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蒙朦主管技師 廣東省婦幼保健院 康復醫(yī)學科(小兒神經內科) “孩子說話老結結巴巴的,有時候好像喉嚨卡住了,半天都說不出來”! “有時候一個字要重復說好幾遍,看得我們都替他著急”! “我提醒他慢慢說、想好了再說,但是久了好像也沒什么用,最近還越來越嚴重了”。 “孩子到底是哪里出問題了呢”? 一、什么是口吃(結巴)? 孩子說話結結巴巴的,不是因為“大舌頭”,也不是老人常說的“舌筋短”(不需要割舌系帶)。 我們說的“結巴”,專業(yè)上叫“口吃”,是最常見的言語障礙之一。 口吃的主要表現有:說話重復(我、我、我要看電視)、拖長音(我——要看電視)、卡頓(w...我要看電視)。 有的人口吃時還伴隨身體附加動作(如眨眼、面部抽搐、跺腳等)。 口吃的孩子也容易受到他人的嘲笑和指責,影響心理健康,口吃還會影響同伴關系、學業(yè)表現、甚至成年后的就業(yè)發(fā)展以及生活質量等等。 聽聽看 二、造成孩子口吃的原因是什么? 問題1:“學校的小朋友有口吃,跟他們待久了我的孩子是不是也會口吃?” 問題2:“他是不是太膽小了?還是有什么心理問題?” 問題3:“他是不是太緊張、說話太急了?” 口吃病因 以上家長們擔心的都不是造成口吃的原因?,F有的對口吃的病因研究包括神經生理差異(腦結構或腦功能差異),或是家族遺傳。 緊張、焦慮、心理壓力雖然不是直接導致口吃的病因,但部分孩子確實會在日常交流中因為口吃而產生這些消極的情緒或心理變化,進而使口吃表現的更加嚴重。 三、口吃會好嗎? 口吃發(fā)病率 在中國,約5%的2~5歲兒童在某個階段會出現口吃癥狀,其中大部分(75%-80%)的孩子會在1~2年內自愈,但仍有約1%的孩子口吃會持續(xù)終身(即:持續(xù)性口吃)。 但是家長們怎么判斷自己的孩子也會慢慢就好了?還是持續(xù)性的口吃呢? 口吃高風險因素 雖然目前暫時沒有科學的評估方法能判定孩子的口吃會不會自愈,但如果您的孩子存在以下情況時,口吃持續(xù)的風險更大,建議盡早帶孩子就診。 1、男性兒童。因為經研究統(tǒng)計,男性患病比例更高(約4:1); 2、除了口吃還伴有語言障礙,例如說話晚、語言發(fā)育落后、咬字不清楚等; 3、家庭成員中有口吃者。例如孩子爸爸、爺爺或舅舅有口吃; 4、年齡超過5歲,口吃持續(xù)時間久。例如大于半年以上,未見好轉或有加重跡象; 5、口吃的同時伴隨身體附加動作。例如眨眼,面部抽搐、跺腳等; 6、家庭成員對孩子口吃有過多負面評價。例如父母過多的提醒甚至指責孩子的說話方式,從而影響孩子的溝通欲望; 7、孩子因口吃產生消極情緒。例如孩子因為說話口吃了而變得害羞,或對說話表現得很緊張等; 8、孩子因口吃產生回避行為。跟人對話時不敢看著對方、回避說會口吃的字、回避某些說話的場景,例如上課回答問題,上臺演講等。 家長們如果自己不能的話,也可以帶孩子到廣東省婦幼保健院康復科做個全面的評估,讓專業(yè)人員進行判斷,以免耽誤治療~ 四、如何就診? (廣東省婦幼保健院微信公眾號掛號流程) 五、口吃要做哪些檢查? 國內提供口吃評估和治療的專業(yè)人員是言語病理師/言語治療師,或其他經過專業(yè)培訓的康復治療師、聽力師、醫(yī)生等。 廣東省婦幼康復科提供的全面評估包括詳細的病史采集、語言能力評估(語言理解及表達能力)、語音清晰度評估、口吃嚴重度評估、生活質量評估等等。 溫馨提示:專業(yè)、全面的評估是非常必要的!因為并不是任何方法都適用于所有人,就算是很有經驗的言語治療師也需要對孩子的情況進行全面的評估和分析,才能給出針對性的治療建議。家長們不要隨意上網搜索“神奇”的口吃治療方法自行干預,以免耽誤治療或帶來其他負面影響。 六、口吃治療是怎么樣的? 科學治療兒童口吃的方法分為直接治療和間接治療。 口吃治療需要在孩子完成全面評估后,根據他們的年齡、性格特點、口吃癥狀和嚴重程度,來確定最終的治療方式、治療方法以及治療強度。家長能獨立操作治療內容前,需要在專業(yè)的言語治療師指導下進行。 下面列舉一些家長們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幫助孩子緩解口吃的方法: 1、不要在孩子口吃時頻繁提醒。(例如:“你慢點說、你想好了再說”、“你怎么又這樣說話了、“你再說一遍”等等)。家長的這些“提醒”不僅對孩子說話沒有幫助,還會讓孩子對口吃過度關注。 2、不要在孩子口吃時打斷他,或者幫孩子補充他沒說完的話。這會讓孩子對說話產生壓力,從而加重口吃。(總想著要快點說完,不然就要被爸爸/媽媽“搶話”!) ☆正確做法:家長可以走近孩子,安靜聽完他想說的話,讓他感覺到你在關注他、對他說的內容感興趣,而不只是評價他說的好不好。 3、不要當眾評價或模仿孩子口吃的樣子,家長應該多找機會鼓勵孩子,維護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a、當孩子流暢、完整地說出一句/幾句話時,不是籠統(tǒng)地說“你很棒”,可以更直接具體地表揚,比如“你說得很流利”、“我覺得你剛剛說得很好”等等。 b、如果孩子說話還是有點卡,也要多鼓勵孩子。家長們可以在互動或者游戲時故意“出錯”,讓他們知道,“說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偶爾出錯也沒關系”。 4、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愉快的互動環(huán)境,不過度緊張和焦慮。家長的情緒無時無刻不影響著孩子,負面的情緒和評價會增加孩子心理壓力,而愉快、開心的對話環(huán)境有利于孩子調整、體驗、專注于表達,從中獲得更多說話的成就感。 5、減慢語速,適當停頓,和孩子說差不多長度的句子。大人說話語速過快,表達內容過于復雜會增加孩子在對話時的壓力。所以在和孩子對話時家長們要先做到放慢語速,例如稍微拖長字音,把每個字說清楚,或在較長的句子中增加停頓。 6、與孩子積極互動,多示范,少要求。親子間深度接觸對語言能力發(fā)展非常重要,家長要把握好這樣一對一交流的機會,但不要強迫孩子說話,例如講故事、背課文等。 ☆正確做法:由孩子來主動選擇他感興趣的話題、展示興趣。家長在互動和游戲的過程中扮演一個合格的“參與者”和“輔助者”,而不單純只是“命令發(fā)布者”,在孩子出現口吃時,多耐心等待。 總的來說,家長們要更好的與孩子相處,不要去糾結他們說話的方式,而是關注他們說話的內容。 溫馨提示 以上所列的方法并不是要完全照搬套用,家長們需要根據自己孩子的情況來一一進行調整。 如果條件允許的話,最好還是在專業(yè)的言語治療師指導下進行。 寫在最后... 如果您的孩子有口吃,或者正在看這篇文章的您,就是一名“持續(xù)性口吃者”,都可以通過專業(yè)的口吃治療來改善。 家長們也不要過度焦慮,如果擔心孩子口吃,“早咨詢、早干預”就是最正確的做法!盡早進行專業(yè)的咨詢及指導可以極大程度減少口吃對今后學業(yè)及生活的影響。 往期推薦: 原文鏈接: 兒童口吃的親子互動建議2021年12月07日
1933
2
4
-
徐靈敏主任醫(yī)師 中山醫(yī)院青浦分院 兒科 全文詳見醫(yī)學界兒科頻道https://mp.weixin.qq.com/s/W2uHHpLgUUgnnzO9L4GYGg兒科常見病的居家觀察、預防及生長發(fā)育科普視頻公開課(轉發(fā)微信打開) https://wx.vzan.com/live/tvchat-1361998145?shareuid=132685620&vprid=0&sharetstamp=16115687802293歲的妞妞是個聰明、漂亮、懂事、聽話的好孩子,但是,入幼兒園3個月來,老師總是向家長反應妞妞有說話口吃的毛病,和小朋友們玩不到一起,學習交流困難,希望帶孩子醫(yī)院看看如何治療糾正。家長和老師溝通后認為是妞妞膽子小,到了新環(huán)境不敢說話,先一起努力加強語言訓練,多教教多練練看看如何,結果是加強關注和訓練后,妞妞的口吃現象越來越嚴重了,放學回家后說話也不順暢了!這天,妞妞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帶著妞妞,一行7人疑慮重重的來到了兒科門診?!驹\療經過】兒科醫(yī)生:您好,孩子多大了?怎么不舒服了?兒童家長(幾個家長七嘴八舌、焦慮重重):醫(yī)生您好,孩子3歲了,說話口吃快3個月了,上幼兒園后開始出現的,說話前面紅耳赤 、抓耳撓腮的,說話發(fā)音越來越困難了,斷斷續(xù)續(xù)、結結巴巴的,這是為什么呀?該怎么治療呢?兒科醫(yī)生:1.孩子入幼兒園前說話和吃喝拉撒睡玩一切都好嗎?2.之前沒有遺傳代謝及神經發(fā)育方面的疾病吧?3.家里還有其他人有這種說話不順暢的情況嗎?4.這3個月來,你們對待孩子有無焦慮不愉快的態(tài)度呀?5.做過什么干預措施嗎?6.孩子說話發(fā)音越來越困難有什么誘發(fā)因素嗎?兒童家長:1.孩子入幼兒園前說話和吃喝拉撒睡玩,一切都好。2.沒有遺傳代謝及神經發(fā)育方面的疾病。3.家里沒有其他人有這種說話不順暢的口吃情況。4.這3個月來采取的干預措施是,我們家長和幼兒園老師都特別注意孩子的說話情況,發(fā)現她說話不順暢時盡快告訴她這樣不好,同時教她正確的說法。有時候著急了,還打過她??傊?,什么辦法都沒用,我們越想辦法孩子越嚴重!5.我們全家都為孩子這個口吃焦慮不安,當然對待孩子時也會有焦慮和不愉快的態(tài)度。兒科醫(yī)生:1.孩子是入幼兒園近3個月來才出現這個現象的。2.初步檢查沒有發(fā)現孩子的身體有異常情況,耳聰目明,聽話懂事的孩子,但比較細心敏感。3.聽到我們說她,她雖然不說話但每個字都聽明白了,臉色和眼神都表現出緊張羞愧的樣子。4.口吃是一個常見的心理障礙性問題,影響病情發(fā)生和發(fā)展的因素復雜,但是,家長和老師過度關注、同學同伴嘲笑歧視是最重要的促發(fā)加重因素。矯正兒童口吃其實首先是矯正家長和陪護人與兒童交流溝通的方式。兒童家長:那么,我們該怎么辦呢?兒科醫(yī)生:1.建議你們家長和老師,先忽略忘記孩子有口吃這回事。2.不要在意孩子說話是否順暢。3.不要讓孩子感覺到你們認為她說話不順暢。4.她說話時要認真耐心聽她的意思,不要關注她說話的速度,聽懂了可以慢速重復,并問,這樣對嗎?5.多夸獎她聰明懂事,說的真好!6.如果陪護人不能自行調整交流溝通方式,或者調整7天沒有效果,要盡快到兒童心理??崎T診進行心理治療+語言訓練。兒童家長:啊,孩子這么小,就要看心理疾???兒科醫(yī)生:1.兒童這些發(fā)育中的心理健康問題很常見,早期及時干預矯正可以避免發(fā)展成嚴重的心理疾病。不用過多緊張擔心,也不用諱疾忌醫(yī)。2.兒童這些心理疾病或者問題的治療,首先是要矯正家長和陪護人與兒童交流溝通的方式。好的交流溝通方式對于促進兒童語言發(fā)展很重要。3.作為家長,為國家培養(yǎng)棟梁之才不容易呀,要和兒童一起接受心理治療和訓練,一起成長和提高!【病例解惑】一、什么是口吃?有什么危害?口吃是一種語言交流障礙,是指在說話語言交流過程中出現氣流阻斷,導致說不出話或說話不流暢的現象。3~6歲是兒童因口吃現象就診的高峰年齡,可能與兒童進入幼兒園或小學生活環(huán)境變化有關,也與家長在這一時期更加關注兒童的語言狀況有關??诔允且环N兒童心理發(fā)育異常性疾病和問題。兒童口吃時因為氣流阻斷、發(fā)音困難,說話重復、間斷的同時,因情緒緊張而出現吐舌頭、清嗓子、擠眉弄眼、搖頭晃腦等異常行為表情,容易引起同學和周圍人的嘲笑、指責和孤立,容易傷害兒童的自尊心,嚴重阻礙兒童的心理健康發(fā)展。二、造成口吃的原因有哪些?1.家族遺傳因素調查研究發(fā)現,口吃患兒中約半數可詢問到家族遺傳現象,家族成員中有過口吃患者,可能與口腔肌肉或者語言神經中樞的遺傳發(fā)育問題有關。2.模仿因素 兒童在2-6歲語言學習時期,因為好奇或者好玩,模仿看到、聽到的他人的言行舉止。此階段如果接觸到口吃患者,就會模仿其說話的樣子而染上口吃的行為習慣。3.心理障礙因素在兒童語言發(fā)育時期,家庭關系不和睦、生活環(huán)境突然變換、父母的暴力虐待或者過于嚴厲等,都會使兒童產生恐懼、驚嚇、焦慮、缺乏安全感等心理障礙,從而造成兒童說話不連貫、反復等口吃現象。4.生理原因 研究發(fā)現,部分口吃患兒存在腦神經的發(fā)育異常,提示口吃現象的發(fā)生可能與某種生理缺陷或異常有關。三、兒童口吃怎么治療?口吃的治療,是一種神經行為異常的對癥矯正,針對導致口吃的語言交流溝通方式進行語言訓練和心理治療。發(fā)現兒童口吃初期,可以先嘗試家庭矯正與兒童的語言交流溝通方式,正確對待2-3歲兒童語言表達的發(fā)展期,必要時到專業(yè)機構進行語言訓練+心理治療。若伴隨有智力障礙等其他異常,需要評估口吃兒童對訓練矯正的接受程度,選擇個體化的治療。1.矯正與兒童的語言交流溝通方式多數口吃患兒是聰明、敏感、自尊而內心脆弱的,常常因為受過心理傷害而容易緊張膽怯,特別擔心自己說不好話而被別人嘲笑和看不起。矯正與這些兒童的語言交流溝通方式的關鍵點是忽視、不在乎他們說話的方式和速度,耐心、贊賞、全神貫注地傾聽,忍著不要去幫助或者安慰,您的任何關注或試圖幫助都會提醒孩子說話有問題了,會喚醒他/她痛苦地記憶。2.正確對待2-3歲兒童語言表達的發(fā)展期2-3歲兒童處于語言交流學習的爆發(fā)期,表達欲望強但經驗不足,經常會出現說話不連貫或者重復的現象。此時此刻,家長千萬別緊張,更不要輕易給孩子扣上“口吃”的帽子,需要的是耐心緩慢的和孩子進行語言交流溝通,鼓勵欣賞孩子用適當的速度和方式表達自己。相信孩子,隨著語言詞匯的積累豐富,會流暢順利用語言地表達自己的意愿。3.專業(yè)機構語言訓練+心理治療當孩子出現口吃這種語言交流障礙時,家長自己不能調整矯正好時,不要忌諱到專業(yè)機構進行規(guī)范的治療矯正。目前,對口吃的治療矯正比較有效的方法是語言訓練+心理治療。語言訓練是循序漸進地對兒童進行呼吸吐氣、發(fā)音、語速、斷句、朗讀等訓練。心理治療是通過心理醫(yī)生和兒童及其家長的談話,減輕對說話產生的恐懼和心理壓力,重新建立說話和語言表達的自信心。注意改善兒童的生存環(huán)境,不要嘲笑、模仿兒童的口吃行為,努力營造有利于兒童健康發(fā)展的社會和家庭環(huán)境。參考文獻:1.王衛(wèi)平,孫錕,常立文.兒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8.2.徐靈敏.兒科常見病解惑[M].上海:上??萍冀逃霭嫔?,2018.3.徐靈敏.兒科急診急癥解惑[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20.4.江載芳、申昆玲、沈穎.《諸福棠實用兒科學》(第8版)[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5.5.劉湘云,陳榮華,趙正言.兒童保健學(第4版).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為了傳播兒童健康知識,讓家長學習到更多育兒技能,也培養(yǎng)孩子看書學習的好習慣,我撰寫出版了科普圖書《兒科急診急癥解惑http://product.dangdang.com/29146436.html 》,為2019年上海市優(yōu)秀科普圖書《兒科常見病解惑http://product.dangdang.com/25293161.html 》姊妹篇。2本書您均可在各大購書網點購買,可選擇最便宜的買】2021年04月09日
2013
1
4
-
楊峰副主任醫(yī)師 深圳市第二人民醫(yī)院 口腔科 專家簡介:楊峰,華西醫(yī)科大學口腔醫(yī)學系碩士,香港大學言語聽覺科學系博士,香港大學溝通障礙研究中心博士后,深圳市海外留學歸國高層次人才。原深圳市兒童醫(yī)院言語治療科主任,現就職于深圳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口腔科語言障礙??崎T診,主要從事兒童及成人語言相關障礙的臨床診治、基礎科研和專業(yè)教學工作,承擔國家、省部級和市級科研項目多項,發(fā)表SCI及核心期刊論文40余篇,參編專著5部。擅長:兒童及成人語言障礙,包括兒童語言發(fā)育遲緩,語音障礙(口齒不清),口吃(結巴),腭裂術后語音障礙,聽力損傷語言障礙,讀寫障礙和學習困難,孤獨癥、智力障礙及腦癱所致語言障礙,以及成人口吃和嗓音障礙。當爸爸媽媽聽見寶寶會說第一個字音的時候,內心肯定是無比興奮激動的。寶寶學會說話可以說是成長路上一個里程碑式的進步。但寶寶學會說話是順其自然的事情嗎?寶寶在什么年齡應該會說什么呢?寶寶口齒表達不清晰怎么辦?寶寶長大了是不是就沒有說話問題了?可能“會說話”、“說好話”對一部分寶寶來說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們可以來看看言語治療師張君敏給大家的解答。1. 孩子不說話,是不是找口腔科醫(yī)生看一看?常有家長擔心孩子不說話是口腔的問題(舌系帶短、口部肌肉弱等),認為應該掛耳鼻喉科或口腔科做檢查。其實舌系帶短導致寶寶舌頭活動范圍受限,或寶寶口部肌肉的能力很弱,都不會影響到寶寶開口說話。我們可以做個實驗,把舌頭頂住下牙齒后方不動(感受舌系帶短、活動范圍受限),唇部微張放松(感受口部肌肉弱),試試看,這時候可以說出很多的話嗎?答案顯而易見,我們依然可以說話的,最多只是說不清楚。所以無論嘴巴還是喉嚨,都只是我們說話過程中使用到的“輔助工具”,真正決定我們說與不說,決定我們說什么的,決定我們怎么說的,是大腦。而有關于嘴巴的功能,即吃與說,都是言語治療師的工作范圍。2. 寶寶2歲還沒開口說話,只是“貴人語遲”、“大雞晚啼”嗎?寶寶的發(fā)展有個體差異性,同時也遵循一定的發(fā)展規(guī)律,“貴人”晚說話,是沒有科學依據的說法。“貴人語遲”原文出自《論語》-“水深流去遠,貴人話語遲”,意為“河水越深流的就越遠,越德高望重的人說話越慢。”那么,這與孩子說話晚,有什么相關呢?寶寶遲遲不開口、教不會,需要分析寶寶“語言前技能”的發(fā)展,是否具備學習語言的基礎,有了基礎,說話才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若語言前技能不足,家長需要學習在家引導寶寶的具體方法和技巧。3. 寶寶會開口說話就夠了嗎?寶寶在每一個年齡段,都應該達到相對應的語言能力水平,如1歲可以說單字,2歲可以主動表達的詞達50個以上,3歲可以使用和理解簡單疑問句,4歲可以理解和復述一個較長的故事,5-6歲大腦有足夠好的工作記憶和加工速度以支持讀與寫的發(fā)生等等。家長常常更在意開口與否,而言語治療師提醒您,孩子可以開口說話后,仍要關注說話的“質量”好不好,符不符合當下發(fā)生的情境,符不符合常規(guī)語法結構,是否可以用對適當的詞匯,有沒有良好的社會溝通互動能力等。4. 寶寶說話少,長大就會自然而然好了嗎?持續(xù)的發(fā)育遲緩,將影響孩子未來的理解、表達能力、學習能力、社交能力等,甚至令其難以適應集體生活。一些在老師和家長眼中具有注意力不集中、不合群等行為問題的孩子,問題根源可能就在于發(fā)育遲緩。語言障礙孩子越早被干預,恢復的比例越高,曾有學者把兩批2歲語言障礙的孩子進行對比,前者「自然等待半年」,后者則接受每月一次的一對一干預訓練,結果顯示,后者恢復率比前者高出31%。早期的口語理解和表達能力的落后,會影響后期書面理解和導致書面表達的落后,進而更容易在學齡期出現讀寫困難(學習障礙)。5. 寶寶說話不流暢,出現卡頓、重復等,是正?,F象嗎?寶寶出現較多語言到口語理解表達趨于穩(wěn)定間(1.5歲-6歲),是寶寶語言能力上升的關鍵期。在這個時期,因為寶寶大腦接受及需要處理的語言信息量迅速增加,進而在口語輸出時容易發(fā)生一系列“塞車事件”,即我們見到寶寶的語言不流暢。沒有高風險口吃因子的寶寶,給他們一定的時間“自我成長”,不流暢的頻率會逐漸減少?!叭绾握_對待及幫助發(fā)生語言不流暢的寶寶”、“如何不讓正常發(fā)展的現象發(fā)展為伴隨終身的口吃”,則是家長最需要學習的課題。建議所有出現語言不流暢兒童的家庭,都有必要學習家庭干預的正確方向。6. 寶寶3歲后仍持續(xù)流口水,需要干預嗎?寶寶的發(fā)展偏離同齡兒童水平一點點的,可以叫“個體差異”;與同齡兒童發(fā)展差異太多的,則往往是“異?!薄3掷m(xù)流口水,除了給寶寶準備口水巾外,家長還可以在家中做很多的事情。在這之前需要先請言語治療師幫忙分析寶寶口部肌肉發(fā)展的能力、其他發(fā)展的能力如何,再制定適當的家庭干預方案。7. 寶寶發(fā)音不清楚,需要立即糾正嗎,會自己好起來嗎?需要看寶寶的年齡是否達到不準確的發(fā)音應該糾正的年齡(如聲母中的翹舌音,一般在寶寶5-6歲才會被穩(wěn)定下來,在這之前并不會建議過多糾正)。隨著年齡增長,口部肌肉的力量及協(xié)調性逐步提高,寶寶不夠清晰的發(fā)音可以得到改善;若過了該發(fā)音清楚的年齡,仍然發(fā)音不清晰的,則需要請言語治療師做語言干預治療。孩子的語音發(fā)展有順序及規(guī)律性:3歲的孩子基本可以掌握聲母b、m、d、t、n、l、g、k、h、j;4歲的孩子基本可以掌握聲母p、f、q、z、c;5歲的孩子基本可以掌握聲母x、s;6歲的孩子基本可以掌握聲母zh、ch、sh、r。怡禾門診新增了言語治療科,由言語治療師張君敏接診。言語治療師會在互動中,了解寶寶的各方面能力,給予家長干預方向、家庭建議等。2020年12月17日
1376
0
0
-
王如蜜副主任康復師 湘雅二醫(yī)院 康復醫(yī)學科 口吃是神經系統(tǒng)功能異常的流暢性障礙??诔缘娜藭貜?、延長聲音或單詞,或者頻繁地出現一些停頓。口吃的人努力說話時,可能還會出現明顯的緊張跡象??诔源嬖谝欢ǖ倪z傳因素一大約60%患有口吃的人有另一個口吃的家庭成員。大多數口吃的成年人(約75%) 是男性。當口吃從兒童時期開始,稱為發(fā)展性口吃。大約8%的孩子,在2歲至5歲之間會有一段短時間的口吃(幾個月而不是幾年)??诔钥赡茉趦和瘯r期出現和消失,但如果它持續(xù)到成年,那么它很可能會持續(xù)終身。、口吃的原因是多因素的,主要包括某些遺傳因素和神經生理因素等;情緒問題和養(yǎng)育方式并不會導致口吃;環(huán)境因素不被認為是口吃的原因,但它可能會加劇孩子口語表達的不流暢。這些因素包括家庭動態(tài)、快節(jié)奏的生活方式、壓力和焦慮等。來源:https: //stamma.org供稿:郭笑千 孫圓翻譯:施冬柳編輯:王東洋審核:王如蜜 杜麗 劉海瓊 曾翠萍轉載請注明來源:在助家長學院2020年11月16日
1595
0
0
-
王瑩主任醫(yī)師 武漢兒童醫(yī)院 呼吸內科 口吃常發(fā)生在2~5歲左右。此時正是兒童語言和心理發(fā)展最迅速的階段。兒童對周圍興趣增大,詞匯也逐漸豐富起來,但因語言功能尚未成熟,不善于選擇詞匯,語言互相聯(lián)系不太流利,因此說話有時表現為遲疑不決的重復。這是生長發(fā)育的一個自然現象。隨著年齡增長會自然消失。而受驚,突然變換環(huán)境、父母死亡的嚴厲打擊,突遇強烈的聲音刺激可引起幼兒口吃。同時,口吃還會因模仿其他口吃的人而引起??诔砸喑R娪谒ト趸蛱貏e易興奮的兒童??诔缘男撼0橛幸着d奮、情緒不穩(wěn)定、易激惹、膽小、睡眠障礙、恐懼或其他情緒反應,遺尿,食欲低下等。逢發(fā)現孩子口吃,必須盡早治療,因為口吃可按條件聯(lián)系的機理鞏固下來。治療患兒的同時,家長和老師應給予配合,周圍人不可過分注意患兒的缺陷。積極鼓勵患兒主動練習,支持和指導患兒戰(zhàn)勝口吃。不可強迫孩子說話,不要催促其重復說清楚。成人與其交談時,應盡量放慢速度,發(fā)音清楚。2020年10月23日
1461
0
1
-
馮金彩主任醫(yī)師 上海市兒童醫(yī)院 兒童康復中心 第二節(jié) 口吃的成因兒童口吃的原因似乎因人而異。一、遺傳的角色科學家發(fā)現,大約一半的口吃兒童似乎都有基因方面的原因。但是,遺傳的角色相當復雜,口吃的遺傳不像眼睛和頭發(fā)顏色的遺傳那樣容易預測。二、肌肉的協(xié)調有證據表明,一些兒童,尤其幼兒,在流暢言語所需的良好協(xié)調和(發(fā)聲器官)運動的先后次序上存在基本障礙。正在學走路的孩子如果大塊肌肉不協(xié)調,就會絆倒或跌倒。同理,發(fā)聲肌肉的不協(xié)調會帶來言語上的不流暢。雖然有些孩子在學會控制發(fā)聲肌肉以后就不再口吃了,但另一些孩子則不然。由此,我們認為,口吃的持續(xù)發(fā)展必然還有其他因素在起作用。三、環(huán)境-情緒壓力某些情緒上的壓力——不管是單個令人不安的事件,還是持續(xù)不斷的壓力——會干擾我們大多數人的語言。小孩子尤其如此,因為他們還處在學習控制自己情緒的階段,很多事情會嚇著他們。一些孩子對自己情緒或環(huán)境的改變特別敏感,他們更容易感到不安。一些孩子可能開始害怕某些說話情境,因為在他們看來,這些情境與那些造成自己說話困難的情景是相似的。不過,并不是所有有這種經歷的孩子都開始口吃。一些孩子甚至對正常的言語不流暢也有負面反應。他們自己或者周圍人的負面反應使他們感到言語不流暢是件壞事情,應當避免發(fā)生。然而他們越避免言語不流暢,他們的言語也就越不流暢,而言語越不流暢,他們的負面反應也就越多,從而形成了惡性循環(huán)。這種惡性循環(huán)導致他們在開始說話時,壓力、擔憂和緊張情緒增多。你可能會懷疑,孩子口吃是因為受到了一次嚴重的驚嚇。雖然受到驚嚇可能會使孩子剛開始的幾句話不太流暢,但是通常它的影響是短暫的。四、模仿口吃是學來的嗎?不是。根據我們目前對言語及其相關現象的認識,用模仿來解釋口吃是把一個極其復雜的問題簡單化了?,F在你知道我們?yōu)槭裁床荒艽_定地說這就是你孩子口吃的原因的吧!不過,我們的確知道很多導致口吃發(fā)展成為一個嚴重問題的原因。有些與你孩子有關,有些與你的態(tài)度和行為有關。孩子口吃不是你的錯,但是你確實可以采取一些步驟來防止口吃發(fā)展成為一個嚴重的問題。2016年04月05日
4675
2
1
-
章依文主任醫(yī)師 上海兒童醫(yī)學中心 發(fā)育行為兒科(兒??疲?/a> 孩子口吃,父母怎辦?口吃是一種言語流暢性障礙,表現為言語間斷、重復和延長等現象。通常情況下,口吃患者說或讀單個詞語的時候可能看不出有口吃現象,但是在自發(fā)性的講話或文章閱讀過程中,尤其是在句子開頭,他們的言語往往會出現不流暢。一般人群中(除學前兒童外)口吃發(fā)生率約1% ,學前兒童發(fā)生率為3% ~5% , 2~5歲發(fā)生率最高,男女比例為1.6~ 5:1,約有5%的人在一生中有幾個月口吃持續(xù)時間。兒童時期出現的口吃現象并非真正意義上的口吃,一般稱為“發(fā)育性不流利”,即指發(fā)生于5歲前、暫時的言語不流利,主要與該期間語言發(fā)育的特點有關。兒童的口吃很少發(fā)生在單詞階段,也就是說,當一個孩子只會用單詞表達的時候是不會出現口吃現象的,他們可以說得很流利。當兒童語言發(fā)展到要將單詞組合成詞組或句子的時候才出現口吃現象,即兒童學習語法的階段是發(fā)育性不流利的主要發(fā)生時期??诔袁F象最早可在18個月出現,即語法開始發(fā)展的時候;口吃發(fā)生最頻繁的時期在2—5歲,與兒童獲得句法的階段正好吻合。當兒童已經熟練掌握了句法規(guī)則,口吃現象就自然消失。大約8O% 的發(fā)育性不流利能自然消失。兒童口吃的自然恢復和持續(xù)存在與否既受基因的影響,也受基因與環(huán)境因素交互作用的影響。關于口吃的成因有多個理論模型,比較適合兒童的是“要求和能力模型”。當環(huán)境對兒童講話流利的要求超出了兒童的認知、語言、運動或者情感能力時,口吃就產生了。它假設兒童產生流利話語的能力不能滿足環(huán)境的要求,直接導致了說話的中斷。 “要求”是使兒童產生說話不流利的環(huán)境事件(包括內部環(huán)境),它來自諸多方面,如父母或成年人較快的說話速度,與語言過度刺激有關的時間壓力,或需要組織復雜的句子,興奮和焦慮,表達復雜思想的過度認知要求。“能力”是發(fā)展流利言語的、個人固有的或后天獲得的品質,包括流暢而快速地移動發(fā)音器官(即快速說話)的能力,組織句子的能力,激動時產生和維持流暢運動的能力和語言技能等。雖然發(fā)育性不流利是正常發(fā)育過程中的暫時現象,絕大部分可自然恢復,但如果出現以下情況則因引起重視,并及時尋求專業(yè)人員的幫助:口吃的同時較快出現次要癥狀(有面紅、面肌緊張或呼吸不暢、抽動、眨眼、伸頸、跺腳、握拳)和躲避行為(逃避某些場合的行為如打電話、與陌生人說話、問路、發(fā)言等)、兒童在意自己的口吃(有心理壓力)、具有家族史的兒童是慢性口吃的易感人群。如何更好地幫助兒童順利渡過這一階段,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家庭成員的配合,以下幾點可供參考:1.不要提醒或指出孩子講話的不流利。2.耐心傾聽孩子講話的內容,而不是聽他講得是否流利;對他的講話內容作出反應,而不是對他的口吃作出反應。3.讓孩子將所想的表達出來,不要打斷、催促他,讓他使用自己的詞匯。在孩子表達不出恰當詞匯的時候給予一些提示。4.慢慢地、平靜地重復孩子所講的內容,并隨之作出應答。5.在對孩子的話作出應答前等待1~2 秒,以幫助他穩(wěn)定情緒。6.每天至少花5分鐘時間與孩子談話,做到語速緩慢、語言簡單、輕松愉快,這既是示范慢速、流利言語的好方式,有可幫助兒童掌握句法規(guī)則。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yī)學中心發(fā)育行為兒科主任 章依文 2011.6.132011年06月13日
83461
9
30
-
2009年07月10日
16522
2
0
口吃相關科普號

徐明玉醫(yī)生的科普號
徐明玉 副主任醫(yī)師
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新華醫(yī)院
發(fā)育行為兒童保健科
3783粉絲10.9萬閱讀

陳潔醫(yī)生的科普號
陳潔 主任醫(yī)師
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yī)學中心
耳鼻咽喉科
7699粉絲136.7萬閱讀

胡繼紅醫(yī)生的科普號
胡繼紅 主任醫(yī)師
湖南省兒童醫(yī)院
兒童康復中心
1810粉絲33.3萬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