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細胞瘤
就診科室: 神經(jīng)外科 放療科 小兒神經(jīng)外科

精選內容
-
哪些指標是判斷兒童生殖細胞瘤的標準呢?
張俊平醫(yī)生的科普號2022年12月28日43
0
0
-
純生殖細胞瘤核磁影像上顯示腫瘤全消,并不代表沒有腫瘤細胞。
張俊平醫(yī)生的科普號2022年12月28日48
0
0
-
8歲小孩生殖細胞瘤,活檢后吃可的松,現(xiàn)在早8點沒吃藥查皮質醇在正常值了,可以停藥嗎?
姚勇醫(yī)生的科普號2022年12月24日67
0
0
-
孩子鞍區(qū)生殖細胞瘤,目前吃激素、彌凝、優(yōu)甲樂,這次新冠發(fā)燒三天了,最高38.9
姚勇醫(yī)生的科普號2022年12月24日44
0
0
-
13歲女孩鞍區(qū)純生殖細胞瘤結療一年,各方面都很穩(wěn)定,什么時候可以打生長激素和性激素呢?
姚勇醫(yī)生的科普號2022年12月24日83
0
0
-
我家孩子7歲,松果體區(qū),活檢是純生殖細胞瘤,二化后有殘留,讓做手術到手術醫(yī)院腫瘤沒了,還屬于純生殖細
姚勇醫(yī)生的科普號2022年12月03日64
0
0
-
顧主任您好,兒童顱內純生殖細胞瘤放療預后咋樣
兒童節(jié)免費直播義診2022年11月06日61
0
1
-
生長性畸胎瘤綜合征||生殖細胞腫瘤治療期間病灶增大,不一定是進展/復發(fā)
患兒,男性,病理診斷為顱內混合性生殖細胞腫瘤,在術后輔助化療期間,核磁提示腫瘤增大,但血清腫瘤標志物持續(xù)減少,如何診斷?一定是復發(fā)嗎?注意啦!在這種核磁結果與血清標志物結果不匹配時,一定要考慮生長性畸胎瘤綜合征的可能。如果技術上可行,建議進行二次手術探查以獲得準確診斷。那么,什么是生長性畸胎瘤綜合征呢?定義混合性惡性生殖細胞腫瘤(Mixedmalignantgermcelltumors,MMGCT)通常包括不同腫瘤亞型的組合,包括卵黃囊瘤、生殖細胞瘤、胚胎癌、絨毛膜癌和/或成熟或未成熟畸胎瘤。MMGCT的惡性成分通常對化療和放療敏感,而畸胎瘤成分則不敏感,在輔助治療期間或治療后,成熟畸胎瘤成分可能會加速生長,在核磁上保持為具有特征性蜂窩狀外觀的穩(wěn)定殘留腫塊,隨后在二次手術探查時得到證實。而腫瘤標志物AFP或β-HCG則反常地減少或正常化。這種罕見的現(xiàn)象稱為生長性畸胎瘤綜合征(growingteratomaSyndrome,GTS)。這種現(xiàn)象是1982年由Logothetis等人在顱外生殖細胞腫瘤患者中首次報道。最初Logothetis等人描述的GTS特點包括:(a)先前升高的血清腫瘤標志物的正常化;(b)化療期間或化療后腫瘤增大;以及(c)除MT之外不存在任何其他生殖細胞腫瘤成分。顱內生殖細胞腫瘤也可發(fā)生GTS,稱為顱內生長性畸胎瘤綜合征(intracranialgrowingteratomaSyndrome,iGTS)。但迄今為止報告的病例數(shù)有限,最主要的有3項研究:(1)2009年,韓國,研究者觀察了52例新診斷顱內生殖細胞腫瘤患者,有6例(11.5%)后期發(fā)生iGTS。(2)2011年,韓國,研究者觀察了170例顱內生殖細胞腫瘤患者,11例(6.5%)被確診為iGTS。(3)2020年,來自北美、澳大利亞的22個中心的研究者從777例顱內生殖細胞瘤腫瘤患者中納入分析了39例iGTS(5%)。同時,該研究中擴展了Logothetis等人提出的iGTS定義:在治療期間,只要最主要成分是成熟畸胎瘤,且腫瘤標志物減少,允許有最少量其他生殖細胞腫瘤成分的殘留。具體包括:(a)初診斷為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生殖細胞腫瘤;(b)治療期間或治療后,影像學上腫瘤生長,而腫瘤標志物減少、正?;虮3株幮裕唬╟)二次探查手術證實主要成分為成熟畸胎瘤。臨床特點1、發(fā)病率iGTS在純生殖細胞瘤患者不發(fā)生。均發(fā)生在非生殖細胞瘤的生殖細胞腫瘤,如混合性生殖細胞腫瘤、未成熟畸胎瘤,少部分來自卵黃囊瘤。在整個顱內生殖細胞腫瘤的發(fā)病率為5%-10%左右。男性發(fā)病率更高(約占85%),松果體區(qū)更易發(fā)生(約占65%-87%)。2、發(fā)生時間發(fā)生在初始診斷生殖細胞腫瘤后2個月(范圍0.5-32個月),可以發(fā)生在輔助放化療期間,也可以發(fā)生在輔助治療之后。3、發(fā)生的原因/機制(1)化療誘導未成熟生殖細胞分化為成熟畸胎瘤表型,這可以通過文獻數(shù)據(jù)“生殖細胞腫瘤初次術后病理,一半左右患者含有未成熟畸胎瘤成分”得到支持。(2)低劑量照射可觸發(fā)畸胎瘤成分的生長或成熟,使成熟畸胎瘤成分不受抑制地生長。4、影像學特點iGTS在核磁上往往呈現(xiàn)蜂窩狀多囊性生長模式,不規(guī)則強化,這是其典型影像學特征。a:初診斷時,鞍上,混合生殖細胞腫瘤b:診斷為iGTS時,囊性病灶c:初診斷時,松果體區(qū),未成熟畸胎瘤d:診斷為iGTS時,腫塊體積增大,完全囊性改變e:初診斷時,松果體區(qū),實性,卵黃囊瘤f:診斷為iGTS時,腫塊增大,多囊性改變g/h:脊髓轉移的病例(混合生殖),新病變位于骶骨區(qū)域,呈細長的多囊性改變診斷診斷主要標準:治療過程中腫瘤增大,腫瘤標志物減少、正?;虮3株幮裕翁讲槭中g證實主要成分為成熟畸胎瘤。治療iGTS的治療主要依靠外科手術切除。全切患者的預后更好。除手術干預外,原有治療軌跡基本保持不變,患者繼續(xù)先前計劃的生殖細胞腫瘤的治療,5年的總生存率可達92%。結論(1)對于可疑進展的非生殖細胞瘤性生殖細胞腫瘤(NGGCT),如果在輔助化放療期間或早期隨訪期間影像學上觀察到病灶生長,但腫瘤標志物陰性或正?;?,則懷疑有生長性畸胎瘤綜合征(iGTS),應嘗試進行手術切除以獲取病理準確診斷。(2)如果病理證實為iGTS,或僅表現(xiàn)為壞死或纖維化,且不存在任何活性成分,則患者不能被視為疾病進展。(3)早期識別和懷疑iGTS對于確保及時進行手術干預至關重要。早期根治性切除可能是改善iGTS預后的首選治療方法。iGTS切除術后應恢復生殖細胞腫瘤原有治療計劃。參考文獻:JNeurosurgPediatrics(2009)3:392-396;JNeurooncol(2011)101:109–115;JNeurooncol(2020)147:721-730敬請注意:本文僅供相關專業(yè)人員學習參考之用,文中的所有信息均不作為診斷和治療疾病的依據(jù)。如出現(xiàn)文中描述的癥狀,請及時就醫(yī)。另外,本文僅節(jié)選原文的一部分,內容可能不完整或與原文存在偏差,若需更完整的信息請參閱原文。撰稿:蓋菁菁審校:張俊平溫馨提示:了解腦腫瘤化療診療相關知識,可關注腦腫瘤化療張俊平醫(yī)生微信公眾號:nzlhl-zjp出診時間:周二上午、周四上午門診預約電話:010-62856916010-62856788
張俊平醫(yī)生的科普號2022年10月08日390
0
0
-
一例 生殖細胞瘤 成功治療病例
患者周xx,女童,2011.11.02出生,江蘇人,患兒2021.8出現(xiàn)反復頭痛,有嘔吐,容易口渴,伴有多飲多尿,2022.2出現(xiàn)頸背部疼痛,就診于當?shù)蒯t(yī)院(江蘇鹽城射陽人民醫(yī)院)行頭顱MRI示:鞍區(qū)占位,考慮生殖細胞瘤可能,后就診于我院,行頭顱CT:鞍區(qū)及鞍上囊實性占位,生殖細胞瘤可能。2022.2.28頭顱MRI示:鞍區(qū)及鞍上占位,生殖細胞瘤可能。實驗室檢查:AFP1.31ng/ml,HCG26mIU/ml。2022.02.28頭顱MR:2022.03.01全麻下行導航引導內鏡下鞍區(qū)及鞍上占位切除+Ommaya泵植入術,術后病理提示生殖細胞瘤。2022.03.04頭顱MR(手術后頭顱MR)后患者來我科就診,排除禁忌,我科予放療:全腦室+瘤床23.4Gy/13Fx,瘤床加量16.2Gy/9Fx。2022.03.24AFP1.76ng/ml,HCG3.5mIU/ml于2022-03-24開始順鉑+依托泊苷方案同步化療,具體用藥為:順鉑16mgd1-5+依托泊苷80mgd1-5Q3w。同步放化療期間出現(xiàn)血鈉進行性增高,予對癥處理后血鈉控制不佳,我院PICU予對癥補充濃鈉治療,甘露醇降顱壓,頭孢呋辛抗感染治療,對癥支持治療后好轉。2022.4.11恢復放療,目前放療完成。2022.05.04AFP1.45ng/ml,HCG3.4mIU/ml2022.05.06頭顱MR:"鞍區(qū)生殖細胞瘤術后",目前頭顱MRI增強未見明顯復發(fā)或轉移性病灶,右側額部硬膜下少量積血吸收后,請結合臨床、復查。雙側上頜竇及篩竇積液。2022.5.3、2022.6.3、2022.06.25起予以EP方案化療:順鉑16mgd1-5+依托泊苷80mgd1-5Q3w?;熯^程基本順利。4程化療后評估:2022.06.28AFP:1.36ng/ml,HCG<2mIU/ml頭顱MR:鞍區(qū)病灶無殘留,未見復發(fā)、轉移。
朱傳營醫(yī)生的科普號2022年07月12日945
0
1
-
日本神經(jīng)腫瘤學會原發(fā)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生殖細胞腫瘤診療指南
原發(fā)性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生殖細胞腫瘤(GCTs)是一種罕見的腫瘤,好發(fā)于兒童和青年人群。WHO將生殖細胞腫瘤分為5類:生殖細胞瘤、畸胎瘤(成熟/未成熟)、卵黃囊瘤、絨毛膜癌和胚胎癌。其中,生殖細胞瘤占60-70%,其次為混合性生殖細胞腫瘤(NGGCTs),單純的卵黃囊瘤、絨毛膜癌和胚胎癌極少見。生殖細胞腫瘤好發(fā)于中線部位,即鞍區(qū)(下丘腦/垂體后葉)和松果體區(qū)。同時發(fā)生于這兩個部位的腫瘤稱“雙灶性”腫瘤。臨床癥狀也與腫瘤的部位相關,松果體區(qū)生殖細胞腫瘤常造成大腦導水管梗阻,引起梗阻性腦積水。同時中腦的四疊體受壓或受侵引起雙眼向上凝視障礙。鞍區(qū)生殖細胞腫瘤引起視野缺損和內分泌功能紊亂,包括尿崩癥。另外,基底節(jié)和丘腦的生殖細胞腫瘤造成肢體偏癱、感覺異常和認知功能異常。生殖細胞腫瘤有明顯的性別差異,松果體區(qū)腫瘤大多數(shù)為男性患者,鞍區(qū)腫瘤性別分布無明顯差異或女性略多。另外,生殖細胞腫瘤的發(fā)病率存在地區(qū)差異,東亞地區(qū)的發(fā)病率是西方的3-8倍。在日本,GCTs占所有原發(fā)腦腫瘤的2.7%,占兒童腦腫瘤的15.3%。相比之下GCTs僅占西方兒童腦腫瘤的1-3%。生殖細胞腫瘤的起源被推測為原始生殖細胞(PGC),這些細胞錯誤遷移至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并作為異位胚胎細胞進行增殖。生殖細胞腫瘤的遺傳學機制包括MAPK和PI3K通路的改變,以及以12p獲得為代表的染色體異常。此類腫瘤的DNA甲基化水平整體較低,與PGCs一致。另外,生殖細胞腫瘤存在與干細胞和細胞多能性相關基因的特征性表達,并存在與神經(jīng)發(fā)育、WNT通路,細胞侵襲以及上皮-間質轉化相關的基因表達。特征性miRNA表達包括miR-371-373和miR-371-373等,可能具有潛在的臨床應用前景。GCTs的5年OS主要取決于組織學類型,純生殖細胞瘤的5年生存率達到90%-95%,因此與健康相關的生活質量(HR-QOL)成為接受輔助治療后長期生存患者的重要問題。NGGCTs的5年PFS為70%。日本神經(jīng)腫瘤學會(JSNO)于2022年發(fā)表了一項指南,提供了最新進展和循證醫(yī)學證據(jù),以制定規(guī)范化的臨床診療標準,并解答臨床工作中遇到的突出問題。本文摘錄該指南的要點,供專業(yè)人士參考。圖1:生殖細胞腫瘤的影像學、組織病理學特點和腫瘤標志物(翻譯自原圖,僅供參考)一、疾病的診斷和分類1、腫瘤標志物的重要意義當懷疑原發(fā)性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生殖細胞腫瘤時,建議測定血液和腦脊液中腫瘤標志物(AFP和β-HCG)的值,除非醫(yī)學上有禁忌癥(1A級)診斷原發(fā)性CNS生殖細胞腫瘤時,當存在典型的影像學和臨床表現(xiàn)時,首先應檢測腫瘤標志物。β-HCG輕度升高可見于生殖細胞瘤,明顯升高提示絨毛膜癌成分。AFP升高見于卵黃囊腫瘤,而未成熟畸胎瘤可能表現(xiàn)為HCG和AFP同時升高。此外,朗格漢斯細胞組織細胞增生癥也可以觀察到β-HCG輕度升高,因此需要謹慎鑒別。腫瘤標記物也有助于區(qū)分放化療期間的腫瘤進展和“生長性畸胎瘤綜合征”,后者的特點是腫瘤標記物在腫瘤進展的情況下仍保持正常。此外,腫瘤標記物可評估治療反應,并對腫瘤復發(fā)高度敏感。2、組織病理學診斷的必要性當懷疑生殖細胞腫瘤時,建議進行組織病理學檢查明確診斷(2C級)雖然影像和腫瘤標記物對于診斷是不可或缺的,但這些非侵入性檢查存在局限性。例如,一項對89例腫瘤標志物陰性的雙灶性腫瘤的研究中,有3例(3.4%)組織病理學診斷為NGGCT。在SIOP-CNS-GCT-96研究中,149例NGGCT中有10例(6.7%)不符合HCG>50IU/L或AFP>25ng/ml的診斷標準。這些研究提示部分NGGCT腫瘤標志物可為陰性(例如未成熟畸胎瘤、胚胎癌等成分),部分生殖細胞瘤的標志物可為陽性,單純通過腫瘤標志物診斷生殖細胞腫瘤存在局限性。然而,如果強烈懷疑NGGCT,是否有必要進行活檢仍存在爭議,因為活檢手術可能造成腫瘤播散,以及引起與手術相關的并發(fā)癥,或者因取材有限出現(xiàn)不確定或錯誤的結果。考慮到這些問題,該指南建議當腫瘤標志物明顯升高(β-HCG≧2000mIU/ml或AFP≧2000ng/ml),且臨床癥狀和影像學表現(xiàn)典型時,可在沒有組織病理學檢查的情況下診斷NGGCT。二、手術的意義1、純生殖細胞瘤強烈反對積極切除純生殖細胞瘤(1B級)。由于放化療對純生殖細胞瘤有效,外科治療的目的是獲得足夠進行組織病理學診斷的腫瘤標本。采取活檢手術和切除腫瘤相比,對患者的預后沒有影響。但由于活檢標本體積很小,可能無法充分反應整個腫瘤的組織病理學類型,造成診斷的不完整。因此,完整收集并整合臨床資料、腫瘤標志物和組織病理學檢查結果對于最大限度減少漏診NGGCT成分非常重要。當上述檢查結果存在矛盾時,應選擇惡性程度較高的部分進行診斷,并進行適當?shù)闹委煛?、NGGCT對于成熟性畸胎瘤,強烈建議手術切除(1B級)。對于含有未成熟性畸胎瘤的NGGCT,強烈建議化療(和放療)后切除殘留腫瘤(1C級)。一些研究表明,成熟性畸胎瘤單純采用手術切除后患者可長期生存,腫瘤無復發(fā)。Delphi共識確定將完整切除作為成熟性畸胎瘤的治療手段。在ACNS0122研究中,如果在誘導化療后腫瘤達到CR,則進行放療。否則應在放療或大劑量化療(HDC)后接受二次手術。此時腫瘤的殘余成分通常為畸胎瘤或其他非腫瘤性組織。放化療期間腫瘤標志物正常,但腫瘤逐漸生長的現(xiàn)象稱為“生長型畸胎瘤綜合征”,需手術切除并明確病理。有研究表明,多達21%的NGGCT存在生長性畸胎瘤綜合征??紤]到一些NGGCT在化療前通過臨床診斷而未得到病理學證實,因此切除殘余腫瘤并進行病理檢查對后續(xù)的治療也具有重要意義。另外,殘余腫瘤繼續(xù)進展的比例較高,通過手術切除是很重要的。任何影像學檢查示增強的病變都可診斷為殘余腫瘤,但殘余體積多大時應接受手術尚未達成共識。日本臨床經(jīng)驗是在放化療后切除殘余腫瘤,但COG和SIOP的臨床研究中在化療后切除殘余腫瘤,因此二次手術的最佳時機仍需進一步明確。3、腦積水的外科治療強烈建議通過第三腦室造瘺術等方式治療腦積水(1B級)對于松果體區(qū)生殖細胞腫瘤伴有梗阻性腦積水的患者,內鏡下第三腦室造瘺術(ETV)+松果體區(qū)腫瘤活檢術是安全有效的治療手段,既緩解腦積水,又可獲取組織進行病理學診斷,手術并發(fā)癥通常較少。當ETV不可行時,可通過腦室穿刺外引流緩解腦積水。腦室-腹腔分流可能導致腫瘤播散至腹腔。有研究表明,在106例與腦室-腹腔分流相關的原發(fā)CNS腫瘤神經(jīng)系統(tǒng)外轉移患者中,有25例為生殖細胞腫瘤,轉移灶均位于腹腔。因此推薦采用ETV治療與生殖細胞腫瘤相關的腦積水。三、純生殖細胞瘤的治療——放化療的作用1、對于沒有脊髓播散的純生殖細胞瘤,強烈建議采用全腦室放療和化療(1B級)2、對于沒有脊髓播散的純生殖細胞瘤,強烈反對進行預防性的脊髓放射治療(1C級)3、對于純生殖細胞瘤,強烈反對單獨進行化療(1B級)純生殖細胞瘤可出現(xiàn)腦室壁播散轉移,因此局部放療無法預防放射野外的腫瘤復發(fā)。在SFOPTGM-TC-90研究中,對于未出現(xiàn)腫瘤播散的患者采用異環(huán)磷酰胺+卡鉑+依托泊苷方案化療后,再行40Gy局部放療。在60例患者中,有10例出現(xiàn)腫瘤復發(fā),其中8例位于腦室內。SIOPCNSGCT-96研究對未出現(xiàn)腫瘤播散的患者采取24Gy全中樞放療及局灶補量16Gy,對比40Gy局灶放療。在接受全中樞放療的患者中,有4例出現(xiàn)局部復發(fā)(4/125);而局部放療組有7例復發(fā)(7/65),其中6例在放射野外的腦室內復發(fā)。因此,全腦室放療(WVI)聯(lián)合化療是有必要的。關于放療劑量,SIOPCNSGCTII和日本臨床研究均將24Gy作為全腦室放療的標準劑量。ACNS1123研究對化療后達到CR的患者使用18GyWVI加12Gy局部放療,未達到CR的患者使用24GyWVI加12Gy局部放療。雖然CSI對純生殖細胞瘤有效,但很少有患者在未接受預防性脊髓化療的情況下出現(xiàn)脊髓腫瘤復發(fā)。另外CSI和全腦放療(WBI)可能導致內分泌障礙和影響認知功能。因此,對于鞍區(qū)、松果體區(qū)和腦室內的腫瘤,應避免采用WBI或CSI。而基底節(jié)和丘腦的腫瘤有可能侵犯腦實質,WBI可能優(yōu)于WVI。關于純生殖細胞瘤的化療,臨床研究中通常采用以鉑類為基礎的聯(lián)合化療,例如與依托泊苷和/或異環(huán)磷酰胺等烷化劑聯(lián)合應用。鑒于目前無證據(jù)表明鉑類藥物、依托泊苷聯(lián)合烷化劑的生存優(yōu)勢,建議鉑類聯(lián)合依托泊苷治療生殖細胞瘤。近期開展的ACNS1123研究(隊列2)中,采用卡鉑聯(lián)合依托泊苷治療未播散生殖細胞瘤,化療后接受全腦室放療和局部補量。SIOP研究采用卡鉑+依托泊苷與異環(huán)磷酰胺+依托泊苷交替應用。鑒于兩種方案均取得了較好的療效,暫無法確定哪種方案更優(yōu)。但研究表明,單純化療后,約1/2的病人出現(xiàn)腫瘤復發(fā),因此強烈反對單獨進行化療的治療手段。四、混合性生殖細胞腫瘤的治療強烈建議對NGGCT進行化療和放療,但不包括成熟性畸胎瘤(1B級)日本將純生殖細胞瘤外的生殖細胞腫瘤劃分為中等風險組和高風險組,其中中等風險組為:①未成熟畸胎瘤;②畸胎瘤惡變;③以生殖細胞瘤或畸胎瘤成分為主,混合有少量惡性成分的腫瘤。而高風險組為:以絨毛膜癌、卵黃囊瘤、胚胎癌成分為主的混合性生殖細胞腫瘤,或腫瘤標志物水平過高的腫瘤。不同的國家或地區(qū)對混合性生殖細胞腫瘤的定義和分類標準不同,臨床研究的結果也會有所差異(表2)。表2:不同國家和地區(qū)生殖細胞腫瘤的診斷標準(翻譯自原圖,僅供參考)日本東京大學和日本兒童腦瘤研究小組的研究表明,中等風險組患者接受擴大的局部放療或WVI(23.4Gy,局部補量至50.4Gy),并聯(lián)合化療。無進展生存率為89%(中位隨訪期為3.7年)。而高風險組患者接受CSI及異環(huán)磷酰胺+卡鉑+依托泊苷(ICE)方案化療。ACNS0122研究采用卡鉑+依托泊苷交替異環(huán)磷酰胺+依托泊苷(CE/IE)方案化療及CSI(全中樞36Gy,局部補量至18Gy),5年PFS和OS分別為84±4%和93±3%。在ACNS1123研究中,化療方案相同,但放療方案改為WVI(30.6Gy)+局部補量(50.4Gy),5年PFS和OS分別為88±4%和92±3%。SIOPCNSGCT-96研究也采用ICE方案化療,對無腫瘤播散患者采用局部放療(54Gy),對存在腫瘤播散患者采用CSI(全中樞30Gy,局部補量至54Gy),前者5年PFS和OS率分別為72±4%和82±4%,后者分別為68±9%和75±8%。治療前甲胎蛋白>1000ng/ml和治療后存在腫瘤殘留是不利的預后因素。綜上,無腫瘤播散的NGGCT患者是否采取CSI仍存在爭議。而中等風險的NGGCT采取何種放療方式也有待進一步研究。另外,NGGCT可發(fā)生于3-4歲及以下的嬰幼兒,此類患者不宜采取全中樞放療,因此可能需要制定新的治療策略。五、復發(fā)腫瘤的治療1、純生殖細胞瘤強烈推薦以根治腫瘤為目的的治療(1B級)基于回顧性研究,復發(fā)純生殖細胞瘤可通過挽救治療獲得治愈,但并無標準化治療手段。在一項對25例復發(fā)生殖細胞瘤的研究中,有17例治療有效。其中接受放化療的13例患者全部生存(CSI:8例,局部放療4例,WVI:1例)。另有11例僅接受放療,1例僅接受化療。在死亡患者中,7例僅接受局部放療,1例僅接受化療。另一項研究表明CSI與預后相關。另有利用HDC治療復發(fā)生殖細胞瘤的研究,但樣本量有限??偠灾?,復發(fā)純生殖細胞瘤的治療尚無標準。2、混合型生殖細胞腫瘤推薦以緩解腫瘤為目的的治療,但當療效不佳時也建議姑息治療(2C級)復發(fā)的NGGCT的預后較差,既往研究數(shù)量和質量相對有限。一項以塞替哌為基礎的HDC研究中,12例患者中有4例獲得了DFS(無疾病生存,中位時間35月)。KSPNOS-530研究中,11例患者有4例達到DFS,其中3例在復發(fā)時接受全中樞再放療(23.4~39.6Gy)。其余患者均未接受再放療。在SIOPCNSGCT-96研究中,比較了22例接受HDC和10例接受標準化療(卡鉑/順鉑+異環(huán)磷酰胺+依托泊苷)患者的5年OS,其中僅有HDC組中的3名患者存活達到5年,且僅有1人接受了再放療。NGGCT復發(fā)時的挽救性治療受到初始治療方案,特別是放療劑量的影響。另外,雖然已有通過HDC或大劑量化療聯(lián)合放療取得良好療效的案例,但整體的治療效果仍然很差。需要研究新的治療方法。六、患者隨訪強烈建議盡可能長時間的隨訪(1B級)在大多數(shù)研究中,生殖細胞腫瘤的隨訪時間應達到10年。然而,對SEER數(shù)據(jù)庫499例生殖細胞腫瘤(1973-2005)數(shù)據(jù)的研究發(fā)現(xiàn),患者的生存曲線比一般人群下降的速度更快。在確診5年后死亡的46例患者中,僅有16%的死因與疾病相關(其中一半死于復發(fā)),復發(fā)后的中位生存期為9.1年。與腫瘤相關的死亡往往發(fā)生于確診后20年內。而其他原因往往造成了患者遠期生存率的下降,如放療后20年內腦血管事件的累積風險為12~20%,腫瘤患者與卒中有關的死亡率約為一般人群的59倍。另外,放療后可能出現(xiàn)第二腫瘤,如膠質瘤、腦膜瘤、海綿狀血管瘤和黑色素瘤。因此,生殖細胞腫瘤患者的隨訪應持續(xù)終身,關注與治療相關的并發(fā)癥,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社會福利是很重要的。參考資料:HideoNakamuraetal.TheJapanSocietyforNeuro-Oncologyguidelineonthediagnosisandtreatmentofcentralnervoussystemgermcelltumors.Neuro-Oncology.24(4),503-515,2022敬請注意:本文僅供相關專業(yè)人員學習參考之用,文中的所有信息均不作為診斷和治療疾病的依據(jù)。如出現(xiàn)文中描述的癥狀,請及時就醫(yī)。另外,本文僅節(jié)選原文的一部分,內容可能不完整或與原文存在偏差,若需更完整的信息請參閱原文。編譯:趙赤審校:張俊平
首醫(yī)大三博腦科醫(yī)院神經(jīng)腫瘤化療中心科普號2022年06月24日765
0
2
生殖細胞瘤相關科普號

陳志鑫醫(yī)生的科普號
陳志鑫 主治醫(yī)師
南陽市中心醫(yī)院
兒科
680粉絲8.3萬閱讀

李賓醫(yī)生的科普號
李賓 副主任醫(yī)師
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新華醫(yī)院
神經(jīng)外科
585粉絲24.3萬閱讀

陳拓宇醫(yī)生的科普號
陳拓宇 副主任醫(yī)師
北京清華長庚醫(yī)院
神經(jīng)外科
753粉絲4.5萬閱讀
-
推薦熱度5.0李健 副主任醫(yī)師湘雅醫(yī)院 神經(jīng)外科
腦腫瘤 12票
腦積水 8票
生殖細胞瘤 4票
擅長:1)兒童腦腫瘤(膠質瘤、髓母細胞瘤、生殖細胞腫瘤、室管膜瘤、顱咽管瘤等);2)腦積水;3)先天性畸形(脊髓拴系綜合征、腦膜腦膨出、脊髓脊膜膨出、狹顱征);4)兒童血管畸形、海綿狀血管瘤、腦出血、煙霧??;5)兒童腦外傷。 -
推薦熱度4.9曾高 主任醫(yī)師宣武醫(yī)院 神經(jīng)外科
顱腦先天畸形 34票
脊髓拴系綜合征 32票
腦血管畸形 23票
擅長:兒童神經(jīng)外科:兒童腦腫瘤,腦血管畸形,顱縫早閉,小腦扁桃體下疝,腦積水,蛛網(wǎng)膜囊腫,脊髓拴系,兒童顱骨修補,痙攣性腦癱 -
推薦熱度4.8張晨冉 主任醫(yī)師上海新華醫(yī)院 小兒神經(jīng)外科
腦腫瘤 24票
顱腦先天畸形 19票
蛛網(wǎng)膜囊腫 16票
擅長:髓母細胞瘤、顱咽管瘤、松果體區(qū)腫瘤、腦干腫瘤、蛛網(wǎng)膜囊腫、腦積水、顱縫早閉、脊髓拴系和難治性癲癇的顯微外科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