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內容
-
上海新增33歲死亡病例診斷為心源性猝死:關于這個病,早點知道能救命!
心源性猝死是以意識驟然喪失為特征、由心臟原因引起的1小時內的突然死亡,是最嚴重、最兇險的心血管疾病死亡原因。每年我國發(fā)生心源性猝死人數達54.4萬例,也就是說平均每天大概有1500人發(fā)生心源性猝死,如果心源性猝死發(fā)生在醫(yī)院外,生存率不足1%!心源性猝死發(fā)生的先兆心源性猝死前病人可能會出現不明原因的胸悶、胸痛、心慌、昏厥,胸痛可放射至左肩、左下頜、左頸部、手臂及手指,出現肢體麻木感;臥床或睡眠時突然呼吸困難、煩躁不安、大汗淋漓、異常鼾聲等。如何識別心源性猝死患者意識突然喪失,部分伴有全身抽搐,呼吸異常,呈不規(guī)則嘆息樣呼吸,之后呼吸停止,摸不到脈搏,測不到血壓,心音消失,瞳孔散大,面色蒼白或紫紺。發(fā)現身邊人心源性猝死,應該如何做時間就是生命,要牢牢把握急救“黃金四分鐘”!若在公眾場合,應在表明救治者身份后指定身邊的人一起參與救助,有的人負責撥打120,有的人負責胸外按壓,分工協(xié)作,盡可能減少心肺復蘇的中斷,直到醫(yī)護人員到達現場,這樣才能最大可能挽救生命!如何預防心源性猝死?(1)防治器質性心臟?。侯A防心源性猝死的根本是防治器質性心臟病,其中最重要的是防治冠心病,要定期檢查心臟,控制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規(guī)律服藥。(2)改善不良生活習慣:不熬夜,心態(tài)好,戒煙戒酒,控制體重,適度運動,合理膳食,增加高纖維食物、新鮮水果和蔬菜的攝入,養(yǎng)成良好的排便習慣、保持大便通暢。(3)避免相關誘因:心源性猝死多與熬夜、酗酒、暴飲暴食、情緒激動、寒冷刺激、劇烈體力活動、大便過度用力等誘因相關。(4)植入型心律轉復除顫器(ICD):ICD能降低惡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發(fā)生,降低心源性猝死發(fā)生的風險。對猝死幸存者或有癥狀性的心力衰竭或心肌病患者,應聽取醫(yī)生建議看是否需要植入ICD。
李圣耀醫(yī)生的科普號2022年04月29日3377
0
17
-
好好一個人為啥說沒就沒?—抽絲剝繭,細說心臟猝死根源
上個星期和大家聊了聊心臟猝死前人體警告訊號《所有的心臟猝死,都是蓄謀已久》,很多朋友都很關心,后臺也收到了很多評論,再次感謝大家的熱情。其中評論中大家最為關心的問題就是,發(fā)生心臟猝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為什么好好一個人,轉眼就沒了?怎么才能在發(fā)病前查出原因?畢竟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說,想要高高興興上班來已經是癡心妄想,那么憑什么平平安安回家去還要變成奢望?其實絕大部分心臟猝死是基礎心臟疾病在外界誘發(fā)因素的作用下產生的惡性事件,最終搶救不及時導致死亡。導致心臟猝死的基礎心臟病在青年人和老年人中不盡相同。也就是說,青年人有青年人的疾,老年人有老年人的病。青年人中肥厚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以及一些可能導致惡性心律失常的離子通道心臟?。▋翰璺影访舾行允倚孕膭舆^速、致心律失常心肌病、Brugada綜合征、QT間期異常疾病等)是導致猝死的主要原因,這類疾病多是遺傳或者基因突變相關。肥厚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大多可以通過心臟超聲確診,只不過目前大多數單位提供的員工年度體檢通常并不包含該檢查。但是,也不用過于擔心,因為簡單的心臟聽診也可以在大部分病歷中提供很有意義的線索。如果心臟聽診發(fā)現心臟雜音,應當盡快完善心臟超聲檢查,切勿不當回事,貽誤時機。離子通道心臟病大多心電圖可以提供蛛絲馬跡,但此類疾病發(fā)病率相對較低,絕大部分非心臟專科醫(yī)師對于該類疾病了解和敏感性均不夠,容易出現漏診。所以一旦體檢出現心電圖異常,如果拿捏不準,建議心臟??凭驮\。此外,爆發(fā)性心肌炎也是導致心臟猝死的常見原因之一,但該病起病隱匿,進展迅速,發(fā)病前心臟功能結構大多基本正常,實在是事前很難通過常規(guī)體檢發(fā)現蛛絲馬跡。老年人遺傳或者基因突變相關的心臟病較年輕人明顯少見,但究其原因其實是個悲劇,因為但凡比較嚴重的遺傳或者基因突變相關的心臟病患者都活不到老年。那么是不是老年人心臟猝死概率就能因此比年輕人低呢?錯~!其實心臟猝死在老年人中更加道路濕滑,病情復雜。只不過因為青年人猝死具有更高的媒體曝光度而已。事實上,在總體人群中35歲以后心臟猝死的發(fā)生概率就開始增加,但比例仍低。而45歲以后發(fā)生心臟猝死的概率顯著增加。如果非常不幸的合并了沒有得到有效控制的心臟病,那么每年心臟猝死的概率則會高達10%-25%。老年人心臟猝死的主要原因從遺傳或者基因突變相關心臟病變成了冠心病、擴張性心肌病。其中最為常見的冠心病,主要是與生活方式相關,也就是說心臟猝死的主要原因由先天性變成了后天性。冠心病的癥狀比較典型,也有比較成熟的診斷方式。如果出現了與活動相關的胸悶不適(活動開始-胸悶-活動停止-胸悶消失),那么就需要考慮心絞痛。如果癥狀持續(xù)不緩解,那么高度懷疑出現了急性心肌梗死。一旦發(fā)生心肌梗死,心臟猝死的概率就會明顯增加。即使急性心肌梗死得到了有效的救治,合并陳舊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也是心臟猝死的極高危人群。因此,應該在冠心病的早中期進行積極的治療,避免心絞痛演化成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的診斷方式多種多樣,冠脈CT,活動平板,運動心肌核素顯像、冠脈造影都可以很好的診斷或者除外冠心病。雖然這些檢查在常規(guī)體檢中并不應用,但是如果出現剛才提到的與活動相關的胸悶憋氣等癥狀,那么就應該去心臟??茩z查明確或者除外冠心病。擴張性心肌病,是一大類原因不太明確的心肌病的總稱,主要體現為心臟擴大,心功能不全,甚至心竭,也是猝死的重要因素。該病通過常規(guī)心臟超聲即可明確診斷。說完病因再聊聊誘發(fā)因素。情緒波動和過度疲勞是導致心臟猝死最為主要的兩大誘發(fā)因素。按理說需要避免,但是身處現代社會,工作壓力大,生活節(jié)奏快,競爭無處不在,實在老得太快,完全沒有情緒激動和疲勞的確并不現實。只不過,在這里胡醫(yī)生還是要跟大家千叮嚀萬囑咐一句,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雖然我們要積極向上,但是也可以偶爾躺平。給身體放個假,讓心靈偷偷懶并沒有什么不可以。心臟猝死是基礎心臟疾病和外在誘因共同作用的惡性后果。坦白講,絕大多數常規(guī)體檢對于發(fā)現心臟猝死的高危人群價值是有限的。如果近親家屬中存在猝死病史或者存在心臟相關癥狀,只要條件允許,還是建議開展針對心臟的檢查。心電圖、超聲心動、運動平板等幾個相對比較簡單的檢查就可以覆蓋絕大部分導致心臟猝死的疾病。此外,innerpeace的平常心態(tài)也是降低猝死風險的制勝法寶。切記:要生財,不要生病,要工作,不要工傷,要盡力,不要盡終。畢竟,生命不能重來,機會只有一次。不怕拿的少,就怕走的早。最后,多關注胡醫(yī)生的微信公眾號,了解相關健康知識,也很重要哦~~~參考文獻:[1]吳家輝鐘偉濟楊笑芳吳軼赟.400例心源性猝死病例的臨床分析.中國當代醫(yī)藥.2016;23(1):26-28.[2]JazayeriMA,EmertMP.SuddenCardiacDeath:WhoIsatRisk?MedClinNorthAm.2019Sep;103(5):913-930.?以上參考文獻歡迎留言索取。
胡志成醫(yī)生的科普號2022年03月11日670
0
1
-
緊急心肺復蘇,人生的必修課
什么叫現場心肺復蘇? 就是一旦判斷人沒有心跳了,立即開始,一分鐘、一秒鐘都不能等! 什么?你怎么知道人有沒有心跳?摸脖子啊,摸摸頸部氣管兩側,沒有搏動就是沒有心跳了。 (事實上如果此時有心電圖儀,可能顯示的是各種類型的心律失常,未必是心搏停止,也可能是室顫)。 為什么會這樣???怎么辦?。空l來幫幫我???我什么都不會??? 這個時候,時間不允許你像個廢柴一樣發(fā)呆了,你必須馬上開始胸外按壓: 你可能大腦一片空白(實際上你面前躺著的這位才是真正的大腦一片空白) 你也可能來不及去找正確的按壓位置,找到兩個乳頭連線中點就可以了; 你可能想不起來那次培訓說的按壓頻率,只要心里數著11,12,13,14,15……就可以了,這樣不會太快也不會太慢(標準是100-120次/分); 你可能更想不起來按壓深度,只要保證足夠深,感覺能把胸骨后面的心臟按壓變形,并能彈起來就行了(至少5cm); 按壓的時候,別忘了喊人,喊來圍觀的人可以繼續(xù)喊人,可以打電話叫救護車; 最重要的,是有人可以幫你分擔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不是吹一下那么簡單,是口對口,更不是嘴唇對嘴唇(天殺的濫劇誤導人)。 人工呼吸,是你把自己剛吸進嘴里和肺里、還沒來得及交換的氣體,捏住他的鼻子(不能漏氣?。┯昧Υ档矫媲斑@個人的肺里,吹氣球會吧?把他想象成一個氣球,把他的胸廓當成大氣球吹起來,你就基本成功了。 什么口水啊,什么痰啊,什么口臭啊,什么男女有別啊…… 別管了,你現在干的事,比天還大。 如果只有你一個人,等按壓30次后,吹兩次,然后立即回去繼續(xù)按壓…… 第一時間做到以上兩個關鍵步驟,只要不是晚期心臟病或者器官衰竭狀態(tài)的患者,成功的希望非常大,TA以后欠你一個大大的人情。 如果現場有人找到了自動體外除顫儀(AED),那最好不過了。 自動除顫儀 不管你到了哪個步驟,只要有人拿來了AED,在你按壓的同時,貼上兩塊板,分析心律,“嗶……砰!” 別擔心,只要不是文盲,你按壓吹氣的同時,旁人足夠可以看懂AED的使用方法,幾乎是傻瓜式操作……只要別當那個除顫瞬間還在不停按壓的傻瓜。 實際上我估計大部分的地區(qū)還是沒法找到AED。 那TA的命就完全依賴你有效的人工復蘇,此時,倒在地上的人實際上是活的,你的手,就是他的心;你的嘴,就是他的肺。 但如果耽誤1分鐘,2分鐘,3分鐘了……人們還在懵逼狀態(tài),不知道該干啥,不知道該請示誰…… 那就太晚了,大腦與心臟都會因缺氧發(fā)生自毀,到達現場的醫(yī)務人員再專業(yè),也無濟于事。 到了醫(yī)院,后續(xù)的搶救措施基本也無效,枯木無法逢春。 如果此時是緊急開胸手術狀態(tài),你會看到一個張力很大,像球一樣膨脹的心臟——心肌的損壞已經不可逆轉了。 所以醫(yī)學界有句名言:時間就是心肌。 時間過了,心肌就沒了,人也就沒了。 如果有必要,請你騎在平板車上,TA到哪兒,你就在哪兒繼續(xù)按壓。 很累,很酸,但不能放手,誰叫你是現場最有用的人呢? 等醫(yī)務人員到場了,你終于可以休息了。 可以拿出手機,再查查哪些細節(jié)自己差點做錯了,或者已經忘記了。 人人都應該學習心肺復蘇,這項技能應該像吃飯喝水一樣熟悉。 不為別的,只為關鍵時刻給別人一條活路。 畢竟,一條人命,就是一整個家庭。
田美策醫(yī)生的科普號2022年01月14日332
0
2
-
什么是猝死急救黃金4分鐘?
根據現有相關數據,人的心臟停跳時間如果超過4分鐘,那腦部組織便會出現永久性損害,而超過10分鐘,便會出現腦死亡。 而由于猝死隨時隨地都可能發(fā)生,專業(yè)救護人員并不是每次都能及時到達,所以要學會一些必備的救治技能,尤其是心肺復蘇方法與正確使用自動體外除顫器(ADE),幫助患者延續(xù)生命。 1.心臟復蘇方法 施救前,首先判斷一下患者是否心跳驟停(看胸廓有無起伏、看呼叫有無反應、摸頸部有無動脈搏動),如10s內這些都沒有,就要開始施救。重點提醒:每按壓30次,就要交替2次人工呼吸,循環(huán)反復,直到救護車到來。 2.AED使用方法 這是應對心臟驟停的一種急救設備,主要通過放電的方式終止心室顫動。重點提醒:如有AED設備,可優(yōu)先使用,如沒有,進行正確的心肺復蘇術,也一樣可以為患者爭取寶貴的搶救時間。 猝死時常發(fā)生,所以對此要提高警惕,留意前兆,發(fā)現問題及時就醫(yī),同時可以學習一些救治技巧,很多時候可能會救自己或他人一命。
賈鈺華醫(yī)生的科普號2021年12月18日660
0
30
-
猝死來臨前有什么預兆信號?
隨著冬季的來臨,猝死的發(fā)病也增加了。雖然猝死大多數時候都是突發(fā)性的,但是往往有預兆信號。明白這些信號,就可以采取預防措施。那么有哪些預兆信號呢? 1、胸痛:年齡超過35歲,如果突然出現持續(xù)時間長的胸痛癥狀,且反反復復,要留神心絞痛,有可能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不可大意。 2、疲憊不堪:如果身體一直呈現出疲勞狀態(tài),且不斷打哈欠,甚至身體發(fā)沉,說明此時身體已經處于透支狀態(tài),此時千萬不要硬抗,不然很可能發(fā)生猝死。 3、心慌心悸:因過度勞累等原因,如果明顯感到心跳速度變快(>100次/分鐘),感到心慌、心悸,多數是竇性心動過速,要及時休息,并盡快就醫(yī)。 4、暈厥跌倒:這種情況是猝死發(fā)出的重要預警,主要是因為心跳突然減慢或停止,導致腦部供血不足,使人感到暈厥,并失去平衡而跌倒。 因此當身體出現上述四種情況時,應該盡快就醫(yī),以免延誤最佳的救治時機,引發(fā)悲劇。
賈鈺華醫(yī)生的科普號2021年12月18日2140
0
29
-
什么是心臟性猝死?
心臟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是急性心血管癥狀發(fā)作后1小時內突發(fā)的以意識喪失等為主要特征的自然死亡,但部分患者生前亦可能沒有前期表現。SCD具有突發(fā)、難以預料、難以及時救治和病死率高的特征,是直接危及人們生命的一大殺手。 1. 癥狀 SCD發(fā)生前1h內可能有或無明顯癥狀。有癥狀者可分為4個時期:前驅癥狀期、發(fā)病期、心臟驟停期和死亡。 前驅癥狀期:指新發(fā)的心血管癥狀或原有的癥狀加重,發(fā)生SCD前的數天、數周甚至數月,可能出現胸痛、心悸、乏力等。但敏感性和特異性均較低,對SCD的預測無幫助。 發(fā)病期:由于猝死原因不同,發(fā)病期的臨床表現也有所不同,包括急性胸痛、呼吸困難,突發(fā)心悸,頭暈目眩等。心電圖檢查顯示以心室顫動最為常見。 心跳驟停期:即心臟停搏,發(fā)生機制多為心室顫動,其他機制包括心臟破裂、心臟壓塞等。其癥狀和體征出現順序如下:①心音消失,②脈搏血壓消失,③意識喪失,可伴有抽搐或眼球偏斜,④呼吸停止,此時心臟停搏20-30秒,⑤昏迷,此時心臟停搏30秒以上,⑥瞳孔散大,此時心臟停搏已達30-60秒。至此尚未達到生物學死亡,如果能給予恰當的搶救,則有復蘇的可能,但罕有自發(fā)逆轉者。 死亡:若發(fā)生心室顫動或心跳驟停8分鐘內未行心肺復蘇,則幾乎無法存活。 2. 病因 致命性心律失常(主要為心室顫動)是SCD最常見的直接原因,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是引起致命性心律失常,進而導致SCD最常見的原發(fā)病。 2.1 病因: 約90%的SCD由致命性心律失常(主要為室性快速心律失常,如心室顫動)導致。心律失常引起心臟驟停,進而導致SCD。某些非心電原因,如心臟破裂、心包填塞、充血性心力衰竭等亦可導致SCD。 但需注意,雖然是致命性心律失常是SCD患者主要的直接死因,但心律失常又多由各種原發(fā)病引起,包括:(1)缺血性心臟?。ü跔顒用}粥樣硬化性心臟病、非粥樣硬化性冠狀動脈異常);(2)心肌疾?。ǚ屎裥孕募〔 U張性心肌病、心肌炎、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發(fā)育不良、心臟瓣膜病、先天性心臟病);(3)原發(fā)性心電異常(長QT綜合征、Brugada綜合征、心室預激綜合征、特發(fā)性室性心動過速/心室顫動、電解質紊亂、致心律失常藥物)。(4)自主神經系統(tǒng)不穩(wěn)定、電解質紊亂等。心肌缺血可引起心肌的電生理、機械功能和代謝異常等;心肌疾病可引起心臟傳導系統(tǒng)的異常等。以上疾病是心律失常的發(fā)生基礎。 其中,80%以上的成年人SCD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ㄐ慕g痛,心肌梗死)有關,它所造成的心肌瘢痕及心功能不全等可導致心電生理紊亂而誘發(fā)致命性心律失常,從而引起SCD。因此,冠心病是導致SCD的主要原發(fā)病,這里需要與SCD的直接死因區(qū)分。 2.2 危險因素: 性別、年齡:在不同年齡、性別及病史的人群中,SCD發(fā)生率差別很大。男性較女性高發(fā)(約4:1);60-69歲有心臟病史的男性的SCD發(fā)生率最高,年發(fā)生率達0.8%。嬰兒出生的前6個月,因先天性心臟病等可出現“嬰兒猝死綜合征”,構成SCD的第一次高峰;至45-75歲,由于冠心病發(fā)生率隨年齡升高,SCD達到第二次高峰。 高血壓、高脂血癥:二者是冠心病的危險因素,而冠心病是引起SCD的最主要原因。此外,高血壓本身可導致心肌肥厚,導致心電傳導系統(tǒng)異常,也是SCD的發(fā)生機制之一。 運動:劇烈運動可能誘發(fā)心臟驟停或心肌梗死而導致SCD。 飲食:高脂飲食增加冠心病風險。 吸煙、飲酒:吸煙會影響血小板功能、誘發(fā)冠脈痙攣等;過度飲酒可導致QT間期延長,增加SCD風險。 精神生活因素:情緒激動、緊張、壓抑,精神壓力大,勞累等與SCD密切相關。 家族史:某些遺傳性疾病,如長QT綜合征、Brugada等易導致SCD??梢哉f,SCD的易感性早就寫在了基因里。 3. 就醫(yī) 周圍一旦有人發(fā)生疑似SCD,應立即識別心臟驟停并呼叫急救系統(tǒng),同時盡早進行心肺復蘇,有條件時應行快速除顫。 4. 治療 SCD的干預,一是強調預防,尤其針對猝死高危人群的預防,包括植入埋藏式心臟自動除顫器(ICD)和藥物治療(β受體阻滯劑等);二是及早救治,SCD僅少數發(fā)生在醫(yī)院內,80%發(fā)生于院外,因此主要的救治措施為猝死現場的心肺復蘇(CPR)和公眾體外自動除顫器(AED)的使用。完成基礎生命支持后,還需進行高級生命支持。 最新的CRP流程強調救治開始的黃金時間,即指4 min內開始基礎復蘇。CRP的操作步驟為: 一、評估現場。急救者首先確認現場是否安全。 二、識別心跳驟停。對于懷疑發(fā)生心跳驟停者,首先拍喊患者以判定意識是否存在,同時以手指觸診頸動脈了解有無搏動。當轉動脖子時,會發(fā)現一塊明顯的肌肉,即胸鎖乳突肌,在這塊肌肉內側可以明顯的摸到頸動脈。檢查脈搏的時間一般不能超過10秒,如10秒內仍不能確定有無脈搏,應立即實施胸外按壓。 二、啟動急救系統(tǒng)。設法盡早撥打120,因為僅進行基礎CRP的效果有限。 三、胸外按壓。使患者呈仰臥位,確保地面堅硬平整,急救者采用跪式或踏腳凳等不同體位,將一只手掌壓于患者兩乳頭正中間,胸骨下半段,將另一只手掌置于第一只手上。按壓時雙臂須伸直,肩、肘、手成直線,垂直向下按壓,力集中于掌根,手指不接觸胸壁。成人按壓頻率為100-120次/min,下壓深度5-6cm,每次按壓之后應讓胸廓完全回復。按壓時間與放松時間為1:1,放松時掌根部不能離開胸壁,以免按壓點移位。對于兒童患者,用單手或雙手于乳頭連線水平按壓胸骨,對于嬰兒,用兩手指于緊貼乳頭連線下放水平按壓胸骨。按壓-人工呼吸比率為30:2。人工呼吸前應先開放氣道,一般采用仰頭抬頦法:患者頭頸脊柱保持一條直線,手壓于患者前額,向頭側用力,使頭部后仰,另一手手指推患者下頜骨使下頜抬起。注意抬頦時不要壓迫到患者前側頸部。如患者口腔內有異物,應注意清除。吹氣時避免過快和吹氣量過大,時間應在1秒以上,頻率為8-10次/分。吹氣時患者有胸廓起伏為通氣有效。如雙人或多人施救,應每2分鐘或5個周期CPR(每個周期包括30次按壓和2次人工呼吸)更換按壓者,并在5秒鐘內完成轉換,因為在按壓開始1~2分鐘后,操作者按壓的質量就開始下降。 成人SCD的心率主要是心室顫動,這種情況下,及時的非同步直流電除顫是CRP成功的關鍵。除顫每延遲1min,存活率就會下降7%-10%。院內情況下,盡可能在CRP進行3分鐘內完成除顫。除顫的操作過程為: 一、患者平臥,解開衣物,移除金屬物品。 二、將適量導電糊涂到電極板和患者胸部,打開除顫器設置為非同步,單向波除顫儀能量調節(jié)至360J,雙向波120-200J。 三、胸骨電極板置于右鎖骨下胸骨右側,心尖電極板置于左乳頭左下方,胸壁應與電極板緊密接觸。 四、充電至所需能量,然后兩手同時摁下放點開關。 五、除顫后立即恢復5組CRP,然后再檢查心率和脈搏,必要時應再次除顫。 發(fā)生于院外的SCD則多依靠公眾體外自動除顫技術 (AED)。目前,多數西方國家已在公眾集聚的場所裝備了相當數量的AED,且每年都有社會公眾的AED培訓。過去美國院外猝死救治成功率僅為5%-8%,而當今在充分裝備了AED、并有一定普及與培訓的美國大城市,院外猝死救治成功率已高達50%-70%。中國應用AED防治猝死的工作仍不盡人意,我們仍需在民眾培訓宣教、法律法規(guī)制定等方面做出努力。 對于經過上述步驟搶救的SCD幸存者,進一步行高級基本生命支持,以支持患者基本生命活動,恢復自主心率和呼吸。具體措施包括:①人工氣道的建立,主要是氣管插管。②除顫復律/起搏。③建立靜脈通路,應用復蘇藥物綜合治療。 5. 疾病發(fā)展和轉歸 SCD預后很差,院外發(fā)生SCD的存活率不及15%。即使是SCD幸存者,2年死亡率仍高達60% 院外SCD的病死率超過85%,能自行轉復者微乎其微。救治每延遲1分鐘,生存率就下降7%-10%。4-6 min的室顫或心跳驟停可引起不可逆的大腦損害,8 min內若缺乏必要的治療措施,完全復蘇和長時間存活幾乎不可能。從心臟驟停發(fā)生到除顫的時間與存活率呈負相關,3 min內得到除顫,有超過70%的患者存活,3 min后存活率下降至約50%。SCD幸存者在1年內的心臟驟停復發(fā)率高達30%,2年高達45%,2年總死亡率高達60%。 6. 日常 盡管部分患者在發(fā)生猝死前未發(fā)現過明確的器質性疾病,但仍有相當一部分患者存在潛在的疾病,一旦外界刺激超過其調節(jié)能力便易發(fā)作。所以,避免SCD最有效的辦法是重視健康教育,加強科普知識的學習,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堅持合理的身體鍛煉,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和起居生活方式,盡量避免過高的工作強度或精神壓力。堅持定期檢查身體,及時發(fā)現某些潛在的疾病或易患因素,正確治療基礎疾病,如高危SCD患者及時植入植入型心律轉復除顫器(ICD)等。注意留意某些疾病的先兆,一旦感覺身體有某些異常征象,及時就診。同時,患者的家人應注意觀察其身體狀況,及時了解其不適或主訴、基礎疾病的治療情況、平常服用藥物的情況及行為有否異常。有基礎心腦血管病的患者,大量飲酒后或與家人分居時更應警惕。一旦發(fā)現猝死先兆,應及時給予現場急救,或盡快聯系急救中心或就近醫(yī)院。 7. 預測與預防 SCD的發(fā)生難以預測,而其預防分為兩個層次,包括二級預防和一級預防。 7.1 心臟性猝死預測 就短期而言,由于SCD發(fā)病突然,缺少征兆,在其發(fā)生前的短時間內也常無特異性癥狀,現有的檢測技術難以識別、難以捕捉、難以預測,尤其對原發(fā)性心電疾病者,其心電異常多為隱蔽不露;平素很少有異常表現,而臨時出現的誘因將使患者發(fā)生災難性后果。 就遠期而言,目前依靠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和紐約心功能分級(NYHA),同時結合侵入性電生理檢查(EPS)、動態(tài)心電圖(Holter)監(jiān)測、心電圖指標(QRS 時限、QT 間期)、自主神經張力評估、心臟瘢痕負荷以及 T 波電交替等指標只能篩選出高?;颊摺? 針對猝死患者的回顧性分析表明,僅有1/3的猝死者生前就醫(yī)時,已檢出了冠心病、嚴重的心律失常、心功能下降等。剩余2/3生前則未發(fā)現猝死風險較高的心血管疾病,甚至無任何不適而從未就醫(yī),這說明當今醫(yī)學對心臟性猝死的預測仍面臨著挑戰(zhàn)。 7.2 心臟性猝死一級預防 心臟性猝死一級預防首先是基礎疾病的防治。冠心病的一級預防措施,如戒煙、適量運動、降脂治療、控制糖尿病及降壓對于預防心臟性猝死十分重要,而對于已罹患冠心病的患者,則應進行恰當的藥物治療(β受體阻滯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或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ARB)等)和血運重建,對先天性心臟病、風濕性瓣膜病盡早行介入或外科手術治療,對緩慢心律失?;颊咧踩胄呐K起搏器,對快速性心律失?;颊咝猩漕l消融術等。同時要去除各種誘因:如糾正電解質紊亂 ( 尤其是低、高血鉀癥 ),保持情緒穩(wěn)定和生活規(guī)律,減輕工作壓力等。 ICD 是目前預防心臟性猝死最有效的方法。而接受最佳藥物治療后 LVEF仍 ≤ 30%~35%者,不論是缺血性還是非缺血性疾病,均建議植入 ICD 預防心臟性猝死。心臟再同步化治療-除顫器(CRT-P/D)可以明顯改善伴有左束支阻滯心力衰竭患者的癥狀,降低死亡率,對于符合適應證的患者建議植入預防心臟性猝死。此外,可穿戴式除顫器等新型設備也已進入了人們的視野。 7.3 心臟性猝死的二級預防 心臟性猝死的二級預防對象包括非一過性或可逆性原因引起的心室顫動或室速所致心臟驟停的存活者、持續(xù)性室速及明確為快速性心律失常引起的暈厥患者,ICD 較其他方法能更好地預防心臟性猝死的發(fā)生。與一級預防相同,基礎疾病的治療及抗心律失常藥物(β受體阻滯劑和胺碘酮)的應用也十分重要。
郝問醫(yī)生的科普號2021年11月23日667
0
0
-
河南一高三學生跑操猝死,我們應注意什么?
今天看到一個新聞#河南一高三學生跑操猝死#,一個高三學生在課間操跑步的時候,大約跑了300米左右,倒地猝死。說實話這樣的新聞挺沉重的,一方面對學生的死亡非常痛惜,一方面又對家屬的不冷靜感到憤懣。任誰都不愿意看到一個高中生猝死,這無關優(yōu)秀不優(yōu)秀,從愿望上說,學校不愿意出事的迫切心理,一點也不亞于家長。 但是我們還是“又”一次看到,學生出事以后到學校討說法,至于家屬說的只是想去里面看看,也沒有索賠等言論,根本不值得一駁,大家都心知肚明。這個事又讓我想起來前幾天的一個新聞,現在的學生運動能力不行,肥胖率太高,要加強小學生的體育運動,大家覺得可能嗎?我當時就在評論里面說,這是不可能的,每個學生都價值千金,出了事,學校和老師百口莫辯,怎么敢讓孩子出來運動。 我們要知道人本來就是有一定的猝死概率,無論運不運動,無論在學校還是在家,無論在公園還是在醫(yī)院,誰也保證不了意外的發(fā)生。有一些可以找到原因,有一些根本找不到原因。作為醫(yī)生其實挺希望能積極尸檢,提高對猝死的認識,但是對于大多數家屬的想法,不說也罷。 講一個我們昨天搶救的猝死的患者,44歲男性,既往體健,主訴是胸痛一周。先后去過三家醫(yī)院就診,心電圖、心肌酶、心臟彩超、胸部CT、冠脈CTA等有關心臟的檢查都正常。因為患者每次覺得進食喝水以后癥狀能緩解,認為不除外反流性食管炎,建議消化科就診,因為我們醫(yī)院消化科比較出名,約了號來看消化科。上午8點剛一出電梯就猝死在電梯門口,好在是院內心臟驟停,很快就有醫(yī)生和護士接力心肺復蘇,轉運到搶救室,監(jiān)護示室顫,予除顫后心跳恢復。再做心電圖還是完全正常,我們也感到很困惑。 首先患者肯定是心源性猝死,這個還是有把握的。但是卻是不像是冠脈血管閉塞或者痙攣,引起心肌缺血導致的猝死,一是血管CTA沒事,二是心電圖完全沒有改變;第二也不像是爆發(fā)性心肌炎、心包炎等疾病,心臟彩超、心肌酶、心電圖都沒改變,不符合;第三個常見的猝死原因是惡性心律失常,咱們前面講過,但是多數心律失常并沒有胸痛表現,一般是心悸或者暈厥多見,而且發(fā)作的時候心電圖應該可以抓到,這個患者疼痛時心電圖沒有改變。這就比較頭痛了,但是無論如何先保命,收到ICU監(jiān)護治療。結果監(jiān)護過程中再次出現兩次室顫,在監(jiān)護上發(fā)現了有室性早搏,“R on T”,這是容易引起室顫的早搏,我們推測可能是患者猝死的原因,至于為什么以胸痛為主,還不明確,推測可能是有某種離子通路病,等后續(xù)病情穩(wěn)定以后,可以做心肌核磁、心肌核素、基因檢測等檢查查找原因,也可以通過安裝ICD預防猝死?;颊呓涍^將近30分鐘的復蘇才恢復心率,但是因為院內復蘇比較及時,今天已經蘇醒了。 我講這個病例是啥意思呢?第一是為了說明年輕的猝死患者,或者是心源性猝死,多數和基因導致的惡性心律失常有關系,其次是爆發(fā)性心肌炎,再大一點多見于急性心肌梗死。尤其是第一種幾乎是不可預測和預防的,除非是有家族史,所以這種猝死真的和學校沒有關系。 家屬的訴求是學校搶救有沒有不及時,有沒有錯過”黃金4分鐘”。說實話,除非是在院內猝死,在其他任何地方要做到這么及時都挺難的。我們可以譴責老師沒有掌握急救知識,我們可以譴責學校沒有配備AED,我們也可以質疑校醫(yī)的資質(一個高中的校醫(yī)),如果這些都具備,我只能說那是醫(yī)院。如果以此類推,我們可以這么要求公司,可以這么要求工廠,也可以這樣要求任何企事業(yè)單位,這,可能嗎?如果要求絕對的安全,每個人身上都應該安一個ICD了。 今天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主要還是想給大家普及一下猝死方面的知識。另外我是覺得從高中開始普及一下急救知識還是挺重要的。一些常見的急救方法,比如CRP,比如海姆立克急救法,比如AED的使用等等,掌握起來難度并不大。而且高中生學習起來更快,記得更牢靠,比社會培訓效果要好得多。從我們搶救成功的病例來看,及時的心肺復蘇是最關鍵的,后續(xù)120一般15分鐘左右可以趕到,就可以交給專業(yè)的人員了。 另外跑操之前最好能做一下熱身活動,我們很多人平時運動不注意這個,學生就更注意不到了。實際上適當的熱身,既能減少運動損傷的發(fā)生,比如扭傷、崴腳等等,也能預防暈厥、猝死等發(fā)生。尤其是冬天運動之前一定要先熱身,是身體各個器官先調動起來,然后再運動,身體有個適應過程就不容易發(fā)生問題。 最后希望這位同學能夠安息,家屬早日走出悲痛,冷靜地處理此事,有什么訴求盡可以交給警察和法院調查,不要走極端。 大家有什么想法可以留言交流。
王明軒醫(yī)生的科普號2021年11月19日433
0
0
-
猝死
趙亮醫(yī)生的科普號2021年11月12日565
0
1
-
一例本可以避免的運動中猝死 運動風險評估很重要!
勝彥婷醫(yī)生的科普號2021年10月06日743
1
3
-
胸悶心慌?這些關于猝死的知識必須知道
一、年輕人猝死的原因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最為主要,占總數的 50%。具體的病因包括:心肌病、冠狀動脈異常、心律失常綜合征(離子通道病)、結構性先天性心臟病、心肌炎等。其中,以肥厚型心肌?。℉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最為常見。例如,跑馬拉松期間出現的猝死,有相當部分與肥厚型心肌病相關。二.有沒有「過勞死」這一說?「過勞死」其實是「過労死」,かろうし,karoshi 的中文直譯,這是源于日本的一種說法,即長期、超負荷工作引起的猝死。關于勞動強度和死亡的研究數據,主要來自亞洲(日本、韓國、中國),這類研究主要還是以研究「勞動」「心腦血管事件」和「死亡」三者的研究為主。猝死的原因以心腦血管死亡為主(61.1%)。對于 20~59 歲的人群,估算約 1/3 的心腦血管死亡與過度勞累相關,而約 5% 心腦血管死亡直接由過度勞累所致。三.猝死前是否有病史看似健康的年輕人,是否會猝死?研究發(fā)現 [12],僅 1/3 的年輕人在猝死前有相關病史 (肥厚型心肌病、冠脈病變、癲癇等等),而 2/3 猝死的年輕人,沒有相關的疾病病史,即 2/3 的猝死發(fā)生于看似健康的人。四、猝死前是否有先兆既然大部分年輕人猝死前沒有病史,那么有無預兆呢?如果有,是不是可以提前干預。在「健康」(無病史)而發(fā)生心源性猝死的年輕人中,約有 25~50% 有先兆癥狀 [1],常見為暈厥或抽搐,如果這些癥狀發(fā)生于運動中,對心源性猝死的預測價值就更大。而其它前驅癥狀包括:心悸、胸痛、黑矇等。部分「過勞死」的患者也是有先兆癥狀的 [9],出現以下癥狀各位務必要提高警惕,切不可有僥幸心理:包括:容易疲憊、健忘、頸部肩部緊縮感、頭痛、肌肉痛、胸悶、注意力難以集中、情緒低落、失眠、自殺傾向。出現以上癥狀提示超負荷的工作已經帶來猝死的風險,應該立即停下來,調整自己的身體及心態(tài)。有先兆癥狀,然后提前干預固然還是好的,但其實不少患者猝死前沒有先兆。這也體現了「猝」死,有時候真的猝不及防。五.猝死會不會遺傳?一級親屬于 65 歲之前猝死的,子女的猝死風險約增高 2 倍 [4]。誠然,遺傳扮演一定的角色,但大部分情況下,如文獻中所說,遺傳在猝死風險中的貢獻是有限的,因為 10/10 萬的兩倍,其實也就是 20/10 萬。六.猝死如何預防本文最關鍵一個問題,年輕人猝死,可否預防?如何預防?筆者的觀點如下1. 關注預警癥狀暈厥或抽搐是心源性猝死的重要警戒癥狀,如有應立即于急診就診,并住院檢查。胸痛、黑矇是亦可能提示心源性猝死,應該盡快門診就診,完善相關檢查。在超負荷工作的狀態(tài)下,出現容易疲憊、健忘、頸部肩部緊縮感、頭痛、肌肉痛、胸悶、注意力難以集中、情緒低落、失眠、自殺傾向等癥狀,提示「過勞死」風險,應該調整身體和心理狀態(tài),如癥狀不好轉,也應該就診完善相關檢查。2. 年輕人猝死的篩查因猝死的發(fā)生率較低,為 1~10/10 萬每年。因此,尋找符合經濟學效益的篩查手段比較困難。普通心電圖篩查是目前唯一即有效,又符合經濟學效益的篩查手段 [1]。心電圖對于包括長 QT 綜合征、預激綜合癥、肥厚型心肌病和 Brugada 綜合征都是一種敏感和有效的篩查手段。除心電圖外,病史的詢問(有無警戒癥狀、猝死家族史等)和體格檢查也很重要。結合 ECG、病史、體格檢查等結果,如進一步懷疑猝死相關的疾病,應完善其他相關檢查,包括心臟彩超、動態(tài)心電圖、活動平板、冠脈造影、心內電生理、基因檢查等等。3. 危險因素的控制發(fā)現了猝死的潛在風險后,應該控制風險。例如,診斷肥厚型心肌病之后需要長期服藥治療(β 受體阻滯劑 + ACEI/ARB),必要時置入埋藏式除顫器。又如,診斷為冠心病的患者應該長期服用抗血小板藥物、他汀以減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發(fā)生。過度勞累和熬夜,毋庸置疑是猝死的危險因素,也是目前年輕人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關于熬夜、睡眠不足(Sleep deprivation)的危害,相關證據是比較充分的。長期熬夜,可導致一系列疾病,并可能最終導致死亡。一項納入 5 172 710 例患者的 Meta 分析發(fā)現,睡眠不足者死亡風險增加 12%,糖尿病風險增加 37%,高血壓風險增加 17%,冠心病風險增加 26%[13]。而短期熬夜,也會對身體造成傷害。例如,改變你的心電圖。研究發(fā)現,健康人群在 1 天不睡覺之后,心電圖的 QT 離散度明顯增加,而 QT 離散度與惡性心律失常引起的猝死明顯相關。過度勞累和熬夜是應該盡量避免的,然而常常身不由己,筆者也長期「被動」「主動」地熬夜。 對于盡量減低相關的影響,預防猝死,筆者是反復思考過的。(1)自我調適。長期高負荷工作不論是否會直接造成死亡都應該需要自我調適。對于長期高負荷工作的定義為,1 個月內,工作時間外加班大約超過 100 小時;或 2 個月至 6 個月之間,工作時間外加班每月平均大約超過 80 小時。醫(yī)生的工作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長期連續(xù)的工作,必然會導致反應力下降,專注程度降低等。更不論是對身體造成的惡性影響了。對于我自己,熬夜有兩條原則,一是盡量保證每晚 4 小時的睡眠,二是不連續(xù)熬夜,熬一天必須補充睡眠一天。(2)堅持運動。文獻報道,運動能夠逆轉熬夜引起的不良影響 [15]。(3)保持心理健康。焦慮抑郁、壓力大等不良的心理狀態(tài)無疑對熬夜的傷害是雪上加霜。熬夜的時候,從來要對自己好一些,點一杯冰 coffee,或者泡一杯茶,備些點心。而不是死撐著眼皮,打著雞血去追逐。(4)要清晰地理解熬夜是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猝死等等的危險因素。要清楚地認識自己是高危人群,必須要對自己的身體負責。應該考慮定期的檢查心電圖、血壓、血糖,可行活動平板排查冠心病。你是否有每年如期做健康檢查?是否有注意避免自己吸煙喝酒等問題?是否有規(guī)律健康的運動習慣?而昨日熬夜的你,是否考慮好好補一個午覺?近期胸悶、黑矇、頭痛的你,是否考慮休整一下?請遠離猝死。為了自己,為了家人。
麥憬霆醫(yī)生的科普號2021年09月12日1091
4
5
心臟驟停相關科普號

劉興鵬醫(yī)生的科普號
劉興鵬 主任醫(yī)師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yī)院
心臟中心
8969粉絲90.7萬閱讀

吳素華醫(yī)生的科普號
吳素華 主任醫(yī)師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
心血管內科
593粉絲9.2萬閱讀

宋躍醫(yī)生的科普號
宋躍 副主任醫(yī)師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yī)院
冠心病外科中心
6298粉絲17萬閱讀
-
推薦熱度5.0鄭黎暉 主任醫(yī)師阜外醫(yī)院 心律失常一病區(qū)
房顫 148票
心律失常 123票
陣發(fā)性室上性心動過速 40票
擅長:房顫,血管迷走性暈厥,室上速/室早/房撲/房速的射頻消融治療。 -
推薦熱度4.9陳松文 副主任醫(yī)師上海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北部) 心內科
房顫 192票
心律失常 117票
陣發(fā)性室上性心動過速 26票
擅長:1.運用導管消融(國家衛(wèi)健委介入培訓導師,包括射頻消融、冷凍消融、脈沖消融等)治療各類快速性心律失常,如房顫、室速、房速、室上速、室早、房早等;熟練應用零射線技術進行射頻消融。 2.起搏器植入(國家衛(wèi)健委介入培訓導師)治療,如病竇綜合征和房室傳導阻滯的起搏治療、心臟再同步治療(三腔起搏器CRT)治療心力衰竭、植入心律轉復除顫器(ICD,包括皮下ICD)治療惡性室性心律失常以及心電事件記錄儀等;希浦系統(tǒng)起搏等生理性起搏器植入;無導線起搏器等。 3.心源性腦卒中的防治:抗凝治療、左心耳封堵術預防房顫卒中等相關治療。 4.擴張型心肌病、肥厚型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等心臟病的治療。 5.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射頻消融治療。 -
推薦熱度4.8沈成興 主任醫(yī)師上海市第六人民醫(yī)院 心內科
冠心病 252票
高血壓 237票
心律失常 84票
擅長:冠心病、心力衰竭、高血壓,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如房顫、早搏以及心血管危急重癥的診治,尤其在心血管疾病介入無植入手術治療方向經驗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