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市人民醫(yī)院

公立三甲綜合醫(yī)院
義診活動
牛德福

暫無義診活動相關內容

我是醫(yī)院宣傳辦人員
我要發(fā)布官方義診活動

科普·直播義診專區(qū)

查看全部

后交叉術后康復計劃

康復訓練程序階段訓練一(術后0-6周)本階段康復目標是提高髕骨活動度,防止股四頭肌萎縮;后交叉韌帶重建術后膝關節(jié)往往難以完全伸直,早期鍛煉可減少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尤其要注意術后早期小腿墊高,膝關節(jié)懸空,依靠重力把腿壓直;6周時膝關節(jié)活動度要達到0-90°。1.術后抬高患肢,持續(xù)冷敷2.踝泵運動鼓勵患者做足跖屈與背伸活動,一屈一伸為一下,每次20~30下,每天3-4次,主動伸縮和被動牽拉小腿屈側肌肉,促進下肢血液循環(huán),防止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3.輕柔的髕骨松動術,左右滑動為主,上下滑動要小心4.股四頭肌等長收縮,此練習在患者能耐受的條件下逐漸進行 指導患者做股四頭?。ù笸惹懊婕∪馊海┛嚲o動作,肌肉必須最大主動收縮維持6秒,并注意檢查股四頭肌內測頭是否收縮有力,這是一個關鍵點。30-50次/小時,每天鍛煉2-3次。5.支具鎖定在0°,練習直腿抬高,如恢復可,不帶支具進行直腿抬高練習直腿抬高至30°,并停留6秒以上,有些患者可能一下子抬不起來,可以先主動輔助練習6.術后第3周,開始膝關節(jié)活動度被動練習A.被動伸膝練習:仰臥位,小腿墊枕,完全依靠重力被動伸膝B.床邊屈膝練習,患者坐在床邊,患肢完全在重力下被動屈膝,術后4周爭取屈膝到70°,7.術后第5周,膝關節(jié)主動輔助屈曲練習A.坐位主動屈膝練習:患者坐在床邊,主動屈膝練習,有牽拉感后借助健肢的重力作用助動屈膝,爭取6周后屈膝達到90°B.足跟滑動練習:仰臥下滑動足跟,主動輔助屈膝運動,如吃力可將健踝交叉放在患側踝關節(jié)前方,輔助患膝關節(jié)屈曲。階段訓練二(術后7-12周)本階段康復目標是逐步增大膝關節(jié)活動度,開始負重,逐漸實現步態(tài)正?;?.膝支具鎖定在完全伸直位,可使用拐杖,患肢負重50%-70%;或不用拐杖,在患者耐受下負重行走,當步行無痛后可去掉拐杖2.步態(tài)練習,面對鏡子行走練習,糾正不良行走姿勢;如條件可,負重行走或增加行走距離3.繼續(xù)屈膝鍛煉,爭術后3個月時屈膝角度達到120°A.仰臥終末屈膝練習:仰臥位,主動屈膝,在屈膝范圍末點吃力者,可用彈力帶輔助屈膝或者用手屈髖抱膝B.俯臥終末屈膝練習:俯臥位,主動屈膝,腳后跟盡力靠近臀部,在屈膝范圍末點吃力者,可用彈力帶輔助屈膝4.抗阻力直腿抬高(需支具固定在0°伸膝位進行,耐受為宜)A.直腿仰位抬高B.直腿側位抬高C.直腿俯位抬高5.達到4后,主動伸膝:60°~0°開鏈漸進性抗阻練習。(避免主動開鏈抗阻屈膝練習)。6.單腿站立練習單腿站立,抬起的腿練習90°向后屈膝,并維持平衡,兩腿交替,每次持續(xù)6秒以上,每天各進行8-10次7.開始上臺階練習,臺階高度從10cm逐漸過渡到20cm8.如合適,本階段可嘗試邁下階梯訓練,臺階高度從10cm逐漸過渡到20cm階段訓練三(術后13-18周)本階段康復目標是恢復膝關節(jié)活動度,增強下肢肌力、靈活性和穩(wěn)定性1.繼續(xù)膝關節(jié)活動度練習2.靠墻靜蹲練習,雙腿分開,背墻站立,緩慢蹲下,達到耐受的最大位置。達到80°后開始逐漸過渡到不靠墻的自由靜蹲,無論靠墻還是不考墻均不宜屈膝超過80°3.開始下臺階練習,臺階高度從10cm逐漸過渡到20cm4.無痛上下臺階后,開始上下樓梯訓練,早、中、晚各訓練半小時5.彈力帶終末伸膝練習6.彈力帶終末屈膝練習7.站立位各個方向抗阻練習彈力帶兩端固定在小腿水平,站立在彈力帶圈里面,各個方向抗阻練習階段訓練四(術后19-22周)本階段繼續(xù)下肢肌力、靈活性和穩(wěn)定性練習,為重返運動做準備1.無痛上下臺階后,開始上下樓梯訓練,早、中、晚各訓練半小時2.勻速慢跑練習,地面要平穩(wěn),最好選擇在公園和操場跑道上,跑步的距離不限,開始先控制在50-100米內,一般以身體微出汗和發(fā)熱為宜,避免疼痛條件下練習。3.雙腿往復跳臺階練習,臺階高度從10cm逐漸過渡到20cm在地面放置一堅固的箱子,雙腿同時跳上,落地時患肢輕輕落地,然后再跳下,同樣注意保護患肢。上午,下午各鍛煉半小時,練習中間可適當休息2分鐘;如無箱子可橫置一跳繩,調整適當高度后雙腿齊跳,連續(xù)跳來跳去。4.跳躍投籃練習,為進一步練習平衡感,可在松軟的床上練習該動作5.模擬剪切步練習 彈力帶齊腰水平固定兩端,人站立在彈力帶圈里面,呈剪切步態(tài)抗阻力靜蹲6.術后6個月在醫(yī)生同意下可適當進行低強度體育運動,如游泳,自行車或羽毛球注意:以上訓練方案可滿足普通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和低強度活動,對于運動員和體育愛好者如需重返高強度運動和參加比賽,22周以后需在專業(yè)康復師的指導下進行專項鍛煉。原文見于http://www.sshealther.com/zhuanjiaguandian/wangzimin_158327197.htm

什么是運動損傷

在現代社會,人們越來越注重尋求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保持適當、正確的運動對于人體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若運動不適當,那就要可能付出代價:運動損傷(Sports injury)。 廣義上講,運動損傷指各種易于發(fā)生在運動中的損傷。這些損傷,有一些是運動中發(fā)生意外所致,例如摔落、撞擊等;而更多的是因為平常訓練不夠,難以勝任運動強度時出現的損傷,例如長久坐辦公室的不運動的人突然參加單位組織的籃球賽時出現跟腱斷裂;再者是運動裝備差,比如穿一般的布鞋參加籃球比賽,則容易扭傷足踝;還有就是運動條件不足、運動前熱身不夠時導致肌肉、肌腱或者韌帶的拉傷。 狹義上講,運動損傷指肌骨運動系統的損傷,包括肌肉、骨骼、軟骨、韌帶等。盡管身體的任何部分都可能因為運動帶來損傷,例如創(chuàng)傷性的腦損傷、脊髓損傷,但這些相對少見的傷,一般不歸為運動損傷范疇。最常見的運動損傷有:肌肉拉傷;韌帶撕裂;肌腱撕裂(肌腱是肌肉連接骨的止點);關節(jié)脫位;骨折;軟骨損傷(包括半月板)。 最容易導致損傷的運動:據國外報道,最容易導致下肢損傷的運動是足球,每千小時有15~20例損傷發(fā)生,一般累及膝、踝關節(jié);最容易導致上肢損傷的運動是橄欖球,每千小時有20~40例損傷發(fā)生,一般是肩關節(jié)傷。而在國內,籃球所致的運動損傷多于足球與橄欖球。另外,長期跑步的運動損傷發(fā)生率高達70%,但相對來說,較少發(fā)生韌帶斷裂等嚴重損傷,多為軟骨損傷。 雖然運動損傷給愛好運動者帶來了痛苦,但隨著醫(yī)學不斷進步,時至今日,大多數運動損傷已能夠有效治療,遭受傷病的人,經過系統的治療與康復,大部分仍有希望恢復到理想的運動水平。而且,只要小心預防,很多損傷可以避免發(fā)生。 運動損傷是骨科的一個分支,因為其對診斷、治療、康復等方面的要求更高,已經形成了一個亞專業(yè)。近年,國內一些大醫(yī)院已經率先成立了獨立的運動損傷中心或運動損傷科,并且逐漸普及,很多地級市也逐漸開展了該專科,運動損傷逐漸能夠得到更好的治療。運動損傷不是小事一樁,受傷之后若出現明顯的腫痛及活動受限時,往往提示傷情較重,可能影響功能恢復,建議及時到醫(yī)院骨科門診就診,明確診斷及規(guī)范治療,以防后患。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日本乱中文字幕系列在线观看,午夜欧美成人福利片,一区二区性爱视频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