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勇
主任醫(yī)師 教授
骨科、脊柱外科行政主任
脊柱外科錢邦平
主任醫(yī)師 教授
3.8
脊柱外科朱澤章
主任醫(yī)師 教授
3.7
脊柱外科劉臻
主任醫(yī)師 副教授
3.7
脊柱外科朱麗華
主任醫(yī)師 教授
3.6
脊柱外科孫旭
主任醫(yī)師 講師
3.6
脊柱外科俞楊
主任醫(yī)師
3.6
脊柱外科蔣軍
副主任醫(yī)師 副教授
3.6
脊柱外科王斌
主任醫(yī)師
3.6
脊柱外科喬軍
副主任醫(yī)師
3.6
徐磊磊
副主任醫(yī)師
3.5
脊柱外科李海波
副主任醫(yī)師
3.4
脊柱外科毛賽虎
副主任醫(yī)師
3.3
脊柱外科史本龍
副主任醫(yī)師
3.3
脊柱外科王玉
副主任醫(yī)師
3.3
脊柱外科胡宗杉
主治醫(yī)師
3.3
脊柱外科石博
主治醫(yī)師
3.3
脊柱外科何中
醫(yī)師
3.3
古今中外文獻記載了大量治療脊柱側凸的非手術方法。目前較為公認有效的非手術治療方法是外支具,而其他方法只能作為輔助治療手段,獨立使用時的有效性是不肯定的。支具治療的適應證支具治療僅對骨骼生長尚未停止的病人有效。對于生長潛能不足,如Risser〉4或月經已超過一年的病人,支具通常已無明顯效果,所以對發(fā)育未成熟的病人特別是Risser〈2和月經未開始的病人,如初診時Cobb角已達30度,支架治療應立刻開始。對于20~30度的病人,如果證明有5度的進展,也應支具治療。如初診小于20度,可僅作隨訪。相反,對于初診時外觀畸形已經非常嚴重又有高度進展危險的病人,支具治療效果很差,應考慮手術。需要注意的是伴胸椎明顯前凸的病人,支具雖可控制側凸進展,但有可能加重胸椎前凸,使胸腔前后徑減小進一步加重。另外評估病人的生長發(fā)育情況應根據骨齡、Risser征、椎體環(huán)狀骨骺、月經史、第二性征進行綜合評價,有時在年齡、Risser征與月經史之間可能出現時間上的不相符。(二)支具的類型1、Milwaukee 支具:主要適用于胸椎側凸,特別是胸廓尚未發(fā)育好的病人,該支具的優(yōu)點為它是目前臨床證明較為有效的支具,并對胸廓、乳房的發(fā)育干擾小,能有效維持軀干平衡。缺點是由于頸圈使支具外觀難于接受。2、波士頓支架:適用于頂椎在T10以下的脊柱側凸,該支架優(yōu)點是臂下佩帶,外觀易于接受,缺點是屬全接觸型支架(即通過被動糾正),因而不舒適,較難忍受。3、其他類型:以上是兩種目前使用最多的支具,它們是治療胸彎和腰彎最具代表性的支具,其他還有一些報道有效的“地方性”支具,如 Miami支具,Lyon支具等。(三)支具佩帶方法開始佩帶時,每天需23小時,1小時用于體療、呼吸練習等。但Green的結果認為每天16小時也能獲得與23小時佩帶相似的結果,Peltonen甚至認為12小時就已足夠。國內缺少這方面的資料,因而如果不能獲得病人和家屬的配合,每天應佩帶至少16小時,如果帶支具后Cobb角能減少50%,則可望獲得較好的治療效果。治療一年后,如側凸能減少50%,可開始逐漸減少佩帶時間,并隨著Risser的增加,可僅在夜間佩帶。如側凸又開始增加5度以上,又需增加佩帶時間。大部分病人帶支具需直至Risser4以上、椎體環(huán)狀骨骺閉合和月經后二年。必須強調的是,支架的治療方案因人而異,常需根據側凸進展情況和發(fā)育狀態(tài)而隨時調整。有些病人需帶至骨骼發(fā)育完全成熟。為了增加病人對支具的耐受性和讓病人在較大的糾正狀態(tài)下開始支具治療,在法國一般先進行牽引下的去旋轉矯形石膏(EDF石膏)治療二個月,再更換一次治療石膏二個月,然后開始支具治療。(四)支具治療的療效評價目前國內有關支具治療青少年特發(fā)性脊柱側凸的報告很少,大部分資料來自國外文獻,且結果各異。相對一致的結果為:1、支具治療開始時越接近骨骼成熟,效果越差;2、支具可以控制畸形進展,但較難獲得持久的糾正;3、非規(guī)范化支架治療療效差。Miller把144例Milwaukee或波士頓支架治療的病人與111例無治療的對照組比較,治療組有17 %病人進展了5度以上,而對照組是24%。而Peltonen的失敗率(進展大于5度)則為22%。需要強調的是,支具治療有效的指標是, 它是否阻止和減慢了側凸的進展,而不一定是支具是否糾正了側凸 。另外,如果支具雖然未能使病人免于手術,但由于支具的控制效果,使手術的年齡得到了推遲也被認為支具治療有效。目前可能還有人單獨使用理療、體療、電刺激、牽引懸吊和背帶等方法治療脊柱側凸的,但至今沒有任何證明這些方法單獨使用就有效的科學報道,相反治療失敗的病例是大量的。有些脊柱側凸雖被早期發(fā)現,但由于病人、家屬或醫(yī)生相信這些方法是有效的,試驗各種方法而錯過了早期支具治療的機會,到生長發(fā)育停止時得到的是一個伴有胸廓畸形的嚴重脊柱側凸。
萬一我得了脊柱側彎,我怎么才能知道呢?初診的脊柱側凸都以背部畸形為主要癥狀,特別表現為站立時姿態(tài)不對稱,如雙肩不等高、一側肩胛骨向后突出、前胸不對稱等。有一個簡單易行的檢查方法是:雙手自然下垂,合攏,然后彎腰90度,如果有脊柱側凸,可出現兩側背部或腰部不等高,俗稱剃刀背畸形。嚴重的脊柱側凸可導致胸廓旋轉畸形、上身傾斜、胸廓下沉、軀干縮短和由于胸腔容積下降造成的活動耐力下降、氣促、心悸等,少數病人可出現腰痛。,出現這樣的情況需要看醫(yī)生。脊柱側彎是因為牛奶喝得太少了或吃了太多不健康食品引起的嗎?脊柱側凸目前病因不明,從病因角度講和飲食沒有太大關系,但是青少年同樣需要注意均衡影響,補充必須的礦物質和維生素。因為有研究表明部分特發(fā)性脊柱側凸患者有骨量降低,所以尤其需要注意健康飲食。脊柱側彎有什么危害呢?首先是外觀的影響,患者通常雙肩不等高,背部隆起,導致患者無法融入正常的社會生活甚至可能產生一些心理疾患。其次,較輕的脊柱側凸雖也可造成不同程度的胸廓畸形和胸腔容量減少,但一般不致影響心肺功能。早發(fā)的或嚴重的脊柱側凸或前突型側凸可導致肺的膨脹障礙,甚至在凸側發(fā)生局部肺不張,由于肺間質發(fā)育一般在 10 歲左右才完成,所以在此以前發(fā)生的脊柱側凸可導致肺發(fā)育障礙而影響心肺功能。嚴重的脊柱側凸會壓迫脊髓神經,導致下肢麻木、無力等癱瘓癥狀。另外,脊柱的彎曲導致雙側肌力不平衡,兩側肌肉、韌帶、軟組織處于長期不對稱應力下可以誘發(fā)肌肉疲勞,腰痛,脊柱退變。為什么兒童會得脊柱側彎呢?脊柱側凸可以有幾十種病因引起,臨床80%左右是特發(fā)性脊柱側凸,其他還有先天性、代謝性,神經肌肉源性(如腦癱等)。特發(fā)性脊柱側凸是一種發(fā)病機理未明的脊柱畸形,其發(fā)病機制目前認為與下列因素有關。(一)遺傳因素 :特發(fā)性脊柱側凸的流行病研究表明,在某些家族存在著明顯遺傳因素的影響。目前雖有不少資料證明遺傳因素在特發(fā)性脊柱側凸發(fā)生發(fā)展中的作用,但對其具體遺傳模式和致病基因尚不明了。(二)激素影響: 特發(fā)性脊柱側凸女孩的身高比同齡對照組高,使人們想到生長激素可能為病因學之一,有人發(fā)現生長激素和促生長因子的釋放在特發(fā)性脊柱側凸患者中有明顯的改變,但目前還處在研究節(jié)段。( 三)生長發(fā)育不對稱因素 :可能的因素有1、脊柱前后柱生長不對稱。2、肋骨生長不對稱和肋骨血供不對稱。3、側凸主弧的凹側椎板、關節(jié)突和椎體發(fā)育異常。(四)結締組織發(fā)育異常 :在特發(fā)性脊柱側凸的患者中可以發(fā)現關節(jié)松弛,結締組織有膠原和蛋白多糖的質與量的異常。這究竟是側凸的原發(fā)因素,還是繼發(fā)因素尚未定論(五)神經-平衡系統(tǒng)功能障礙 :人體平衡系統(tǒng)的功能是控制作用于人體上的各種重力和維持在各種不同狀態(tài)下的平衡,在這個平衡系統(tǒng)反射弧中的某個反射環(huán)節(jié)上出現功能障礙,脊柱就有可能發(fā)生側凸來調整或建立新的平衡。(六)神經內分泌系統(tǒng)異常 :有人發(fā)現雞的松果體切除可誘發(fā)脊柱側凸,這種側凸可用褪黑素來預防。神經內分泌學說提出血清褪黑素(Melatonin)的降低可能是發(fā)生脊柱側凸的重要起動因素,并與脊柱側凸的進展相關。(七)其它 :一些臨床觀察發(fā)現,特發(fā)性脊柱側凸人群的母親年齡大于對照組,即高齡母親的后代易患特發(fā)性脊柱側凸,且進展也快。脊柱側彎手術的目標是?我們有能期望什么?特發(fā)性脊柱側凸的手術目的是:防止畸形進展;恢復脊柱、軀干、總體平衡; 矯正畸形;防止神經損害?;颊咦畲蟮钠谕ǔJ峭庥^的改善,背部扁平,不再隆起,我們手術是會盡量做到這一點,大部分患者都會較為滿意的出院。同時脊柱外科醫(yī)生會考慮更深層次的問題,如患者總體平衡,骨盆水平,步態(tài)調節(jié),防止神經損害以及兼顧患者的安全。我們能期望得到多少矯正呢?不要指望有100%的恢復正常,因為手術還要考慮患者脊柱和脊髓的耐受,過分的矯正會導致神經損害甚至癱瘓。不同年齡和角度以及病因的側彎矯正度有不同,通常在60-80%之間。手術的切口會有多大呢?疤痕期會有多長呢?手術切口因為入路的選擇和畸形累積的長短有不同?,F在的趨勢是小切口、微創(chuàng)手術,合適的患者甚至可以通過幾個1公分的小孔完成矯形手術,這已經在我們這里稱為現實。采用先進的皮內縫合技術術后瘢痕較以前有明顯改善。在脊柱矯正手術中一般是哪塊椎骨會被融合?根據畸形累積的范圍,通常原則是從畸形上端融合到下端,但某些特殊類型我們可以有選擇的融合以保證有更多的活動節(jié)段。能通過皮膚看到或感到植入物嗎?如果是后路手術從皮膚到植入物之間還有皮下脂肪、肌肉,通常都不會出現上述情況,當然非常消瘦的患者就有可能。如果脊柱部分融合,和不融合相比我能期望長多高呢?低齡患者有時迫于病情需要融合脊柱,會犧牲一些身高,有一套公式來計算,通常在3-4公分之間。當然手術時發(fā)育越成熟,這種身高喪失的可能性越小。什么是曲軸現象"crankshaft phenomenon,"它是什么時候發(fā)生的呢?部分低齡生長發(fā)育未夠成熟的患者如果單純接受后路手術,即使后方融合固定良好,有可能畸形加重,原因主要是手術后脊柱后方生長受到阻滯,脊柱的前方仍然有很大的生長潛能,術后隨著脊柱生長可導致畸形增長。如果發(fā)生這一現象通常在術后1-2年開始出現。當然有經驗的醫(yī)生會盡量避免發(fā)生這一情況。手術之后應該怎樣來治療疼痛呢?現在有先進的PCA(患者自我控制止痛藥),在疼痛是自己控制止痛藥的使用,在這一技術作用下術后患者通常會很快恢復正常,很少有痛苦感受。手術之后多久可以起床,多久可以下地行走呢?常見的特發(fā)性脊柱側凸患者手術后3-4日可以在護士指導下起床,并逐漸可以行走。手術后多久可以喝水和進食呢?脊柱側凸矯形手術通常對飲食沒有影響,由于麻醉藥物的作用,通常需要等到術后6小時進食。術后需要理療嗎?脊柱側凸矯形術后物理治療對患者盡快康復有明顯幫助,從術后第一天起,物理治療就已經開始,指導患者如何轉身,鍛煉下肢,如何下地行走,日常生活的注意事項都是物理治療的范疇。有哪幾種手術方式呢?前路手術、后路手術、以及前后路聯合手術。手術方式的選擇是脊柱外科醫(yī)生經過系列的X線片、MRI或CT等影像學資料的分析,仔細的體格檢查及其他輔助檢查,根據患者年齡、側凸類型、角度、累積部位,同時結合醫(yī)生自己的臨床經驗、技術水平。我需要特殊的氣墊床嗎?患者術后即可以翻身,通常不需要氣墊床。術后什么時候可以沐浴?傷口愈合后即可沐浴,通常在術后10天左右。術后多久我可以回到學校?術后1-2個月即可以返校讀書。身體內的釘棒以后需要取出嗎?植入物起矯形并固定脊柱的作用,同時我們還要行脊柱融合手術,因此最終矯形的維持還需要患者自身的脊柱融合。如果做了脊柱側彎手術還能懷孕嗎?脊柱矯形手術不會影響患者懷孕,相反,某些脊柱側凸由于軀干塌陷,盆腔腹腔容積縮小,會影響患者懷孕。為了幫助脊柱的恢復,需要什么特殊飲食并需要多喝牛奶嗎?健康飲食,不偏食就可以。在脊柱側彎手術后,活動會受到限制嗎?脊柱融合手術會犧牲一部分脊柱的活動,但人脊柱的彎曲主要集中在腰段,尤其是下腰段,脊柱外科醫(yī)生在制定手術方案時會充分考慮這一點,而且大部分患者會保留至少1-2 個節(jié)段。開放式手術和內窺鏡手術有什么區(qū)別?主要時手術切口減小、避免術后較長的疤痕影響外觀,減少開放手術暴露時對肌肉軟組織的損傷,術后疼痛減輕,術后康復快,住院時間縮短。如何看待手術后并發(fā)癥?手術并發(fā)癥是無法避免的事實,這就是醫(yī)學,但這種并發(fā)癥可以通過精湛的技術,淵博的專業(yè)知識,高度負責的態(tài)度和先進的醫(yī)療輔助設備將它減小到最低程度。很多時候不能因噎廢食。汽車好不好,每天都有車禍發(fā)生,但是現代社會無法拒絕它的存在。手術當然會對人體造成一定創(chuàng)傷,但當手術后的給患者帶來的益處遠遠超過可能帶來的損傷就有必要做這一手術。脊柱矯形手術并不只是外科醫(yī)生的事,需要患者和家長術前術后的配合。脊柱側彎手術中植入的外來骨在以后有沒有可能會被身體吸收?再有術后外用支具要戴多長時間?有沒有再度彎曲的可能?術中盡量使用患者自身的骨,在不夠的情況才使用異體骨或植骨替代物。放心,進入人體的這些植入物都經過很多年的實驗室研究,動物實驗,并經過國家有關部門檢驗。這些骨會逐漸被自身骨替代而達到融合。術后絕大部分患者都不需要支具。內固定后固定區(qū)域的畸形進展可能性很小。內窺鏡手術的實際切口有多大?通常4個切口,每個切口1-2cm。在內窺鏡手術后我還要住多久的院?7-10日即可出院,如家庭護理好,可以自行拆線,術后2-3日即可以出院。使用CDHORIZON ECLIPSE脊柱系統(tǒng)進行內窺鏡手術有什么效果?小切口完成傳統(tǒng)長切口才可以完成的脊柱矯形手術。我怎樣才能知道內窺鏡手術是否適合我?通常適合青少年特發(fā)性脊柱側凸、胸彎、角度40-70度、柔韌度較好,肺功能良好同時有一定的經濟承受能力。在內窺鏡手術后是否會很痛?會有些許疼痛,但較傳統(tǒng)開放手術減少很多。內窺鏡手術后能洗澡嗎?術后1周就可以洗澡。在內窺鏡手術后哪些是需要限制的呢?術后早期3-6個月避免激烈沖撞性的活動,但日常學習生活沒有影響。在內窺鏡檢手之后,要多久才可以再次進行運動?術后3個月逐漸開始適應性運動,逐漸增加運動強度。如果實施內窺鏡手術,是否需要服用什么藥物?不需要特殊藥物。內窺鏡手術是否對我日后的活動有沒有什么限制或影響?微創(chuàng)手術較傳統(tǒng)手術手術創(chuàng)傷更小,恢復時間更短,而且固定節(jié)段相對較短,因而對日后的活動影響更小。
初診的脊柱側凸都以背部畸形為主要癥狀,特別表現為站立時姿態(tài)不對稱,如雙肩不等高、一側肩胛骨向后突出、前胸不對稱等。有一個簡單易行的檢查方法是:雙手自然下垂,合攏,然后彎腰90度,如果有脊柱側凸,可出現兩側背部或腰部不等高,俗稱剃刀背畸形。嚴重的脊柱側凸可導致胸廓旋轉畸形、上身傾斜、胸廓下沉、軀干縮短和由于胸腔容積下降造成的活動耐力下降、氣促、心悸等,少數病人可出現腰痛。,出現這樣的情況需要看醫(yī)生。脊柱側彎是因為牛奶喝得太少了或吃了太多不健康食品引起的嗎?脊柱側凸目前病因不明,從病因角度講和飲食沒有太大關系,但是青少年同樣需要注意均衡影響,補充必須的礦物質和維生素。因為有研究表明部分特發(fā)性脊柱側凸患者有骨量降低,所以尤其需要注意健康飲食。脊柱側彎有什么危害呢?首先是外觀的影響,患者通常雙肩不等高,背部隆起,導致患者無法融入正常的社會生活甚至可能產生一些心理疾患。其次,較輕的脊柱側凸雖也可造成不同程度的胸廓畸形和胸腔容量減少,但一般不致影響心肺功能。早發(fā)的或嚴重的脊柱側凸或前突型側凸可導致肺的膨脹障礙,甚至在凸側發(fā)生局部肺不張,由于肺間質發(fā)育一般在 10 歲左右才完成,所以在此以前發(fā)生的脊柱側凸可導致肺發(fā)育障礙而影響心肺功能。嚴重的脊柱側凸會壓迫脊髓神經,導致下肢麻木、無力等癱瘓癥狀。另外,脊柱的彎曲導致雙側肌力不平衡,兩側肌肉、韌帶、軟組織處于長期不對稱應力下可以誘發(fā)肌肉疲勞,腰痛,脊柱退變。為什么兒童會得脊柱側彎呢?脊柱側凸可以有幾十種病因引起,臨床80%左右是特發(fā)性脊柱側凸,其他還有先天性、代謝性,神經肌肉源性(如腦癱等)。特發(fā)性脊柱側凸是一種發(fā)病機理未明的脊柱畸形,其發(fā)病機制目前認為與下列因素有關。(一)遺傳因素 :特發(fā)性脊柱側凸的流行病研究表明,在某些家族存在著明顯遺傳因素的影響。目前雖有不少資料證明遺傳因素在特發(fā)性脊柱側凸發(fā)生發(fā)展中的作用,但對其具體遺傳模式和致病基因尚不明了。(二)激素影響: 特發(fā)性脊柱側凸女孩的身高比同齡對照組高,使人們想到生長激素可能為病因學之一,有人發(fā)現生長激素和促生長因子的釋放在特發(fā)性脊柱側凸患者中有明顯的改變,但目前還處在研究節(jié)段。( 三)生長發(fā)育不對稱因素 :可能的因素有1、脊柱前后柱生長不對稱。2、肋骨生長不對稱和肋骨血供不對稱。3、側凸主弧的凹側椎板、關節(jié)突和椎體發(fā)育異常。(四)結締組織發(fā)育異常 :在特發(fā)性脊柱側凸的患者中可以發(fā)現關節(jié)松弛,結締組織有膠原和蛋白多糖的質與量的異常。這究竟是側凸的原發(fā)因素,還是繼發(fā)因素尚未定論(五)神經-平衡系統(tǒng)功能障礙 :人體平衡系統(tǒng)的功能是控制作用于人體上的各種重力和維持在各種不同狀態(tài)下的平衡,在這個平衡系統(tǒng)反射弧中的某個反射環(huán)節(jié)上出現功能障礙,脊柱就有可能發(fā)生側凸來調整或建立新的平衡。(六)神經內分泌系統(tǒng)異常 :有人發(fā)現雞的松果體切除可誘發(fā)脊柱側凸,這種側凸可用褪黑素來預防。神經內分泌學說提出血清褪黑素(Melatonin)的降低可能是發(fā)生脊柱側凸的重要起動因素,并與脊柱側凸的進展相關。(七)其它 :一些臨床觀察發(fā)現,特發(fā)性脊柱側凸人群的母親年齡大于對照組,即高齡母親的后代易患特發(fā)性脊柱側凸,且進展也快。脊柱側彎手術的目標是?我們有能期望什么?特發(fā)性脊柱側凸的手術目的是:防止畸形進展;恢復脊柱、軀干、總體平衡; 矯正畸形;防止神經損害?;颊咦畲蟮钠谕ǔJ峭庥^的改善,背部扁平,不再隆起,我們手術是會盡量做到這一點,大部分患者都會較為滿意的出院。同時脊柱外科醫(yī)生會考慮更深層次的問題,如患者總體平衡,骨盆水平,步態(tài)調節(jié),防止神經損害以及兼顧患者的安全。我們能期望得到多少矯正呢?不要指望有100%的恢復正常,因為手術還要考慮患者脊柱和脊髓的耐受,過分的矯正會導致神經損害甚至癱瘓。不同年齡和角度以及病因的側彎矯正度有不同,通常在60-80%之間。手術的切口會有多大呢?疤痕期會有多長呢?手術切口因為入路的選擇和畸形累積的長短有不同?,F在的趨勢是小切口、微創(chuàng)手術,合適的患者甚至可以通過幾個1公分的小孔完成矯形手術,這已經在我們這里稱為現實。采用先進的皮內縫合技術術后瘢痕較以前有明顯改善。在脊柱矯正手術中一般是哪塊椎骨會被融合?根據畸形累積的范圍,通常原則是從畸形上端融合到下端,但某些特殊類型我們可以有選擇的融合以保證有更多的活動節(jié)段。能通過皮膚看到或感到植入物嗎?如果是后路手術從皮膚到植入物之間還有皮下脂肪、肌肉,通常都不會出現上述情況,當然非常消瘦的患者就有可能。如果脊柱部分融合,和不融合相比我能期望長多高呢?低齡患者有時迫于病情需要融合脊柱,會犧牲一些身高,有一套公式來計算,通常在3-4公分之間。當然手術時發(fā)育越成熟,這種身高喪失的可能性越小。什么是曲軸現象"crankshaft phenomenon,"它是什么時候發(fā)生的呢?部分低齡生長發(fā)育未夠成熟的患者如果單純接受后路手術,即使后方融合固定良好,有可能畸形加重,原因主要是手術后脊柱后方生長受到阻滯,脊柱的前方仍然有很大的生長潛能,術后隨著脊柱生長可導致畸形增長。如果發(fā)生這一現象通常在術后1-2年開始出現。當然有經驗的醫(yī)生會盡量避免發(fā)生這一情況。手術之后應該怎樣來治療疼痛呢?現在有先進的PCA(患者自我控制止痛藥),在疼痛是自己控制止痛藥的使用,在這一技術作用下術后患者通常會很快恢復正常,很少有痛苦感受。手術之后多久可以起床,多久可以下地行走呢?常見的特發(fā)性脊柱側凸患者手術后3-4日可以在護士指導下起床,并逐漸可以行走。手術后多久可以喝水和進食呢?脊柱側凸矯形手術通常對飲食沒有影響,由于麻醉藥物的作用,通常需要等到術后6小時進食。術后需要理療嗎?脊柱側凸矯形術后物理治療對患者盡快康復有明顯幫助,從術后第一天起,物理治療就已經開始,指導患者如何轉身,鍛煉下肢,如何下地行走,日常生活的注意事項都是物理治療的范疇。有哪幾種手術方式呢?前路手術、后路手術、以及前后路聯合手術。手術方式的選擇是脊柱外科醫(yī)生經過系列的X線片、MRI或CT等影像學資料的分析,仔細的體格檢查及其他輔助檢查,根據患者年齡、側凸類型、角度、累積部位,同時結合醫(yī)生自己的臨床經驗、技術水平。我需要特殊的氣墊床嗎?患者術后即可以翻身,通常不需要氣墊床。術后什么時候可以沐浴?傷口愈合后即可沐浴,通常在術后10天左右。術后多久我可以回到學校?術后1-2個月即可以返校讀書。身體內的釘棒以后需要取出嗎?植入物起矯形并固定脊柱的作用,同時我們還要行脊柱融合手術,因此最終矯形的維持還需要患者自身的脊柱融合。如果做了脊柱側彎手術還能懷孕嗎?脊柱矯形手術不會影響患者懷孕,相反,某些脊柱側凸由于軀干塌陷,盆腔腹腔容積縮小,會影響患者懷孕。為了幫助脊柱的恢復,需要什么特殊飲食并需要多喝牛奶嗎?健康飲食,不偏食就可以。在脊柱側彎手術后,活動會受到限制嗎?脊柱融合手術會犧牲一部分脊柱的活動,但人脊柱的彎曲主要集中在腰段,尤其是下腰段,脊柱外科醫(yī)生在制定手術方案時會充分考慮這一點,而且大部分患者會保留至少1-2 個節(jié)段。開放式手術和內窺鏡手術有什么區(qū)別?主要時手術切口減小、避免術后較長的疤痕影響外觀,減少開放手術暴露時對肌肉軟組織的損傷,術后疼痛減輕,術后康復快,住院時間縮短。如何看待手術后并發(fā)癥?手術并發(fā)癥是無法避免的事實,這就是醫(yī)學,但這種并發(fā)癥可以通過精湛的技術,淵博的專業(yè)知識,高度負責的態(tài)度和先進的醫(yī)療輔助設備將它減小到最低程度。很多時候不能因噎廢食。汽車好不好,每天都有車禍發(fā)生,但是現代社會無法拒絕它的存在。手術當然會對人體造成一定創(chuàng)傷,但當手術后的給患者帶來的益處遠遠超過可能帶來的損傷就有必要做這一手術。脊柱矯形手術并不只是外科醫(yī)生的事,需要患者和家長術前術后的配合。脊柱側彎手術中植入的外來骨在以后有沒有可能會被身體吸收?再有術后外用支具要戴多長時間?有沒有再度彎曲的可能?術中盡量使用患者自身的骨,在不夠的情況才使用異體骨或植骨替代物。放心,進入人體的這些植入物都經過很多年的實驗室研究,動物實驗,并經過國家有關部門檢驗。這些骨會逐漸被自身骨替代而達到融合。術后絕大部分患者都不需要支具。內固定后固定區(qū)域的畸形進展可能性很小。內窺鏡手術的實際切口有多大?通常4個切口,每個切口1-2cm。在內窺鏡手術后我還要住多久的院?7-10日即可出院,如家庭護理好,可以自行拆線,術后2-3日即可以出院。使用CDHORIZON ECLIPSE脊柱系統(tǒng)進行內窺鏡手術有什么效果?小切口完成傳統(tǒng)長切口才可以完成的脊柱矯形手術。我怎樣才能知道內窺鏡手術是否適合我?通常適合青少年特發(fā)性脊柱側凸、胸彎、角度40-70度、柔韌度較好,肺功能良好同時有一定的經濟承受能力。在內窺鏡手術后是否會很痛?會有些許疼痛,但較傳統(tǒng)開放手術減少很多。內窺鏡手術后能洗澡嗎?術后1周就可以洗澡。在內窺鏡手術后哪些是需要限制的呢?術后早期3-6個月避免激烈沖撞性的活動,但日常學習生活沒有影響。在內窺鏡檢手之后,要多久才可以再次進行運動?術后3個月逐漸開始適應性運動,逐漸增加運動強度。如果實施內窺鏡手術,是否需要服用什么藥物?不需要特殊藥物。內窺鏡手術是否對我日后的活動有沒有什么限制或影響?微創(chuàng)手術較傳統(tǒng)手術手術創(chuàng)傷更小,恢復時間更短,而且固定節(jié)段相對較短,因而對日后的活動影響更小。
總訪問量 3,236,644次
在線服務患者 3,609位
科普文章 13篇
領導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