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筋膜炎是一種臨床常見,而又常被忽略或誤診的痛癥,肩頸腰部的肌肉、韌帶、關節(jié)囊的急性或慢性的損傷、勞損等是本病的基本病因。 肌筋膜炎好發(fā)于腰背部,因此又稱“腰背肌損傷”、“腰背部纖維炎”、“腰背筋膜疼痛癥候群”等,其次好發(fā)于頸肩部及胸背部,是指肌肉和筋膜的無菌性炎癥反應,由于在急性期沒有得到徹底的治療而轉入慢性;或者由于病人受到反復的勞損、風寒等不良刺激,可以反復出現(xiàn)持續(xù)或者間斷的慢性肌肉疼痛、酸軟無力等癥狀。若在急性期沒有得到徹底治療而轉入慢性,或受到反復勞損、風寒等不良刺激,可反復出現(xiàn)持續(xù)或者間斷的肌肉疼痛、酸軟無力等癥狀。本病治療以對癥保守治療為主,必要時手術。 肌筋膜炎的病因 慢性勞損是最多見的原因之一,肌肉,筋膜受損后發(fā)生纖維化改變,使軟組織處于高張力狀態(tài),從而出現(xiàn)微小的撕裂性損傷,最后又使纖維樣組織增多、收縮,擠壓局部的毛細血管和末稍神經(jīng)出現(xiàn)疼痛。潮濕、寒冷的氣候環(huán)境為另一重要發(fā)病因素,濕冷可使肌肉血管收縮,缺血,水腫引起局部纖維漿液滲出,最終形成纖維織炎。慢性感染、精神憂郁、睡眠障礙、甲狀腺功能低下以及高尿酸血癥等疾病也經(jīng)常并發(fā)肌筋膜炎。常見如下幾個誘發(fā)因素: (1)外傷史:部分患者有程度不等的外傷史。肌肉、筋膜受損傷后,未及時治療或治療不徹底,留下隱患,遷延日久而致病。 (2)久坐久站:長期單一姿勢工作者 不少患者雖沒有明顯急性外傷史,但因長時間坐班少活動;或因工作姿勢不良,長期處于單一的特定姿勢;或因工作緊張,持續(xù)性負重,過度勞累等,遷延日久而致病。 (3)感受風寒濕邪,經(jīng)絡阻滯、氣血運行不暢:影響肌肉筋膜的營養(yǎng)和代謝,遷延日久而致病。 (4)抵抗力低下或者發(fā)育畸形:患者體弱,免疫功能不強;或是腰骶椎先天變異(畸形);或是脊柱退行性疾?。ü琴|增生)誘發(fā)。 肌筋膜炎的臨床表現(xiàn) 癥狀表現(xiàn) (1) 固定壓痛點:肌腱的附著點或肌腹上有固定疼痛區(qū)和壓痛點。壓痛點位置常固定在肌肉的起止點附近或兩組不同方向的肌肉交接處,壓痛點深部可摸到痛性硬結或痛性肌索。按壓痛點可引發(fā)區(qū)域性的不按神經(jīng)根感覺分布的分散痛。 (2)局部肌肉痛:慢性持續(xù)性酸脹痛或鈍痛,疼痛呈緊束感或重物壓迫感,最長見于腰、背、頸、肩部疼痛,骶、臀、腿、膝、足底、肘或腕等也均可發(fā)生。體檢時發(fā)現(xiàn)局部肌肉緊張、痙攣、隆起、攣縮或僵硬。 (3) 缺血性疼痛:增加肌肉血流的治療可使疼痛減輕,局部受涼或全身疲勞、天氣變冷會誘發(fā)疼痛,深夜睡眠中會痛醒、晨起僵硬疼痛,活動后減輕但常在長時間工作后或傍晚時加重,當長時間不活動或活動過度甚至情緒不佳時也可疼痛加重。 (4)可能有局部或臨近部位損傷史,女性發(fā)病多于男性。 (5)診斷筋膜炎還需排除局部占位性或破壞性病變。 目前研究認為:肌筋膜痛實際上的病變部位不在肌筋膜,而是在骨骼肌的運動終板部位,長期的肌筋膜痛會導致脊髓水平的易化改變,急性疼痛轉變?yōu)槁蕴弁础? 肌筋膜炎的分類 (1) 腰背肌筋膜炎:急性期腰部疼痛劇烈,有燒灼感,腰部活動時癥狀加重,局部壓痛顯著,有時體溫升高、血液檢查可見白細胞增高。急性發(fā)作后,少數(shù)患者癥狀完全消退,多數(shù)會遺留疼痛,或相隔數(shù)月、數(shù)年再次發(fā)作。慢性者表現(xiàn)為腰部酸痛,肌肉僵硬,有沉重感,晨起或天氣變化及受涼后癥狀加重,稍加活動可緩解,勞累后又加重,腰部壓痛廣泛,多無局限性壓痛,腰活動可正常,但活動時酸痛明顯。 (2)臀肌筋膜炎:臀部酸痛不適,肌肉僵硬板滯,有重壓感,有時皮下可捫及痛性硬結或痛性肌索。晨起或天氣變化及受涼后癥狀加重,活動后則疼痛減輕,常反復發(fā)作。急性發(fā)作時,局部肌肉緊張、痙攣,活動受限。 (3)肩背肌筋膜炎:頸、肩和背部疼痛僵硬,沉重感、活動不靈和肩臂酸脹及麻木等;陰雨、潮濕、風寒、勞累、扭傷等可使癥狀加重;患處肌肉僵硬、壓之酸痛或觸及索狀物,揉壓患處感到舒適、癥狀減輕。 (4)頸后肌筋膜炎:長時間保持一種姿勢工作,尤其是長期伏案,低頭工作的工種,易患此病,一般僅限于頸后部不適。主要癥狀:頸后部疼痛、酸脹、僵硬、沉重、壓迫感、活動不靈,一般無神經(jīng)癥狀,晨起加重,活動后減輕。病情嚴重可伴有頭痛及肩背部麻木等。 (5)跖筋膜炎:多為長時間走路(如登山、徒步、逛街等)引起的足底慢性損傷。此外,鞋跟太硬造成對足跟壓迫,常穿高跟鞋也會加重足底損傷。單腳足跟疼痛最常見,也可以足弓或前足疼痛。晨起當腳剛接觸地面、準備站起來的瞬間,疼痛非常劇烈,稍加活動可減輕,行走一段時間后又加重。 肌筋膜炎的治療 物理治療:科學鍛煉、物理按摩、透熱療法(各式熱浴、紅外線、超短波、微波等),是肌筋膜炎的基礎治療,對疼痛緩解有不錯療效,很多輕中度患者堅持理療即可治愈。 西藥治療:消炎鎮(zhèn)痛、消腫解痙類藥物能迅速減輕癥狀和改善生活質量,尤其對急性期患者療效奇佳,常用的如芬必得、扶他林、西樂葆、邁之靈、魯南貝特、妙納等。封閉治療對很多痛點局限的患者也有特效,但要注意防止可能的并發(fā)癥。 中醫(yī)藥治療:臨床經(jīng)驗證實很多中藥或外用膏藥也能達到消腫、消炎和解痙鎮(zhèn)痛的目的,還有中醫(yī)按摩和手法(揉、壓、撥、拿、搓、叩等)也對很多患者有效。 介入或手術治療:對極少數(shù)臨床上癥狀頑固,久治不愈的患者就需介入或手術治療。介入治療屬于微創(chuàng)治療,其中超聲引導下的小針刀或者射頻等肌肉松解治療效果不錯,如果療效還不佳則需開放手術切除病變組織。但肌筋膜炎常為多發(fā)性病變,手術只能解決一處癥狀,故應嚴格掌握手術指征。 肌筋膜炎的預防 1.注意安全,避免外傷。 2.注意氣候變化,保暖,防止寒濕侵襲。 3.控制體重,硬板軟墊床,工作臺面高低要合適,長期伏案工作者,建議墊高電腦顯示器,盡量平視或輕微仰視屏幕,或者將座椅適當降低。 4.不要長時間同一姿勢,不要過于勞累,應勞逸結合,坐立1-2小時候建議起來走動一下,舒展一下筋骨。 5.體育鍛煉前應先做熱身運動,強度要循序漸進,減少足部沖擊性活動。 6.在進行專業(yè)訓練或強度較大運動時,要采取必要保護措施,如配戴護腰帶、護腕、護肘、護膝、護踝、足弓護墊等。 務川自治縣中醫(yī)院骨傷科 宣
中醫(yī)養(yǎng)生順口溜,自己受用,也要告訴朋友 : 三天不吃青,兩眼冒金星。 寧可食無肉,不可飯無湯。 吃面多喝湯,免得開藥方。 體弱病欺人,體強人欺病。 晨吃三片姜,如喝人參湯。 寒從腳上起,病從口中入。 蘿卜出了地,郎中沒注意。 人說苦瓜苦,我說苦瓜甜。 吃了十月茄,餓死郎中爺。 大蒜是個寶,常吃身體好。 一日倆蘋果,毛病繞道過。 吃藥不忌嘴,跑斷醫(yī)生腿。 多喝涼白開,健康自然來。 白水沏茶喝,能活一百多。 飲了空腹茶,疾病身外爬。 喝茶不洗杯,閻王把命催。 盡量少喝酒,病魔繞道走。 飯后一支煙,害處大無邊。 若要不失眠,煮粥加白蓮。 養(yǎng)生三字經(jīng): 冠心病,吃銀杏。 吃鮮橙,防卒中。 吃西柚,防血稠。 吃洋蔥,腦路通。 吃大蒜,降血脂。 蘑菇餐,防血栓。 吃鮮姜,血脂康。 木耳菜,降脂快。 菊花茶,降血壓。 吃辣椒,消脂肪。 烏龍茶,減肥佳。 身材秀,吃土豆。 氣血虛,吃荔枝。 葡萄甜,補血源。 要潤膚,櫻桃補。 常吃棗,不顯老。 燕麥湯,皮膚光。 食蜂蜜,皮膚細。 蘿卜湯,治胃脹。 紅薯蒸,大便通。 洋蔥好,防流腦。 枇杷果,治咳嗽。 銀耳燴,能清肺。 椰子果,清肝火。 吃苦瓜,胃火下。 柿子霜,治舌瘡。 吃芝麻,養(yǎng)頭發(fā)。 要安神,吃棗仁。 吃芒果,嘔吐止。 吃胡椒,祛風濕。 吃山藥,益補脾。 吃百合,益補肺。 要健腦,吃核桃。 吃蘋果,益補腎。 吃葡萄,補肝腎。 吃鮮桃,益五臟。 清晨起,莫慌忙, 伸伸懶腰再起床。 床邊坐,別著急, 半分鐘后再站起。 溫開水,喝半杯, 血脈通暢最寶貴。 大小便,要排空, 清腸排毒垃圾清。 吃早餐,很重要, 宜早更要營養(yǎng)好。 日出后,晨練宜, 空氣新鮮利身體。 指梳頭,干洗臉, 頭腦清醒駐容顏。 洗洗鼻,揉揉眼, 遠離感冒和花眼。 齒常叩,舌常轉, 生津開胃齒固堅。 保健穴,常按摩, 健身祛病好處多。 大步走,小步跑, 一天萬步比較好。 循漸進,持之恒, 常年堅持必然靈。 戒吸煙,限喝酒, 心胸開闊不發(fā)愁。 午飯后,睡一覺, 自我調節(jié)減疲勞。 晚餐少,宜清淡, 有利健康和睡眠。 晚飯后,散散步, 身心放松舒睡眠。 睡覺前,泡泡腳, 按摩涌泉勝吃藥。 重健康,在心理, 心理健康數(shù)第一。 有愛心,要牢記, 淡泊人生有意義。 葆青春,養(yǎng)天年, 合家幸福到永遠。 老中醫(yī)真是太有智慧了,這些養(yǎng)生順口溜一定要告訴身邊的親人朋友,有用!
跌傷、摔傷造成骨折是常見的,有的人為減輕疼痛,習慣用手揉捏傷部。要知道,骨折后亂揉捏可能會造成十分嚴重的后果。 1.發(fā)生截癱如果是頸椎骨折,誤用揉捏可使脊髓受壓發(fā)生高位截癱。胸腰部脊柱骨折時,揉壓按捏過重可以損傷腰脊髓神經(jīng)發(fā)生下肢癱瘓。 2.刺破血管引起內出血骨折時,其折裂端可能較鋒利,按、揉、擠、捏均會刺破局部血管導致出血。如鎖骨粉碎性骨折,揉捏可能傷及鎖骨下動脈;肱骨外踝頸骨折,揉按會傷及腋動脈;肱骨踝上骨折,揉治可損傷肱動脈;大腿下端骨折,揉捏可傷及動脈;肋骨骨折時,揉按可致骨折端刺破肺臟,發(fā)生氣胸、血胸、縱隔及皮下氣腫及咯血等。 3.損傷神經(jīng)四肢長骨骨折,骨折裂端會像刀子一樣鋒利,在此狀態(tài)下,揉捏按壓除可造成出血外,還可能使骨折端刺傷或切斷周圍的神經(jīng),嚴重者可能造成神經(jīng)麻痹。 4.加重休克嚴重的骨折如大腿、骨盆或多發(fā)性肋骨骨折合并內臟損傷時,由于失血和疼痛,病人可發(fā)生休克。如果再施以揉捏會進一步加重休克,甚至造成傷者死亡。 5.造成骨缺血性壞死如股骨頸、腕骨骨折后盲目揉捏,可損傷關節(jié)囊血管和骨干滋養(yǎng)血管,導致骨頸缺血性壞死。當骨折已造成內部肌肉出血,揉捏會加重肌肉和血管的損傷,時間稍久可能形成局部肌肉缺血,導致神經(jīng)功能喪失,如不及時處理,易造成肢體壞死,嚴重者可發(fā)展為擠壓綜令征而危及生命。 骨折后亂揉按捏不僅危險,而且還為正常治療帶來諸多困難,并直接關系著骨折的預后和康復。因此,一旦發(fā)生嚴重的跌倒和摔傷,尤其是病人無法動彈時,最好的辦法是:讓傷者安靜躺著,馬上聯(lián)系急救車,送醫(yī)院就診。
總訪問量 79,882次
在線服務患者 26位
科普文章 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