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的身高發(fā)育有兩個高峰期:即嬰兒期和青春發(fā)育期。出生后的第1年身高可增加25厘米,第2年增加10厘米左右,2歲以后直至青春期前基本保持勻速生長,每年大約5-7厘米,而進入青春發(fā)育期,平均每年可以增高8-10厘米。在此期間女孩身高增加約23-25厘米,男孩身高增加約25-28厘米。這兩個時期是決定兒童成年后身高的關鍵時期。家長可以給自己的孩子建立身高檔案,定時記錄孩子的身高增長情況,并與曲線圖做相應的比較。
近日,為倡導和推廣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全民體重管理意識和技能,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辦公廳印發(fā)了《居民體重管理核心知識(2024年版)》及其釋義,核心知識共8條64個字。各地要高度重視體重管理科普宣傳和健康教育工作,充分發(fā)揮有關部門、社會團體、新聞媒體和專家作用,動員社會各界力量,圍繞核心知識,有計劃性、有針對性地開展經(jīng)常性的宣教工作,確?!绑w重管理年”活動取得實效。核心知識內容如下:一、正確認知,重在預防二、終生管理,持之以恒三、主動監(jiān)測,合理評估四、平衡膳食,總量控制五、動則有益,貴在堅持六、良好睡眠,積極心態(tài)七、目標合理,科學減重八、共同行動,全家健康?釋義如下:一、正確認知,重在預防體重是客觀評價人體營養(yǎng)和健康狀況的重要指標,體重過高或過低都會對健康造成不利影響。超重和肥胖是糖尿病、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疾病、部分癌癥等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兒童期肥胖會影響兒童的運動能力和骨骼發(fā)育,對行為、認知及智力等也會產(chǎn)生不良影響。消瘦與生長遲緩、免疫功能下降、內分泌失調、骨量下降等相關,同樣危害身體健康。同時,兒童青少年肥胖可持續(xù)至成年期,增加多種慢性病的發(fā)病風險,加重醫(yī)療及社會經(jīng)濟負擔。應堅持預防為主的原則,通過合理飲食、科學運動等健康生活方式,防止超重、肥胖和體重過輕的情況發(fā)生。二、終生管理,持之以恒保持健康體重能減少相關疾病的患病風險。全人群都應把保持健康體重作為目標,并貫穿孕前期、孕期、嬰幼兒期、兒童青少年期、成年期、老年期的全生命周期。任何一個時期的體重異常都會對健康造成不良影響。三、主動監(jiān)測,合理評估定期監(jiān)測體重、腰圍等變化和評估體重狀況是保持健康體重的重要措施之一。體重指數(shù)(BMI)是衡量人體胖瘦程度的一個常用標準,其計算方式是體重(kg)除以身高的平方(m2)。依據(jù)現(xiàn)行《成年人體重判定》(WS/T428-2013)行業(yè)標準,我國成年人體重指數(shù)應維持在18.5≤BMI<24.0,BMI<18.5為體重過輕,24.0≤BMI<28.0為超重,BMI≥28.0為肥胖。成年人男性腰圍≥90厘米、女性腰圍≥85厘米為中心型肥胖,85厘米≤男性腰圍<90厘米、80厘米≤女性腰圍<85厘米為中心型肥胖前期。學齡前兒童可使用《7歲以下兒童生長標準》(WS/T423-2022)評估生長情況;學齡兒童青少年通常使用《學齡兒童青少年營養(yǎng)不良篩查》(WS/T456-2014)和《學齡兒童青少年超重與肥胖篩查》(WS/T586-2018)來評估體重情況。孕期體重變化是衡量母嬰健康的重要指標之一,體重增加過少和過多都會影響母嬰健康??蓞⒖肌度焉锲趮D女體重增長推薦值標準》(WS/T801-2022)、《妊娠期糖尿病婦女體重增長推薦值標準》(WS/T828-2023),在孕期加強體重監(jiān)測,并在醫(yī)生指導下做好體重管理。四、平衡膳食,總量控制健康體重取決于能量攝入與能量消耗的平衡。在控制總能量的基礎上,保持平衡膳食模式并長期堅持,是保持健康體重的關鍵。對于超重和肥胖人群,應降低每餐的能量攝入,少吃高能量食物,如油炸食品、含糖烘焙糕點、糖果、肥肉等;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全谷物食物、新鮮蔬菜、水果等;規(guī)律飲食、控制進食速度、避免暴飲暴食等也有利于保持健康體重。對于體重過輕者,首先應排除疾病原因,并根據(jù)目前的健康狀況、膳食和運動情況,逐漸增加能量攝入至相應的推薦水平或稍高于推薦水平。五、動則有益,貴在堅持長期堅持科學運動,有利于體重的保持和體成分(人體的構成成分,包括水分、蛋白質、脂肪和礦物質等)的改善。有氧、抗阻、高強度間歇運動均有助于控制體重。適度中高強度運動有助于體重管理。嘗試運動多樣化,可設置專門運動時間,也可把生活、娛樂、工作與運動鍛煉相結合,如上下班路上多步行、騎車,工作時少乘電梯多走樓梯,時常做伸展運動、工間操,減少久坐時間等。老年人應重視運動安全,科學評估,量力而行,建議積極進行強度適合的有氧、抗阻、平衡、柔韌性運動鍛煉,延緩肌肉衰減,預防跌倒。有基礎疾病的特殊人群應在專業(yè)人員指導下進行鍛煉。六、良好睡眠,積極心態(tài)睡眠不足或過多都不利于體重控制和身體健康。不同年齡階段建議睡眠時長有所不同,應當參照相關標準保持良好睡眠。體重還與人的心理狀態(tài)相關,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有助于保持健康體重。七、目標合理,科學減重超重和肥胖者減重的主要目標是降低脂肪組織的重量,在制定減重目標時要量力而行,速度不宜過快。一般可按照每周體重減少不超過0.5公斤的速度,在3~6個月內減少體重的5%~10%,或在專業(yè)人員的指導下設置合理目標,科學控制體重。超重及肥胖兒童的干預目標是在保證身高穩(wěn)定增長的同時,維持體重不增或延緩體重增長速度,以達到健康體重,并非必須降低絕對體重。推薦同步進行飲食、運動和行為干預。65歲及以上老年人不宜盲目減重,重點是通過飲食和運動等干預,保持肌肉量和骨量,或者延緩其減少速度。孕產(chǎn)婦、有基礎疾病患者等特殊人群,應在專業(yè)人員指導下進行體重評估和管理。肥胖且生活方式干預無效者,或超重合并相關并發(fā)癥者,需到正規(guī)醫(yī)療機構尋求醫(yī)生專業(yè)指導,采取積極治療措施。八、共同行動,全家健康每個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個人應養(yǎng)成自主自律的健康習慣,主動學習健康體重知識,踐行健康生活方式,做好體重管理。家人之間互相支持可有效促進體重管理,家庭飲食、運動習慣對家庭成員尤其兒童青少年的體重管理至關重要。提倡全家共同行動,保持健康體重,筑牢健康防線。
體重管理措施以飲食干預和運動干預為主,肥胖嚴重者聯(lián)合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不同生命周期的管理措施因生理特點而不同。生命早期體重管理(1)孕前體重調整至適宜范圍,保持孕期體重適宜增長。(2)孕前和孕中保持適宜能量攝入,少食多餐,食物種類多樣,適量增加富含鐵和維生素D的食物,多吃蔬菜和水果。(3)戒煙戒酒,避免接觸麻醉品和有毒物質。(4)哺乳期適量運動,促進產(chǎn)后恢復至正常體重。(5)產(chǎn)后盡早開奶,堅持六月齡內純母乳喂養(yǎng),滿六個月開始添加輔食。(6)順應式喂養(yǎng),鼓勵但不強迫進食,建立良好的進食習慣。(7)定期監(jiān)測體格發(fā)育,保持健康生長。兒童青少年體重管理(1)學習健康知識,提高營養(yǎng)素養(yǎng),培養(yǎng)良好的飲食習慣。(2)不挑食不偏食,食物多樣。(3)合理選擇烹調方式,少油炸少調料。(4)合理選擇零食,不喝含糖飲料,每天飲奶。(5)少視屏時間,多戶外活動,每天至少60分鐘中高強度身體活動。(6)定期監(jiān)測體格發(fā)育,保持體重適宜增長。成人體重管理(1)飲食管理:限制能量攝入,保持適宜體重;調整飲食結構;樹立良好的飲食習慣,合理攝入益生菌、益生元產(chǎn)品。(2)運動管理:減少久坐時間,增加身體活動,保持適宜的體重和體脂。(3)認知和行為干預:保持營養(yǎng)素養(yǎng),認識食物標簽,選購健康食品;認識食物特性,合理選擇食物,搭配平衡膳食;建立良好的進餐制度,少食多餐,控制食欲。(4)群體體重管理:以慢性病三級預防和治療為原則,對肥胖高危人群進行生活和飲食干預,改善肥胖環(huán)境,預防超重/肥胖的發(fā)生。老年人體重管理(1)控制能量攝入,減少脂肪攝入比重,攝入適量蛋白質。(2)多吃蔬菜水果,增加膳食纖維攝入,以雜糧代替部分主食。(3)清淡飲食,少調料、少油炸、少零食。(4)適量身體活動,延緩肌肉衰減,保持適宜體重。(5)定期健康體檢,測評營養(yǎng)狀況,預防營養(yǎng)缺
總訪問量 24,362次
在線服務患者 335位
科普文章 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