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中禮主任醫(yī)師 天津醫(yī)院 小兒骨科 本期目錄:1、纖維異常增殖癥的病理生理學、評估和治療(JBJS-Am2005)2、骨纖維異常增殖癥的自然史和治療:由歐洲兒童骨科學會推動的一項多中心臨床病理研究(JPO2003)3、骨纖維異常增殖癥和McCune-Albright綜合征的治療現狀(JCO2007)4、不使用雙膦酸鹽的髓內釘固定治療纖維異常增殖癥(JCO2013)5、髓內釘聯合雙膦酸鹽治療多發(fā)性纖維異樣增殖癥伴McCune-Albright綜合征(JPO2002)6、靜脈注射帕米膦酸二鈉治療骨纖維異常增殖癥:長期有效性和治療反應預測因子的評價(BONE2004)7、針對纖維異常增殖癥/McCune-Albright綜合征疼痛的藥物干預(IJMS2022)8、骨纖維異樣增殖的年齡相關變化以及雙膦酸鹽對骨轉換和對該疾病進展的影響(JBMR2018)9、股骨多骨型纖維異常增生冠狀面畸形的影像學分型(CORR2013)10、纖維異常增殖癥/McCune-Albright綜合征的最佳實踐管理指南:纖維異常增殖癥/MAS國際聯盟的共識聲明(OJRD2019)文獻1纖維異常增殖癥的病理生理學、評估和治療(JBJS-Am2005)纖維異常增殖癥是一種常見的良性骨病,可能累及一個骨骼(單骨性)或多個骨骼(多骨性),并可發(fā)生于整個骨骼系統中,好發(fā)于長骨、肋骨和顱面骨。纖維異常增殖癥的病因與編碼刺激G蛋白α亞基(Gsα)的基因的激活突變有關,該基因位于20q13.2-13.3。大多數病變是單發(fā)的,無癥狀的,偶然被發(fā)現,可以通過臨床觀察和對患者教育進行管理。對于特定的纖維異常增殖癥的患者,雙膦酸鹽治療可能有助于改善功能,減少疼痛,并降低骨折風險。手術目的是活檢確診、矯正畸形、預防病理性骨折和/或消除導致癥狀的病變。皮質骨植骨優(yōu)于松質骨或骨替代品植骨,因為重塑后的皮質骨具有更好的物理特性。概述:纖維異常增殖癥是一種良性骨病,可累及單個或多個骨骼。其病因已被認為與Gsα的激活突變和導致cAMP增加的下游效應有關。多骨型往往比單骨型病變更廣泛,因而導致更多的骨骼并發(fā)癥,包括疼痛、畸形和骨折。一些多骨受累的患者亦有皮損和內分泌疾病(McCune-Albright病)或多發(fā)性粘液瘤(Mazabraud綜合征)。單骨型病變通常是偶然發(fā)現的,只需要臨床觀察。如果X線檢查結果不典型,則需要進行活檢確診。對于特定的多骨型或單純纖維結構不良患者中,雙膦酸鹽類藥物已被證明可以減輕疼痛并改善骨骼強度。有時,患者需要手術治療來矯正畸形、預防或穩(wěn)定病理性或疲勞性的骨折。同種異體皮質骨移植或全段長骨的髓內固定,對于需要手術干預的患者來說,首選同種異體皮質骨移植或行長骨全長髓內固定。文獻2骨纖維異常增殖癥的自然史和治療:由歐洲兒童骨科學會推動的一項多中心臨床病理研究(JPO2003)1999年,歐洲兒童骨科學會發(fā)起了一項關于骨骼的纖維異常增殖癥(FD)的多中心研究,目的是了解疾病的自然史,并評估當前的診斷和治療方法。在可能的情況下,我們收集和回顧了共64例診斷為單發(fā)型纖維異常增殖癥(MFD)、多骨型纖維異常增殖癥(PFD)或McCune-Albright綜合征(MAS)患者的臨床、X線、病理和分子遺傳學資料,11個中心參與進行了評估或治療。對該系列的初步分析結果表明了五個主要觀點:(1)當存在明顯的診斷陷阱時,會影響MFD的診斷,但在較小程度上會影響PFD的診斷。在骨科中心和相關的放射和病理機構中,可能會通過采用嚴格的診斷標準,或者在某些情況下通過分析纖維異常增殖癥相關的GNAS1突變來達成確診。(2)MFD位于股骨近端且病灶局限時,具有顯著的骨折風險,但在少數病例呈進展的趨勢。在非進展型病例中,無論治療方法如何,長期預后通常是令人滿意的。(3)MFD和PFD在脛骨與在股骨的特性有明顯不同。(4)正如預期,MAS患者疾病最廣泛,病程最復雜,經常發(fā)生多發(fā)骨折,需要合理的手術治療。研究發(fā)現:針對股骨骨折,保守治療、或病灶刮除加松質骨植骨,或螺釘和鋼板固定都不推薦。髓內釘內固定可以穩(wěn)定廣泛受累的骨骼,并可預防進一步的骨折和繼發(fā)的嚴重畸形;該方案為股骨或其它四肢長骨廣泛受累的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急診及擇期手術選擇。(5)在骨科中心對纖維異常增殖癥患者的評估應該包括對內分泌方面和膦酸鹽代謝方面進行的全面評估(但很少這樣做),以及適當的病理和影像學評估。關鍵詞:纖維異常增殖癥;McCune-Albright綜合征;GNAS1突變;骨科手術;髓內釘;病理文獻3骨纖維異常增殖癥及McCune-Albright綜合征的治療現狀(JCO2007)摘要:骨纖維異常增殖癥(FD)是一種罕見的疾病,它是由cAMP調節(jié)蛋白Gsα的偶發(fā)性、先天性突變引起的,是體細胞嵌合現象之一,其中可能存在廣泛的疾病譜。廣泛的骨骼受累通常伴發(fā)皮膚咖啡斑和/或內分泌功能障礙(如,性早熟、腎性膦酸鹽消耗、甲狀腺功能亢進和/或生長激素過量)。未被認識和治療的內分泌功能異??梢约又毓趋赖募膊 T\斷通常基于臨床上基本體格檢查和典型的影像學表現。有時受累組織的基因檢測可能會對診斷有所幫助。在幼兒時期,與疾病相關的骨骼發(fā)病部位就已確定,而骨折畸形的并發(fā)癥在兒童時期最為明顯。在成人中更常見的癥狀是無骨折的骨痛,這也可表現于兒童中。雙膦酸鹽治療通常能有效緩解疼痛,但可能對疾病的自然史沒有影響。脊柱側彎既往被認為不常發(fā)生,現已被證明普遍發(fā)生且會進展,故需予監(jiān)測以及必要時手術治療。對于FD的手術治療仍具挑戰(zhàn)性。矯正時機及手術技術選擇仍存爭議,但在諸多方面已達成共識。(任何類型的)植骨術通常無效,因而不應作為手術干預的主要方面。通常的,髓內固定優(yōu)于側方鋼板與螺釘固定。對于病變范圍巨大且伴早發(fā)骨折與畸形者,目前沒有特別好的手術方法可以改進最終功能結果。應努力發(fā)起國際合作以明確針對此種挑戰(zhàn)性疾病的最佳手術治療策略。關鍵詞:骨折;GNAS;Gsα;疼痛;結局;脊柱側彎文獻4不使用雙膦酸鹽的髓內釘固定治療纖維異常增殖癥(JCO2013)摘要目的:對于兒童患者的纖維異常增殖癥的治療方法存在爭議。方法:我們回顧性分析了7例在我院行不使用雙膦酸鹽治療髓內釘固定的纖維異常增殖癥患者的病例。結果7例患者中共10處纖維異常增殖癥病變部位,采用了髓內釘棒固定術進行治療。在這10處病變部位中,8處在固定時已有病理性骨折。該8處均觀察到骨折完全愈合,影像學檢查未發(fā)現復發(fā)性病理性骨折。沒有出現嚴重感染或神經功能喪失,病變呈持續(xù)穩(wěn)定。結論:該系列中,髓內釘棒固定的方法治療急性病理性骨折和未完全愈合的骨骼的纖維異常增殖癥是成功的。我們觀察到所有的10處纖維異常增殖的病變部分消退,未出現明顯的長期并發(fā)癥。治療后,未發(fā)生再骨折。證據等級:Ⅳ級,病例系列關鍵詞:纖維異常增殖癥;髓內固定;雙膦酸鹽;病理性骨折;病變文獻5髓內釘聯合雙膦酸鹽治療多發(fā)性纖維異樣增殖癥伴McCune-Albright綜合征(JPO2002)摘要:作者報告了5名患有McCune-Albright綜合征兒童的系列治療結果。這些兒童采用藥物治療(雙膦酸鹽)和可延長髓內棒(Sheffield)手術治療的聯合治療方式來處理股骨和脛骨病變。所有患者的治療都是成功的,這可以通過改善他們的生活質量和臨床參數來判斷,如減少骨痛和骨折率,以及改善行走能力。五名患兒中有兩名在治療前一直坐在輪椅上?,F在所有的孩子都可以在社區(qū)內步行。在10個髖關節(jié)中,有5髖的頸干角與術后即刻相比出現了明顯的減小。關鍵詞:雙膦酸鹽;髓內釘;McCune-Albright綜合征文獻6靜脈注射帕米膦酸二鈉治療骨骼的纖維異常增殖癥:長期有效性和治療反應預測因子的評價(BONE2004)摘要骨骼的纖維異常增殖癥(FD)是一種罕見但潛在嚴重的骨病,常伴有骨折、畸形和骨痛。Gs蛋白a亞基的激活突變導致成骨細胞譜系的分化異常,其負責髓腔內纖維組織的發(fā)育和破骨細胞活性的增加。自1988年以來,這種骨吸收增加一直是我們中心使用雙膦酸鹽的理由。因此,我們分析了迄今為止使用雙膦酸鹽帕米膦酸鹽治療患者的病例系列,并尋求治療反應的預測因素。我們在一項開放性研究中治療了58例纖維異常增殖癥患者(41例成人和17例18歲以下患者),使用靜脈注射(IV)帕米膦酸鹽180mg,每6個月一次,并補充鈣和維生素D,聯合口服膦酸鹽和骨化三醇治療同時伴有腎性膦酸鹽消耗的纖維異常增殖癥患者?;颊唠S訪一年兩次,平均50個月,進行疼痛評估,受累骨骼的每年拍攝X光片,對骨代謝生化標志物做測量;并對髖關節(jié)受累的病例,每年進行骨密度測量。我們發(fā)現,在基線時有骨痛的44例患者中,疼痛強度隨治療顯著降低,骨代謝生化標志物顯著降低,約50%的患者在X線片上骨病變呈改善表現,表現為溶骨性病變的填充和/或骨皮質增厚。12例髖關節(jié)纖維異常增殖癥患者的骨密度顯著增加。對帕米膦酸鹽治療呈放射學反應良好的現象,未發(fā)現顯著的臨床或生物學可預測指標。在12例隨訪超過8年的患者中證實,帕米膦酸鹽長期治療是安全的。盡管缺乏對照組,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靜脈注射帕米膦酸二鈉改善了一半的纖維異常增殖癥患者的放射學表現,降低了骨代謝,并可能降低疼痛程度。關鍵詞:骨骼的纖維異常增殖癥;雙膦酸鹽;帕米膦酸鹽;McCune-Albright綜合征;腎性膦酸鹽消耗?文獻7針對纖維異常增殖癥/McCune-Albright綜合征疼痛的藥物干預(IJMS2022)摘要:纖維異常增殖癥(fiberdysplasia,FD)是一種罕見的非遺傳性骨病,發(fā)生在鳥嘌呤核苷酸結合蛋白α亞基刺激活性多肽1(GNAS)基因R201錯義突變后。該疾病的范圍包括從單一的纖維異常增殖癥病變到同時合并有骨骼肌外特征性的各種表現;如合并牛奶咖啡斑皮膚色素沉著、性早熟和其他內分泌疾病(被定義為MAS綜合征)。纖維異常增殖癥/MAS中最突出的疾病表現之一是疼痛,也是最具挑戰(zhàn)性的治療之一,來自于:(i)纖維異常增殖癥/MAS的異質性,(ii)疼痛表型為顱面和肌肉骨骼的疼痛,(iii)缺乏對疼痛機制的研究,在纖維異常增殖癥/MAS的治療中尚缺乏經過嚴格驗證的鎮(zhèn)痛策略。目前,纖維異常增殖癥/MAS患者可以經過系列的藥物治療,以降低骨骼疾病的活躍,并減輕疼痛。我們分析了目前在纖維異常增殖癥/MAS中使用雙膦酸鹽、地舒單抗和其他治療方法的證據,并討論了可能實現疼痛緩解的潛在藥理機制。此外,我們強調評估纖維異常增殖癥/MAS單個病例中疼痛所表現的范圍,從而進一步闡述到對纖維異常增殖癥/MAS使用有效鎮(zhèn)痛治療仍存在相關的困難。本文討論了纖維異常增殖癥/MAS如何識別和驗證有效鎮(zhèn)痛治療的下一步可行方案,如采用隨機對照試驗和探索這種罕見骨病的新的鎮(zhèn)痛途徑。關鍵詞:纖維異常增殖癥;McCune-Albright綜合征;疼痛;無痛;雙膦酸鹽;地舒單抗文獻8骨纖維異樣增殖的年齡相關變化以及雙膦酸鹽對骨轉換和對該疾病進展的影響(JBMR2018)摘要:纖維異常增殖癥(FD)是一種嵌合性疾病,其中骨組織被纖維骨組織替代。病變在兒童期進展,到15歲時達到最終變化。體外數據表明,該疾病在成年期活動性降低;但缺乏臨床數據支持這一概念。骨轉換標志物(BTM)已被用作判斷纖維異常增殖癥疾病活動性的標志物;然而,BTM變化的自然史、抗骨吸收治療的效果及其與臨床結果之間的關系尚未得到描述。本研究的目的是描述:1)纖維異常增殖癥疾病活動的自然史及其與疼痛的關系;2)雙膦酸鹽對BTM自然史的影響;3)二膦酸鹽對兒童期纖維異常增殖癥負擔進展的影響。在對纖維異常增殖癥/MAS自然史研究中,我們對178例受試者的疾病負荷評分和堿性膦酸酶、骨鈣素、NTx、FGF23和RANKL水平進行了審查,其中有73例受試者接受了雙膦酸鹽治療。BTM、RANKL和FGF23表現出隨年齡的持續(xù)降低的特征。雙膦酸鹽治療沒有顯著影響B(tài)TM的這種年齡依賴性降低的特征。與兒童相比,成人的疼痛更普遍和嚴重,但與BTM無關。在兒童中,疾病負擔的進展不受雙膦酸鹽的影響。總之,纖維異常增殖癥與年齡依賴性的骨轉換標志物和其他反應疾病活動的標志物的下降有關。相比之下,疼痛在纖維異常增殖癥成人中更頻繁和嚴重,與骨轉換標志物無關。雙膦酸鹽治療不會顯著影響年齡依賴性骨轉換標志物降低這一特征,也不會阻止兒童纖維異常增殖癥疾病負擔的進展。在評價雙膦酸鹽在其對纖維異常增殖癥治療的患者的使用和反應時,以及在任何使用BTM作為替代終點的研究中,應考慮以上這些結果,以及抗骨吸收藥物的不良反應。關鍵詞:纖維異常增殖癥;McCune-Albright綜合征;骨轉換的生化指標;抗骨吸收藥物文獻9股骨多骨型纖維異常增生冠狀面畸形的影像學分型(CORR2013)背景:骨骼的纖維異常增殖癥是一種骨骼發(fā)育不良,以多種形式影響股骨,導致畸形、骨折和疼痛。股骨近端最常累并呈向遠端進展的趨勢,從而產生典型的牧羊拐彎曲畸形。然而,關于多骨性的纖維異常增殖癥的股骨畸形的范圍和進展的資料很少。問題/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1)建立多骨性的纖維異常增殖癥的影像學分類;(2)檢驗該分類在觀察者內部和觀察者之間的可靠性;(3)描述多骨性的纖維異常增殖癥的患者在多個中心接受了多種途徑的治療后的影像學進展。方法:回顧性分析了84例成人多骨性的纖維異常增殖癥患者127股骨的X線片。59股骨接受了一次或多次手術。冠狀面X線片評估頸干角和沿整個股骨干向下至遠端骨骺的成角畸形。四名觀察者每隔一段時間對每張照片進行兩次評價;使用kappa統計量進行觀察者內部和觀察者之間的信度檢驗。89股骨(70%)可用于隨訪,以評估平均10年(范圍6-20年)的進展情況。結果:在未治療和手術的股骨中均發(fā)現了6種可重復的畸形類型:1型(24%),頸干角正常,股骨近端形狀改變;2型(6%),孤立性髖外翻伴頸干角>140°;3型(7%),孤立性髖內翻伴頸軸角<120°;4型(20%),股骨近端側彎,頸干角正常;5型(14%),與4型相似,但伴有髖外翻;6型(29%)與4型相似,但伴有髖內翻。觀察者間和觀察者內kappa值均良好,范圍為0.83~0.87。89股骨中有46個(52%)有股骨全長X線記錄,發(fā)現原始畸形有進行性惡化,盡管形態(tài)保持不變;1型和2型傾向于不進展,而3型到6型則有進展。結論:我們提出了一種可重復的多骨的纖維異常增殖癥相關股骨畸形的X線分型,可以作為評估和治療這些畸形的工具。在回顧了127例股骨的X線片后,我們確定了6種可重復的股骨畸形類型。證據級別Ⅲ級,診斷性研究。文獻10纖維異常增殖癥/McCune-Albright綜合征的最佳實踐管理指南:纖維異常增殖癥/MAS國際聯盟的共識聲明(OJRD2019)摘要:纖維異常增殖癥/McCuneAlbright綜合征(FD/MAS)是由于GNAS基因的體細胞功能獲得性突變引起的廣泛疾病。該突變導致靶組織中的過度活性,并導致了嚴重程度和發(fā)病年齡不同的臨床特征的廣泛表型。由于這種疾病的罕見性及其在多個專業(yè)中的不確定的表現,常常導致誤診、以及在調查和治療中的出現不適當的多變性。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由臨床醫(yī)生、研究人員和患者倡導者組成的國際聯盟為纖維異常增殖癥/MAS的定義、診斷、分期、治療和監(jiān)測制定了實用的臨床指南,以增強患者的能力,并支助一般和專業(yè)醫(yī)療保健的臨床團隊。由于缺乏強有力的證據來指導看護,該指南是基于已有發(fā)表文獻的回顧、作者長期的廣泛經驗、參與纖維異常增殖癥/MAS患者護理的其他醫(yī)療保健專業(yè)人員的意見以及全球患者和患者群體的反饋來制定的。因此這是一套陳述性的聲明,以告知醫(yī)療保健專業(yè)人員、患者、其家庭、護理人員和患者群體的最佳護理實踐。預計這些建議的實施將在國際上改善纖維異常增殖癥/MAS患者的護理。關鍵詞:纖維異常增殖癥;McCune-Albright綜合征;指南;診斷;管理2023年05月30日
770
0
4
-
孫勝副主任醫(yī)師 北京朝陽醫(yī)院石景山院區(qū) 骨科 骨性纖維結構不良(OFD)原稱長骨骨化性纖維瘤,病理特點類似于頜骨骨化性纖維瘤.按2013版WHO骨腫瘤的病理分類,骨纖維異常增殖癥稱之為骨的纖維性骨結構不良(FD)。骨纖維性結構不良好發(fā)于下頜骨,且成年人多見,邊界清楚,刮除術后很少復發(fā),長骨的骨纖維結構不良常侵犯幼兒或兒童的脛骨或腓骨,許多病人出現腫脹,有或無疼痛,這種病變常單發(fā),但同一肢體的脛、腓骨均可受累。多數患兒因偶然發(fā)現小腿包塊、小腿前弓畸形就診。少數病例可引起不完全性骨折,斷端多無錯位。X線表現:溶骨性病變偏心性的位于骨干或干骺端,骨皮質可膨脹,特別是脛骨,也可有前后位彎曲變形,溶骨性破壞區(qū)有時連合成片,呈毛玻璃樣或空泡樣,周圍有反應骨。根據X線表現需要鑒別的有纖維結構不良、非骨化性纖維瘤,與纖維結構不良區(qū)別點是病變位于骨皮質內?!静±怼吭诶w維基質中的編織骨小梁有骨母細胞包繞,病變范圍內再現的骨小梁比纖維結構不良更具定向性,但兩者的組織學區(qū)別常有困難,結合X線表現來鑒別是有幫助的。【【治療】病人到15歲時多數病變停止生長。根據這些觀察結果,Enneking建議采取保守治療,在兒童生長期可用適當的支具來預防畸形。他建議手術越晚做越好,如果生長期的兒童必須進行手術治療,為了防止復發(fā),廣泛切除是必要的。在成人中邊緣切除甚至病灶內切除亦不復發(fā),放療和化療對骨化性纖維瘤無效。2023年05月19日
771
0
1
-
孫勝副主任醫(yī)師 北京朝陽醫(yī)院石景山院區(qū) 骨科 本病目前尚無特殊治療方法,大多數單發(fā)型纖維結構不良無癥狀者多不需要治療,只需要觀察,預防病理性骨折的發(fā)生。外科治療適應證取決于三個因素,即癥狀和臨床影像表現、年齡和結構不良的范圍。1.癥狀與體征如果無癥狀,無潛在骨折危險,不需要手術。2.年齡年齡與刮除和植骨能否成功之間有明顯的聯系。兒童期外科手術后,病變易復發(fā),植入骨腔的骨大部分吸收;青少年時期,成功與失敗概率基本相同;而成人期的治療容易成功。3.結構不良范圍復發(fā)的可能性不一定取決于結構不良的范圍。因此,刮除和骨移植僅僅且主要適于成人局限性和有癥狀的纖維結構不良。兒童最好行有限的治療,對畸形行截骨矯正和內固定。單發(fā)型手術治療方法有刮除,刮除植骨,刮除后采用冷凍外科治療,刮除植骨并用內固定,刮除病變后用骨骼代用品——骨水泥填充。單純刮除或刮除植骨容易復發(fā),主要是因病變清除不徹底而致。局部病灶大塊切除,用腓骨或脛骨植骨效果較好。多發(fā)型纖維結構不良者不宜施行手術,應保護患肢,預防畸形發(fā)展,防止病理性骨折的發(fā)生。青春期并不能停止病變的發(fā)展,在成年人以后病變趨向穩(wěn)定。多發(fā)型對有癥狀的部位,畸形嚴重者,影響肢體功能者,可采用手術治療??尚泄纬补莾裙潭ɑ蚪毓浅C形時同時采用刮除植骨內固定。病理性骨折時,可先治療骨折,待骨折愈合后再行手術治療。亦可骨折與病變同時治療。總之,治療成人與兒童有癥狀的纖維結構不良,采用病灶清除加內固定比單純刮除、自體骨松質移植效果為好。對病灶大塊切除,或采用冷凍外科可取得較好結果。放射治療對纖維結構不良無效,反可引起惡變。Albright綜合征者,可因其他系統并發(fā)癥于早年死亡。2023年05月14日
483
0
0
-
傅繼弟主任醫(yī)師 中國醫(y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yī)院 神經外科 有問題來,我先回答問題啊,嗯。 嗯,我孩子骨纖維結構不良,右側頭部隆起,可以不開顱把骨磨掉嗎?大家知道可能我在這個同仁醫(yī)院呢。 當神經外科主任呢,是20多年。 然后呢,治療是骨纖維結構不良,是一個國內最大的一個病例數啊,有100多例的病人啊。 骨纖維結構不良呢,又叫骨纖維異常增殖癥啊,它并不是一個真正的,呃,腫瘤的一個結構啊,它會是個自限性的疾病。 他隨著這個年齡,青春期過了以后呢。 一般呢,咱們這個正常的就是說30左30左右歲呢,這個青春期就過了啊,這時候可以,如果有這個。 嗯。 病變呢,可以再做個最后的治療。 啊,一般呢,這,這種病人呢,到了,呃,找我就診的,一般是兩個主訴,一個是這個頭部這個。 由于纖維組織長到骨組織內呢,骨這個膨脹性增長啊,就是說頭像長了一個犄角,或者整個隆起的一個狀態(tài)。 可以合并眼眶啊,整個的一個隆起。 啊,呃,另一個主訴呢,就是往往是這個視力不好啊,有的是單側,大多是單側,也有雙側的啊。 隨著這個青春期的這個激素的生長呢,它會這個這個。 呃,這個異常增殖癥會,嗯,比較在顱底這比較彌漫,彌漫這累積這個雙側2022年12月02日
62
0
0
相關科普號

張冬醫(yī)生的科普號
張冬 副主任醫(yī)師
北京積水潭醫(yī)院
胸外科
741粉絲46.2萬閱讀

燕太強醫(yī)生的科普號
燕太強 主任醫(yī)師
北京大學第一醫(yī)院
骨科(骨腫瘤)
4115粉絲6萬閱讀

劉安慶醫(yī)生的科普號
劉安慶 主任醫(yī)師
深圳市第二人民醫(yī)院
骨關節(jié)骨腫瘤科
179粉絲48.3萬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