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煒主任醫(yī)師 上海長征醫(yī)院 骨科 (一)握力器的鍛煉:適合人群:頸椎前、后路手術后24小時上海長征醫(yī)院骨科許煒目的:鍛煉手的握力方法:根據(jù)自己的握力,準備彈性適中的握力器,具體方法見圖。術后第一天即可開始練習。每日3次,每次10~ 20回,之后逐步增加。(二)對指鍛煉法:適合人群:頸椎前、后路手術后24小時目的:鍛煉手的靈活。方法:術后第一天即可開始練習。每日3次,每次10~ 20回,之后逐步增加。具體方法見圖(三)肘關節(jié)運動適合人群:頸椎前、后路手術后24小時目的:鍛煉手臂的肌力。方法:術后第一天即可開始練習。每日3次,每次10~ 20回,之后逐步增加。具體方法見圖。(四)肩關節(jié)運動適合人群:頸椎前、后路手術后2-3天目的:鍛煉頸肩部肌肉,促進傷口愈合。方法:醫(yī)生同意坐起后即可開始練習。每日3次,每次10~ 20回,之后逐步增加。具體方法見圖。(五)擴胸運動適合人群:頸椎前、后路手術后2-3天目的:鍛煉頸肩部肌肉,促進傷口愈合。方法:醫(yī)生同意坐起后即可開始練習。每日3次,每次10~ 20回,之后逐步增加。具體方法見圖。(六)足踝運動:適合人群:胸椎、胸腰段術后24小時內。目的:鍛煉股四頭肌,促進下肢血液循環(huán)。方法:患者平臥,膝蓋伸直繃緊,先讓足部盡量的背曲,然后逐步背伸,每日3次,每次10~20回,之后逐步增加。(七)頸托的使用使用范圍:頸椎術后患者,起床時佩戴,不超過3個月。結構:頸托有前片、后片、固定搭扣組成。注意:⑴ 先戴后片,再戴前片。⑵ 搭扣固定時,后片應包住前片。(八)生活指導1、臥床時:不用戴頸托;保持良好的睡姿,取側臥或仰臥時,頭頸部、胸腰部保持生理曲度,雙髖及雙膝呈屈曲狀,翻身要軸線;2、合理用枕,枕頭的高度,仰臥位時為其本人的拳頭高度;側臥時,枕頭的高度應為一側肩膀的寬度。3、手術后應防止頸部外傷,尤其防止在乘車急剎車時頸部前后劇烈晃動導致?lián)p傷。所以,在出院乘車回家時,最好應平臥車上(可彎腿,下肢屈曲),戴好頸托。手術后一年之內也應當小心,避免頸部的突然受力以及頸部外傷,以防止手術后癥狀再次加重。4、應當積極鍛煉四肢的肌肉力量及功能活動(積極進行四肢功能鍛煉)。上肢的鍛煉,包括肩臂腕的活動以及握拳練習,還有手的精細動作的訓練,如穿針、系衣扣、拿筷子等,或者通過健身球的練習增強手的力量和靈活性。下肢的鍛煉,包括股四頭肌的收縮練習、抬腿、踢腿等動作的練習,病人也可在家屬和陪護人員的陪同或攙扶下練習行走,以增強下肢力量,盡早恢復下肢(行走)功能。5、在佩帶頸托下,應當逐漸開始進行項背肌的鍛煉。這樣有利于改善(促進)頸項部肌肉的血液循環(huán),改善頸部勞損等癥狀,同時可防止項背肌的廢用性萎縮,促進肌肉力量的恢復,尤其是頸椎后路手術患者,應當長期堅持鍛煉。6、注意頸肩部保暖,避免風寒濕邪俱裂。中醫(yī)認為頸椎病因多與風寒溫邪有關,故頸部的保暖防濕十分重要。頸椎手術后還應防止感冒,否則會加重癥狀。7、保持正確的工作體位:應避免過于低頭,特別是“埋頭”工作的人群應隔時調整頸部姿勢,并適當活動頸部。這樣有助于促進頸椎部的血液循環(huán),加強局部肌力。作者簡介:許煒,上海長征醫(yī)院骨科副教授、副主任醫(yī)師、碩士生導師,美國克利夫蘭醫(yī)學中心神經(jīng)脊柱外科訪問學者,師從國內著名脊柱外科專家肖建如教授十余年。任全軍骨科委員會青年委員、中國醫(yī)藥教育協(xié)會骨與軟組織腫瘤專委會委員、上海市社會醫(yī)療機構協(xié)會骨科委員會委員。致力于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癥、脊柱腫瘤、脊柱轉移瘤、脊柱神經(jīng)源性腫瘤的外科及綜合治療。年均門急診3000余人次,主刀手術500余臺次。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上海市衛(wèi)生系統(tǒng)優(yōu)秀人才計劃、上海市科委揚帆計劃、上海市衛(wèi)計委青年醫(yī)師計劃等課題資助。許煒教授每周三下午專家門診,每周一上午骨腫瘤專病門診,門診地址:上海市鳳陽路415號(長征醫(yī)院門診大樓)。2020年10月19日
4168
1
3
-
李彥副主任醫(yī)師 北醫(yī)三院 骨科 術后注意事項---頸椎手術患者關于傷口換藥和拆線1、保持傷口敷料干燥,每3天換一次藥,就近醫(yī)療機構換藥即可;2、頸椎前路患者拆線時間:出院后6-7天(第2次換藥時),拆除引流管切口的固定縫線(頸前切口在拔除引流管后5天左右愈合);3、頸椎后路患者拆線時間:出院后第10天(第4次換藥時),拆除引流管切口的固定縫線(頸后切口在拔除引流管后9天左右愈合)關于頸托要不要戴:一般而言,頸后路手術患者術后不需要戴,或者短期佩戴2周即可; 頸前路手術患者術后需要戴,一般佩戴2-4周;戴多久:和您的手術方式相關,因此一定記得咨詢您的主刀大夫意見;什么時候戴:一般情況下,頸托只在外出時佩戴,在家里不用帶; 但椎體次全切除的病人和手術范圍大的患者需要更嚴格一些,一定記得咨詢您的主刀大夫意見;關于康復鍛煉鼓勵早期進行功能鍛煉。不同人對“早期”的理解不同,態(tài)度積極者術后2周起就可以開始,即使態(tài)度保守者也應在術后1個月起開始功能鍛煉。鍛煉方式推薦小燕飛動作和以下的頸部保健操系列動作,積極鍛煉頸部肌肉。康復鍛煉的運動量因人而異,沒有量化指標,就好像每個人飯量不同,沒有標準一樣。但不能因此懈怠,應當結合自己的情況給與制訂計劃,比如小燕飛動作每天5組,每組20下。關于復查無明顯不適的患者,一般術后三個月到門診復查。如果出現(xiàn)明顯的不適(發(fā)熱、劇烈疼痛等),請及時就診復查。2020年04月11日
6269
41
32
-
許晨輝副主任醫(yī)師 上海長征醫(yī)院 脊柱外科 一、術后第一天(一)訓練名稱:深呼吸運動。(二)主要作用:1、防止肺炎、肺不張;2、促進排痰(三)注意事項:1、深吸、深呼;2、末端憋住3秒;3、10次/3組/天。(一)訓練名稱:按摩風池、肩井穴。(二)主要作用:1、減輕頸背部疼痛、不適;(三)注意事項:1、痛點揉捏;2、10-30秒/3次/天。(一)訓練名稱:起床步驟:“坐立行”三步法。(二)主要作用:1、預防過快起床造成體位性低血壓。(三)注意事項:1、每步間隔10分鐘以上;2、如有頭暈眼黑立即平臥休息;3、佩戴頸托。二、術后第七天(一)訓練名稱:貼墻站。(二)主要作用:1、保持頸椎中立位;2、減輕頸部負荷。(三)注意事項:1.、佩戴頸托;2、四點一線(枕、背、臀、足跟);3、收下巴;4、10分鐘/3次/天。三、術后第二月(一)訓練名稱:頸部對抗訓練。(二)主要作用:1、頸深部肌肉訓練;2、維持頸椎穩(wěn)定性。(三)注意事項:1、佩戴頸托;2、維持10-20秒;3、5-10次/3組/天;4、頭手對抗力度適中。四、術后第三月(四)訓練名稱:米字操。(五)主要作用:1、增加頸椎活動度;2、減輕頸部肌肉痙攣。(六)注意事項:1、去除頸托;2、運動幅度適中;3、5-10次/3組/天。五、術后第四月(一)訓練名稱:頸部穩(wěn)定肌訓練。(二)主要作用:1、加強頸肌肉力量和耐力;2、進一步加強頸椎穩(wěn)定性。(三)注意事項:1、門診復診后視醫(yī)囑;2、佩戴頸托、他人保護;3、維持10-20秒;4、5-10次/3組/天。許晨輝副主任醫(yī)師專家門診時間:周三上午8:00-11:00,長征醫(yī)院門診四樓,第六診區(qū)第10診室。善于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腰椎管狹窄、腰椎滑脫、胸腰椎骨折、韌帶骨化等疾病的保守、微創(chuàng)及手術治療。耐心回答您的每個問題,仔細查體、閱片,待診斷明確后,制定個性化的診療方案,手術力爭完美、微創(chuàng),總體費用最低。2020年02月14日
6998
1
48
相關科普號

張西峰醫(yī)生的科普號
張西峰 主任醫(yī)師
醫(yī)生集團-北京
北京愛育華醫(yī)院 微創(chuàng)脊柱中心
2.9萬粉絲387.9萬閱讀

余可誼醫(yī)生的科普號
余可誼 主任醫(yī)師
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
骨科
6392粉絲176.6萬閱讀

張學軍醫(yī)生的科普號
張學軍 副主任醫(yī)師
上海國際醫(yī)學中心
神經(jīng)外科
355粉絲7.7萬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