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內容
-
經常手腳麻木會不會是周圍神經???
你會不會經常出現手腳麻木,或者是刺痛、疼痛?當我們周圍神經出現病變的時候,我們就可能會出現運動障礙,比如肢體無力、肌肉萎縮,感到肢體麻木、疼痛。也可能會出現自主神經的癥狀,比如說出汗異常,唾液分泌異常,大小便異常,性功能障礙,甚至血壓、心率也會出現異常。
潘海鵬醫(yī)生的科普號2024年06月19日223
0
0
-
走進“肉跳”背后的秘密
你是否出現過身上某塊肌肉突然跳動,甚至肉眼可以直接看到的情況,上網一查竟可能是運動神經元?。ā皾u凍癥”),把自己給嚇壞了。那么“肉跳”到底是什么,一定就和運動神經元病相關嗎?為解答這一系列疑惑,今天就帶大家走進“肉跳”的秘密。01“肉跳”是什么肌肉通過無數個肌細胞共同收縮或松弛產生運動?!叭馓保櫭剂x就是肌肉的跳動,醫(yī)學稱之為肌束顫動,是一群肌肉細胞無規(guī)律、不隨意地收縮引發(fā)的。當束顫位置較表淺或出現頻率較多時便可通過肉眼觀察到,多發(fā)生于面部和四肢。肌肉細胞收縮除了可導致肌束顫動,還可引起肌肉痙攣、震顫等,但這些和我們今天所說的“肉跳”并不一樣。肌肉突然不自主的強烈收縮稱為肌肉痙攣,俗稱“抽筋”,發(fā)作時常疼痛難忍,多與缺鈣、受涼和局部神經血管受壓有關;連續(xù)而有節(jié)律的收縮與松弛稱為震顫,俗稱“抖動”,多為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一個癥狀。02“肉跳”的原因有哪些1.生理情況大約70%的正常人曾經歷過“肉跳”,多見于劇烈運動,焦慮、失眠、疲勞,使用煙草或咖啡因等情況,但此類“肉跳”一般呈一過性,誘因去除后,“肉跳”癥狀很快減輕或消失。若頻繁發(fā)生,在排除器質性損害后可考慮良性肌束顫綜合征,這種“肉跳”可能會讓人心煩,但不伴有肌無力及萎縮,可發(fā)生于身體的任何部位,但常見于面部以及四肢,且多在靜息時出現,運動時較少見,不會進展為其他嚴重的神經系統疾病。2.病理情況神經肌肉損害引起的“肉跳”情況較重且往往只是其中的一個癥狀,一般不單獨出現。(1)運動神經元?。浩渲凶畛R姷氖羌∥s側索硬化,俗稱“漸凍癥”,是一種罕見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其受累部位包括上、下運動神經元,“肉跳”常發(fā)生在上下肢肌肉,且多伴有肌肉無力和萎縮或者言語不清等癥狀。還有其他類型的運動神經元病,如脊髓性肌萎縮癥,肯尼迪病和進行性脊肌萎縮等,這些疾病也可以出現“肉跳”,但也常常伴有明顯的肌肉無力和萎縮等其他癥狀。(2)神經根病變:脊柱內或鄰近脊柱的病變壓迫神經根,如頸椎病、腰椎病等均可引起相應神經支配的肌肉跳動,常伴疼痛和節(jié)段性神經功能障礙等。(3)周圍神經?。喝鐔紊窠浛▔壕C合征、糖尿病或酒精中毒等導致的多發(fā)性周圍神經病,也可以出現相應受累神經支配范圍的肌肉的“肉跳”,但這些病也常常合并不同程度的感覺障礙、疼痛、肌無力和肌萎縮。(4)周圍神經過度興奮綜合征:是源自運動神經纖維異常自發(fā)放電的一組疾病,其中原發(fā)性周圍神經過度興奮綜合征包括Morvan綜合征、Isaacs綜合征和痙攣-束顫綜合征,具有廣泛的臨床癥狀和體征,除有“肉跳”以外,還常伴有肌肉抽搐、痙攣、僵硬和疼痛,甚至自主神經功能障礙,如多汗、過度流淚流涎等。其中Issacs綜合征中最具特征性的癥狀是在四肢可見皮膚下肌肉蠕蟲移動樣外觀。03何種“肉跳”應警惕“漸凍癥”“漸凍癥”伴有“肉跳”,但更為重要的癥狀是肌無力、肌肉萎縮,或者說話吐詞不清以及飲水嗆咳、吞咽困難等。值得注意的是肌無力不是乏力,乏力常常是指自己感受到肢體的酸軟,但是可以完成相應的動作。肌無力是確切地完成不了一些動作,即使是無力的早期,也會無法完成一些精細動作,比如不能自己剪指甲、不能擰開瓶蓋、走路拖鞋會掉或邁不上樓梯等。漸凍癥的“肉跳”早期可局限于單個肢體,多不伴疼痛麻木等感覺異常?!皾u凍癥”需要專業(yè)的神經科醫(yī)生進行詳細的病史詢問、全面查體,通過肌電圖檢查、實驗室檢查以及影像學等相關檢查,排除其他疾病后,才能診斷。實際上,單純肉跳不伴肌肉無力并不是漸凍癥,而且漸凍癥發(fā)病率極低,只是由于冰桶挑戰(zhàn),以及霍金等有影響力的患者提高了該病的曝光率,加上對漸凍癥的恐懼和焦慮情緒,才產生肉跳等于漸凍癥的感覺。04發(fā)生“肉跳”現象該如何應對出現“肉跳”我們不必恐慌,大多數是疲勞、精神壓力大等因素造成的正常生理現象,可通過適量運動調整心態(tài)、緩解壓力;調整飲食,促進身體健康;保證充足的睡眠,放松身心;同時限制咖啡因攝入量來緩解“肉跳”,若實在擔心或癥狀嚴重,尤其是出現肌肉無力、萎縮等情況應及時到神經內科就診。關注身體是好事,切莫驚恐慌了神!吃好睡好心情好,“肉跳”大抵不復還。摘引自:健康世界雜志文/溫湘晉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yī)學院陳永平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神經內科
南京市溧水區(qū)第三人民醫(yī)院科普號2024年06月01日327
0
1
-
白蛋白紫杉醇七大不良反應及應對策略!
紫杉類藥物可用于多種腫瘤的治療,如乳腺癌、卵巢癌、肺癌、胰腺癌等,是腫瘤化學治療的基石藥物。中國獲批用于臨床的紫杉類藥物包括紫杉醇注射液、多西他賽、紫杉醇脂質體和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類藥物在提高了腫瘤患者生存率的同時,治療過程中也會帶來多種短期和長期不良反應,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對治療結局產生不利影響。一、周圍神經病變紫杉類藥物相關周圍神經病變以感覺癥狀較常見,神經病變開始于手指和腳趾的遠端,然后最終到達踝部、小腿和手腕,甚至是襪子和手套分布中更近端的位置。此外,患者出現感覺癥狀主要包括:麻木、刺痛、冷誘導的感覺障礙和神經病理性疼痛。紫杉醇類藥物也可導致主要影響近端肌肉的運動神經病,其主要癥狀為肢體遠端無力、精細運動受損和行走不穩(wěn)等。雖然運動癥狀較感覺癥狀罕見,運動神經病的發(fā)病率低,但運動障礙能夠發(fā)展為癱瘓,使患者徹底的失去運動能力。其他相對少見的紫杉醇神經毒性表現包括:口周麻木、自主神經病變(罕見)、紫杉烷相關急性疼痛綜合征、癲癇發(fā)作、暫時性腦病、幻肢痛等。常于化療幾個療程后出現并進行性加重;高劑量時可在用藥24-72小時后出現。輕癥可于停藥后數月內改善或痊愈;嚴重伴疼痛的神經病變恢復時間長。輸注藥物期間穿戴冷凍手套或者襪子,可有助于預防以及減輕紫杉醇藥物相關神經病變。另外,B族維生素、葉酸和煙酰胺用于治療感覺異常周圍神經病患者。神經病理性疼痛的對癥治療使用度洛西汀等抗抑郁藥可緩解疼痛等周圍神經毒性癥狀。出現1度或2度感覺神經毒性不需要調整用藥劑量,出現3度神經毒性需要停止治療,直到恢復至2度或小于2度,并在后續(xù)治療中降低用藥劑量。對于260mg/m2的標準劑量,降低劑量的方法為:1,初次出現嚴重感覺神經毒性,后續(xù)療程減量至220mg/m2;2,再次出現嚴重感覺神經毒性,后續(xù)療程減量至180mg/m2。注:100mg/m2單周方案治療非小細胞肺癌和125mg/m2單周方案治療胰腺癌時。如患者出現重度周圍神經病變,建議所有后續(xù)療程的劑量降低25mg/m2。有機溶劑可能是紫杉類藥物發(fā)生周圍神經病變的重要危險因素紫杉醇的溶劑:聚氧乙基代蓖麻油可導致軸突腫脹、變性和脫髓鞘;多西他賽的溶劑:聚山梨酯80(或吐溫80),可導致神經元囊泡變性,誘發(fā)神經病變;紫杉醇脂質體不使用聚氧乙基代蓖麻油作為溶劑,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部分溶劑所致神經病變;白蛋白紫杉醇利用人源白蛋白作為載體,白蛋白濃度與人體濃度相似,增加了紫杉醇的吸收利用度減少助溶劑引起的毒性,這可能與其降低神經毒性不良反應相關。此外,單次給藥劑量和給藥時間,治療持續(xù)時間和累積劑量水平等亦與周圍神經病變的發(fā)生相關。二、骨髓抑制這是一種劑量限制毒性,主要是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減少。通常發(fā)生在用藥后8~10天。一般很快可恢復正常。在260mg/m2每3周用藥組,中性粒細胞最低值常出現在第1周,恢復至基線的時間常為第3周;在150mg/m2每周用藥組,中性粒細胞最低值常出現在第2周,恢復至基線的時間常為第4周;在患者中性粒細胞數恢復至>1500/mm2且血小板>100,000/mm2時,可繼續(xù)給藥;治療期間如出現重度的中性粒細胞減少(低于500/mm2達7日或更長時間),應在后續(xù)治療時將劑量減到220mg/m2;如再次出現上述重度中性粒細胞減少則應再將隨后的劑量進一步減到180mg/m2;患者治療前如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細胞數低于1500/mm2,不應給予本藥治療,可考慮運用升白藥緩解。三、皮膚反應常見皮膚瘙癢和皮疹,多在開始的幾個療程用藥后2-3天出現,通常在數天后能自行緩解或僅需對癥處理。輕度皮疹:可局部使用復方醋酸地塞米松軟膏、氫化可的松軟膏;對皮膚干燥伴瘙癢者,可予薄酚甘油洗劑或苯海拉明軟膏涂抹瘙癢局部;2周后再次評估,若情況惡化或無明顯改善則按中度毒性處理。中度皮疹:有瘙癢或其他伴隨癥狀,局部皮損<50%體表面積,但主觀癥狀輕,對日常生活影響不大;局部使用氫化可的松軟膏、紅霉素軟膏等,并口服氯雷他定;皮膚干燥伴瘙癢者,可予苯海拉明軟膏;有自覺癥狀者應盡早口服米諾環(huán)素;2周后再行評估,若情況惡化或無明顯改善則按重度毒性處理。重度皮疹:嚴重而廣泛的皮損,伴有疼痛、疤痕性毀容≥50%體表面積,或發(fā)生廣泛性表皮剝脫、潰瘍性或大皰性皮炎,或主觀癥狀嚴重,較大程度影響日常生活。干預措施基本同中度皮疹,但藥物劑量可適當增加;必要時可予沖擊劑量的甲潑尼龍;可暫時停藥,待皮疹改善后繼續(xù)用藥,也可按說明書減量;若合并感染,則選擇合適的抗生素進行治療;若2-4周后不良反應仍未充分緩解,則考慮暫停用藥或終止治療。四、疼痛紫杉類藥物相關的疼痛稱為紫杉烷急性疼痛綜合征(taxaneacutepainsyndrome,TAPS),也稱紫杉醇相關的急性疼痛綜合征(paclitaxel-associatedacutepainsvndromeP-APS)。TAPS通常在使用紫杉醇之后的1至3天內出現,一周內癥狀基本消除。通常表現為肌肉、關節(jié)痛,呈全身彌漫性疼痛。數據顯示,紫杉類藥物相關疼痛發(fā)生率約為2.8%-72%之間。發(fā)生3級TAPS的ROC曲線分析結果提示:白蛋白紫杉醇劑量的閾值為410.2mg或更高,敏感性為84.2%,特異性為43.1%。因此需要提醒臨床醫(yī)生,接受高劑量nab-PTX的患者,特別是劑量超過410.2mg的患者,可能發(fā)生TAPS。地塞米松連續(xù)給藥3天能預防TAPS,白蛋白紫杉醇高劑量患者,尤其是劑量≥410mg時,臨床醫(yī)生可考慮同時給予地塞米松連續(xù)3天或更久。經驗用藥參考:使用白蛋白紫杉醇前預防性使用塞來昔布,直至用白蛋白紫杉醇后第4天;使用白蛋白紫杉醇時處方上吲哚美辛栓,疼痛時自主用藥,療效可。五、胃腸道反應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瀉和粘膜炎,一般為輕度和中度。癥狀較輕者可不予處理,停藥后自行緩解。癥狀較重者可視情況選擇服用5-HT3受體拮抗劑。六、脫發(fā)化療后會出現一過性的脫發(fā),以頭部最為常見,是接受化療時常見的副作用。最早見于化療后1~2周,2個月后達到高峰,在停止化療后約一個半月會重新生長。七、注射部位反應靜脈注射藥物和藥物外滲引起的局部炎癥。反應較輕微,且不常見。考慮到可能出現藥液外滲,建議在給藥過程中密切觀察注射部位的反應。結語從紫杉樹到紫杉醇,再到白蛋白紫杉醇,科技的發(fā)展、藥物的研發(fā)為腫瘤患者帶來新的治療選擇和治療機會。也許將來,白蛋白紫杉醇會被更好的藥物替代,但目前大家所期待的,是讓這個納米藥物更充分地完成它的歷史使命。
楚瑞閣醫(yī)生的科普號2024年03月08日1283
0
4
-
周圍神經病損的康復
一、概述(一)周圍神經的概念周圍神經(peripheralnerve):由神經節(jié)、神經叢、神經干和神經末梢組成,分為脊神經、腦神經和內臟神經。周圍神經多為混合性神經,含有感覺纖維、運動纖維和自主神經纖維。(二)周圍神經病損的定義周圍神經病損可分為周圍神經損傷和神經病兩大類:1.周圍神經損傷(peripheralnerveinjury)是由于周圍神經叢、神經干或其分支受外力作用而發(fā)生的損傷,主要病理變化是損傷遠端神經纖維發(fā)生Waller變性。2.神經病(neuropathy)是指周圍神經的某些部位由于炎癥、中毒、缺血、營養(yǎng)缺乏、代謝障礙等引起的病變,舊稱神經炎,軸突變性(axonaldegeneration)是其常見的病理改變之一,與瓦勒變性基本相似。(三)周圍神經病損的程度按Seddon方法可分為:1.神經失用(neurapraxia):神經軸突和神經膜均完整,傳導功能暫時喪失。2.神經軸突斷裂(axonotmesis):神經外膜、神經束膜、神經內膜和施萬細胞完整,神經軸突部分或完全斷裂,出現瓦勒變性,運動和感覺功能部分或完全喪失。3.神經斷裂(neurotmesis):指神經的連續(xù)性中斷,導致運動和感覺功能完全喪失。(四)周圍神經病損的臨床表現1.運動障礙:出現弛緩性癱瘓、肌張力降低、肌肉萎縮。2.感覺障礙:表現為感覺減退或消失、感覺過敏,主觀有麻木感、自發(fā)疼痛等。3.反射障礙:腱反射減弱或消失。4.自主神經功能障礙:皮膚發(fā)紅或發(fā)紺,皮溫低,無汗、少汗或多汗,指(趾)甲粗糙變脆等。(五)常見的周圍神經病損常見的周圍神經病損有臂叢神經損傷、橈神經損傷、正中神經損傷、尺神經損傷、坐骨神經損傷、腓總神經損傷、脛神經損傷、腕管綜合征、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三叉神經痛、特發(fā)性面神經麻痹(又稱Bell麻痹)、肋間神經痛、坐骨神經痛等。二、康復評定(一)運動功能評定1.肌力評定2.關節(jié)活動范圍測定3.患肢周徑測量:用尺或容積儀測量受累肢體周徑,并與健側肢體相對應的部位比較4.運動功能恢復等級評定?由英國醫(yī)學研究會(BMRC)提出,將神經損傷后的運動功能恢復情況分為六級,簡單易行,是評定運動功能恢復最常用的方法(見下表)周圍神經病損后運動功能恢復評定表恢復等級評定標準0級(M0)肌肉無收縮1級(M1)近端肌肉可見收縮2級(M2)近、遠端肌肉均可見收縮3級(M3)所有重要肌肉能抗阻力收縮4級(M4)能進行所有運動,包括獨立的或協同的運動5級(M5)完全正常(二)感覺功能評定周圍神經病損后感覺消失區(qū)往往較實際損傷小,且感覺消失區(qū)邊緣存在感覺減退區(qū)。周圍神經病損后感覺功能恢復的評定可參考英國醫(yī)學研究會的分級評定表(見下表)恢復等級評定標準0級(S0)感覺無恢復1級(S1)支配區(qū)皮膚深感覺恢復2級(S2)支配區(qū)淺感覺和觸覺部分恢復3級(S3)皮膚痛覺和觸覺恢復,且感覺過敏消失4級(S4)感覺達到S3水平外,二點辨別覺部分恢復5級(S5)完全恢復(三)反射檢查反射檢查時需患者充分合作,并進行雙側對比。常用反射有肱二頭肌反射、肱三頭肌反射、肱橈肌反射、膝反射、踝反射等。(四)自主神經檢查常用發(fā)汗試驗,包括Minor淀粉-碘試驗、茚三酮試驗。除非很有必要,一般從略。(五)神經干叩擊試驗(Tinel征)對神經損傷的診斷和神經再生進程的判斷有較大意義。周圍神經損傷后,近側斷端可出現再生,再生的神經纖維開始呈枝芽狀,無髓鞘,外界的叩擊和加壓可誘發(fā)其分布區(qū)疼痛、放射痛和過電感等過敏現象,即Tinel征陽性。(六)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定:Bathel指數量表評分。(七)電診斷檢查對周圍神經病損,電診斷檢查具有重要意義,具有診斷和功能評定的價值,常用方法有:1.?針極肌電圖檢查?可判斷失神經的范圍與程度,以及神經再生的情況。最好在損傷3周后進行肌電圖檢查。2.?神經傳導速度測定?是對周圍神經病損最有用的檢查方法之一,可以確定傳導速度、動作電位幅度和末梢潛伏期??捎糜诟杏X、運動神經的功能評定,以及確定受損部位。神經損傷時,傳導速度減慢。3.?體感誘發(fā)電位檢查?體感誘發(fā)電位(SEP)具有靈敏度高、對病變進行定量估計、對傳導通路進行定位測定、重復性好等優(yōu)點。對常規(guī)肌電圖難以查出的病變,SEP可容易做出診斷,如周圍神經靠近中樞部位的損傷等。三、康復治療目的:早期防治各種并發(fā)癥(炎癥、水腫等),晚期促進受損神經再生,以促進運動功能和感覺功能的恢復,防止肢體發(fā)生攣縮畸形,最終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提高生活質量。(一)早期早期一般為發(fā)病后5~10天。首先要去除病因,減少對神經的損害,預防關節(jié)攣縮的發(fā)生,為神經再生做好準備。具體措施有:1.?受累肢體各關節(jié)功能位的保持?使用矯形器、石膏托甚至毛巾等2.?受累肢體各關節(jié)的主被動運動?以保持受累關節(jié)正?;顒臃秶?.?受累肢體出現腫脹的處理?可采用抬高患肢、彈力繃帶包扎、做輕柔的向心性按摩與受累肢體的被動活動、冰敷等措施4.?物理因子的應用?早期應用超短波、微波、紅外線等溫熱療法,有條件時可用水療5.?受累部位的保護(二)恢復期1.早期炎癥水腫消退后,即進入恢復期,早期的治療措施仍可有選擇地繼續(xù)使用。此期的重點是促進神經再生、保持肌肉質量、增強肌力和促進感覺功能恢復。2.可采用神經肌肉電刺激療法,肌力訓練,ADL訓練,作業(yè)治療,感覺訓練,藥物及物理因子促進神經再生,對保守治療無效而又有手術指征的周圍神經病損患者應及時進行手術治療。小結一下:1、周圍神經分為脊神經、腦神經和內臟神經,多為混合性神經2、周圍神經病損周圍神經損傷和神經病3、臨床表現運動障礙,感覺障礙,反射障礙,自主神經功能障礙4、康復評定運動、感覺功能,反射檢查,自主神經檢查,神經干叩擊試驗,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定,電診斷檢查5、康復治療早期受累肢體各關節(jié)功能位的保持及主被動運動,處理腫脹,采用溫熱療法及受累部位的保護,恢復期;加用神經肌肉電刺激療法,肌力訓練,ADL訓練,作業(yè)治療,感覺訓練,藥物及物理因子,必要時手術治療
周志斌醫(yī)生的科普號2023年09月18日522
0
0
-
糖尿病并發(fā)癥周圍神經病變,腳底異物感,疼痛燒灼感,走路像踩棉花似的
張黎醫(yī)生的科普號2023年06月28日47
0
0
-
糖尿病并發(fā)癥周圍神經病變常見的癥狀有麻木,疼痛,燒灼感,發(fā)涼等
張黎醫(yī)生的科普號2023年05月04日103
0
1
-
糖尿病并發(fā)癥周圍神經病變怎么辦?
張黎醫(yī)生的科普號2023年04月17日51
0
0
-
糖尿病并發(fā)癥周圍神經病變可以進行手術治療
張黎醫(yī)生的科普號2023年03月10日47
0
1
-
治療周圍神經疼痛,除了加巴噴丁,還有這7種。
神經病理性疼痛(NP)是由軀體感覺系統損傷或疾病導致的疼痛,為許多不同疾病和損害引起的綜合征,根據感覺神經系統受損的部位,可分為周圍神經病理性疼痛(pNP)和中樞神經病理性疼痛。臨床較常見pNP:如痛性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PDPN)、帶狀皰疹后神經痛(PHN)。pNP常用治療藥物主要是抗驚厥藥物、抗抑郁藥物、曲馬多、阿片類藥物、局部治療藥物等。1周圍神經病理性疼痛(pNP)2010年IASP和歐洲神經病學會聯盟(EFNS)最新版指南推薦的治療神經病理性疼痛的一線藥物包括鈣離子通道調節(jié)劑(如普瑞巴林、加巴噴?。?、三環(huán)類抗抑郁藥物(TCAs)和5-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SNRIs)。此外,局部利多卡因可作為帶狀皰疹后神經痛(PHN)的一線治療用藥,卡馬西平可作為三叉神經痛的一線用藥。二線藥物包括阿片類藥物和曲馬多。表1.周圍神經病理性疼痛用藥及注意事項2帶狀皰疹后神經痛(PHN)帶狀皰疹后神經痛(PHN)是一種常見的pNP,其發(fā)生機制可能涉及外周敏化、中樞敏化、炎性反應、神經去傳入、交感神經功能異常,神經可塑性是PHN產生的基礎。表2.?帶狀皰疹后神經痛治療指南、共識推薦意見3痛性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痛性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PDPN)是糖尿病最常見的慢性并發(fā)癥,是一種常見的pNP,其發(fā)病機制與外周敏化、中樞敏化、下行抑制系統的失能、離子通道的改變等有關。表3.?痛性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治療指南、共識推薦意見4其他周圍神經病理性疼痛治療術后或創(chuàng)傷后NP:一線推薦普瑞巴林、加巴噴丁、5%利多卡因貼劑及凝膠劑,二線或三線推薦TCAs(阿米替林)、阿片類藥物。顱神經痛:一線推薦卡馬西平、奧卡西平,二線或三線推薦普瑞巴林、加巴噴??;化療誘發(fā)的周圍神經病變(CIPN):是一種常見的治療相關并發(fā)癥,一線推薦普瑞巴林、加巴噴丁、度洛西汀,二線或三線推薦阿片類藥物。
李巧轉醫(yī)生的科普號2023年02月25日258
0
1
-
SORD神經病,又一種可以治療的遺傳性周圍神經病
1.什么表現?臨床表現各式各樣,主要表現為軸索感覺運動性多發(fā)性神經病,可以有非對稱性,也可以表現為青少年運動神經元病或遠端性運動神經病。伴隨前臂和腳的燃燒性神經性疼痛也有報道,飲酒會加劇疼痛,并隨著酒精的停止而改善。2.是什么???SORD神經病是山梨醇脫氫酶基因突變導致的一組隱性遺傳性軸索性神經病,具有和糖尿病神經病類似的病理改變。包括多種類型的周圍神經病,是一個周圍神經譜系疾病。3.怎樣確診?患者出現臨床表現后先進行肌電圖檢查,也可以進行血清山梨醇水平測定,一般都出現升高,基因檢查可以發(fā)現SORD雙等位基因突變。4.怎么治療?周圍神經病患者常規(guī)不要接觸神經毒性藥物,特別是酒精類飲料。由于發(fā)病機制和糖尿病類似,提示治療糖尿病神經病的藥物可以用于該病的治療,其中依帕司他對該病有效,這是一種治療糖尿病的藥物。其他具有和糖尿病類似病理改變的周圍神經病也可以采取該藥進行治療,忽略該問題導致難治。5.找誰看???看到這里,請不要對號入座,自作主張進行治療,要找周圍神經病領域的大夫看病。我院神經內科包括孟令超(周一下午)、呂鶴(周二、四上午)、張巍(周三下午)、王朝霞(周四下午)、袁云(周四下午)。通過以下方式預約:①“北京大學第一醫(yī)院服務號”微信公眾號;②支付寶生活號關注“北京大學第一醫(yī)院”;③網絡預約請登錄北京市預約掛號統一平臺www.114yygh.com,實名注冊后預約;④電話預約:(010)114。
袁云醫(yī)生的科普號2023年02月11日658
0
1
相關科普號

楚瑞閣醫(yī)生的科普號
楚瑞閣 主任醫(yī)師
江西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
腫瘤科
844粉絲148.5萬閱讀

龔凌云醫(yī)生的科普號
龔凌云 副主任醫(yī)師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yī)院
神經內科
7701粉絲10.8萬閱讀

曾輝醫(yī)生的科普號
曾輝 主任醫(yī)師
武漢市第六醫(yī)院
腫瘤科
2118粉絲785.2萬閱讀
-
推薦熱度5.0侯雙興 主任醫(yī)師上海市養(yǎng)志康復醫(yī)院 神經內科
腦梗塞 26票
癲癇 13票
頭暈 12票
擅長:擅長腦血管病、癲癇、暈厥、意識障礙、認知障礙,運動障礙,睡眠障礙,昏迷等臨床急危重癥,腦血管病介入,神經調控診治 -
推薦熱度4.9陳晟 主任醫(yī)師上海瑞金醫(yī)院 神經內科
腦炎 24票
多發(fā)性硬化 11票
重癥肌無力 10票
擅長:自身免疫性腦炎,多發(fā)性硬化,視神經脊髓炎,重癥肌無力,運動神經元疾病,不明原因肌萎縮等神經免疫,疑難疾病的診治 -
推薦熱度4.8蔣海山 主任醫(yī)師南方醫(yī)科大學南方醫(yī)院 神經內科
運動神經元病 17票
肌病 7票
共濟失調 6票
擅長:運動神經元病(又稱漸凍癥、肌萎縮側索硬化)、線粒體病、重癥肌無力、先天性肌病、肌營養(yǎng)不良、格林巴利綜合征、腓骨肌萎縮癥、淀粉樣變性周圍神經病等肌病、周圍神經病及神經系統疑難罕見病。可來就診患者:肌無力、肌萎縮、肌跳、肌電圖提示神經源性或者肌源性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