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質瘤
(又稱:膠質細胞瘤、腦膠質瘤、神經(jīng)膠質瘤)就診科室: 神經(jīng)外科

精選內(nèi)容
-
膠質瘤治療的中西合璧
林藝醫(yī)生的科普號2024年10月16日333
0
15
-
巨大腦膠質瘤:擴大切除腫瘤后,頭疼癥狀消失~
張繼醫(yī)生的科普號2024年09月23日63
0
1
-
說說膠質瘤和基因突變
林藝醫(yī)生的科普號2024年09月22日118
0
1
-
復發(fā)兒童腦干彌漫內(nèi)生型橋腦膠質瘤(DIPG)的再程放療
復發(fā)兒童腦干彌漫內(nèi)生型橋腦膠質瘤(DIPG)的再程放療兒童(DiffuseIntrinsicpontineglioma,DIPG)治療研究進展放療在兒童彌漫性浸潤性腦橋膠質瘤(DIPG&DGM)的應用鄭州市腫瘤醫(yī)院/鄭州三院放療科主任王剛教授和血液科主任王羽教授來我科參觀交流兒童腫瘤及白血病放療1例(男/2歲+)橋小腦角復發(fā)性BOCR內(nèi)部串聯(lián)重復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腫瘤(WHOⅢ級)2次術后輔助放療兒童腦干DIPG概述是兒童腦干膠質瘤的最常見的一種類型,占80%,絕大多數(shù)發(fā)生在橋腦但可累及中腦和延髓,有時腫瘤較大時MRI分不清發(fā)生部位,惡性程度高異質性強,侵襲性強,病理多為高級別膠質瘤,WHO4級。兒童腦干膠質瘤的發(fā)病率為每年0.60/10萬人,罕見腦腫瘤。英國、加拿大每年大約30例新發(fā),美國每年大約有200-300例新發(fā)。中國發(fā)病率及每年發(fā)病人數(shù)目前尚無官方統(tǒng)計數(shù)據(jù)。(1000-1200例?)。兒童發(fā)病年齡多在5-10歲之間,男女發(fā)病率無性別差異。兒童DIPG預后極差,自然生存期3-4個月,中位生存期僅為9-12個月左右,2年生存率不到10%,5生存率低于1%,幾乎為0。手術在DIPG治療中的角色:不改變總生存外科手術(活檢術或腦室腹腔分流術),不是/不能切除術,不能改變總生存,且存在安全性風險,但是可以取得手術標本,獲得腫瘤組織的分子病理信息,為生物基礎研究和藥物研發(fā)提供方向。DIPG可以不依靠病理,依靠典型影像MRI診斷的腦干膠質瘤80%左右病理為“彌漫中線膠質瘤,H3K27M突變型藥物在DIPG治療中的作用:不改變總生存單獨使用幾乎無效,或療效不確定,個案報道或回顧性研究,臨床試驗研究集中在聯(lián)合放療提高放療敏感性,與單純放療對比,沒有改變OS。1.化療:放療前化療、同步放化療、序貫放化療替莫唑胺、順鉑、拓撲替康、長春新堿、依托泊苷、環(huán)磷酰胺、洛莫司汀、干擾素、干細胞移植等。2.給藥途徑:全身+瘤體內(nèi)注射3.免疫:PD-1抑制劑、CTLA4抑制劑、腫瘤疫苗、GD2、CAR-T細胞等4.靶向:EGFR-TKI: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尼妥珠單抗等VEGFR:貝伐單抗、安羅替尼等BRAF抑制劑:維羅非尼、依維莫司等5.溶瘤病毒:6.CDK4/6抑制劑:7.PARP1抑制劑(奧拉帕尼、尼拉帕尼、維利帕尼)兒童腦干DIPG放療放療在DIPG治療中的作用:延長PFS和OS,但是不理想!局部單純放療是目前唯一證實可以延長無進展生存PFS和總生存OS的標準治療手段,可以改善70%-80%的神經(jīng)癥狀,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但是放療后6-8個月左右病情快速進展直至死亡。國外放療劑量54Gy-60Gy,單次劑量1.8-2.0Gy為主。認為常規(guī)分割、超分割、低分割模式療效無差別。國內(nèi)放療劑量50Gy-54Gy,單次劑量1.8-2.0Gy為主。2年OS率10%,5年OS率<1%。兒童腦干DIPG再程放療DIPG復發(fā)和進展不可避免,后續(xù)挽救性治療問題遲早需要面對。再程放療是復發(fā)和轉移腦膠質瘤的推薦挽救方案之一,再程放療后的毒性與放射劑量、受照體積以及治療間隔時間相關。目前放射生物學基礎研究很難對比不同的放射技術(近距離放療、分次立體放療、放射外科治療和適形調強放療等)放療劑量和射野體積帶來的輻射毒性損傷參數(shù)。所以對于腦膠質瘤的再程放療沒有標準的放療方案!腦干是所有放療醫(yī)生特別關注和小心翼翼保護的危及器官,生命中樞所在,功能復雜。腦組織早期放射毒性損傷可逆可治療,而晚期放射毒性損傷不可逆甚至是進展性的致死性損傷。晚期放射性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損傷病理特征常表現(xiàn)為脫髓鞘、血管改變和放射性壞死,病理診斷是金標準,DIPG進展與腦干放射性壞死的影像鑒別困難。腦干是靶器官GTV,通常限量54Gy,DIPG再程放療的生存獲益與神經(jīng)毒性難以權衡所以,多數(shù)放射腫瘤學專家對腦干膠質瘤的再程放療更是持保守、謹慎態(tài)度!何況是兒童DIPG一、危及器官劑量限定二、復發(fā)膠質瘤再程放療的劑量選擇放射性腦壞死風險是制定再程放療劑量和范圍的重要考慮因素基于L-Q模型的研究提示:不同再程放療技術所致放射性腦壞死發(fā)生率明顯上升的EOD2累積劑量閾值有學者建議根據(jù)腫瘤體積對患者進行分層放射性腦壞死風險是制定再程放療劑量和范圍的重要考慮因素隨后采用不同的總劑量和治療次數(shù)控制放療相關嚴重不良反應風險不超過3.5%的再程放療劑量小體積腫瘤(≤12.5mL):SRS(單次12-15Gy),EQD2<65Gy中體積腫瘤(12.5-35mL):SRT(25Gy/5次),EQD2<50Gy大體積腫瘤(35-50mL):常規(guī)分割放療(36Gy/20次),EQD2<36Gy三、國外經(jīng)驗歐洲20161.31例(2-16歲)患者,大多數(shù)患者(n=25/31;81%)采用常規(guī)分割方案治療,總劑量為18.0、19.8或20.0Gy,單次1.8或2.0Gy。6例患者的總劑量為30.0Gy,單次3.0Gy。15例單獨照射,16例放療聯(lián)合全身治療。2.安全性:對前期放療有反應的大多數(shù)DIPG患者,再程放療可耐受。沒有記錄到與放療相關的3級、4級或5級神經(jīng)毒性。3.生存獲益:接受再照射的患者的中位總生存期mOS13.7個月。加拿大20171.rRT劑量21.6-36Gy,可以緩解神經(jīng)癥狀,副作用小,耐受性好。2.初診未做rRT總體OS11個月,rRT總體OS19個月,OS延長8個月。3.疾病進展,未做rRTOS3個月,rRTOS6.5個月,延長3.5個月。美國MD.安德森2019年1.前瞻性I/Ⅱ期再程放療劑量遞增臨床試驗顯示,12例DIPG患者接受再程放療,僅1例出現(xiàn)3級不良反應,10例患者臨床癥狀改善,再程放療后mOS5.8個月,mPFS4.5個月。2.再程放療用于DIPG患者具有良好的耐受性、?;钯|量改善并延長mPFS和mOS。美國底特律2021年1.初始放療劑量55Gy(50.4-59.6Gy),再程放療劑量20-24Gy,單次1.8-2.0Gy。2.再照射完成后的中位生存期為116天(62-159天)。3.從診斷時間開始的中位總生存期為16.3個月(13.0-18.0個月),長于12個月的歷史平均時間。4.死亡病例神經(jīng)病理,沒有正常橋腦組織壞死常見的表現(xiàn)是橋腦內(nèi)沃勒變性和腫瘤壞死。5.再照射對于初始放療后有癥狀性疾病進展的兒童DIPG患者是安全可行的。意大利2023年1.一些回顧性研究表明,再照射后的中位生存期為5-7個月。2.80%的患者可以觀察到臨床獲益以及生活質量的改善有關。使用20-24Gy的常規(guī)分割放療方案,未產(chǎn)生嚴重神經(jīng)毒性。3.關于再照射的時間,兩次放療之間至少間隔6個月??偨Y兒童DIPG發(fā)病率低,預后極差,目前沒有十分有效的治療方法,局部放療仍是標準治療.再程放療是兒童DIPG影像學和神經(jīng)癥狀進展時的挽救治療方式,安全可行,能夠有效緩解神經(jīng)癥狀,提高生存質量并延長中位PFS和中位OS,但是延長有限。兒童DIPG再程放療目前尚無標準方案,最佳放療技術、放療劑量、分割模式、治療間隔等仍處于探索階段。兒童DIPG再程放療存在一定的風險和生存獲益做好溝通,取得家長知情同意,權衡利弊,醫(yī)生和家長共同面對風險。
武漢市第六醫(yī)院科普號2024年09月20日201
0
1
-
膠質瘤的診斷、治療、預后、復查(轉載自夏成雨主任科普號)
腦膠質瘤是原發(fā)于腦組織的腫瘤,一般也不向身體其他部位轉移。病因:至今不清楚。與遺傳、外傷、放射性輻射等有一定關系,但不確定。因此也無特殊預防方法。危害:由于腫瘤生長或侵犯正常神經(jīng)血管組織導致?頭痛,癲癇,肢體癱瘓麻木,視力下降,精神異常,記憶力下降,惡心嘔吐,顱內(nèi)出血,昏迷死亡等。分級:臨床病理分級共分四級(WHO分級,即世界衛(wèi)生組織分級),與預后密切相關。1級(I級):為少見類型,常見的有毛細胞型星形細胞瘤,胚胎發(fā)育不良性神經(jīng)上皮瘤,室管膜下巨細胞型星形細胞瘤,室管膜下瘤等。預后良好,如果能夠全切,可以治愈不復發(fā)。2級(Ⅱ級):主要包括星形細胞瘤(星形細胞膠質瘤),少突細胞膠質瘤,少突-星形細胞膠質瘤,室管膜瘤,粘液型毛細胞星形細胞瘤。平均存活期約5年,術后5年左右時候好復發(fā)。3級(Ⅲ級):間變型星形細胞瘤(星形細胞膠質瘤),間變型少突細胞膠質瘤,間變型少突-星形細胞膠質瘤,間變型室管膜瘤。平均存活期約3年,術后3年左右時候好復發(fā)。4級(Ⅳ級):膠質母細胞瘤(又稱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膠母,GBM),膠質肉瘤平均存活期14個月,此時好復發(fā)。低級別膠質瘤:包括1級與2級膠質瘤高級別膠質瘤:包括3級與4級膠質瘤診斷:頭顱CT?以及頭顱磁共振平掃+增強是正確診斷膠質瘤的必要檢查與最基本檢查!為鑒別診斷必要時加做磁共振波譜成像(MRS),彌散成像,水抑制成像(Flair)等檢查腦電圖,經(jīng)顱多普勒超聲不能正確診斷膠質瘤!治療:主要是手術直接切除腫瘤,術后放化療輔助。(打個比方:手術相當于直接鋤草,放化療相當于鋤草后打除草劑。)手術是最基本的治療,目的是1.最大程度切除腫瘤。在保護神經(jīng)功能的情況下,盡可能切除腫瘤,延緩腫瘤復發(fā)。2.明確病理。獲得腫瘤分類及分級,指導后續(xù)放化療治療。對于無法直接切除的腦深部腫瘤可以定向活檢,明確腫瘤性質后放化療治療。放療一般在術后3-4周進行。膠質瘤術后必須接受普通放療,不是單純的伽馬刀放療(如果局部殘留可以全腦普通放療+殘留腫瘤局部伽馬刀)。1級膠質瘤完全切除后有徹底治愈的希望。完全切除后不需要放化療,但需要定期復查磁共振等監(jiān)測是否復發(fā)。不完全切除的需要放療輔助。2-4級膠質瘤經(jīng)過手術全切除(影像顯示),并放化療等治療后,幾乎無一例外遲早都要復發(fā)。2級膠質瘤全切后是否需要放化療,目前有爭議。2級膠質瘤未能全切的術后應該放療,是否化療有爭議,但目前傾向于化療。3級與4級膠質瘤無論是否全切,術后都需要放化療治療,放化療雖有一定副作用,但利大于弊。其他治療如抗血管生成的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目前效果不確定。中醫(yī)治療:目前無確切肯定的效果。決定預后的關鍵因素是1.腫瘤病理分類與分級:?少突細胞膠質瘤與星形細胞膠質瘤都是2級膠質瘤,但少突細胞膠質瘤一般預后好于星形細胞膠質瘤。級別越高,預后越差;2.腫瘤生長部位與切除的徹底程度:切除越徹底,復發(fā)越晚。但由于要保護正常的神經(jīng)功能,經(jīng)常難以完全切除。如腫瘤位于管理肢體活動的腦中央運動區(qū),基底節(jié)區(qū)、腦干部位、丘腦等預后差3.術后是否接受了正確的放化療:術后正確的放化療可以延緩復發(fā)。術后復查無論哪一個級別的膠質瘤都應該在醫(yī)生指導下術后定期復查(一般開始為每3-6月復查一次,以后每年1次)。所有膠質瘤復查的基本檢查是頭顱磁共振平掃+增強。不是單純的CT檢查!2級的膠質瘤復查時應該還需做磁共振的水抑制成像(Flair)檢查。少突膠質瘤需加做頭顱CT檢查。術后復發(fā)還是放化療壞死不能確定時需加做磁共振波譜成像(MRS),磁共振灌注成像(PWI),PET-CT等鑒別。術后復發(fā)的處理原則依然是能夠手術的話,盡可能切除,術后根據(jù)病理分類與分級決定是否行放化療治療?;熞话銦o禁忌。如果是2年內(nèi)曾經(jīng)接受過正規(guī)放療,不能再次接受放療,因為可導致嚴重的放療副作用。膠質瘤手術難度問題膠質瘤手術除特殊部位(如腦干,丘腦)外,大多數(shù)屬于半球手術,在神經(jīng)外科手術當中,不屬于高難手術,因此省級三甲醫(yī)院的主治醫(yī)師一般都可勝任。而對于特殊部位的膠質瘤,就是最高明的神經(jīng)外科醫(yī)師,由于腫瘤位置特殊,也難以全切腫瘤,手術主要是取得病理診斷,后續(xù)治療主要依靠放化療。下面是一例典型的顳葉膠質母細胞瘤手術前和術后一周左右的磁共振增強圖片對比。即使腫瘤全切,仍然需進一步放療及化療治療。?
楊濤醫(yī)生的科普號2024年09月15日117
0
0
-
靶向治療:腦膠質瘤的新希望
林藝醫(yī)生的科普號2024年09月12日96
1
3
-
腦膠質瘤的靶向治療
林藝醫(yī)生的科普號2024年09月07日91
0
2
-
1例(男/43歲)復發(fā)性膠質瘤挽救性同步放化療-TOMO放療
1例(男/43歲)復發(fā)性膠質瘤挽救性同步放化療-TOMO放療1例(男/12歲)復發(fā)性丘腦彌漫性膠質瘤再程放療(MR與CTsim融合)TOMO挽救放療1例(女/43歲)復發(fā)性膠質瘤(2次手術2次陀螺刀/最近放療23年12月)三程放療-TOMO挽救放療替尼泊苷(VM-26/teniposide)注射液/邦萊?-說明書復發(fā)膠質瘤的再程放療-大分割放療-挽救性放療-TOMO放療王某某,男,43歲(出生時間:1981-08-05)一周期化療后,復查預示進展:建議放療(2024-11-06)
武漢市第六醫(yī)院腫瘤科科普號2024年09月05日101
0
0
-
小分子多靶點抗血管生成藥物治療膠質母細胞瘤進展——安羅替尼,瑞戈非尼
縮寫:rGBM:復發(fā)膠質母細胞瘤HSRT:低分割立體定向放射治療VEGF: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PFS:疾病無進展生存時間OS:總生存時間REGOMA瑞戈非尼與洛莫司汀治療復發(fā)性膠質母細胞瘤的比較背景:膠質母細胞瘤是血管生成最豐富的腫瘤之一,表達VEGF和其他促血管生成的細胞因子,這些細胞因子刺激內(nèi)皮細胞增殖、遷移和存活。貝伐單抗是一種阻斷VEGF-A配體與VEGF受體(VEGFR)結合的抗體。瑞戈非尼是幾種激酶的口服抑制劑,這些激酶涉及腫瘤血管生成(VEGFR1-3和TIE2)、腫瘤發(fā)生(KIT、RET、RAF1和BRAF基因)、腫瘤微環(huán)境(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受體[PDGFR]和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受體[FGFR])和腫瘤免疫(集落刺激因子1受體)。貝伐單抗是一種阻斷VEGF-A配體與VEGF受體(VEGFR)結合的抗體,用于治療復發(fā)性膠質母細胞瘤,能夠使PFS得以延長,但OS無獲益。?????方法:REGOMA是一項隨機、多中心、開放標簽的2期試驗,在意大利的10個中心進行。復發(fā)GBM,隨機分配(1:1)接受瑞戈非尼160mg每天一次連續(xù)3周,休息一周?;蚵迥就?10mg/m2,每6周一次,直到疾病進展、死亡、不可接受的毒性或撤回同意。????????結果:mOS:瑞戈非尼組7.4個月vs洛莫司汀組5.6個月(p=0.0009)。1年OS率:瑞戈非尼組38.9%vs洛莫司汀組15.0%。mPFS瑞戈非尼組2.0個月vs洛莫司汀組1.9個月(p=0.65)毒性:瑞戈非尼相關的最常見的3級或4級不良事件是手足皮膚反應、脂肪酶增加和血膽紅素增加(59名患者中各有6名[10%])。洛莫司汀最常見的3級或4級不良事件是血小板計數(shù)下降(60名患者中有8名[13%])、淋巴細胞計數(shù)下降(8名[13]])和中性粒細胞減少癥(7名[12%])。沒有死亡與藥物有關。????圖1?????結論:REGOMA顯示瑞戈非尼對復發(fā)性膠質母細胞瘤的總體生存益處令人鼓舞。討論:1盡管在膠質母細胞瘤中使用抗血管生成藥物有很強的理論基礎,但之前評估貝伐單抗、西地尼布cediranib(一種V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劑)和恩扎妥林enzastaurin(一種口服絲氨酸/蘇氨酸激酶抑制劑)的3期試驗都沒有顯示復發(fā)性膠質母細胞癌患者的OS有改善。2兩組患者中瑞戈非尼組的病人平均年齡更?。s小4歲),MGMT啟動子甲基化比例略高,基線皮質類固醇應用更少,診斷至首次復發(fā)的中位時間更長。3這個研究的OS和PFS似乎比同類研究短,作者用腫瘤異質性和病人選擇的原因進行解釋似乎不太有說服力。???????????????REGOMA-OSS一項大型意大利多中心前瞻性觀察性研究,評估瑞戈非尼治療復發(fā)性膠質母細胞瘤患者的療效和安全性?????背景:在隨機II期REGOMA試驗中,瑞戈非尼在復發(fā)性膠質母細胞瘤患者中顯示出有希望的活性。研究者進行了一項大型、多中心、前瞻性、觀察性研究,以在現(xiàn)實世界中證實REGOMA數(shù)據(jù)。???方法:190名復發(fā)性膠質母細胞瘤患者,瑞戈非尼160mg每天一次連續(xù)3周,休息一周。?????結果:mOS:7.9個月。1年OS率:32.2%mPFS:2.6個月。6月PFS率:13.4%瑞戈非尼應用周期中位數(shù)為3。毒性:22.6%的患者報告了3-4級藥物相關不良事件。36%的患者因AE而需要減少劑量。沒有死亡被視為治療相關AE。??????圖2結論:這項大型的、真實世界的觀察性研究顯示,與REGOMA研究相比,復發(fā)性膠質母細胞瘤患者的OS相似,瑞戈非尼的耐受性更好。中位OS也與REGOMA相似,并與其他先前研究一致。需要對瑞戈非尼療效的分子預測因素進行研究,以提供更個性化的治療。討論:2019年REGOMA研究發(fā)表后,臨床醫(yī)師就期待三期研究的結果,但是這個REGOMA-OSS并不是3期對照研究,這種觀察性研究會提升指南證據(jù)等級嗎?似乎不太可能。?????安羅替尼低分割立體定向放射治療首次復發(fā)的膠質母細胞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初步報告?????背景:GBM治療主要的失效模式是局部復發(fā),優(yōu)化局部控制以提高生存率至關重要。安羅替尼是一種新型酪氨酸激酶抑制劑,靶向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受體(VEGFR)1/2/3、血小板源性生長因子受體(PDGFRA)、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受體(FGFR)1/2/3/4、c-Kit和Ret。立體定向放射的先進之處在于可以給予腫瘤更高劑量,同時限制對正常結構的毒性。射波刀(CyberKnife)是一種非共面放射外科系統(tǒng),允許高度適形的圖像引導放射治療,并對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腫瘤顯示出有希望的腫瘤控制效果。方法:對rGBM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HSRT處方劑量為25.0Gy/5F。在HSRT期間,安羅替尼的處方為每天12mg。輔助安羅替尼每3周給藥d1-14。???結果:5名患者入選,客觀有效率(ORR)為100%。3名(60%)患者部分緩解(PR),2名(40%)患者的完全緩解(CR)(圖3)。一年和兩年的OS率分別為100%和80%,PFS率分別為60%和40%.圖3毒性:在周期8和周期10中,兩名患者出現(xiàn)2級手足綜合征。這兩名患者停用安羅替尼一周。皮膚科治療后癥狀得到緩解,并繼續(xù)用藥。無需進行與HSRT和安羅替尼急性或延遲毒性相關的手術或住院治療。結論:挽救性HSRT聯(lián)合安洛替尼對rGBM顯示出良好的療效和可接受的毒性。一項前瞻性II期研究(NCT04197492)正在進行中,以進一步研究該方案。?????安羅替尼聯(lián)合STUPP方案治療新診斷的膠質母細胞瘤患者的療效和安全性:一項多中心、單臂、II期試驗???????方法:33名患者,STUPP基礎上,TMZ同期放化療期間口服安羅替尼(8mg/d第1-14,每3個星期一次,共2個周期),然后最長8個周期輔助治療,然后維持在8mg/d。不允許減少安洛替尼的劑量,但允許最大延遲2w從毒性中恢復。結果:mPFS:10.9個月6個月PFS率:97.0%12個月PFS率:為48.5%。(圖4A)mOS:17.4個月,6個月、12個月和18個月的OS發(fā)生率分別為100%、81.8%和48.5%(圖4B)。MGMT啟動子甲基化患者的mPFS未達到,明顯長于非甲基化MGTT啟動子患者的10.1個月,P=0.04)。有和沒有MGMT啟動子甲基化的患者的中位OS沒有檢測到顯著差異。Ki-67≤30%的患者和Ki-67>30%的患者的mPFS,mOS沒有顯著差異毒性:最常見不良事件包括同時放化療期間的高甘油三酯血癥[58%(n=19)]、低白蛋白血癥[46%(n=15)]和高膽固醇血癥[46%[n=15)),以及輔助治療期間的白細胞減少[73%(n=24)]、高甘油三酯血癥[67%(n=22)]和中性粒細胞減少[52%(n=17)]。5名患者因不良事件停止治療。討論:二次分析顯示HEG1和RP1L1變體都是PFS的獨立生物標志物,后者與OS顯著相關。HEG1在血管生成中起著關鍵作用,血管生成與腫瘤進展有關。HEG1缺陷可能導致血管形成不足,導致接受安羅替尼治療的血管化程度較低的GBM患者的生存結果較差。RP1L1是光感受器纖毛的一種成分,通過與hedgehog、Wnt和PDGF信號相關而參與癌癥,并在調節(jié)神經(jīng)膠質瘤干細胞的命運中起關鍵作用。HEG1和RP1L1改變對GBM抗血管生成治療的反應的影響和潛在的預測價值應該是必然研究的重點。???結論:安羅替尼聯(lián)合STUPP方案對膠質母細胞瘤具有良好的抗腫瘤活性和可控的毒性。HEG1和RP1L1(其表達與血管生成相關基因顯著相關,包括PDGFRA)的改變可能是對安洛替尼反應的新的預測性生物標志物。一項隨機對照研究(NCT04959500)正在進行中,其中包括更大的樣本量。圖4????????原文:1.?LombardiG,DeSalvoGL,BrandesAA,EoliM,RudàR,FaediM,LolliI,PaceA,DanieleB,PasqualettiF,RizzatoS,BelluL,PambukuA,FarinaM,MagniG,IndraccoloS,GardimanMP,SoffiettiR,ZagonelV.Regorafenibcomparedwithlomustineinpatientswithrelapsedglioblastoma(REGOMA):amulticentre,open-label,randomised,controlled,phase2trial.LancetOncol.2019Jan;20(1):110-119.doi:10.1016/S1470-2045(18)30675-2.Epub2018Dec3.PMID:30522967.2.?CacceseM,DesideriI,VillaniV,SimonelliM,BuglioneM,ChiesaS,FranceschiE,GavianiP,StasiI,CasertaC,BrugnaraS,LolliI,BennicelliE,BiniP,CuccuAS,ScocciantiS,PadovanM,GoriS,BonettiA,GiordanoP,PellerinoA,GregucciF,RivaN,CinieriS,InternòV,SantoniM,PerniceG,DealisC,StievanoL,PaiarF,MagniG,DeSalvoGL,ZagonelV,LombardiG.REGOMA-OSS:alarge,Italian,multicenter,prospective,observationalstudyevaluatingtheefficacyandsafetyofregorafenibinpatientswithrecurrentglioblastoma.ESMOOpen.2024Apr;9(4):102943.doi:10.1016/j.esmoop.2024.102943.Epub2024Mar15.PMID:38492275;PMCID:PMC10959650.3.GuanY,LiJ,GongX,ZhuH,LiC,MeiG,LiuX,PanL,DaiJ,WangY,WangE,LiuY,WangX.SafetyandEfficacyofHypofractionatedStereotacticRadiotherapywithAnlotinibTargetedTherapyforGlioblastomaattheFirstRecurrence:APreliminaryReport.BrainSci.2022Apr2;12(4):471.doi:10.3390/brainsci12040471.PMID:35448002;PMCID:PMC9032064.4.LaiS,LiP,LiuX,LiuG,XieT,ZhangX,WangX,HuangJ,TangY,LiuZ,ShenG,LiC,LuF,WangL,JiangF,SunC,ChenY,ChenM.EfficacyandsafetyofanlotinibcombinedwiththeSTUPPregimeninpatientswithnewlydiagnosedglioblastoma:amulticenter,single-arm,phaseIItrial.CancerBiolMed.2024Mar4;21(5):433–44.doi:10.20892/j.issn.2095-3941.2023.0373.PMID:38445445;PMCID:PMC11131046.??
楊麗姝醫(yī)生的科普號2024年08月24日445
0
0
-
腦膠質瘤復發(fā)怎么辦
膠質瘤作為一種腦部的惡性腫瘤,絕大多數(shù)患者都會復發(fā)。對于復發(fā)的膠質瘤目前有以下幾種方法。第一種,再手術切除;適合于第一次手術為二級膠質瘤的患者,或者是位置比較表淺的三級患者,這樣的話還是可以考慮再手術。對第一次手術時已經(jīng)是3、4級或者位置比較深,容易造成功能障礙的患者,目前也不是很主張手術治療。除了切除手術之外,現(xiàn)在還有一些新的方法來治療膠質的復發(fā)。第一,電場治療,電場治療也是近五年來應用的技術。它本身就是利用電產(chǎn)生的磁場來干擾腫瘤細胞分裂,從而起到延緩腫瘤生長的目的。第二,換用其他的化療藥物,一些傳統(tǒng)的藥物如斯莫斯汀,對一些患患者也有效果。第三就是粒子植入,我們可以將一些放射性的粒子植入復發(fā)的腫瘤,通過粒子來殺滅腫瘤,對部分患者也能起到比較好的療效。
高翔醫(yī)生的科普號2024年08月15日206
0
0
膠質瘤相關科普號

蔣小兵醫(yī)生的科普號
蔣小兵 主任醫(yī)師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
神經(jīng)外科
1673粉絲2.6萬閱讀

王鳳鹿醫(yī)生的科普號
王鳳鹿 副主任醫(yī)師
西安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
神經(jīng)外科
47粉絲8萬閱讀

楊超醫(yī)生的科普號
楊超 主任醫(yī)師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
神經(jīng)外科
1.1萬粉絲38.9萬閱讀
-
推薦熱度5.0張忠 主任醫(yī)師北京天壇醫(yī)院 神經(jīng)外科
膠質瘤 124票
腦膜瘤 47票
腦腫瘤 5票
擅長:1.膠質瘤:低級別膠質瘤,膠質母細胞瘤,復發(fā)膠質瘤 2.膠質瘤:特別擅長切除島葉、語言/運動功能區(qū)、丘腦膠質瘤。 3.喚醒麻醉下切除功能區(qū)膠質瘤經(jīng)驗豐富 4.腦膜瘤 -
推薦熱度4.8林松 主任醫(yī)師北京天壇醫(yī)院 神經(jīng)外科
膠質瘤 56票
腦膜瘤 28票
顱咽管瘤 16票
擅長:尤其擅長: 高難度的腦腫瘤微創(chuàng)手術,以腦腫瘤切除更徹底、患者創(chuàng)傷小、術后反應輕、并發(fā)癥少,康復快、最大程度保留神經(jīng)功能,少復發(fā)為診治目標,親自主刀手術量超過10000人次,獲首屆“天壇名醫(yī)”稱號。 1、膠質瘤: 中國名醫(yī)百強榜 “膠質瘤手術全國前TOP 10 Dr”榮譽稱號。 尤其擅長功能區(qū)、大腦深部島葉底節(jié)區(qū)、丘腦等部位膠質瘤,包括:星型細胞瘤、膠質母細胞瘤、少突膠質細胞瘤、髓母細胞瘤、室管膜瘤、神經(jīng)膠質瘤等; 2、腦膜瘤,特別是矢狀竇旁、大腦鐮旁腦膜瘤、蝶骨嵴腦膜瘤、嗅溝腦膜瘤、鞍結節(jié)腦膜瘤、三腦室后部鐮幕交界區(qū)腦膜瘤等有熟練和豐富的治療經(jīng)驗。 3、顱咽管瘤: 中國名醫(yī)百強榜 “顱咽管瘤手術全國前TOP 10 Dr”榮譽稱號。 4、中樞神經(jīng)細胞瘤、淋巴管瘤、垂體瘤等。 特色技術: 微創(chuàng)經(jīng)纖維束旁手術,尤其是功能區(qū)、胼胝體、鞍區(qū)、側腦室和三腦室前后等深部腫瘤的微創(chuàng)手術,率先使用微創(chuàng)經(jīng)纖維束旁切除療法,患者創(chuàng)傷小,術后反應輕,腫瘤切除徹底,并發(fā)癥少。 -
推薦熱度4.7姚瑜 主任醫(yī)師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yī)院 神經(jīng)外科
膠質瘤 65票
腦腫瘤 41票
腦膜瘤 36票
擅長:擅長使用微創(chuàng)技術(包括顯微鏡、外視鏡和內(nèi)鏡技術等)、術中MRI技術、神經(jīng)導航技術以及術中電生理技術等外科治療各類腦腫瘤如功能區(qū)腦膠質瘤、復發(fā)膠質瘤、腦膜瘤、聽神經(jīng)瘤、轉移瘤、髓母細胞瘤、生殖細胞腫瘤、海綿狀血管瘤等,包括在分子病理指導下的惡性膠質瘤新輔助免疫治療(DC疫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