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lián)勤保障部隊第九〇四醫(yī)院(常州院區(qū))

公立三甲綜合醫(yī)院
義診活動
牛德福

暫無義診活動相關內(nèi)容

我是醫(yī)院宣傳辦人員
我要發(fā)布官方義診活動

科普·直播義診專區(qū)

查看全部

做到這幾點,輕松應對失眠困擾

人生1/3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睡眠作為生命所必須的過程,是機體復原、整合和鞏固記憶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健康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2016年中國睡眠研究會調查示中國大于3億人存在失眠問題, 而近年來國內(nèi)一項六城市的市場調研顯示,成年人年失眠患病率高達57%。失眠會導致精力缺乏、反應遲鈍、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工作或學習效率下降、情緒低落、煩躁不安、容易發(fā)脾氣,長期失眠會削弱身體抵抗力、誘發(fā)各類心身疾病。罹患失眠癥的人都深知失眠的痛苦滋味。那么,如何擁有一個好睡眠呢?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失眠的原因,做到對因處理1、急性應激是失眠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一過性興奮、壓力過大、近期居喪、身體不適、環(huán)境改變、時差反應等,及時自我調整、注意睡眠衛(wèi)生,假以時日便能恢復正常。 2、藥物性失眠包括咖啡因、茶堿、甲狀腺素、可卡因等,減量或停用后,睡眠可以得以恢復。 3 、精神疾病引起的失眠如躁狂癥患者睡眠需求減少、焦慮癥患者常伴入睡困難、抑郁癥患者常伴早醒,此類患者失眠需要改善焦慮、抑郁等精神癥狀,失眠也會迎刃而解。 4、心理性失眠是由于過度的睡眠防御性思維所致,具體表現(xiàn)為過度關注入睡困難,對睡眠存有憂慮心理,過分擔心失眠所導致的不良后果,睡前就開始擔心“今晚會不會又睡不好”,總想著“萬一睡不好怎么辦”,試圖入睡時就憂慮重重,從而影響入睡。此類失眠占失眠總數(shù)的30%以上,占慢性失眠的主體,也是長期服用安眠藥的主要群體。此類患者需要睡眠教育、認知行為治療,幫助糾正上述不合理的認知。 解除病因后要想獲得優(yōu)質睡眠,良好的睡眠衛(wèi)生習慣必不可少。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睡眠習慣是一個花時較長的過程,是一個需要要克服很多壞毛病(如睡前一直機不離手、一直要追劇)的過程,是一個需要彰顯自律、清心寡欲的過程。 如果您真的下決心要睡好,請堅持數(shù)日如一日做到以下幾點: 前期準備工作房間窗簾拉實,燈光調暗;溫度適中,20-25度;床墊軟硬適中,被子厚薄適中;睡前6小時以上減少避免咖啡因的攝入;避免晚餐吃得過飽,或餓著肚子;半小時的熱水泡腳或淋浴或泡澡;少許熱牛奶助眠,控制飲水量;保持白日適當?shù)你逶£柟猓ㄗ詈迷谠缟?點到8點半),可促進血清素的生成,有助于轉化為褪黑素,促進睡眠。 1、定時定點早睡、早起-形成個人生物鐘建議晚上10點30上床,早上5點半到6點半起。形成生物鐘的好處是你到睡覺的點了就會困極了,倒床就睡,到起床的點了,就自然醒來。 2、上床前1小時避免將手機放在身邊也避免使用電腦和看興奮刺激性質的電視(藍光會使大腦持續(xù)處于興奮狀態(tài),干擾睡眠)。 3、平靜下來睡前可先將光線調暗,做些放松而平靜的事情,如看書、聽音樂、冥想,靜靜地、靜靜地放空自己、感受當下,讓身體慢慢地、慢慢地放松。 4、關閉“心門”為一整天的忙碌畫上句號(將任何念想或牽掛或顧慮或或不滿或宏偉計劃關在心門以外,你要理智地告訴自己,辛苦了一天了,現(xiàn)在的任務就是純粹的休息,休息是為了身體機能恢復、為了明日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然后,靜靜地、慢慢地、順其自然地入睡。 5、白天生活充實,適當鍛煉白天保持忙碌的狀態(tài),堅持鍛煉(半小時到1小時的有氧運動)—有助于保持適當?shù)膭诶鄱?、減輕肌肉的緊張度、消耗過量的壓力激素(腎上腺素和甲狀腺素—-一定程度上會影響睡眠)。 6、平時保持平靜穩(wěn)定的情緒保持情緒平穩(wěn),有壓力及時釋放(經(jīng)常焦慮的人會釋放較多的壓力激素,如腎上腺素會讓你處于應激狀態(tài),心跳過速、呼吸增快、保持清醒、思維敏捷,目的是為了應付挑戰(zhàn)及戰(zhàn)斗,但壓力激素持續(xù)較高,則會在睡前依然使你處于興奮清醒狀態(tài),從而影響入睡)。 7、堅持放松訓練每天半小時到1小時的放松訓練(如呼吸訓練、漸進性肌肉放松、身體掃描、正念、冥想等等),目的是讓你全身心地平靜放松下來,而放松的身心是優(yōu)質睡眠必備。 幾個注意點:1、周末也要堅持一樣的作息(這點就很難堅持哦,需要較強的意志力)。 2、早上聽到鬧鐘響,立馬起床,哪怕再困再起不來,也要立馬起床。 3、白日建議最好不要午覺,實在困乏可午睡15分鐘到30分鐘。 4、如果一直無法入睡,不要干瞪眼,硬逼著自己入睡,可以起床走走,拾掇拾掇,或看看書,聽聽音樂,直到有困意再上床,旨在建立困意與床的條件反射。 勝利即將到來了!一般情況下,上述做到且能堅持3周-4周,你就能獲得一個良好而穩(wěn)定的睡眠! 建議就診在建立良好衛(wèi)生睡眠衛(wèi)生習慣的基礎上,如果您仍然入睡困難、早醒、夢多、睡眠時間不足,次日精力缺乏、疲憊不堪,建議就診于失眠或心理門診,您需要醫(yī)生幫你一起分析一下問題到底出在哪里,繼而可能要采取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心理治療等綜合治療。

關于抑郁癥

作者:CharlesNemeroff博士(邁阿密大學精神與行為科學系主任) 關于抑郁癥 與其他疾病一樣,抑郁癥是一組綜合征,或者說是一組癥狀的集合。抑郁癥非常常見,大約11%的男性和21%的女性在一生中的某個時刻會罹患抑郁癥。 根據(jù)DSM-5,診斷抑郁癥需要滿足九個標準中的至少五個,比如睡眠紊亂,表現(xiàn)為難以入睡、難以維持睡眠、早醒等,但也有一小部分患者表現(xiàn)為睡眠過多。一些患者的食欲會有非常明顯的下降,大部分患者體重下降,但也有少數(shù)患者體重增加。其他癥狀包括難以集中注意力、難以思考、難以做決定等。 很顯然,我們最擔心的抑郁癥狀是自殺。自殺是全美排名第十位的死因;關鍵在于,前十位中只有自殺呈上升趨勢,其他諸如卒中、癌癥、心臟病等都在下降。然而,自殺只是抑郁的其中一個問題,抑郁癥是一種很糟糕的綜合征,它的關鍵在于無法體驗到快樂。你可以想想你人生中最難熬的一段時間,比如失去摯愛、失業(yè)、關系破裂等;如果罹患抑郁癥,你成天都會有那種感覺,而且你不知道為什么會這樣。 抑郁癥患者常會有這種無助感和無望感,自殺觀念也會隨之而來。 單純振作遠遠不夠 首先,一個非常重要的事實是,抑郁是一種全身性疾病,影響整個身體。罹患抑郁猶如硬幣的兩面,抑郁是其中一面,另一面是你同時非常容易罹患其他軀體疾病,包括糖尿病、心臟病、特定種類的癌癥、卒中等。抑郁是一種致死性疾病,不僅僅是通過自殺,還會通過疾病的生物學進程殺死你,縮短你的預期壽命。 總之,抑郁相關的生物學改變不僅發(fā)生在大腦,也發(fā)生在整個身體內(nèi)。 很多人認為,抑郁癥完全是腦子出了問題,「振作」一下就好了。退一萬步講,就算抑郁癥只發(fā)生在腦子里,你也不能單純靠振作戰(zhàn)勝它。一般情況下,我們總不能跟一名癲癇患者說:「你知道吧,你要做的就是別再犯癲癇了?!惯@可能嗎? 有人會對重度抑郁患者說:「你需要鍛煉?!故聦嵣希绻阋呀?jīng)抑郁到一定程度,漢密爾頓抑郁量表35分,成天睡不著覺,無法集中注意力,感覺什么都不對勁,你還打算出去跑步抗抑郁嗎?通過自身努力戰(zhàn)勝抑郁癥,這只在一定限度內(nèi)成立,否則毫無意義。 抑郁癥與軀體疾病 如上所述,抑郁可通過多種方式升高患者的死亡風險;但至少在精神科,我們所關注的主要還是自殺,其他問題討論得很少。多年來,我一直致力于研究為什么抑郁患者更容易罹患心臟病、心肌梗死及卒中,并花了將近20年的時間與美國心臟協(xié)會(AHA)斡旋,才讓他們心甘情愿地在官方網(wǎng)站上將抑郁列為心臟病的高危因素。 我真希望把當時的談話記錄下來。當時的AHA主席(我就不說是誰了)跟我說:「跟你講,我們之所以不把抑郁列為危險因素,是因為你還沒能證明,如果你有效治療抑郁,你就可以真的降低心臟病風險?!刮腋f:「你等等吧,你的網(wǎng)站上把遺傳高危因素都列進去了,關鍵是也沒有證據(jù)顯示你能改變這些遺傳因素,然后降低風險?!谷缓??就沒有然后了。 還好,在我卸任美國精神科醫(yī)師協(xié)會主席很久之后,我們終于成功地讓他們把抑郁列進去了。然而,精神科疾病也是生物性的疾病,影響大腦外加身體的其他部分,大家對于這個觀念的認識仍然有所偏差。 事實上,抑郁患者的大腦和身體內(nèi)無疑發(fā)生著某些異常的進程。很多年前,在你(指主持人)還在上小學的時候,我們就發(fā)表了一項研究:沒有用藥的抑郁患者存在易凝血體質,血小板凝集級聯(lián)反應有很基礎的問題,累及其中很多步驟,不僅是血小板初始激活階段,也包括最終的血栓形成。相比于非抑郁患者,抑郁患者形成血栓的風險要高得多。 抑郁癥與炎癥 凝血只是一方面,抑郁患者的氧化應激也有大概五六種異常。目前大家關注的一個事實是,抑郁患者相當一部分炎性因子的水平顯著升高,而炎癥反應也參與了上述所有疾病的進程,包括糖尿病、卒中和心臟病。 很多meta分析都發(fā)現(xiàn)了這一點,不是所有的炎性因子水平都升高,但C反應蛋白(CRP)、白細胞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TNF)等其中相當一部分都是顯著升高的。AHA給CRP設置了一個臨界值,高于這個值即為心肌梗死的高危因素,而很多抑郁患者都達到甚至高于這個水平。 現(xiàn)在市面上有很多所謂的「抗炎食物」或「抗炎食譜」之類。事實上,從進化角度出發(fā),炎癥反應是非常重要的適應手段,可以有效對抗細菌及病毒入侵者,甚至對抗某些癌癥。然而我們也知道有很多種炎性疾病,如肉芽腫、干燥綜合征、類風濕關節(jié)炎、狼瘡等,這些疾病的實質都是炎癥反應。此外,阿爾茨海默?。ˋD)、卒中、心臟病、某些種類的癌癥也伴隨著炎癥反應的升高。 你的患者中有三分之一這次只看過你這一個大夫??紤]到這些患者面臨著較高的心臟病及卒中風險,你其實應該去查一下他/她的炎性因子。就我個人而言,我會給所有的患者查CRP。如果你這么做了,你會很驚訝地發(fā)現(xiàn),有多少患者已經(jīng)處于風險中,而你卻渾然不知。 就治療而言,在精神科,我們一般認為單藥治療是值得提倡的。然而STAR*D的結果一出,我們發(fā)現(xiàn)只有28%的抑郁患者能從西酞普蘭單藥治療中獲得治愈,這個比例著實不高。如果你去腫瘤科看看,你就會發(fā)現(xiàn)沒人用的是單藥治療,大家都在用三藥聯(lián)合的化療、放療之類。大腦是如此復雜的一個器官,而抑郁可以影響大腦的方方面面,包括不同的腦區(qū)、神經(jīng)回路、遞質系統(tǒng)等等,一種抗抑郁藥真的夠用嗎? 不遠的將來,我們可能會去常規(guī)評估抑郁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而某種抗炎治療也可能進入抗抑郁治療方案。我們也能更好地了解,心理治療能否影響炎癥進程。事實上,認知行為治療(CBT)降低炎性標記物水平或許并非天方夜譚。這些都值得進一步去探討。 信源:David Carreo,Jessica A.Gold.Depression:A Killing Disease.Psychiatric Times.Apr 30,2018 轉自:https://mp.weixin.qq.com/s/l7s6oMAk-P4PAVobkqwFvw

關于抑郁癥

中國5400萬人得抑郁癥,“正能量”是壓垮他們的最后一根稻草 轉化醫(yī)學平臺 2019-07-06 本文轉自壹心理 01 “看心理咨詢,太作了.....” 前幾天,我喜歡的一個B站搞笑健身博主“楊老師”,火了。 因為他談戀愛了。 然而,戀愛過程中,他有心理障礙。 在某些情況下,他沒辦法像正常人一樣做出回應。 于是,他求助心理咨詢師。 有人覺得: “你這種人還要看心理醫(yī)生?”、“你每天都在講免費笑話,怎么可能有心理問題?” 現(xiàn)實卻是,很多搞笑UP主、喜劇演員表面上嘻嘻哈哈,其實都是有心理問題的。 電影《守望者》里,面具守望者羅夏就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男人去看心理醫(yī)生,說他很沮喪,感覺人生很無情,很殘酷,很孤獨。 醫(yī)生說:“偉大的小丑帕格里亞齊來了,去看看他的表演吧,他能讓你振作起來的?!? 然后,男人突然大哭:“但是醫(yī)生,我就是帕格里亞齊啊。” 類似的誤解還有: “好丟人好弱啊, 這種事情也要說出來”; “你有什么可抑郁的,矯情”; “你是在裝酷嗎?” 最重要的,是那句心理問題者最害怕聽到的三連:加油,堅持,挺一挺。 這就像: 如果你跑一百米,然后腿斷了。 加油,堅持,挺一挺。 你發(fā)燒拉肚子患上肺炎。 加油,堅持,挺一挺。 你要是說他,他會說,我也是出于好心啊。 問題是,腿斷了,生病了,為什么要加油堅持挺一挺? 你以為在做平板支撐嗎?應該直接去看醫(yī)生?。? 當那些有心理問題的人,因為這些話而退縮,沒有及時進行心理治療,有一天心理崩潰了。 可能你們都是幫兇。 我有一個得抑郁癥的朋友說,那段時間的確有非常深的感受。 那就是覺得自己是一個斷了腿的人,想要找一根拐杖。 可是周圍的人卻不停地鼓勵她:樂觀點,堅強點,跟我們一樣跑起來??! 可就好像在問她:你為什么要生???你為什么找借口? 在我們的社會里,產(chǎn)生心理問題,是一件極度羞恥的事情。 一個癌癥病人堅持化療,熬過一次次痛苦,人們會表揚他很堅強。 一個有心理問題的人堅持活下去,每天和各種心理掙扎作斗爭,人們會說他很脆弱。 可是,為什么我們的社會從來無法真正理解一個有心理問題的人? 02 這個社會 容不下一個患了感冒的人 與其說,我們不能理解為什么有人心里有問題,倒不如說,我們從來沒有正視過“情緒”的存在。 所有表達脆弱,表達需要幫助的行為,都是羞恥的。 這,從最近幾年流行的雞湯里就能看出來: “高情商的人都戒掉情緒”, “控制情緒才能控制人生”, “沒有人同情弱者”...... 每個人都在教你怎樣把情緒當作敵人一樣對付,卻從來沒有人說過: 沒關系,撐不住也是可以的。 看過一個短視頻,他們請來幾個不同年齡, 不同職業(yè)的人,讀一些微博: “愛了一個少年1574天,其中鬧了27天,等了825天,現(xiàn)在連等待的機會都沒有了?!? “沒吃晚飯,加班到一點,到家整個人都是暈的,好希望有個人可以看穿我的內(nèi)心,明白我的感受,不離不棄的陪伴我?!? “我戴上面具,然后再也摘不下來了。這就是我初中的磕磕絆絆?!? “我經(jīng)常連哭幾個小時,哭到手腳發(fā)麻,又有時候像沒事人一樣,我真的好累我不想上課不想見室友,我害怕學校,我好想休學。” 一個男生讀完后,笑了起來,說很尷尬。 其他人讀完微博內(nèi)容后,也全都笑了。 “哇塞,現(xiàn)在的人都好早熟啊” “一看就是單身狗寫的。” “太年輕,一看就沒有經(jīng)歷過生活?!? “我也不想工作?!? “既然這么痛苦,那就分了算了?!? 然而,當攝影組讓他們讀紙條的反面,所有人都沉默了。 那個笑著說太年輕的男生,笑容僵住了: “當你看到這條微博的時候,我已經(jīng)走了,我熬過了1584天,終于在今天凌晨結束了……” “我以為時間會讓我好些,但這幾年就算出來了,還是擺脫不了這個想法,抱歉。我不期望有人能原諒我。再見。” 那個評價說太早熟的女孩,讀到的是: “我知道我會這樣做,是因為我無法忍受和面對未來還要與這些痛苦和劇痛相處?!? 那個說“分了算了”的女孩,讀到了: “請理解我的掙扎和無奈,原諒我的自私和懦弱,再見”。 他們讀到的微博,都是抑郁癥患者在這世界上留下的最后求救信號。 悲哀的是,這些求救信號,在別人眼里是“矯情”“脆弱”,甚至伴隨著嘲笑。 可我想問,“脆弱”的反義詞,難道就是堅強嗎? 難道真的是加油,堅持,挺一挺,就能過去嗎? 如果不是的話,為什么人們還會對他們?nèi)绱丝量蹋? 曾奇峰說過,一個人心里有什么,他就對別人身上有什么敏感。 我們的社會從來都不尊重負性情緒,覺得表達脆弱是一件很沒面子,沒有擔當?shù)氖虑椤? 所以他們會盡力嘲笑那些不夠堅強的人,要求每個人都抹掉情緒,做個面目模糊,永遠微笑的人。 可是,脆弱本來就是人身上的一部分,但我們對它嚴防死守到,會敏感地“攻擊”任何一個脆弱的的人。 其次,是因為人們對心理問題本身有恐懼。 《社會心理手冊》中所提到,痛苦的事件隨時會發(fā)生的可能,會給人造成一種強大而無力應對的焦慮。 誰知道自己會不會出現(xiàn)心理問題呢? 所以,有些人會給心理疾病安上一個“脆弱”的標簽,反過來說就是,如果你自己不脆弱,那沒有東西可以打倒你。 否認心理問題的合理性,正是他們的防御手段。 另外,很多人的印象中,看心理咨詢=心里有病=腦子有病=隨時攻擊別人。 這種對心理問題的無知,恰恰成為了壓垮心理問題者的最后一根稻草。 03 你的理解,是最大的支持 我很喜歡的一部電影,是《丈夫得了抑郁癥》。 妻子小晴是一名毫不賣座的漫畫家,為人懶散,喜歡宅在家里畫漫畫和睡覺,靠丈夫一個人賺錢養(yǎng)家。 丈夫高野干夫內(nèi)向老實,事事追求完美和極致,出門前都要用尺子量直褲腿,工作也一絲不茍。 不知從哪天開始,他發(fā)現(xiàn)自己越來越不對勁,看什么都特別消極,扔垃圾的時候都覺得自己是垃圾。 那種無法抑制的孤獨和悲傷綁架了他,就像社會和家人遺棄一樣痛苦。 他常常頭痛、腰痛,身體各個部位都會不舒服。沒有食欲,渾身無力,做什么都提不起興趣,甚至一度爬到單位最頂層打算自殺。 表面上看,他原本的生活一切正常,但其實他早就“生病了”。 可是對心理疾病的羞恥感,讓他覺得自己必須撐住。 因為,上司跟他說,現(xiàn)在誰還沒點壓力,你怎么就抑郁了呢? 岳母也說他,你必須堅強、樂觀,擔當起你的責任,好像一切都是他的錯。 養(yǎng)家、工作、社會競爭的壓力都堆到他身上,他不敢選擇不努力。 但是,小晴沒有責備他。 她以離婚為要挾,讓丈夫立刻辭職休息看醫(yī)生,自己開始找工作賺錢養(yǎng)家。 抑郁癥確診后,高野開始完全否定自己,常因為一點小事情就激發(fā)消極情緒:我是壞掉的人,是沒用的、沒有存在價值的。 妻子讓他睡個午覺,丈夫卻覺得大白天睡覺,好對不起社會。 他無法容忍自己放松下來。 小晴一直用自己的方式陪伴著丈夫。 她不急著要丈夫馬上康復,而是告訴他: 做自己想做的事,吃自己想吃的東西,如果痛苦的話,不努力也是可以的。 非常觸動我的一個畫面是,小晴教丈夫睡午覺,四肢要慵懶地散開,但丈夫還是四肢僵硬地趴著。 小晴在旁邊滾來滾去,然后爬到他的身上,兩個人舒舒服服地漫無邊際地聊天。 他們會緊緊地擁抱著對方,聊天花板上的污漬,養(yǎng)的寵物蜥蜴igu。 丈夫問:它會不會寂寞? 妻子答:不會的,它是爬蟲類是冷血動物,沒有復雜的情感。 丈夫感嘆道:我也想成為爬蟲類。 妻子坐起來,抓住丈夫的手貼近自己的胸膛,溫柔地說:變成爬蟲類,就沒有那么溫暖了哦。 妻子的陪伴讓他知道,自己從不是孤身一人。 在最困難的時候,身邊最親近的人,從未想過放棄你,就是最大的心理支持。 可一個抑郁癥患者說,這部片看到一半就看不下去了。 高野身邊圍繞著那么多善良溫柔的人,自己被感動得一塌糊涂的同時,也非常非常羨慕。 因為事實卻是,那些鼓起勇氣表露自我,尋求幫助的人,很容易遭到父母,親友,甚至陌生網(wǎng)友的否定。 小晴那種積極的愛和關注是從何而來的? 我想,是因為深深的理解。 因為理解,才不會輕易對他們說,你們只是不堅強,忍一忍就好了。 04 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并不可恥 我想了很久:“為什么我們會對心理問題有如此深的污名化?” 哥倫比亞大學一位心理學教授Helen Verdeli 在做研究的時候發(fā)現(xiàn),那些來自中國的留學生,更容易面臨心理健康問題。 她發(fā)現(xiàn),中國文化有一種根深蒂固的價值觀,認為人必須要承受痛苦,吃得住苦。 所以,人們更傾向于把自己的困難或情緒留在心里。 因為有心理問題,就等于脆弱,就等于人生的失敗,這是社會不允許的,也是他們所不能承受的。 但就算我們再怎么否認,心理問題依舊存在。 據(jù)世衛(wèi)組織統(tǒng)計,全球有超過3億人正在被抑郁癥折磨,在中國,抑郁癥患者人數(shù)已達5400萬人。 《中國城鎮(zhèn)居民心理健康白皮書》數(shù)據(jù)表示: 73.6%的人處于心理亞健康狀態(tài), 16.1%的人存在不同程度心理問題, 而心理健康的人數(shù)比例, 僅為10.3%。 心理問題如此常見,可我們卻仍然在用偏見“謀殺”那些想活下去的人。 Nikki Webber 是一名黑人女性。 她從小也被教育,千萬不能對別人展露脆弱。 所以,在她被診斷為抑郁癥后,她一度不承認這個事實,覺得自己脆弱,情緒低落,扛不住壓力,是件十分羞恥的事。 直到有一天,媽媽給她打了一個電話說,她22歲的侄子自殺了。 那一刻她才知道, 原來侄子得抑郁癥很多年了??墒莾蓚€人關系那么好,他卻一次都沒有提過這件事。 Nikki有點自責,如果她當時敢表露自己也患了抑郁癥,如果她當時多問問侄子...... 所以,她決定站出來,告訴大家: 你們都被“堅強”害慘了。 總以為一個正常的人,必須駕馭情緒,所以一旦負性情緒出現(xiàn),下意識就會逃避,否認,自責。 甚至,來自家人,朋友的嘲笑和不解,朋友圈里清一色的“戒掉情緒”,會讓你覺得真的是自己做錯了。 但Nikki說,不是的。 如果我們連自己的人性都否定了,那就會成為空心人,終其一生都無法填滿內(nèi)心的空白。 撐不下去的時候,尋求幫助,真的沒什么大不了。 同樣飽受心理疾病和病恥感困擾的桑谷·德爾說,我們必須意識到: 心理上的掙扎, 并不會減損我們的力量; 心理創(chuàng)傷,也不會腐蝕我們的人生。 真誠地面對自己的心理問題,并不會使我們變得脆弱,或者失去理智。 相反,這會使我們成為一個完整的人。 接受心理咨詢,并不是因為我有病,是因為我想直面自己內(nèi)心的感受,我不想再逃避與否認過去的經(jīng)歷,我想真正地成為我自己。 作為一個普通人,如果你身邊有朋友告訴你TA在看心理咨詢,TA有心理疾病,請不要輕易問“你怎么可能得病”。 也不要輕易評判: “你不要心情那么喪” “你要積極一點” “你就是一天想太多了” “你怎么那么矯情”...... 你的一句話,很可能會給他們帶來雙倍的痛苦。 而如果你面對著情緒的困擾,一些輕微的心理問題;如果你面對心理疾病,抑郁癥,精神障礙的困擾: 我希望你知道,勇敢地尋求幫助,并不是一件可恥的事情。 該羞恥的不是你,是那些不了解你卻肆意評判你的人。 我很喜歡的一句話是,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在裂痕上追逐光芒的人,不應該被嘲笑。 本文經(jīng)授權轉載自公眾號壹心理(ID:yixinligongkaike)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日本乱中文字幕系列在线观看,午夜欧美成人福利片,一区二区性爱视频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