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斌副主任醫(yī)師 廣西醫(y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 骨軟組織外科 序言例行一周一次星期五的門診,拖著疲憊的軀體趕在下班之前進行周末最后的一次查房,遠遠望見科室空曠的走廊一直回蕩著一個身影在焦急的等待著,以為是熟人找本科室醫(yī)生看病,沒有當回事!回到醫(yī)生辦公室剛剛坐定,一位年輕女性出現在眼前,說明來意之后才知道是自己以前的患者,透明細胞肉瘤擴大切除后輔助放療,病灶局部控制3年后,腫瘤局部復發(fā) !才出現標題中出現的人生憂慮(人生兩茫茫,敢問路在何方?),詳細解答后,姑娘帶著憂慮和家人商量后續(xù)治療方案!--------感覺有必要進行一下對這種疾病的解答,獻給有需要的人!3年前年輕女患者寫的感謝信,感謝你的信任!什么是透明細胞肉瘤?軟組織的透明細胞肉瘤,不要與腎臟的透明細胞肉瘤相混淆,是一種罕見的癌癥,主要影響20至40歲的年輕人。肉瘤是在結締組織(例如骨骼,肌肉,脂肪和肌腱)內產生的癌癥。透明細胞肉瘤腫瘤往往會附著在四肢的肌腱上,尤其是足和手。它們有時在胃腸道中形成,并與皮膚的底層相連,并在整個軀干中分布。女性的透明細胞肉瘤比男性略多。透明細胞肉瘤是與移位相關的肉瘤,這意味著遺傳突變定義了該疾病。在染色體易位中,兩個染色體的片段被交換,這可能導致基因異常融合。A:有兩種方法可以對透明細胞肉瘤進行分類:按部位或易位類型?;谄鹪床课坏耐该骷毎饬鲱愋蜑椋?、典型的肌腱和腱膜的透明細胞肉瘤(扁平寬肌腱層)2、胃腸道透明細胞肉瘤3、皮膚透明細胞肉瘤(皮膚)B:通過遺傳分類,最常見的類型是具有EWSR1 / ATF1或EWSR1 / CREB1易位的透明細胞肉瘤。有時,腫瘤沒有觀察到EWSR1易位。什么原因導致透明細胞肉瘤?透明細胞肉瘤的遺傳原因被認為是其定義的基因易位。沒有易位的透明細胞肉瘤可能還有其他目前未知的基因突變,引起相同的作用。透明細胞肉瘤的癥狀是什么?首先,透明細胞肉瘤可能不會引起任何癥狀或疼痛。有時,根據腫瘤的深度,可能會注意到它是一個生長緩慢的腫塊。腫瘤在生長并侵襲附近組織時,也可能會干擾肌腱或器官的功能。隨著時間的流逝,可能會出現更晚期癌癥的癥狀,包括疲勞,體重減輕和食欲不振。如何診斷透明細胞肉瘤?發(fā)現腫瘤后,將進行一次或多次活檢以進行診斷?;顧z包括切除一塊腫瘤,以便在顯微鏡下檢查。透明細胞肉瘤如何治療?主要腫瘤的局部控制可通過手術(廣泛的局部切除)來實現。由于透明細胞肉瘤通常是浸潤性的,因此外科醫(yī)生會切除腫瘤周圍正常組織的“邊緣”,以便盡可能多地切除癌癥。放射療法雖然不能單獨治愈,但通常用于外科手術區(qū)域以殺死可能圍繞腫瘤的微觀腫瘤細胞,從而減少局部復發(fā)的機會。如果在手術前進行放療,則放射療法可能會使腫瘤縮小并使手術過程更小。1個化學療法可以殺死迅速生長的癌細胞,而不是殺死正常細胞。幾乎沒有證據表明它們可以改善透明細胞肉瘤患者的生存率,這可能是因為這種腫瘤類型的生長相對緩慢。用于軟組織肉瘤治療的兩種FDA批準的化療是異環(huán)磷酰胺和阿霉素。治療透明細胞肉瘤最有前途的實驗策略是靶向療法,旨在針對癌細胞的特定特征。透明細胞肉瘤患者的預后預后統(tǒng)計基于對透明細胞肉瘤患者分組的研究。這些統(tǒng)計數據無法預測單個患者的未來,但是在考慮患者的最適當治療和隨訪方面可能很有用。透明細胞肉瘤因為該病難以早期發(fā)現,并且在初次診斷后很容易復發(fā)和擴散。據報告,五年,十年和二十年疾病特異性存活率分別為67%,33%和10%?;颊哳A后的最大決定因素是手術前腫瘤的大?。褐睆叫∮?cm的腫瘤與較大的腫瘤相比具有更好的長期生存率。大多數最終都會在區(qū)域淋巴結之外最終發(fā)生遠處轉移,最常見的是肺和骨組織??傮w而言,此疾病的病程被認為是無情的慢性的進展,通常終止于機體的廣泛轉移。患者教育盡管大多數患者在30多歲或40多歲就診,但此疾病總體預后較差。一些患者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后可能看起來沒有病,并且后繼發(fā)展為局部復發(fā)或晚期轉移性疾病,并迅速死亡,總體預后不良。2020年08月15日
8310
0
1
-
2012年09月28日
13945
2
2
-
司同國副主任醫(yī)師 天津醫(yī)科大學腫瘤醫(yī)院 介入治療科 透明細胞肉瘤,又稱為軟組織惡性黑色素瘤,是一種少見的軟組織惡性腫瘤,約占軟組織肉瘤的1%。此病可發(fā)現于任何年齡組,發(fā)病高峰年齡為20~40歲,女性略多于男性。該腫瘤生長緩慢,好發(fā)于四肢,絕大多數發(fā)生于下肢,尤以踝、膝部最為多見。目前仍以手術切除為主,但其解剖部位常不允許做到廣泛性手術切除,病變太大或部位不適合廣泛切除者,多選擇性截肢術。局部切除不徹底導致復發(fā)是治療失敗的主要原因。復發(fā)或轉移常見,大于1/2的患者最終發(fā)生轉移,轉移的部位多為淋巴結、肺和骨骼。而術后放療和化療臨床療效欠佳。然而,截肢術對于青年患者是殘酷的,嚴重影響了其生活質量。對于手術后有殘留或復發(fā)的腫瘤可采用局部冷凍或放射性粒子置入的方法,提高腫瘤局部控制率。聯合生物治療有望抑制遠處轉移,進而提高患者的生存期。2010年09月09日
8099
0
0
相關科普號

劉斌醫(yī)生的科普號
劉斌 副主任醫(yī)師
廣西醫(y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
骨軟組織外科
1099粉絲52.3萬閱讀

楊天佑醫(yī)生的科普號
楊天佑 副主任醫(yī)師
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婦女兒童醫(yī)療中心
兒童腫瘤外科
3636粉絲20.9萬閱讀

鄭水兒醫(yī)生的科普號
鄭水兒 主任醫(yī)師
上海市第六人民醫(yī)院
腫瘤內科
2842粉絲15.4萬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