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家崇
主任醫(yī)師
心血管內科主任
心血管內科董波
主任醫(yī)師
3.2
心血管內科羅巍
副主任醫(yī)師
3.2
心血管內科容志毅
主任醫(yī)師
3.2
心血管內科楊志偉
副主任醫(yī)師
3.2
心血管內科寧立紅
副主任醫(yī)師
3.2
心血管內科劉顯慶
副主任醫(yī)師
3.1
心血管內科朱今芝
主任醫(yī)師
3.1
心血管內科黃玨
主治醫(yī)師
3.1
心血管內科鄔梅芳
副主任醫(yī)師
3.1
胡文星
主治醫(yī)師
3.1
心血管內科周定鰲
副主任醫(yī)師
3.1
心血管內科溫正樂
主任醫(yī)師
3.0
心血管內科陳美娟
主任醫(yī)師
3.0
心血管內科李敏
主治醫(yī)師
3.0
心血管內科伍佳茹
醫(yī)師
3.0
心血管內科佘常
主治醫(yī)師
2.9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穩(wěn)定型心絞痛的治療包括哪些? 一般治療:戒煙酒、低鹽低脂飲食;避免過度運動、暴飲暴食、情緒激動;日常生活規(guī)律,避免熬夜、減輕心理負擔;積極治療糖尿病、高血壓病等與冠心病相關的疾??;病情穩(wěn)定可以適度做一些能耐受的運動(如打太極、快走);如正在發(fā)作心絞痛,則立即坐下休息,一般正在可明顯緩解 藥物治療: (1)延緩動脈粥樣硬化進展、預防心肌梗死及死亡藥物:a抗血小板聚集藥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西洛他唑等; b 調脂藥物:如阿托伐他汀 瑞舒伐他汀等 c 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級ARB (2)抗心絞痛藥物:包括β受體阻滯劑、鈣受體拮抗劑、硝酸酯類藥物、曲美他嗪、伊伐布雷定等 (3)中藥如丹參、紅花、川穹等 手術治療:PCI及CABG
對于慢性疾病的治療,可以簡言之,三分藥七分養(yǎng),同樣對于冠心病亦是如此,除了按時服藥外,注重合理營養(yǎng)也是防治冠心病的重要措施之一。下面具體講講怎么做: 一、飲食指導 1.減少鈉的攝入,鈉促進血液循環(huán),增加心排血量,直接增加心臟負擔,對心臟血流供應不足的冠心病人是不利的。因此,冠心病患者,在飲食中必須限制食鹽的攝入,采用低鈉飲食,一般每日不超過5g。如患者出現全身浮腫、肝腫大、尿量減少、呼吸困難、不能平臥,說明已發(fā)生了心力衰竭,此時應給患者無鹽飲食,同時嚴格控制飲水量,待病情好轉后,再逐步恢復正常飲食與進水量。 2.控制熱量,保持理想體重。少食甜食品及純糖,減少每日膽固醇的攝取。膽固醇的攝入量不應超過300mg/日,或100mg以下/每千卡總熱量。可多選用水產魚類,因其蛋白質優(yōu)良,易消化吸收,且對血脂有調節(jié)作用,與畜肉類食品相比更適合老年人特點,對防治冠心病有利。 應多選用豆類及豆制品,這樣既可保證優(yōu)質蛋白質供給,又能提供必需脂肪酸,避免動物性食品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的過多攝入,而且黃豆等還含卵磷脂及無機鹽,對防治冠心病有利。多吃一些瘦肉、魚肉、雞蛋、乳類、黃豆或豆制品及新鮮蔬菜和水果??傃灾?控制食糖攝入和脂肪攝入。 3.適當增加膳食纖維和維生素攝入保持大便通暢。 膳食纖維能吸附膽固醇,阻止膽固醇被人體吸收,并能促進膽酸從糞便中排出,減少膽固醇的體內生成,故能降低血膽固醇。 多吃蔬菜和水果的好處是,既能補充體內所需的維生素和無機鹽,又能通利大便,預防便秘,維生素C能促進膽固醇生成膽酸,從而有降低血膽固醇作用;還能改善冠狀循環(huán),保護血管壁。維生素C還能影響心肌代謝,增加血管韌性,使血管彈性增加,大劑量維生素C可使膽固醇氧化為膽酸而排出體外。 4.少量多餐,切忌暴飲暴食,晚餐也不宜吃得過飽,最好采用定時、定量和少食多餐的方法。一日最好吃4~5餐,每餐吃八分飽,如果每餐都吃得過飽,使胃腔過大,經常處于緊張狀態(tài),就會影響膈肌活動,易誘發(fā)心絞痛或心肌梗死的發(fā)生。 5.戒煙限酒 香煙含有尼古丁可以引起血管收縮,促使血壓升高,心跳增快,心肌耗氧量增加,降低心臟功能,加重有病的心臟負擔,也是誘發(fā)心絞痛的常見因素之一。如果血壓不高無肝病和潰瘍病,每日早晚可少量飲些酒(
·不典型心絞痛患者在臨床工作中特別在門診較多見,病因復雜。 ·由于性別、年齡、文化層次、心理因素及糖尿病等合并癥的存在,使癥狀變得不典型,有的表現胸悶、胸前刺痛、異位痛、持續(xù)痛,甚至僅表現為呼吸困難。 ·在還沒做冠脈造影之前,有的按心臟神經官能癥、心肌病、肋間神經痛及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治療,延誤了患者病情。吸煙是男性冠心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吸煙可降低冠狀動脈內皮細胞依賴性血管擴張功能,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高纖維蛋白原,導致可溶性血管細胞黏附分子水平增高,被證實可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展。 表現1 ·以消化道癥狀為主訴,表現為腹痛、腹脹。 表現2 ·以呼吸道癥狀為主訴,表現為呼吸可能困難。 表現3 ·以五官科癥狀為主訴,五官科就診常無異常。 表現4 ·以胸悶、心悸為主訴。 表現5 ·以出冷汗、四肢冰冷為主訴。 表現6 ·不明原因暈厥,伴心悸,有時表現為排尿后暈厥。 表現7 ·以頸背部有束帶樣感覺伴疼痛、發(fā)冷為主訴。 表現8 ·以煩躁伴神志不清為主訴,有時飯后癥狀加重。 表現9 ·局限雙臂尺側至手指疼伴胸悶。 表現10 ·以右胸痛進行性加重為主訴。 表現11 ·以雙臂麻木伴四肢冰冷為主訴。 表現12 ·以局限左下肢疼為主訴。 表現13 ·以活動后或便后會陰疼痛為主訴。 表現14 ·以高血壓癥狀為主訴,既往有高血壓病史。 表現15 ·以癲癇樣發(fā)作為主訴,問診無癲癇病史。 原因1 ·心肌缺血,無氧代謝產物刺激神經末梢,痛覺傳人沖動與其他區(qū)域的傳人沖動在脊髓內會聚到同一神經元上,然后上達大腦皮質軀體感覺區(qū),在這里疼痛被分辨為來自其他部位或皮膚而不是心臟區(qū)。 原因2 ·心肌缺血致使心臟交感纖維慢慢遭到破壞。 原因3 ·全身癥狀較重,如暈厥、昏迷等,從而掩蓋了典型心絞痛先天性心臟動脈血管神經支配異常。大腦缺氧,引起疼痛感覺下降。 原因4 ·患者年齡較大,反應遲鈍。有糖尿病病史 者,神經末梢有不同程度的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