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性低磷抗D性佝僂病主要原因:近端腎小管和腸道對磷重吸收障礙,有大量磷從尿排出體外,導致血磷過低,鈣磷乘積<30,骨質(zhì)不易鈣化,以及25(oh)2d3轉(zhuǎn)變成1,25-(oh)2d3障礙,導致骨病。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體p22.31-p21.3。臨床表現(xiàn):(1)由家族史。女性多見,病情較輕;男性患病較少,病情較重。(2)多數(shù)1歲以后發(fā)病,逐漸明顯呈“O”形腿,走路呈鴨步,下肢呈肘內(nèi)翻、膝內(nèi)翻和膝外翻,并有生長緩慢。(3)牙髓質(zhì)變形和損害導致乳牙早脫、變形和牙釉質(zhì)缺損。實驗室檢查:(1)血磷降低:一般呈中度下降0.48-0.96mmol/L,堿性磷酸酶明顯升高。血鈣正常,甲狀旁腺素水平正常。(2)尿磷排出增多。(3)X線:長骨干骺端變寬、毛刷狀、杯口狀改變、骨質(zhì)疏松和骨密度不均勻,常可繼發(fā)甲狀旁腺功能亢進骨病變。
低血磷性抗維生素D性佝僂病是伴顯性遺傳性疾病,也就是說,媽媽是無癥狀攜帶者,她生的兒子中有一半的幾率是本病的患兒。在一個家系中的患者,病情輕重不一,一般女性較輕,即使在男性中病情輕重也不一致。本病的發(fā)病機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與腸道及腎小管對磷的轉(zhuǎn)運缺陷有關(guān)。本病患兒多在出生第2年發(fā)病,癥狀與常見的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相同,即O形腿、X形腿等骨骼畸形,生長速度慢等,尚可有容易骨折、骨骼疼痛、牙齒發(fā)育不良等癥狀和主訴,骨骼X線片檢查也與一般佝僂病相同。血清化驗顯示血磷明顯降低,血鈣稍高,堿性磷酸酶增高。由于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在北方地區(qū)比較常見,它們的臨床表現(xiàn)又有很多相似之處,因此常常將低血磷性抗維生素D性佝僂病誤診為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而延誤了治療。低血磷性抗維生素D性佝僂病的特點:發(fā)病比較晚,多在出生第二年;無肌張力降低和肌無力,血磷明顯降低,常有家族史。而維生素D性佝僂病發(fā)病多在出生后第一年,沒有肌無力,血磷不低,無家族史?;嫉脱仔钥咕S生素D性佝僂病的兒童常常身材矮小。這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1)鈣和磷是骨骼生長所需要的主要原料,只是當血清鈣及磷濃度的乘積大于40時,磷酸鈣等鈣鹽才能在骨骼的干骺端沉積,骨骼長長,人體身高才能增加。而低血磷性抗維生素D性佝僂病基本缺陷是腸道及腎小管對磷的轉(zhuǎn)運缺陷,血磷低是其最主要的生化特點,同時血鈣也稍低,這種情況下鈣磷乘積很難大于40,骨骼生長必然受影響;(2)血鈣低會刺激甲狀旁腺分泌甲狀旁腺素(PTH),導致PTH增多,PTH的作用之一是促進骨的溶解,使骨質(zhì)中的鈣動員出來以增高血鈣,因此影響骨骼的生長。
生長發(fā)育遲緩的兒童要做那些化驗及影像檢查?我們已知引起生長發(fā)育遲緩的原因較多,因此,要治療必須先要查明病因,即先要做出診斷,然后再考慮如何治療。一般要做血、尿常規(guī)、血肝腎功能、血鈣、磷和堿性磷酸酶,必要時做胸部X線平片。此外,根據(jù)需要做下列檢查:i.甲狀腺功能包括T3、T4、TSH。其檢測方法為清晨空腹去一次靜脈血后送檢。ii.生長激素包括篩查試驗和診斷試驗。iii.血染色體矮小女孩為了除外“先天性卵巢發(fā)育不全癥”,需取靜脈血做此檢查。iv.骨齡和蝶鞍X線像必要時蝶鞍部位做CT或核磁共振檢查。v.其他有關(guān)矮小疾病的特殊檢查。
總訪問量 351,331次
在線服務患者 173位
科普文章 7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