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內容
-
賁門息肉1.5厘米需要切除嗎
IBD小課堂2023年09月01日107
0
1
-
醫(yī)生,您好。去年8月份做了胃息肉切除手術,0.6厘米兩個,腺息肉。請問,今年還需要再復查胃鏡嗎?以后?
IBD科普健康號2023年08月08日85
0
1
-
胃息肉切除后可以正常飲食嗎 息肉0.8厘米
IBD科普健康號2023年07月21日49
0
1
-
消化道息肉術后注意事項
消化道息肉尤其是腺瘤性息肉、扁平粘膜病變呈腺瘤性改變或非典型增生等是常見的癌前病變,如不治療,會逐漸生長,并可能發(fā)生癌變、潰瘍、出血等并發(fā)癥。為了防治上述病變的進一步發(fā)展,可通過內鏡下消化道息肉切除或內鏡下粘膜切除術(EMR)或內鏡下粘膜下層剝離術(ESD)等內鏡介入治療手段達到治療目的。消化道早期癌以及來源于消化道粘膜下層的病變如類癌或來源于粘膜肌層的間質瘤、平滑肌瘤等病變也可通過上述內鏡介入治療手段達到治療目的。術前評估及術中操作很重要,同樣術后也需要患者的配合才會有良好的效果。一、?休息與活動1、?直徑小于1cm息肉切除術后三天內盡可能臥床休息減少活動。2、?直徑大于1cm息肉切除術后或直腸息肉后,第一天內應絕對臥床休息,后三天內盡可能臥床休息。3、?可在家人陪護下床去衛(wèi)生間如廁。4、?術后三天至二周內可輕微活動如室內外散步等,不出差,不出門旅游,不上班在家休息。5、?術后一個月內避免劇烈運動、體力勞動,上班后不要久坐。二、飲食問題1、?較小的腸息肉摘除后當日可喝水、飲用米湯之類流質。2、?直徑大于1CM結腸息肉或者胃息肉術后應先禁食一天,第二天可飲水和流汁飲食。3、?第三天后進食米粥、爛糊面等之類半流質飲食,一周后改為普食。4、?術后一個月內盡可能吃易消化的米飯,精白面等主食、少吃粗雜糧;可吃易消化的肉類、牛奶和水果,可吃山藥、冬瓜,蘿卜、土豆等相對渣汁少的蔬菜、少吃韭菜、芹菜、堅果等渣汁較多的蔬菜,以減少糞便的量和硬度,減輕腸道的負擔。5、?避免飲酒、辛辣食品攝入,減少對腸道的刺激。三、排便問題1、息肉切除后數(shù)日內是息肉傷口愈合的關鍵時刻,由于術前清腸和術后禁食流汁等飲食控制,可暫無大便或大便量較少,有利于息肉傷口殘端的愈合。2、數(shù)日后有便意感時,可正常排便,不要忍便,如廁時不要久蹲。術后一周恢復保持原先良好的每天排便一次的好習慣。如無便意感可用開塞露一支擠入肛門直腸誘導和輔助排便,大便干結者可口服乳果糖軟化大便,不推薦使用刺激性瀉藥。四、定期復查1、超過直徑1cm的息肉有一定要惡變傾向,應在術后半年內復查。2、一般息肉術后4年內,每年至少應作消化道內鏡1次,若無息肉發(fā)現(xiàn),可每隔2年復查1次。3、隨訪中一旦發(fā)現(xiàn)息肉,應行內鏡下治療。4、術后隨訪的目的是早期發(fā)現(xiàn)局部黏膜息肉有無復發(fā);早期發(fā)現(xiàn)異型性增生病變。以便及時處理,預防癌的發(fā)生。五、預防的飲食建議:1、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飲食多樣化;進食要盡量定時定量。2、保持食物清潔衛(wèi)生,防止致癌物的污染,改變不良的烹調方法,不食或少食煎、炸、烘、烤食物。3、發(fā)揮食物中抗癌要素的作用。維生素、微量元素、纖維素稱為食物防癌“三要素”,平時要注意多“三要素”食物;少吃或不吃熏、硝(紅色肉)、腌、泡和過燙、過堿、過冷、過硬等易誘發(fā)腸癌的食物,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
肖斌醫(yī)生的科普號2023年07月01日1006
0
3
-
胃竇胃黏膜慢性炎炎性反應(+)活動性(-)萎縮(-)腸化(+)HP(-)胃底腺息肉HP(-)嚴重嗎?
IBD科普健康號2023年06月12日57
0
1
-
黃主任您好,21年胃鏡息肉,病理是胃底腺息肉,2年了,需要復查嗎
黃玉紅醫(yī)生的科普號2023年05月25日264
0
0
-
58歲,萎縮性胃炎cl,胃息肉三月摘除,三月后又長了0.2-0.3cm。還有腸息肉0.6×0.8cm
季穎婕醫(yī)生的科普號2023年05月20日37
0
0
-
胃竇處有個2cm胃息肉,活檢結果腺瘤型息肉伴局灶輕度異型增生,切了之后需要注意什么,會得癌嗎?
殷鵬飛醫(yī)生的科普號2023年05月02日53
0
1
-
胃體多發(fā)性息肉需要切除嗎
IBD科普健康號2023年04月26日247
0
0
-
關于胃息肉,你知道哪些?
一、什么是胃息肉?胃息肉醫(yī)學標準術語是:胃黏膜局限性良性隆起病變,是突出于胃黏膜表面的良性隆起性病變,表面常較光滑。如果長了數(shù)不清的大小不等的息肉,那就是胃息肉病,這大多是出身不好,與基因有關。二、胃息肉分類大體上可以分為胃底腺息肉、腺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特殊息肉這幾種。1、腺瘤性息肉約占胃息肉的10%~25%,癌變率高,可達30%~58.3%,尤其瘤體較大(>2cm的廣基息肉)、絨毛狀腺瘤、伴異型增生者惡變率更高。這個家伙是潛在的殺手,只要有足夠的時間,加上不注意生活細節(jié),終有一天會發(fā)展為腺癌。所以,對這些息肉決不能姑息養(yǎng)奸,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格殺勿論,并要定期復查,只要他一露頭,就切,猶如剿匪,務必斬草除根。2、增生性息肉大部分胃息肉屬于這一種,一般不會癌變,但是可能會帶來消化道癥狀;有大約0.4%~1.76%的癌變機率。這在醫(yī)學上屬于小概率事件,不必擔心。根除幽門螺桿菌后,大約40%的會完全消退。但是,作為消化科醫(yī)生,還是提醒你,盡管它一般不會癌變,如果比較大(>2cm),還是要切除為好。3、胃底腺息肉胃底腺息肉又叫Elster囊腫,分散發(fā)性和家族性兩種。前者可能和長期用”質子泵抑制劑“(拉唑類藥物)有關,是沒有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標志之一,異型增生灶發(fā)生率<1%,所以基本不會癌變。后者大約25-41%會發(fā)生不典型增生,兩者在內鏡下難以區(qū)別。4、特殊的胃息肉(比較少見)①錯構瘤性息肉,:多發(fā)于胃竇,常為單發(fā),無惡變傾向。②異位性息肉:多為良性。③家族性息肉?。何覆康亩喟l(fā)于胃竇,約5%為腺瘤性;約50-90%的患者存在于十二指腸腺瘤和壺腹部腺瘤,多為惡性。三、長了胃息肉自己未必感覺到其實很多人長了息肉根本不知道,因為大多沒有任何癥狀,只是在偶然胃鏡檢查時發(fā)現(xiàn)。有的可出現(xiàn)上腹部輕微疼痛或不適、惡心、厭食、消化不良、體重下降及慢性腹瀉等癥狀。如果息肉表面糜爛、潰瘍,可以發(fā)生間歇性或持續(xù)性出血。較大的息肉可以阻塞于幽門或息肉樣胃竇黏膜滑入十二指腸,則可以出現(xiàn)幽門梗阻癥狀。四、只有部分腺瘤性息肉才會癌變很多朋友發(fā)現(xiàn)息肉后,大都比較緊張。其實,胃息肉的絕大部分是良性的,可以和你相伴終生。只有做腺瘤性息肉,才會癌變,而且也不是100%。大可不必緊張。胃息肉發(fā)生癌變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如息肉的大小、類型、形態(tài)、數(shù)目、部位、上皮間變程度、年齡以及地區(qū)和種族等:1、息肉的大?。撼收嚓P,即息肉越大,癌變率越高。直徑小于1.0cm的有蒂息肉癌變率小于1%;直徑在1~2cm者癌變率通常為10%;直徑大于2cm的癌變率通常為50%。2、息肉的組織學類型:腺瘤性息肉癌變率高,其中管狀腺瘤的癌變率為1%~5%,絨毛狀腺瘤的癌變率最高約為10%~60%,而混合性息肉癌變率則介于兩者之間。也有人將息肉發(fā)生重度不典型增生稱之為'原位癌',這時異常細胞僅局限于上皮的表面而未侵犯到腺體的基底膜。3、息肉的形態(tài):有蒂息肉癌變率較低而無蒂息肉癌變率高。息肉表面光整者癌變率小于5%,呈乳頭狀者約近35%,呈菜花狀或分葉狀者約為50%。無蒂息肉如表面不光整且呈中凹花壇狀易癌變。4、息肉的部位:胃息肉的多發(fā)部位是胃竇約占65%,其次為胃體部約占20%。此外,一般認為多發(fā)性息肉的癌變率高于單發(fā)者;年齡越大息肉發(fā)生機會越多癌變率越高;腺瘤存在的時間越長,癌變的危險性越大。5、多發(fā)性息肉的惡變率比單個息肉高。6、增生性息肉極少惡變也叫炎性息肉或再生性息肉,屬于胃腺體增生延長,排列比較紊亂,腺體之間有較大的空隙,有的中間夾有未成熟的細胞,絕大多數(shù)無不典型增生,癌變率只有0.4%左右。所以,胃息肉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必須取活檢,以證實息肉是腺瘤性息肉還是增生性息肉,如果是腺瘤性息肉,原則上需要切除治療,以絕后患;如果是增生性息肉,依據(jù)病因,采取相應措施。五、為什么會長胃息肉?盡管息肉發(fā)生的原因并不十分清楚,但一般認為與以下這些因素有關:遺傳:基因變異與胃息肉的形成息息相關,具體機制未明;幽門螺桿菌感染:幽門螺桿菌能釋放多種炎癥介質及細胞因子,對胃黏膜造成損傷,刺激胃上皮細胞增生,導致胃息肉產(chǎn)生;根除后,息肉會縮小或消失;膽汁反流:十二指腸液含有膽酸、胰酶,反流入胃內,可損害胃黏膜,并引起胃黏膜的炎癥性增生,導致胃息肉產(chǎn)生;同時,大量反流液使胃內pH值升高,使得胃泌素增生,導致增生性息肉產(chǎn)生;抑酸藥:長期服用抑酸藥可導致高胃泌素血癥,可促進胃腺體囊狀擴張,形成胃息肉;胃底腺息肉多與服用該藥密切相關,部分該類患者停用抑酸藥后胃底腺息肉可消失;吸煙:可能與吸煙會增加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等因素相關;另一方面,煙草煙霧中含有大量的致癌物質可結合DNA形成加合物,干擾細胞復制,影響DNA修復,使胃黏膜發(fā)生不可逆轉的基因改變,促進息肉的形成;飲酒:可損傷胃黏膜,慢性胃發(fā)生率明顯增加,細菌繁殖增加,促進亞硝胺類致癌物質合成,從而增加胃息肉發(fā)生的風險;某些食物:有人認為較多肉類(紅肉)、腌制食物、油炸食物,較少進食蔬菜類,高脂血癥、肥胖等會增加罹患胃息肉的風險。年齡性別:老年人比青年人、男性比女性更易罹患胃息肉。六、哪些息肉需要治療?胃息肉一般多為良性,無癥狀者勿需治療。增生息肉為非腫瘤性息肉,因為不會發(fā)生惡性病變,經(jīng)內科對癥處理,效果較好。腺瘤性息肉癌變率可達30%~58.3%,活組織病理檢查確診即手術治療。1、小息肉(直徑小于0.5cm的),可以在做胃鏡檢查順便夾除,也可以擇機切除。2、病理證實的腺瘤性息肉,且直徑>2cm,廣基的,伴有不典型增生的,必須格殺勿論,并遵醫(yī)囑定期復查。3、多發(fā)性息肉,你可以選擇分期分次切除。4、家族性息肉,要結合腸鏡及其他檢查,選擇合適的時間及時手術。5、對于病理證實伴高級別上皮內瘤變、疑癌、或已經(jīng)癌變的,建議視具體情況,內鏡下行EMR或ESD術,或者外科手術治療。七、切除其實很簡單1、內鏡治療經(jīng)內鏡切除是胃息肉治療的首選方法。內鏡治療息肉方法簡便,損傷小,費用低,多數(shù)為1次性治療,少數(shù)需分次切除。2、內鏡治療方法①高頻電凝切除法: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高頻電流產(chǎn)生的熱效應使組織凝固、壞死而達到切除息肉的目的。②微波灼除法:適用于直徑小于50px的無蒂息肉,對較小息肉可1次性灼除,較大者則需多次治療。③激光法:多用于寬蒂或無蒂息肉的治療。④尼龍絲及橡皮圈結扎法:通過結扎息肉根部,使其缺血壞死,達到治療目的。⑤氬離子凝固術:主要適用于廣基無蒂,直徑小于37.5px者。⑥對于較大的息肉也可采取內鏡下EMR或ESD切除。3、手術治療手術適應證為:主要用于內鏡下無法保證切除徹底,或者已經(jīng)發(fā)生浸潤性惡變者。①大于50px的無蒂或廣基型息肉。②息肉進行性增大者。③病檢為腺瘤性息肉伴異型增生、疑癌、已經(jīng)癌變者。
齊靜醫(yī)生的科普號2023年04月21日798
0
3
胃息肉相關科普號

齊靜醫(yī)生的科普號
齊靜 主治醫(yī)師
承德市中心醫(yī)院
消化內科
87粉絲6863閱讀

苗新普醫(yī)生的科普號
苗新普 主任醫(yī)師
海南省人民醫(yī)院
消化內科
597粉絲15.1萬閱讀

鐘嵐醫(yī)生的科普號
鐘嵐 主任醫(yī)師
上海市東方醫(yī)院
消化內科
252粉絲3582閱讀
-
推薦熱度5.0呂富靖 主任醫(yī)師北京友誼醫(yī)院 消化內科
腸息肉 45票
胃炎 44票
胃病 17票
擅長:胃息肉,結腸息肉、胃腸道早癌及癌前病變等內鏡微創(chuàng)手術、幽門螺桿菌感染、慢性胃炎、食管炎、膽石癥、消化道出血等各種消化系統(tǒng)疾病 -
推薦熱度4.9徐美東 主任醫(yī)師上海市東方醫(yī)院 消化內鏡科
腸息肉 32票
食管疾病 13票
胃炎 13票
擅長:精通各種消化道疾病的內鏡診斷與治療,包括消化道息肉及早期癌的內鏡下診斷與ESD治療、POEM治療賁門失弛緩癥、STER治療消化道黏膜下腫瘤等新內鏡技術,還擅長ERCP治療各種膽胰系統(tǒng)疾病,硬化劑及套扎治療食管胃底靜脈曲張,超聲內鏡診斷與介入治療各種消化道疑難疾病,尤其是對內鏡下擴張及支架治療各種難治性消化道良惡性狹窄梗阻有獨到造詣。 -
推薦熱度4.6鐘蕓詩 主任醫(yī)師上海中山醫(yī)院 內鏡中心
腸息肉 35票
膽管結石 22票
食道癌 14票
擅長:膽胰疾病的內鏡微創(chuàng)治療(ERCP治療膽總管和胰管結石,膽管腫瘤的射頻消融和光動力治療,梗阻性黃疸、胰腺囊腫),復雜消化道梗阻內鏡支架及引流術,食管癌、胃癌和結直腸肛管癌的ESD切除(尤其擅長化療免疫治療后ESD切除),賁門失弛緩癥POEM手術,神經(jīng)內分泌腫瘤的內鏡治療,胃腸間質瘤和平滑肌瘤的內鏡切除(尤其擅長藥物縮小后內鏡手術),復雜結直腸息肉病的診治,返流性食管炎的內鏡微創(chuàng)治療,食管巨大憩室的內鏡治療,各種消化道瘺的內鏡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