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內容
-
腦血管母細胞瘤
一、概述:腦血管母細胞瘤為良性腫瘤,屬血管源性無包膜腫瘤。約占顱內腫瘤的1%~2%,占顱后凹腫瘤的7%~12%。多為單發(fā),也可多發(fā)。該腫瘤從新生兒到80歲均可以發(fā)病,以青壯年為主,好發(fā)年齡為20~40歲。男性多于女性,約為2:1。可發(fā)生于腦的任何部位,90%以上位于小腦半球,少數位于延髓、脊髓,但幕上罕見。本病有遺傳因素本病有遺傳傾向,一個家族中可有多人患病,有明確家族史者可占20%左右,而且家族性腫瘤常為多發(fā)。二、臨床表現:腫瘤病史長短不一,一般病程約7個月左右,偶有達10年者,一般規(guī)律是囊性患者病程短,實體腫瘤生長緩慢,長達數年或更長。偶有因腫瘤出血或囊性變而突然起病,癥狀可有起伏或急劇變化。腫瘤位于蚓部突入第四腦室者更容易阻塞腦脊液循環(huán)通路,發(fā)病較早。女性患者在妊娠期可出現癥狀或病情加重。大約80%的患者以頭痛為首發(fā)癥狀,其中病變位于小腦者可達95%,主要表現為間斷性枕下痛。90%的患者有顱內壓增高癥狀,表現為頭痛、頭暈、嘔吐、視乳頭水腫及視力減退。嘔吐見于80%的患者,視力減退占30%,頸強直占11%。腫瘤位于小腦半球,常出現顱內壓增高和小腦癥狀,伴有強迫頭位,眼震、共濟失調、行走不穩(wěn)、復視、頭暈、視力減退、后組顱神經麻痹等,個別病例有延髓癥狀,吞咽困難,喉音嘶啞、呃逆、咽喉反射消失、飲食嗆咳等。腫瘤位于大腦半球者,根據其所在部位不同,會有相應的癥狀和體征,如不同程度的偏癱、偏側感覺障礙、偏盲等,少數有癲癇發(fā)作。 臨床表現與病理分型也有密切關系,毛細血管型和混合型腫瘤易形成較大囊腫,顱內壓增高癥狀進展快,病程短,易出現強迫頭位和腦干癥狀。網織細胞型因實質成份較高,病程進展緩慢,癥狀出現較晚。海綿型易出現瘤內出血,病程較短,癥狀波動性較大,??赏蝗粣夯?,如出血破入蛛網膜下腔,可出現腦膜刺激癥狀。腦血管母細胞瘤常伴有紅細胞增多癥及血紅蛋白增高癥。發(fā)生率在9%~49%之間,周圍血象紅細胞可達6.00×1012/L,血紅蛋白可達22.09g/L,術后2周到1個月逐漸恢復正常。查體可見小腦體癥,60%的患者有眼震和共濟失調,其次為顱神經癱和錐體束征,包括三叉神經感覺減退、Ⅲ,Ⅳ,Ⅵ顱神經部分麻痹,眼底水腫占70%,少數可見視網膜上由血管瘤或腫瘤出血引起的一些表現。部分患者可同時伴發(fā)內臟先天性疾病,包括肝囊腫、多囊腎、附睪炎、腎上腺嗜鉻細胞瘤、附睪管狀細胞瘤等。三、輔助檢查:(一)血常規(guī)檢查:血紅蛋白多在(12.5~17.5)g/L之間,周圍血象紅細胞亦增高。腫瘤切除后紅細胞可恢復正常。若再度回升提示腫瘤有復發(fā)的可能。網織血紅蛋白有部分增高。(二)腦脊液檢查:顱內壓增高時壓力可高,腦脊液細胞數正常,蛋白含量高,呈現蛋白細胞分離現象。腫瘤出血時腦脊液內混有新鮮或皺縮紅細胞。(三)頭顱X線平片:病史長者,顱骨X線平片可見顱內壓增高征象,即骨縫分離、顱骨彎薄、指壓跡增高、鞍背豎直、脫鈣等。(四)腦室造影:此檢查除能確定腫瘤部位外,對腫瘤的定性無幫助,現已較少應用。(五)CT掃描:根據CT表現可分為囊腫結節(jié)型、囊腫型、實體型及腦積水四型。①囊腫結節(jié)型:小腦半球較大的囊性低密度區(qū),CT值為10HU左右,較其他囊腫密度高,邊緣欠清晰,平掃可見等密度的壁結結節(jié),由數毫米至2cm不等,腫瘤邊緣清楚;②實質型:平掃時腫塊為為類圓形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呈結節(jié)狀或分葉狀,邊緣不光滑或有尖狀突起。③瘤周可有低密度水腫帶,亦可無水腫。可伴幕上腦積水。④增強掃描時囊壁密度多無變化,壁結節(jié)或實性腫塊明顯均勻強化。(六)MRI掃描:核磁共振是診斷腦血管母細胞瘤有效而無創(chuàng)傷的檢查手段,MR掃描可見:①病變多位于顱后凹(小腦半球、蚓部),類圓形,邊緣多清楚銳利,輪廓光整,病灶輪廓顯示上優(yōu)于CT。②腫瘤多表現為一個均勻的囊性病灶和一個小壁結節(jié)突入其中;T1加權囊性區(qū)為低信號,但信號強度高于腦脊液,壁結節(jié)為等信號;T2加權囊性區(qū)為較高信號,結節(jié)為相對低信號,腫瘤周圍長T2的水腫帶。③常有一根或數根較粗大血管伸入灶內。④增強后;囊腫不出現強化,壁結節(jié)明顯強化,可以附于囊壁或位于腦實質內,其周圍的囊性區(qū)無強化,邊緣更加清楚。第四腦室常受壓,引起幕上腦積水。(七)CT及MR強化特點:囊腔壁結節(jié)型的病例,影像片上可以看到壁結節(jié)基底部轉折向囊壁延伸,而且比其他處囊壁顯著增厚的強化帶,有的可延伸相當遠。在MR片上有的形如尾巴,有的如小碟托櫻桃,強化影像從瘤結節(jié)基底反褶向四周囊壁延伸。在這些區(qū)域取材作病理檢查,證實仍有腫瘤。在手術中如果滿足于切除壁結節(jié),忽視了對基底部周圍的清掃,容易殘留瘤組織,這可能是復發(fā)的另一原因。術前CT或MR片上有上述特征表現者,在情況許可時,對壁結節(jié)附著處周圍囊壁切除范圍可適當擴大,以達到根治目的。(八)腦血管造影:腦血管造影是血管性腫瘤最重要的手段。即可定位又可定性。能準確顯示供血動脈及引流靜脈??娠@示腫瘤結節(jié)。Joachin指出腦血管造影有助于檢查出小于5mm的瘤體,以避免只處理腫瘤的囊而遺漏了瘤結節(jié)。經股動脈插管作椎動脈造影或頸內動脈造影,可發(fā)現腫瘤病理血管,顯示為一團細小規(guī)則的血管網,有時可見較大的供血動脈。實質性腫瘤可見花瓣狀腫瘤循環(huán)。 四、診斷: 腦血管母細胞瘤絕大部分發(fā)生在幕下,成人有小腦腫瘤癥狀及顱內壓增高癥狀者,除常見的膠質瘤外,應考慮本病的可能,尤其有下述表現的:家族中已證實有腦血管母細胞瘤患者;有真性紅細胞增高癥和高血色素癥;眼部發(fā)現視網膜血管母細胞瘤;腹部內臟發(fā)現肝血管瘤、多囊腎、胰腺囊腫等;經腦血管造影、CT及MRI等檢查確診定位者。五、治療:確定診斷后手術切除是治療腦血管母細胞瘤的最好方法。隨著放射治療神經外科學的發(fā)展,放射治療對實質性腫瘤可能有一定的效果。γ刀對小的實質性血管母細胞瘤有較好的控制作用,對于腫瘤伴囊性變者,特別是囊性變較大者,雖然腫瘤結節(jié)得到完全控制,但不能控制囊性變的增大;大腫瘤也不適于γ刀治療。六、預后:腫瘤全切除者,預后良好。術后復發(fā)率12%-14%。有人認為術后復發(fā)多在術后10年以上。復發(fā)因腫瘤切除不徹底或另有新腫瘤所致。手術病死率在4.5%-40%之間。手術死亡主要原因為手術中止血不徹底,術后血腫形成和對腦干的影響。多發(fā)及合并內臟囊腫或血管瘤者,預后較差。 (作者聲明:本文的任何轉載需經作者同意,引用需注明出處)
楊學軍醫(yī)生的科普號2011年08月14日14187
1
2
-
脊髓髓內血管母細胞瘤的手術治療
v 女性,23歲,因“左手麻木2年余,左上肢無力1年 ”入院v 診斷:C2-5脊髓內占位病變性質待查v 行后正中入路C2-5脊髓內血管母細胞瘤切除術,頸椎椎板還納、鈦板固定 v 術后病理:符合血管母細胞瘤 v 術后恢復順利,無并發(fā)癥。術后7天出院
高俊醫(yī)生的科普號2011年05月28日3947
0
1
相關科普號

夏海堅醫(yī)生的科普號
夏海堅 主任醫(yī)師
重慶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
神經外科
970粉絲5601閱讀

張敬泉醫(yī)生的科普號
張敬泉 副主任醫(yī)師
上海市普陀區(qū)人民醫(yī)院
神經外科
13粉絲4萬閱讀

張治國醫(yī)生的科普號
張治國 副主任醫(yī)師
西安市紅會醫(yī)院
神經外科
1896粉絲56.1萬閱讀
-
推薦熱度5.0牛建星 主任醫(yī)師航空總醫(yī)院 神經外科分院
腦腫瘤 53票
腦膜瘤 27票
腦積水 20票
擅長:擅長領域: 1.脊髓脊柱疾?。杭顾杩斩窗Y、脊髓栓系、骶管囊腫、脊髓脊膜膨出及其他脊髓脊柱先天性疾病的微創(chuàng)治療,顱頸交界區(qū)畸形(寰樞椎脫位、顱底凹陷等);椎管內腫瘤:神經鞘瘤、脊膜瘤、神經纖維瘤、室管膜瘤、星型細胞瘤、血管母細胞瘤、轉移瘤;脊柱退行性病變:頸椎病、胸椎、腰椎管狹窄退變疾病,擅長椎間盤微創(chuàng)通道手術及微侵襲脊柱手術MISS(微創(chuàng)融合)。 2.顱腦腫瘤及復雜顱底腫瘤(包括膠質瘤、腦膜瘤、垂體瘤、顱咽管瘤、聽神經瘤、三叉神經鞘瘤、腦室腫瘤、囊腫、血管母細胞瘤、頸靜脈球瘤)顯微外科、內鏡手術治療;與北京天壇醫(yī)院專家合作開展復雜顱底腫瘤、腦干腫瘤和血管性疾病的手術治療;腦腫瘤活檢、中樞神經系統(tǒng)惡性腫瘤(膠質瘤、淋巴瘤、生殖細胞腫瘤、轉移瘤)的綜合治療。 3.腦血管病、顱腦損傷的外科手術治療;復雜腦脊液漏的微創(chuàng)外科手術治療;腦積水的個性化治療、昏迷促醒、復雜顱骨缺損修復及整形。 4.選擇性脊神經后根切斷術及周圍神經平衡術治療痙攣性癱瘓治療(治療腦癱、卒中后遺癥痙攣性偏癱、中樞神經系統(tǒng)損傷后痙攣性癱瘓以及肝性脊髓病引起的雙下肢痙攣性癱瘓) 5.小兒神外疾?。盒猴B內及椎管內腫瘤,先天性疾病。 特色:尤其對脊髓空洞癥、脊髓栓系、骶管囊腫、神經纖維瘤病的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達國內國際領先水平 -
推薦熱度5.0夏海堅 主任醫(yī)師重醫(yī)大附一院 神經外科
腦腫瘤 51票
聽神經瘤 49票
腦膜瘤 42票
擅長:顱腦疾病的個體化微創(chuàng)治療:1.聽神經瘤;2.腦膜瘤;3.三叉神經鞘瘤;4.膽脂瘤;5.血管母細胞瘤;6.室管膜瘤;7.髓母細胞瘤;8.膠質瘤;9.顱腦損傷;10.腦積水等。 -
推薦熱度4.9徐偉 副主任醫(yī)師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yī)院 神經外科
腦膜瘤 155票
小腦扁桃體下疝 72票
垂體瘤 57票
擅長:顱腦腫瘤(如腦膜瘤、膠質瘤、聽神經瘤、垂體瘤等),小腦扁桃體下疝畸形伴脊髓空洞,顱腦外傷,脊髓疾病(高難度的髓內腫瘤、椎管內外溝通腫瘤),腦積水,腦出血,腦寄生蟲及枕骨大孔區(qū)病變等神經外科疾病的的診治和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