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蘭主任:什么情況下,原發(fā)性免疫缺陷病需要移植?
原文鏈接:何蘭主任:什么情況下,原發(fā)性免疫缺陷病需要移植?原發(fā)性免疫缺陷病應該如何治療?為什么有的原發(fā)性免疫缺陷病建議移植,有的不需要移植?什么情況下應該選擇移植?近期,東莞臺心醫(yī)院、高博醫(yī)學(血液?。V東研究中心南方春富(兒童)血液病研究院何蘭主任為原發(fā)性免疫缺陷病患者群體開展專場答疑,解答大家關于原發(fā)性免疫缺陷病與移植的困惑?,F(xiàn)特別整理大家關注較多的5個問題,供大家回顧參考!Q1為什么有的原發(fā)性免疫缺陷病不需要移植,是因為移植成功率不高或者有更好的治療方法嗎?原發(fā)性免疫缺陷?。≒ID)是主要由單基因突變導致免疫細胞數量異?;蚬δ苋毕?,引起感染、過敏、自身免疫、自身炎癥及腫瘤易感等主要臨床表型的一類疾病,并非是單指某一種疾病。2019年國際免疫學會聯(lián)合會PID專家組對PID進行了新的分類,共納入430種PID,分為10大類疾病,其中有部分疾病具有明確的移植適應證,需要盡快移植。還有部分疾病暫時不需要移植,可能存在以下情況:1.疾病目前處于早期階段,暫未出現(xiàn)移植適應證,但后期隨著時間的推移或病程發(fā)展、感染等,仍有可能需要移植。2.疾病可通過其他方式實現(xiàn)緩解或控制,例如部分X連鎖無丙種球蛋白血癥(XLA)患者通過定期注射免疫球蛋白可以過上相對正常的生活,這種情況下并不是一定要移植。這里需要明確,不移植并不是因為移植成功率不高,而是根據不同疾病、疾病的不同階段或臨床表現(xiàn)判斷是否符合移植適應證,要視個體情況進行分析。Q2確診XLA后,只要注射免疫球蛋白就不用移植嗎?X連鎖無丙種球蛋白血癥(XLA)是由于Btk基因突變,導致B淋巴細胞發(fā)育障礙,從而導致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降低或缺失,感染易感性增加的一種原發(fā)性體液免疫缺陷病。部分患者并不經常出現(xiàn)感染癥狀,或通過注射免疫球蛋白后可迅速提高血液中的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有效增強機體的抗感染(病毒、細菌及其他病原體感染)能力和免疫調節(jié)功能,過上相對正常的生活,這類患者可以不考慮移植。且自2017年國家將靜脈丙種球蛋白醫(yī)保范圍覆蓋了原發(fā)性免疫球蛋白缺陷癥后,部分費用可以報銷。但是也有部分XLA患者注射免疫球蛋白后效果并不好,仍然頻繁感染,影響臟器功能(尤其是肺部)和生長發(fā)育,生活質量下降,這種情況下,如果有合適的供者,建議盡早進行移植。Q3孩子的臨床癥狀非常明顯,IGA缺乏但不能打丙球提高免疫,每個月都在咳嗽發(fā)燒,這個月吃完藥剛好下個月就又生病了,這種情況要移植嗎?這種情況,如果有合適的供者且未爆發(fā)嚴重感染、身體各項指標允許的條件下,是可以移植的。在免疫缺乏的情況下,我們不能保證每次出現(xiàn)感染都能成功控制。目前孩子感染的頻率過高,其次抗生素這些藥物長期服用可能出現(xiàn)耐藥。當某一天出現(xiàn)重度感染無法控制的時候再選擇移植難度會更大。很多免疫缺陷病患者早期不選擇移植,往往是因為疾病前期的表現(xiàn)癥狀并不嚴重,患者或者家屬選擇更保守的治療方式進行控制。但是部分疾病在后期爆發(fā)嚴重感染后,移植的風險會大大增加。因此,是否移植需要根據臨床表現(xiàn)、感染頻率、是否有合適的供者等具體情況進行分析。Q4孩子確診慢性肉芽腫,過敏原特別多,吃很多東西都容易過敏,移植后會改善嗎?孩子的過敏原特別多,可能是免疫缺陷病的一種表現(xiàn)。如果是免疫缺陷導致的過敏,通常在移植后是可以改善的。部分免疫缺陷病患者由于免疫系統(tǒng)失衡,從而對特定觸發(fā)因素(或“過敏原”)出現(xiàn)過度反應,如花粉,灰塵,食物或藥物等。也有一些患者具有高水平的免疫球蛋白E(IgE)的蛋白質,或稱為嗜酸性粒細胞的免疫系統(tǒng)細胞,兩者都參與過敏反應。這種對過敏的易感性有時被稱為“特應性”。特應性人群通常有多種過敏性疾病,如濕疹,鼻炎(花粉癥),哮喘和食物過敏等,特應性通常首先出現(xiàn)在嬰兒期或幼兒期。在造血干細胞移植后,特應性一般可以得到有效改善。注意:本文內容僅供科普參考,由于患者個體存在差異,如遇診療相關問題請前往醫(yī)院就診,由醫(yī)生給予診療建議。
何蘭 東莞臺心醫(yī)院 血液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