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熊曉峰副主任醫(yī)師 武漢同濟醫(yī)院 小兒外科 1.造瘺口應該是紅色、濕潤、有光澤,和口腔黏膜類似。造口突出于皮膚表面。小兒啼哭時,造瘺口顏色可能會轉為暗紅色或淡白色,擔當停止啼哭時,造瘺口粘膜的顏色會立即恢復為正常的鮮紅色。如果顏色持續(xù)為暗紅色或有任何異常,立即就醫(yī)。2.有些寶寶有2個或2個以上的造瘺口。一個造口排出糞便和氣體,為近端造瘺口;另外一個排出腸液,沒有糞便排出,為遠端瘺口。一般遠端造瘺口直達肛門。腸管粘膜表面有粘液細胞,可分泌粘液,所以造瘺后可以從肛門排出腸液,這種現象是正常的。3.造瘺口有血管,因此接觸或摩擦有少許出血是正常的。術后早期,造瘺腸管粘膜水腫,但2個月后,造瘺口粘膜水腫消退,造口會逐漸縮小。腸管對切割并不敏感,而對牽拉、缺血敏感,因此碰觸造瘺口或者造瘺口排出糞便時并不感到疼痛。4.新生兒皮膚滲透性較強,吸收能力也相應增加,角質層較薄,容易受損。因此,應該盡量減少使用化學性強及含藥性的皮膚用品,如類固醇的藥膏,酒精等。減少更換造口袋的次數,避免皮膚損傷。5.小兒造口袋多用一件式造瘺袋。不建議使用自制的簡陋器材,也不能因為使用造口袋容易滲漏就不使用造口袋,以免糞便刺激造口周圍皮膚而引起皮炎或傷害傷口。6.造口袋底盤開口應大于造瘺粘膜直徑1-2mm,不宜過大,否則糞便容易刺激皮膚引起皮炎。過小則底盤邊緣與造瘺粘膜摩擦將會導致患兒不適甚至粘膜出血。7.注意新生兒對底盤有無過敏,如過敏則更換造瘺袋品牌。8.粘貼造瘺袋后,用手掌空心按壓底盤10分鐘。9.造瘺袋有1/3—1/2滿,要排放。一般3天更換,最長可達7天。小腸造瘺易滲漏,發(fā)現滲漏要及時更換。如果造瘺袋內氣體增加,可以將氣體從造瘺袋的開口排出。轉載請注明出處本文系熊曉峰醫(yī)生授權好大夫在線(www.sshealther.com)發(fā)布,未經授權請勿轉載。2017年06月13日
16169
4
4
相關科普號

熊曉峰醫(yī)生的科普號
熊曉峰 副主任醫(yī)師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同濟醫(yī)院
小兒外科
605粉絲6.3萬閱讀

張書信醫(yī)生的科普號
張書信 主任醫(yī)師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東直門醫(yī)院
肛腸科
625粉絲21.4萬閱讀

陳東醫(yī)生的科普號
陳東 主治醫(yī)師
西安市兒童醫(yī)院
綜合外科
2436粉絲18.6萬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