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觀者永遠是年輕
——寫在中國第三屆內觀療法學術大會之后天津中醫(yī)藥研究院附屬醫(yī)院心理衛(wèi)生科李佳8月22日晚,我在結束了4天的內觀學術大會之后和幾個同事聚會,飯桌上言笑晏晏,氣氛融洽。半程中我忽然發(fā)現,自己給同事們夾菜的次數多了,目的性少了,禮讓多了,心態(tài)更加從容愉悅了。再回憶一下大會前后的一些行為一些心態(tài),我馬上意識到,這就是內觀之后潛移默化的影響。細細回味,腦海中浮現出這次盛會的點點滴滴,不由得思維奔涌,記錄下那些難以忘懷的感受以紀念之。內觀療法是日本學者吉本伊信于1937年創(chuàng)立的一種具有濃厚東方文化色彩的心理治療方法,由上海的王祖承教授和天津的李振濤教授引入中國并開始推廣,至今已有20多年。近些年來,我國經濟飛速發(fā)展,社會處在轉型期階段,由此產生了很多非正常的現象,如“范跑跑”現象、“藥家鑫案件”、“日本留學生機場殺母”事件、“爸爸是李剛”現象、“郭美美”事件等等,都反映出目前的人際關系危機、責任感危機,以及拜金主義思潮泛濫等社會問題。面對這些社會的“亞健康”狀態(tài),國家和社會各界都在思考和探索,如何解決問題,如何提高國民素質。北京的張其成教授提出了“國學管理”的理念,天津的郄鳳卿教授提出了“格言療法”的思路,都在各自的領域有所收獲。4年前,我們科室的顧石松主任參加了由郄鳳卿教授帶隊赴日本親身體驗內觀療法的研修組,回來后聯合天津醫(yī)科大學開始在天津推廣,在實踐中發(fā)現,內觀療法由于其特殊的形式和內容,對于上述的社會問題都有著很好的療效。我在學習內觀療法理論之后不久便參加援非醫(yī)療隊遠赴剛果(布),今年醫(yī)療任務結束回國后才開始親身體驗并指導他人內觀。5天的體驗結束,我就被這種獨特療法的魅力所深深吸引,盡管過程有些辛苦,不過結束之后就好像脫殼而出一般,天空一下子變得明亮起來,身邊的事物顯得非常美麗可愛,從此開始不遺余力地推廣實踐,希望把她傳遞給所有有需要的人,讓別人也感受一下我這種蛻變后的喜悅。8月18日開始的中國第三屆內觀療法學術大會是在天津舉辦的,我們作為協辦單位也做了很多工作,并全程參加了大會。會議日程很充實,見識到了中外專家們的風采,精神矍鑠的李振濤教授、儒雅的曲偉杰校長、平易近人的真榮成輝明教授、謙和的榛木美惠子女士等等都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大會的發(fā)言交流也很貼近生活貼近臨床,好多文章都是出自一線人員的親身體驗或者親自指導的,含金量很高,其中涉及到的有不少當下急需解決的社會熱點問題,如家庭和諧、親子關系、大學生心理健康、社會攻擊傾向、自私型人格等,這樣多方位多角度的應用一種心理治療方法反映出心理治療已經開始走下課堂,走向社會大眾,在日常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我還有幸作為國內第一批內觀督導師中的顧石松和黃鶴兩位督導的助手參與會后的內觀體驗研修班的指導工作,感受到寬厚包容的顧石松督導和溫柔親和的黃鶴督導兩位前輩的人格魅力。盡管一天半的集中內觀體驗時間不長,不過好多體驗者都很快進入了狀態(tài),在內觀過程中發(fā)現到自己以往的不足,發(fā)現了被忽略的他人的關心和愛護。在會后的交流總結上,幾名體驗者代表都踴躍地談了自己的體會,還勇于暴露自己的生活經歷和心路歷程給大家做借鑒。閉幕式的宴會中,日本專家們集體演唱日本童謠《桃太郎》,一位女士還模仿歌詞里的人物動作和動物造型手舞足蹈,童心童趣引發(fā)了大家陣陣笑聲和熱烈的掌聲,中國專家們也毫不遜色,詩朗誦、日語和粵語歌曲也令日本專家大聲喝彩,最后,李振濤教授和崛井茂男教授帶領大家齊聲合唱《北國之春》,日語和漢語在同一首歌中交融到一起,竟然顯得極其和諧。這次盛會是在內觀療法獨特魅力的吸引下,將中日兩國不同地方不同行業(yè)的精英聚集在一起,互相交流互相啟發(fā)而最終圓滿完成的。李振濤教授把內觀比喻成鏡子:內觀者可以靜下心來回憶思考過去的種種,用旁觀者的角度看待自己過往的言行,自己發(fā)現自己性格中的弱點和不足,從而由內而外發(fā)生改變;而指導者在給別人指導內觀的同時也在審視自己,從別人的經歷中看到自己的不足,進而使自己浮躁的心沉淀下來,放下高傲的架子,謙遜地對待周圍人和事,真正做到換位思考,不再專注于自我,能夠體諒別人,寬以待人。當自己不再執(zhí)著于“我”的時候,就會感到和周圍越來越融洽,人與人之間越來越和諧,自己也會充滿活力,永遠年輕下去。黃鶴督導師說過一句話,在這里跟大家分享,“每個能在繁忙的生活中抽出時間靜下心來反思自己的內觀者都是值得尊敬的”。內觀者能勇于面對自己的內心,戰(zhàn)勝自己的弱點,從這點看來,每個內觀者都是勇敢的斗士,都是勝利者。內觀能帶給我們和諧的生活,能還給我們健康的心靈,當內觀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的時候,社會該有多么和諧,生活該有多么快樂。我相信,隨著內觀療法在各個領域的逐漸推廣,會有這一天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