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黃管發(fā)育異常與“桃谷六仙”的關(guān)聯(lián)
各位寶爸、寶媽、寶寶們好,我是小兒外科醫(yī)生 賈晉榮:在半夜里“玉璧月華明”的醫(yī)院大院里面“微步縠紋生”了一番后,說書人總算是能夠坐到椅子上思考一下人生——從病房到急診的步數(shù)有沒有滿一萬?書接上回,感覺肚子里存貨逐漸告罄的俺深覺不安吶——接下來還能說點啥?To be or not to be …… 是個問題啊。噼里啪啦把自己腦殼拍了個翻天覆地之后——腦殼里空曠的回聲里似乎傳來七個字——“卵黃管發(fā)育異?!惫?,今天就說它了,卵黃管發(fā)育異常——說書人心態(tài)大好,忍不住“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保安打成狗,555~~~OK,ok,大家看我舌頭還在不在?還在呢,在就好??瓤龋蹅冞@就開講:敢問列位客官,知道卵黃管是何方神圣嗎?……啊咧?您還真知道???!大哥,給小弟留口飯吃,您還是回火星去吧!在胚胎時期,原腸與卵黃囊是相通的,這個通道隨著胚胎的發(fā)育慢慢變細,被稱為“卵黃管”,顧名思義,就是“連接卵黃囊的管”啦……您問“原腸”、“卵黃囊”是啥?emmm……這不是重點,咱還是看看卵黃囊……啊不,卵黃管……您就把卵黃管理解成:連接肚臍和腸管之間的管道吧。卵黃管在胚胎第5~6周的時候會慢慢萎縮、閉鎖,到了寶寶出生后不久就退化至完全消失了——可說是“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了……但是!但是了??!如果這廝戀棧不去,那就會導(dǎo)致各種異常,可說是流毒無窮了首先,如果卵黃管大部分閉鎖,但是在寶寶肚臍外邊有殘留,就形成了臍茸。不是鹿茸啦,是臍茸!又叫做臍息肉,就是寶寶肚臍上似乎長了一個鮮紅色的小肉團,表面濕漉漉的,時不時分泌點紅紅的稀薄液體,讓寶爸、寶媽們心疼不已。臍茸處理起來倒也簡單,電灼或者切除就OK了。其次,如果卵黃管在寶寶臍部殘留稍多一點,深部還留了個“小坑”,那就形成了臍竇。臍竇長相跟臍茸大差不差,看上去也是個圓形黏膜凸起,不過中央有個小孔,里面有幾毫米的盲管,往外分泌黏液,常常把寶寶的小肚臍搞得糜爛、感染,比“臍茸”還要可恨。需要大夫控制感染后再手起刀落——把它完整切除。再次,如果卵黃管壓根就沒有閉合,那就等于是在寶寶的肚臍和腸管之間連通了,成為“臍腸瘺”。在寶寶的肚臍可看到鮮紅色黏膜,中央也有小孔,與臍竇不同的是,小孔里面能排出黏液和氣體,甚至還會有糞便排出。這種情況下就比較麻煩了,需要把肚臍、瘺管(也就是連接肚臍與腸管之間的管道)與連接的部分小腸一起切除,再把切除部分的小腸兩端吻合起來,最后還得做臍環(huán)重建術(shù)。看看,這個臍腸瘺是不是惡貫滿盈?快讓我們醫(yī)生把它除之而后快!第四,卵黃管囊腫,比較少見了,它是因為卵黃管兩端都閉合,偏偏中間一段沒長住,保持原來卵黃管的內(nèi)腔,內(nèi)腔里分泌的液體聚集起來,“憋”成一個囊腫。卵黃管囊腫一般倒是比較“安分守己”,對寶寶沒啥影響,往往是體檢時無意中發(fā)現(xiàn)——寶寶肚臍下方有個邊界清楚的囊塊,可以活動。卵黃管囊腫的治療相對簡單,切除即可。第五,梅克爾憩室。即卵黃管靠腸道的一部分沒有閉合,在回腸壁上遺留一個“小凸起”,稱之為“憩室”(話說,您確定知道這個“憩”字怎么念吧?休憩的憩,呵呵……)梅克爾憩室也夠讓人頭大的:憩室內(nèi)膜上可能殘留有胃黏膜組織,能分泌胃酸的哪種,分泌著分泌著,就把附近的腸粘膜給“分泌”成潰瘍了。這一“潰瘍”,就難免出血了,于是孩子就會出現(xiàn)貧血、血便等癥狀,個別情況下,出血比較嚴重的,還可能導(dǎo)致出血性休克!除了出血之外,梅克爾憩室這廝還有可能導(dǎo)致腸梗阻(腸子扭轉(zhuǎn)導(dǎo)致不通了)、憩室炎(也就是梅克爾憩室自己發(fā)炎了)、憩室穿孔(也就是“潰瘍”嚴重把腸管壁給腐蝕破了),造孽啊,說書人又快說不下去了,趕緊的,快快讓大夫們把它切除了事……第六,臍腸索帶。這卵黃管“揮一揮衣袖”還是留下了一片云彩——卵黃管閉鎖形成一條索帶,遺留在臍部與腸管或肝門之間。一般不會引起不適癥狀,少數(shù)情況下,腸管圍繞索帶旋轉(zhuǎn),可能形成腸梗阻,這時就會出現(xiàn)癥狀了。臍腸索帶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也應(yīng)該盡早切除,以絕后患。呼,一口氣說了6個病吶,整個一“桃谷六仙”嘛,說書人我容易嗎??哎呀,我這老腰快受不了啦,得了,該出去“舒活舒活筋骨”去了,咱們下回再見吧您內(nèi)!對了,大家注意我在里面用了多少金庸的梗嗎?70后的回憶滿滿吶~~
賈晉榮 山西醫(yī)科大學第一醫(yī)院 兒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