輔助手術。
根治性子宮切除術
子宮、子宮旁韌帶和宮骶韌帶,以及陰道的上半部(約 2.5 厘米)會連同子宮頸一起取出。通常情況下,不會摘出卵巢和輸卵管。
包括開腹切除和腹腔鏡切除兩種方式。
開腹切除的根治性子宮切除術,術后復發(fā)率要比腹腔鏡手術更低,但腹腔鏡手術的創(chuàng)傷性更小,恢復更快。
子宮頸切除術:適用于極早期宮頸癌,只切除子宮頸和陰道上部,但不能去除子宮體,有助于女性保留生育能力。
盆腔淋巴結清掃術:當宮頸癌細胞擴散到骨盆的淋巴結時,為了明確淋巴結的情況,可能會取出其中一些淋巴結。 通常需要與單純子宮切除或子宮頸切除術同時進行。
盆腔廓清術:主要用于治療復發(fā)性宮頸癌。在手術中,會清除所有病變組織。此外,根據癌癥的擴散位置,還可以切除膀胱、陰道、直腸和部分結腸。
放療對宮頸癌的療效相對較好,是局部晚期宮頸癌患者的首選治療方法。患者可在術前或術后接受放療,或者在癌癥擴散到宮頸之外時接受放療。主要的放療方式如下:
如果癌細胞有擴散(如淋巴結轉移、遠處轉移),那么則需要進行化療。此外,本病治療時通常將放療和化療結合,以提高放療的效果。常用藥物有順鉑、卡鉑、氟尿嘧啶、紫杉醇等。
靶向治療是使用藥物殺滅癌細胞,但是不破壞健康細胞的一種治療方法。一般情況,醫(yī)生通常會聯(lián)合使用靶向治療和化療。常用藥物有貝伐單抗等。
免疫療法是通過增強機體的免疫反應殺傷癌細胞。目前,免疫檢查點抑制劑——PD-1 單抗,已被證實對復發(fā)的宮頸癌患者有效。
飲食上并無特殊禁忌,日??梢赃x擇高蛋白、高熱量的食品,如牛奶、蛋類、魚肉等補充營養(yǎng)。
及時復查:
宮頸癌治療后 2 年內每 3~6 個月隨訪 1 次。
第 3~~5 年,每 6~12 個月隨訪 1 次。
5 年后每年隨訪 1 次。
對于高?;颊唠S訪間隔應相應縮短(如第 1~2 年每 3 個月 1 次),而低?;颊唠S訪間隔可以相對較長(如 6 個月 1 次)。
本病早期預后較好,部分可以治愈,不影響壽命。
晚期預后較差,一般難以治愈,影響壽命。
問:宮頸癌復發(fā)風險有多高?
答:宮頸癌治療后復發(fā) 50% 在 1 年內,75%~80% 在兩年內;盆腔內局部復發(fā)占 70%,遠處轉移為 30%。
王鴻祥醫(yī)生的科普號
王鴻祥 主治醫(yī)師
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仁濟醫(yī)院(西院)
男科
2.9萬粉絲271.2萬閱讀
李曉艷醫(yī)生的科普號
李曉艷 副主任醫(yī)師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協(xié)和醫(yī)院
婦產科
8354粉絲132.2萬閱讀
范江醫(yī)生的科普號
范江 主任醫(yī)師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北部)
胸外科
1.4萬粉絲22.2萬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