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十個手指是生活中常用到的器官,如果沒有手指那將會對我們的生活帶來諸多不便,所以我們要愛護它。手指發(fā)麻也會預示著疾病的發(fā)生,當你的手指經常發(fā)麻的時候你就要高度注意自己的身體啦。手指的感覺神經是由頸段脊髓分出神經根,在頸腋部組成臂叢神經,再分橈神經、正中神經、尺神經等通過上臂和前臂,成為未梢神經分布到手和手指。當這些部位的神經發(fā)生損傷、炎癥、腫瘤、受壓等,引起感覺異常時就會出現手指麻痛. 第一種頸椎病由于頸椎的一系列病理變化,脊神經跟很可能受到壓迫,牽拉和刺激,導致手指發(fā)麻,腫脹。 第二種短暫性缺血發(fā)作因為血液粘稠度增高,晚上睡覺時血流相對緩慢,這些因素就會導致一次性腦缺血而引起的手指單側發(fā)麻。 第三種中風中風患者常常會出現頭痛,頭暈,肢體麻木,舌頭腫脹等情況。手指發(fā)麻也是癥狀之一。 第四種糖尿病糖尿病會引起多種并發(fā)癥,如果周圍神經病變,就會出現四肢發(fā)麻等感覺。 第五種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手指發(fā)麻是早期的癥狀之一,嚴重的會關節(jié)疼痛。 第六種腕管綜合癥主要是腕部受傷,骨折,脫位,扭傷或腕部勞累過度引起腕橫韌帶增厚。手指麻木無力是其癥狀之一。 第七種手機肘主要是因為平時用手機接聽電話或者用彎著手臂枕著睡造成的,壓迫神經線,導致手指發(fā)麻無力。 第八種末梢神經炎 手指末梢神經由于中毒、感染、維生素B缺乏、手指供血障礙等原因,引起炎癥反應,都可產生手指麻痛。 第九種慢性酒精中毒對于一些經常喝酒的人來說,手指發(fā)麻極有可能是酒精慢性中毒。 第十種心血管堵塞因為血液不流通,可能會導致手指發(fā)麻。 手指發(fā)麻的治療 手指麻木不能對癥治療,而是要對病因治療.不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手指麻木,都應該首先到醫(yī)院神經內科進行檢查,判斷神經有無損害,受過何種刺激.若是神經方面的問題,還需要作肌電圖檢查,進一步確認神經受損程度,范圍,性質等.如果是其他原因引起的手腳麻木,則再轉到其他相關科室治療.神經損傷引起的手腳麻木,要根據神經損傷的程度,范圍,性質來選擇是采用藥物治療還是手術治療.藥物治療通常配合針灸,理療同時進行,促使其快速恢復.手術治療則是通過手術引開受壓迫神經以達到解除神經受壓迫,刺激的目的.病情治愈程度,主要取決于神經病變原因和性質.如果是周圍神經(除腦,脊髓以外的神經)損傷,一般恢復的時間比較長. 手指發(fā)麻的危害 手指麻木是肢體運動神經受損的一種獨立性疾病,大多是由于中風偏癱、糖尿病、神經炎以及頸椎病、腰椎病等引起,運動神經纖維周邊的微細血管被堵塞,壓迫運動纖,致使運動神經纖維嚴重受損,神經的傳導能力和傳導速度下降,出現手腳麻林。嚴重者可發(fā)展為肢體癱瘓、肌肉萎縮等慘痛癥狀。 手指發(fā)麻的日常護理 只要適當鍛煉頸部和上肢活動,就會逐漸使手指麻痛減輕。鍛煉要循序漸進,先輕輕的做,再逐漸加強,并一定要堅持做。但要防止過度或突然太強的動作。此外,可繼續(xù)針灸、理療、服維生素B1等,必要時可行頸椎牽引等治療,但須在醫(yī)師的指導下進行。如果是中老年人出現拇指持久性麻木,如局部受壓過久、感冒之后,有的如同針刺,有的則感到沉重或知覺減退,一般來說不久即會自行消失。如果麻木持續(xù)過久或癥狀逐漸加重,去醫(yī)院就診時則可見外表正常,檢查也沒有特殊發(fā)現,往往被診斷為神經炎或末梢神經炎等,給一些B族維生素口服或注射。雖然部分人可以好轉,但是有一部分人則毫無改善,特別是人到了中老年之后更是這樣,這是因為中老年者出現一側大拇指麻木感覺,往往是腦中風的不祥預兆,遇到這種情況時,不可麻痹大意,應到醫(yī)院查血壓、血脂、血糖與眼底,最好還去請醫(yī)生詳細作一次檢查以防患于未然。
脊髓型頸椎病患者接受手術治療后,各種癥狀會逐漸改善或消失,其康復過程大概分為幾個階段: 1 、手術后6個月內。這段時間患者感覺臨床癥狀改善最快,尤其是手術的1周,患者會感覺到某些癥狀消失,這是手術減壓后的即刻效果,比如有些患者原來手不活,手術后馬上感覺靈活了,手腳感覺有力了等等。 2、 手術后的6個月到半年,這段時間也是各種臨床癥狀逐漸改善的時期。患者的四肢力量進一步增強和改善,原來走路不的,這時越走越文了,走路踩棉花感逐漸消失了。 3、 手術后3個半年到1年。這段時間臨床癥狀的改善進入慢性恢復期,雖說臨床癥狀的改善不如前段時間明顯,但通過合理的營養(yǎng)和輔助治療可以進一步鞏固療效,尤其是合理的康復訓練,對于那些長期肌肉無力的患者,逐漸恢復一定的自主能力會有幫助。 4、手術1年以后?;颊咄ㄟ^合理的營養(yǎng),鍛煉,各方面及癥狀進入一個相對穩(wěn)定期。
號稱“五岳之尊”,身為人體最粗大的神經,在起始部分可達2cm粗,起于腰骶部的脊髓,由腰神經和骶神經共同組成(來自腰4~腰5神經和骶1~骶3神經根),可謂“眾人是柴火焰高”。途經骨盆,并從坐骨大孔穿出,抵達臀部,然后沿大腿后面下行到足。管司下肢的感覺和運動。 神經穿行 坐骨神經從梨狀肌下孔出骨盆,到臀部,在臀大肌深面向下行,依次橫過閉孔內肌,上下孖肌和股方肌的后方,支配這些肌肉,并沿大收肌后面,半腱肌、半膜肌、股二頭肌之間下降,途中發(fā)出肌支至大腿的屈肌,坐骨神經在到腘窩以前,分為脛神經和腓總神經,支配小腿及足的全部肌肉以及除隱神經支配區(qū)以外的小腿與足的皮膚感覺。 臨床癥狀 坐骨神經痛:是指沿坐骨神經分布區(qū)域,以臂部、大腿后側、小腿后外側、足背外側為主的放射性疼痛。早期一般表現為下肢疼痛、麻木等。以單側發(fā)病為多,主要發(fā)生于成年男性,起病多為急性或亞急性。起病隨病因不同而異。呈燒灼樣或刀割樣疼痛,咳嗽及用力時疼痛可加劇,夜間更甚。所以如果發(fā)現有類似的情況應及時就診,明確診斷,排除其它因素的可能,仔細檢查,以防漏診,避免延誤病情。 病因 1、腰椎間盤突出 與坐骨神經的名氣相符,“紅花還需綠葉配,大咖還需大咖隨”,腰椎間盤突出是導致坐骨神經出現問題最常見的原因。而腰椎間盤突出,多數和長期不合理姿勢有關。起初一般表現為姿勢不正彎腰駝背,局部過度受力,時間久了會造成軟組織的慢性傷,形成軟組織勞損等造成慢性腰痛,所以也稱姿勢性腰痛,而腰椎間盤突出則是在此基礎之上進一步積累的結果。 2、梨狀肌綜合征 因坐骨神經穿過梨狀肌、受肌肉收縮壓迫的影響而產生疼痛稱為梨狀肌綜合征。并不是所有的坐骨神經痛,都是由梨狀肌引起,也就是說并不是所有的疼痛都可以通過一概而論地松解梨狀肌得到緩解。 小課堂 一般來說,梨狀肌綜合征有幾個比較顯著的特點: ①局部外傷史; ②疼痛局限在骶髂關節(jié)、坐骨結節(jié)和梨狀肌部位,疼痛沿坐骨神經放射并出現行走困難; ③彎腰、舉重導致疼痛加重,通過牽引可有不同程度緩解; ④在梨狀肌的解剖部位可以觸到梭形、臘腸狀的條索; ⑤Lasegue征(直腿抬高試驗)陽性。 注意: 有近9成坐骨神經痛的患者是不需通過手術而恢復的。 中西治療大匯總 1、針灸治療:在局部阿是穴、背俞穴進行針刺,根據腰痛分型配伍以委中、昆侖等穴。利用針刺放松局部軟組織以及“經絡所過,主治所及”的作用,達到治療的目的。 2、手法等物理治療:在經過診斷評估之后,明確是哪些肌肉的緊張引起的疼痛,比如髂腰肌、腰方肌、梨狀肌、臀中肌等,用手法處理對其進行放松,緩解肌肉對神經的卡壓,減輕疼痛。 3、康復訓練:很多時候,我們會發(fā)現,單靠手法并不能夠“一招鮮,吃遍天”,這個時候,就需要康復評估的介入——判斷患者的骨盆有沒有位置改變,腘繩肌是否緊張導致屈髖不足腰椎壓力增大等等。通過各種康復訓練手段拉伸和強化靶點肌肉,對疼痛的改善效果會非常明顯。 SET懸吊訓練、普拉提康復訓練 4、中藥治療:寒濕腰痛的腎著湯,瘀血腰痛的身痛逐瘀湯,腎虛腰痛的右歸丸或左歸丸,意在利用中藥的作用達到祛風通絡、行氣活血的目的,以治療疼痛。 5、骶管注射治療坐骨神經痛 6、坐骨神經阻滯治療坐骨神經痛 自我康復 后記 坐骨神經痛的癥狀多,原因也復雜。神經康復專家Andy老師也說過,每個神經損傷病灶處都有特定的現象與癥狀。先診斷,再治療,是基本原則。
總訪問量 1,402,955次
在線服務患者 694位
科普文章 3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