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內容
-
唾液腺粘液表皮樣癌治療進展:2023
粘液表皮樣癌(Mucoepidermoidcarcinoma,MEC)是唾液腺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占所有唾液腺惡性腫瘤的30%-40%,69%的病例發(fā)生在腮腺。在組織學上,定性和定量的多重分級系統(tǒng)被提出,分為兩級(低級別和高級)或三級(低、中、高級)。1940年到1994年在梅奧診所治療的89例腮腺MEC患者的結果在顯示,其5年、15年和25年的CSS率分別為98.8%、97.4%和97.4%。手術治療,是該病首選治療方式。對于高級別腫瘤,建議完全切除,手術切緣陰性,淋巴結清掃。目標應該是在不損傷面神經的情況下,有效地計劃切除大部分腫瘤。術后放療可增強局部區(qū)域控制,通常用于具有高危因素特征的患者,如手術邊緣閉合或陽性、淋巴結轉移、囊外擴散(ECS)、神經周圍侵犯、淋巴血管侵犯、腫瘤晚期(T)期和高級組織病理學。手術切緣和頸部淋巴結問題:對于臨床或影像學上無骨侵犯征象的T1低級別MEC,建議行粘膜邊緣1cm的軟組織切除術。對于大多數患者來說,廣泛的手術切除通常就足夠了,但對于高分級、腫瘤邊緣陽性、淋巴結或殘留疾病,需要輔助治療。小涎腺癌的治療方式雖可選擇手術切除,但部分患者可采用放療或化療聯(lián)合治療。為了防止復發(fā),外科切緣被認為是重要的。對于術后切緣較近的患者,與輔助照射相比,再次切除是首選的,因為輔助照射與顯著的發(fā)病率相關。根據Brandwein,再次切除腫瘤的患者均未出現(xiàn)復發(fā),因此被歸類為陰性切緣(>3mm),對于高級別和臨床T3或T4腫瘤,一些作者建議預防性頸清掃。對于淋巴結轉移風險增加的患者,選擇性頸部放射治療可能是合適的。在本研究中,76.2%的患者僅接受手術治療,13.9%的患者接受部分切除,9.8%的患者僅接受腫瘤治療?;焼栴}:現(xiàn)有的鉑類+長春瑞濱,白蛋白紫杉醇,多西他賽等方案,對于該病治療效果有限。靶向治療:需進一步臨床試驗證實其他問題:該病是一類小眾疾病,手術后效果較好。但會帶來面神經問題,術后對于患者心理和社會功能造成許多障礙。對于神經的保留和輔助治療權衡,需要更多研究和探索。另外,我們學習的時候,SCC是分高低分化,而MEC是分高低級別,高級別對應低分化。然后一位剛剛考研完的師弟,拿了新的教材給我們看。發(fā)現(xiàn)教材有許多改變。但是查了近期的文獻,發(fā)現(xiàn)這種改變好像也不是通用的。容易產生混淆,大家不知道感覺如何?個人覺得,教材還是要跟指南對應。采用高低級別分類,而非高低分化分類。參考文獻:1BhattacharyyaN,?FriedMP.?Determinantsofsurvivalinparotidglandcarcinoma:apopulation-basedstudy.?AmJOtolaryngol.?2005;?26(1):?39-44.2.SamaS,KomiyaT,GuddatiAK.AdvancesintheTreatmentofMucoepidermoidCarcinoma.WorldJOncol.2022Feb;13(1):1-7.doi:10.14740/wjon1412.Epub2021Dec8.PMID:35317327;PMCID:PMC8913015.3.PerazaA,GómezR,BeltranJ,AmaristaFJ.Mucoepidermoidcarcinoma.Anupdateandreviewoftheliterature.JStomatolOralMaxillofacSurg.2020Dec;121(6):713-720.doi:10.1016/j.jormas.2020.06.003.Epub2020Jun18.PMID:32565266.
曹昊天醫(yī)生的科普號2023年08月27日783
0
0
-
頜下腺粘液表皮樣癌,是否必須放療
王劍寧醫(yī)生的科普號2023年06月28日62
0
0
-
罕見病例:粘液表皮樣癌馬尾神經轉移,綜合治療有效1例
女性,25歲。右鼻腔鼻竇粘液表皮樣癌術后、放療后,腦轉移術后放療后,腰骶椎管內轉移多次手術、放化療后,右踝關節(jié)無力、腳底麻木1月余。當地醫(yī)院行MRI檢查示L4-5水平新發(fā)占位。我院復查腰椎MRI,提示腫瘤較前(1月前)明顯增大。治療方案:再次手術減壓+術后藥物治療。術后病理提示:低分化粘液表皮樣癌,伴生殖細胞腫瘤分化。藥物治療4周期見腫瘤顯著縮小。圖123治療前,圖4564周期藥物治療后。
蔡洪慶醫(yī)生的科普號2022年10月28日287
0
0
-
上腭粘液表皮樣癌的外科治療
上腭粘液表皮樣癌(簡稱:粘表)是上腭比較常見的腺源性惡性腫瘤,治療以手術為主,對于一些相對高危的患者術后放療能夠減少局部復發(fā),改善生存。以下是一例13歲女孩,上腭高分化粘液表皮樣癌,腫瘤位于上腭后部,CT檢查發(fā)現(xiàn)腭板壓迫吸收,腭大孔擴張。針對該患者我們需考慮以下幾個因素:患者年輕,腫瘤低度惡性但累及翼板區(qū),治療需要達到根治目的同時保證患者的生活質量,減少手術創(chuàng)傷及瘢痕等給患者帶來羞恥感。為此我們?yōu)樵摶颊卟捎昧藗€性化的手術方案:經口入路腭部惡性腫瘤擴大切除+旋髂淺動脈穿支皮瓣(SCIP)經口內吻合修復腭部缺損。該手術方案的優(yōu)點有:1、根治腫瘤;2、SCIP皮瓣制備對供區(qū)損傷小,傷口隱蔽,除了腹股溝區(qū)手術瘢痕幾乎無其他并發(fā)癥;3、口內吻合技術避免了面頸部的額外手術切口,相對于常規(guī)的頭頸部缺損顯微外科重建手術創(chuàng)傷小,術后無需制動,第二天就可以下床活動;4、術后面頸部無手術瘢痕,腹股溝區(qū)瘢痕隱蔽,避免了手術瘢痕給患者帶來的羞恥感及其他心理問題,利于兒童少年患者心理成長。圖1:經口腔入路腭部腫瘤根治切除后,腭部缺損,口鼻腔相通。圖2:腹股溝區(qū)制備SCIP皮瓣,傷口隱蔽,供區(qū)并發(fā)癥少。圖3:經口內吻合血管顯微外科技術將SCIP皮瓣血管和受區(qū)血管吻合。圖4:吻合血管后將SCIP皮瓣修復腭部缺損,封閉口鼻腔。圖5:放療后2月,SCIP皮瓣成活,腭部無瘺口,口鼻腔隔離。圖6:面頸部無瘢痕,無手術痕跡。
鄭磊醫(yī)生的科普號2021年06月06日3663
0
7
-
腮腺粘液表皮樣癌
粘液表皮樣癌(mucoepidermoidcarcinoma,MEC),來源于腺體及小涎腺腺管的上皮細胞,是涎腺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常見好發(fā)部位為腮腺及口腔內的小腺體。發(fā)病部位以大涎腺為多,約62%發(fā)生于腮腺,占腮腺原發(fā)惡性腫瘤首位。因其臨床表現(xiàn)類似多形性腺瘤,術前易誤診。粘液表皮樣癌是腮腺惡性腫瘤中最常見的一種。單側多見。腫瘤產生的黏液樣囊腫有沿著最小阻力路徑展開的傾向,即沿著腮腺淺葉進入皮下脂肪和皮膚真皮層,故多數腫瘤位于腮腺淺葉,易侵犯皮下脂肪及皮膚;有時會向深葉侵犯(跨深淺葉),少數位于深葉。形態(tài)可為類圓形、分葉狀或不規(guī)則形狀。好發(fā)于中青年,女性多見,也是兒童最常見的涎腺惡性腫瘤。臨床表現(xiàn)無特異性,多為腮腺無痛性包塊,病程長短不一,腫塊質韌,活動度差,多因患者較年輕且病程長,術前易誤診為良性腫瘤。CT平掃呈等密度、或稍低密度,可有斑點狀鈣化;密度不均勻,內可有片狀低密度區(qū)(提示含有豐富的黏液細胞及其產物)、小囊狀(說明黏液成分較少)、或裂隙狀低密度區(qū)(隨惡性程度增高病灶內黏液含量逐漸減少,實性成分增多)。腫瘤邊緣模糊,呈掘足樣改變,增強明顯不均勻強化。CT表現(xiàn)無特異性,主要為邊界欠清,提示腫瘤向周圍組織浸潤,強化較明顯提示腫瘤血供較豐富,這些應考慮到惡性病變可能,最終確診仍需依靠病理學檢查。病理組織學表現(xiàn):分為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三型。高分化表現(xiàn)為良性腫瘤,低分化型表現(xiàn)為典型的惡性腫瘤,中分化介于兩者之間。在顯微鏡下,黏液表皮樣癌中主要有兩類細胞,一類是分泌黏液的黏液細胞,而另一類是不分泌黏液的其他細胞,包括鱗狀細胞、中間細胞,以及透明細胞。分化較好(高分化、低級別)的黏液表皮樣癌,往往邊界相對清楚,而黏液細胞較多,可形成大小不一的含黏液的囊性區(qū);在超聲上,則表現(xiàn)為囊實性混合回聲腫物,或低回聲為主的實性腫物,外形欠規(guī)則,邊界尚清,常可見包膜,鈣化灶較少見;同側頸部淋巴結轉移不多見。分化較差(低分化、高級別)的黏液表皮樣癌,則黏液細胞較少,多呈實性,生長更具有浸潤性,而使得邊界模糊不清,且鈣化、壞死區(qū)也更為常見;在超聲上,大多表現(xiàn)為中低回聲為主的實性腫物,外形不規(guī)則,邊界模糊不清,內部回聲不均勻,可見鈣化斑、片狀液化壞死區(qū);同側頸部??梢姰惓A馨徒Y。免疫組化:P63基因蛋白部分陽性,S100蛋白陽性,CEA局灶性陽性,CK7陽性,Ki-67陽性指數為2%,特染AB-PAS染色陽性。最主要的治療方式是手術切除,預后主要取決于年齡、臨床分期和病理類型。高分化的黏液表皮樣癌的5年生存率可達98%,而低分化者則僅為56%。年輕患者、女性、發(fā)生于腮腺者,相對于年老患者、男性、發(fā)生于頜下腺者,預后要好。
黃郁林醫(yī)生的科普號2021年06月05日10353
1
6
-
涎腺粘液表皮樣癌的診治
粘液表皮樣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在涎腺腫瘤中占5%~10%。根據癌細胞分化程度的高低和生物學行為,將其分為低度惡性和高度惡性粘液表皮樣癌。腫瘤的主要成分為粘液樣細胞和表皮樣細胞。臨床表現(xiàn)粘液表皮樣癌發(fā)生在腮腺者最多,約占70%以上。小涎腺者常見于鄂部,其他部位如磨牙后區(qū)、頰部、上下唇等部位則少有發(fā)生。可發(fā)生于任何年齡,以30~50歲多見,女性多于男性,約為1.5∶1。高分化者常呈無痛苦性腫塊,生長緩慢。腫瘤大小不等,邊界可清或不清,質地中等偏硬,表面可呈結節(jié)狀。粘液表皮樣癌的臨床表現(xiàn)與臨床的分化程度關系密切。高分化型,占多數,一般為無痛性腫塊,生長較慢,病程較長。腫瘤體積大小不一,邊界清楚,質偏硬,活動,表面光滑或呈結節(jié)狀??蔀槟倚?,亦可為實性。發(fā)生于腭部或磨牙后區(qū)者,可見腫塊在粘膜下呈淡藍色或暗紫色,粘膜光滑,質地軟,穿刺可抽出少量血性紫黑色液體。低分化型腫瘤生長較快,常伴疼痛。邊界不清楚,呈彌散性,與周圍組織有粘連,可破潰而繼發(fā)感染,形成經久不愈的潰爛面,并有淡黃色粘稠分泌物。有時可形成涎瘺。發(fā)生于腮腺者,累及面神經時可發(fā)生面神經癱瘓癥狀及面肌抽搐癥狀。發(fā)生于腭部者,可能破壞硬腭。治療措施粘液表皮樣癌原發(fā)灶的處理主要是區(qū)域性根治性切除。為防止復發(fā),手術應在距腫瘤1cm以外的正常組織內進行腫瘤切除。腮腺高分化粘液表皮樣癌首次手術治療者,不管病期如何,一般采用保留面神經的腮腺全切除術;低分化型浸潤面神經的機會較多,如面神經受累,應行犧牲面神經的腮腺全切術,如果及的面神經長度較大,可以在切除一段神經后做神經移植。發(fā)生在頜下腺的粘液表皮樣癌,應行頜下三角清掃術。發(fā)生在腭部者,應做部分上頜骨切除術。如腫瘤已侵犯周圍組織,應做擴大切除術。粘液表皮樣癌的區(qū)域淋巴結轉移率較低,除低分化型可考慮行頸淋巴結清掃術外,高分化者一般不做選擇性頸淋巴清掃術,只有在切除原發(fā)腫瘤時確定頸淋巴結有轉移者,才做頸淋巴結清掃術。粘液表皮樣癌對放射治療不敏感,但對低分化型術后可配合使用放射治療,有可能提高療效或減少復發(fā)。
冀予心醫(yī)生的科普號2012年10月22日11740
4
7
-
粘液表皮樣癌
粘液表皮樣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在1972年的世界衛(wèi)生組織組織學分類中稱為“粘液表皮樣腫瘤”。在1991年修訂后的組織學分類中,明確為惡性腫瘤,稱“粘液表皮樣癌”,是唾液腺惡性腫瘤中最常見者。粘液表皮樣癌根據粘液細胞的比例、細胞的分化、有絲分裂像的多少,以及腫瘤的生長方式,分為高分化或低分化兩類。分化程度不同,腫瘤的生物學行為及預后大不一樣。粘液表皮樣癌患者女性多于男性,發(fā)生于腮腺者居多,其次是腭部和下頜下腺,也可發(fā)生于其它小唾液腺,特別是磨牙后腺。高分化粘液表皮樣癌的臨床表現(xiàn)有時與多形性腺瘤相似,呈無痛性腫塊、生長緩慢。腫瘤體積大小不等,邊界可清或不清,質地中等偏硬,表面可呈結節(jié)狀。位于腭部及磨牙后區(qū)的高分化粘液表皮樣癌,有時可呈囊性,表面粘膜呈淺藍色,應與囊腫相鑒別。在手術中可以發(fā)現(xiàn),腫瘤常無包膜或包膜不完整,與周圍腺體組織無明顯界限。有時可見面神經與腫瘤粘連,甚至被腫瘤包裹,但很少出現(xiàn)面癱癥狀。高分化粘液表皮樣癌如手術切除不徹底,術后可以復發(fā),但很少發(fā)生頸淋巴結轉移,血行性轉移更為少見?;颊咝g后生存率較高,預后較好。與高分化者相反,低分化粘液表皮樣癌生長較快,可有疼痛,邊界不清,與周圍組織粘連,腮腺腫瘤常累及面神經,淋巴結轉移率較高,且可出現(xiàn)血行性轉移。術后易于復發(fā),患者預后較差。因此,高分化粘液表皮樣癌屬低度惡性腫瘤,而低分化粘液表皮樣癌則屬高度惡性腫瘤。前者較常見,后者少見。治療以手術為主,高分化者應盡量保留面神經,除非神經穿入腫瘤或與腫瘤緊密粘連。分離后的神經可加用術中液氮冷凍及術后放療,以殺滅可能殘留的腫瘤細胞。高分化者如手術切除徹底,可不加術后放療,而低分化者宜加用術后放療。高分化者不必作選擇性頸淋巴清掃術,低分化者則可考慮選擇性頸淋巴清掃術。因此,對于粘液表皮樣癌,病理分級是指導治療的重要指標。
張雷醫(yī)生的科普號2010年06月24日24923
3
19
相關科普號

鄭磊醫(yī)生的科普號
鄭磊 主任醫(yī)師
北京大學口腔醫(yī)院
口腔頜面外科
1415粉絲5.3萬閱讀

冀予心醫(yī)生的科普號
冀予心 主任醫(yī)師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同濟醫(yī)院
口腔醫(yī)學中心
75粉絲15.2萬閱讀

王樹鵬醫(yī)生的科普號
王樹鵬 副主任醫(yī)師
遼寧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
中醫(yī)科
279粉絲1.7萬閱讀
-
推薦熱度5.0王佃燦 副主任醫(yī)師北大口腔醫(yī)院 口腔頜面外科
口腔頜面部腫瘤 159票
口腔頜面部囊腫 47票
拔牙 14票
擅長:腮腺腫瘤,舌下腺囊腫,口腔癌,頜骨腫瘤。阻生牙/多生牙拔除(僅限名醫(yī)掛號) -
推薦熱度5.0張雷 主任醫(yī)師北大口腔醫(yī)院 口腔頜面外科
口腔頜面部腫瘤 181票
口腔頜面部囊腫 83票
舌癌 49票
擅長:各種常見口腔頜面外科疾病的診治,主要是口腔頜面部腫瘤手術及綜合治療、唾液腺疾病診治,口腔頜面部及頭頸部缺損術后修復,頜面部外傷及畸形修復,面部畸形整復,牙齒導致頜骨疾患(頜骨囊腫,牙源性腫瘤),牙槽外科相關疾病及種植牙,復雜阻生牙埋伏牙拔除,特色:口腔頜面部疾病的微創(chuàng)治療 -
推薦熱度4.8韓偉 主任醫(yī)師南京市口腔醫(yī)院 口腔頜面外科
口腔頜面部腫瘤 90票
口腔頜面部囊腫 26票
舌癌 11票
擅長:獨立主刀各類頜面部腫瘤手術4000臺以上 每年在省內外各單位進行手術演示及疑難手術會診近百次 臨床擅長各類疑難、復雜口腔惡性腫瘤的手術治療 專攻腮腺、頜下腺、舌下腺等良性腫瘤的精細化手術 在頜面部復雜骨折的手術矯治方面有豐富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