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腫瘤是一種由于其它部位的癌細胞轉移至眼部(繼發(fā)性眼腫瘤)或眼部細胞過度增殖(原發(fā)性眼腫瘤)導致的疾病。其中原發(fā)性眼腫瘤有良性、惡性之分。
腫瘤的性質復雜多樣,癥狀嚴重程度輕重不一,常見的癥狀有視覺異常、視野缺失、視力減退、眼部腫脹疼痛、可觸及腫塊、眼球突出等。
眼腫瘤是一種由于其它部位的癌細胞轉移至眼部(繼發(fā)性眼腫瘤)或眼部細胞過度增殖(原發(fā)性眼腫瘤)導致的疾病。其中原發(fā)性眼腫瘤有良性、惡性之分。
腫瘤的性質復雜多樣,癥狀嚴重程度輕重不一,常見的癥狀有視覺異常、視野缺失、視力減退、眼部腫脹疼痛、可觸及腫塊、眼球突出等。
本病的病因尚不明確,目前認為,本病的發(fā)生與下列因素密切相關:
人種: 白人、眼球淺色(藍色或綠色)。
伴有遺傳性疾病:發(fā)育不良痣綜合征、眼真皮黑素細胞增多癥。
父母備孕期或懷孕期
受到較大劑量的輻射。
長期暴露于較高濃度的化工原料、有機溶劑或汽油等有毒有害物質下。
長期受到紫外線輻射
從事農業(yè)、礦業(yè)、建筑等,需要長期在室外工作的人群。
人為接受紫外線照射,以獲取美黑效果。
免疫功能受損或衰退
體內病毒水平未得到有效控制的艾滋病患者。
長期大劑量使用免疫抑制劑,例如糖皮質激素、腫瘤壞死因子拮抗劑等。
老年人,尤其是超過 70 歲的人群。
眼部腫瘤可見于不同年齡段的人群。腫瘤的性質復雜多樣,癥狀嚴重程度輕重不一,病情進展過程存在非常顯著的差異。位于較顯眼處的腫瘤,剛出現(xiàn)就會被察覺。位于眼睛內部的腫瘤,可能直到病情非常嚴重才會出現(xiàn)癥狀。
除了上述表現(xiàn),本病還可能會出現(xiàn)下列癥狀:
本病病因未明,也沒有特別的預防方法。以下方法或許會對降低發(fā)生眼腫瘤的風險有所幫助:
本病主要依靠病史問診、眼科檢查、血常規(guī)、血生化、影像學檢查、組織活檢、染色體和基因檢測等進行診斷,具體檢查方法如下:
血常規(guī)檢查:有助于判斷是否有感染、貧血等情況。
血生化檢查:可以初步判斷是否存在炎癥,并評估肝、腎功能。
影像學檢查:通過超聲、CT、MRI(核磁共振成像)、PET(正電子發(fā)射斷層掃描)等,可以觀察眼部腫瘤的位置、體積,并評估體內各處臟器、骨骼的病變情況,了解腫瘤細胞波及的范圍和嚴重程度。
組織活檢:將手術切除的病變組織送到病理科進行化驗,對腫瘤細胞的具體類型進行鑒別。
染色體和基因檢測:
熒光原位雜交:判斷細胞的染色體上是否存在已知的基因突變類型。
基因檢測:篩查是否有腫瘤基因突變或其他遺傳病的特征性突變。
眼腫瘤的治療目的主要是盡可能徹底殺滅或清除腫瘤細胞,延長生存時間,保全視覺功能。治療方法包括觀察等待、放射治療、化療、手術治療等。
觀察等待,密切監(jiān)測病情,根據診療路徑或臨床指南制定的標準,待病情進展至一定階段,再開始啟動治療方案。
本法適用于
進展非常緩慢的眼部腫瘤,腫瘤體積很小,沒有出現(xiàn)明顯癥狀。
不影響視覺和其他功能的眼部良性腫瘤,且沒有美容需求。
放療是應用高能量射線來摧毀惡性腫瘤細胞,通??色@得滿意的療效,從而避免摘除眼球。
本法適用于:體積較小的眼部惡性腫瘤。
常見放療方案
放射敷貼器近距局部放射治療:在一個小型容器內置入放射源,隨后將其敷貼在眼部位置,直接針對性的殺滅此處的惡性腫瘤。通常需要佩戴 1 周左右。
常規(guī)放療:采用放療儀器直接針對眼部進行放射治療,一個療程大致需 1 周完成。
化療可以殺滅快速增殖的惡性腫瘤細胞,通常通過靜脈輸注方式給藥。此外,還可以針對眼部病變組織進行局部用藥,提高該處的藥物濃度,更有效的殺滅腫瘤細胞。
局部切除手術
將腫瘤及其臨近組織局部切除,從而保留大部分的眼部功能。
本法適用于:惡性腫瘤侵犯的范圍有限、體積較小或良性腫瘤有美容要求者。
眼球整體摘除手術
將眼球整體摘除。術后可以植入義眼,改善外觀。
本法適用于:惡性腫瘤病情嚴重,體積較大,壓迫周邊組織或神經,造成眼部劇痛者。
聯(lián)合治療
術前放、化療:在手術前,通過放、化療縮小腫瘤組織的體積,降低手術切除的難度。
術后放、化療:在手術后,通過放、化療盡可能清除患者體內殘留的腫瘤細胞,降低復發(fā)風險。
適用于體積較小的惡性腫瘤或良性腫瘤患者,也可以與放療或其他療法聯(lián)合使用。
養(yǎng)成衛(wèi)生習慣
勤洗手,推薦使用含有殺菌劑成分的洗手液。
保持臉部清潔,洗臉毛巾應每天高溫煮沸或微波殺菌處理。
定期更換枕套、被套,經常晾曬枕頭和被子。
戒煙戒酒
香煙的煙霧中存在大量有害成分,可造成全身性的危害。
酒精可能對細胞造成損傷,還可能與藥物發(fā)生相互作用,影響療效,甚至發(fā)生毒副作用。
用藥注意事項:化療藥物可引發(fā)惡心、嘔吐、乏力、頭暈、發(fā)燒、脫發(fā)、困倦、肢體麻木/疼痛、反應遲鈍等不良反應。若癥狀嚴重、無法耐受應及時復診,調整劑量或改變用藥方案。
放療注意事項:放療后可能出現(xiàn)局部皮膚紅腫、水泡或全身疲乏等不良反應,一般在治療開始后 2~3 周出現(xiàn),如不良反應嚴重應及時反饋調整。
手術注意事項:出院后要注意保持傷口清潔,定期更換敷料。
復查:遵醫(yī)囑定期復查,觀察病情變化趨勢。
袁一飛醫(yī)生的科普號
袁一飛 副主任醫(yī)師
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yī)院
眼科
2.4萬粉絲59.5萬閱讀
許詩瓊醫(yī)生的科普號
許詩瓊 副主任醫(yī)師
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yī)院
眼科
2563粉絲15.5萬閱讀
蔣勁醫(yī)生的科普號
蔣勁 主任醫(yī)師
浙江省人民醫(yī)院
眼科
2046粉絲18萬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