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飲食調理的十大“黃金”法則
痛風的形成因素并不單一,例如遺傳、飲食、酗酒、某些藥物、超重肥胖、壓力等。然而飲食對于痛風的調理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近些年身邊高尿酸血癥的朋友越來越多,由此發(fā)展成痛風的人也越來越多。作為一種富貴病,雖然這種疾病聽起來有些物質優(yōu)越感,不過痛風發(fā)作時的“痛”也是常人難以想象。 其實,對于正常人而言,尿酸本身并不完全是一種可怕的物質,它也是一種強抗氧化劑,可以幫助人體清除多余的自由基,避免細胞遭受氧化損害,這點與維生素C效果類似。但是當濃度上升到不正常范圍時,就會對人體有威脅,對于痛風患者而言尤其是值得警惕的信號。 痛風的形成因素并不單一,例如遺傳、飲食、酗酒、某些藥物、超重肥胖、壓力等。然而飲食對于痛風的調理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也確實有好多朋友經常問我痛風的相關的飲食問題。 (一) 控制每天的總能量,只吃八分飽 總能量是根據(jù)病人理想體重按休息狀態(tài)計算,建議每天每千克體重20--25 kcal,通常不超過每千克體重25——30kcal。吃飯的時候不求吃到飽,只求不感覺到餓的七、八分飽即可,以保持適宜體重。 很多人不知道七、八分飽是什么感覺,一般來說七分飽應當是這樣一個感覺:胃里還沒覺得滿,但主動進食的速度明顯變慢,不過老是習慣性地還想多吃;八分飽時,胃里感覺滿了,但再吃幾口也不痛苦;九分飽時,覺得胃里已經脹滿,還能勉強吃幾口,但每一口都是負擔;十分飽時,就是胃里面已經很滿,一口都吃不下了。 (二) 嚴格限制高嘌呤食物的攝入 嘌呤在體內代謝可以直接產生尿酸,使血尿酸水平上升,成為誘發(fā)痛風發(fā)作的主要原因。應根據(jù)病情采取限制嘌呤的飲食。 急性期:應嚴格限制嘌呤的攝入<150 mg/d,最好<100 mg/d。蛋白質來源以牛奶、雞蛋為主,另外谷薯類也可以提供一部分蛋白質。 慢性期:每周有2天按照急性期膳食來安排,其余5天采用低嘌呤的食物。每天嘌呤的攝入不宜超過150mg。肉類要先煮過棄湯后再制成菜肴,以減少其中的嘌呤含量。 緩解期:緩解期的膳食是平衡膳食,以維持理想體重。蛋白質每天以0.8—1g/kg為宜。禁止攝入高嘌呤食物,適量選用嘌呤含量低或中等的食物。不過嘌呤也不用控制的太嚴,以免關節(jié)處的尿酸鹽結晶大量溶解到血中,使得血尿酸重新升高。再次升高的尿酸很可能沉積到其他關節(jié)引發(fā)二次痛風發(fā)作。 “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除了解痛風病情與嘌呤攝入關系的大原則之外,還需要對常見食物按照嘌呤含量有一定的熟知才能知道吃什么。常見食物按嘌呤含量由高到低可以分為以下四大類,在選擇食物的時候要有所甄別: 1類:嘌呤含量在150-1000mg/100g,包括肝、腦、腎、肚、胰臟、白帶魚、牡蠣、蛤蜊、沙丁魚、鳳尾魚、魚子、胰臟、濃肉湯、濃肉汁、濃雞湯、火鍋湯、酵母粉、香菇。 2類:嘌呤含量在75-150mg/100g,包括扁豆、干豆類、鯉魚、大比目魚、鱸魚、鰻魚、鱔魚、貝殼類水產、熏火腿、豬肉、牛肉、牛舌、野雞、鴿子、鴨、鵝、鵪鶉、綿羊肉、兔、鹿肉、火雞、淡肉湯、淡肝湯。 3類:嘌呤含量小于75mg/100g,包括蘆筍、菜花、龍須菜、四季豆、青豆、鮮豌豆、菜豆、菠菜、蘑菇、青魚、鮮魚、鮭魚、金槍魚、白魚、龍蝦、雞肉、火腿、淡牛肉湯、花生、麥片、麥麩面包。 4類:嘌呤含量小于30mg/100g,奶類、奶酪、蛋類、水果類、海參、果汁飲料、豆?jié){、糖果、蜂蜜、果醬、精致谷類、精磨稻米、玉米、小米、紫菜頭、卷心菜、胡蘿卜、芹菜、黃瓜、茄子、冬瓜、土豆、山芋、萵筍、西紅柿、蔥頭、白菜、南瓜。 (三) 多吃新鮮與深色的蔬菜 蔬菜富含鉀、鈣、鎂等堿性的礦物質,進入體內之后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人體調節(jié)體液的酸堿平衡,對于緩解血尿酸過多的情況有一定幫助。而且蔬菜中提供的維生素C可以幫助尿酸鹽溶解,促進其代謝。 除了蘆筍、菜花、龍須菜、四季豆、菠菜、豆苗、黃豆芽、綠豆芽、扁豆、蘑菇、紫菜、香菇等常見嘌呤含量高的蔬菜外,絕大多數(shù)的蔬菜嘌呤含量很低,適宜多吃。每天建議吃新鮮蔬菜至少300—500g,以綠色、橙黃色、紅色、紫黑色等深色的蔬菜為主,遵循吃蔬菜的“彩虹”效應。 (四) 適當?shù)牡鞍踪|攝入,首選雞蛋和牛奶 因為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往往嘌呤含量比較高,所以痛風患者為了控制飲食中嘌呤的攝入,蛋白質的攝入應限制在1g/kg/d,如果有痛風發(fā)作還要降低到0.8g/kg/d。因此選擇食物注意低嘌呤&含有優(yōu)質蛋白。以植物蛋白為主,動物蛋白首選牛奶和雞蛋等含嘌呤甚少的優(yōu)質蛋白。 牛奶:牛奶是牛的乳腺細胞分泌的,分泌物里沒有細胞結構。沒有細胞結構也就沒有遺傳物質,沒有遺傳物質也就沒有核酸,因此也就沒有嘌呤。而發(fā)酵成酸奶之后,一方面乳酸菌含有較多嘌呤,另一方面發(fā)酵將乳糖轉變?yōu)槿樗?,而乳酸不利于尿酸的排出? 雞蛋:雞蛋雖大,但理論上它只是一個細胞,只有一個細胞核,一套遺傳物質,很少的核酸微量的嘌呤。 關于吃肉:因嘌呤易溶于湯中,各種肉湯嘌呤含量很高,可將少量瘦肉、禽類煮沸后棄湯后食用肉質。 關于海鮮:海鮮,尤其是貝類海產品嘌呤含量高,遠高于一般的魚類與蝦類,吃了之后無疑是誘發(fā)痛風發(fā)作的“食物炸彈”,所以盡量不要吃貝類海鮮。不過不必對所有的海產品都下禁令,像海參、海蜇頭等非貝類的海產品嘌呤含量其實跟一般的蔬菜差不多,可以適當選擇。 (五) 主食選擇有講究 主食提供的碳水化合物一方面是供能的主體,同時碳水可減少脂肪分解產生酮體,有利于尿酸鹽排出。不過谷物糙皮中嘌呤含量相對較高,過多食入會引起尿酸升高。建議痛風患者主食以細糧為主,可選擇性的吃嘌呤含量低的粗糧,如小米、玉米等。 (六) 控制糖分攝入,尤其遠離果糖 無論健康人還是痛風患者,吃進去大量果糖的食物之后,都可以引起血尿酸的升高,而痛風患者血尿酸升高的幅度更為明顯一些。這是因為大量的果糖進入細胞內使得ATP(三磷酸腺苷)的合成增加,而其分解的過程中會增加嘌呤的釋放,使尿酸升高,從而可能引發(fā)急性痛風的發(fā)作。遠離果糖,應注意控制以下食物的攝入: A:果糖豐富的蔬果:西瓜、荔枝、梨、蘋果、南瓜等。 B:含果葡糖漿的加工食品:糖果、餅干、甜點、果汁、速溶咖啡等零食與飲料果糖含量高。 C:蜂蜜:其中富含大量的果糖,蜂蜜以及含有蜂蜜的加工食物需加以控制。 D:含有蔗糖的食物:蔗糖也常以白砂糖、紅糖、冰糖的形式出現(xiàn),其實本質上都是一種物質。蔗糖是由一分的葡萄糖與一分子的果糖構成的,所以蔗糖在體內代謝一樣會產生出果糖的。含有蔗糖、白砂糖、紅糖、冰糖的加工食物同樣需要控制。 (七) 限制脂肪攝入 由于脂肪氧化產生能量約為糖類和蛋白質的2倍,限制脂肪攝入更有利于降低病人體重。另外,痛風病人常常合并有高血壓、動脈硬化、脂肪肝、肥胖、膽結石等,也需要低脂肪膳食。一般控制在每日40——50g左右為宜。除了選擇含脂肪少的動物性食物外,選用植物油而不是動物油,且采用蒸煮燉等低油烹調方法,忌煎炸。即便植物油也要控制每日不超過20g為宜。 (八) 勤喝水、多喝水 適當喝水可以幫助腎臟排出尿酸,避免尿酸在血液中“逗留”沉積。痛風高危人群每天至少喝2000—3000ml的水(如果由腎臟功能不全者就要根據(jù)情況適當限制飲水)。不僅白天要喝水,為了防止夜間尿濃縮,睡前或者起夜時可以適當喝些水。 水的形式除了白開水之外,淡茶水、礦泉水都可。不過不建議喝咖啡、濃茶、可可等興奮植物神經系統(tǒng)的飲料,否則可能引發(fā)痛風急性發(fā)作。 (九) 不喝酒,遠離含酒精飲料 乙醇可抑制糖異生,尤其是空腹喝酒,可刺激乳酸和酮體合成增加,乳酸和酮體可抑制尿酸排出;而且,乙醇可加快ATP降解、提高嘌呤合成速度,使尿酸生成增加,所以痛風患者應禁喝白酒、啤酒等酒品。啤酒盡管酒精度數(shù)不高,但它含有較多的鳥苷酸,在體內代謝后產生大量嘌呤,故仍屬痛風患者警惕的食物。 (十) 避免重口味和刺激口味 避免經常食用嘌呤含量高的調味品,例如以下調味品應該限制食用: 雞精:與味精不同,雞精成分很復雜,除了谷氨酸鈉之外,還含有核苷酸,所以嘌呤含量較高。 醬油:醬油中含有來自于原料大豆中的嘌呤,而且很多產品為了增鮮還特意加了核苷酸,不適合痛風患者多吃。 濃湯寶:很多類似鮮味非常明顯的調味品中,往往添加核苷酸類物質,都不適合痛風患者食用。
孫婧 九江市中醫(yī)院 風濕免疫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