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智剛主任醫(yī)師 天津市第一中心醫(yī)院 血液科 血管免疫母細胞性T細胞淋巴瘤(angioimmunoblastic T-cell lymphoma,AITL)是一種侵襲性外周T細胞淋巴瘤,目前認為起源于濾泡輔助T細胞。發(fā)病率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1%-2%,T細胞淋巴瘤的15%-20%。好發(fā)于中老年人,中位年齡62-65歲,無明顯性別差異。01病因病因不明,可能致病因素有:1.藥物:主要為抗生素2.感染性疾?。喊毦⒄婢?、病毒引起的感染。目前認為EB病毒感染與AITL高度相關。3.機體免疫異常02病理1.組織學:AITL具有獨特的臨床病理和生物學行為,病理組織學檢查是診斷該病的主要依據(jù)。鏡下通常表現(xiàn)為淋巴結結構破壞,破壞區(qū)內見豐富血管及大量的異形淋巴細胞浸潤,高內皮靜脈增生并呈分支狀,可見大量多克隆性細胞,濾泡和生發(fā)中心消失,但濾泡樹突細胞(FDC)顯著增多,可見有數(shù)量不等的B免疫母細胞、嗜酸性粒細胞、上皮樣組織細胞、漿細胞和漿母細胞散在分布于腫瘤細胞間。2.免疫表型:腫瘤細胞來源于生發(fā)中心濾泡輔助性T淋巴細胞,除了能夠表達T細胞相關抗原CD3、CD4、CD45R0外,同時還表達CD10、CXCL13、PD-1、Bcl-6等。其中,PD-1及CXCL13表達率超過90%。CD21、CD23及CD35染色提示FDC增生明顯,伴血管周圍生長趨勢。3.遺傳學:PCR檢測75%病例TCR重排,10%IgH重排。AITL患者具有較高的TET2、IDH2、DNMT3A突變發(fā)生,其中TET2突變與患者預后不良有關。03臨床表現(xiàn)AITL臨床病程多呈侵襲性,起病多為進展期,表現(xiàn)為廣泛淋巴結腫大,結外器官受累伴B癥狀?;颊呙庖吖δ艿拖?,易發(fā)生感染。發(fā)熱、皮疹、全身淋巴結腫大和多克隆γ球蛋白血癥為本病特點。皮疹常伴瘙癢,其它常見癥狀有水腫、胸腔積液、關節(jié)炎和腹水。部分患者常伴有自身免疫紊亂。04相關檢查1.血常規(guī):可有貧血、白細胞升高、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等2.生化:乳酸脫氫酶常升高3.免疫學指標:約半數(shù)以上患者出現(xiàn)免疫復合體、抗平滑肌抗體、高丙種球蛋白血癥,部分可見RF陽性、ANA陽性、抗SAA陽性等4.影像學檢查:B超、CT、MRI、PET-CT等5.骨穿:常累及骨髓05診斷1.特征性臨床表現(xiàn):有自限性或抗炎治療后好轉的病史,伴發(fā)熱、皮疹、全身淋巴結腫大和多克隆高2.典型的病理學特征:濾泡輔助T細胞免疫表型及濾泡外FDC顯著增生等06治療目前缺乏標準一線治療方案,推薦:1.首選臨床試驗2.或多藥聯(lián)合化療±ISRT(受累部位照射),CR后可行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3.復發(fā)難治:臨床試驗或二線治療4.常用一線治療方案:BV+CHP(CD30+)、CHOEP、CHOP、EPOCH等5.常用二線治療方案:DHAP、ESHAP、GDP、GemOx、ICE、西達苯胺、BV(CD30+)、苯達莫司汀、來那度胺等07預后PIAI評分:年齡>60歲、PS≥2、結外病變>1處、B癥狀、血小板計數(shù)<150×10^9/L0-1:低危組 2-5:高危組參考文獻:1.Massimo Federico,Thomas Rudiger,Monica Bellei,et al.Clinicopathologic characteristics of angioimmunoblastic T-cell lymphoma: analysis of the international 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 project.J Clin Oncol. 2013 Jan 10;31(2):240-246.2.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 T Cell Lymphoma Version 1.2021.2021年04月02日
7242
0
1
相關科普號

易樹華醫(yī)生的科普號
易樹華 主任醫(yī)師
中國醫(y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yī)院
淋巴腫瘤診療中心
1292粉絲6.5萬閱讀

袁一飛醫(yī)生的科普號
袁一飛 副主任醫(yī)師
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yī)院
眼科
2.4萬粉絲59.5萬閱讀

薛麗瓊醫(yī)生的科普號
薛麗瓊 副主任醫(yī)師
上海市東方醫(yī)院
腫瘤科
56粉絲7756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