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內容
-
不對稱的腦靜脈竇和腦靜脈竇狹窄
我們人體有一種對稱美,我們的四肢、五官、骨骼的結構左右一半就像在互相照鏡子,大小、形狀一模一樣。 然而在腦部的靜脈系統,盡管左右兩邊都長著靜脈竇,但在大多數人卻是不對稱的。 靜脈竇它起什么作用呢?人體的顱骨就像一間密閉的房間,有進水管道和排水管道。腦動脈系統是進水管道,而腦靜脈竇則是排水管道。排水管道堵塞,會造成房間里的水分過多,壓力增高,這就是顱內壓增高。 大約70%的人,從小開始右側的靜脈竇就明顯比左邊粗大,也就是說,右側靜脈竇排出大多數的腦部血液,肩負重任。左側靜脈竇從小弱小,往往有點充當打醬油的角色。 當肩負重任的主要靜脈竇(往往是右側靜脈竇)狹窄的時候,腦部的排水系統就會很快陷入危機,這時顱內壓就會升高,出現頭痛,甚至嘔吐、視物模糊直至失明。 由于腦靜脈竇狹窄往往被忽視,所以許多病人沒有得到及時的診斷。如果出現頭痛、視物模糊的癥狀,應該找有經驗的醫(yī)生診治。
湯建軍醫(yī)生的科普號2019年07月11日3038
0
1
-
【經驗】神經外科術中顱壓的控制方法
良好的顱內壓控制對神經外科手術成功是至關重要的,否則術野無法顯露,強行牽拉腦組織勢必造成腦缺血和腦水腫,可發(fā)生術后顱內壓增高和神經功能障礙,嚴重者出現術后昏迷。為此,術中可采取如下措施避免或控制顱內壓:①病人體位不應影響靜脈回流,尤其是頸部彎曲弧度不能使頸靜脈回流受到影響,同時可適當抬高頭側的手術臺面,并避免增加胸內壓和腹壓等因素;②保持氣道通暢,防止氣道因氣管插管扭曲、折疊或分泌物過多導致氣道梗阻;③過度換氣,PaCO2應保持在25~30mmHg間;④利用重力使腦組織下垂,避免腦牽拉性損傷。如額底和鞍區(qū)病變的手術應使頭適當后仰,使腦底因重力而離開顱底;⑤在手術的早期階段暴露腦池,適當釋放腦脊液,以降低腦張力,如翼點入路打開側裂池、后顱窩手術先打開枕大池或橋小腦池等;⑥必要時術中實施腦室穿刺引流,緩慢釋放腦脊液;⑦應用降低顱內壓的藥物,如20%甘露醇、速尿等;⑧加深麻醉;⑨控制性低血壓,對術中急性腦膨出或正常灌注壓突破引起的顱內高壓有效;⑩內減壓:切除部分非功能區(qū)腦組織,遠比因過度牽拉造成整個腦的挫傷出血要安全。
盧云鶴醫(yī)生的科普號2019年05月29日3366
0
0
-
顱骨修補相關問題
去骨瓣減壓手術是緊急情況下挽求患者生命的手術,常用于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難以控制的顱內壓突然增高,如腦出血、腦外傷、腦腫瘤或者大面積腦梗死之后的腦水腫。目前世界各國救治指南都以推薦以去骨瓣減壓術作為治療惡性高顱壓的首選手段,能夠有效降低顱內壓,減少對腦干等生命中樞的壓迫,尤其在重型顱腦外傷的救治中。 但去骨瓣減壓術有可能導致腦脊液流體動力學紊亂,可引起硬膜下積液和腦積水,沒有了顱骨的保護,空氣大氣壓對腦組織的壓迫也不利于患者的恢復。而腦積水又會誘發(fā)智能下降、步態(tài)異常、小便失禁等等。故臨床上常選擇同時行顱骨修補及腦室-腹腔分流術治療腦積水,且已被證明效果良好。另外顱骨修補還具有腦保護作用、美容作用、預防及治療癲癇作用,還有一定程度上減輕腦萎縮作用。 對于顱骨修補術的時機,傳統觀念認為手術后3月后再行顱骨修補術,此時腦水腫基本消退,頭皮、腦膜及腦組織修復較好,手術較為容易,目前新觀念認為這樣容易錯過最佳治療時間,而提倡早期顱骨修補,不少文章報道早期顱骨修補(<2個月)的患者預后較延期修補(>3個月)更好。排除顱內壓過高、腦膨出及顱內感染等顱骨修補的禁忌,可以考慮早期行顱骨修補。 對于修補材料,早期都是自體骨瓣植入,但是植入骨瓣易被吸收,且埋藏骨瓣多了一些創(chuàng)傷。年齡小于30歲的患者,自體骨瓣吸收率高,不建議用自體骨瓣進行顱骨修補。人工修補材料包括國產及進口的鈦合金材料,通過三維重建技術進行3D塑型,修補效果較好,費用在1萬多到3萬多不同檔次。新型材料有聚醚醚酮,采用3D打印技術與顱骨相仿,效果極佳,排異反應小,支撐作用非常強,但費用較高,根據材料面積大小一塊一般要7到10萬不等。 本文系紀祥軍醫(yī)生授權好大夫在線(www.sshealther.com)發(fā)布,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紀祥軍醫(yī)生的科普號2016年10月09日3951
0
1
-
特發(fā)性顱內高壓的診斷與治療,視神經鞘開窗減壓術的再次手術
1、患者問:我一直在好大夫在線與幾位醫(yī)生聯系,您不介意吧! 我的回答:肯定不介意! 我的原則是:能夠有更多的醫(yī)生為患者講解、診斷、治療咨詢,從專業(yè)的角度提供更好的方案,或者更適合患者的實際情況的方案,對于患者有利,我認為就是好事,就應該多問一問。2、有的醫(yī)生說:視神經鞘減壓也不是長久之計,你怎么看? 我的回答: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根本上來說,顱內高壓的治療應該是解決顱內壓高的問題。但是在保護視力、視野和視神經方面,視神經鞘開窗減壓術是治療的首選!換句話說,降低顱內壓和保護視力、視野、視神經不能對立,需要相互補充。3、有的醫(yī)生認為:華法林口服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您認為呢? 我的回答:在我的印象和知識中,華法林的應用,主要是對于顱內靜脈竇血栓形成的患者,對于特發(fā)性顱內高壓的患者,我沒有聽說過應用華法林,也不認為應用華法林是正確的。
陳輝醫(yī)生的科普號2016年03月16日3839
3
1
-
什么是顱高壓,為什么醫(yī)生那么看重?
顱內高壓是神經內、外科的急重癥,如不及時處理或處理不當可導致腦疝發(fā)生,嚴重者可在短時間內危及患者生命,導致死亡需緊急處理。 正常的顱腔是一個密閉的器官,由腦組織、腦脊液、腦血流三部分組成,三者持恒定狀態(tài)。正常情況下,腦的血液供應是相當豐富的,腦血流量占全身血容量20%,每分鐘約有1200毫升血液進入顱內,腦細胞對氧的依賴性是很大的。 正常成人顱內壓為80-180mmH2O(6-13.5mmHg),當顱內壓力超過此值即形成顱內高壓。 可分為彌漫性和局灶性兩種。1 彌漫性顱內壓增高:常見于蛛網膜下腔出血、腦炎、腦水腫等。此型壓力增高較少引起腦疝,壓力解除后神經功能恢復較快。2 局灶性顱內壓增高:顱內各腔之間有較明顯的壓力差,引起腦組織移位導致腦疝形成,受損的神經組織有出血、水腫等情況,功能恢復慢。 神經外科醫(yī)生一輩子都在和顱高壓斗爭,切除腫瘤,解除腫瘤引起的顱高壓;分流手術,將腦脊液引流到腹腔減少顱高壓;外傷、腦出血去除骨瓣也是解除顱高壓。四 顱內壓增高的臨床表現1 頭痛 頭痛的機制可能為腦膜,血管或神經受牽拉,擠壓或炎性變化的刺激所致。2 嘔吐 常出現于劇烈頭痛時,典型表現是不伴有惡心并與飲食無關的噴射性嘔吐。3 其他表現 意識障礙,表現為意識水平下降、昏睡、昏迷,叫不醒。 毛仁玲教授指出:如果是顱內血腫、腦挫裂傷、腫瘤、水囊瘤(hygroma)、腦積水或顱腔積氣等引起的顱內壓增高,應首先考慮外科手術治療。外科手術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本文系毛仁玲醫(yī)生授權好大夫在線(www.sshealther.com)發(fā)布,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毛仁玲醫(yī)生的科普號2016年01月12日5432
0
2
-
有關脫水劑在顱內壓增高病人中的合理應用
[關鍵詞] 脫水劑, 顱內壓增高, 脫水治療[摘 要] 脫水治療已被公認為由顱內壓增高所致腦疝前期或腦疝形成初期的重要臨床急救措施之一。本文著重對有關脫水劑應具備的條件,應用原則、方法和療程、療效評價標準、毒副作用的防治以及影響療效的因素等方面的具體問題,做了較詳細的敘述。對脫水治療中脫、補水間的常見矛盾和解決的辦法,做了較詳細的分析和介紹。 ****** ****** ****** 脫水劑 (Dehydrant)是指在體內不參于代謝或代謝較慢,靜脈給藥后能迅速升高血漿滲透壓,導致組織脫水和利尿的一類藥物,故又稱滲透性利尿劑。當腦部損傷引起腦水腫和顱內壓增高時,如不及時給予脫水治療(Dehydration therapy),以減輕腦水腫和降低顱內壓則易引發(fā)腦疝形成,甚至呼吸、心搏驟停,而危及病人生命。故脫水治療實為腦疝前期或腦疝形成初期的重要急救措施之一。但由于處理不當或不及時而影響急救效果,導致原有疾病的加重或某些致命性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的病例間有所聞,故就如何處理好脫水劑治療中經常碰到的一些實際問題簡述如下,供參考。一、理想的脫水劑應具備哪些條件 脫水作用應迅速而強大,毒副作用小,藥效持續(xù)時間長,不引起顱內壓的再次增高(“反跳現象”)。故要求脫水藥物進入血液循環(huán)后,不向組織間隙及細胞內彌散(不引起“反跳現象”),不被機體分解利用(不降低高滲作用),藥物本身及其降解物無毒副作用(安全),藥物排泄速度適當(保證藥效時間)?,F臨床上常用的脫水劑有甘露醇、山梨醇、甘油和高滲葡萄糖等藥物。從目前情況看,僅管上述脫水劑還不十理想,如在應用中能掌握好其各自的藥理特性,據情選用或合用,揚長避短,一般都能取得較好臨床效果。 二、影響脫水劑療效的主要因素 主要有:1.在一定劑量限度內,脫水劑劑量越大療效越佳,持續(xù)時間越長。但超過一定劑量限度(隨個體差異及顱內病變程度而異)后,既使再增大劑量亦不能再提高療效。 2.給藥速度越快,脫水效果越好,持續(xù)時間越長。同一藥物的濃度雖有不同,但在單位時間內應用的總量相同,療效亦大致相同。 3.間隔一定時間后重復用藥或改用另一種脫水劑,將有助于藥效時間的延長和‘反跳現象’的減免。4.病人血腦屏障正?;驌p傷較輕者的療效較好,反之較差。三、脫水劑治療應達到什么程度和持續(xù)多長時間為好 我們認為除應遵循病因治療和個體化治療原則的同時,下述諸指標可供參考。 1.治療后病人的脈搏、呼吸、血壓和瞳孔應恢復正常,意識狀態(tài)、頭痛、嘔吐或抽搐等癥狀應明顯改善,眼球稍下陷,眼球張力和皮膚彈性應有減低,血細胞壓積和血漿滲透壓應處在偏高水平。2. 如無特殊毒副反應,脫水劑治療應持繼至病情基本穩(wěn)定后,方可逐漸減少其次數和劑量,病情完全穩(wěn)定后即可撤除。如無特殊需要一般以不超過2周為宜。 四、脫水劑的選用 1.甘露醇 是目前公認為脫水作用較強、性能穩(wěn)定、療效可靠、毒副作用較小的首選藥。當進入血液循環(huán)后主要依靠提高血漿滲透壓,促使組織內的水分回滲到血管內而起到利尿作用。部分甘露酵可從血管內彌散至腦組織間隙,但一般認為并不進入到腦細胞內,故不引起顱內壓的反跳。甘露醇能擴張腎血管,增加腎臟的血流灌注量和減輕腎細胞水腫;經腎小球濾出的甘露醇不再被腎小管重吸收,而在腎小管內維持一定的滲透壓和促使腎小管內的水分增加,這不僅能增加腎臟的利尿作用,還可防止急性腎功衰竭的發(fā)生。再甘露醇不參加機體內的新陳代謝過程故無毒。 臨床上常以20%甘露醇(1~2g/kg)每4~6小時快速靜脈推注或滴注一次。給藥后20分鐘開始顯效,療效持續(xù)4~6小時,但以給藥后2~3小時內的作用最強。如病人已發(fā)生顳葉溝回疝,且伴有嚴重失水或血循環(huán)量過少而尚未被糾正,或伴有心臟功能不全或肺水腫尚無明顯改善者,可以20%甘露醇(1.O~1.5ml/kg)于10~15分鐘內由腦疝側頸動脈內推注,必要時2小時后再酌情給藥一次。但對嚴重腦水腫病人,仍應積極設法為大劑量甘露醇的靜脈給藥創(chuàng)造條件,以保安全。 長期反復應用甘露醇可引起血尿,特別是給藥過快時有些病人可出現一過性視力模糊、眩暈、頭痛,甚之溶血和血紅蛋白尿等并發(fā)癥。再給藥中,如藥物漏出血管可發(fā)生局部組織腫脹(熱敷后多可自行消退);如藥量過多可引起局部組織壞死,需倍加注意。 2.山梨醇 其作用機理、給藥后的顯效時間和藥效持續(xù)時間,基本上與甘露酵相似。因它進入機體后能部分被轉化為醣原而失去其高滲作用,致脫水作用較甘露醇為弱,顱內壓的反跳較多見,故常為臨床上的次選藥。但其價廉和毒副作用少見乃其優(yōu)點,而仍為人們所樂用。如反復大量給藥或給藥過快時,仍可出現視力模糊、眩暈、頭昏、頭痛或血尿,但停藥后多可自行緩解和消失。一般以25%山梨醇(1~2g/kg)每4~6小時快速靜脈推注或滴注一次。注藥時應防止藥物漏出血管外,以免引起局部組織損傷。 3.甘油 高濃度甘油進入血液循環(huán)后,可引起血漿滲透壓的明顯升高,腦組織內的水分回滲到血管內而達脫水目的。甘油雖可被組織代謝利用,并提供一定熱能(4.32卡/g),且多認為它不進入腦細胞內而不引起顱內壓的現象?!阋?0%甘油葡萄糖(1g/kg)每6小時靜脈滴注一次。靜脈給藥后20~30分鐘開始顯效,持續(xù)時間為4~6小時,其療效雖不如上述二藥,但比高滲葡萄糖為強,故可根據病情選用,或與甘露醇等脫水劑配合應用以提高療效。甘油的毒副作用甚小,但濃度過高(>1O%)時可引起血紅蛋白尿。糖尿病病人忌用。 4.高滲葡萄糖液 具有一定的脫水作用,但遠較上述三藥為差,且在體內可迅速被利用、轉化貯存或排出體外,故脫水作用難以持久;再它極易透過血腦屏障進入腦細胞內,引起輕度顱內壓的反跳.本藥只能作為其它脫水劑兩次給藥間的輔助藥,而不宜單獨使用。葡萄糖還可提供能量,促使腦細胞代謝和功能的恢復。一般以50%葡萄糖注射液40~60m1靜脈推注,每4~6小時給藥一次。糖尿病病人忌用。 治療前,應先詳細了解各類脫水劑的優(yōu)缺點,影響其療效的主要因素,以及由于大劑量快速應用可能出現的問題,以便充分提高療效和減免其不必要的毒副作用。 五、脫水劑的應用原則 1.每次劑量必須給足,兩次給藥的間隔時間應適當而不宜過長,給藥的濃度和速度也必須恰當,以確保脫水劑療效。 2.對急性和嚴重顱內壓增高病人,應盡早應用脫水劑,特別是對已出現腦疝征象病人更應從早從快。 3.在脫水治療全過程中,必須密切觀察血液電解質和血漿滲透壓的變化,以便及時糾正和調整脫水劑的應用劑量。4.對心、腎功能不全、肺水腫和高血壓等病人,給藥速度與劑量均須嚴格控制,并應嚴密觀察病情變化,以確保安全。5、經反復正規(guī)而足量地使用脫水劑后,臨床顯效不佳,病情持續(xù)惡化或腎功出現異常者不宜拘泥脫水治療,應及時邀請神經外科會診商討開顱減壓術以緩解病情。 六、正確處理好脫水和補水間的矛盾總的原則是:當腦水腫尚未完全被控制前,務必適當限制補液量,使每日液體總出入量維持在負平衡狀態(tài),即液體出量大于入量,以確保脫水療效;如腦水腫已基本被控制,則每日液體總出入量應基本持平,即液體出入量基本相等,以保證機體代謝過程的正常進行;如一旦血容量過低且不足以滿足血液循環(huán)的最低需要時,應適時適量補水以維持血液循環(huán)的最低需要量,但又切忌補水過多過快,以免促使腦水腫的再次出現或加重。每日補液量可按下述公式估算:無形失水量+尿量+嘔吐物和痰量—自身代謝內生水量(300ml)。在下述特殊情況,尤應特別注意處理好脫水和補水間的矛盾。 1.不論有無腦疝形成而伴有中樞性呼吸衰竭時,應“快脫慢補”,直至腦疝危象解除,或呼吸功能和意識明顯改善時,再酌情補給膠體液體。 2.已有腦疝形成而伴有因腦疝繼發(fā)低血壓所致中樞性休克時,應“快脫慢補”,以求快速脫水降低顱內壓和及早解除腦疝。同時加用速效升壓、強心藥和適當補給膠體液體,盡快提高血壓和保證腦血流的正常灌注。 3.腦水腫而伴有明顯失水時,應“慢補慢脫”。每日液體總入量可略大于出量,補液宜慢和讓病人仍須處于輕度失水狀態(tài)。對這類病人,如按以往貫例過快過多地補液,??杉又啬X水腫和原有病情的加重,值得注意。 4.腦水腫而伴有心衰、肺水腫或心肌炎時,應先利尿、強心和穩(wěn)定細胞膜功能,然后再“慢脫慢補”。一般可先給予速尿或氟美松等藥物,待心、肺功能好轉后才靜脈滴注甘露醇等脫水劑,側重降低顱內壓,并適當地慢補液體和電解質。 5.腦水腫而伴有腎功能不全時,應先利尿,然后“慢脫慢補”。所用利尿劑的種類和劑量可按尿量、尿常規(guī)和尿素氮的檢查結果而定,一般以不用甘露醇等強力脫水劑為宜,以避免加重對腎功能的損傷。 6.腦水腫而伴有嚴重冠心病、腦動脈硬化、高血脂和紅細胞增多癥時,應“邊脫邊補”。因脫水可使血液粘度增高、血流速度減慢、局部性的凝血因子積聚與紅細胞壓積數值的上升,而易引起心、腦梗死的急性發(fā)生和原有病情的加重。這類病例臨床上并非少見,故應在脫水的同時,適當補給706代血漿或低分子右旋醣苷等液體,使紅綱胞壓積維持在40%以下,以策安全。 7.腦水腫已被控制而伴有失水時,一般應“多補少脫”,但補水要慢,且邊補邊看,一旦失水得到糾正,即轉入“邊補邊脫”原則。 8.腦水腫已被控制而伴有血漿高滲透壓狀態(tài)時,應先“多補少脫”,等血漿高滲透壓狀態(tài)獲得糾正后,再根據病情和按“慢脫慢補”原則繼續(xù)使用脫水劑,維持原有脫水效果。 七、脫水治療中可能出現的某些并發(fā)癥及其防治 1.大劑量快速給藥后,由于在短時間內血容量的急劇增加,有導致心功能不全而發(fā)生急性循環(huán)衰竭的可能性。故在治療中,應隨時注意體液出入量的登記和核實,以防一時補液過多過快的危險。 2.脫水劑雖不影響腎小管對電解質的重吸收,但大量脫水后仍可影響血漿電解質濃度,而引發(fā)電解質紊亂。故在治療中應隨時注意電解質的檢查和及時予以糾正。 3.在反復大量應用脫水劑后,可引起血液濃縮,血容量過低或血漿滲透壓升高,導致循環(huán)量不足和高滲透性昏迷。故在治療中,應加強對病情的觀察和有關實驗室方面的檢查,以利及時對癥處理。 4.對由腦內出血性疾病所致的顱內壓增高病人,不宜過分過快地強力脫水,以免原有病情的加重或再出血,須加注意。―――――――――――――――――――――――――――――――――――――――E-MAIL:suxiuchu@fmmu.edu.cn
粟秀初醫(yī)生的科普號2012年02月28日14765
1
1
-
什么是危險的顱高壓
在臨床上經常可以聽見神經外科醫(yī)師在向家屬交代病情,特別是危重病情時提到顱高壓,那么究竟什么是顱高壓呢?顱內壓是指顱腔內容物對顱腔壁上所產生的壓力,又稱腦壓。在側臥位時,成人正常顱內壓為0.7~2.0kPa(5~15mmHg),兒童為0.5~1.0kPa(3~7.5mmHg)。正常情況下,顱腔內容物總體“收支平衡”,如果正常顱內容物(腦組織、腦脊液、和腦血容量)的體積增加,或出現非正常內容物(如顱內占位性病變等),突破顱腔的代償能量,就會出現“顱高壓”。頭痛、嘔吐和視乳頭水腫是顱內壓增高綜合征的三主癥。顱內壓增高綜合征的臨床表現包括以下四個方面:(1) 顱內高壓三聯癥 包括頭痛;嘔吐;視乳頭水腫。(2) 生命機能改變 人體主要生命機能,如意識、精神、呼吸、循環(huán)和體溫與腦功能密切相關,顱高壓時可有不同程度的改變。顱高壓發(fā)展急速時生命機能改變明顯,且發(fā)展迅速;慢性者可無改變,或僅有輕度改變。(3) 神經系統受損體征:顱高壓可通過彌漫性腦缺氧、腦干軸性移位、局部血管或顱神經受牽拉或擠壓、腦疝直接壓迫腦組織等,出現相應的神經體征。常見的有輕度展神經麻痹和復視,眼位異常,眼球稍突出,瞳孔大小不對稱,陣發(fā)性視物模糊或視野缺損,腱反射不對稱,病理反射陽性等。如顱高壓加重出現腦疝。(4) 內臟合并癥:嚴重顱壓高可因下丘腦和腦干功能障礙出現內臟合并癥,較常見的有上消化道出血、神經源性肺水腫、急性腎功能衰竭、尿崩癥、腦性鈉潴留和腦性耗鈉綜合征等。顱內壓增高按照進程又可分為急性和慢性顱內壓增高,相比較而言,急性顱內壓增高較慢性顱內壓增高更加危險,因為急性顱內壓增高更容易突破人體對顱內壓的自身調節(jié),引起腦疝。但是,慢性顱高壓發(fā)展到一定程度,同樣可以超越自身調節(jié)的范圍,引起腦疝,甚至導致死亡。因此,不管是急性還是慢性顱內壓增高,都要及時處理。最根本的處理原則是去病因治療。在確定病因診斷的各種檢查來不及進行,而病人已處于較嚴重的緊急狀態(tài),應先做暫時性的癥狀處理(1)一般對癥處理原則1)一旦考慮為顱內壓增高的病人,應住院觀察治療,密切注意意識、瞳孔、血壓、脈搏、呼吸、體溫等的改變。必要時做顱內壓監(jiān)護。2)清醒病人給予普通飲食。頻繁嘔吐者應暫禁飲食,以防引起吸入性肺炎;每日給予靜脈輸液,其量應根據病情需要而定,注意營養(yǎng)情況和電解質的補充。3)注意及時處理促使顱內壓進一步增高的一些因素。如呼吸道不通暢、痰多難以咳出者,應做氣管切開,保持呼吸道通暢,預防呼吸道感染,減少肺炎的發(fā)生。有尿 潴留者及時導尿。大便秘結者可用開塞露肛門灌注或用緩瀉劑等。(2)顱內壓增高的病因治療原則1)非手術治療。顱內壓增高的非手術治療主要是脫水降顱壓治療,包括各種脫水藥物的應用、激素治療、冬眠降溫降壓治療等;另外對顱內腫瘤術前或術后的放射治療和化學藥物的治療、免疫治療、抗感染治療、高壓氧治療、抗癲癇治療以及康復治療等。2)手術治療。其目的是盡可能進行病灶切除,爭取手術后應能解除或至少部分解除病變對主要功能結構的壓迫;對于腦積水的病人,可以采取分流腦脊液的方法達到治療的目的。
路華醫(yī)生的科普號2011年11月13日7790
0
1
-
2 顱內壓增高的原因
引起的常見病因有: 1.顱腦損傷,如腦挫裂傷、顱內血腫、手術創(chuàng)傷、廣泛性顱骨骨折、顱腦火器傷、外傷性蛛網膜下隙出血等。 2.顱內占位性病變,包括各種癌瘤、膿腫、血腫、肉芽腫、囊腫、腦寄生蟲等。這是顱內壓增高最常見的病因。 3.腦血管疾病,常見疾病為腦梗死、高血壓性腦出血、蛛網膜下隙出血、高血壓腦病等。 4.顱內炎癥,如各種腦炎、腦膜炎、敗血癥等。 5.腦缺氧,如多種疾病造成的呼吸道梗阻、窒息、心搏驟停、一氧化碳中毒及缺氧性腦病等。 6.中毒及代謝失調,如肝性腦病、酸中毒、鉛中毒、急性水中毒和低血糖等。 7.假腦瘤綜合征又名良性顱內壓增高。 8.先天性異常,如導水管的發(fā)育畸形、顱底凹陷和先天性小腦扁桃體下疝畸形等,可以造成腦脊液回流受阻,從而繼發(fā)腦積水和顱內壓增高;狹顱癥,由于顱腔狹小,限制了腦的正常發(fā)育,也常發(fā)生顱內壓增高。
蓋延廷醫(yī)生的科普號2011年10月01日7105
0
1
顱內壓增高相關科普號

粟秀初醫(yī)生的科普號
粟秀初 主任醫(yī)師
西京醫(yī)院
神經內科
2015粉絲67.7萬閱讀

周聯生醫(yī)生的科普號
周聯生 主任醫(yī)師
徐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神經內科
1235粉絲151.6萬閱讀

李建廣醫(yī)生的科普號
李建廣 副主任醫(yī)師
航天中心醫(yī)院
神經外科
156粉絲4.5萬閱讀
-
推薦熱度5.0曲鑫 主任醫(yī)師宣武醫(yī)院 神經外科
腦積水 192票
腦出血 41票
腦外傷 41票
擅長:腦外傷、腦出血、腦積水、顱骨缺損修補(PEEK及鈦板)、蛛網膜下腔出血、植物人及昏迷促醒(包括腦積水、脊髓電刺激等)、卒中后偏癱及頑固性肢體疼痛、慢性硬膜下血腫、顱內壓增高、顱內感染、缺血缺氧性腦病、大面積腦梗、腦死亡評估等,及小兒神外重癥相關疾病。 -
推薦熱度4.8黎鋼 主任醫(yī)師武漢協和醫(yī)院 神經內科
頭暈 2票
焦慮癥 2票
癲癇 1票
擅長:腦血管疾病的診斷、治療和康復;各類頭痛、眩暈、頭暈綜合治療;記憶和認知功能障礙;抑郁、焦慮、軀體化障礙、睡眠障礙等情感障礙疾??;免疫性和感染性疾?。ㄖ匕Y肌無力、多發(fā)性硬化、顱內感染等)等。 -
推薦熱度4.7郭冕 主任醫(yī)師哈醫(yī)大二院 神經外科
腦膜瘤 26票
垂體瘤 15票
三叉神經痛 12票
擅長:1,偏癱、糖尿病足、昏迷促醒、老年癡呆、帕金森病、腦積水、腦癱、面癱、丘腦痛、面肌痙攣和三叉神經痛的手術治療 2,腦膜瘤、聽神經瘤、膠質瘤、垂體瘤、顱咽管瘤轉移瘤等腦腫瘤的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 3,機器人微創(chuàng)治療腦出血、腦膿腫和腦腫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