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內容
-
胎位不正~臀位如何矯正
問題:您好,我現在是懷孕35周但是胎位不正,想問一下咱們醫(yī)院可以矯正胎位嗎?我之前一直胸膝臥還是沒矯正過來?;卮?第一,手法矯正胎位算是一個操作,一個處置,是有胎兒窘迫(缺氧),胎盤早剝風險的。所以要在36-37周之間在手術室內彩超監(jiān)護下操作,如果胎心不好可能需要急診剖宮產終止妊娠。第二,手法矯正胎位之前要查骨盆條件,如果骨盆條件不好,不適合心煩分娩,就沒有必要手法矯正胎位了。第三,普通的胸膝臥位如上圖效果一般。第四,娜姐發(fā)明的頭低足高臥位效果更好,體位更舒適。姿勢如下圖。方法:買一個硬板床,單人的,床腳腳底方向放兩塊磚頭,使床傾斜15度左右。平時頭低腳高臥位,可側臥,可平臥,怎么舒服怎么來。這樣可以自己矯正過來。比胸膝臥位有效。第五,多喝水,讓羊水多一點,羊水少轉胎位空間小,比較困難。但是不能喝甜的,血糖高孩子大不容易分娩。
李娜醫(yī)生的科普號2022年05月20日472
0
1
-
初產婦臀位可以順產嗎?
賀同強醫(yī)生的科普號2021年11月10日645
0
0
-
關于胎位不正的Q&A
Q1胎位不正會引發(fā)早產嗎? 胎位不正一般不會引起早產。通常我們所說的胎位不正多是指臀位,其實胎位不正還包括橫位、肩先露、復合先露,甚至頭位中的胎位異常。這些胎位異常多數不會影響寶寶的發(fā)育和引起早產,但胎位不正在孕后期有可能會引起胎膜早破,因為胎位不正時,胎先露部對子宮下部和宮頸壓力不均,容易引起胎膜受力不均衡而引起胎膜早破。但這時候寶寶多數已達足月(孕37周以上)或者接近足月了,所以對寶寶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Q2 第一胎是胎位不正,第二胎也會是嗎? 第一胎是胎位不正,并不代表第二胎也是胎位不正。寶寶在媽媽肚子里的胎方位不會受第一胎或者遺傳因素的影響。第一胎的胎方位和第二胎的胎方位是沒有關聯的,也就是說無論第一胎是胎位不正還是胎位正,第二胎都有可能是胎位正或者胎位不正。 Q3 做臀位糾正操會導致寶寶臍帶繞頸嗎? 多數不會,寶寶是否會臍帶繞頸主要是受寶寶在媽媽肚子里的活動范圍和臍帶的長短、胎兒的大小、羊水量的多少及胎動情況的影響。如果寶寶在媽媽肚子里的活動范圍比較大,比如經產婦或孕期有羊水過多,寶寶的活動空間大,再加上臍帶過長和或胎動頻繁的話,那寶寶就有可能發(fā)生臍帶繞頸,但不是說就一定會。所以做臀位糾正操相對來說是安全的,在做的過程中如果出現宮縮或者寶寶突然活動得很厲害的話,則要馬上停下來,及時去看醫(yī)生了。需要提醒的是,可能早產的孕婦和多胎孕婦請不要做。 Q4 胎位不正糾正之后寶寶還會轉回去嗎? 一般到了孕期30~32周寶寶還是臀位的話,可以做臀位糾正操,但不是特別提倡做。這時候胎位糾正之后,由于寶寶生長迅速,羊水量相對減少了,寶寶的活動空間也相對減少,寶寶與子宮壁貼近,使得姿勢和位置相對固定,所以寶寶胎位糾正之后多數不會轉回去的。但也有一少部分調皮的寶寶在孕后期甚至足月后又轉為胎位不正了。 Q5 胎動厲害的寶寶是不是容易胎位不正? 胎動厲害的寶寶只能說是寶寶比較調皮,在媽媽的肚子里玩得很開心,并不會引起胎位不正。寶寶動得厲害,只要跟平常比較動得差不多就行了。如果寶寶突然間動得很厲害或者動得很少了,跟平常比較動的頻率或次數比平時多一半以上或者少一半以上,那就得及時去看醫(yī)生了,看看寶寶是不是出現了什么異常。 Q6 睡眠姿勢也會引起胎位不正嗎? 孕婦一般以左側臥位為佳,隨著孕周的增加,子宮逐漸增大,并稍向右旋,平臥太久容易引起體位性低血壓及腹主動脈受壓。當然。有的孕婦喜歡右側臥位,那也沒問題。如果是頭位的寶寶,媽媽的睡眠姿勢并不會引起胎位不正。如果是臀位的寶寶,那么側臥位是一種可以幫助寶寶轉為頭位的睡覺方法:保持肚子經常被踢的那部分朝下睡的姿勢,即媽媽要朝著寶寶脊柱的對側睡。如果長期保持這種睡勢,就會比平躺著更容易讓寶寶自己轉動。 Q7 臀位寶寶的臍帶繞著脖子了,會怎么樣? 臍帶圍繞胎兒頸部、四肢或軀干者,稱為臍帶纏繞。90%為臍帶繞頸,其發(fā)生與臍帶過長、胎兒小、羊水過多及胎動頻繁等有關。寶寶臍帶繞頸其實是很常見的,無論是臀位或是頭位的寶寶都有可能發(fā)生臍帶繞頸,關鍵是看寶寶臍帶纏繞松緊、纏繞周數及臍帶長短。一般繞頸一周、兩周問題都不大,但有一極小部分的寶寶出現臍帶繞頸三周,那就要特別注意了,平時要多注意寶寶的胎動情況,近足月或有宮縮了就要提早入院待產。有臍帶繞頸的寶寶在分娩過程中都應加強監(jiān)護,一旦出現胎兒窘迫,及時處理。 Q8 有沒有身體橫著的寶寶呢? 寶寶在媽媽肚子里的姿勢稱為胎姿勢。寶寶身體縱軸與母體縱軸的關系稱為胎產式。寶寶身體縱軸與母體縱軸平行者稱為縱產式,占足月妊娠分娩總數的99.75%;寶寶身體縱軸與母體縱軸垂直者稱為橫產式,占足月妊娠分娩總數的0.25%。如果到了妊娠足月了寶寶還是橫產式的話,也就是身體橫著的寶寶,那就要及早跟醫(yī)生聯系,提前住院了,因為橫位的寶寶多數都是肩先露,分娩時都是必須做剖腹產的。 Q9 寶寶轉動的時候媽媽會知道嗎? 胎動是指胎兒的肢體活動沖擊子宮壁而使孕婦感覺到,有時腹部檢查可以看到或觸到胎動。寶寶動的時候媽媽一般都會知道的,寶寶轉動的時候媽媽也會感覺到寶寶在動,但媽媽可能不一定知道寶寶在轉動,只是知道寶寶在活動。如果寶寶動或者轉動的時候,動作比較輕微或媽媽剛好睡著了或者媽媽不太在意的話,也有可能不知道寶寶在動的。 Q10 會不會有B超也難以檢查的臀位情況? 隨著醫(yī)學技術的發(fā)展和B超技術的日新月異,一般來說B超已經能100%的發(fā)現胎位異?;蛘咄挝涣?,通過B超能準確的探清臀位情況及胎兒大小、胎兒姿勢,基本上沒有B超也發(fā)現不了的臀位情況。所以如果有存在臀位情況的媽媽,到孕后期或者接近預產期時,如果還抱著一線希望想知道寶寶會不會奇跡般的自己轉為頭位了,能不能自己順產了?那可以再行B超檢查確定一下胎方位。
翁廷松醫(yī)生的科普號2021年09月08日640
0
1
-
我的寶寶是臀位!
【引言】寶寶出生的時候,我們總能聽到醫(yī)生欣喜地聲音“孩子頭出來啦!”。正常情況下,胎兒都是以跳水的姿態(tài)出生,也就是頭部先出來。但是,有些調皮的寶寶偏要以“屁股著地”的方式宣告自己來到這個世界,這給想要自然分娩的孕媽媽出了難題。究竟還能拯救我的“臀位”寶寶嗎?我的“臀位”寶寶可以自然分娩嗎?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臀位的秘密。 正常的胎位 通常我們所說的胎位,包括很多因素,比如胎兒本身的姿勢、胎兒身體縱軸與母體縱軸的關系、生產時最先進入骨盆的胎兒部分及這部分與母親骨盆的關系等,都屬于胎位的范疇。 正常情況下,在媽媽子宮里的胎兒本身的姿勢應該是胎頭俯曲,頦部貼近胸壁,脊柱略前彎,四肢屈曲交叉于胸腹前,呈現這個姿勢的胎兒,不管是體積,還是體表面積都是最小,整個胎兒就像蠶繭一樣,呈頭端小、臀端大的橢圓型。 如果想自然分娩,除了胎兒姿勢正確,媽媽肚子里的寶寶一般應該是頭朝下的姿勢,并且身體縱軸與媽媽身體的縱軸平行,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頭位”。這樣才能保證在分娩過程中每個關卡都順利通過。 臀位是什么樣子? 與“頭位”相對的,就是“臀位”,也就是寶寶的屁股朝下,貼近媽媽的產道。由于子宮里的寶寶被大量的羊水包圍著,就像在游泳池里一樣,所以經常會朝不同地方想轉動,如果剛好在產檢的時候頭轉到了上面,就會被診斷為“臀位”,但下次也可能轉回“頭位”,所以孕媽咪不用太擔心。到了30周以后,胎兒逐漸增大,活動空間越來越小,如果這個時候被診斷出臀位,才需要采取相應的措施來應對分娩。 不同孕期的胎位 妊娠28周以前,由于羊水相對較多,胎寶寶較小,在子宮內活動范圍較大位置不固定。妊娠32周后,寶寶生長迅速,羊水相對減少,胎寶寶與子宮壁貼近,使得姿勢和位置相對恒定。因此,醫(yī)生一般會在妊娠32周以后來確定胎位不正。 孕早期:胎兒的身體還很小,能在羊水中自由活動,還不存在“胎位不正”。 孕中期:胎兒身體越來越大,子宮的活動空間也小了許多,這時候檢查出胎位不正的話,還有許多會自己轉回頭位。 孕晚期:子宮空間越來越小,胎兒的活動也變得困難,孕30周以后仍為臀位的話,必要時可以在醫(yī)師的指導下予以糾正。 孕37周以后:基本上寶寶的姿勢已經固定,這時候仍未胎位不正的情況,就需要跟醫(yī)生確定分娩方式及時間了?;蛘呖梢該衿谌朐盒型獾罐D胎位術。 怎么做才能糾正臀位? 寶寶在媽媽的子宮里總是轉來轉去的,所以臀位并不是不能矯正的。為了能夠順利地自然分娩,好好地學習矯正臀位的方法,也許就能讓你的寶寶恢復正確的姿勢咯。 為什么我的寶寶是臀位? 很多孕媽媽在孕中期都會出現臀位現象,但是到了孕晚期,大部分的寶寶都能轉回頭位。會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目前還不太清楚,可能是因為子宮的變化。懷孕中期,子宮呈狹長形,但隨著懷孕尾聲的臨近,子宮口的周圍慢慢變窄,就會呈倒梨形。而且,寶寶在中期時頭和身體的比例是大致相當的,但到末期時,身體變得比頭大了。要是仍然保持臀位狀態(tài),那么子宮的形狀就和寶寶身體的形狀不吻合了。因此,寶寶就一邊轉動,一邊將體位與子宮調整一致。但是,要是子宮的形狀又在起變化,而寶寶又缺少運動或者轉動過度,就會妨礙他的正常轉動,使其不能回到頭位。 這些孕媽媽更容易出現臀位! 1、子宮畸形:普通的子宮是橢圓形的,孕后期漸漸變?yōu)榈估嫘?,幫助寶寶適應頭位的狀態(tài),如果子宮是先天畸形,如雙角子宮這樣的畸形,寶寶的體位變化失去了子宮形狀的依托,容易發(fā)生胎位不正的情況。 2、子宮肌瘤:如果子宮里有肌瘤的話,肌瘤的大小和位置都會限制寶寶的活動,容易發(fā)生胎位不正。如果子宮肌瘤位于子宮的下部,那么就和前置胎盤的情況一樣,頭部難以處于下部骨盆中,容易出現臀位。 3、頭盆不對稱:媽媽的骨盆狹窄,或者寶寶是巨大兒等情況,寶寶的頭比媽媽的骨盆大,也容易發(fā)生寶寶是臀位的情況。 4、前置胎盤:一般情況下,受精卵在子宮的底部著床,并形成胎盤,如果著床的位置在子宮口附近,就會形成前置胎盤或低置胎盤。子宮的空間有限,如果胎盤位置占據了靠下的部位,寶寶頭部就難以處于下部,容易出現臀位。 5、雙胞胎:在子宮內有限的空間中,一個寶寶是頭位,另一個寶寶是臀位的姿勢最能利用空間,因此雙胞胎中有一個很容易出現臀位。 6、胎兒活動范圍過大:如羊水過多、胎頭小、經產婦腹壁松弛以及早產兒羊水相對偏多,胎兒易在宮腔內自由活動形成臀位。 側著睡能幫助矯正臀位 在懷孕26~30周之內,由于寶寶可以通過自己的轉動回到原位,所以不需要太擔心,也不用采取什么特別的措施。如果懷孕已經超過26周,還是臀位的話,可以試試看以“側臥位”的姿勢睡覺。側臥位是一種讓肚子里寶寶的脊柱向上,左右某側向下的睡覺方法,保持肚子經常被踢的那部分朝下睡的姿勢。如果長期保持這種姿勢,就會比平躺著更容易讓寶寶自己轉動。 側睡的要點: 寶寶的脊柱在左側——媽媽要朝右睡 寶寶的脊柱在右側——媽媽要朝左睡 可能有些孕婦聽聞民間的說法,會問是否可以做臀位糾正操。既往醫(yī)生到了孕期30~32周寶寶還是臀位的話,可能就會建議做做臀位糾正操。但目前的醫(yī)療共識中不建議:孕婦自行做臀位糾正操。主要是考慮到胎兒在宮內的安危:做臀位糾正操有存在臍帶纏繞、臍帶牽拉、胎盤早剝、胎兒宮內窘迫的風險。萬一沒被及時發(fā)現,寶寶隨時有生命危險。 不常用但也可以試試的——外倒轉胎位術 這是醫(yī)生用手在媽媽的肚子上按摩促使寶寶轉動的方法。一般在孕期37~39周內進行,成功率有60%。只是,這種方法會有壓迫臍帶,胎盤早剝、臍帶牽拉的風險,所以有的醫(yī)院不進行此項方法。如果采用這個方法,要做好緊急剖腹產的準備,并且最好一邊看B超畫面一邊矯正。 “臀位”寶寶怎樣分娩? 并不是所有“臀位”寶寶都要用剖宮產,也有些臀位的情況還是可以自然分娩的。使用哪種分娩方法與寶寶的體重、姿勢、以及醫(yī)院的方針有關,在分娩前和醫(yī)生好好探討一下。 可以自然分娩的“臀位”寶寶 臀位寶寶通過自然分娩的條件是:首先,孕期要超過35周,寶寶已經成熟了,體重達到了2500g以上。媽媽自身也沒有慢性病或綜合癥之類的身體問題,并且媽媽的骨盆有讓寶寶通過的空間;其次,胎盤和臍帶均沒有異常情況。 而且,寶寶的姿勢也很重要。根據寶寶腳的姿勢,臀位還分為三種,如果是屁股朝下的臀位(單臀位,完全臀位),就有可能經過陰道分娩。因為生產的時候,如果屁股先出來產道會比較容易打開,骨盆內也容易回轉。如果是膝蓋伸直的膝位和兩腿都伸直的全足位,一般就要采取剖腹產了。 有陰道分娩條件的: 1、單臀位(又稱直腿臀位):寶寶雙腿髖關節(jié)彎曲,雙膝關節(jié)伸直,臀部朝下,雙腳朝上的姿勢。分娩時寶寶多是臀部首先出來,自然分娩的可能性很高。在胎位不正情況中最為多見。 2、完全臀位(又稱混合臀位):寶寶雙髖關節(jié)和雙膝關節(jié)均彎曲,好像盤膝而坐,臀部及腳部朝下的姿勢。分娩時寶寶以臀部和雙腳先出來。完全臀位的情況也比較多見。 剖宮產: 不完全臀位(又稱足位):寶寶的腳向下,比如一只腳或兩只腳、一個膝蓋或兩個膝蓋,或者一只腳和一個膝蓋朝下,分娩時朝下的部分先出來,但膝先露是暫時的,產程開始后會轉為腳先出來。這種情況比較少見。 自然分娩的臀位寶寶可能會發(fā)生的突發(fā)情況: 自然分娩開始了卻發(fā)現不行。 臀位分娩的時候,由于和頭位比起來,屁股還是輕了點,所以擠壓產道的力量會比較弱。因此,就有陣痛微弱無力,寶寶無法順利出生的隱患。如果發(fā)現寶寶的心跳減慢,臍帶先出來,在這種危險的情況下,就要實行剖腹產。如果是臀位自然分娩的話,為了以防萬一,最好請手術室的醫(yī)生或者新生兒科醫(yī)生在一旁守候。 提前破水 在生產過程中,如果破水了的話,有時候可以就此將寶寶的屁股平穩(wěn)地拉出來,但是因為有可能臍帶先出來,所以還是剖腹產的情況比較多。要是在陣痛之前就破水了,就要馬上聯系醫(yī)院,去醫(yī)院急診就診住院。
翁廷松醫(yī)生的科普號2021年09月08日1072
0
0
-
孕婦可以自覺判斷胎兒胎位嗎?臀位該怎么辦?
目前孕周對胎位的判斷不是十分重要。 首先對于您的主觀感覺,不一定那個圓鼓鼓的部位就是胎頭,隨著孕周增加,胎兒的臀位或者膝蓋等部位的隆起也可以達到在腹壁圓鼓鼓的狀態(tài)。 另外孕31周胎位仍舊是可變的,一般在34周后胎位相對固定,所以在34周后再產檢時明確胎位相對更可靠。 即使目前是橫位也沒關系,如果現在進行了姿勢的調整,也不保證后面胎位再轉成橫位或臀位,就算胎位真的是橫位或臀位,也可以選擇在37周后進行外倒轉術幫助調整胎位即可。目前無需特別處理和擔心。
徐冬醫(yī)生的科普號2020年10月02日2217
0
2
-
臀位怎么轉頭位?
顧名思義,胎兒的頭朝下叫頭位,屁股朝下叫臀位。在早孕和中孕期發(fā)現臀位并不用著急,因為多數胎兒在進入孕晚期時會自己轉過來的。如果到了36周以后還是臀位,自己轉過來的機會就比較小了?,F在看到臀位基本上是推薦剖宮產的。對于那些不想做剖宮產的準媽媽來說,還是有些方法可以用來糾正臀位的,辦法總比困難多! 胸膝臥位有用嗎? 做與不做胸膝臥位沒什么顯著差別。目前多數臨床醫(yī)生的態(tài)度是,雖然沒有很好的證據支持,但是胸膝臥位也沒有什么害處,對于想轉胎位的準媽媽來說,不妨在32-36周之間試試看。 是不是可以嘗試艾灸或針刺穴位轉胎位? 對至陰穴艾灸或針刺幫助臀位轉胎位已經有了比較長的歷史 ,但結論不一致,多數的研究提示在促進臀位轉為頭位的效果方面,穴位的艾灸或針刺要優(yōu)于胸膝臥位。由于穴位艾灸方法簡單、具有非侵入性、準媽媽可以自己在家做、無不良反應,雖然循證醫(yī)學的證據級別還不是太高,但還是有不少的醫(yī)生愿意推薦給病人,不少準媽媽也樂于嘗試。 外倒轉 對于臀位,最有效的糾正方法是外倒轉(ECV),就是醫(yī)生在超聲的監(jiān)護下,用兩只手在腹部連續(xù)推動胎兒,使之轉為頭位。外倒轉一般在妊娠36-37周左右進行,一是在此之前胎兒有自己轉過來的可能性,二是在這個孕周羊水的量還比較充足,可以有足夠的空間讓胎兒在宮內旋轉,三是一旦發(fā)生少見的意外狀況(胎盤早剝、胎膜早破、臍帶纏繞),可以做緊急剖宮產娩出胎兒,這個階段胎兒已經成熟,不用擔心早產兒的后果。也有些醫(yī)院對于外倒轉的孕周不設上限,即使是孕周達到39-40周,只要符合條件,都可以進行外倒轉的嘗試。對于子宮比較敏感的準媽媽,在進行外倒轉之前,可以口服一些宮縮抑制藥物,也有人推薦采用腰硬聯合麻醉放松子宮,提高外倒轉的成功率。文獻報道的臀位外倒轉成功率差別比較大,為30%-80%,這取決于很多因素。在有經驗的醫(yī)生手里,臀位外倒轉的成功率可以達到70%以上,經產婦外倒轉的成功率要比初產婦高。外倒轉最好還是要找有經驗的醫(yī)生,因為在進行外倒轉之前需要做超聲檢查進行評估。
邱瑜醫(yī)生的科普號2020年07月27日4613
0
2
-
臀位寶寶?醫(yī)生,我想自己生??!
臀位是產科最常見的異常胎位,俗稱“坐生”、“倒栽蔥”,是導致剖宮產的主要因素之一。臀位寶寶只能剖宮產嗎?不,我們有“古法秘術”——臀位外倒轉,助力臀位寶媽圓順產夢。 1、臀位外倒轉(External Cephalic Version, ECV)是個啥? 臀位外倒轉是一種在母親腹壁通過手法操作將胎兒從臀先露轉為頭先露的操作。 無圖無真相,眾位看官請賞眼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這招也叫“乾坤大挪移”或者“轉正”。 2、啥時候臀位外倒轉? 中孕期臀位不著急,一般來說晚期都會自己轉過去的,轉不過去的一般在足月或者近足月時進行臀位外倒轉。 3、啥臀位都能外倒轉嗎? 分娩方式的選擇并不只是看胎位,如果存在別的剖宮產指征,比如說前置胎盤、子宮疤痕、子宮或者軟產道畸形、多胎妊娠、胎盤早剝、胎兒宮內窘迫等就不能執(zhí)著于臀位外倒轉,該剖還是得剖。當然最重要的一點,還是得寶媽對臀位外倒轉的成功率和風險有充分了解,自己愿意陰道分娩、愿意臀位外倒轉才行哦! 4、那臀位外倒轉都有啥風險呢? 隨著母胎監(jiān)測手段的進步,臀位外倒轉的并發(fā)癥大為降低,主要的風險是胎心減慢、胎兒宮內窘迫、胎盤早剝等。我們在操作前后都會密切監(jiān)護寶媽的生命體征和寶寶在宮內的情況,一旦出現胎盤早剝或者是胎兒宮內窘迫的征象,我們都會及時處理。 歡迎各位臀位寶媽來我院門診咨詢!祝各位寶媽都能圓一個順產夢!(*^_^*)
葉旭萍醫(yī)生的科普號2020年07月13日2212
0
0
-
醫(yī)生,臀先露只能剖宮產嗎?
臀先露處理妊娠期妊娠30周前,大部分臀先露能自行轉為頭先露,無需處理。若妊娠30周后仍為臀先露應予矯正。矯正方法有:胸膝臥位:孕媽媽排空膀胱,松解褲帶,胸膝臥位,2-3次/日,15分鐘/次,一周后復查。胸膝臥位有可能使胎臀退出盆腔,以利胎兒借助改變重心自然完成頭先露的轉位。亦可取胎背對側側臥,促進胎兒俯屈轉位。外倒轉術(ECV):有經驗的產科醫(yī)生通過向孕婦腹壁施加壓力,用手向前或向后旋轉胎兒,使其由臀位或橫位變成頭位的一種操作。雖然存在胎盤早剝、胎兒窘迫、母胎出血、胎膜早破、早產等潛在風險,但發(fā)生率低。因此,ECV仍然是一個有價值的相對安全的手術操作。一般建議37周后,排除ECV禁忌癥后選擇適宜人群,在嚴密監(jiān)測下實施。術前必須做好緊急剖宮產的準備,口服利托君10mg,在超聲及電子胎心監(jiān)護下進行。分娩期臨產初期應根據產婦年齡、本次妊娠經過、胎產次、骨盆類型、臀先露類型、胎兒大小、胎兒是否存活及發(fā)育是否正常以及有無合并癥等,決定正確的分娩方式。擇期剖宮產手術指征:骨盆狹窄、瘢痕子宮、胎兒體重大于3500g、胎兒生長受限、胎兒窘迫、胎頭仰伸、有難產史、高齡初產、胎膜早破、妊娠合并癥、臍帶先露、完全和不完全臀先露等。因此,臀先露的孕媽媽也不用擔憂一定要剖宮產,30周前有自行轉為頭位的可能,30周后可以采取胸膝臥位或37周后通過外倒轉術矯正胎位。如均未成功可以和醫(yī)生共同商議決定分娩方式。若不能陰道分娩,也不要強求,一切均以母兒安全為優(yōu)先。
馬少華醫(yī)生的科普號2020年07月01日1663
0
0
-
胎位不正如何糾正
胎位也就是寶寶在媽媽肚子里的位置。通常,胎位異常也叫胎位不正,是指臀位、橫位等不適合順產的胎位。在懷孕的前28周里,寶寶在媽媽的肚子里自由活動,無拘無束,汲取氧和營養(yǎng)。28周以后開始考慮胎位的問題。 如果胎兒頭在下方,屁股在上方,頭部最先娩出,這就是頭位,是順產的最佳胎位。 可一些寶寶卻調皮得很,孕晚期了還臀位、橫位的亂竄,這就給想要順產的孕媽們增加了風險。 臀位指胎兒屁股向下,頭朝上。兩腿可向上伸直,也可雙腿或者單腿向下。如分娩時仍為臀位,選擇剖腹產對寶寶較為安全。 橫位也就是寶寶橫在媽媽肚子里。如果寶寶分娩前無法轉為縱產式,這絕對是要剖宮產的。 為什么會胎位不正呢?大部分的胎位不正是有原因的。寶寶的活動空間太大或太小都可能導致胎位不正,寶寶個頭太大,會導致難產。如果出現胎盤前置的情況或孕媽本身盆骨太小,也會導致胎位不正。 妊娠30周后如果是臀位,建議糾正胎位,以爭取順產。方法: (1)胸膝臥位:孕婦俯臥床上,胸部貼在床面,臀部高起,雙膝彎曲與雙肩同寬,見下圖。每日2次,每次15分鐘,1周后復查。這樣可使胎臀退出盆腔,以利胎兒借助重心改變自然完成頭先露的轉位。 (2)艾灸至陰穴(足小趾外側趾甲角旁0.1寸):見下圖。艾條熏雙腳小趾外側,每日1-2次,每次15-30分鐘,1-2周為1療程。 以上兩種方法需要專業(yè)醫(yī)生指導后自己在家進行,還需要排空小便,松解腰帶,方便寶寶活動。通過以上方法大部分寶寶能轉成頭位。 值得注意的是,不管采用哪種方法糾正胎位,如果在糾正過程中出現胎動過于頻繁、胎動減少或胎動消失,立即停止糾正胎位,請醫(yī)生處理,防止發(fā)生意外。如果36-37周后胎位仍然沒有糾正過來,建議實施外倒轉術。 (3)外倒轉術:就是醫(yī)生的用專業(yè)手法“乾坤大挪移”了,專業(yè)上叫做外倒轉術。就是經腹壁用手轉動胎兒,把臀位胎兒轉成頭位。這是一個無創(chuàng)手術,全程用彩超監(jiān)控,完全憑專業(yè)醫(yī)生的手法來轉動胎位。轉胎位前醫(yī)生會綜合評估,權衡利弊,征求孕婦的意見,一般在保證安全并且認為轉胎位成功率較高的情況下才實施該手術。
肖鳳芹醫(yī)生的科普號2020年03月12日1978
0
0
-
臀位外倒轉有風險嗎?
李英醫(yī)生的科普號2020年02月28日1103
0
1
胎位異常相關科普號

邱瑜醫(yī)生的科普號
邱瑜 副主任醫(yī)師
廈門市婦幼保健院
產科
465粉絲9.2萬閱讀

葉旭萍醫(yī)生的科普號
葉旭萍 副主任醫(yī)師
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yī)院
產科
244粉絲1.7萬閱讀

郭翠梅醫(yī)生的科普號
郭翠梅 副主任醫(yī)師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yī)院
產科
1.1萬粉絲87.8萬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