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卵巢綜合征是常見的生殖內分泌代謝性疾病,也是導致育齡期女性不孕的常見原因。根據(jù)患者的生育需求,PCOS的治療方式也有所不同。生活方式干預是PCOS患者首選的基礎治療,尤其是對合并超重或肥胖的PCOS患者。那么生活方式干預適用于所有PCOS患者嗎?對于PCOS患者的診治策略應怎樣制定?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yī)院林金芳教授就PCOS的內分泌特征、診治策略、基于人體成分的生活方式干預在PCOS治療中的作用等做了詳細的講解:PCOS的發(fā)病情況及內分泌特征多囊卵巢綜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常見的生殖內分泌代謝性疾病,也是婦科的常見病和多發(fā)病。據(jù)流行病學調查研究顯示,國內多囊卵巢綜合征的患病率為4%-6%。在國內的婦產科??漆t(yī)院,因月經失調就診的PCOS患者約占40-60%。林教授指出,PCOS臨床表現(xiàn)呈高度異質性和復雜性,月經失調是一重要臨床特征,為最早且最主要的臨床癥狀。月經失調一般自青春期月經初潮開始,大多數(shù)患者初潮年齡正常,極少數(shù)初潮延遲,表現(xiàn)為自初潮開始的月經失調,逐步發(fā)展為閉經。PCOS的內分泌特征根據(jù)不同亞型具備不同的內分泌和糖脂代謝特征。其中最主要的臨床特征為體內激素異常,黃體生成素(LH)升高、高雄激素血癥和胰島素抵抗。林教授表示示,PCOS患者胰島素抵抗的發(fā)生率高于健康女性,約60%-80%的患者存在胰島素抵抗,極易發(fā)生糖代謝紊亂,如診治不及時,即會進展成為糖尿病。青春期、育齡期PCOS患者的診治策略PCOS患者臨床處理應該根據(jù)患者主訴、治療需求、代謝改變,采取個體化對癥治療措施,以達到緩解臨床癥狀、解決生育問題、維護健康和提高生存質量的目的。治療方法包括生活方式干預、控制月經周期、胰島素抵抗和高雄激素治療、促進生育、遠期并發(fā)癥預防、代謝綜合征治療、心理疏導、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等,對患者長期的綜合管理非常重要。由于PCOS患者存在排卵障礙,導致月經稀發(fā),導致子宮內膜異常增生病變,甚至癌變;因此,調整月經周期是所有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最基本的治療方式。孕激素治療:是PCOS調經的基礎用藥方案,每1-2個月使用孕激素撤血,如天然孕激素地屈孕酮,10mg~20mg/天,每天服用10mg,共14天,可起到調整月經周期,預防子宮內膜增生病變的作用。二甲雙胍治療:針對胰島素抵抗患者的用藥,服藥后部分患者可恢復自主排卵;二甲雙胍為胰島素增敏劑,服用后可使胰島素下降,從而降低雄激素,促進PCOS患者排卵功能的恢復;且二甲雙胍的應用可大大降低患者代謝綜合征的風險。短效口服避孕藥治療:青春期的PCOS患者,面部痤瘡造成皮膚損害及多毛等高雄激素體征是最常見的臨床表現(xiàn);治療可選用降雄藥物,包括口服含炔雌醇的短效口服避孕藥,其中降雄作用最佳的是達英。治療痤瘡,一般用藥3~6個月可見效;如治療多毛,服藥至少需要6個月才顯效,這是由于體毛的生長有固有的周期,停藥后可能復發(fā)。生活方式干預在PCOS治療中的作用生活方式干預包括飲食控制、運動和行為干預,可有效改善超重或肥胖PCOS患者健康相關的生命質量。林教授強調,生活方式干預是PCOS的一線治療,這一觀點在2018年1月份國內的PCOS診治共識中明確提出,也是自2012年起國外眾多指南中的共識;但共識中的生活方式干預主要針對肥胖型患者的減重,對非肥胖型患者尚缺乏成熟的建議。另外,林教授還指出,即使是肥胖型患者如果缺乏具體的生活方式干預指導,過度減重不僅會導致病情加重,而且會造成下丘腦功能損害。林教授還強調,對于有生育要求的育齡期女性,在胰島素抵抗未得到糾正之前妊娠,容易發(fā)生流產;因此,有生育要求的患者除了生活方式干預,還應聯(lián)合藥物治療,使患者盡快的達到治療目標,恢復排卵,安全妊娠。
婦科是臨沂市沂水中心醫(yī)院(臨沂市第二人民醫(yī)院)重點科室之一,是一個技術力量雄厚、醫(yī)療設備先進、服務項目齊全的科室,婦科病房現(xiàn)開放床位86張、病區(qū)2個,現(xiàn)有注冊醫(yī)師10人,注冊醫(yī)師主任醫(yī)師2人,副主任醫(yī)師3人,主治醫(yī)師2人,住院醫(yī)師4人,其中碩士4人,本科6人;注冊護士11人。門診特色醫(yī)療服務項目包括:超聲引導下無痛人工流產術,聚焦超聲治療宮頸病變及外陰病變,激光治療宮頸病變,子宮輸卵管通水、造影術,早孕藥物流產,上環(huán)等計劃生育手術等。病房特色項目包括:腹腔鏡、宮腔鏡手術,小切口微創(chuàng)手術,宮頸癌的廣泛全子宮切除+盆腔淋巴結清掃術,高頻電刀環(huán)形電切術(宮頸LEEP治療),數(shù)碼電子陰道鏡。婦科設有門診小手術室、病房小手術室。開設有婦科腔鏡、腫瘤、宮頸病變、女性更年期疾病、月經病、婦科內分泌等專家門診,每周一至周五均有專家應診??苾葥碛懈咔鍞?shù)碼電子宮腔鏡、腹腔鏡、陰道鏡,配有聚焦超聲治療儀、LEEP刀等儀器,配備心電監(jiān)護儀數(shù)臺,配有中心供氧、中心吸引等搶救設施。近年來,腹腔鏡手術以其創(chuàng)傷小、切口美觀、出血少、感染率低,術后痛苦小,恢復快,可以以最小的創(chuàng)傷達到治療的目的,減少住院天數(shù),節(jié)約衛(wèi)生資源等優(yōu)點正逐步取代大部分傳統(tǒng)手術。婦科于1997年開展了腹腔鏡下宮外孕摘除術、腹腔鏡下卵巢良性瘤的手術治療、腹腔鏡下輸卵管結扎術、異位環(huán)取出術,是省內最早開展微創(chuàng)治療的單位之一。相繼又開展了腹腔鏡下盆腔粘連分離術、宮腔鏡子宮內膜息肉切除術、宮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宮腔鏡子宮縱隔切除術、腹腔鏡下全子宮切除術、子宮肌瘤挖除術。于2010年開展了腹腔鏡下子宮內膜癌分期手術、腹腔鏡下廣泛子宮切除加盆腔淋巴結清掃術等。宮腔鏡檢查的適應癥:異常子宮出血、子宮腔內占位病變、子宮畸形的檢查檢查。宮腔鏡手術適應癥:宮腔鏡子宮內膜息肉切除術、宮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宮腔鏡子宮診刮切除術、宮腔鏡宮腔粘連分離術、宮腔鏡宮腔異物取出術。腹腔鏡檢查適應癥:各種不明原因的盆腔疼痛的鑒別診斷、原因不明的腹水的檢查、不孕癥的檢查、異位妊娠的確診、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診斷、分期及療效評估、子宮穿孔的檢查及宮腔鏡術中監(jiān)護、尋找或取出異位在腹腔的節(jié)育環(huán)或其他異物。腹腔鏡手術適應癥:異位妊娠、輸卵管或卵巢良性腫瘤、多囊卵巢綜合癥的腹腔鏡下治療、子宮肌瘤、盆腔臟器脫垂、子宮內膜癌、早期子宮頸癌等。婦科目前已開展的腔鏡手術有20多種術式,腔鏡手術占婦科手術的85%以上,宮腔鏡、腹腔鏡無論設備還是手術技術,在山東省均處于領先行列,順利通過了山東省醫(yī)療技術評價委員會婦科內鏡診療技術(四級)審核。目前已廣泛開展的婦科腔鏡手術有:腹腔鏡下盆腔炎粘連松解術、輸卵管傘端造口及通水術、卵巢開窗術、打孔術、活檢術、卵巢畸胎瘤剝出術、卵巢巧克力囊腫剝除術、附件切除術、輸卵管切除術、子宮肌瘤剔除術、腹腔鏡輔助下陰式子宮切除術、腹腔鏡下全子宮切除術、輸卵管切開取胚術、腹腔鏡下廣泛全子宮切除術及盆腔淋巴清掃術等;宮腔鏡下子宮內膜電切術、宮腔粘連、宮腔鏡下子宮粘膜下肌瘤、子宮內膜息肉切除術、宮內節(jié)育器異位及各種原因不明的子宮出血等。婦科堅持以病人為中心、以質量為核心、以人為本,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為您的健康保駕護航。2013年1月1日
得了子宮肌瘤,該怎么辦?—腹腔鏡手術,您理想的選擇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道最常見的良性腫瘤,35歲婦女約20%~40%有腫瘤存在,子宮肌瘤已成為影響女性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得了子宮肌瘤該怎么辦?對于子宮肌瘤小且無任何癥狀者,可隨訪觀察,無需治療。當肌瘤較大且伴發(fā)癥狀時,則需手術治療。近年來,隨著醫(yī)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腹腔鏡微創(chuàng)技術在子宮肌瘤的治療上有了飛速的發(fā)展。以往,由于醫(yī)學水平的限制,我們應用傳統(tǒng)經腹手術,開腹手術由于手術切口大,紗墊排腸,牽拉等因素的影響,增加了胃腸刺激,炎癥反應,粘連因素,使術后排氣時間,發(fā)熱時間延長,疼痛重,恢復慢,腹部刀口大,瘢痕大,而且術后可能發(fā)生腸疝,腸粘連、腸梗阻,隨著人們對健康理念水平的不斷提高及腔鏡技術日新月異的發(fā)展,子宮肌瘤患者尤其是年輕患者,不僅要求微創(chuàng),而且要求保留子宮,對此類患者,我院實施腹腔鏡下肌瘤剜除術,此類手術對腹腔干擾少,出血少,疼痛輕,且術后恢復快,術后并發(fā)癥少,同時還能保留子宮,維持正常月經和生育功能,此類手術適用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和希望保留子宮的患者,適應癥為肌瘤數(shù)目小于五個或肌瘤直徑小于10cm,年齡小于45歲。對于年齡較大,肌瘤數(shù)目較多,不希望保留子宮的患者,采用腹腔鏡全子宮切除術。具有肌瘤剜除術同樣的優(yōu)點:創(chuàng)傷小,疼痛輕,恢復快,疤痕小,許多患者擔心腹腔鏡手術數(shù)“切不凈”需要特別解釋的是腹腔鏡下手術視野清晰,均采用腹腔鏡專用器械。切除范圍同開腹手術完全一樣,只需要專用粉碎機取出切除的子宮即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腹腔鏡技術的日臻完善及患者對醫(yī)學知識的不斷提高,可以說,腹腔鏡手術已經成為微創(chuàng)技術和現(xiàn)代醫(yī)學技術的完美結合,腹腔鏡手術已逐漸取代開腹手術,成為子宮肌瘤患者的理想術式。對所有來我院就診的子宮肌瘤患者,我們都將對其做出個體化的合理的評估,制定出最佳的手術方案,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于婦科一病區(qū) 2013年
總訪問量 473,190次
在線服務患者 567位
科普文章 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