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慶彬副主任醫(yī)師 醫(yī)生集團-廣東 心理咨詢科 抑郁、焦慮、不安全感,很可能因童年期情感忽視導致的生活中,大人對于孩子的心態(tài)里包涵了多少真誠?曾經(jīng),禮教的壓抑使人看不見孩子的情感;曾經(jīng),愚昧和貧困使人顧不上孩子的情感;曾經(jīng)以及現(xiàn)在,成功強迫癥使人忽略孩子的情感......確切不知從什么時候起,中國人開始羞于表達情感,美其名"含蓄",情感表達含蓄了,而功利和虛偽卻露骨了。人是情感的動物,情感是人生的陽光和雨露。過于功利是干旱,虛偽是陰云。北大學子“王猛”(化名)以萬字長文抨擊在成長過程中其父母、大姨二姨、父輩親友對他的傷害。需要提醒的是,只憑單方面的敘述,不好判斷和分析實際情況。但事件引發(fā)的大討論,卻能進一步促進我們的家庭教育的科學性。不少人紛紛表示自己的父母有類似的行為,就是中國家庭中常見的“情感忽視”。在孩子向父母說出自己感受上的痛苦時,父母常常指責孩子的“人”,較少地說“事”,幾乎沒有對孩子進行感受和情感上的支持。這就是“情感忽視”。“童年期情感忽視“這一概念,是臨床心理學家Jonice Webb博士提出的。Jonice Webb博士認為:在一個家庭中,當孩子的情感需求長期得不到父母足夠的認可、接納、和回應,或者遺漏,情感忽視就發(fā)生了;孩子便學會了去隱藏或者壓抑他們的真實感受,情感忽視的負面影響就發(fā)生了。如果孩子的情緒感受經(jīng)常被父母忽視或者誤讀,那么孩子接收到的信號是:“我的情緒不重要”,“我的感受是錯的”,“我的情緒是不被接受的”。當孩子的“情緒自我”被否定了,就等同于說:“我,卑微;我,好像不存在!”。童年期情感忽視具體表現(xiàn)諸如:*父母喜歡替孩子做主,小到穿衣吃飯,大到選學校交朋友,經(jīng)常不顧孩子的喜好和心情(正確的做法是,尊重孩子的喜好和心情,平等商量)。*孩子看似無緣無故的哭鬧,在父母眼里就是無理取鬧,認為孩子哭累了就不哭了,哭完就好了,所以置之不理(正確的做法是,耐心詢問孩子為什么哭泣)。*孩子懇求爸爸陪著一起看電影,爸爸總是推脫: 我很忙,以后再說吧(正確的做法是,陪伴孩子去看電影并且交流感受,如果不能去,也要給孩子合理的理由并且承諾時間彌補)。*孩子告訴媽媽自己害怕去幼兒園,媽媽卻說:幼兒園一點兒也不可怕,好玩著呢(正確的做法是,仔細詢問孩子對幼兒園的感受)。*孩子考試成績有了提高很高興,爸爸卻說:有啥高興的,考滿分才值得高興(正確的做法是分享孩子的喜悅并且予以賞識)!*孩子被其他小朋友欺負了很傷心,媽媽卻說:小朋友那是和你玩呢,別傷心!甚至責備孩子無能(正確的做法是傾聽孩子的述說、表達同情并且引導孩子得出恰當?shù)膽獙Ψ椒ǎ?孩子害怕去看醫(yī)生而大哭,媽媽說:哭什么哭,膽子這么?。ㄕ_的做法是擁抱孩子、給孩子力量和鼓勵)!*家里的寵物死了,孩子非常悲傷,爸爸卻說:有什么好傷心的,不就是只狗嗎,別哭啦(正確的做法是與孩子共同去埋葬和告別)!年幼的孩子,對父母的行為沒有反抗和抵御的能力,會接受和迎合父母。結果,外在的我和內在的我就割裂了。情感忽視使孩子的情感成長受限、不分化。什么樣的父母容易成為情感忽視者呢?自戀型父母(巨嬰型):世界都是圍繞著我轉的,這是擁有自戀型父母的典型特征。因此,在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中,他們可能更關注滿足自己而不是孩子的需求,他們認為孩子只是自己的附屬品。在這種養(yǎng)育環(huán)境中成長的孩子,長大后可能無法很好的看清出自己的情感需求,更不能表達自己對情感的需要,覺得自己的需求是過分的,不合適的。權威型父母(控制型):權威型父母強制孩子按照自己的“規(guī)矩”辦事,而不傾聽和關注孩子的感受與需求。他們最常說的一句話是“你是我的孩子,你得聽我的!”最終孩子長大后,要么會激烈的反抗權威,要么懦弱順從。完美主義型父母(強迫型):這一類的父母們認為,孩子永遠應該做到更好。即使孩子考試拿了全年級第一,卻仍可能因為某單科沒考到第一而受到責罵。他們對孩子只有無窮無盡的要求,卻缺少溫暖和鼓勵。成人后,孩子們也會變成一個完美主義者,為自己設置不切實際的期望與目標,導致焦慮等種種問題。父母缺失:對于一些人而言,童年中是沒有父母存在的。這包括死亡、離婚、疾病、長期工作而忽視孩子,名存實亡的婚姻等等。童年期情感忽視在成年人身上留下的痕跡包括但不局限于:1.自我價值以及自尊缺陷童年期情感忽視的人通常會表現(xiàn)出“低自尊”,一個人自尊以及自我價值的形成和你的家庭密切相關。我們在家庭中成長,觀察,反饋,被愛,被贊揚,被指引和鼓勵。但當父母因為種種原因沒能提供這些時,自我價值以及自尊就很有可能受損。于是,在成長的過程中,你可能會覺得自卑,得不到支持,很容易被打倒,氣餒,孤獨,喪失歸屬感。童年期情感忽視:如愛入深海,了無回音。2. 表達障礙無法明確自己的感受與需求,更無法對外界表達出來。在意識到自己有對于愛、關懷和贊揚的需要時,覺得這是羞恥的,自己是不值得的,是需要被隱藏的。3. 感覺被剝奪,普遍的缺失感在潛意識里,你總覺得自己缺乏了某些東西,但又難以名狀。你也有可能覺得自己的生活中缺乏各種東西:愛,樂趣,金錢等等。更極端的情況,可能是覺得自己的生活空虛無意義。童年期情感忽視:如愛入深海,了無回音4.抑郁一直以來,抑郁都和喪失、剝奪感、需求不被滿足、低自尊、缺乏支持、無法明確的痛苦和失望等因素相關。因此,抑郁也是童年情感忽視的一個常見后果。5.成癮行為童年情感忽視會造成孩子對生活喪失控制感,因此,一些人會轉而從成癮行為中尋求慰籍,重獲控制感。比如食物成癮、進食障礙、愛情成癮等。情感忽視下的孩子得不到回應和反饋,他們發(fā)出的所有信號,喜怒哀樂,都如同投進了深不可見的海底,沒有回音。我們看到過最難過的一句話是:“在童年那些美好的記憶里,我的父母從來沒有真正的在場過?!毕嚓P鏈接:"情感忽視"自查問卷表1. 有時候和朋友或者家人在一起,我心里卻沒有什么歸屬感2. 我非常驕傲自己不依賴其他人3. 尋求他人的幫助,這對我來說比較困難4. 我的朋友或者家人會抱怨我在感情上和他們比較疏遠5. 我感覺自己在生活中并沒有實現(xiàn)自己的潛力6. 經(jīng)常想一個人呆著7. 內心深處覺得自己不誠實不真實8. 在社交場合通常感覺不自在9.經(jīng)常對自己感到失望或者生氣10.對自己的評判比對別人的評判要苛刻的多11. 和別人相比,經(jīng)常覺得自己缺少點什么12. 和人相比,我更容易喜歡動物13. 經(jīng)常莫名其妙的感到不開心,容易被激怒14. 我不太能知覺自己在很多情境下的即時心理感受15. 不確信自己有哪些優(yōu)點和缺點16. 偶爾感覺自己仿佛在圍觀別人的生活17. 相信自己是那種可以如隱士般生活的人18. 我不太容易使自己平靜下來19. 感覺有某些東西把自己拽住了,總不能活在當時當刻20. 我有時候感到很空虛21. 隱秘的覺得自己哪里有問題22. 生活中不自律,比如照顧不好自己的起居飲食以上問卷由Jonice Webb博士編寫,Dr. Song 翻譯。對上述至少6個題目回答“是”,表明你童年遭受過某種程度的情感忽視。建議你最好能去綜合醫(yī)院的心理門診咨詢和尋求專業(yè)的幫助——河北燕達醫(yī)院心理咨詢門診 張慶彬自我約束能力差:我們每天都需要在各方面運用自律。我們得準時起床、洗漱、一日三餐按時吃飯、勤運動、集中精力、做家務、省下積蓄辦大事。我們學會了如何讓自己有條不紊地做這些必要的任務,以回報辛勞養(yǎng)育我們的父母的愛和期望。非常多經(jīng)歷過情感忽視的人對實現(xiàn)這些我們稱為自律的事情有巨大的困難。經(jīng)歷過情感忽視的人常常對他們不應該做的事欲罷不能,如吃垃圾食品、超額開支和其他自我放縱。相應地,他們也很難強迫自己做那些應該做但又不想做的事,如做家務、任務、工作或鍛煉。誠然,某種程度上我們所有人都有為此掙扎的時候。但經(jīng)歷過情感忽視的人的掙扎更加持久也更加強烈,往往會成為一個終身的主題。經(jīng)歷過情感忽視的人來尋求治療時會自稱散漫、懶惰、缺乏動力或者拖拖拉拉。當他們談起自己的童年,你會發(fā)現(xiàn)他們的父母雖然是有奉獻精神和愛心的,卻沒有幫孩子建立起學習自律的真正體系。例如,他們沒有教孩子做這樣的事情:在外出之前先做好他的家庭作業(yè),或通過做家務、到附近跑腿幫忙、鍛煉身體來賺取看電視的時間。每次父母設置并實施這樣的規(guī)則和期望時,這些規(guī)則和期望成為孩子的行為準則的一部分。孩子會學會一個規(guī)矩:如何強迫自己做一些瑣事。相反,忽視情感教育的父母往往不會阻止孩子吃過多的垃圾食品或肆意消費。當一個孩子被扔在一邊自己對自己負責的話,他只能學會如何放縱自己。情感忽視經(jīng)常會造成自我放縱的問題。許多經(jīng)歷過情感忽視的孩子的父母也很愛他們,滿足他們的全部物質需求,但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是要看到你的孩子是誰:不僅要注意到他擅長的東西,也要注意到什么是對他最難的事情,并努力確保他能處理這些問題。許多忽視情感教育的父母對孩子是非常關心的,但在那個層面上就根本沒有參與到和他們的孩子的互動中。缺乏自我約束能力的標志和信號你覺得你很懶。你是個拖延者。你很難遵守最后期限。你傾向于過度進食、喝太多、睡過頭或超支。你對生活的乏味感到無聊。你往往回避乏味的任務。因為你完成的事情很少,你會對自己生氣。你的成就低于預期。自我約束能力不強。你經(jīng)常是沒有頭緒的,即使你知道你有能力做得更好。如果我們沒有在童年的時候,得到充足的愛的養(yǎng)分,那么我們就會在成年的時候,想要不斷的填補這個漏洞,如果這個洞一直填不滿,我們會發(fā)現(xiàn)自己一直生活在虛無當中。由于小時候沒有充分的感覺到被愛,所以他們總是有不切實際的自我評價。他們會過度強調自己的缺點,他們不知道自己喜歡什么和不喜歡什么。他們對別人充滿同情,但是對自己卻不能做到手下留情。他們害怕跟人親近,很難向他人敞開心扉,總覺得自己有一種天生的缺陷,總覺得自己有一種格格不入感。一些被嚴重忽視的孩子,還會表現(xiàn)出“愛無能”?!皭蹮o能”是怎么產(chǎn)生的呢?一個孩子受到父母的呵護,這種愛會內化為他身體的一部分,這樣長大之后他們能夠懂得關愛他人。但是如果這個孩子從小就遠離愛心、關懷和幫助,那么他的心靈就會干涸、僵硬,拒人于千里之外,他很難接受、也很難給予這種關愛之情。阿德勒說,“重要的不是我們經(jīng)歷了什么,而是我們如何對經(jīng)歷進行解讀”。那么我們如何克服童年的情感傷害呢?1、不再逃避。梭羅說:“大多數(shù)人都生活在平靜的絕望中?!睂τ谀切┰谕曛惺苓^傷,但長大成人后無法識別、確認以及擺脫這種傷害的人來講,再貼切不過了。經(jīng)歷了情感傷害的人,大多會一直選擇逃避。但逃避并不能解決現(xiàn)狀,這個傷害會一直延續(xù)下去,如果將來組建家庭,這個傷害甚至會被傳到下一代。逃避只會讓人越來越偏離自己所期望的軌道。唯有向前一步,做出改變,才能讓這種傷害終結,才能讓自己真正體會到愛人也被人愛的喜悅。我們要相信,所有值得擁有的美好事物都是需要付出努力的。為了獲得想要的生活和幸福的自己,我們需要勇氣。2、運用IAAA法則來理解自己的情緒。IAAA這4個英文字母分別代表著識別(Identify),接納(Accept)、歸因(Attribute)和行動(Act)。簡單來講,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首先識別自己的情緒。問自己“我現(xiàn)在有什么感覺?”,是憤怒、悲傷、愉悅、開心、嫉妒,還是羞恥、恐懼。然后,不管是好情緒還是壞情緒,理性的還是瘋狂的情緒,我們都不對它進行評判,只接納它本來的樣子。因為評判的過程會讓我們產(chǎn)生更多的情緒,那么情緒就會變得很復雜。再次,我們要試著了解這個情緒背后的原因,也就是為什么我們會產(chǎn)生這樣的情緒,是什么樣的事件或者說什么樣的信念讓情緒一直干擾著我們。最后,我們要認識到,自己在產(chǎn)生某一種或幾種情緒的時候,是不是都對應著某一種行動。比如說,你抑郁的時候,就喜歡把自己一個人關在房間里,不想跟任何人說話,這就是你在應對悲傷時的一種習慣性行動。如果你不喜歡這種行動、覺得這種行動不恰當,那么你需要找到一種更恰當?shù)姆绞絹硖娲@種行動,比如以后一抑郁,就去空曠的地方走一走,而不是把自己關在房子里。3、自我關懷,對自己富有同情心。我并不認為把自己排在第1位,就是自私的。一個人都不懂得愛自己,那么從一個健康的心理來講,他所給予他人的愛很可能是有限制條件的。狠狠地愛自己,并不意味著對他人的需求視而不見。事實上,一個越懂得愛自己的人,他會有更多的能量去愛別人。對于遭遇情感傷害的人來說,對自己富有同情心,就是走出關愛自己的第一步。不要對自己過于苛刻,不要把所有的問題都歸因于自己,要學會接納會犯錯的、不完美的、敏感但堅韌的自己。當你能夠做到與自己充分連接,那么你要相信,自己同樣可以做到與他人充分連接。我所接觸的求助者大部分是愛情挫折引發(fā)的心理疾病,或感情不順。共同特征就是自我評價低,感覺不到存在的意義。自卑、怕人、自我封閉緊張、焦慮、失眠、每天情緒低落、痛苦又無力改變。2019年11月07日
6514
2
14
-
余金龍副主任醫(yī)師 廣醫(yī)一院 臨床心理科 剛剛看到一個微信視頻“3歲小女孩和媽媽頂嘴”,建議大家看看,用電腦和手機都可查看到。大家看完第一印象是不是覺得這孩子太可愛太會說話了?然后就覺得這媽媽不應該老是打這孩子?但大家有沒有想過誰培養(yǎng)了這個小女孩如此會講話?如此會講話的孩子將來患焦慮癥、強迫癥,社交恐懼癥、學校焦慮障礙、厭食癥、疑病癥、軀體形式障礙、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各種成癮、工作、家庭和婚姻問題等等的機會就小很多。為什么呢?因為如此會講話需要3種能力:1、了解自己內心世界的能力,包括內心體驗、情緒和內心真實的想法;2、善于溝通和表達自己內心世界的能力;3、敢于表達自己內心體驗和需要的能力。如果有了這3種能力,那所有導致焦慮癥、強迫癥、社交恐懼癥、厭食癥、學??謶职Y和家庭婚姻等問題的原因、誘因大多都可以得到化解,或者是形成疾病的通路能被及時打斷。這3種能力看似也不是很難具備的,其實不然,尤其是第一種能力,我舉個例,在臨床上經(jīng)常見到的,在嚴重重男輕女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如果是女孩患了焦慮癥,第一次來看病時我問她她父母對她好不好,大多會回答父母對她很好,比對哥哥或弟弟還要好;如果是男孩患焦慮癥,男孩通常會回答父母對他不好,尤其是家里的第一個男孩,大多會說父母只對姐妹或弟弟好。我們的內心世界有很多我們自己也不知道的東西,這些東西會影響或控制我們的情緒和行為,有時你莫名的不開心,有時你會因很小的一件事發(fā)很大的脾氣,或經(jīng)常犯相同的錯誤,嚴重時可導致精神疾病和心理行為問題。上周六晚看非誠勿擾,有個叫岳靚的女孩突然對男嘉賓說:“你千萬不要喜歡我,因為我會覺得這是對我的否定?!边@話很傷人,與她平時的風格以及現(xiàn)場的情形都明顯不符,她曾留學美國多年,目前在北京做律師,平時為人做事淡定理性。她這種莫名其妙的反常行為往往是受她內心世界中自己不知道的東西的影響,如果她內心世界這種東西一直得不到識別和處理,勢必對她將來的事業(yè)和婚姻家庭造成破壞性影響。再上面這位媽媽是如何培養(yǎng)她孩子3種能力的?我們不知道,但從這個短短的視頻中,她有幾處是做的不錯的:1、她能耐心傾聽,孩子一直在表達對她的不滿、負面情緒和想法。很多家長做不到這一點,常常是孩子一哭一鬧一說父母不好,父母就吼了。我們很多家長自卑又自戀,或者內心有很多的創(chuàng)傷和心結,很難容下孩子的不尊重、憤怒、指責或者是批評。曾有一位父親,因為女兒說了一句“我愛明星勝過愛父母”,氣憤的父親就一刀將他女兒砍死了,這個案例網(wǎng)上也可查看到。2、這位母親有認錯并表示原意改正,這不只讓孩子憤怒的情緒慢慢平和,言教不如身教,這也讓孩子認識和學習到:人是可以犯錯的,但要知錯、認錯并努力改錯。3、這位母親表現(xiàn)淡定,能接納包容孩子的情緒,只有理解、包容和接納才能讓父母走進孩子的內心,孩子才愿意跟你交流,在這個基礎上父母才能對孩子進行引導和教育。2018年03月25日
2866
3
3
-
劉義主任醫(yī)師 杭州市第七人民醫(yī)院 中醫(yī)綜合服務中心 2017-04-06精神心理專業(yè)平臺1.焦慮是病嗎?焦慮是即將面臨某種處境時產(chǎn)生的一種緊張不安、恐懼的感覺和不愉快的情緒。幾乎每個人都有過這種情緒體驗,比如考試、面試之前,都會感到焦慮。正常人的焦慮是建立在現(xiàn)實情況之上的,所擔心的事情也符合當時的處境,適度的焦慮有利于我們應對面前的危機。如果焦慮的嚴重程度和客觀事件或處境明顯不符,或者持續(xù)時間過長時,就變成了病理性焦慮。病理性焦慮常常伴有頭暈、胸悶、心悸、呼吸急促、口干、尿頻、尿急、出汗等植物神經(jīng)紊亂的癥狀。持續(xù)達6個月,符合相關診斷標準的話,就會診斷為焦慮癥,也稱為焦慮障礙。2.焦慮癥能治好嗎?如果不治療會有什么結果?焦慮癥是一種治療效果較好,預后也較好的情緒障礙,經(jīng)過治療后,絕大多數(shù)患者會得到康復。焦慮癥如果不治療,一方面會影響軀體健康,首先,焦慮伴發(fā)的植物神經(jīng)癥狀會帶來明顯的軀體不適感;其次,焦慮會影響睡眠,飲食等,另外,長期的焦慮還可能造成內分泌系統(tǒng)的紊亂失調。另一方面,焦慮也會影響到個人的工作和日常生活,引發(fā)一系列問題。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焦慮癥可能和一些其他的精神疾病同時出現(xiàn),比如抑郁癥,雙相障礙等,更應該及時治療。3.怎么發(fā)現(xiàn)家人得了焦慮癥?得了焦慮癥,該怎么辦?如果發(fā)現(xiàn)家人出現(xiàn)以下情況,就要注意是否患焦慮癥:(1)沒有確定原因的提心吊膽和惶恐不安,對未來莫名的擔心,(2)過分警覺,對外界刺激敏感,注意力難于集中(3)身體緊張,不能放松下來,搓手頓足,坐立不安,來回走動,不自主地發(fā)抖等;(4)出汗、眩暈、呼吸急促、心跳過快、身體發(fā)冷或發(fā)熱、手腳冰涼、胃部難受、便秘或腹瀉、尿頻、喉嚨有阻塞感等。這些癥狀可以是單獨或同時出現(xiàn)。得了焦慮癥,應及時到??漆t(yī)院就診。4.怎么預防焦慮癥?預防焦慮癥的措施有以下幾點:(1)增加自信,相信自己的能力,才能避免憂慮、緊張和恐懼。 (2)調節(jié)情緒和自我控制,如心理松弛,轉移注意力、排除雜念,以達到順其自然,處變不驚的境界。 (3)提高應變能力,及時處理引起焦慮的生活事件,增強心理防御能力,學會尋求幫助,排遣負面情緒。(4) 培養(yǎng)廣泛的興趣和愛好,與周圍人和睦相處。5.得了焦慮癥,家人需要怎么做?首先,家人要認識到焦慮癥是一種疾病,是需要治療的,而不能責怪患者,要提供一個良好的氣氛和家庭支持。對病人的關心保持在正常范圍內,也就是說不要過度關心;其次,如果患者病情嚴重,出現(xiàn)沖動異常行為時,應及時就醫(yī),加強看護并保證患者安全;第三,如果存在影響情緒的生活事件,幫助患者積極處理;另外,在患者治療期間,幫助觀察病情,如實向醫(yī)生反應;患者需要服藥維持治療時,家人應監(jiān)督其按時服藥,鼓勵其堅持治療。6.得了焦慮癥,怎么治療?焦慮癥的治療通常包括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常用的治療藥物種類包括:苯二氮卓類,即平常所說的安定類藥物;抗抑郁藥物;抗焦慮藥,如丁螺環(huán)酮及坦度螺酮,β-受體阻滯劑,如普萘洛爾、美托洛爾;另外,根據(jù)病情需要,一些非典型的抗精神病藥物也可用在焦慮障礙的治療中。心理治療包括認知治療、行為治療等,主要目的是改善患者人格特征,讓患者學會心理自我疏導。7.焦慮癥治療中,飲食有什么注意嗎?焦慮癥治療中,患者則應避免有刺激性的煙酒、濃茶、咖啡、辛辣食物等,因為它們可能與治療藥物產(chǎn)生相互作用,還可能引起交感神經(jīng)興奮、心跳加速等。如果焦慮癥的患者伴有消化道癥狀,應合理安排生活,防止暴飲暴食或進食無規(guī)律,進食后不要立即躺下,以免增加胃腸道負擔。8.什么人容易得焦慮癥?易患焦慮癥的人個性上承受挫折能力差,容易產(chǎn)生悲觀情緒,理想完美主義,有不如意處就感到遺憾,擔心顧慮過多。此外,患有某些軀體疾病,如心臟疾病、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的人可能容易出現(xiàn)焦慮癥狀,長期使用某些藥物(如一些抗高血壓藥物)也可能造成焦慮癥狀。9.焦慮癥會傳染嗎?不會。生活中,我們可能會有這樣的體驗,當一群人在面臨相同危機處境時,一個人的焦慮情緒,可能會感染到其他人。但這是由于情緒富有感染力,焦慮癥這種疾病本身是不會傳染的。10.得了焦慮癥,還能工作嗎?患焦慮癥是否能工作,主要由患者病情決定。如果病情嚴重,影響工作表現(xiàn),或者工作負荷、工作環(huán)境可能加重病情的,建議暫時停止工作。如果病情較輕,或治療后恢復較好的患者,可以繼續(xù)工作。在疾病的穩(wěn)定期,也建議患者恢復正常工作,或從事力所能及的事情,避免功能的減退。11.焦慮癥患者能結婚嗎?可以結婚。同時應繼續(xù)治療,及時與家人溝通,避免由于婚姻家庭問題而影響情緒、中斷或延誤治療。12.焦慮癥患者能生孩子嗎?從優(yōu)生的角度來說,最好是停藥三個月以上再生育,懷孕頭三個月停用一切藥物,以免出現(xiàn)胎兒畸形、影響胎兒發(fā)育。病情穩(wěn)定的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可以在醫(yī)生指導下逐漸減停藥物,或選擇行心理治療。有些患者病情需要長期服藥,停藥容易導致病情復發(fā),但是,患者和家人常常有生育的要求,二者有矛盾。治療藥物對胎兒影響大小分為不同等級,焦慮癥患者如果選擇生育,所用的藥物必須在精神科專家指導下選擇,建議孕婦多做產(chǎn)前檢查,注意胎兒有無畸形。但是,精神科醫(yī)生只能提供參考意見,是否選擇生孩子,最終決定在于患者及家屬。13.什么性格的人容易得焦慮癥?容易得焦慮癥的人性格上可能具有以下特點:完美主義、理想主義傾向,對事物的看法非此即彼,難以接受他人意見,不寬容,害怕變化,避免改變,對自身狀況過度關注,過分注重細節(jié),缺乏自信,內向,悲觀,自我懷疑,自我批判,有強烈的不安全感,敏感,害羞,顧慮多,刻板,固執(zhí)等等。14.焦慮癥和性格及生活應激有關,為什么還要吃藥?雖然焦慮癥和性格及生活應激有關,但這并不是焦慮癥的病因。焦慮癥與遺傳因素、生物學因素等均有關系焦慮癥患者機體神經(jīng)-內分泌系統(tǒng)出現(xiàn)紊亂,包括-HT(-羥色胺)NE(去甲腎上腺素)等多種神經(jīng)遞質的失衡從而造成焦慮等癥狀的出現(xiàn)而抗焦慮藥可使失衡的神經(jīng)遞質趨向正常從而使焦慮癥狀消失情緒恢復正常。15.得過焦慮癥,以后還會犯嗎?焦慮癥的藥物維持治療時間至少1年以上。首次焦慮癥治愈后按醫(yī)囑鞏固治療足夠的時間,能有效地防止復發(fā)、防止疾病慢性化。此外,焦慮癥的發(fā)生可與社會背景、生活事件相關,積極處理這些不利因素,也有助于減少復發(fā)。16.運動對焦慮癥恢復有幫助嗎?有幫助。運動對焦慮癥的治療是很重要的一個手段,可以使患者轉移注意力,緩解心理壓力,舒緩心情。另一方面,肌肉運動地的同時也能得到放松。團體性運動,還有助于焦慮癥患者增強信心,改善人際溝通。一些放松訓練,深呼吸、擴胸運動,肩頸運動等,還能幫助患者緩解緊張情緒。17.得過焦慮癥,怎么面對同事?患者首先應從心理上正確認識疾病,避免自我貶低,要認識到焦慮癥是可以治療的疾病,不要因為害怕同事知道而造成心理負擔。其次,在工作中,如果和同事出現(xiàn)分歧或矛盾,及時與同事交流,避免猜疑和誤會。18.安定能緩解一些焦慮情緒,安定類藥該怎么吃?安定類常用藥物有:勞拉西泮、奧沙西泮、氯硝西泮等。這類藥物有可能產(chǎn)生依賴不適合長期大量使用。因此在服用過程中,應注意:最好是間斷服藥,焦慮嚴重時臨時口服,不長期大量服用,盡可能用小劑量。服用4-6周后可以慢慢減量至停服。如果是病情需要長期服用,可定期更換另一種安定類藥物。19.哪些活動能幫助焦慮癥患者康復?有利于焦慮康復的活動有:適當?shù)捏w育活動,如跑步、打球,以及散步、打太極拳、騎車等有氧運動,聽音樂、自我放松訓練、按摩、洗熱水澡,登高遠望等。另外,還可以參加一些集體娛樂活動。20.焦慮癥患者在工作中,該注意什么問題?如果焦慮癥患者病情嚴重,影響工作表現(xiàn),尤其是需要高度集中精神、風險性的工作,如駕駛、高空作業(yè)、財務工作等,建議暫停工作,不可勉強。如工作性質對病情帶來負面影響,可考慮更換崗位。爭取領導同事的理解與支持。盡量不把工作上的事帶入疾病中。2017年04月07日
6100
31
31
-
王磊副主任醫(yī)師 山東第二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 神經(jīng)內科 1.焦慮是病嗎? 焦慮是即將面臨某種處境時產(chǎn)生的一種緊張不安、恐懼的感覺和不愉快的情緒。幾乎每個人都有過這種情緒體驗,比如考試、面試之前,都會感到焦慮。正常人的焦慮是建立在現(xiàn)實情況之上的,所擔心的事情也符合當時的處境,適度的焦慮有利于我們應對面前的危機。如果焦慮的嚴重程度和客觀事件或處境明顯不符,或者持續(xù)時間過長時,就變成了病理性焦慮。病理性焦慮常常伴有頭暈、胸悶、心悸、呼吸急促、口干、尿頻、尿急、出汗等植物神經(jīng)紊亂的癥狀。持續(xù)達6個月,符合相關診斷標準的話,就會診斷為焦慮癥,也稱為焦慮障礙。 2.焦慮癥能治好嗎?如果不治療會有什么結果? 焦慮癥是一種治療效果較好,預后也較好的情緒障礙,經(jīng)過治療后,絕大多數(shù)患者會得到康復。焦慮癥如果不治療,一方面會影響軀體健康,首先,焦慮伴發(fā)的植物神經(jīng)癥狀會帶來明顯的軀體不適感;其次,焦慮會影響睡眠,飲食等,另外,長期的焦慮還可能造成內分泌系統(tǒng)的紊亂失調。另一方面,焦慮也會影響到個人的工作和日常生活,引發(fā)一系列問題。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焦慮癥可能和一些其他的精神疾病同時出現(xiàn),比如抑郁癥,雙相障礙等,更應該及時治療。 3.怎么發(fā)現(xiàn)家人得了焦慮癥?得了焦慮癥,該怎么辦? 如果發(fā)現(xiàn)家人出現(xiàn)以下情況,就要注意是否患焦慮癥:(1)沒有確定原因的提心吊膽和惶恐不安,對未來莫名的擔心,(2)過分警覺,對外界刺激敏感,注意力難于集中(3)身體緊張,不能放松下來,搓手頓足,坐立不安,來回走動,不自主地發(fā)抖等;(4)出汗、眩暈、呼吸急促、心跳過快、身體發(fā)冷或發(fā)熱、手腳冰涼、胃部難受、便秘或腹瀉、尿頻、喉嚨有阻塞感等。這些癥狀可以是單獨或同時出現(xiàn)。得了焦慮癥,應及時到專科醫(yī)院就診。 4.怎么預防焦慮癥? 預防焦慮癥的措施有以下幾點:(1)增加自信,相信自己的能力,才能避免憂慮、緊張和恐懼。 (2)調節(jié)情緒和自我控制,如心理松弛,轉移注意力、排除雜念,以達到順其自然,處變不驚的境界。 (3)提高應變能力,及時處理引起焦慮的生活事件,增強心理防御能力,學會尋求幫助,排遣負面情緒。(4) 培養(yǎng)廣泛的興趣和愛好,與周圍人和睦相處。 5.得了焦慮癥,家人需要怎么做? 首先,家人要認識到焦慮癥是一種疾病,是需要治療的,而不能責怪患者,要提供一個良好的氣氛和家庭支持。對病人的關心保持在正常范圍內,也就是說不要過度關心;其次,如果患者病情嚴重,出現(xiàn)沖動異常行為時,應及時就醫(yī),加強看護并保證患者安全;第三,如果存在影響情緒的生活事件,幫助患者積極處理;另外,在患者治療期間,幫助觀察病情,如實向醫(yī)生反應;患者需要服藥維持治療時,家人應監(jiān)督其按時服藥,鼓勵其堅持治療。 6.得了焦慮癥,怎么治療? 焦慮癥的治療通常包括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常用的治療藥物種類包括:苯二氮卓類,即平常所說的安定類藥物;抗抑郁藥物;抗焦慮藥,如丁螺環(huán)酮及坦度螺酮,β-受體阻滯劑,如普萘洛爾、美托洛爾;另外,根據(jù)病情需要,一些非典型的抗精神病藥物也可用在焦慮障礙的治療中。心理治療包括認知治療、行為治療等,主要目的是改善患者人格特征,讓患者學會心理自我疏導。 7.焦慮癥治療中,飲食有什么注意嗎? 焦慮癥治療中,患者則應避免有刺激性的煙酒、濃茶、咖啡、辛辣食物等,因為它們可能與治療藥物產(chǎn)生相互作用,還可能引起交感神經(jīng)興奮、心跳加速等。如果焦慮癥的患者伴有消化道癥狀,應合理安排生活,防止暴飲暴食或進食無規(guī)律,進食后不要立即躺下,以免增加胃腸道負擔。 8.什么人容易得焦慮癥? 易患焦慮癥的人個性上承受挫折能力差,容易產(chǎn)生悲觀情緒,理想完美主義,有不如意處就感到遺憾,擔心顧慮過多。此外,患有某些軀體疾病,如心臟疾病、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的人可能容易出現(xiàn)焦慮癥狀,長期使用某些藥物(如一些抗高血壓藥物)也可能造成焦慮癥狀。 9.焦慮癥會傳染嗎? 不會。生活中,我們可能會有這樣的體驗,當一群人在面臨相同危機處境時,一個人的焦慮情緒,可能會感染到其他人。但這是由于情緒富有感染力,焦慮癥這種疾病本身是不會傳染的。 10.得了焦慮癥,還能工作嗎? 患焦慮癥是否能工作,主要由患者病情決定。如果病情嚴重,影響工作表現(xiàn),或者工作負荷、工作環(huán)境可能加重病情的,建議暫時停止工作。如果病情較輕,或治療后恢復較好的患者,可以繼續(xù)工作。在疾病的穩(wěn)定期,也建議患者恢復正常工作,或從事力所能及的事情,避免功能的減退。 11.焦慮癥患者能結婚嗎? 可以結婚。同時應繼續(xù)治療,及時與家人溝通,避免由于婚姻家庭問題而影響情緒、中斷或延誤治療。 12.焦慮癥患者能生孩子嗎? 從優(yōu)生的角度來說,最好是停藥三個月以上再生育,懷孕頭三個月停用一切藥物,以免出現(xiàn)胎兒畸形、影響胎兒發(fā)育。病情穩(wěn)定的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可以在醫(yī)生指導下逐漸減停藥物,或選擇行心理治療。有些患者病情需要長期服藥,停藥容易導致病情復發(fā),但是,患者和家人常常有生育的要求,二者有矛盾。治療藥物對胎兒影響大小分為不同等級,焦慮癥患者如果選擇生育,所用的藥物必須在精神科專家指導下選擇,建議孕婦多做產(chǎn)前檢查,注意胎兒有無畸形。但是,精神科醫(yī)生只能提供參考意見,是否選擇生孩子,最終決定在于患者及家屬。 13.什么性格的人容易得焦慮癥? 容易得焦慮癥的人性格上可能具有以下特點:完美主義、理想主義傾向,對事物的看法非此即彼,難以接受他人意見,不寬容,害怕變化,避免改變,對自身狀況過度關注,過分注重細節(jié),缺乏自信,內向,悲觀,自我懷疑,自我批判,有強烈的不安全感,敏感,害羞,顧慮多,刻板,固執(zhí)等等。 14.焦慮癥和性格及生活應激有關,為什么還要吃藥? 雖然焦慮癥和性格及生活應激有關,但這并不是焦慮癥的病因。焦慮癥與遺傳因素、生物學因素等均有關系焦慮癥患者機體神經(jīng)-內分泌系統(tǒng)出現(xiàn)紊亂,包括-HT(-羥色胺)NE(去甲腎上腺素)等多種神經(jīng)遞質的失衡從而造成焦慮等癥狀的出現(xiàn)而抗焦慮藥可使失衡的神經(jīng)遞質趨向正常從而使焦慮癥狀消失情緒恢復正常。 15.得過焦慮癥,以后還會犯嗎? 焦慮癥的藥物維持治療時間至少1年以上。首次焦慮癥治愈后按醫(yī)囑鞏固治療足夠的時間,能有效地防止復發(fā)、防止疾病慢性化。此外,焦慮癥的發(fā)生可與社會背景、生活事件相關,積極處理這些不利因素,也有助于減少復發(fā)。 16.運動對焦慮癥恢復有幫助嗎? 有幫助。運動對焦慮癥的治療是很重要的一個手段,可以使患者轉移注意力,緩解心理壓力,舒緩心情。另一方面,肌肉運動地的同時也能得到放松。團體性運動,還有助于焦慮癥患者增強信心,改善人際溝通。一些放松訓練,深呼吸、擴胸運動,肩頸運動等,還能幫助患者緩解緊張情緒。 17.得過焦慮癥,怎么面對同事? 患者首先應從心理上正確認識疾病,避免自我貶低,要認識到焦慮癥是可以治療的疾病,不要因為害怕同事知道而造成心理負擔。其次,在工作中,如果和同事出現(xiàn)分歧或矛盾,及時與同事交流,避免猜疑和誤會。 18.安定能緩解一些焦慮情緒,安定類藥該怎么吃? 安定類常用藥物有:勞拉西泮、奧沙西泮、氯硝西泮等。這類藥物有可能產(chǎn)生依賴不適合長期大量使用。因此在服用過程中,應注意:最好是間斷服藥,焦慮嚴重時臨時口服,不長期大量服用,盡可能用小劑量。服用4-6周后可以慢慢減量至停服。如果是病情需要長期服用,可定期更換另一種安定類藥物。 19.哪些活動能幫助焦慮癥患者康復? 有利于焦慮康復的活動有:適當?shù)捏w育活動,如跑步、打球,以及散步、打太極拳、騎車等有氧運動,聽音樂、自我放松訓練、按摩、洗熱水澡,登高遠望等。另外,還可以參加一些集體娛樂活動。 20.焦慮癥患者在工作中,該注意什么問題? 如果焦慮癥患者病情嚴重,影響工作表現(xiàn),尤其是需要高度集中精神、風險性的工作,如駕駛、高空作業(yè)、財務工作等,建議暫停工作,不可勉強。如工作性質對病情帶來負面影響,可考慮更換崗位。爭取領導同事的理解與支持。盡量不把工作上的事帶入疾病中。2017年04月07日
2176
1
2
-
呂志勤主任醫(yī)師 北京大學第一醫(yī)院 神經(jīng)內科 焦慮是指人們對于所處的不良環(huán)境產(chǎn)生的一種不愉快的情緒反應。由于有焦慮的產(chǎn)生,迫使人們能萌生出逃避或擺脫這種不良環(huán)境的主觀意愿,故在一定程度上,焦慮是一種“保護性反應”。任何人在一生中不可能一帆風順,因此,每一個人都會有不同程度的焦慮體會。在正常情況下,人們針對所接觸到環(huán)境或事務可以產(chǎn)生出不同的情緒反應,如高考前的學生吃不下飯,睡不好覺;比賽前的運動員會四肢發(fā)涼、手心出汗、心跳加速等。隨著處境的改善,產(chǎn)生的癥狀會慢慢消失,情緒趨于穩(wěn)定,這就不能算病。只有對那些發(fā)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很小挫折都會引起強烈的情緒反應的人來說,才能算病。在臨床上,我們把由很輕的原因所引發(fā)的, 以比較嚴重焦慮為中心的一組癥狀稱為“焦慮癥”。按照現(xiàn)代心理學的劃分,焦慮癥屬于中度心理不健康的范疇。隨著社會發(fā)展和競爭的日益激烈,患焦慮癥的人數(shù)不斷上升。西方國家的發(fā)病率為3~5%,我國患者在人群中的比例也逐漸上升到2~3%,尤其在以腦力勞動為主的群體如科研、教學、機關、管理等職業(yè)中的患者數(shù)要高于體力勞動者,因此對這部分人群的關注是十分必要的。1. 臨床表現(xiàn)焦慮癥多發(fā)生于中青年群體中,誘發(fā)的因素主要與人的個性和環(huán)境有關。前者多見于那些內向、羞怯、過于神經(jīng)質的人,后者常與激烈競爭、超負荷工作、長期腦力勞動、人際關系緊張等密切相關。亦有部分患者誘因不典型。臨床上醫(yī)師常把焦慮癥分成急性焦慮和慢性焦慮兩類。急性焦慮:也叫“驚恐障礙”。主要表現(xiàn)為驚恐樣發(fā)作,在夜間睡夢中多發(fā)生,有瀕死的感覺。患者心臟劇烈地跳動,胸口憋悶,喉頭有堵塞感和呼吸困難。由驚恐引起的過度呼吸造成呼吸性堿中毒(二氧化碳呼出過多導致血液偏堿性)又會誘發(fā)四肢麻木、口周發(fā)麻、面色蒼白、腹部墜脹等,進一步加重患者的恐懼,使患者精神崩潰。這類患者就診時往往情緒激動、緊張不安,常給醫(yī)師一種心血管疾病發(fā)作的假象。一般急性焦慮發(fā)作持續(xù)幾分鐘或數(shù)小時,當發(fā)作過后或適當治療后,癥狀可以緩解或消失。慢性焦慮:也叫“廣泛性焦慮”。急性焦慮常在慢性焦慮的背景上產(chǎn)生,但更多患者主要表現(xiàn)為慢性焦慮的癥狀。一般慢性焦慮的典型表現(xiàn)有五大癥狀,即心慌、疲憊、神經(jīng)質、氣急和胸痛。此外還有緊張、出冷汗、暈厥、噯氣、惡心、腹脹、便秘、陽痿、尿頻急等,有時很難與神經(jīng)衰弱或其它??萍膊∠噼b別,故需要醫(yī)師對病情有全面細致的了解,以免誤診。有時候一些必要的輔助檢查有助于排除器質性疾病,像心電圖、X線胸片、消化道造影、胃鏡等可以幫助醫(yī)師查出疾病。不過,焦慮癥的主觀癥狀雖然嚴重,但客觀體征卻是很輕或陰性。2. 焦慮癥的預防與治療患焦慮癥是件很痛苦的事,既影響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又會給周圍的同事造成關系緊張。但是應該認識到,焦慮是正常人也有的情緒表現(xiàn),只有當發(fā)展到一定程度才會出現(xiàn)病態(tài)。因此,正確學會陶冶情操,調節(jié)情緒,就能有效地預防疾病的發(fā)生。特別對于那些性情急躁、性格內向的青少年人來說,要不斷克服性格上的弱點,學會與周圍的同事和睦相處;提高處理復雜事物的能力,心態(tài)平和與處世不驚是預防焦慮產(chǎn)生的有效手段。心理治療: 在心理醫(yī)師的指導下,充分認識焦慮癥產(chǎn)生的原因和背景,學會轉移或化解精神壓力。通過與親人和朋友的思想交流,或調節(jié)休假日的生活,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減輕精神負擔和焦慮。飲食治療: 患有焦慮癥的患者,飲食上應有所注意。一般對有消化道癥狀的患者說,應合理安排生活,防止暴飲暴食或進食無規(guī)律,以免增加胃腸道負擔,加重癥狀。對有心臟癥狀的患者,則應遠離有刺激性的煙酒、濃茶、咖啡、辛辣食物等,因為它們能引起交感神經(jīng)興奮、心跳加速、心臟早搏等,使已有的癥狀更突出。建議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為主,進食后不要馬上休息。對于腹脹、便秘者,也可以服用助消化和通便的藥物。藥物治療: 是目前治療焦慮癥的主要手段,如果與上述方法聯(lián)合使用,常可以控制癥狀、縮短療程。在臨床上常用的藥物屬抗焦慮藥,它們主要作用于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邊緣系統(tǒng)、丘腦、杏仁核等部位,能明顯改善情緒、對抗焦慮,如苯二氮卓類(地西泮、氯硝西泮、佳靜安定、羅拉等),或怡諾思、賽樂特、左洛復等抗抑郁劑。但是此類藥物大多有一定的副作用或成癮性,需要在醫(yī)師的指導下使用,不得濫服。此外還可以針對不同系統(tǒng)突出癥狀加用一些其它藥物,如心慌可加用心得安、倍他樂克等;消化不良可用多酶片、嗎丁啉等。2009年11月11日
26024
1
14
焦慮癥相關科普號

毛之奇醫(yī)生的科普號
毛之奇 主任醫(yī)師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yī)院第一醫(yī)學中心
神經(jīng)外科
3159粉絲24.3萬閱讀

鄭雅麗醫(yī)生的科普號
鄭雅麗 主任醫(yī)師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yī)院
耳科
5342粉絲4567閱讀

郭小明醫(yī)生的健康號(睡眠障礙與心身疾?。?/p>
郭小明 副主任醫(yī)師
北京大學第一醫(yī)院
神經(jīng)內科
523粉絲2.7萬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