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內容
-
這些話,你聽我說
“醫(yī)生骨頭上也會得癌癥?我只聽過肺癌,胃癌,乳腺癌,白血病,醫(yī)生你框我?”“會的,只是近代中國骨腫瘤專業(yè)幾乎缺失,患上此病幾乎判死刑,所以大伙了解比較少的。”“得了骨癌一定會死?一定要截肢?醫(yī)生我害怕,你別嚇我”“別怕,聽我說”化療上,早在上世紀70年代,治療 “骨癌”就從單獨化療發(fā)展到手術的前后均化療,手術中如果發(fā)現術前化療導致腫瘤壞死>90%,病人5年生存率可到 80%~90%,如果腫瘤壞死率<90%,則術后可以調整化療方案行多重保障,到2019年,化療方案已經和世界接軌,已不需要“談癌色變”,病人從生存率來看已極大提高。手術上,同樣是70年代發(fā)展起保肢治療,如今醫(yī)生對 80% 以上的患者采用保肢治療,目前保肢手術重建方法主要包括人工假體,自體或異體骨移植,自體或異體骨人工假體復合使用,瘤骨滅活腫瘤后回植,其中人工關假體具有即刻恢復肢體功能,可早期活動及承重等優(yōu)點,是最常用的功能重建方法,病人從生活質量來看也極大提高。靶向藥,顧名思義靶向腫瘤細胞作用,對化療失敗的進展骨腫瘤展開針對性滅殺,這是針對骨腫瘤的最新有效的一道關卡,避免了傳統(tǒng)化療無差別傷害自身細胞的“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尷尬局面,病人從思想負擔來看也少了許多后顧之憂。
袁霆醫(yī)生的科普號2019年11月28日2032
1
2
-
風雨彩虹,鏗鏘玫瑰——花季少女抗骨癌心路;這位大朋友已治療結束,備戰(zhàn)2020高考,祝順利!
風雨彩虹,鏗鏘玫瑰——花季少女抗骨癌心路特別感謝這位患者朋友,記錄了骨肉瘤診治過程中的點點滴滴,以患者的角度講述了對骨肉瘤的認識,如何避免誤診誤治;同時也勉勵其他病友,堅強、堅持,愿您經歷風雨,終將綻放。也祝這位大朋友,六一兒童節(jié)快樂!——廣州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骨腫瘤科 趙志強(2019-06-01) 大學大概是莘莘學子心目中夢寐以求的,我也不例外!我也很向往和憧憬大學生活!可是命運有時真的很會捉弄人……2018年,我感覺自己左腿膝蓋處有時會隱隱作痛,但這痛是間歇性的,在休息一段時間后便有所緩解。假期回家奶奶也會給我擦擦活絡油呀等等一些止痛的藥,以為可能是天氣性的風濕啊或者是晚上沒蓋好被子著涼引起的,擦完后也感覺沒那么疼了。因自己一個人在縣城讀書,也住宿,就這樣很長一段時間…我都是放學下課回到宿舍擦擦一些藥酒來緩解疼痛,并沒有去醫(yī)院進行檢查之類的……久而久之,我感覺疼痛感加劇,藥酒已經無法起到見效,而且夜間伴隨的痛感更強烈,有時會受不了被痛醒,偶爾上課也會疼的難受。我覺得事態(tài)嚴重,會影響我學習!中午回到宿舍便給我爸爸打了電話說明情況,爸爸也說得去醫(yī)院看看檢查檢查,不容小覷啊!于是我周六便請假去了趟醫(yī)院,掛了號看了醫(yī)生,醫(yī)生建議我去拍個X光看看。排隊繳費蓋章下樓拍片,來到一樓找來找去我也不知道具體位置在哪,便問了問咨詢處,阿姨手指了一下"那邊",便趕緊跑去,去到在等候區(qū)等了大概有半個小時多,我焦急又擔心,我怕我片子結果出來會有什么事,我很怕、很怕…我問了一下旁邊醫(yī)護工作者這個大概要等多久。天吶!我等了那么久換來的卻是拍X光不是在這個區(qū)域,還有另外一個。唉!跑來跑去總算把片拍完了,等結果又是一個過程…此時的我感覺心情很糟糕…糟糕的事也是一件接著一件,檢查結果考慮是骨髓炎,我嚇到了心情久久不能平復。趕緊拿著片去找醫(yī)生,醫(yī)生看了看片說,"片看上去沒什么事,你小小年紀怎么會骨髓炎呢?!"骨髓炎會怎么樣,會很嚴重嗎?"我說話聲音已是顫抖。醫(yī)生說嚴重時可能要做手術!"做手術"聽到這三個字眼淚已經是控制不住了…醫(yī)生說先打一星期消炎針,能治愈是最好的了。聽到醫(yī)生這么說心情也稍微好了一點,自我安慰疏導自己往好的方面想:沒事,打了消炎針就可以恢復了,就又可以回學校了。就這樣,每天12點下課,利用吃飯午休那105分鐘搭公交車去急診打吊針又要趕回去上課。這一星期的中午都是這樣匆匆忙忙度過的。等車的煎熬、急診病人多的擔憂、排隊繳費的焦慮、吃飯陪著吊針、犧牲午休時間…眼睛是直勾勾看著吊瓶和手表,有時真的真的覺得很無助很心累,吊了兩三天,有感覺沒有之前那么疼甚至有時覺得疼痛都消失了,也就更有信心啦。一個星期悄然過去,事情并沒有我想的那么美好,疼痛重現,感覺到崩潰邊緣。我爸很是惦念和擔心,從廣州回來帶我去復查。周一上班的主治醫(yī)生建議我們去拍個磁共振,但結果表明得再進一步磁共振強掃描排除腫瘤可能,這醫(yī)生看了看片子,說"從片子顯示我也難以確診是不是腫瘤啊,建議你們到廣州的中山一院看看,若不是腫瘤也可以來我院治療"。聽到這樣,覺得要去廣州,病情肯定沒有那么簡單,心情比灌了十幾斤鉛還要沉重,外面即使是晴空萬里也覺得那是刮風下雨…。老爸安慰我說不定去了廣州馬上就能回來了呢!當時也抱著這樣的好心態(tài),希望能所得皆所期。在網上預約了鄒教授的骨外教授門診,當天晚上我們便前往廣州,次日鄒教授看了看我們拍的磁共振,說這個考慮是惡性骨腫瘤,但具體情況還得住院檢查,得馬上就院治療。這……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瘋狂的反復確認。這幾十個字的消息讓人徹底崩潰絕望透頂,我一時不能接受此打擊,傷心的淚水從面部滑落,我又哭了,哭了很久…很久…到了16樓骨腫瘤科,來到陌生的環(huán)境遇到陌生的人,茫然的我進這科室看了看,眼前的一幕無疑是醫(yī)生護士病人病床。躺在病床上的那個小孩子,大概5、6歲,不愿打針在哭而且哭的很是厲害,家長很是心疼在一旁安慰。心想為什么他那么小卻要遭受如此大的罪,想必內心的痛苦只有他自己能體會。一個叔叔拄著拐杖在過道上,令人心情低落的是他沒有了左腿,但卻能和護士有說有笑,這是有怎樣的心理素質才能擁有如此強大的內心??!我低頭看了看自己的雙腿,頓時腿都發(fā)軟了我很怕。在大廳等候住院,這里同樣有很多病人和家屬等候,家屬在交流對這個疾病的認識,并述說各自的情況。同學給我打了電話,在聊天中感覺再一次觸發(fā)內心深處的恐懼也夾雜著不愿休學的情緒,我又哭了,哭出了萬般恐懼根本無法抑制…旁邊的老爺爺一直給我遞紙巾安慰我,說沒事的,伸出五指說他孫女已經第五次了,當時的我對這個疾病并不了解,對于這位老爺爺所說的還有那所謂的"五次"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傻傻的我以為那"五次"是手術做了5次,錯誤理解成那樣的我更加恐懼,沒有緩解,哭的更厲害。后來我才知道是做了5次化療,護士姐姐出來給我戴了手腕帶抽了血,此時感覺的抽血比任何時候都疼得多,護士姐姐看我哭的那么厲害抱著我說"沒事的,經歷了這個挫折就會好的,到時你也可以像那個小妹妹那樣在脖子下面安個輸液港,這樣打針就沒那么疼了"。護士姐姐一直開導還讓我可以去2床病人那了解了解,2床跟我年紀差不多是個快結療的小女生,慢慢地,我對這個疾病有了一些認識。根據鄒教授的方案,我得先穿刺活檢后進行病理診斷,從而有下一步的治療,穿刺診斷是個怎樣的骨腫瘤,是惡性還是良性?聽病人說就是在病處穿個小孔,抽里面的骨髓來化驗,聽到這操作還是很怕的。在治療室,未知的我一直問林醫(yī)生這過程會很疼嗎?會有多痛呢?林醫(yī)生說會打局部麻醉的,在穿刺前也跟我聊天,告訴我說大學就自由啦,但要考到理想的大學要很努力很努力啊,聊天中來轉移我對疼痛的注意力和緩解對穿刺的恐懼感!我爸當時在外面,但我覺的我還是不敢獨自一個人面對,還是叫我爸進來了。記得林醫(yī)生當時還說"都18歲啦還那么依賴你爸呀"可能也正因這句話堅強沒有哭。穿刺全程我都是緊握我爸的手,雖說打了麻醉但還是會感覺疼和一股向上抽骨髓的難受,會痛到叫出聲。我沒有看我也不敢看只想快點結束此過程。但我爸是心疼看哭了,穿刺病理結果也正如鄒教授當初所說的那樣是惡性?。?!在醫(yī)院做了一些相關的檢查,就這樣2018年的11月份我被確診為左脛骨上段骨肉瘤,得進行3次化療后手術,再術后9-12次化療。這就得休學一年就院治療,本應和同學奔跑在逐夢路上,為高考奮戰(zhàn),卻不得不暫時停下腳步。慢慢的接受了這些現實,那就養(yǎng)好身體重拾信心明年再奮。此時此刻的我也明白身體的重要性,一切的一切前提是保持健康的身體。其實在治病的過程中,覺得化療是最令人痛苦和難受的。所謂化療就是用治療藥物殺滅癌細胞達到治療目的。術前化療3個周期,剛開始的兩次化療,還是靠著針頭插進血管來輸液打化療藥,可這并不是長久之計且后期化療次數多,對血管也無疑是一種傷害,輸液港不存在“跑針”,從而防范化解化療藥物外漏的風險、避免損傷皮膚和刺激靜脈,有效降低感染率。于是趙醫(yī)生便在手術室給我安置了輸液港,畢竟也是在鎖骨下面劃一刀,臉上蓋了一層布,只能聽見趙醫(yī)生持醫(yī)用刀具的聲音,同時也安慰著布下面的我不要太害怕很快就要結束了。裝了輸液港的我也減少了反復穿刺血管的痛苦,但卻是少不了化療所帶來的副作用:惡心、嘔吐、渾身乏力、厭食沒有食欲,甚至有時聞到飯味都想嘔,因藥物反應也會經常掉發(fā),視頭發(fā)為寶的我只能忍痛剃光頭發(fā)…對于一個女生的我來說可能會有自卑,走在公共場合,路人無疑會看你幾眼。但久而久之,我慢慢適應,我現在是個病人,等我康復后就很快會長回去啦,現在重要的是要把病治好才能盡早回到校園,想想就很開心。結束了術前的化療,接下來就是手術了,幸運的是我是可以保肢的,在術中腫瘤切除后,進行定制性的人工假體置換。記得,坐在手術等候區(qū)的我焦慮不安,胡思亂想,比任何時候都恐懼,甚至腦海里出現若我手術中途麻醉醒來了怎么辦,我想了很多很多,也大概就是一個病人的多想癥吧。醫(yī)護人員帶著我進手術室,因我平時抽血扎血管過多,血管薄弱甚至很難找到,以至于給醫(yī)護人員帶來不便,因那針頭是比較粗的,扎進去很多次都表示不行,又拔了出來,又換了另一只手,當時是真的很疼很疼,也在想扎不進去是不是就不能做手術了,疼得我都哭了,經過一番周折,終于扎進去了。記得趙醫(yī)生當時進來詢問我哭是因為害怕還是疼啊,并安撫我別怕,打了麻醉就什么都不知道了??拗拗驼娴氖裁炊疾恢懒恕褋硪呀浽诼樽硖K醒區(qū),手術…已經做完了…感覺什么都沒有發(fā)生,都說做手術是做了一場夢。但我好像連夢都沒有做,記憶里我不是還在哭嘛,現在依然還記得術后的那一星期的晚上是多么煎熬…患肢處,左腳會有麻痛,可能是麻醉劑過后。痛到睡不著覺,有時睡著會被麻痛醒,我姐姐經常幫我按摩左腳,麻痛才有所緩解。但沒過多久疼痛又上演了。在那幾天的晚上,我和姐姐醒過無數次,實在痛的受不了,根本無法入睡,我一痛她就幫我緩解,她也沒辦法安心睡覺,生怕我又痛了得起來幫我按摩,想讓我好受點,隔壁床的阿姨術后跟我一樣也是很痛苦。我們當時是問了鄒教授為什么晚上會麻痛的厲害?只聽他笑著說"白天你們有的玩嘛"。我們都笑了,說的好像是那么回事,白天玩著聊著轉移注意力,夜深了…痛就來了,我們還跟病友商量以后我們都白天睡覺晚上起來玩吧!哈哈哈病人都笑了,就這樣我們都是白天很嗨夜晚很痛苦。接下來就是術后拆線康復了,這是個艱辛的過程…記得拆線都拆了有將近一個月吧,因我傷口面積大,有部分傷口有肌肉壞死的現象,要等其恢復,只能延遲拆線。和我們一起來的出院了,比我們后來的也出院了,就這樣我在友好醫(yī)院病床上躺了一個多月,在那把年都過了,還沒出院,只因拆線問題,腿上也還綁著石膏,在那真的是度秒如年…天天跟姐姐揣測換藥時醫(yī)生是說"咦,可以拆線啦"還是"呃,不行,再過幾天看看"…在想會不會等到我頭發(fā)都長長了,還是不能見到鄒教授和趙醫(yī)生,還是不能回去化療…姐姐開玩笑說你上網找一下他們的照片就能立刻看見啦哈哈哈。啊,線是拆完了,可是在拆的過程中,揭開結痂的傷口,發(fā)現里面有個洞,里面有液體滲出,培養(yǎng)結果是脂肪液化。這邊醫(yī)生建議做個清創(chuàng)手術,并說可能會在大腿上割層皮植皮進傷口處,聽起來就很可怕,還要讓大腿受罪,痛苦還要再來一遍。我爸媽覺得還是得問問主刀教授的建議。因我還不能屈膝也還有石膏,行動起來不便,只能平臥救護車回中山一院,沈教授和鄒教授看了傷口,說傷口面積不大,不建議做清創(chuàng),等它自己慢慢恢復可能時間上會有點長。聽到這樣我們還是松了口氣的,不用做當然是最好的啦,即使是這樣,我們也很注意傷口恢復,在洗澡時也是相當的注意,坐在較低凳子將患肢抬到較高凳子上,避免碰到水,以防感染。在病床上吃飯也是很警惕,我媽常常會用被子蓋住我的患肢,以防湯水倒落。接下來的患肢康復鍛煉也算是當了一回屈膝困難戶,困難重重。術后的第一次雙腳落地,感覺腳都不是自己的了,似乎騰空而起,將近兩個多月沒走路好像都不知如何走,如何邁腳。剛一下地我是左腳全變黑紫色,還有些腫脹,那是因為第一次負重站立血液回流問題。所以,我先不急負重行走,可以先試著站立鍛煉,第一次著陸地我還是很開心,讓我擺脫躺床邁出了一小步,真是久旱逢甘雨啊。躺在床上我爸媽也會幫我適當墊高患肢,高于心臟方便血液回流,因術后初期長期處于下垂狀態(tài)也會加重腫脹。護士姐姐也告知要多做一些活動足趾的運動,這樣以后下地也方便行走,才更有力。一天天進步,可以慢慢試著扶著凳子一步步負重行走了,剛開始必須得有個輔助物依靠才敢大膽邁步,因為可能會因患肢使不上勁而摔倒。每天都堅持鍛煉,但也注意著鍛煉的時間和強度,不可操之過急,避免得不償失。漸漸地我可以試著擺脫輔助物了,這何嘗又不是一種進步呢?所以接下來面臨的便是一個屈膝的過程,每天都堅持鍛煉,會坐在床沿邊或椅子上,用右腳壓左腳來鍛煉屈膝,或者雙手抱住大腿讓小腿自然下垂,我爸也會讓我趴在床上使勁幫我掰。初期的膝關節(jié)鍛煉真的很辛苦很痛苦,我大聲叫過,默默流淚過,但我沒有放棄過,每天堅持鍛煉屈膝,旦妨我有小小的進步,爸媽都會豎起大拇指表揚我。在家鍛煉遇到的問題、產生的疑惑,我都會在好大夫在線那咨詢趙醫(yī)生,趙醫(yī)生也會為我解答,在鍛煉上指導我,鼓勵我。自己也因此充滿信心,痛也忍著,加油鍛煉。日復一日,時光不負有心人也換來了我今天可以成功屈膝到90度,即使屈膝的歷程多么崎嶇不平,但堅持才能看到希望,前方放出希望的曙光,你會發(fā)現比平地更接近幸福,雖然我現在走路看上去與正常人略有不同,但我還是慢慢鍛煉,將自己股四頭肌練的發(fā)達一些、膝關節(jié)練的穩(wěn)定一些。我現在也不知道屈膝至最大限度后每天堅持鍛煉,經過時間的磨合會發(fā)生怎樣的變化,但不試怎么知道呢!剩下的就交給時間!都希望能和正常人一樣,我又何嘗不是呢!在化療后回家也要經歷一個打針的過程,因化療不止殺死了壞細胞,同時也讓好的細胞遭殃。所以回家后要抽血驗血常規(guī),每天觀察白細胞和血小板的情況,以防出現生命危險,靠打手臂針來維持,雖說打了無數支針,我也并沒有對疼痛麻木,覺得每次針孔扎進都很疼很疼。打針的護士說我的手臂都成馬蜂窩了……所以在化療回家后,我爸媽都特別注意我的飲食,少吃多餐,以至于我在吃飯的飯量方面有知情權和參與權,唯獨沒有決策權。為了爭取不打那么多針或者不打針,我也好好吃飯、加強營養(yǎng)、注意休息、避免熬夜,只希望白細胞和血小板能早點有回升的趨勢,恢復正常。當然一定程度上,飯量和打針的數量并不一定成反比,不是說吃的多就打的少,這要一個過程,化療后都會出現兩者急劇下降的情況,但慢慢就會情況樂觀。在化療后回家休養(yǎng)的這段時間也要學會保護自己,出門一定要帶口罩,特別是在醫(yī)院這些公共場合。也要在人多的地方如電梯適當靠邊站,避免被撞到摔倒…不打針時還能偶爾獲得老爸獎勵的QQ糖,要知道平時可是連餅干都不讓我碰,這時的我也能高興得跟過年似的開心得像個孩子。生病后也是天天跟醫(yī)院交往,在這里聽到很多病友都與我們當初一樣,以為可能只是因為摔傷、風濕、或者是骨頭的生長性疼痛等等而忽視病情,造成一些誤診誤治甚至拖延病情病情惡化。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說,都不知道"骨腫瘤"是什么樣的一個概念?被確診后的我也都聞風色變,膽戰(zhàn)心驚!骨里也會長瘤的?因其發(fā)病率低,初期癥狀容易被忽視,甚至誤診誤治!從而造成腫瘤惡化變大乃至出現身體上一些器官的轉移,有其惡化程度快以及轉移性強的特點。骨腫瘤病因至今并不明確,遺傳、環(huán)境、飲食等等因素都與此相關。骨腫瘤好發(fā)于兒童和青少年,也正因這樣常常會被誤以為是生長性疼痛或者學習上壓力太大引起的酸痛。所以在患兒出現關節(jié)疼痛,不是因跌倒外傷史,不明原因引起且休息后不能緩解,家屬應高度重視定要去醫(yī)院檢查。能否有個規(guī)范化的治療,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患兒、家屬和醫(yī)生的警惕性和敏銳度。由于基層醫(yī)生可能對骨腫瘤知識認識度滯后,容易誤診而錯過最佳治療時機,所以最好到??苹蛉揍t(yī)院診治!也不可以隨意輕信一些"民間偏方","大師"秘方,我們要相信科學呀!同時切忌外敷中藥,敷中藥活血會給腫瘤細胞提供更多營養(yǎng),不但沒有得到療效反而適得其反,促使惡性腫瘤長得更快!所以及時就診確診,是第一步驟也是關鍵環(huán)節(jié)!??!病后我也關注過趙醫(yī)生的一篇科普文章《如何避免兒童和青少年骨肉瘤的誤診誤治》,也讓我對骨腫瘤疾病的病兆有了深刻的理解,同時也給我信心治好這個病…治病過程中與病友交流也未嘗不是件好事,交流中你能得到很多,有些病友比自己早經歷或者因術后不注意而感染、摔倒,這些無疑都給自己敲醒了警鐘!也看到很多,眼前的一幕幕都歷歷在目,有了很多感受感悟和感恩!在你生病的這個過程中,用文科生的一句話就是大家都是為了實現更高層次的供需動態(tài)平衡,大家都為你供油,你只需加油!學校里的同學老師、醫(yī)院里的醫(yī)生護士和你最親愛的家人都為你"供油"支持鼓勵著;醫(yī)生每天厲兵秣馬,為病人討論病情,提供治療方案,救人小到門診,大到手術,只為病人提供最優(yōu)質的服務盡早康復;值班護士也每天枕戈待旦,推著小四輪裝著化療藥和針水為病人輸液。若說我們的愿望是早日康復,那醫(yī)生和護士愿望就是希望我們的愿望能夠實現吧!都說天下父母心,每天看著我被病痛折磨,被化療藥弄的惡心難受環(huán)繞,心里是多么想替我承受這些痛苦,我媽有時會偷偷流淚,為何這痛苦會降臨在女兒身上,我媽每天起早貪黑開店不辭辛苦,我爸也是醫(yī)院和店里兩頭奔波照顧我。同時也承擔著巨大的精神壓力和沉重的經濟壓力,但都希望我能早日康復恢復從前。所以,看到感悟到這些,覺得自己更要堅強要樂觀要開心,化療是很難受不想吃飯,爸媽看到這樣自己也沒心情去吃飯,但不吃飯只會讓我更沒有精神和力氣,抵抗不住化療藥,家人看著也著急和心疼,所以我會多多少少吃一點,吃飯可能沒胃口,可以讓自己吃點粥喝點湯,但是不能一點都吃,正如鄒教授說的那樣"你吃兩口吐一口還賺了一口呢"。我都希望自己能早日康復,回到校園和同學一起學習一起上課下課吃飯。所以我要好好吃飯,好好休息,把身體養(yǎng)好,那也是對父母治愈的最好良方。術后一次次的化療,有時感覺自己堅持不下去,都會想想父母,想想期待的校園生活是真的真的很想回去讀書,這時我都會堅持堅強樂觀,這大概也是我動力所在。生病并不可怕,關鍵在于你的態(tài)度,當自己堅持不了想放棄的時候多想想美好的事情。不是有個法則叫做幸運守恒法則嘛,現在遭到多少不幸,以后會迎來同樣多的幸運,若發(fā)生不好的事,便意味著很快就會發(fā)生好事。所以再苦都要保持樂觀的心態(tài),不被病魔打倒,要戰(zhàn)勝病魔,看過鄒教授深夜發(fā)表的"再見,老朋友"。也希望能早日以老朋友的形式回去復診,而不是病人的狀態(tài)。要相信,人的一生沒有是一帆風順的,可能會遭遇大大小小的碰壁,現在的我只是比別人早一點經歷了這些,等過了這道坎,一切都會變得超好爆好無敵好!也希望病友每天的好心情都照常營業(yè),早日康復,回到校園和重返工作崗位!加油!
趙志強醫(yī)生的科普號2019年06月01日4395
10
13
-
骨癌,可以不截肢嗎?
在腫瘤科的日常會診中,對于骨癌并不陌生,特別是很多晚期病人往往都會伴有骨癌的情況。其實對于骨癌的治療,哪怕是經驗豐富的腫瘤專家也會感到非常棘手,因為骨癌可出現在局部,也有可能會出現在全身,是截肢治療,還是保守治療,同樣讓越來越多家屬無從選擇。因此,給大家普及有關骨癌的以下六大問題!
孫全新醫(yī)生的科普號2017年10月18日4801
1
1
-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得了骨癌?
最可能表現:1.自己是否有夜間疼痛的表現?如果最近老是在睡眠中被痛醒,就要引起高度的注意;2.近期內身體的某個部位是否存在持續(xù)疼痛,并表現為逐步加重的趨勢?如果是請及時就醫(yī);3.最近身體的某個部位是否腫脹,出現包塊,而且生長較快?如果這些包塊合并有局部皮膚紅紅腫、疼痛,則多見于炎癥;如果這些包塊不伴有明顯的疼痛,則應引起高度重視;4.最近是否存在下肢行走困難,上肢活動困難或頸椎、腰椎活動受限的表現?如果這些運動受限影響到正常的生活,請及時就醫(yī);5.是否存在提東西、搬東西、坐公交車或不慎摔倒過程中發(fā)生骨折?除非您的年齡在80歲以上或合并有嚴重的骨質疏松,否則您應到醫(yī)院進一步檢查;最可能得骨癌的因素:1.既往是否患有惡性腫瘤的病史?如果有,發(fā)生骨癌的幾率就會明顯增加2.是否伴有明顯的消瘦?如果飲食正常,但體重明顯下降,請及時到就診;3. 自己是否經常接觸放射性物質、化學品、工農業(yè)污染物如重金屬、有毒氣體等?如果是,請定期到醫(yī)院體檢;4.自己的家族是否有多名同類癌癥病人?如乳腺癌、宮頸癌、食道癌、肝癌等。如果是,也應定期做好自身的體檢;5. 影像學檢查是否發(fā)現自己的骨頭有缺失或多余的部分?如果是請及時到專業(yè)科室進行確診或檢查。在可能表現中如果您發(fā)現自己占有2條以上,在可能因素中占有3條以上請及時就醫(yī),以排除自己是否得了骨癌或其它惡性腫瘤。以上意見僅是自己的臨床總結,沒有進行數據分析,僅供參考,不具有任何的權威性。
姚偉濤醫(yī)生的科普號2013年03月12日108637
1
0
-
我們該如何診斷骨癌
當聽到骨癌的時候,您的心理是否會為之一顫的呢?這也不能管我們懼怕這種疾病,畢竟它的危害性并不小。對于我們的健康來說威脅是極大的,可以我們又應該如何來診斷自己是否患上了骨癌呢?骨癌的一般診斷方法:1、發(fā)展的過程:炎癥,在發(fā)展到一定的程度上或是經過抗炎的治療后大多逐漸消退,某一些良性的骨腫瘤在發(fā)展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可以停止其發(fā)展,惡性骨腫瘤則繼續(xù)發(fā)展破壞,自行停止或消失者極為罕見,是骨癌的診斷方法之一。2、X線的檢查:在骨癌的診斷中,X線平片是一項最最重要的檢查,通過X線的檢查可以大致的了解腫瘤的大小,以及與周圍組織器官的關系,但由于x線表現變化較多,所以說并不能將X線作為是唯一的診斷依據。3、穿刺:膿腫穿刺多可吸出膿液, 膿液培養(yǎng)或是涂片染色有的時候是可查出化膿菌。 腫瘤穿刺則僅能吸出血液,用粗針頭,穿刺有時可吸出腫瘤組織碎片,是骨癌的診斷方法之一。4、全身的反應:急性炎癥患者體溫常升高,白細胞計數增多, 良性骨腫瘤病人體溫正常,血象正常。某些惡性骨腫瘤,如未分化的網狀細胞肉瘤或是生長迅速的惡性腫瘤,病人也有體溫升高、白細胞計數增多的表現。急、慢性炎癥和骨人血沉多增快,良性骨腫瘤血沉多正常,惡性骨腫瘤病人血沉常增快。我們如果對自己的身體有所疑問,可以到醫(yī)院進行上述的檢查診斷,如果不幸確診,就要及時的進行治療,當然如果沒有患病,在生活中也要多加注意保持良好的健康狀態(tài)。
言湛軍醫(yī)生的科普號2012年12月24日19595
0
2
-
骨癌的初期多有哪些癥狀呢
骨骼是人體的支架,產生人類牽扯行動之重要組織。雖然骨頭占了身體重要部份,每張X光片上幾乎都可見到骨頭,但很少骨癌會在無意中發(fā)現。骨骼系統(tǒng)與其他器官一樣會罹患來自任何組織成份的腫瘤或來自其他器官的轉移性病變。侵犯骨骼的腫瘤,良性的我們可以稱之為良性腫瘤,惡性的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癌癥。那么骨癌的初期都有哪些癥狀呢? 骨癌的初期癥狀并不是很明顯,具體有一下幾種: 1.骨和關節(jié)疼痛或腫脹,經常在夜間疼痛感加強且不一定與活動有關;疼痛可以是持續(xù)鈍痛或只在受壓時感到疼痛。 2.骨癌患者早期會發(fā)生病理性骨折或變形。 3.出現發(fā)熱、體重下降、疲勞和活動能力下降,這種狀況有時發(fā)生于晚期骨癌,而良性骨癌通常無疼痛癥狀。 4.有持續(xù)且難以解釋的背痛??赡苤皇腔急巢考膊』虮惩?。 5.有一處或多處骨折,無明顯原因。在骨折被治療后應檢查有無骨肉瘤或骨質疏松癥。 6.肢體遠端會有麻木感,因壓迫神經血管。 7.在骨的表面出現一個硬的腫塊,有痛或不痛的癥狀。 8.骨癌的疼痛感大多是晚上比白天更加疼痛。
言湛軍醫(yī)生的科普號2012年11月27日47515
0
0
-
轉移性骨癌的診治
惡性腫瘤高居近年來國人十大死因之首位,成為醫(yī)療的重大課題。新近研發(fā)諸多新式診斷技術和治療方式,使臨床上得以早期診斷和治療癌癥,有效控制病情,改善病患功能,增長存活期間和提高生活質量,但同時會增加腫瘤轉移到遠處的風險。骨骼是惡性腫瘤經常發(fā)生轉移的部位之一,臨床上經常轉移到骨骼的癌癥包括前列腺癌,乳癌,肺癌,腎細胞癌,甲狀腺癌,黑色素瘤等,其他如肝癌,鼻咽癌,結腸癌、膀胱癌等也會發(fā)生。骨骼轉移癌癥在臨床上并不少見,初期病患可能因疼痛癥狀接受各種治療,任何醫(yī)療專業(yè)人員都可能有機會遇到。骨骼轉移癌癥常會嚴重破壞骨骼結構而引起劇痛、病理性骨折、功能障礙,導致嚴重并發(fā)癥;因此在治療骨骼轉移癌癥病患時,須及早診斷和治療,定期追蹤病情,以免發(fā)生嚴重后果。本文將討論骨骼轉移癌癥的特征,包括好發(fā)部位,病理生理學特征,臨床癥狀與征候,臨床評估檢查,治療方式,因康復治療對改善骨骼肌肉系統(tǒng)癥狀上功效顯著,接受康復治療的病患日漸增多,康復治療師也可能會在實務作業(yè)上遇到骨骼轉移癌癥病患的挑戰(zhàn),增加對骨骼轉移癌癥病患情況的了解,有助于早期轉診及治療,成果才會良好。關鍵詞:骨骼轉移、臨床診治、病理性骨折骨骼轉移癌癥概況近年來腫瘤病患數目急速增多,根據衛(wèi)生部統(tǒng)計資料顯示,癌癥高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成為醫(yī)療的重大課題。諸多新式診斷影像技術和治療的進展,使癌癥得以早期診斷,并接受早期治療,對于許多原先束手無策的腫瘤,已達到有效控制,改善功能,提升存活率和生活品質的成效,并延長許多腫瘤病患存活時間,但也因而增加腫瘤轉移到遠處的機會。在發(fā)生腫瘤轉移的部位中,以肺部、肝臟和骨骼最為常見。一般認為這些轉移病變系由于腫瘤細胞經由血行轉移所致,但新近癌癥干細胞的觀念,對轉移病變的致病因則有不同的見解。無論如何,臨床上發(fā)生骨骼轉移病變的病人數目快速增多是不爭之實,且遠多于骨骼的原發(fā)性惡性腫瘤。臨床上經常轉移到骨骼的癌癥包括前列腺癌,乳癌,肺癌,腎細胞癌,甲狀腺癌,黑色素瘤等,其他如肝癌,鼻咽癌,結腸癌等也會發(fā)生。病理解剖檢查發(fā)現各種腫瘤發(fā)生骨骼轉移發(fā)生率不同,依序為乳癌(73%),前列腺(68%),甲狀腺癌(42%),肺癌(36%),腎細胞癌(35%),1其中前列腺和乳癌的高盛行率和相對存活時間較長,因此最常引發(fā)骨骼轉移,2確實對當今醫(yī)學境造成很大的課題。骨骼轉移癌經常嚴重破壞骨骼,引致劇痛、骨折,造成嚴重功能障礙或壓迫脊髓,導致嚴重并發(fā)癥;其治療方式眾多,包括癥狀控制藥物和雙磷酸鹽藥物、體外放射治療、手術(治療病理性骨折及脊髓壓迫等)、康復、抗癌藥物治療(如化學治療、激素治療、靶向治療等)等,結合各專科領域的專家共同診治,成果才會良好。3-7因此在治療骨骼轉移癌癥病患時,必須及早診斷和治療,且應定期追蹤病情,以免發(fā)生嚴重后果。這些病患在臨床上并不少見,且可能因為初期的疼痛癥狀接受各種治療,任何醫(yī)療專業(yè)人員都可能會有機會遇到。目前康復治療在改善骨骼肌肉系統(tǒng)的癥狀上功效明顯,許多病患常會接受康復治療以改善其癥狀,康復治療師對于骨骼轉移癌癥病患的情況若可增加一些了解,應有助于早期轉診及治療。本文將簡要介紹骨骼轉移性癌癥及病理性骨折的相關診治現況及新進展,包括骨骼轉移癌癥的癥狀評估,影像檢查,骨盆、長骨及脊椎等處病理性骨折的風險,及相關手術的原則及應用,以供患者參考。骨骼轉移癌癥好發(fā)部位與病理生理學特征骨骼轉移的影響因素很多,包括血流力學(血管分布、血管含量、血流量、血流速度等),癌細胞生物特性(增殖功能、對破骨細胞的調控、附著能力、穿透能力、分泌生長因子的種類及功能等),腫瘤病患存活時間等,使骨骼轉移具有許多變異性。8-11骨骼轉移癌經常侵犯中軸骨(脊椎、骨盆、肋骨)及四肢長骨近端,膝部或肘部以下的肢體遠程也會發(fā)生,但較為少見。由于脊椎和四肢長骨為承重的骨骼,因此在病患進行日?;顒訒r,經常會因為荷重而引起明顯劇痛,甚至于發(fā)生骨折。由于骨骼轉移性癌癥會侵蝕骨骼,分解骨骼及基質,破壞骨骼結構,宿主骨骼也會對轉移而來的外侵細胞發(fā)生不同反應,通常包括新骨合成和骨膜增生反應,以期修復被破壞的骨骼,但由于新合成的骨骼未及進行骨再塑作用,通常結構松散且生物強度較差。當病況進展快速時,轉移到骨骼的癌細胞會分泌骨基質分解酵素,或分泌細胞動力素來激活破骨細胞,進而快速破壞局部骨骼,10,12若是該破壞或吸收變化的速度大于宿主的新骨形成速度時,受侵犯的局部骨骼會呈現侵蝕外觀,可能為廣泛的浸蝕或局部區(qū)域的破損(溶骨性病灶 osteo-lytic lesion),使骨骼結構受到破壞,骨強度即會變差,容易因輕微外傷力量而引起骨折,即病理性骨折;反之,若宿主的新骨合成速度或骨膜增生反應大于局部的骨骼破壞時,受犯部位的骨骼量會增加,呈現局部增生現象(成骨性病灶 osteoblastic lesion),可是這些增生的骨骼并未具有良好的骨骼結構分化,骨骼強度仍會降低;有些病患的骨骼轉移則呈現混合性的病灶,即溶骨性病灶和成骨性病灶并存,但由于骨再塑過程為動態(tài)的生理過程,因此這些病患的骨合成和骨吸收之病理切片檢查及骨代謝生化指標,皆會呈現兩者活性增高的變化。10,11,13骨骼轉移性癌癥的臨床癥狀與征候由于骨骼具有支撐身體、運動、保護臟器、造血及代謝的五大基本功能,前三大功能皆與骨骼完整結構與強度有明顯關系,一旦發(fā)生骨骼轉移性病灶,破壞骨骼完整結構后,容易發(fā)生侵蝕、破壞及骨折,引起種種癥狀,且行動功能也常會受到明顯的抑制。腫瘤經常會影響骨代謝,有些腫瘤的治療方式(如化學治療或放射治療等)會影響造血功能,經常會引起貧血、白血球數目太低等臨床癥狀,這些都是癌癥合并骨骼轉移癌癥導致常見癥狀與征候的原因。骨轉移會造成相當多且嚴重的并發(fā)癥,包括如疼痛、運動功能障礙、局部腫塊、病理性骨折、背痛、高血鈣、脊髓壓迫和神經根壓迫、以及癌細胞浸潤骨髓等。常見臨床癥狀和征候包括下列數種: 1.骨骼轉移癌癥患部疼痛:骨骼受到轉移癌癥侵蝕破壞時,會損壞局部骨骼結構,局部膨大,使骨膜受到膨脹的腫瘤擠壓,造成嚴重疼痛,腫瘤部位劇痛是骨腫瘤的最常見癥狀,雖然依據劇痛期間,疼痛部位、頻度、與活動關系,以及其它疼痛特征等,可供臨床上臆測可能病況,但因為與許多骨骼疾病的疼痛難以分別,常令診斷發(fā)生混淆,臨床上難以只根據疼痛癥狀來確定診斷骨腫瘤,有時并不容易區(qū)別腫瘤與一般骨骼疾病,因此偶而會延誤診斷,必須提高警覺,須要求病患定期接受追蹤病情進展為宜。3,14,15骨骼轉移癌癥的疼痛情形依受犯骨骼的情況而定,依各骨骼的功能需求及破壞程度而異,通常與骨骼發(fā)生斷折(微骨折或骨折),及對局部骨膜刺激有關。舉例而言,顱骨被侵犯時會引起頭痛,嚴重時會影響意識;肋骨受到侵蝕時會引起胸部疼痛,脊椎轉移會引起背痛,若再合并壓迫性骨折,則可能壓迫神經根或脊髓,造成局部神經根分布區(qū)域的疼痛癥狀。轉移性骨癌的背痛很常見,通常為廣大范圍而不易定位痛點;痛點常位于深部,偶而會伴隨不舒適感,常在夜間加劇,且平躺或休息姿勢也未能緩解;有些轉移性骨癌的病患因為脊椎結構不穩(wěn)定,也會造成背痛,其背痛特色為平躺時較舒服,但坐立、站立及行動時,則令疼痛加劇。評估背部疼痛根源于腫瘤破壞時,可利用化療或放射治療控制病情,但若由于脊椎結構不穩(wěn)定,則前述療法未必可見效,此時重建脊椎的穩(wěn)定度即非常重要,應由??漆t(yī)師評估病況及適當選擇病人及術式,以達到良好療效。3,15若惡性腫瘤轉移到上肢骨骼時,容易引起疼痛、腫脹和壓痛,且會影響日常生活動作等;發(fā)生下肢骨骼的轉移癌時,初期癥狀以疼痛為主,且疼痛會因病患行動而加劇,甚至于會影響病患的行動。這些疼痛癥狀的時間和發(fā)作情形也會因治療產生一些反應變化,在臨床上應多注意。一般病患若接受康復治療一段時間,病況未見改善者,應注意再詳細評估是否有其他可能因素(如轉移癌),以免延誤病情。 2.運動功能障礙:骨骼轉移癌癥病患經常會發(fā)生活動功能的障礙,這些癥狀可能與神經系統(tǒng)受壓迫或腫瘤引起劇痛有關,如脊椎腫瘤破壞脊椎后,直接壓迫到脊髓,影響病患的活動及感覺功能,四肢長骨受轉移腫瘤侵蝕引發(fā)病理性骨折時,也會造成相關運動功能的障礙。許多病患在發(fā)生嚴重運動功能障礙前,可能會有一些相關的疼痛癥狀,尤其因為骨骼轉移癌癥經常會侵犯四肢長骨、脊椎骨及骨盆,這些與運動功能關系密切,在評估病患時,更應注意檢查這些部位,由于臨床上康復治療常常需治療較長的療程,病患在接受治療過程中,難以立即判定明確的療效,但若在病患接受一段時間康復治療后,結果未見改善病況時,更應再詳細評估。若是在治療療程中,病患出現神經功能障礙的緊急癥狀,例如以脊椎壓迫性骨折為例,當病患的背痛在治療過程中逐漸加劇,且在腹壓增加(如咳嗽、腹部出力)時更加重;有時也會伴隨神經根(nerve root)疼痛,更須進一步評估是否出現無力、麻痹現象或是感覺異?,F象,嚴重者更會發(fā)生大小便失禁,此時需施行緊急手術予以治療。 3.局部腫塊:轉移性骨癌經常是多發(fā)性,在發(fā)生部位會引起疼痛,且出現局部腫脹的現象,相較于一些良性的骨腫塊,由于疼痛癥狀不明顯,可能會等腫塊長得較大,才會引起注意。轉移性骨癌的局部腫塊大小及數目,依腫瘤種類、轉移早期或晚期而異,有些惡性腫瘤的生長速度快速,很早即造成骨骼嚴重破壞或骨折,較少形成巨大腫瘤,但由于出血腫塊,常會使患部皮膚腫脹瘀青,甚至于潰爛出血,應多加注意防范。 4.病理性骨折:轉移性骨癌的腫瘤細胞常會破壞骨骼的骨小梁或骨皮質,先發(fā)生顯微骨折,逐漸進而破壞骨骼結構,并減弱強度,引起病理性骨折。研究發(fā)現,乳癌病患首次復發(fā)于骨骼系統(tǒng)的比例約為 30%,其中 16%病患會發(fā)生長骨病理性骨折, 3%病患病患發(fā)生脊柱壓迫性骨折。 16多發(fā)性骨髓癌(mutiple myeloma)也經常會發(fā)生脊椎骨折(54%)。17臨床上發(fā)生病理性骨折的部位經常位于脊椎、股骨近端、肱骨近端及肋骨等,通常很小的外力即引發(fā)病理性骨折,如有些病患從X光檢查臺或心電圖檢查臺下來時發(fā)生骨折,有時在穿褲子時因為單腳站立支撐身體,即會引起轉移性骨癌患部骨折,有些病患在打開門窗櫥柜時發(fā)生肱骨骨折,難以防范。脊椎骨折會導致患者身高變矮,脊椎側彎,壓迫局部組織或肺臟,導致功能障礙,臨床上常需施行手術或相關處置才能改善病況。病理性骨折的發(fā)生風險會依骨轉移時間增長而逐漸增高。臨床上已發(fā)展出種種評估方式,例如根據股骨疼痛、病灶部位、病灶大小、及 X光片病灶特色,可供預估發(fā)生病理性骨折的風險,必要時需建議施行預防性內固定手術,以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18其他非特異性癥狀與病患的基本腫瘤有密切關系,轉移性癌癥病患也經常會合并出現原本腫瘤的特有癥狀,如肺癌引起咳嗽、肝癌出現黃疸、腹水等;其他如體重減輕、體力不支、肌肉無力、貧血、食欲不振、輕度發(fā)燒、或腰酸背痛等,有些癥狀與病患的化學治療或放射治療有關,根據這些癥狀并不易確定診斷;且在治療過程中會出現一些偶發(fā)的情況而增加癥狀的復雜度,因此接受長期治療而仍未改善癥狀時,應高度警惕,以期望減少誤診機會。有些轉移性骨癌病患會出現高鈣血癥(hypercalce-mia),經常會引起嚴重并發(fā)癥如心悸等,應多注意,常見引起高鈣血癥的腫瘤包括乳癌(17%)或多發(fā)性骨髓癌(33%),16,17其他如肺癌、腎臟腫瘤,和淋巴瘤(lym-phoma)等。有些腫瘤病患會出現副甲狀旁腺素相關勝肽(PTHrP, Parathyroid hormone related peptide)上升,導致全身破骨細胞活性增強,使骨吸收量增高,導致高血鈣,并非只是局部骨骼受破壞所致。12高血鈣的臨床癥狀通常并不明顯,臨床上需具有高度警覺性,較嚴重時會出現無力感、嗜睡、口渴、嘔吐、惡心、便秘、脫水,更嚴重時會導致腸胃系統(tǒng)、腎臟功能甚至神經系統(tǒng)的障礙,如胰臟炎、意識混淆,甚至昏迷、心律不整,或因而死亡等,應小心注意。骨骼轉移性癌癥的臨床評估臨床上評估病患時,應隨時提高警覺,注意發(fā)生骨骼轉移性癌癥的可能。有些病患在接受檢查時,常常都已為腫瘤末期,腫瘤變得很大或廣泛轉移到各部位,嚴重影響預后。臨床上診查癌癥病患時,應詳細詢問病史,施行完整身體檢查,例行生化血液檢查,及注意追蹤本源腫瘤的變化,取得最完整數據。此外應配合完成必要的檢查,這些依病況需要作適當選擇,如對轉移部位安排一般X光片檢查,評估局部病灶的情形及發(fā)生病理性骨折的風險;胸部 X光檢查,以評估肺部是否出現腫瘤、或發(fā)生肺部轉移;骨骼同位素掃瞄,以供評估有無多處骨病灶;計算機斷層掃瞄檢查,以供評估肺、肝或腎臟腫瘤、肺部轉移;磁振造影掃描檢查,評估局部病灶情形、骨髓侵犯范圍、骨膜反應、以及發(fā)生病理性骨折的風險;其他檢查例如脊髓造影檢查(評估脊髓或神經根病變);血管攝影檢查(評估血管分布);神經傳導速度檢查或肌電圖檢查(判斷肌肉神經病變);超音波檢查(簡易評估腫瘤的情形)等。3,15血液檢驗包括一般生化血液檢查腫瘤標志檢查分析等,都應依病況需求安排。最重要的診斷根據為切片檢查(biopsy),此乃是腫瘤診斷的根本。骨骼活體切片檢查為取出部分骨腫瘤組織,進行病理組織切片檢驗,可供診斷和作為治療方針的參考;分為針刺取樣和手術切開取樣等兩種技術,依醫(yī)師經驗、技術及設備等選定。臨床上診斷為轉移性骨癌的情形有兩種,其一為已確知病患罹患腫瘤病史,當其出現多處部位癥狀時,通常會先視為該原發(fā)腫瘤產生轉移病灶予以處理,可是臨床上仍會有些例外情況,如同時并發(fā)多種不同原發(fā)性腫瘤,應加注意,診治前的基本影像評估,生化檢驗及病理切片診斷仍為必須的檢查。對于原發(fā)癌部位,可依需要進行檢查,如肺部或內臟超音波檢查、內視鏡檢查(上消化道,下消化道,膀胱鏡等)、耳鼻喉系統(tǒng)檢查、泌尿系統(tǒng)檢查、婦科腫瘤檢查、骨髓穿刺檢查等。其二為當病患先前并沒有腫瘤病史,且首次出現單一蝕骨性病灶,此時應施行完整的全身檢查,包括針對常見的原發(fā)腫瘤部位進行檢查,如甲狀腺、乳房、前列腺,在切片外須安排其他檢查項目,如骨骼病灶的 X光檢查,胸部 X光檢查,胸/腹部計算機斷層掃描,骨骼同位素掃描檢查檢查,磁振造影檢查等,如前述。臨床上有些病患雖經診斷為轉移性骨癌,但卻未能在短期間內查出原發(fā)的部位,應再持續(xù)追蹤,有些病患需經一段時間后才能查出原發(fā)腫瘤的部位。若只憑經驗或直覺認定蝕骨性骨病灶都是轉移性腫瘤,太過于自信而未先進行切片檢查,即徑行腫瘤刮除及內固定手術,一旦發(fā)現為原發(fā)性骨腫瘤,如骨肉瘤(osteosarcoma),則會造成局部傷口內的腫瘤細胞污染周圍組織,無法進行廣泛范圍的切除手術,甚至于導致癌細胞擴散到遠處器官,引起局部復發(fā)和轉移,終致需施行截肢,甚至死亡。轉移性骨癌的治療方式針對轉移性骨癌的現代化治療,必須整合多元化全方位的治療方式,治療的目標在于控制病況的進展,恢復功能及改善生活質量,若是已發(fā)生病理性骨折,更須達到清除腫瘤,達到穩(wěn)定固定及骨折愈合的目標,尤其因為轉移性骨癌的相關范圍很大,腫瘤會造成很大的侵蝕結果,且會繼續(xù)破壞骨骼,因此早期診斷與及有治療是首要原則,必要的術后治療如化療、放射治療等也有助于控制病情的進展,因此治療團隊的整合是必需的。3,15治療轉移性骨癌須同時兼顧原本腫瘤的治療與控制,而治療轉移性骨癌時,則依發(fā)生部位,局部病況,發(fā)生骨折與否,對治療的反應等,各有不同的治療方式。4一般而言,轉移性骨癌的治療方式可分為 1.非手術治療:包括放射治療、化學治療、激素治療、靶向治療及其他方式等。這些治療方式大都系針對原發(fā)部位的腫瘤,但對于發(fā)生轉移性骨癌的部位,若位于不便施行的部位,病況不佳不適合手術時,或病況尚不需施行手術時,這些治療可當做主要的治療方式,或若需接受手術時(如發(fā)生病理性骨折時),也可作為手術后的輔助治療。 (1)放射治療:即使施行手術,大部分的轉移性骨癌也經常未能完全根除,適當配合使用放射治療,可更有效控制腫瘤的成長,預防發(fā)生病理性骨折,也可減輕轉移部位的疼痛,施行手術后的局部放射治療,也可用于控制局部腫瘤的成長,延長骨折固定作用。有些腫瘤如淋巴瘤,來自乳房、肺臟和甲狀腺的轉移性骨癌,對放射治療的反應很好,放射性碘治療對甲狀腺轉移癌瘤也具有一定療效,但若發(fā)生轉移性骨癌的位置為荷重部位,且評估后可能發(fā)生病理性骨折的機會很高時,若病人狀況適合,則應建議手術后并用放射治療為宜,以免發(fā)生病理性骨折。 (2)化學治療、激素治療、和/或靶向治療:通常用于治療原發(fā)部位的惡性腫瘤,此時并非針對轉移性骨癌而言,當原發(fā)性腫瘤合并發(fā)生骨骼轉移時,施行這些治療,可同時控制部分骨骼的病況,常會一并采用。對化學治療有反應者(如淋巴瘤),對激素治療有反應者(如前列腺癌或乳癌等),可根據原發(fā)腫瘤的特性,適時合并使用。但應注意追蹤病況。 (3)其他:例如采用雙磷酸鹽類藥物作為輔助療法,例如使用 pamidronate作為乳癌病患的化療輔助療法,可有效抑制骨骼轉移、改善疼痛。5,19-21近年來亦證實采用磁振造影導引之聚焦超音波手術( MR-guided focused ultrasound surgery,MRgFUS),對于轉移性骨癌的疼痛有明顯的改善效果。22-24 2.手術治療,轉移性骨癌的發(fā)生部位不同,有些部位不需手術治療,如肋骨、顱骨等,有些部位則須手術治療,如股骨、脊椎,依病況而定;尤其是四肢骨骼且已經發(fā)生病理性骨折的患者,或是脊椎壓迫性骨折且合并神經功能障礙或肢體無力的病患,此時應選擇適當手術式,可使病患恢復相當程度的功能,改善生活質量。手術應以簡單有效為原則,若病患經長期治療后體弱多病,更不宜采用復雜手術,以免引起諸多并發(fā)癥。治療轉移性骨癌時,應先評估病患的情況,評量腫瘤侵蝕的范圍,判定手術風險及合適術式。尚未發(fā)生骨折的較大的轉移性骨癌病灶,以清除腫瘤為主要治療目標,此時骨骼結構保持完整,手術難度較小,病患術后復原較快。若發(fā)生病理性骨折,則應兼顧腫瘤切除、骨折整復與穩(wěn)定固定、恢復行走功能與減輕疼痛的治療原則,但術后約 15%會發(fā)生全身并發(fā)癥,以肺炎、靜脈栓塞及肺栓塞為主;也會發(fā)生局部并發(fā)癥,如關節(jié)脫臼及傷口感染。7發(fā)生病理性骨折若未治療很少能達到骨折愈合,發(fā)生病理性骨折未必表示毫無治療希望,若適當選擇手術式及固定器材,再輔以放射療法及化學治療,抑制腫瘤繼續(xù)長大和破壞骨骼,可緩解疼痛和恢復其活動功能。手術治療病理性骨折主要目標乃在于減少其他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重建穩(wěn)定性和功能良好、且不疼痛的肢體,相對延長病患的存活期。若要能達成目標,需依病理性骨折的部位選用合適器材重建,常用者包括內固定器材或人工關節(jié)置換,內固定器材常用于長骨骨干或干骺部位的病灶,包括骨髓內釘,鋼板與鋼釘,一般需配合使用骨水泥增強固定效果。人工關節(jié)置換適應癥包括:⑴內固定器材未能提供足夠穩(wěn)定度。⑵關節(jié)鄰近的轉移性骨癌,廣泛侵蝕破壞關節(jié)面。⑶預期會發(fā)生骨折不愈合及相關并發(fā)癥時,如股骨頸病理性骨折。若是轉移性骨癌破壞范圍很廣,須切除大范圍的骨骼及關節(jié)時,則可考慮使用訂制型人工關節(jié)置換。以解剖位置而言,當下肢長骨發(fā)生病理性骨折時,若接受放射治療無效且骨骼持續(xù)被破壞,原發(fā)性腫瘤對放射治療及化學治療反應不佳,使轉移性骨癌病灶很可能發(fā)生骨折,即應考慮施行內固定手術,以減少手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治療方式依部位而定,例如股骨頸病理性骨折需施行刮除腫瘤、半人工關節(jié)置換手術,若骨骼同位素掃描檢查及 X光檢查證實髖臼處同時受侵犯,需考慮施行全人工髖關節(jié)置換術,并以骨水泥加強固定。25,26股骨轉子間病理性骨折可施行刮除腫瘤,以人工關節(jié)置換或內固定(如動力性髖骨釘DHS)合并使用骨水泥來重建。股骨轉子下位病理性骨折可采用鎖定式骨髓腔內釘(PFN)合并骨水泥固定。27,28近端股骨廣大破壞且合并腫瘤侵犯周圍軟組織時,可切除整段近端股骨,并以訂制型模塊式人工關節(jié)重建,令病患早期恢復行走能力。但因需切除較多髖關節(jié)附近的肌肉,發(fā)生關節(jié)脫臼、關節(jié)不穩(wěn)定及肌力減弱的機率較高。發(fā)生上肢長骨的病理性骨折時,須接受手術,其治療原則相似,但因解剖構造不同,所采用的器材也有差異。其中肱骨頭及肱骨頸的病理性骨折,可施行腫瘤刮除,并用半肩人工關節(jié)置換及骨水泥固定重建,破壞范圍擴及肱骨近端三分之一時,可考慮使用模塊式人工肩關節(jié)或復合式異體骨人工關節(jié)重建。29肱骨干病理性骨折可采用鋼板或髓內釘,并在骨缺損處填塞骨水泥,加強固定效果。30脊椎發(fā)生轉移病理性骨折時,若施行輔助性治療后,脊椎發(fā)生不穩(wěn)定或骨折,腫瘤持續(xù)增大并壓迫神經,并發(fā)神經功能障礙,應考慮手術對脊髓及神經減壓,以緩解疼痛,重建脊椎穩(wěn)定性。高位頸椎病患發(fā)生轉移性骨癌,且出現劇痛及脊椎不穩(wěn)定時,手術主要目的為提供脊椎穩(wěn)定度,不適合手術的患者,可采用牽引復位,并用外固定架(halo arthrosis)及實施放射治療。低位頸椎發(fā)生轉移性骨癌時,若腫瘤破壞一至二節(jié)頸椎,可由前位切除頸椎腫瘤,再輔以骨水泥填充骨缺損,重建頸椎穩(wěn)定性,必要時可并用鋼絲增強固定。受犯節(jié)數超過兩節(jié)以上時,應并用后位手術增加穩(wěn)定性。胸椎及腰椎發(fā)生轉移性骨癌病灶時,若發(fā)生神經功能障礙時,應考慮手術減壓及脊椎固定手術,以重建脊椎穩(wěn)定性;可考慮施行前位減壓合并前位固定來治療,若受犯脊椎少于兩節(jié)時,可施行前位減壓固定,若超過兩節(jié)以上,須加上后位器材固定增加穩(wěn)定性。但脊椎后位手術可達成廣泛減壓的目標,合并良好經椎足的脊椎固定器材,可重建脊椎的穩(wěn)定性,在術后配合放射治療,效果良好,可應用在多節(jié)數廣泛性脊椎受犯及后脊椎受犯情況。31康復治療對轉移性骨癌病患的意義近年來,轉移性骨癌的治療已得到廣泛的重視,不但使病患的存活率增高,存活時間延長,相對于病患功能與生活質量的提高,也有很大的進展。這歸功于醫(yī)學診斷與治療的進步,但腫瘤轉移到骨骼系統(tǒng)造成病理性骨折的發(fā)生率仍一直快速增加,尤其常見于四肢長骨、脊椎及骨盆等部位。前文提及,治療轉移性骨癌的主要目標為恢復病患的功能,及早活動,減輕疼痛,發(fā)生骨折者亦應達到令骨折部位復原功能的目標。近年來手術技術的創(chuàng)新及輔助治療的合并使用,使病患的疼痛和功能改善相當顯著,令罹患轉移性骨癌的腫瘤病患,在其疾病的末期歲月中,經由治療可緩解疼痛,縮短長期臥床時間、改進生活質量,令病患獲益良多。7,32,33康復治療在臨床診治的角色越來越重,改善轉移性骨癌病患的疼痛癥狀,增進功能,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這些都是很重要的貢獻。相對于以往,康復治療師的臨床工作及實務相當重要,例如針對骨轉移癌癥的疼痛而言,對末期癌癥病患除了使用嗎啡,可并用經皮式神經電刺激來控制疼痛癥狀;34,35采用其他康復治療方式如局部冷或淺層熱療、按摩、適量運動等,也可緩解疼痛,但不建議使用深部熱療儀器如短波或電磁波于轉移性骨癌病患。針對轉移性骨癌病灶可采局部按摩與關節(jié)活動,松弛僵硬的肌肉與關節(jié),以緩解疼痛,但應注意保護發(fā)生骨骼轉移病灶,必要時須使用護具如背架,輔具來保護,以減輕疼痛,增強身體功能。在轉移性骨癌的處置方面,康復治療也非常重要??删驮\斷和治療上的挑戰(zhàn)列述如下: 1.診斷的挑戰(zhàn)癌癥病患常會因骨骼關節(jié)肌肉疼痛求診,臨床上發(fā)生轉移性骨癌的病患,在臨床醫(yī)師施行治療后,若因情況需要,經評估需以康復治療方式協助改善癥狀時,臨床醫(yī)師會咨請康復治療師來協助,醫(yī)師或康復治療師會根據病史,評估疼痛與轉移性癌癥的相關性,施予安全適當治療。 35此時在診斷上已有一些根據,但在治療過程中,宜配合臨床病況追蹤其變化,若經一段時間康復治療后,癥狀未如預期改善時,應提醒醫(yī)師重新評估病情,尤其是對于具有常發(fā)生骨骼轉移癌癥病史的患者,以診斷是否有新的病灶。有時對于尚未發(fā)生病理性骨折的病灶,在治療過程中若突然發(fā)生劇痛,應注意是否可能發(fā)生病理性骨折,需及早評估治療??墒窃谂R床實務上,疼痛是癌癥和其他病癥的常見癥狀之一,有些接受康復治療的病患未必在發(fā)生前會有明確的病史或資料可供評估判定。這些病患可能因為疼痛癥狀由醫(yī)師轉介求診,且先前未必有癌癥病史,例如有些病患因發(fā)生肩痛、頸痛或背痛求診,接受數月之久的康復治療后,由于癥狀未改善,甚至于發(fā)生病理性骨折后,才被診斷為轉移性骨癌,且可能與癥狀的部位相符合,這些延誤診療的情形往往會造成醫(yī)病關系的緊張,更增高康復治療師的臨床實務難度,有鑒于此,隨時保持警覺,注意治療過程中的病情變化與癥狀改善情形,若康復治療效果與預期不同,應再審慎評估,多注意疼痛型態(tài)的變化,都有利于早期轉介進行檢查,并及早治療。 2.治療:對于已知發(fā)生轉移性骨癌病患的康復治療方式及項目之選用,應依康復治療原則而定,治療上可分兩類討論:⑴尚未發(fā)生病理性骨折的轉移性骨癌病灶康復治療的目標在于協助病患改善癥狀及功能,使病患的生活質量進步,雖然轉移性骨癌的腫瘤基本病況并非康復治療所可改善,但若病灶較小,尚未發(fā)生病理性骨折時,適當的康復治療可減輕疼痛、維護體能、協助控制癥狀, 33但在施行康復治療過程中,應注意轉移性骨癌病患的基本病況進展,保護病灶,避免造成醫(yī)源性傷害,此外可加強訓練病患的平衡功能、肌力及反應能力,指導防范跌倒及保護措施、家居環(huán)境的改善,以減少骨折風險。⑵發(fā)生病理性骨折的治療發(fā)生病理性骨折后,局部骨骼破壞較大,手術后并發(fā)癥與內固定松脫風險比一般骨折高,且常會安排術后的局部放射治療,因此其基本治療原則比一般骨折的原則復雜, 7即使有些部位如顱骨或肋骨的轉性骨癌病灶,不需手術治療,但仍會安排放射治療來控制局部腫瘤生長,因此在施行康復治療時,應注意放射治療對于皮膚和肌肉軟組織的影響??紤]轉移性骨癌侵蝕破壞骨骼的部位、侵潤骨質后殘存骨骼的質量,病灶周圍軟組織受侵犯的程度,使用固定器材如鋼板后肌肉附著部位經手術分離后不易貼附在鋼板上,局部放射治療影響該處的肌肉再生,以及病患經長期化療后的體力減弱等,都會影響病理性骨折病患在手術后的復原,病患發(fā)生下肢長骨病理性骨折后,治療目標為提供足可負荷體重的固定力,且可及早下床步行;病患發(fā)生上肢病理性骨折時,則期望治療后可復原日常生活搬動或拉動物體的動作。因此針對病理性骨折病患接受骨折整復及內固定器材重建的病患,在實施康復治療前,須審慎評估考慮病灶部位的穩(wěn)定度,即使經手術切除腫瘤,并用骨水泥和內固定器材可強化固定力量,但因腫瘤病理性骨折的愈合差,因此需仔細評估固定力,注意保護防范,肌力訓練,關節(jié)活動度的訓練,輔具的適當使用,并評估病灶是否出現更擴大的侵蝕等,在考慮可否允許上肢使用助行器或拐杖來協助康復前,須評估病患的上肢功能,及可能的上肢骨轉移病灶,尤其對于多發(fā)性骨骼轉移病患更須如此。若病患取用皮膚移植取皮區(qū)或皮瓣來重建,設計支架時應注意對于取用部位的傷口特別保護;對于肢體需設計特殊支架,提供術后早期的支撐及活動。這些都會影響到療效與安全,應多注意。針對使用一般式人工關節(jié)重建并用髓腔骨水泥固定的病患,可達到立即固定人工關節(jié)的效果,但施行康復治療前仍應評估腫瘤病灶周圍軟組織的侵蝕對局部的影響,且需審慎追蹤評估;若因轉移性骨癌侵蝕范圍太大,需使用模塊式人工關節(jié)重建( modular endoprosthesis)并用髓腔骨水泥固定,通常會切除病灶周圍的肌肉,或將肌肉重新縫合到模塊式人工關節(jié)上, 27,28此時需要一段時間使軟組織和肌肉生長良好,以包覆人工關節(jié),才可提供良好活動力,因此適當保護,肌力訓練,關節(jié)活動度訓練,輔具使用與防范跌倒的指導都很重要,減少在術后早期發(fā)生脫臼,及日后發(fā)生人工關節(jié)松脫,以改善其生活質量和功能,這些都顯現出多元全方位團隊治療,對轉移性骨癌病患的重要。髖臼病患需更復雜的重建,風險及并發(fā)癥更大。脊椎病理性骨折通常需穿用強化型背架,指導肌力訓練,對于已發(fā)生肢體肌肉無力的病患,在脊椎手術后,需更加強肌力訓練及防范褥瘡。結 論近年來癌癥治療有許多新進展,令病患存活時間延長,相對使骨骼系統(tǒng)受腫瘤侵犯的發(fā)生率增高,引發(fā)轉移性骨癌,造成局部骨骼破壞或病理性骨折,導致疼痛和功能障礙,針對轉移性骨癌的診斷與治療,也已有明顯進步。臨床上由于轉移性骨癌病患的病況不同,康復治療計劃須針對個人訂定,兼顧安全及保護骨骼,維護活動力,減輕疼痛和強化體能的基本目標,以期維持病患的生活質量,目前少有完整的實證研究資料,可據以訂定適用所有轉移性骨癌病患康復治療規(guī)畫,康復治療師對癌癥病患及其病程都必須熟悉才能勝任。尤其對于接受病理性骨折手術的病患,更應詳細了解手術情形,依康復治療常規(guī)與經驗安排治療。對術前和術后的病患,康復治療運動的目標在于增強肌力和肌耐力,應告知病患避免從事高撞擊和扭轉的危險動作,保護骨骼避免骨折。轉移性骨癌的治療應采取團隊治療,定期檢查追蹤曾罹患其他癌癥的病患,可及早診斷與治療,以控制腫瘤擴展,減輕疼痛和預防發(fā)生病理性骨折,改善療效和生活質量。第一線醫(yī)護人員都應對轉移性骨癌有相當的認知,尤其是面對十大死因以癌癥居首位的現今,即使單純因為疼痛接受康復治療的病患,亦可能會面對到曾發(fā)生過癌癥的病患,或可能潛在發(fā)生轉移性骨癌的風險,在平日的臨床實務中,應多警覺注意,以及早診斷及轉介治療。參考文獻 1. Galasko C. The Anatomy and Pathways of Skeletal Metastases. In: Weiss L, GilbertA, editors. Bone metastases. Boston: GK Hall; 1981: 49-63. 2. Rubens R. Bone Metastases. In: Rubens RD, Mundy GR, editors. Clinical Oncology. 2nd ed. New York: Churchill; 2000:836-71. 3. Clark JC, Dass CR, Choong PF. Current and future treatments of bone metastases. Expert Opin Emerg Drugs 2008;13:609-27. 4. Uchida A, Wakabayashi H, Okuyama N, Okamura A, Matsumine A, Kusuzaki K. Metastatic bone disease: pathogenesis and new strate-gies for treatment. J Orthop Sci 2004;9:415-20. 5. Ural AU, Avcu F, Baran Y. Bisphosphonate treatment and radio-therapy in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Med Oncol 2008;25:350-5. 6. Gianfelice D, Gupta C, Kucharczyk W, Bret P, Havill D, Clemons M. Palliative treatment of painful bone metastases with MR imag-ing-guided focused ultrasound. Radiology 2008;249:355-63. 7. Katzer A, Meenan NM, Grabbe F, Rueger JM: Surgery of skeletal metastasis. Arch Orthop Trauma Surg 2002;122:251-8. 8. Tobinick E, Vega CP. The cerebrospinal venous system: anatomy, physiology,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 Med Gen Med 2006;8:53. 9. Gonzalez-Angulo AM, Morales-Vasquez F, Hortobagyi GN. Over-view of resistance to systemic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Adv Exp Med Biol 2007;608:1-22. 10. Coleman RE. Conclusion: Bone markers in metastatic bone dis-ease. Cancer Treat Rev. 2006;32(Suppl 1):27-8. 11. Virk MS, Lieberman JR. Tumor metastasis to bone. Arthritis Res Ther 2007;9(Suppl 1):S5. 12. Morton AR. Hypercalcaemia. Albeloff MD, editor. Clinical Oncol-ogy. 2nd ed. New York: Churchill Livingstone; 2000:719-35. 13. Garnero P. Markers of bone turnover in prostate cancer. Cancer Treat Rev 2001;27:187-92; discussion 93-6. 14. Dy SM, Asch SM, Naeim A, Sanati H, Walling A, Lorenz KA. Ev-idence-based standards for cancer pain management. J Clin Oncol 2008;26:3879-85. 15. Harrington K. Spine Stabilisation. In: GR Mundy, editor. Cancer and the Skeleton. London: Martin Dunitz; 2000:245-62. 16. Coleman RE, Rubens RD. The clinical course of bone metastases from breast cancer. Br J Cancer 1987;55:61-6. 17. Kanis JA, McCloskey EV. Bisphosphonates in multiple myeloma. Cancer 2000;88:3022-32. 18. Mirels H. Metastatic disease in long bones. A proposed scoring system for diagnosing impending pathologic fractures. Clin Orthop 1989:249:256-64. 19. Coleman RE, Purohit OP, Black C, Vinholes JJ, Schlosser K, Huss H, et al. Double-blind, randomised, placebo-controlled, dose-finding study of oral ibandronate i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bone disease. Ann Oncol 1999;10:311-6. 20. Hultborn R, Gundersen S, Ryden S, Holmberg E, Carstensen J, Wallgren UB, et al. Efficacy of pamidronate in breast cancer with bone metastases: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 controlled multicenter study. Acta Oncol 1996;35(Suppl 5):73-4. 21. Kohno N. Treatment of breast cancer with bone metastasis: bisphosphonate treatment -current and future. Int J Clin Oncol 2008;13:18-23. 22. Gianfelice D, Gupta C, Kucharczyk W, Bret P, Havill D, Clemons M. Palliative treatment of painful bone metastases with MR imag-ing-guided focused ultrasound. Radiology 2008;249:355-63. 23. Liberman B, Gianfelice D, Inbar Y, Beck A, Rabin T, Shabshin N, et al. Pain palliation in patients with bone metastases using MR-guided focused ultrasound surgery: a multicenter study. Ann Surg Oncol 2009;16:140-6. 24. Catane R, Beck A, Inbar Y, Rabin T, Shabshin N, Hengst S, et al. MR-guided focused ultrasound surgery (MRgFUS) for the pallia-tion of pain in patients with bone metastases-preliminary clinical experience. Ann Oncol 2007;18:163-7. 25. Van der Linden YM, Dijkstra PD, Kroon HM, Lok JJ, Noordijk EM, Leer JW, et al.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for patho-logical fracture with femoral metastases. J Bone Joint Surg Br 2004;86:566-73. 26. Lane JM, Sculco TP, Zoland S . Treatment of pathological fractures of the hip by endoprosthetic replacement. J Bone Joint Surg Am 1980;62:954-9. 27. Wheeler DL, Crov TJ, Woll TS, Scott MD, Senft DC, Duwelius PJ. Comparison of reconstruction nails for high subtrochanteric femur fracture fixation. Clin Orthop 1997;338:231-9. 28. Bickels J, Meller I, Henshaw RM, Malawer MM. Reconstruction of hip stability after proximal and total femur resections. Clin Or-thop 2000;375:218-30. 29. Witting JC, Bickels J, Wodajo F, Kellar-Graney KL, Malawer MM. Constrained total scapula reconstruction after resection of a high-grade sarcoma. Clin Orthop 2002; 397:143-55. 30. Dijkstra S, Stapert J, Boxma H, Wiggers T. Treatment of patho-logical fractures of the humeral shaft due to bone matastases: A comparison of intramedullary locking nail and plate osteosynthesis with adjunctive bone cement. Eur J Surg.Oncol 1996; 22: 621-6. 31. Wang JC, Boland P, Mitra N, Yamada Y, Lis E, Stubblefield M, et al. Single-stage posterolateral transpedicular approach for resection of epidural metastatic spine tumors involving the vertebral body with circumferential reconstruction: Results in 140 patients. J Neu-rosurg Spine 2004;1:287-98. 32. Dutka J, Sosin P. Time of survival and quality of life of the patients operatively treated due to pathological fractures due to bone metas-tases. Orthop Traumatol Rehabil 2003;5:276-83. 33. Nathan SS, Healey JH, Mellano D, Hoang B, Lewis I, Morris CD, et al, Survival in patients operated on for pathological frac-ture: Implications for end-of-life orthopedic care. J Clin Oncol 2005;23:6072-82. 34.Ahmed HE, Craig WF, White PF, Huber P. Per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 (PENS): a complementary therapy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in secondary to bony metastasis. Clin J Pain 1998;14:320-3. 35. Twycross RG. Management of pain in skeletal metastases. Clin Orthop 1995; 312:187-96.
馬益民醫(yī)生的科普號2012年03月10日25051
3
6
-
股骨頭壞死與骨癌的區(qū)別
股骨頭壞死是骨組織缺血性壞死,也稱無菌性骨壞死,是一種常見病.與外傷、應用激素及酗酒等諸多因素有關. 骨癌是骨骼的腫瘤,可發(fā)生於骨細胞、骨骼的造血成份、軟骨以及纖維性或骨膜成份. 因為股骨頭壞死髖關節(jié)內壓力較高,所以股骨頭壞死患者不宜過久地站立或行走這樣會增加髖內壓力.但也須進行一些較輕松的戶外活動.因為正確的運動有利于促進股骨頭壞死的再生與修復,它能改善髖關節(jié)功能,緩解肌肉痙攣,減輕疼痛.
柴儀醫(yī)生的科普號2009年11月22日8353
0
0
-
腰腿疼痛要慎重!小心癌癥骨轉移
前不久,一位朋友向我咨詢,她的母親因為腰痛一個月,經過當地醫(yī)院治療后疼痛持續(xù)加劇,聽說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yī)院的骨科很好,想過來進一步診治。職業(yè)敏感性告訴我,這樣的病人需要考慮癌癥骨轉移。癌癥骨轉移是晚期的癌癥患者骨痛的常見原因,在肺癌、乳腺癌與前列腺癌患者均易發(fā)生骨轉移。也有一部分患者的首發(fā)癥狀就是骨痛,其原發(fā)的癌癥病灶反而是后來才被發(fā)現。大多數骨轉移癌在一定時期內并不發(fā)生疼痛。隨著病情的進展才逐漸出現疼痛,此時患者家屬才開始到醫(yī)院診治。骨轉移性癌可以發(fā)生在全身各部位,8而其中的80%是發(fā)生在脊椎骨。骨轉移癌性疼痛一般多很嚴重,呈間歇性疼痛或持續(xù)性疼痛,夜間更加明顯,日漸加重。骨轉移癌局部疼痛的程度從鈍痛到深部難以忍受的劇痛。朋友的母親經過ECT(骨掃描)、CT(計算機斷層掃描)和MRI(核磁共振)檢查后發(fā)現,胸椎和腰椎有多處椎體大部分被破壞。肺部有一個腫塊,經支氣管鏡活檢證實為肺腺癌。因此,肺腺癌多發(fā)骨轉移的診斷明確了。這樣的病人時刻有脊柱骨折的危險,而一旦發(fā)生脊柱骨折,病人就將有生命危險??偟膩碚f,這是一個肺癌晚期患者,伴有非常嚴重的并發(fā)癥,如果處理不當,這個患者的生命就只能用天來計算。骨轉移性癌痛的治療仍是臨床醫(yī)生所面臨的一個難題,被列為難治性癌痛。治療的原則應是因病情而異的全面的綜合治療,包括藥物治療、神經阻滯、神經毀損、放射治療、核素治療、化學治療和手術治療。在治療的同時,要重視對患者的心理治療,積極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采用強效長效阿片類和非甾體抗炎藥(NSAIDs),如果使用恰當,相當部分的患者的疼痛可得到良好控制。盡管癌癥還可以引起一般性疼痛綜合征(如神經病理性疼痛、缺血性疼痛),但如果癌癥是引起疼痛的原因,對這些綜合征的治療實際并不困難。姑息性放療、化療和手術治療等在癌性疼痛的姑息性治療中應用前景廣泛。
沈贊醫(yī)生的科普號2009年01月23日35742
4
3
-
復查注意事項
骨與肌肉系統(tǒng)腫瘤解剖變化較大,復查時常需要拍X線片、CT或MRI等其他檢查,醫(yī)生需要一定時間仔細分析,并對比以往的資料。所以,請復查患者 1、盡量找主管醫(yī)生組復查,只有他們最了解您的病情。 2、按主管醫(yī)生出診時間復查:醫(yī)生可以在病歷中記載復查情況,既有利于患者就診,又有利將來其他醫(yī)生復查時參考。 3、請您攜帶以下資料: 1 既往治療的病歷2 所有的影像學檢查,包括:X線、CT、MRI及ECT(骨掃描)3 如已行手術或穿刺活檢,請攜帶病理切片,以便我院病理科會診。
牛曉輝醫(yī)生的科普號2008年09月13日5731
0
0
骨癌相關科普號

陳棟醫(yī)生的科普號
陳棟 副主任醫(yī)師
中日友好醫(yī)院
骨科·脊柱外科
888粉絲1.9萬閱讀

沈宇輝醫(yī)生的科普號
沈宇輝 主任醫(yī)師
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瑞金醫(yī)院
骨科
3286粉絲70.2萬閱讀

陳嶸醫(yī)生的科普號
陳嶸 主任醫(yī)師
福州市第二總醫(yī)院
骨科
84粉絲12.2萬閱讀
-
推薦熱度5.0鄭炳鑫 主治醫(yī)師青島大學附屬醫(yī)院 骨腫瘤科
骨腫瘤 190票
軟組織腫瘤 75票
體表腫瘤 36票
擅長:①四肢惡性及良性骨腫瘤(骨轉移癌,軟骨肉瘤,骨巨細胞瘤,骨軟骨瘤,骨樣骨瘤,單純骨囊腫/動脈瘤樣骨囊腫,骨纖維結構不良,纖維皮質缺損,非骨化纖維瘤等)的外科治療; ②各類骨與軟組織肉瘤(骨肉瘤,尤文肉瘤,脂肪肉瘤,平滑肌肉瘤,未分化肉瘤等)的保肢外科治療和規(guī)范新輔助化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肢體黑色素瘤的外科綜合治療; ③脊柱、骶骨、骨盆轉移癌(肺癌,乳腺癌,腎癌,前列腺癌,甲狀腺癌,肝癌等)的射頻消融+骨水泥微創(chuàng)治療和外科手術綜合治療; ④脊柱原發(fā)腫瘤(椎管內神經鞘瘤/神經纖維瘤/脊膜瘤,脊柱漿細胞骨髓瘤、淋巴瘤、骨巨細胞瘤、脊索瘤、骨母細胞瘤/骨樣骨瘤等)的外科治療; -
推薦熱度4.9岳斌 主任醫(yī)師青島大學附屬醫(yī)院 骨腫瘤科
骨腫瘤 164票
軟組織腫瘤 72票
體表腫瘤 28票
擅長:骨與軟組織肉瘤的新輔助化療+腫瘤根治性切除保肢重建+術后放化療、基因檢測聯合靶向藥物治療等規(guī)范化綜合性治療;利用計算機三維重建系統(tǒng)術中精確切除高風險脊柱(頸、胸、腰、骶椎及椎管內)腫瘤、骨盆腫瘤并重建中軸穩(wěn)定性及功能;精確切除肢體腫瘤進行腫瘤髖、膝、肩、肘關節(jié)置換;全肱骨置換、節(jié)段性假體置換等保肢手術等。熟練掌握軟組織肉瘤的間室切除、根治性切除,并輔以術中射頻滅活有效降低腫瘤復發(fā)率等一系列骨腫瘤專業(yè)技術。 -
推薦熱度4.6孫偉 主任醫(yī)師上海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北部) 骨腫瘤科
骨腫瘤 102票
骨肉瘤 39票
骨轉移癌 24票
擅長:骨與軟組織腫瘤的精準治療,骨肉瘤、軟骨肉瘤、尤文肉瘤、骨巨細胞瘤、脊索瘤及骨轉移性腫瘤的綜合治療,尤其骨盆及骶骨腫瘤的外科治療、四肢惡性腫瘤的保肢治療、骨轉移瘤的微創(chuàng)綜合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