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如何引導孩子語言的發(fā)展?
「我的孩子1歲多了,怎么還不會說話?」「我的孩子2歲了,會叫爸爸媽媽但其他字匯很少聽到,這是正常的嗎?」「爸媽自己小時候也很晚才說話,孩子晚點說話應該沒關系啦!」有些家長對于孩子「開口說話」過度緊張,一直強迫孩子開口。也有些家長則對于孩子說話,認為「貴人語遲」過于忽視。家長如何引導孩子語言發(fā)展,抓住3歲前語言發(fā)展黃金期呢?1、重視眼神交流:語言發(fā)展較慢的孩子,更要重視眼神的交流,2歲孩子有意義、社會性的姿勢表情越多,有利于促進語言的發(fā)展。2、注重孩子的興趣:觀察、等待、聆聽孩子所做的一切,發(fā)現(xiàn)孩子感興趣的是什么然后加入孩子。3、增加理解力:還沒有語言的孩子,要先重視聽理解能力,家長與孩子溝通時要注意,說得少,強調重點,經(jīng)常重復。4、模仿孩子語言聲音:剛開始孩子出現(xiàn)少數(shù)的語言時,大人記得跟著孩子「重復」一次,讓孩子了解自己的語言能引起大人關注,孩子會樂于發(fā)出聲音。5、當孩子的解說員:孩子還沒有語言時,家長要當孩子的解說員,當孩子有需求時,不是直接給予,而是說出孩子需求如「喝水」,當孩子指某物品時,說如「吃餅干」,讓孩子能將語言和事物、情境鏈接,幫助語言記憶。6、給孩子說話的機會:設置條件讓孩子有機會去說話或者提問題。7、說話生氣勃勃,活靈活現(xiàn),配合肢體語言:引導2歲前的孩子說話,情緒高漲,表情夸張,配合肢體動作可幫助語言詞匯記憶與鏈接,使交流過程更加有趣。8、在游戲和音樂中引導語言:陪伴孩子利用音樂與游戲情境中,自然的引導語言比要求孩子跟著大人仿說有用,如扮家家酒游戲、同孩子唱歌。透過與同齡孩子的游戲音樂互動,更可以刺激孩子更多詞組及句子的形成。9、親子共讀與戶外經(jīng)驗:每天親子共讀20-30分鐘,可以明顯的增進發(fā)展中孩子的語言能力。只在家中語匯豐富性會較少,建議多給孩子戶外經(jīng)驗,如看車、小狗和貓等,能有效的增加語匯連結。10、男女語言有差異:男生的語言發(fā)展比女生慢一些,因此引導男生說話,要簡化語詞、加強語調、慢慢地走,慢慢出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