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膜炎

就診科室: 神經內科  兒科  小兒神經內科  神經外科 

+收藏
精選內容 介紹 推薦專家 推薦醫(yī)院 相關問診
目錄
  • 1介紹
  • 2發(fā)病原因
  • 3癥狀表現(xiàn)
  • 4如何預防
  • 5檢查
  • 6治療方式
  • 7注意事項
  • 8預后

介紹

腦膜炎是一組由各種感染引起的腦膜急性炎癥性疾病,比較常見的有以下兩種:

  • 病毒性腦膜炎
  • 細菌性腦膜炎:包括化膿性腦膜炎、結核性腦膜炎、新型隱球菌性腦膜炎三種。

本病好發(fā)于嬰幼兒和兒童。

主要癥狀有發(fā)燒、頭痛、惡心、嘔吐、脖頸僵硬等。

相關文章 查看更多

肺炎鏈球菌性腦膜炎

蔣衛(wèi)民 主任醫(yī)師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yī)院 感染病科

發(fā)病原因

基本病因

本病是由于各種感染引起的,其發(fā)生主要與下列因素有關:

致病因素

  • 細菌或病毒
    絕大多數(shù)腦膜炎是由細菌或病毒引起的。

    這些微生物通常存在于腸道、鼻內和咽部,當它們寄居在這些部位時可能不會致病。

    但如果被傳播到大腦和脊髓周圍的組織(腦膜),就會引起腦膜炎。

    常見病原體如下:
    腸道病毒:病毒性腦膜炎的最常見病原體,通過食物、水或被污染的物體傳播。最常發(fā)生于嬰兒和低齡兒童。

    肺炎鏈球菌:一種常見的細菌,除了腦膜炎外,還會引起多種疾病,如鼻竇炎和肺炎。

    腦膜炎奈瑟菌:可在某些人的咽部寄居而不致病,但當它傳給其他人后,就可能引發(fā)嚴重的腦膜炎。

    B 群鏈球菌:最常發(fā)生于新生兒。

    單核細胞性李斯特菌:常見于新生兒和老年人。

    流感嗜血桿菌:可見于兒童和成人,通常發(fā)生在上呼吸道感染后,如鼻竇感染。

  • 其他微生物
    腦膜炎也可能由其他微生物(如真菌)引起,以及由某些疾病引起,如癌癥或狼瘡。

  • 創(chuàng)傷
    腦膜炎也可能是某種損傷(尤其是顱骨或面部)或腦部手術的并發(fā)癥。

傳播途徑

  • 分娩:分娩時即使產婦沒有腦膜炎癥狀,也能把引起腦膜炎的病原體傳染給嬰兒,并且和分娩方式無關。
  • 糞便:糞便中可含有腸道病毒或某些特定類型的細菌。與成年人相比,兒童更多是通過這種途徑感染上的。
  • 咳嗽和打噴嚏:細菌通常通過被感染的唾液或黏液,從一個人傳染給另一個人。
  • 接吻,性接觸,或接觸具有傳染性的血液:有些病毒也會通過血液、性接觸或接吻等途徑,從感染者傳染給其他人。
  • 食用某些食物:食用受到“單核細胞性李斯特菌”污染的食物,可能會引起腦膜炎。孕婦和免疫力低下的人更容易通過此途徑受到感染。
  • 嚙齒動物和昆蟲(罕見):例如,圣路易腦炎和西尼羅河病毒通過蚊子叮咬傳播。

高危人群

  • 男性
  • 遺傳因素:部分人群可能會有遺傳腦膜炎的發(fā)病傾向,若他們接觸能夠引起感染的病原體,則可能發(fā)生感染。
  • 擁擠的生活環(huán)境:生活在營地、全日看護中心、學校和大學宿舍中的人群。
  • 接觸昆蟲和嚙齒動物:一些地區(qū)的昆蟲或嚙齒動物,攜帶可引起腦膜炎的病菌,居住在這些地區(qū)或前來旅游的人群具有一定的患病風險。
  • 未接受兒童免疫接種:2 歲前未接種流行性腮腺炎疫苗、B 型流感嗜血桿菌疫苗或肺炎鏈球菌疫苗的人群。
  • 未接受肺炎球菌疫苗的老年人
  • 脾臟功能異常
  • 到腦膜炎較為常見的地區(qū)旅行:例如,對于去往撒哈拉以南非洲、腦膜炎地帶旅行的人群,應接受腦膜炎球菌疫苗接種。
  • 存在顱骨出生缺陷、顱腦損傷或做過腦部手術
  • 正在進行腎透析
  • 存在其他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腮腺炎、結核、梅毒、萊姆病以及由皰疹病毒引起的疾病。
  • 重度耳聾并植入人工耳蝸:研究顯示,植入人工耳蝸的兒童,患細菌性腦膜炎的風險增高。
  • 出生時母親感染了引起腦膜炎的病原體:如病毒(如腸道病毒和皰疹病毒)和一些細菌,可在分娩時由被感染母體傳播給嬰兒。
  • 既往患過腦膜炎:與其他人相比,一些曾經患有腦膜炎的人群可能更易患病。
相關文章 查看更多

面部三角區(qū),亂擠可能危及生命

謝勇 副主任醫(yī)師 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 皮膚科

癥狀表現(xiàn)

本病的主要癥狀有發(fā)燒、脖子變僵硬(頸強直)、低頭困難、頭痛、惡心、嘔吐、煩躁不安、精神異常、行為異常等。不同種類的腦膜炎的癥狀有其各自特點。

典型癥狀

  • 發(fā)燒
  • 脖子僵硬、低頭困難
  • 頭痛、
  • 惡心、嘔吐
  • 煩躁不安、精神異常、行為異常

其他癥狀

除了上述表現(xiàn),本病還可能會出現(xiàn)下列癥狀:

  • 化膿性腦膜炎:部分可出現(xiàn)偏癱、不能講話,病情較重。
  • 病毒性腦膜炎:脖子變硬往往輕微,甚至沒有該癥狀。
  • 結核性腦膜炎:可能有接觸結核患者的經歷,癥狀輕重不一,常常出現(xiàn)發(fā)低燒(37.3 ~ 38 ℃)、夜間睡覺出汗、食欲減退、全身無力等,如未能及時治療,則可出現(xiàn)癲癇、肢體偏癱、視力下降、視物重影等癥狀。
  • 新型隱球菌腦膜炎:起病常常自己不知,緩慢發(fā)展,有明顯脖子僵硬,也可出現(xiàn)煩躁不安等精神癥狀。

并發(fā)癥

本病可能出現(xiàn)的并發(fā)癥如下:

  • 腦積水
  • 耳聾
  • 視力障礙
  • 面神經癱瘓
  • 腦梗死
相關文章 查看更多

“世界腦膜炎日”話腦膜炎

劉會星 副主任醫(yī)師 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yī)院 神經內科

如何預防

本病主要是由于各種感染引起的,可以通過下列方法進行預防:

  • 接種疫苗
    兒童期接種疫苗是預防腦膜炎的最佳方法,主要包括麻疹、腮腺炎和風疹疫苗、水痘疫苗、B 型流感嗜血桿菌疫苗、肺炎球菌疫苗、腦膜炎球菌疫苗。

    對于患病風險高的人群,也推薦接種腦膜炎球菌疫苗,如去往已知發(fā)生腦膜炎疫情國家的旅行者、沒有脾臟者以及感染艾滋病病毒者。

  • 遠離發(fā)生本病的患者,將腦膜炎患者與家中其他人隔離。

  • 照護者應勤洗手。特別是幫助患兒如廁后,更換患兒尿布后,以及處理用過的床單、毛巾、衣物或患者的個人物品后。

  • 避免與野生動物接觸,并采取措施預防蚊蟲的叮咬,這些蚊蟲可能攜帶有致病性細菌或病毒。

  • 如果與細菌性腦膜炎患者發(fā)生了密切接觸,應當就診。服用抗生素可能會預防患病。

  • 植入人工耳蝸的人應接種肺炎球菌疫苗,預防腦膜炎的發(fā)生。

相關文章 查看更多

ACYW135群腦膜炎球菌多糖結合疫苗

付朝杰 副主任醫(yī)師 棗莊市婦幼保健院 新生兒科

檢查

本病主要依靠病史問診、體格檢查、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腦脊液(腰椎穿刺術)、血液中細菌培養(yǎng)、CT 或 MRI 等進行診斷,具體檢查方法如下:

  • 血常規(guī):檢查是否有感染跡象。
  • 血液培養(yǎng):檢查是否存在感染。
  • 尿常規(guī):檢查是否存在尿路感染。
  • 腰椎穿刺術:通過腰椎穿刺監(jiān)測腦脊液壓力、白細胞、蛋白、糖等,可鑒別不同的腦膜炎類型及嚴重程度。
  • 胸部 X 線檢查:檢查是否存在肺部感染。
  • CT 掃描或 MRI 檢查:有助于發(fā)現(xiàn)腦組織腫脹或并發(fā)癥(如腦損傷)。
相關文章 查看更多

腰椎穿刺的注意事項

朱冬青 主治醫(yī)師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yī)院 神經內科

治療方式

腦膜炎的治療,主要包括一般治療、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

一般治療

  • 營養(yǎng)支持治療:昏迷或吞咽困難者,要予以胃管進食、必要時靜脈營養(yǎng)治療。
  • 維持水電解質平衡
  • 保持呼吸道通暢:必要時行氣管插管,輔以人工輔助呼吸,直至患者恢復自動呼吸。
  • 發(fā)熱:予對癥物理降溫或藥物降溫。

藥物治療

  • 糖皮質激素
    有抑制免疫應答、抗炎、抗毒、抗休克作用。

  • 抗病毒治療
    適應證:病毒性腦膜炎

    常用藥:
    阿昔洛韋:一種合成的嘌呤核苷類似物,主要用于各種病毒引起的感染。

    更昔洛韋:預防及治療免疫功能缺陷患者的巨細胞病毒感染,如艾滋病患者、接受化療的腫瘤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劑的器官移植患者。

  • 抗生素治療
    適應證:化膿性腦膜炎

    常用藥:未確定病原菌前,可予以頭孢曲松或頭孢噻肟進行經驗治療。后依據病原學檢查結果調整治療。

  • 抗結核治療
    適應證:結核性腦膜炎

    用藥原則:治療分為初始強化期和鞏固期。需早期、聯(lián)合、足量和長期用藥。

    常用藥:最有效的抗結核一線用藥為異煙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鏈霉素、乙胺丁醇聯(lián)合用藥。

  • 抗真菌治療
    適應證:隱球菌性腦膜炎

    常用藥:
    兩性霉素 B:廣譜抗菌藥,治療隱球菌性腦膜炎的首選藥。

    5-氟胞嘧啶:常在急性期與兩性霉素 B 聯(lián)用提高抗真菌療效。

    氟康唑:治療真菌感染的一種藥物,為廣譜抗真菌藥。

  • 對癥藥物治療
    顱高壓:予甘露醇脫水降顱壓治療,必要時聯(lián)用利尿劑。

    癲癇:可加用抗癲癇藥物。

    精神癥狀者:可使用抗精神病藥物,可以選用藥物包括奧氮平、氯硝西泮、丙戊酸鈉、氟哌啶醇和喹硫平等。

手術治療

  • 藥物治療無效的腦積水患者,可通過反復腰椎穿刺行腦脊液引流或腦室分流引流術。
  • 顱內膿腫或肉芽腫可考慮手術切除。
相關文章 查看更多

科普|細菌性腦膜炎

許加軍 主任醫(yī)師 山東省立醫(yī)院 神經外科

注意事項

  • 應注意臥床休息,家屬應給予生活上的照顧,做好皮膚護理及精神護理,有精神癥狀者,應有家屬陪護。
  • 住所應保持安靜,經常通風透氣,避免強光的刺激。
  • 高熱患者做好高熱護理,每 4 小時測體溫一次,進行物理降溫,補充足夠水分和熱量。
  • 飲食應注意補充能量營養(yǎng),對于有吞咽困難者應緩慢進食,必要時應給予鼻飼流質飲食。
  • 對于有偏癱、癲癇等后遺癥者,可以進行康復訓練等提高生活質量。

預后

腦膜炎的病程通常取決于年齡、一般健康狀況以及引起感染的病原體,病情可由輕到重。

一般經及時治療后,預后較好。

  • 病毒性腦膜炎
    更常見于夏末和秋初,通常不會引起嚴重疾病。

    患者可能只需到醫(yī)院就診,并隨后采取家庭治療。

    病情可在 2 周內好轉。

    但有些人在發(fā)病后的數(shù)月內可能仍會感到頭暈和疲倦。

  • 細菌性腦膜炎
    最常發(fā)生在冬末至初春,通常會引起嚴重疾病,并且可能危及生命。

    癥狀通常突然出現(xiàn)并持續(xù) 2 ~ 3 周。

    細菌性腦膜炎患者應住院接受抗生素治療。

    大多可完全恢復。

腦膜炎相關科普號

李革醫(yī)生的科普號

李革 主任醫(yī)師

鞍鋼集團公司總醫(yī)院

兒科

22粉絲6348閱讀

陳延醫(yī)生的科普號

陳延 主任醫(yī)師

西安市第三醫(yī)院

神經外科

27粉絲7.5萬閱讀

李松醫(yī)生的科普號

李松 副主任醫(yī)師

陸軍軍醫(yī)大學新橋醫(yī)院

神經外科

117粉絲7176閱讀

  • 1 介紹
  • 2 發(fā)病原因
  • 3 癥狀表現(xiàn)
  • 4 如何預防
  • 5 檢查
  • 6 治療方式
  • 7 注意事項
  • 8 預后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日本乱中文字幕系列在线观看,午夜欧美成人福利片,一区二区性爱视频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