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愛華主任醫(yī)師 北京天壇醫(yī)院 神經外科 這里的“炸彈”,是指蛛網膜下腔出血——某些因素引起腦內血管破裂后,血液流進了蛛網膜下腔。這種病癥多見于青壯年,患者的表現為突發(fā)劇烈頭痛、嘔吐、面色蒼白、脖子僵硬以及冷汗等。1、別被假相迷惑 蛛網膜是人腦表面一層極薄的膜,上面布滿像蜘蛛網一樣的血管,所以稱為蛛網膜。蛛網膜下腔出血好轉過程比較特殊,如出血量不多,出血吸收很快,癥狀可迅速好轉或消失。然而,這是一種假相?;颊咄詾槠渲委熛喈斎菀?,從而把醫(yī)生要求的進一步檢查看成危言聳聽、小題大做,拒絕聽取建議或拖延進一步治療,最終出現因治療不徹底而再次或多次出血2、動脈瘤是“元兇” 從本質上講,蛛網膜下腔出血并不完全是一個獨立的疾病,它只是癥狀學上的診斷。對于絕大多數患者來說,針對引起蛛網膜下腔出血的病因進行治療,才是避免患者致死、致殘的關鍵所在。據統(tǒng)計,約75%的自發(fā)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是由動脈瘤破裂出血造成的。動脈瘤是自發(fā)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最常見病因,也是一種致死率、致殘率極高的疾病,有“顱內定時炸彈”之稱。文獻報道,未經有效治療的破裂動脈瘤非常容易再破裂出血,且再次破裂出血患者的死亡率可高達60%,第三次出血死亡率可高達90%以上。因此,對于自發(fā)性蛛網膜下腔出血來說,及時排查、治療顱內動脈瘤至關重要。3、殘酷的現實令人痛心 在我們腦血管介入病房,幾乎每周都有一些從全國各地前來就診的患者。非常遺憾的是,他們來時已經是因再出血而造成永久性癱瘓、失語、神智障礙等嚴重后遺癥的動脈瘤患者。比如最近剛出院的兩位30多歲再出血動脈瘤患者的情況,就令人十分惋惜。一位是來自外省的農村女人,因經濟條件困難,第一次CT發(fā)現出血后幾乎沒有進行治療;一月后第二次出血造成昏迷、偏癱。盡管轉至我院后查明為動脈瘤并進行了栓塞,挽救了生命,但已無法治愈癱瘓的肢體。另一位是北京一家私營公司的總經理。首次發(fā)現出血后在外院保守治療20天,患者自覺病情痊愈,CT復查出血消失。為照看忙碌的生意,他堅持要等一兩個月再仔細治療。但出院僅5天便出現了蛛網膜下腔再次出血,送到醫(yī)院時已神智喪失、瞳孔散大、生命垂危。急診造影栓塞后,患者終于脫離生命危險,但智力嚴重受損,只相當于學齡前兒童水平,生活不能自理。還有很多患者,在再次或第三次出血后根本來不及搶救就失去了生命。這類悲劇的一再上演,主要是因為大眾對蛛網膜下腔出血存在認識上的不足和偏差,導致治療半途而廢,使得真正的“罪魁禍首”繼續(xù)危害健康與生命。4、現代治療可不用開顱 頭顱計算機斷層掃描血管成像(CTA)或者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是較好的初篩無創(chuàng)檢查方法,腦血管造影檢查是目前最有價值的確診手段。一旦腦動脈瘤診斷明確后,積極有效地進行外科開顱手術夾閉腦動脈瘤是傳統(tǒng)的有效治療方法。但近年來新發(fā)展的血管內栓塞技術日趨成熟,因具有安全、不需開顱、并發(fā)癥少、患者恢復快等優(yōu)點,歐美一些發(fā)達國家已將其定為首選治療方法。 只有科學地了解蛛網膜下腔出血,詳細檢查并及時發(fā)現蛛網膜下腔出血的病因,有效治療諸如動脈瘤等危及生命的隱患,才能最大限度地減輕蛛網膜下腔出血的危害,避免喪命或致殘的悲劇發(fā)生。 北京天壇醫(yī)院神經外科(神經介入科) 劉愛華2009年11月22日
9496
0
1
-
周國勝主任醫(yī)師 鄭大一附院 神經外科 大腦位于顱腔中,在顱腔于大腦之間有一層腦膜叫蛛網膜,蛛網膜與大腦之間的空隙叫蛛網膜下腔,其中充滿腦脊液,而大腦就被浸泡在腦脊液內。供應大腦血液的大血管就在蛛網膜下腔中穿行,并且所有的腦神經也從蛛網膜下腔中穿出。當腦血管破裂出血時,血液首先流入蛛網膜下腔,稱為蛛網膜下腔出血。典型的蛛網膜下腔出血的表現為突然發(fā)生的劇烈頭痛,嚴重時會出現昏迷。 醫(yī)生診斷蛛網膜下腔出血的主要手段是頭顱CT,典型的蛛網膜下腔出血的CT表現為下圖對于蛛網膜下腔出血,不僅普通人對其認識存在誤區(qū),甚至某些醫(yī)生對其也存在認識誤區(qū),主要有以下幾點:誤區(qū)一:蛛網膜下腔出血是神經內科疾病,應該由神經內科治。傳統(tǒng)的醫(yī)學觀點認為蛛網膜下腔出血是一種獨立的疾病,長期以來都是由神經內科診治。但是,現代醫(yī)學已經證實:蛛網膜下腔出血不是一種獨立疾病,而是許多種疾病的共同臨床表現。其中最常見的原因是腦動脈瘤破裂出血(見下圖),其次是腦血管畸形破裂,少見的原因為腦腫瘤、腦血管異常閉塞癥。這些原因都可以通過外科手術得到徹底根治,而內科只能治標不能治本,因此不應該再是內科疾病,而應該是神經外科疾病,理應由神經外科收治。誤區(qū)二:對于蛛網膜下腔出血的治療就是治療頭痛,頭痛好轉就是治療好了。蛛網膜下腔出血的最主要癥狀是頭痛,即使不治療,隨著出血的消散,頭痛自然會減輕。但是出血的原因如果不處理,肯定還會再出血,那時所有的前期治療將化為烏有。因此,對于蛛網膜下腔出血的病人來說,頭痛的好轉絕不是病情的痊愈,還需要查清原因并針對原因進行治療。誤區(qū)三:蛛網膜下腔出血病人不能轉運,只能就地治療,搬運會引起再出血。治療蛛網膜下腔出血的關鍵是防止再出血,而防止再出血的關鍵是診斷出血原因并處理原因。對于沒有沒有條件診斷和處理出血原因(主要是腦動脈瘤)的醫(yī)院來說,所作的治療并無實際意義,一旦再出血,所有前期的治療將前功盡棄。所以,與其呆在沒有條件的醫(yī)院等死,不如早期轉院求得最及時有效的治療。而且,并沒有證據表明搬運病人會導致再出血,而不處理腦動脈瘤是導致再出血的更本原因。誤區(qū)四:出血早期不能做腦血管檢查。實際上,現在的腦血管檢查(腦血管造影)非常安全,不會引起出血的風險,而等待的風險遠大于檢查的風險,所以應該盡早進行腦血管的檢查,查清原因?,F在的CTA檢查不需要動脈插管,幾乎沒有風險,可以清晰顯示顱內的腦血管和引起出血的腦動脈瘤(見下圖) 誤區(qū)五:介入治療比開顱手術安全。腦動脈瘤夾閉術需要開顱,其歷史將近百年,特別是在顯微神經外科技術條件下,該項手術已經幾乎成為神經外科常規(guī)手術,在有經驗的神經外科醫(yī)生手中,效果非??煽?。其手術原理就是用鈦質夾子將動脈瘤頸夾閉,血液將不再流向動脈瘤,也就不會出血了(見下圖,具體過程可參見我的手術錄像http://6.cn/profile/14536234.html)但是,對于普通人來說,開顱實在是太可怕了,因此傾向于介入治療。介入治療不需開顱,創(chuàng)傷確實小,但是并非全能。對于寬頸動脈瘤介入不能實施,而且還會因為血管痙攣的原因可能無法實施。其最大的缺點是遠期效果差,據統(tǒng)計5年以后再發(fā)率為30%左右。而且,如果病人合并有腦積水、腦內血腫,介入根本無能為力,最終還需要手術處理。在臨床中,醫(yī)生會根據動脈瘤的具體特點、病人的具體情況來選擇采用哪種治療方法,不存在介入比手術安全的現象。本文系周國勝醫(yī)生授權好大夫在線(www.sshealther.com)發(fā)布,未經授權請勿轉載。2009年06月28日
56660
4
0
-
江久副主任醫(yī)師 景德鎮(zhèn)市中醫(yī)院 呼吸內科 蛛網膜下腔出血 多發(fā)生在30-40歲的中年人身上,是一種危險的病癥。該病起病前可有單側頭痛 ,動眼神經、視神經、三叉神經損害或癲癇發(fā)作。多在情緒激動與劇烈運動時突然發(fā)作。主要是劇烈頭痛、眩暈 、嘔吐,還可出現背痛、腿痛、煩躁、復視、怕光、怕聲響、譫妄或驚厥等癥狀 ,嚴重者伴有昏迷 。 急救措施 1.急性期要絕對靜臥,避免血壓突然增高的各種因素,同時要快速呼叫救護車或通知急救中心。 2.急救時要在患者肩下墊上枕頭,使上身和頭部略抬高。如果僅使頭部抬高而頸部彎曲,則頭部靜脈血難以回流反而使腦壓上升,故需特別注意。 3.如果出現意識喪失,呼吸道阻塞是很危險的。此時應讓患者側身俯臥,下頜前伸,即取昏睡體位 。 注意事項 1.如果病人訴說有容易疲勞 、看東西變黃、眼鏡度數不合適等癥狀,就要考慮這是不是蛛網膜下腔出血的征兆。如果有這樣自覺的癥狀,應盡快求醫(yī)。 2.蛛網膜下腔出血多屬腦血管異常所致,即使一時止住,也有在數周后再發(fā)的可能。因此,應該進行徹底的治療。2009年04月19日
6403
0
0
相關科普號

周國勝醫(yī)生的科普號
周國勝 主任醫(yī)師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神經外科
98粉絲6.4萬閱讀

夏化文醫(yī)生的科普號
夏化文 副主任醫(yī)師
邯鄲市第一醫(yī)院
介入外科
6粉絲3.3萬閱讀

王紅光醫(yī)生的科普號
王紅光 主任醫(yī)師
天津市環(huán)湖醫(yī)院
神經外科
1506粉絲3.3萬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