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志主管康復師 六安市人民醫(yī)院 康復醫(yī)學科 梨狀肌綜合征是引起急慢性坐骨神經痛的一種常見疾病,其最典型的癥狀為臀部疼痛,而且這種疼痛會向下肢放射,嚴重者會影響患者正常走路,梨狀肌綜合征早發(fā)現早治療很關鍵。一:梨狀肌的位置梨狀肌是臀中深層的一塊小肌肉,形狀像梨。它位于骨盆后壁,起于第2~4骶椎前面骶孔外側緣,沿骨盆壁向外下行,穿過坐骨大孔將該孔分成梨狀肌上孔與下孔,止于股骨大轉子上緣和內側面。梨狀肌是跨關節(jié)肌肉,它的主要作用是近固定時使大腿旋外和外展,遠固定時兩側同時收縮可以使骨盆后傾。二:梨狀肌綜合征的臨床癥狀表現1、臀部深層隱痛,并向坐骨神經區(qū)域放射,大腿后側、腘窩、小腿后外側、足跟疼痛等。一般有臀部急性、慢性損傷或者受涼史。2、髖關節(jié)內收內旋受限,蹺二郎腿動作困難。3、下肢覺得緊縮,抬腿彎腰困難。三:自我檢查可以直腿抬高約70°,觀察是否會引起疼痛。在此位置使髖關節(jié)內旋、外展,該姿勢可以使梨狀肌放松,疼痛減輕;相反外旋、內收會使疼痛增加。四:自我居家牽伸康復通過自我牽伸可以達到讓梨狀肌張力減輕的作用,同時減輕坐骨神經的壓迫,達到緩解癥狀的目的。1.梨狀肌的精準牽伸:(須家人幫忙完成)2.自我牽伸3.局部熱敷如果癥狀并不明顯,建議經常用熱毛巾進行臀部熱敷。一般熱敷30分鐘左右,可以起到促進周圍血液循環(huán),減輕痙攣,從而緩解癥狀。4.自我按摩放松梨狀肌綜合征按摩治療必須找到合適的部位,一般患者可以采取俯臥位,下肢伸展,使腰臀肌肉處于放松狀態(tài),由髂后脊柱向股骨大轉子作一條線,線的中點下至2厘米為梨狀肌下孔,兩側為梨狀肌,用拇指指腹端按揉患側腎俞、膀胱俞、環(huán)跳、承扶、殷門、委中、梨狀肌上壓痛點各1分鐘,再雙手重疊用掌根按揉梨狀肌2分鐘,以有脹熱感為度即可。四:注意預防除了自我的牽伸康復外,還應注意預防梨狀肌受傷,如①在運動中注意運動規(guī)范,避免暴力或者不協(xié)調動作造成梨狀肌損傷②避免久坐、久站和長時間深蹲;③下蹲彎腰搬重物時注意體位;④避短局部肌肉受寒受涼等。如上述鍛煉不能改善,須到醫(yī)院進行專科詳細檢查和診斷治療。(部分圖片和文字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作者刪除)2024年06月30日
1406
0
3
-
徐明民主任醫(yī)師 浙江省榮軍醫(yī)院 超聲介入科 近兩年來門診遇到很多飽受梨狀肌綜合征困擾的患者,有一些是通過電視媒體報道慕名而來,也有一些網上看到徐大夫制作的視頻號或微信公眾號里面的一些視頻前來咨詢的患者,前段時間正好受邀參加中華醫(yī)學會超聲分會介入專題總結交流梨狀肌綜合征超聲可視化精準微創(chuàng)診療相關工作。現將相關問題進行匯總,希望能提供一些幫助,少走一些彎路!梨狀肌綜合征的常見癥狀臀部疼痛無力,癥狀嚴重時大腿、小腿和腳也會出現疼痛和麻木1)、上下樓梯或身體傾斜時疼痛2)、長時間坐著、走路或跑步后疼痛會加劇3)、髖關節(jié)的運動范圍受到限制目前骨科、中醫(yī)骨傷等??漆t(yī)生對該病的認識不充分,很多考慮是腰椎間盤突出癥引起的坐骨神經痛,其實現代人因為工作需要需久坐等原因,做個腰椎核磁共振多有椎間盤突出或膨出的情況。?如果仰臥位,直腿抬高超過60°,沒有明顯下肢麻痛或麻痛加重的情況,主要表現為髖臀部酸痛的情況,十有八九是梨狀肌綜合征引起。??目前關于梨狀肌綜合征的診斷,傳統(tǒng)是排除性診斷,隨著肌骨超聲技術和理念的不斷進步,有經驗的肌骨超聲專家可以直接使用超聲評估梨狀肌有沒有水腫、增厚、粘連,明確診斷有沒有梨狀肌綜合征。?梨狀肌綜合征的治療???因為梨狀肌位置相對較深,傳統(tǒng)的膏藥、理療、針灸、推拿等方法很難到達病變肌肉,所以治療效果往往不大理想!?如果您遇到的這位肌骨超聲專家恰好還擅長超聲可視化疼痛精準微創(chuàng)治療,那您的運氣很好!??目前梨狀肌綜合征的超聲可視化精準微創(chuàng)診療方案已非常成熟,安全、精準、療效確切!??詳情可以關注徐大夫的微信公眾號、視頻號了解真實的診療案例!梨狀肌綜合征那些事(明辨疼痛)2022年12月26日
1045
1
2
-
上官文峰主治醫(yī)師 洛陽市東方人民醫(yī)院 脊柱微創(chuàng)外科 梨狀肌起于第2、3、4骶椎前面,分布于小骨盆的內面,經坐骨大孔入臀部,止于股骨大粗隆。此肌因急、慢性損傷,或加上解剖變異,導致易發(fā)生損傷性炎性改變,刺激或壓迫神經,而產生腰腿痛,稱為梨狀肌綜合征。梨狀肌(Piriformmuscle,PM)屬于骨盆轉子肌群,呈扁椎體形,起自于第2-4骶椎的前側面,肌束向外走行穿過坐骨大孔,然后朝外下方跨過髖關節(jié),形成窄細的肌腱止于股骨大轉子后方。在小骨盆內,PM的前表面與直腸、骶神經叢和髂內血管的分支相鄰,其后表面為骶骨。在骨盆外,其前表面與坐骨和髖關節(jié)囊的后部接觸,其后表面與臀大肌接觸。其上與臀中肌、臀上血管和神經接觸,其下為尾骨。坐骨神經是人體最粗大的神經,起于骶叢,由L4-S3前支組成,經梨狀肌下孔穿出骨盆到達臀部,在臀大肌深面向下行,分為腓總神經和脛神經,主要支配下肢的感覺及運動。在盆腔出口區(qū),梨狀肌與坐骨神經的關系存在許多變異。按潘銘紫教授分型法分為I-Ⅶ型。I型:坐骨神經穿梨狀肌下孔II型:脛神經出梨狀肌下緣、腓總神經穿梨狀肌III型:坐骨神經總干穿梨狀肌IV型:脛神經穿梨狀肌、腓總神經出梨狀肌上緣V型:坐骨神經總干出梨狀肌上緣VI型:脛神經出梨狀肌下緣、腓總神經出梨狀肌上緣Ⅶ型:脛神經出梨狀肌上緣,腓總神經出梨狀肌下緣其中I型為正常型,是最常見的類型,約占61.6%,II-VI型為變異型,約占38.4%。變異型中又以II型較多見,其余四型均不常見。鐘世鎮(zhèn)等型[3]研究骶叢及坐骨神經的關系后認為:腓總神經自骶叢后股發(fā)出,位于脛神經與梨狀肌之間的占86.67%,位于脛神經上下緣占33.33%。腓總神經周圍三面是梨狀肌,一面是脛神經,腓總神經正好包埋在中間。梨狀肌勞損后引起無菌性炎癥,水腫滲出,刺激包在其中的腓總神經,引起臀腿痛(小腿外側),也可引起脛神經分布區(qū)的小腿后側與足底痛。時間久,則引起擠壓與粘連,出現小腿麻木。梨狀肌的這些解剖學特點,是引起梨狀肌綜合癥的先決條件?;颊咄炔刻弁矗蜃悴糠派?,間歇性跛行。臨床表現患者常有坐骨神經痛,疼痛從臀部經大腿后方向小腿和足部放射,疼痛嚴重的可訴說臀部呈現“刀割樣或燒灼樣疼痛”,由于癥狀較重且影響行走,麻木感起始于臀部,沿坐骨神經下延至大腿后側,小腿前側和后側,肌力的下降多不太嚴重。1.梨狀肌緊張試驗檢查時患者有疼痛性跛行,輕度小腿肌萎縮,小腿以下皮膚感覺異常。有時臀部可捫及索狀或塊狀物,4字試驗時予以外力拮抗加重或誘發(fā)坐骨神經痛,臀部壓痛處Tinel征可陽性。有髖臼骨折病史者X線片上可顯示移位的骨塊或骨痂。梨狀肌緊張試驗是檢查梨狀肌損傷的一種方法,具體步驟如下:患者仰臥位于檢查床上,將患肢伸直,做內收內旋動作,如坐骨神經有放射性疼痛,再迅速將患肢外展外旋,疼痛隨即緩解,即為梨狀肌緊張試驗陽性。2.梨狀肌綜合征的其他檢查方法Freiberg手法,即內旋患肢產生疼痛。Pace手法,即外展患肢誘發(fā)疼痛。Beatty手法,即讓患者躺在桌上,健側臥位,患側下肢膝關節(jié)彎曲,置于健側下肢后面的桌面上,抬高膝關節(jié)數英寸即引起疼痛。Mirkin試驗,患者取站立位,雙膝伸直,緩慢彎腰向下,檢查者按壓臀部坐骨神經穿越梨狀肌的部位,在兩者接觸的那一點起引起疼痛,并延伸至小腿后側,骨盆和直腸檢查亦會出現疼痛。(1)腰椎間盤突出癥:常有腰痛伴坐骨神經痛,腰椎代償性側彎畸形,腹部加壓可加重或誘發(fā)坐骨神經痛。坐骨神經損害范圍與椎間盤突出部位相關,直腿抬高試驗、加強試驗陽性,而“4”字試驗則可為陰性。(2)腰椎管狹窄:間歇性跛行,腰椎后伸受限與壓痛,Tinel征陰性。(3)神經鞘膜瘤。(4)高位坐骨神經鞘膜瘤:較為少見。其癥狀呈進行性加重,與活動或休息無關,臀部有較強的Tinel征,但難以在局部捫及條索狀的瘤體,有時可在B超圖像上發(fā)現沿坐骨神經表面均勻增厚的回聲帶,手術和病理檢查是最終確診手段。2022年10月27日
1156
0
4
相關科普號

黃軼剛醫(yī)生的科普號
黃軼剛 主任醫(yī)師
上海市第六人民醫(yī)院
骨科
6786粉絲4.2萬閱讀

俞永林醫(yī)生的科普號
俞永林 主任醫(yī)師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yī)院
骨科
7604粉絲159.2萬閱讀

張允醫(yī)生的科普號
張允 主任醫(yī)師
四川省醫(yī)學科學院·四川省人民醫(yī)院
中醫(yī)骨科
7187粉絲100萬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