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醫(yī)認為,類風濕關節(jié)炎的病因至今并不十分明了,目前大多認為其是人體自身免疫性疾病,亦可視為一種慢性的綜合征,表現(xiàn)為外周關節(jié)的非特異性炎癥。此時患病關節(jié)及其周圍組織呈現(xiàn)進行性破壞,并致使受損關節(jié)發(fā)生功能障礙。類風濕關節(jié)炎的發(fā)病率女性高于男性,女性是男性的2~3倍;歐美國家的發(fā)病率明顯高于國人。 在中醫(yī)“類風濕關節(jié)炎”,則屬痹證。那么“痹證”到底是怎么回事兒呢?,今天我們邀請哈爾濱市中醫(yī)醫(yī)院風濕科主任、主任醫(yī)師王春明為大家詳解一下。 痹證,是因風、寒、濕、熱等外邪侵襲人體,閉阻經絡而導致氣血運行不暢的病證。主要表現(xiàn)為肌肉、筋骨、關節(jié)等部位酸痛或麻木、重著、屈伸不利,甚或關節(jié)腫大灼熱等。臨床上具有漸進性或反復發(fā)作的特點。痹證的發(fā)生,與體質的盛衰以及氣候條件、生活環(huán)境有關。痹證初起,不難獲愈,晚期病程纏綿。今天我們專門來說說“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 “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屬痹證的一種,為了讓大家容易理解,以下將取用西醫(yī)名稱“類風濕關節(jié)炎”。 春分已過,萬物復蘇。春季既是動植物生長化收藏的伊始,也是一些疾病復發(fā)的季節(jié)。中醫(yī)講,風是春季所屬,風主生發(fā),風性炎上,風邪游走,風性善行而多變。同時風為百病之首,春節(jié)處于寒暑交際,風邪可夾雜寒邪、濕邪、熱邪,甚至可出現(xiàn)風寒濕、風濕熱并見的復雜證候。 隨著春天的來臨,一些疾病也是蠢蠢欲動,像風濕免疫性疾病,在這個季節(jié)都有發(fā)作的跡象,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就是其中一個典型的例證。 類風濕是一種自身系統(tǒng)性病變,侵蝕筋膜、肌腱、軟骨、骨組織,表現(xiàn)為晨僵、關節(jié)疼痛、關節(jié)畸形、骨胳酥松、骨破壞,喪失勞動、生活能力。因為難治愈,故中醫(yī)稱之為尪痹。由于病人體質虛弱,在春季陽氣應該生發(fā)調達之時,患者卻氣血匱乏,調達無望,故邪盛正衰,陳疾復蘇,表現(xiàn)為風邪的致病特征,如上肢癥狀加重,呈游走串痛為主,伴有肢體怕涼、局部紅、關節(jié)腫脹等夾雜寒邪、濕邪、熱邪的癥狀。 針對風邪的特點,在春季治療類風濕中常用藥物有羌活、獨活、桑枝、川芎、防風、細辛、青風藤、透骨草等。在春季類風濕預防上應注意加強身體鍛煉,注意預防感冒,減少使用辛辣食品及酒類,以清淡降火食物為宜。 類風濕病因病機特點 1、素體腎弱,風濕深侵 先天不足,后天失養(yǎng),房室過度等而致腎虛,風濕之邪,則乘虛深侵入腎,邪襲筋骨,痹阻經絡,血氣不行,筋骨失養(yǎng),漸致筋攣骨松,關節(jié)變形不得屈伸,而致本病。 2、寒盛入體,寒襲入腎 感受寒邪,腎先應之,故寒氣可傷腎入骨,致骨重不舉,久而關節(jié)肢體變形,而發(fā)本病。 3、肝腎陰虛,從陽化熱 素體陰虛,或復感外邪化熱;或郁久化熱,或服溫腎肋陽藥后,邪氣從陽化熱,虛熱內蒸,耗傷精血,筋骨失養(yǎng)而致本病。 4、腎督虧虛,痰瘀互結 陽氣虛,水濕不化,血失溫運,為痰為瘀,痰瘀既阻滯經絡又壅遏邪氣,痰瘀邪氣相搏,經絡氣血閉阻而發(fā)尪痹。 類風濕的中醫(yī)治療 1、中醫(yī)中藥的辯證施治,參見以下診療方案。 2、中藥熏蒸、洗浴,適用于各型,常用草藥有制川烏、制草烏、天南星、威靈仙、藏紅花、生麻黃、絡石藤、仙鶴草等。 3、蠟療、超聲電療、離子導入、微波理療等物理療法。 4、針灸、按摩、理筋。 5、小針刀、局部封閉、手術松解。 6、食療中可適量服用螞蟻粉,即補充正氣,又可祛風通絡。服食薏米粥,可利濕健脾,理中和胃。適量吃些生姜,可宣表散邪,利風寒濕。 類風濕起居調理 1、避風寒濕,注意順時調攝,居處易溫暖干燥。 2、注意鍛煉,增強體質,注重強腰健腎。 3、勿勞累,勿過度負重,防外傷。 4、堅持科學的功能鍛煉,預防殘疾。 5、及時進行心理教育與疏導,幫助患者樹立信心。 6、加強營養(yǎng),飲食有節(jié),調暢情志。 以下根據(jù)國家頒布的[風濕科中醫(yī)診療方案],列舉了治療類風濕的主要中藥方劑,供大家參考。 風濕痹阻證 [治法]祛風除濕,通絡止痛。 [方藥]羌活勝濕痛湯加減,羌活、獨活、防風、蔓荊子、川芎、秦艽、桂枝、青風藤。 [中成藥]復方夏天無片、疏風活絡片、木瓜丸、祛風止痛片、骨龍膠囊等。 寒濕痹阻證 [治法]溫經散寒,祛濕通絡。 [方藥]烏頭湯合防已黃芪湯加減。制川烏(或制附片)、桂枝、赤芍、生黃芪、白術、當歸、生苡仁、羌活、防已、生甘草。 [中成藥]寒濕痹顆粒(片、膠囊)、風濕骨痛丸、通痹片、復方雪蓮膠囊、獨一味膠囊。 濕熱痹阻證 [治法]清熱除濕,活血通絡。 [方藥]宣痹湯合三妙散加減。生苡仁、防已、滑石粉、連翹、蒼術、黃柏、金銀花、萆薢、羌活、赤芍、青風藤。 [中成藥]四妙丸、濕熱痹顆粒(片、膠囊)、當歸拈痛丸、豨桐膠囊、新癀片等。 痰瘀痹阻證 [治法]活血行瘀,化痰通絡。 [方藥]小活絡丹加減。炙乳香、炙沒藥、地龍、制南星、白芥子、當歸、赤芍、川芎。 [中成藥]盤龍七片、祖師麻片、大活絡丸、小活絡丸等。 氣血兩虛證 [治法]益氣養(yǎng)血,活絡祛邪。 [方藥]八珍湯合蠲痹湯加減。當歸、川芎、白芍、熟地黃、生黃芪、白術、茯苓、炙甘草、羌活、獨活、桂枝、秦艽、海風藤、桑枝、木香、乳香。 [中成藥]痹祺膠囊等。 肝腎不足證 [治法]補益肝腎,蠲痹通絡。 [方藥]獨活寄生湯加減。獨活、桑寄生、炒杜仲、懷牛膝、細辛、茯苓、當歸、川芎、白芍、生地黃、熟地黃、補骨脂、雞血藤、烏梢蛇、蜈蚣、地龍、生甘草。 [中成藥]尪痹顆粒(片、膠囊)、獨活寄生合劑、益腎蠲痹丸等。 氣血運行不暢,脈絡痹阻是本病的重要病理環(huán)節(jié),貫穿疾病始終,故不同病理階段,配合活血化瘀之品,可隨證選用身痛逐瘀湯加減或瘀血痹片(膠囊)。 亦可選用以下中成藥:雷公藤多苷片、白芍總苷膠囊、正清風痛寧、昆明山海棠片等。
年齡超過65歲的老年人應該都知道帶狀皰疹這種皮膚病,即中醫(yī)說的"蛇盤瘡""蛇串瘡",好發(fā)于春季或秋季季節(jié)交替之時。帶狀皰疹一般長在腰腹、脅肋部,沿著神經走行發(fā)展,呈簇集的紅色丘疹、水皰,甚至連及成片。最典型的表現(xiàn)就是皰疹從后背脊柱,朝著身體側面,長到前胸胸口,呈帶狀分布。
新冠預防茶飲新冠病毒主要通過口鼻等上呼吸道感染,中醫(yī)辨證為肺之病。我的茶飲方有金銀花、菊花、桔梗、杏仁、紫蘇、藿香6味中藥。 疫毒入侵人體,主要通過口鼻,肺先受之。中醫(yī)認為肺的功能主宣降,開竅于鼻,主皮毛。 所以我認為在預防上主要把住三關。雙花、菊花,清熱解毒,抵抗病毒,這是第一關“咽關”。第二關是“肺關”,主要用桔梗、杏仁,一升一降,宣通肺氣,肺氣通調,就是對肺最后的補益,也就是咱們平時所說的提高機體的免疫力。紫蘇、藿香配對,化濕醒脾宣肺,宣散皮毛,使毒氣從表解,近似祛邪三法中的汗法,給邪氣找到通路,這是第三關。綜上,這三組藥相互配合,提高人體對病毒的抵抗力、適應力。老少皆宜,價格便宜,普通百姓都可以接受。 注:每味中藥放置于水杯中3~5克即可!
總訪問量 12,723次
在線服務患者 19位
科普文章 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