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性早熟?性早熟是指:男孩9歲之前,女孩8歲之前出現第二性征。分為真性性早熟和假性性早熟。性早熟的孩子青春期提前出現,女孩出現乳房發(fā)育,甚至陰毛和月經出現;男孩有睪丸,陰莖增大,陰毛出現等。性早熟患兒在早期,由于性激素提前大量分泌,此時生長速度比同齡同性別兒童明顯加快,身高明顯增加,而且骨齡比實際年齡提前。但是由于性激素的刺激,使骨骺提前閉合,生長提早停止,導致成年最終身材矮小。因此,性早熟的孩子應盡早到正規(guī)大醫(yī)院就診,進行正規(guī)治療。 怎樣早期發(fā)現兒童性早熟女孩性早熟最先出現的癥狀是乳房發(fā)育,患兒可無任何主訴不適,僅有局部脹痛或觸痛,先為單側,后可為雙側?;純喝榉吭龃笾饕獮槿橄俳M織增生、乳核形成,同時出現乳頭、乳暈逐步增大,伴色素沉著等。男孩真性性早熟的最先出現的癥狀是睪丸發(fā)育,發(fā)病初始患者亦無任何主訴不適,僅表現為雙側睪丸容積增大,各大于4毫升或睪丸長徑大于2.5厘米。由于睪丸體積的60%~70%是精曲小管,其發(fā)育是造成睪丸體積變化的主要原因,提示能分泌睪酮的睪丸間質細胞已進入青春發(fā)育狀態(tài)。假性性早熟(或外周性性早熟)的男孩則最先出現的癥狀是陰莖的增大,伴或不伴有陰毛的早現,但睪丸容積并不增大。 什么導致了孩子性早熟? 第一,營養(yǎng)改善?,F在的家庭生活條件變得優(yōu)越,營養(yǎng)得到改善,疾病減少,兒童生長和發(fā)育出現了加速趨勢,導致性發(fā)育提前和性成熟者增多。 第二,環(huán)境污染?,F在社會的工業(yè)污染增多,而且食物中也含有大量的農藥污染或激素污染,這些污染殘留通過皮膚或直接食用后,是兒童性早熟的一個誘因。 第三,含激素食物?,F在的很多蔬菜和禽肉類當中,都含有大量的激素,一些性激素間接進入人體后,會導致兒童性早熟。 第四,盲目進補?!把a品是引起孩子性早熟的元兇之一?!币恍┘议L常給孩子吃增食欲、益智健腦的保健品,殊不知,這些補品當中,常常含有激素成分,長期服用,可引起兒童血液中的激素水平上升,從而導致兒童性早熟。 第五,避孕藥和化妝品導致性早熟。 第六,性信息。現在的社會是個媒介高度發(fā)達的信息社會,孩子不但可以從電視中獲取到大量具有性暗示的畫面,而且可以從網絡上接觸到性信息。 性早熟兒童發(fā)育與正常兒童有什么不同?真性性早熟患兒的整個發(fā)育過程與正常兒童一樣。女孩最早出現的癥狀是乳房增大,隨之外陰發(fā)育,出現陰毛、腋毛,同時子宮、卵巢也不斷發(fā)育,最后出現有規(guī)則的周期性的月經,有成熟的卵子形成;男孩首先睪丸、陰莖增大,相繼出現陰毛和腋毛、喉結、變成,睪丸、陰莖逐漸增大成熟,最終出現遺精、射精,有成熟的精子生成。由于真性性早熟患兒有排卵和射精,所以女孩可以有妊娠。從另一方面說,因為性早熟兒童不僅青春發(fā)育提前,而且往往整個青春發(fā)育期進展快、周期短,骨齡較實際年齡提早至少一年半,所以骨骺愈合提前,最終導致成人期矮小,但體態(tài)是勻稱的??傊嫘孕栽缡斓暮⒆?,在成長方面是先快后慢,最終矮小,在發(fā)育方面是整個青春期提前起步,提前結束,最終可有正常性腺的活動周期和妊娠。 會讓孩子性早熟的食品可入藥的大補類食品包括冬蟲夏草、人參、桂圓干、荔枝干、黃芪、沙參等。中醫(yī)指出,越是大補類的藥膳,越易改變孩子正常的內分泌環(huán)境,造成其身心發(fā)展不平衡。 另外,一些養(yǎng)殖的禽類及海鮮類食品,相當一部分是用拌有快速生長劑的飼料喂養(yǎng)的,孩子們長期食用后可能導致性早熟。 激素水果凡是激素水果,其形狀特大且異常,外觀色澤光鮮,果肉味道平淡。反季節(jié)蔬菜和水果幾乎都是激素催成的,如冬季的草莓、葡萄、西瓜、西紅柿等,春末提前上市的梨、蘋果、橙和桃,幾乎都是在“促熟劑”的幫助下才反季或提早成熟,一些特大的無籽葡萄多是因為噴了雌激素的結果。 油炸類食品特別是炸雞、炸薯條和炸薯片,過高的熱量會在兒童體內轉變?yōu)槎嘤嗟闹?,引發(fā)內分泌紊亂,導致性早熟。而且,食用油經反復加熱使用后,高溫使其氧化變性,也是引發(fā)“性早熟”的原因之一。每周光顧洋快餐兩次以上,并經常食用油炸類膨化食品的兒童,“性早熟”的可能性是普通兒童的2.5倍。 某些兒童口服液針對兒童市場的很多標榜“長高長壯”的補劑和口服液,相當部分含有激素成分。這些激素使孩子在五六歲時長得比同齡兒童高大壯實,其骨齡已達8歲或10歲。而等孩子進入正常發(fā)育階段時,反而不見長了。
中華醫(yī)學會兒科學分會內分泌遺傳代謝學組在1998年曾提出臨床應用基因重組人生長激素的建議(中華兒科雜志,1997.37:234),在此基礎上,2006年10月再次對矮身材兒童的診斷治療進行了廣泛深入的討論,取得了一致意見,現綜合如下,俾便臨床工作者參考?!景聿牡亩x】矮身材是指在相似生活環(huán)境下,同種族、同性別和年齡的個體身高低于正常人群平均身高2個標準差者(-2SD),或低于第3百分位數(-1.88SD)者,其中部分屬正常生理變異,為正確診斷,對生長滯后的小兒必須進行相應的臨床觀察和實驗室檢查。【病因】導致矮身材的因素甚多,其中不乏交互作用者,亦有不少疾病導致矮身材的機理迄今未闡清【診斷】對矮身材兒童必須進行全面檢查,明確原因,以利治療。一、病史應仔細詢問:患兒母親的妊娠情況;患兒出生史;出生身長和體重;生長發(fā)育史;父母親的青春發(fā)育和家庭中矮身材情況等。二、體格檢查除常規(guī)體格檢查外,應正確測量和記錄以下各項:①當前身高和體重的測定值和百分位數;②身高年增長速率(至少觀察3個月以上);③根據其父母身高測算的靶身高;④BMI值;⑤性發(fā)育分期。三、實驗室檢查1.常規(guī)檢查 應常規(guī)進行血、尿檢查和肝、腎功能檢測;疑診腎小管中毒者宜作血氣及電解質分析;女孩均需進行核型分析;為排除亞臨床甲狀腺功能低下,應常規(guī)檢測甲狀腺激素水平。2.骨齡(Bone Age,BA)判定 骨骼的發(fā)育貫穿整個生長發(fā)育過程,是評估生物體發(fā)育情況的良好指標,骨齡即是各年齡時的骨成熟度,是對左手腕、掌、指骨正位X線片觀察其各個骨化中心的生長發(fā)育情況進行測定的。目前國內外使用最多的方法是G-P法(Greulich & Pyle)和TW3法(Tanner-Whitehouse),我國臨床上多數采用G-P法。正常情況下,骨齡與實際年齡的差別應在±1歲之間,落后或超前過多即為異常。3.特殊檢查(1)進行特殊檢查的指征 ①身高低于正常參考值減2SD(或低于第3百分位數)者;②骨齡低于實際年齡2歲以上者;③身高增長率在第25百分位數(按骨齡計)以下者,即:<2歲兒童為<7CM/rh;④臨床有內分泌紊亂癥狀或畸形綜合征表現者;⑤其他原因需進行垂體功能檢查者。(2)生長激素-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軸(GH-IGF-1)功能測定 以往曾應用的運動、睡眠等生理性篩查試驗目前已很少應用,多數都直接采用藥物刺激試驗。(3)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IGF-1)和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結合蛋白-3(IGFBP-3)測定 兩者的血清濃度隨年齡增長和發(fā)育進程而增高,且與營養(yǎng)等因素相關,各實驗室應建立自己的參比數據。(4)IGF-1生成試驗 對疑為GH抵抗(Laron綜合征)的患兒,可用本試驗檢測GH受體功能。①方法一:按0.075-0.15U/(kg·d)每晚皮下注射rhGH 1周,于注射前、注射后第5和第8天各采血樣一次,測定IGF-1;②方法二:按0.3 U/(kg·d)每晚皮下rhGH,共4d,于注射前和末次注射后各采血樣1次,測定IGF-1,正常者的血清IGF-1在注射后會較其基值增高3倍以上,或達到與其年齡相當的正常值。(5)其他內分泌激素的檢測 依據患兒的臨床表現,可視需要對患兒的其他激素選擇進行檢測。(6)下丘腦、垂體的影像學檢查 矮身材兒童均應進行顱部的MRI檢查,以排除先天發(fā)育異常或腫瘤的可能性。(7)核型分析 對疑有染色體畸變的患兒都應進行核型分析?!捐b別診斷】根據病史,體檢等資料分析,對營養(yǎng)不良、精神心理性家庭性特發(fā)性矮身材、小于胎齡兒、慢性系統(tǒng)性疾病等因素造成的非生長激素缺乏的矮身材比較容易識別 對常見的導致矮身材的病因應予以鑒別,如:軟骨發(fā)育不良、甲狀腺功能低下癥、體質性青春發(fā)育延遲;臨床還需注意某些綜合征的可能,如:Prader-Willi綜合征,Silver-Russeli綜合征,Noonan綜合征等。【治療】1.矮身材兒童的治療措施取決于其病因 精神心理性、腎小管酸中毒等患兒在相關因素被消除后,其身高增長率即見增高,日常營養(yǎng)和睡眠的保障與正常的生長發(fā)育關系密切。2.生長激素 隨著基因重組人生長激素(rhGH臨床應用經驗的大量累積,目前獲準采用rhGH治療的病種逐漸增多,自1985年美國FDA批準rhGH治療生長激素缺乏癥以來,陸續(xù)核準的病病有慢性腎功能衰竭(1993)、先天性卵巢發(fā)育不全(1996-1997)、Prader-Willi綜合征(2000)、小于胎齡兒(2001)和特發(fā)性矮身材(2003)。由于大部分小于胎齡兒在生后2-3年內都會呈現追趕生長,身高可以達到與其靶身高相稱的生長曲線范疇,故對小于胎齡兒都應定期隨訪觀察。一般在3周歲時,如其生長仍然滯后,應考慮GH治療。2003年FDA批準GH用于特發(fā)性矮身材,即:①非GH缺乏的原因不明者;②身高低于同性別、同年齡兒正常參比值2.25SD以上;③預計其成人期終身高在-2SDS以下。(1)劑型 國內可供選擇的有rhGH粉劑和水劑兩種,后者的增長效應稍好。(2)劑量 生長激素的劑量范圍較大,應根據需要和觀察到的療效進行個體化調整。目前國內常用劑量是0.1-0.15IU/kg·d,每周0.23-0.35mg/kg;對青春發(fā)育期患兒、Turner患兒、小于胎齡兒、特發(fā)性矮身材和某些部份性生長激素缺乏癥患兒的應用劑量為0.15-0.20IU/(㎏.d)每周0.35-0.46(㎎.㎏)(注:WHO標注生長激素1㎎=30U)(3)用法:每晚睡前皮下注射1次,常用注射部位為:肚臍周圍2指外-4指內,大腿中部1/2的外、前側面,每次注射應更換注射點,避免短期內重復而引致皮下組織變性。(4)療程:生長激素治療矮身材的療程視需要而定,通常不宜短于1-2年,過短時患兒的獲益對其終身高的作用不大。(5)副作用:常見的副作用為:①甲狀腺功能減低:常在開始注射2-3月后發(fā)生,可按需給予L-甲狀腺素片糾正;②糖代謝改變:長期較大量使用生長激素可能使患兒發(fā)生胰島素抵抗。空腹血糖和胰島素水平上升,但很少超過正常高限,停用生長激素數月后即可恢復,在療程中應注意監(jiān)測,對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和肥胖兒尤須注意;③特發(fā)性良性顱內壓升高:生長激素可引起納、水潴留,個別患者會出現特發(fā)性顱內壓升高、外周水腫和血壓升高,多發(fā)生于慢性腎功能衰竭、Turner綜合癥和GH缺乏癥所致生長障礙患兒,可暫停GH治療,并加用小劑量(如:氫氯噻嗪)降低顱內壓;④抗體產生:由于制劑純度的不斷提高,目前抗體產生率已減少,水溶液制劑更少;⑤股骨頭滑脫、壞死:因為骨骼在治療后生長加速、肌力增強,運動增多時可能引起股骨頭滑脫、無菌性壞死、致跛行,亦可出現膝關節(jié)、髖關節(jié)疼痛,呈外旋性病理狀態(tài),可暫時停用GH并補充維生素D和鈣片治療⑥注射局部紅腫或皮疹:通常在數日內消失,可繼續(xù)使用,目前已甚少見⑦誘發(fā)腫瘤的可能性:國際上有關組織曾進行過相關調查研究,根據國家合作生長組和藥物治療研究中心等學術機構的大量流行病學資料,包括對腫瘤患者年齡、性別和種族等人群信息進行綜合分析,結果顯示無潛在腫瘤危險因素存在的兒童,GH治療不增加白血病發(fā)生和腫瘤復發(fā)的危險,但對曾有腫瘤、有家族腫瘤發(fā)生遺傳傾向、畸形綜合征,長期超生理劑量GH應用時需謹慎,治療過程中應密切監(jiān)測血清IGF-1水平,超過正常參照值+2SD者宜暫時停用。3. 其他藥物:①療程中應注意鈣、微量元素等的補充,以供骨生長所需;②蛋白同化激素:常與生長激素并用治療Turner綜合征,國內大多使用司坦唑醇stanozolol,康力龍),常用劑量為0.025-0.05㎎/(㎏.d)需注意骨齡增長情況;③IGF-1性腺軸抑制(GnRHa),芳香酶抑制劑(Letrozole,來曲唑)等亦曾被用于治療矮身材,國內目前無足夠資料分析,故不建議常規(guī)應用?!倦S訪】所有確診矮身材患兒都應進行長期隨訪 使用生長激素治療者每3個月應隨訪1次:測量身高(最好測算⊿SDS)此處還要進行IGF-1、IGFBP-3、T4、TSH、血糖和胰島素等檢測,以便及時調整GH劑量和補充甲狀腺素。每年檢查骨齡1次。療程中應觀察性發(fā)育情況,按需處理。疑有顱內病變者應注意定期重復顱部MRI掃描。
性早熟診療指南(試行) 一、定義 性早熟(precocious puberty)是指男童在9歲前,女童在8歲前呈現第二性征。按發(fā)病機理和臨床表現分為中樞性(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依賴性)性早熟和外周性(非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依賴性)性早熟,以往分別稱真性性早熟和假性性早熟。中樞性性早熟(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 CPP)具有與正常青春發(fā)育類同的下丘腦-垂體-性腺軸(HPGA)發(fā)動、成熟的程序性過程,直至生殖系統(tǒng)成熟;即由下丘腦提前分泌和釋放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GnRH),激活垂體分泌促性腺激素使性腺發(fā)育并分泌性激素,從而使內、外生殖器發(fā)育和第二性征呈現。外周性性早熟是緣于各種原因引起的體內性甾體激素升高至青春期水平,故只有第二性征的早現,不具有完整的性發(fā)育程序性過程。 二、病因 (一)中樞性性早熟。 1.中樞神經系統(tǒng)器質性病變,如下丘腦、垂體腫瘤或其他中樞神經系統(tǒng)病變。 2.由外周性性早熟轉化而來。 3.未能發(fā)現器質性病變的,稱為特發(fā)性中樞性性早熟(idiopathic CPP, ICPP)。 4.不完全性中樞性性早熟,是CPP的特殊類型,指患兒有第二性征的早現,其控制機制也在于下丘腦-垂體-性腺軸的發(fā)動,但它的性征發(fā)育呈自限性;最常見的類型為單純性乳房早發(fā)育,若發(fā)生于2歲內女孩,可能是由于下丘腦-性腺軸處于生理性活躍狀態(tài),又稱為“小青春期”。 女孩以ICPP為多,占CPP的80%-90%以上;而男孩則相反,80%以上是器質性的。 (二)外周性性早熟。 1.按第二性征特征分類:早現的第二性征與患兒原性別相同時稱為同性性早熟,與原性別相反時稱為異性性早熟。 2.常見病因分類 2.1女孩 (1)同性性早熟(女孩的第二性征):見于遺傳性卵巢功能異常如McCune-Albright綜合征、卵巢良性占位病變如自律性卵巢囊腫、分泌雌激素的腎上腺皮質腫瘤或卵巢腫瘤、異位分泌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腫瘤以及外源性雌激素攝入等。 (2)異性性早熟(男性的第二性征):見于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癥、分泌雄激素的腎上腺皮質腫瘤或卵巢腫瘤,以及外源性雄激素攝入等。 2.2男孩 (1)同性性早熟(男性第二性征):見于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癥(較常見)、腎上腺皮質腫瘤或睪丸間質細胞瘤、異位分泌HCG的腫瘤,以及外源性雄激素攝入等。 (2)異性性早熟(女性第二性征):見于產生雌激素的腎上腺皮質腫瘤或睪丸腫瘤、異位分泌HCG的腫瘤以及外源性雌激素攝入等。 三、臨床表現和診斷依據 (一)中樞性性早熟。 1.第二性征提前出現(符合定義的年齡),并按照正常發(fā)育程序進展,女孩:乳房發(fā)育,身高增長速度突增,陰毛發(fā)育,一般在乳房開始發(fā)育2年后初潮呈現。男孩:睪丸和陰莖增大,身高增長速度突增,陰毛發(fā)育,一般在睪丸開始增大后2年出現變聲和遺精。 2.有性腺發(fā)育依據,女孩按B超影像判斷,男孩睪丸容積≥4 ml。 3.發(fā)育過程中呈現身高增長突增。 4.促性腺激素升高至青春期水平。 5.可有骨齡提前,但無診斷特異性。 不完全性中樞性性早熟中最常見的類型為單純性乳房早發(fā)育,表現為只有乳房早發(fā)育而不呈現其他第二性征,乳暈無著色,呈非進行性自限性病程,乳房多在數月后自然消退。 (二)外周性性早熟。 1.第二性征提前出現(符合定義的年齡)。 2.性征發(fā)育不按正常發(fā)育程序進展。 3.性腺大小在青春前期水平。 4.促性腺激素在青春前期水平。 四、診斷流程和輔助檢查 (一)確定中樞性或外周性性早熟,除按臨床特征初步判斷外,需作以下輔助檢查: 1.基礎性激素測定?;A促黃體生成激素(LH)有篩查意義,如LH<0.1 IU/L提示未有中樞性青春發(fā)動,LH>3.0-5.0IU/L可肯定已有中樞性發(fā)動。憑基礎值不能確診時需進行激發(fā)試驗。β-HCG和甲胎蛋白(AFP)應當納入基本篩查,是診斷分泌HCG生殖細胞瘤的重要線索。雌激素和睪酮水平升高有輔助診斷意義。 2.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GnRH)激發(fā)試驗。 (1)方法:以GnRH 2.5-3.0μg/kg (最大劑量100μg)皮下或靜脈注射,于注射的0、30、60和90min測定血清LH和卵泡刺激素(FSH)水平。 (2)判斷:如用化學發(fā)光法測定,激發(fā)峰值LH>3.3-5.0 IU/L是判斷真性發(fā)育界點,同時LH/FSH比值>0.6時可診斷為中樞性性早熟。目前認為以激發(fā)后30-60min單次的激發(fā)值,達到以上標準也可診斷。 如激發(fā)峰值以FSH升高為主,LH/FSH比值低下,結合臨床可能是單純性乳房早發(fā)育或中樞性性早熟的早期,后者需定期隨訪,必要時重復檢查。 3.子宮卵巢B超。單側卵巢容積≥1-3ml,并可見多個直徑≥4 mm的卵泡,可認為卵巢已進入青春發(fā)育狀態(tài);子宮長度>3.4-4cm可認為已進入青春發(fā)育狀態(tài),可見子宮內膜影提示雌激素呈有意義的升高。但單憑B超檢查結果不能作為CPP診斷依據。 4.骨齡。是預測成年身高的重要依據,但對鑒別中樞和外周性無特異性。 (二)病因學診斷。 1.中樞性性早熟病因診斷:確診為中樞性性早熟后需做腦CT或MRI檢查(重點檢查鞍區(qū)),尤其是以下情況: (1)確診為CPP的所有男孩。 (2)6歲以下發(fā)病的女孩。 (3)性成熟過程迅速或有其他中樞病變表現者。 2.外周性性早熟病因診斷:按照具體臨床特征和內分泌激素初篩后進行進一步的內分泌檢查,并按需做性腺、腎上腺或其他相關器官的影像學檢查。如有明確的外源性性甾體激素攝入史者可酌情免除復雜的檢查。 五、治療 (一)中樞性性早熟。 治療目標為抑制過早或過快的性發(fā)育,防止或緩釋患兒或家長因性早熟所致的相關的社會或心理問題(如早初潮);改善因骨齡提前而減損的成年身高也是重要的目標。但并非所有的ICPP都需要治療。 GnRH類似物(GnRHa)是當前主要的治療選擇,目前常用制劑有曲普瑞林和亮丙瑞林的緩釋劑。 1.以改善成年身高為目的的應用指征: (1)骨齡大于年齡2歲或以上,但需女孩骨齡≤11.5歲,男孩骨齡≤12.5歲者。 (2)預測成年身高:女孩<150cm,男孩<160cm。 (3)或以骨齡判斷的身高SDS<-2SD(按正常人群參照值或遺傳靶身高判斷)。 (4)發(fā)育進程迅速,骨齡增長/年齡增長>1。 2.不需治療的指征: (1)性成熟進程緩慢(骨齡進展不超越年齡進展)而對成年身高影響不顯者。 (2)骨齡雖提前,但身高生長速度亦快,預測成年身高不受損者。因為青春發(fā)育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故對每個個體的以上指標需動態(tài)觀察。對于暫不需治療者均需進行定期復查和評估,調整治療方案。 3.GnRHa劑量:首劑80-100μg/kg,最大量3.75mg;其后每4周注射1次,體重≥30kg者,曲普瑞林每4周肌注3-3.75mg。已有初潮者首劑后2周宜強化1次。但需強調的是,維持劑量應當個體化,根據性腺軸功能抑制情況而定(包括性征、性激素水平和骨齡進展),男孩劑量可偏大。對按照以上處理性腺軸功能抑制仍差者可酌情縮短注射間歇時間或增量。不同的GnRHa緩釋劑都有效,產品選擇決定于醫(yī)生用藥習慣和患者接受程度(如更接受肌肉或皮下注射)或當地產品供應情況。 4.治療監(jiān)測和停藥決定:治療過程中每3-6個月測量身高以及性征發(fā)育狀況(陰毛進展不代表性腺受抑狀況);首劑3-6個月末復查GnRH激發(fā)試驗,LH峰值在青春前期水平提示劑量合適。其后對女孩需定期復查基礎血清雌二醇(E2)和子宮、卵巢B超;男孩需復查基礎血清睪酮濃度以判斷性腺軸功能抑制狀況。每半年復查骨齡1次,結合身高增長,預測成年身高改善情況。對療效不佳者需仔細評估原因,調整治療方案。首次注射后可能發(fā)生陰道出血,或已有初潮者又見出血,但如繼后注射仍有出血時應當認真評估。為改善成年身高的目的療程至少2年,具體療程需個體化。 一般建議在年齡11.0歲,或骨齡12.0歲時停藥,可望達最大成年身高,開始治療較早者(<6歲)成年身高改善較為顯著。但骨齡并非絕對的單個最佳依據參數,仍有個體差異。 單純性乳房早發(fā)育多呈自限病程,一般不需藥物治療,但需強調定期隨訪,小部分患兒可能轉化為中樞性性早熟,尤其在4歲以后起病者。 5.GnRHa治療中部分患者生長減速明顯,小樣本資料顯示聯合應用重組人生長激素(rhGH)可改善生長速率或成年身高,但目前仍缺乏大樣本、隨機對照研究資料,故不推薦常規(guī)聯合應用,尤其女孩骨齡>12歲,男孩骨齡>14歲者。 有中樞器質性病變的CPP患者應當按照病變性質行相應病因治療。錯構瘤是發(fā)育異常,如無顱壓增高或其他中樞神經系統(tǒng)表現者,不需手術,仍按ICPP藥物治療方案治療。蛛網膜下腔囊腫亦然。 (二)外周性性早熟。 按不同病因分別處理,如各類腫瘤的手術治療,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癥予以皮質醇替代治療等。
總訪問量 3,192,167次
在線服務患者 1,329位
科普文章 31篇
領導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