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內(nèi)容
-
哪些原因?qū)е聦殞毑粣鄢燥?/h2>
有的寶寶2歲了,對食物完全沒有興趣,好像從來都不覺得餓”,吃硬一點或者大塊一點的食物就會惡心。吃飯全程由大人喂食,不會自己吃,也沒有自己吃的愿望。每頓飯都要喂很久,而且需要借助玩具、動畫片等逗哄才能完成。原因分析: 1、飲食安排不合理。 對1歲以后的寶寶來說,奶的重要性比1歲前有所降低,飯食變成最主要的營養(yǎng)來源。這個時候應該給寶寶合理安排三餐,奶量可以減少到400-500ml。 寶寶的三餐最好跟大人的三餐同步,這樣大家一起吃飯,能夠更好地營造進餐的氛圍。寶寶天生就有好奇心和模仿能力,看見大家都吃得很香,自己也就會更有吃的愿望。相反,如果只有自己一個人在吃,并被一群人圍觀,非常容易分散注意力。 2、沒有及時變換輔食性狀。 寶寶的咀嚼能力并不是生來就有的,需要后天的鍛煉。在開始添加輔食之后就應該逐步有計劃地改變輔食的性狀,從泥糊狀逐漸過渡到細顆粒、粗顆粒、小丁、小塊狀,使寶寶能夠逐漸適應越來越粗、越來越硬的食物,為將來接受家庭食物做好準備。 每個寶寶對食物的適應速度不同,所以改變食物性狀沒有絕對的時間表,但是總體來說,當寶寶已經(jīng)適應一種性狀,能夠吃得很好之后,就可以開始嘗試把食物做得更粗一點。長期吃一種性狀的食物,不僅咀嚼能力得不到鍛煉,而且隨著寶寶逐漸長大,他也會覺得這些食物很單調(diào)無趣,會逐漸喪失進食的興趣。 剛開始改變輔食性狀的時候,寶寶可能會有一點不太適應,有的會有惡心干嘔,媽媽不必太擔心,多給寶寶一點適應的時間,尤其不要反應過度,把自己的緊張情緒傳遞給寶寶,更不要因此就放棄了嘗試,我們只需要保證每次變化的跨度不要太大就可以了。 ?食物的性狀要逐漸過渡,媽媽還可以親自用夸張的動作示范咀嚼的樣子給寶寶模仿,也可以多用硬一點的水果比如蘋果、梨切成大塊給寶寶當零食慢慢啃。 如果錯過了最佳的學習時機,寶寶接受起來可能會更加困難,媽媽不要輕易灰心,不但自己要保持信心,還要多給寶寶鼓勵,在寶寶遇到困難的時候注意安撫他沮喪的情緒,避免寶寶因為吃不好帶來的負面情緒而更加厭食。 3、長期喂飯,錯過了自主進食的敏感期。 多數(shù)孩子在8-10個月左右就會出現(xiàn)自主進食的愿望,表現(xiàn)為搶勺子、搶食物、喂飯時搖頭躲開等,媽媽應該抓住這個時機引入手指食物,一方面讓孩子充分感受各種不同食物的性狀、質(zhì)地差異,從而保持對吃飯的新鮮感,另一方面也是對手眼協(xié)調(diào)能力和精細運動能力的鍛煉。 經(jīng)過手抓進食得以充分鍛煉的寶寶,到1歲左右就可以開始學習使用勺子,1歲半左右通常已經(jīng)能夠掌握自己吃飯的技巧,相反,如果錯過了這個敏感期,寶寶往往也就習慣了喂飯,不再有興趣自己去嘗試,他會覺得吃飯是大人的事情,是你們讓我吃的,自然也就不會很積極。 建議每餐準備一些既不令寶寶排斥并且也適合手抓的食物讓寶寶自己吃,不要求吃多少,多給鼓勵,通過正面強化來重新培養(yǎng)寶寶的興趣,等到興趣恢復一些了,就可以引導他用勺子吃,每頓飯媽媽喂一部分,寶寶自己吃一部分,自己吃的時候及時給予鼓勵和肯定,逐漸過渡到最后完全自己吃。 自主進食的另一層含義是自己決定吃什么、吃多少,媽媽負責準備種類豐富有營養(yǎng)的食物,由寶寶自己決定怎么吃。媽媽千萬不要強迫寶寶按自己的意愿吃,也不要因為寶寶這一頓吃得少或者某種食物沒有吃就去責備寶寶,這樣都會打擊寶寶吃飯的積極性。 即使有部分食物寶寶不那么愛吃也不要著急,可以用變換做法讓食物看上去更吸引人、改變擺放的位置、換一個更漂亮的盤子、跟其他喜歡的食物混合等方法,吸引寶寶去嘗試。一次不行就反復試,有的寶寶需要反復多次才能接受。 哪怕失敗了也不必焦慮,一般來說,少數(shù)幾種食物不愛吃不至于影響寶寶的營養(yǎng)均衡,只要同類型的食物中有一些能被接受就沒關(guān)系(比如不愛吃豬肉但是愛吃牛肉,不愛吃米飯但是愛吃面食等等)。 4、強迫、誘哄進食,沒有養(yǎng)成好的習慣。 媽媽的強迫會讓寶寶厭煩,隨著寶寶的自我意識逐漸強烈,逆反心理也會更重。而用玩具、動畫片誘哄則是用一個錯誤去糾正另一個錯誤,短時間可能有效,但是長期來看更不利于養(yǎng)成良好的進食習慣,因為寶寶的全部注意力都在玩的東西上面,張嘴吃飯對他來說就變成了一個機械的動作,這樣他就不會覺得吃飯是一件正式的、需要重視的事情,也更加不會有興趣。 建議三餐定時,跟大人一起吃,收起所有的玩具,在餐椅上坐好,讓寶寶意識到吃飯是一件需要被特殊對待的事情,每餐限定時間,最多不超過20-30分鐘,準備一個小鬧鐘計時,告訴寶寶鬧鐘一響吃飯就結(jié)束。 一開始寶寶可能會不以為然,會繼續(xù)不好好吃,甚至可能會抗拒媽媽的新規(guī)則,這時候媽媽不要著急,不要總擔心寶寶會餓。當寶寶多體會幾次“餓”的感覺之后,他就會更加理解“過了時間就沒飯吃”的含義。兩餐之間可以安排一些水果、酸奶之類有營養(yǎng)的加餐,但是量不要太多,也不要額外給奶或者主食,更不能給高糖高熱卡的零食,以免影響下一餐的食欲。 媽媽們明白以下幾點,相信喂養(yǎng)就不再是件難題: 1、讓寶寶吃飯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事情,是需要寶寶配合才能完成的,媽媽需要充分考慮到寶寶的情緒。 2、寶寶的能力是逐漸發(fā)展的,要給他們足夠的機會去學習,要允許一時的失敗。媽媽的大包大攬對寶寶的成長沒有好處。 3、良好的進餐習慣非常重要,規(guī)則必須把握好,一時的妥協(xié)帶來的是無窮無盡的麻煩。
付朝杰醫(yī)生的科普號2021年11月04日477
0
0
-
小兒厭食營養(yǎng)不良,可能輔食添加不當,6月+寶寶家長看過來
6月齡是嬰幼兒喂養(yǎng)的關(guān)鍵時間節(jié)點,媽媽們都懂的。出生到6月齡的半年里,母乳媽媽們奮力熬過每個漫長的夜晚。實在母乳不夠,也就是配方奶和母乳之間的艱難抉擇。然而,半歲之后的喂養(yǎng)重頭戲馬上就要轉(zhuǎn)換成輔食添加。一、“6月齡內(nèi)盡量純母乳喂養(yǎng)”二、“第一口輔食添加強化鐵米粉”近些年來大量同行對嬰幼兒喂養(yǎng)知識的普及工作,幫助廣大80,90后家長樹立以上兩行扎實的基本鐵律。然而,兩句話必然解答不了孩子半歲后添加輔食過程中的絕大多數(shù)問題。社交媒體上的育兒博主們,帶貨的網(wǎng)絡紅人們,以及家中愛養(yǎng)生的長輩們,到底誰說的有道理?海量育兒信息,眼花繚亂也必然掩藏著雷區(qū),來,一起甄別排雷~誤區(qū)一:輔食有營養(yǎng)呀,吃了輔食就不用老喝奶了吧6月齡后,單純靠母乳或配方奶的確不再能滿足孩子的生長發(fā)育需求,輔食剛好能彌補這部分不足。然而,輔食添加初期主要的熱量和蛋白質(zhì)來源仍舊有賴于母乳或配方奶。添加輔食早期,飲奶次數(shù)不減少,輔食添加于兩頓奶之間,盡量保證800ml母乳或配方奶攝入量。隨著輔食攝入量增加,輔食添加種類豐富后再逐步減少奶量。1歲以內(nèi)嬰幼兒應保證每日600-800ml奶量。斷崖式減少孩子奶量,并不可取,也不存在6月齡后母乳就毫無營養(yǎng)價值之類的說法,應該說奶(母乳或配方奶)和輔食在6月齡后各自在嬰幼兒的膳食模式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但是發(fā)揮同等重要的功效,缺一不可。誤區(qū)二:每天都給孩子做米粉米粥和爛面條,可他天生就不愛吃輔食啊第一例輔食添加強化鐵米粉,有兩個知識要點:一是預防嬰幼兒缺鐵性貧血,二是米粉的純碳水化合物特性保證了它不容易引起孩子過敏。但是輔食添加一定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一定不能固化,孩子在長大,怎么能一直只吃同一類型的食物呢?細致觀察引入新的輔食后孩子是否有過敏情況,在確認無過敏風險的情況下,應當積極豐富制作輔食的食材。米粉米粥爛面條這些大碳水主食里完全可以加入蔬菜,水果,肉等等滋味更加豐富的食物,制作成符合孩子吞咽功能發(fā)育情況的泥、碎末甚至是大月齡的手指食物(注意!并不需要額外加糖和鹽等調(diào)味料),促進寶寶味覺的發(fā)育,也讓他對進食更加感興趣。沒有天生就不愛吃飯的寶寶,兒童時期的飲食習慣全看父母如何巧妙的引導和培養(yǎng),切忌單一!畢竟捫心自問,成年的你,也是一萬個不愿意每天喝白粥吃清水面吧?誤區(qū)三:紅薯、南瓜、香蕉加到米糊里,寶寶吃的可香了,但是大便也好幾天沒著落了很多家長制作輔食時,傾向于選擇一些蒸煮后質(zhì)地柔軟的粗糧、根莖類蔬菜,或是淀粉含量高軟軟糯糯的水果。在早期孩子只能吃泥糊狀食物時,制作方便,同時口感偏甜,孩子吃起來香,喂輔食不用操心。然而,這些食物當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和米粉不相上下,如果一頓輔食只有這些食物疊加在一起,沒有加入膳食纖維豐富的綠葉類蔬菜,反倒會增加胃腸道排便的負擔。寶寶雖然吃的香,拉臭臭的時候可要遭罪了。誤區(qū)四:攢肚子,拉“羊糞蛋”了,肯定是上火積食了,一定是吃肉肉惹的禍養(yǎng)生用語“上火積食”一說出口,輔食里的肉總要背鍋。輔食添加的不夠均衡,大量攝入高淀粉食物,卻絲毫不考慮加入綠葉類蔬菜的家長們,總是在寶寶的便秘如約而至之后。神秘的甩鍋給各種肉泥,殊不知,一口肉不吃也不會對寶寶的排便有多大的幫助。解決嬰幼兒便秘,必須保證每日多吃菜菜啊朋友們,綠油油帶葉子的那種菜菜啊~切記切記!至于肉肉們,當然還是要每天適量的吃啊,6月齡后吃紅肉制作的輔食才能保證充分的鐵元素攝入。寶寶完全吃素食,不沾葷腥,爹媽們也許用不了多久又要迎來孩子缺鐵性貧血的問題呢。誤區(qū)五:給寶寶買貴的高級的平常不怎么能吃到的食材,一定更補更好更有營養(yǎng)昂貴的深海魚,進口的熱帶水果,大人不舍得吃的高端食材,媽媽們總是毫不猶豫的給寶寶們下單。此處并不想唱衰價格昂貴的食物,畢竟以價格高低一錘子拍死所有食物的好壞并不合適。需要提醒家長在精選食材的時候,對那些因為稀有而價格昂貴的食物,要格外留意其過敏風險。海產(chǎn)品,風味濃郁的熱帶水果,過敏風險都遠高于大多數(shù)日常食物。作為輔食少量添加后,應觀察孩子是否對該類食物耐受。食材的價簽的確能適度保證食品衛(wèi)生和食物的風味,但是沒有辦法百分百降低對于嬰幼兒的致敏風險。營養(yǎng)價值上能不能遠超日常平民食材更是兩說,“更補更好更有營養(yǎng)”的標語,有人營銷,無人作保。以上五大雷區(qū),養(yǎng)孩子的你肯定都聽過,希望本文能緩解您育兒路上部分的焦慮和糾結(jié)。祝寶寶們好好吃飯,爸爸媽媽們開心工作生活!~
郭倩穎醫(yī)生的科普號2021年09月13日570
3
1
-
孩子患了厭食癥怎么辦?
小兒厭食癥指的是孩子長時間出現(xiàn)食欲減退,多發(fā)于1歲到6歲的孩子身上。小兒厭食癥多由不良的飲食習慣、微量元素的缺乏、濫用藥物和急慢性疾病引起,主要癥狀有嘔吐、食欲減退或食欲不振、便秘、腹痛腹瀉等。小兒厭食癥的原因:1、多種急、慢性疾病全身性疾病如反復呼吸道感染、貧血、先天性心臟病、胃腸道疾病如消化性潰瘍、急慢性肝炎以及各種原因的腹瀉及慢性便秘等都是常見的原因。2、不良的飲食習慣零食過多、餐前飲用大量飲料、進食時注意力不集中(如吃飯時聽故事、看電視、玩玩具)等等不良的習慣,可以擾亂或抑制胃酸及消化酶的分泌,從而使患兒食欲減退3、家長長期強迫進食家長過分擔心小兒營養(yǎng)不足、體重增長不快、進食量過小等,強迫小兒進食,產(chǎn)生了“吃飯等于受罪”的錯覺,并逐漸形成了條件反射性拒食,最終發(fā)展成厭食。4、長期服用藥物可能會導致小兒厭食。如紅霉素、甲硝唑、氯霉素、磺胺類藥物等。維生素A或維生素D服用過量導致中毒,也會引起小兒厭食。如何避免孩子厭食?1、要培養(yǎng)良好的飲食習慣,注意進餐時固定地點,定時定量,一般兒童每日3餐,每餐間隔4-5小時,幼兒4餐間隔3-4小時;用餐時間最好不要超過半小時,用餐時間結(jié)束后,將所有食物收掉,二餐之間即使想吃也不能給食物,使孩子有空腹感,有利促進胃液的正常分泌。2、從小培養(yǎng)和鼓勵孩子使用餐具,自己進食,讓孩子參與到吃飯的全過程,從而有獲得感和成就感3、控制零食數(shù)量要控制,不可因貪吃零食而影響正餐攝入。優(yōu)選零食品種,以水果、牛奶及堅果為主,晚餐后一般不再給零食。若有條件可在臨睡前喝一杯牛奶。避免進食高糖、高脂、高鹽零食及含糖飲料4、食譜要力求多樣化,讓孩子有充分的選擇余地,即可收到良好的效果。5、對偏食的孩子,家長要在烹調(diào)技術(shù)上下功夫,同時發(fā)揮自己的示范作用,鼓勵孩子嘗試不同的食物,逐漸喚起孩子對食物的熱情。6、創(chuàng)造良好的就餐氛圍,大人小孩一起吃,吃飯時不要看電視、玩玩具、講故事等,切忌吃飯時訓斥或逗孩子玩,不吃時不要追著喂,能吃多少算多少,避免傷食。7、不強迫小兒進食,產(chǎn)生了“吃飯等于受罪”的錯覺,并逐漸形成了條件反射性拒食,最終發(fā)展成厭食。7、體育鍛煉: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增加孩子的戶外活動量,以促進脾胃蠕動,促進食物消化。8、不要濫用清熱瀉火類藥物,此類藥物多性味苦寒傷胃9、不濫用抗生素,尤其是大環(huán)內(nèi)酯類抗生素,影響食欲。10、到正規(guī)醫(yī)院就診,逐漸恢復孩子的食欲,喚起孩子對食物的熱情
董傳莉醫(yī)生的科普號2021年07月12日2482
0
3
-
寶寶厭食怎么辦?
寶寶吃的不好,例如不喝奶,不喜歡吃輔食,吃的少,挑食、偏食等,爸爸媽媽們往往會擔心寶寶的營養(yǎng)攝入不足,進而影響到寶寶的生長發(fā)育,甚至可能是一些疾病的前兆,這些問題的確困擾很多的爸爸媽媽們。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關(guān)于寶寶厭食的問題如何正確識別寶寶的厭食信號?為什么要強調(diào)“正確識別”呢?因為經(jīng)常有一些異常焦慮的家長:醫(yī)生,我家寶寶厭食,胃口不好,吃的很少,怎么辦呀?醫(yī)生,我家隔壁比我們小的寶寶都比我們吃的多,我們寶寶吃得太少,是怎么回事呀?諸如此類...然而,經(jīng)過仔細詢問和一系列的臨床檢查,這些寶寶的進食量其實并不少,生長發(fā)育也都在正常范圍內(nèi)。所以,這種“厭食”,其實并不是真的厭食,而是媽媽認為寶寶厭食,認為寶寶吃得少。事實上,孩子之間存在很大的個體差異,不同寶寶的消耗量不同,同一種食物給不同的寶寶吃,由于體內(nèi)消化酶的個體差異,結(jié)局也不完全相同。因此,爸爸媽媽們更應當關(guān)注的是寶寶自身的生長發(fā)育情況。那么,如何觀察寶寶的生長發(fā)育情況呢?爸爸媽媽們需要學會使用生長曲線圖。將寶寶不同年齡階段對應的身高、體重描個點,把這些點連起來得到的曲線就是寶寶的生長曲線。如果寶寶的生長曲線和圖中的曲線基本平行,即使有小的起伏,那么寶寶的生長發(fā)育情況都算在正常范圍內(nèi)。如果寶寶的生長曲線逐漸偏離原來的軌道,那應當引起重視,及時就診、尋找原因了。寶寶厭食的原因有哪些?食物過敏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引起寶寶厭食的原因之一。有研究發(fā)現(xiàn),嬰幼兒食物過敏的發(fā)生率達到6%-8%。寶寶吃了過敏的食物后出現(xiàn)胃腸道不適,多次這樣不良的進食體驗,容易導致他們一看見食物或者奶瓶,就拒絕進食,哭鬧不安,大年齡的兒童則會產(chǎn)生恐懼進食的心理??谇贿\動咀嚼功能差也是導致寶寶厭食的原因之一。通常這類寶寶在嬰兒期沒有在恰當?shù)臅r候引入恰當質(zhì)地的食物。嬰兒期是口腔咀嚼功能、味覺形成的關(guān)鍵期,也是胃腸功能形成和完善的關(guān)鍵期。一旦錯過這個關(guān)鍵期,寶寶就會失去學習進食的興趣,等大一點再去訓練也往往事倍功半。此外,鋅、B族維生素等微量元素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寶寶的食欲,然而,微量營養(yǎng)素缺乏和厭食往往是互為因果的關(guān)系,需要加以鑒別。對年長兒來說,不良的飲食行為習慣,比如無節(jié)制的吃零食、邊吃邊玩等等,往往是導致他們厭食、偏食、挑食的重要原因。運動量少,比如嬰兒期抱得太多,年長兒缺乏體育鍛煉,由于消耗太少導致食欲不佳,吃不下。如何應對寶寶的厭食,讓我們的寶寶乖乖愛上吃飯嬰幼兒是食物過敏的高危人群,食物過敏也是引起嬰幼兒厭食的常見原因。兒童常見的食物過敏源在不同年齡段有所不同,嬰幼兒時期最常見的是牛奶、雞蛋、大豆、花生等,年長兒比較常見的是花生、堅果、海鮮、特定的水果等。小嬰兒可通過皮膚點刺試驗,年長兒可通過血液過敏源或者食物不耐受檢查明確。對致敏的食物應當完全回避,包括回避食物標簽中所有的相關(guān)成分,比如對雞蛋過敏的寶寶,不僅要回避雞蛋,也要回避含有雞蛋成分的所有食物,比如蛋糕等。牛奶蛋白過敏的寶寶,建議繼續(xù)母乳喂養(yǎng),同時母親需要回避奶制品,包括牛奶以及含有牛奶成分的各種食物。配方奶喂養(yǎng)的寶寶,則要換用深度水解奶粉,不建議用羊奶或者豆奶替代。對于年長兒童,要培養(yǎng)良好的飲食行為習慣。首先要減少進食過程中的一切干擾,包括玩具、電視、手機等;吃飯的地點和范圍要相對固定,只允許在餐桌附近小范圍內(nèi)活動;進餐的時間要限制在30分鐘之內(nèi),兩餐之間間隔時間在3.5到4個小時左右;兩餐之間不能攝入過多的食物,尤其是進餐前1小時之內(nèi)不要吃任何東西,讓寶寶在進食前保持饑餓感。此外,要鼓勵和寶寶年齡相當?shù)莫毩⑦M食,比如1歲的時候可以用手抓東西吃,或者試著用勺子喂給自己,兩歲的時候就要培養(yǎng)獨立進食。
金志娟醫(yī)生的科普號2021年06月10日1982
0
7
-
孩子貪食和厭食的區(qū)別
家長們經(jīng)常分不清孩子貪食和厭食的區(qū)別,因為兩種情況下,孩子們都會采取導瀉,嘔吐等方式把吃掉的食物快速排出體外,而且這兩種狀況中,都會表現(xiàn)出反復發(fā)作的暴食行為,并且孩子們都會過度地擔心體型和體重。 家長們注意,區(qū)分這兩種狀況很簡單,只要根據(jù)體重就可以進行區(qū)分了。 貪食的個體體重基本在正常,而厭食的個體則處于顯著的低體重。
孫玉濤醫(yī)生的科普號2021年02月13日1282
0
0
-
5歲以上兒童如何科學選擇零食
6~12歲的兒童體格與智力發(fā)育快速,運動能力、自主性、獨立性增強,可以接受和理解食物與健康的相關(guān)知識。但由于他們更多時間在學校,所以教師和家長有責任教導和幫助 兒童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1.零食應是合理膳食的組成部分,不要僅從口味和喜好選擇零食。 2.選擇新鮮、易消化的零食,多選奶類、水果蔬菜類和堅果類的食物。 3.學習、了解不同零食的營養(yǎng)特點,不要盲目跟隨廣告選擇零食。 家長和教師應該利用各種機會教育和指導兒童認識各種零食的營養(yǎng)特點,培養(yǎng)兒童建立 正確的飲食觀念。同時還應教育兒童不要盲目跟隨廣告選擇零食,減少某些不良食品廣告的負面影響。 4.吃零食的時間不要離正餐太近,每天吃零食一般不超過 3次。 兒童吃零食應和正餐間隔1.5至2 h。睡前半小時不宜吃零食。吃零食的次數(shù)不宜過多,每天最好不超過3次。 5.每次吃零食應適量,避免在玩耍時吃零食。 兒童吃零食不宜太多,可以在學習間歇、運動后吃少量零食來緩解饑餓感。兒童在玩耍時吃零食往往不注意衛(wèi)生和安全,同時會在不經(jīng)意問吃得過多,從而影響正餐的進食量。 6.少吃油炸、含糖過多、過咸的零食。 7.多喝白開水,少喝含糖飲料。 8.注意飲食衛(wèi)生及口腔清潔,少吃街頭食品。 6~12歲兒童比較好動,活動玩耍較多,往往不注意衛(wèi)生。應當幫助他們養(yǎng)成吃東西前先洗手的習慣,避免病從口入。吃完零食后,應及時漱口或刷牙,預防齲齒。街頭食品往往 衛(wèi)生狀況較差、沒有質(zhì)量保證,可能會引起食物中毒或胃腸道傳染病。因此應盡量購買正規(guī) 廠家生產(chǎn)的食品。 日常常見食物怎樣分類呢? 《中國兒童青少年零食消費指南》中將零食分為“可經(jīng)常食用”、“適當食用”和“限制食用”三種,建議家長選擇“可經(jīng)常食用”的零食,避免“限制食用”的零食。 可經(jīng)常食用:是指可以每天吃的食物 適當食用:每周吃1~2次 限制食用:每周食用不超過1次。
胡芳醫(yī)生的科普號2020年11月08日1121
0
1
-
寶寶厭食、挑食
沒有胃口這件事,孩子在成長的各個階段都會有不同程度的表現(xiàn)。不論食物再怎么豐盛、美味,都無從下口,那這個時候,該怎么辦呢?如果寶寶長期厭食不處理好,可能會對生長發(fā)育有很大的影響,危害比較大。寶寶經(jīng)常發(fā)生消化方面的問題,與其年齡階段的消化系統(tǒng)生理特殊性有很大關(guān)系。
蔣麗蓉醫(yī)生的科普號2020年09月07日2983
0
4
-
嬰幼兒挑食偏食厭食的原因和處理
嬰幼兒挑食偏食表現(xiàn)也是多種多樣,有些孩子只吃非常有限的幾種食物,飲食種類比較單調(diào);有些孩子表現(xiàn)不愿意去嘗試以前從來沒有吃過的食物,拒絕接受新的食物;還有些孩子拒絕進食某一大類食物,如蔬菜、葷菜等;還有些孩子有非常強烈的食物偏好,對食物的外觀和制備防范都會有特殊的傾向性。如主食只吃白米飯, 不吃炒飯, 甚至只用指定的餐具進食。 如果長此以往這樣挑食偏食的話,結(jié)果必然會影響孩子的生長導致體重增長遲緩。加拿大的一項研究表明,4-5歲挑食偏食兒童的低體重發(fā)生率是非挑食者的2倍以上。第二長期的挑食偏食甚至厭食也會影響孩子的智力發(fā)育,英國的研究證實挑食偏食兒童的智力發(fā)育指數(shù)顯著低于無不良飲食行為者。還有挑食偏食也會影響家庭關(guān)系,父母吵架的幾率增加。 為家長來說如何來應對?首選一旦出現(xiàn)癥狀我們要全面檢查分析,盡早了解偏食挑食或厭食的原因以免長時間不改善導致的不良后果。 首先大家要知道孩子挑食偏食的誘因大多在父母。 1. 父母偏食挑食會導致孩子偏食。從受精卵形成就開始了,特別是孕婦的飲食通過羊水就能影響到胎兒,孕期偏食挑食導致胎兒出生后可能會偏食。所以我們處于備孕的年輕夫婦們一定要知道生命一千天的重要性。家長在孩子面前要以身作則,做到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飲暴食,不在孩子面前討論食物以免影響兒童的食欲,少帶孩子出去就餐,盡量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安靜、愉快、溫馨的進食環(huán)境,從而讓孩子認為吃飯是一種享受而不是一種負擔。 2. 出生后喂養(yǎng)不當是兒童挑食偏食最重要的外在原因。特別是添加輔食過渡期,輔食添加種類單一,輔食的性狀(流質(zhì)、半流質(zhì)、固體食物)沒有及時改變,會導致寶寶今后發(fā)生偏食挑食。 輔食最佳引入時間的推薦應該在醫(yī)師的指導下個體化選擇,一般不早于滿4月齡前,并在滿6月齡后盡快添加。但前提是首先保證奶量達到800-1000毫升才考慮添加輔食,如果有些寶寶確實在4月前達到這個量且出現(xiàn)流口水現(xiàn)象說明可以添加輔食了。添加輔食的種類首選是強化鐵谷物和肉泥等富含鐵的泥糊狀食物,然后蔬菜、水果、豆腐和奶制品等也應該及時添加,保持食物種類的多樣化。 輔食性狀的變化應符合嬰兒咀嚼能力的發(fā)育,從泥糊狀無需咀嚼的食物開始,過渡到可以用舌頭搗碎的輔食,逐漸到牙齦可以搗碎的食物,最后到牙齦咀嚼的食物。家長千萬不要擔心寶寶吃了固體食物不好消化,從添加輔食開始,所有食物都打成糊狀持續(xù)到1歲以后甚至2歲以后,導致孩子無法接受固體食物,剝奪了孩子學習進食的大好機會,為以后挑食偏食埋下很大的隱患。6月齡逐步嘗試泥狀食物,7-9月齡逐步嘗試末狀如肉末爛粥等,10-12月就要嘗試碎狀食物如碎菜、水果、饅頭等 3. 還有就是家長不要強迫或哄騙孩子吃不喜歡的食物,強制增加進食量,這樣會降低孩子對食物的喜好,干擾了孩子對能量攝入、饑飽的自我控制能力,也容易造成孩子挑食偏食甚至厭食。父母應減少對兒童零食的攝入,這就要求父母設(shè)計的兒童餐飯要符合胃口,樣式要具有多樣化和藝術(shù)化。注意葷素搭配,可輔助增加水果,兼顧色香味俱全,提高孩子的食欲。 同時兒童的情緒對飲食也有一些影響。當兒童心情好時就會胃口大開,當情緒不好時就不愿意進食。研究調(diào)查表明,食物中的色氨酸和5-羥色胺會影響兒童的心情,當這些元素多時會引起兒童興奮感和愉快感,反之少時會引起兒童煩躁和焦慮。所以就餐時需要多鼓勵表揚寶寶也是非常重要的,也可以讓兒童自己動手制作自己喜歡的食物,讓兒童知道超市里的蔬菜、面食等是經(jīng)過了哪些程序才變成餐桌上的食物。兒童吃得開心的同時培養(yǎng)兒童的動手能力。 4. 嬰幼兒及兒童生長發(fā)育快,極易發(fā)生微量元素缺乏。對于6月以上的嬰幼兒出現(xiàn)突然厭食,需要警惕微量元素的缺乏,應該及時補充鋅劑和B族維生素。鋅元素缺乏可以引起消化功能降低導致厭食。有國內(nèi)研究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嬰幼兒缺鋅程度隨年齡增長而呈下降趨勢,即兒童年齡越小,缺鋅越嚴重。缺鋅在嬰幼兒中占首位,達18.2%。寶寶已經(jīng)有,還要注意缺鈣和貧血的發(fā)生,缺鈣和貧血反過來加重偏食挑食甚至厭食。若發(fā)現(xiàn)寶寶長時間偏食、挑食的不良飲食習慣,最近有厭食,應該做好相關(guān)的檢測后積極補充。值得注意的是,補鋅、補鈣和補鐵要合理搭配,鋅、鐵等微量元素的補充是必要的,但最好不要與鈣劑同時服用,相隔2小時比較合適。鈣會影響鋅的吸收; 合理補鋅補鈣才可促進兒童快速健康成長。國內(nèi)有研究顯示,嬰幼兒普遍缺乏鋅、鐵、鈣3 種微量元素,鎂和銅缺乏比較少見。3 個年齡段即3個年齡組之間對這3 種微量元素的缺乏程度有差異; 0-2 歲組對鋅、鐵兩種微量元素的缺乏最為明顯; 2-4歲組較為明顯; 4-6歲組不明顯。對鈣元素而言,4-6 歲組對鈣元素的缺乏最為明顯; 0-2 歲、2-4歲組缺乏程度較為明顯。 5. 對于學齡期兒童,中醫(yī)認為脾虛常為影響兒童飲食的一大重要原因,脾為后天之本,針對脾胃虛弱,可以選用針灸和推拿,尤以小兒推拿治療,可以有效緩解脾虛和胃腸道功能紊亂等其他原因造成的厭食問題,并且無副作用。 6. 當然挑食偏食也可能是孩子自身原因,受某些特點基因控制,讓孩子天生喜歡甜食,不喜歡苦味,或不喜歡某些食物的特殊味道。 造成兒童偏食、厭食的原因是多方面,因此解決起來是一個長期堅持的過程,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家長以及各個方面緊密配合。家長要足夠耐心和細心,仔細分析孩子問題并“對癥下藥”,自己處理不行應該就及時就醫(yī),以免長期挑食偏食厭食影響遠期健康。
謝利娟醫(yī)生的科普號2020年08月29日3697
0
0
-
孩子不好好吃飯怎么辦?要補鋅嗎?
平時總有不少媽媽帶著不好好吃飯的娃來就診。 不好好吃飯是有可能缺鋅有關(guān),因為鋅會影響味蕾及消化酶,但其實不是所有“不好好吃飯”都是缺鋅,還與下列因素密不可分。 1.添加輔食晚: 嬰兒出生時消化系統(tǒng)不完善,而消化系統(tǒng)各項功能的完善需要食物來鍛煉。添加輔食過晚,消化系統(tǒng)得不到鍛煉,會影響消化功能。1歲以前是味覺敏感期,超過敏感期,則不易添加輔食。 2.進食零食和/或飲料: 零食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味精、香精,一方面成分無營養(yǎng),不能滿足兒童生長發(fā)育需要;另一方面兩餐間或者不定時吃零食還會擾亂胃腸的正常消化規(guī)律,導致該吃正餐時,消化液分泌不足。另外,常喝飲料會沖淡胃液,影響食物消化。 3 .邊吃邊玩: 邊吃邊玩導致腦部血液供應增多,消化系統(tǒng)血液供應減少,影響消化系統(tǒng)的消化和吸收功能。 4.微量元素、維生素、消化酶缺乏: 研究表明,鈣、鐵、鋅等微量元素的缺乏與兒童厭食癥的發(fā)生有關(guān)。尤其鋅會影響味蕾,從而影響食欲。而血鉛的升高會使腸道功能紊亂,造成食欲下降。缺乏維生素A使舌乳頭黏膜結(jié)構(gòu)異常、唾液分泌量減少、胃排空時間減慢,明顯降低兒童食欲,減少食物攝入量。 5.父母不良教育方式: 父母不按時就餐、邊吃邊玩手機或者看電視,以及父母挑食等都會為孩子樹立不好的榜樣,會導致模仿行為。此外,吃飯時訓斥孩子或者強制進食行為,會造成孩子精神緊張使內(nèi)分泌紊亂,進而影響其食欲,導致厭食。 6.其它: 腸道菌群失調(diào)、胃腸動力不足時胃腸蠕動減慢,也會導致消化功能減低。此外,經(jīng)常便秘、Hp感染也會出現(xiàn)厭食。 ******怎么才能讓孩子好好吃飯? 呂醫(yī)師覺得最最重要的是:一日三次正餐到來前2-3個小時,不要給孩子吃各種零食飲料水果牛奶等,本來胃口不大的孩子,飯前把肚子填了半飽,哪還有饑餓感?還有多少吃飯的興趣?正餐前增加孩子的運動,增加饑餓感,吃飯就變香。 一、養(yǎng)成良好的就餐習慣: ① 杜絕沒有營養(yǎng)、高油、高脂、高鹽、高糖的零食; ② 家長要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按時就餐,就餐期間不看手機、電視,不挑食; ③給孩子設(shè)立獎勵措施,不讓孩子邊吃邊玩; ④ 不能因為吃飯慢批評孩子,也不強制孩子進食; ⑤ 進食講究“過水不過油”的原則,做飯不能總油炸、紅燒、油燜,油膩食物不利于消化; ⑥ 盡量不喝含糖飲料,餐前不吃小點心:含糖食物容易有飽腹感,影響食欲。 二、對因治療: ① Hp感染時,結(jié)合具體情況,考慮要不要殺菌治療; ② 血鉛高時,需驅(qū)鉛治療,并遠離高鉛環(huán)境; ③ 補充微量元素、維生素:葡萄糖酸鋅口服液可補充微量元素鋅;維生素A、復合維生素B、賴氨肌醇維B12口服溶液可補充維生素; ④ 促胃腸動力藥:多潘立酮、西沙必利因副作用明顯,不建議兒童使用,可順時針揉腹、保持適量戶外活動促進胃腸蠕動; ⑤ 補充消化酶:如多酶片; ⑥ 調(diào)節(jié)腸道菌群:雙歧桿菌制劑可調(diào)節(jié)菌群。 ⑦ 保持大便通暢。
呂曉娟醫(yī)生的科普號2020年08月14日1645
0
1
-
如何選擇益生菌
益生菌是一類對腸道維持正常生理功能有益處的微生物的統(tǒng)稱,主要指細菌,也包括少量真菌?!耙嫔币辉~來源于希臘語,意思是“對生命有益”。自1857年法國微生物學家巴斯德首次發(fā)現(xiàn)乳酸菌以來,有越來越多的益生菌被逐漸人們認識和利用。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益生菌的保健作用越來越受到重視,而市面上一些添加了益生菌的食物或飲料也更容易受到家長們的青睞。那么寶寶在什么情況下應該使用益生菌?益生菌的種類或者劑型又該如何選擇呢? 益生菌的分類 根據(jù)菌株的來源和作用機制,益生菌制劑主要分為三類:原籍菌制劑、共生菌制劑、真菌制劑。原籍菌制劑所使用的菌株來源于人體腸道內(nèi),口服后可直接補充原籍菌,發(fā)揮作用,如雙歧桿菌、乳桿菌等。共生菌制劑所使用的菌株來源于腸道外,口服后可促進原籍菌的生長與繁殖,或直接發(fā)揮作用,如芽孢桿菌、枯草桿菌等。真菌制劑如布拉氏酵母菌,有其獨特的作用機制。按照形態(tài)學,益生菌主要分為乳桿菌類、雙歧桿菌類及革蘭氏陽性球菌類。 益生菌的使用對象及菌種的選擇 早產(chǎn)寶寶或者奶粉喂養(yǎng)的寶寶,可選擇雙歧桿菌或者乳桿菌等制劑,有助于快速建立正常的腸道菌群。功能性消化不良(包括小兒厭食癥),或者功能性便秘的寶寶,可選擇雙歧桿菌、乳桿菌、枯草桿菌、酪酸梭菌等制劑,有助于改善消化不良或者便秘的癥狀。腹瀉寶寶,如輪狀病毒腸炎或者抗生素相關(guān)腹瀉的寶寶,可選擇雙歧桿菌、乳桿菌、枯草桿菌、酪酸梭菌、不拉屎酵母菌、糞鏈球菌等制劑,有助于縮短腹瀉病程。乳糖不耐受的寶寶可選擇雙歧桿菌、乳桿菌等含有β半乳糖苷酶的益生菌制劑,可分解食物中的乳糖,改善乳糖不耐受的癥狀。 益生菌的劑型的選擇 市面上的益生菌制劑,主要有粉劑、顆粒劑、膠囊、片劑、咀嚼片等,嬰幼兒主要推薦粉劑或者顆粒劑,年長兒也可選擇咀嚼片?;罹人谰Ч?,故建議盡量選擇活菌。菌落計數(shù)高的效果往往比菌落計數(shù)低的效果要好。 其他注意事項 益生菌非常脆弱,大部分制劑需要低溫冷藏,沖服益生菌的水溫應控制在40℃以下,確保細菌不被滅活。 通常情況下,益生菌建議飯后服用,以減少胃酸對益生菌的破壞。 如果需要口服抗生素,建議益生菌和抗生素分開服用,間隔時間至少半小時。 由于食物種類的不同,適合歐洲人群的益生菌不一定完全適合亞洲人群,不要盲目海淘。 寶寶間有個體差異,要選擇最適合寶寶的,而不是最貴的。
李鵬醫(yī)生的科普號2020年07月31日3813
0
1
小兒厭食相關(guān)科普號

李志貴中醫(yī)工作室
李志貴 主治醫(yī)師
山西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
推拿一科
2134粉絲108.4萬閱讀

劉海燕醫(yī)生的科普號
劉海燕 副主任醫(yī)師
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
小兒內(nèi)科
2.5萬粉絲353.6萬閱讀

朱琳涵醫(yī)生的科普號
朱琳涵 醫(yī)師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yī)院
兒科
102粉絲7.6萬閱讀
-
推薦熱度5.0劉昆 主任醫(yī)師中國中醫(yī)科學院西苑醫(yī)院 兒科
抽動癥 25票
小兒咳嗽 25票
小兒鼻炎 23票
擅長:反復呼吸道感染、咳喘、過敏性鼻炎、急慢性胃炎、厭食、性早熟、矮小癥、抽動癥、失眠、腎炎腎病、過敏性紫癜、血小板減少等疾病的中醫(yī)治療和調(diào)養(yǎng)。 -
推薦熱度4.5黃志恒 副主任醫(yī)師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yī)院 消化科擅長:小兒內(nèi)科常見病和消化系統(tǒng)疑難雜癥,例如小兒難治性腹瀉,炎癥性腸病,消化不良,幽門螺旋菌感染,小兒便秘,胃腸道息肉病等。
-
推薦熱度4.5潘家華 主任醫(yī)師安徽省立醫(yī)院 兒科
小兒鼻炎 40票
小兒哮喘 19票
小兒肺炎 16票
擅長:小兒呼吸系統(tǒng)疾?。ㄏ⒏腥?、結(jié)核?。⑽V匕Y、神經(jīng)疾病及新生兒疾病的診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