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躍龍_好大夫在線
微信掃碼

微信掃碼關注醫(yī)生

有問題隨時問

收藏收藏

醫(yī)學科普

他汀類藥物對心腦血管的好處

發(fā)表者:許躍龍 人已讀

神經內科專家診室內,一位 45 歲男性拿著頸動脈超聲的報告單:左側頸內動脈球部易損斑塊形成,右側頸內動脈多發(fā)斑塊形成。患者神色凝重地問:「醫(yī)生,我這個斑塊能治好嗎?用什么方法可以消掉呢?」


這已經是今天第「N」個因「頸動脈斑塊」來就診的患者了。近年來,隨著檢測手段的提升及普及,動脈粥樣斑塊的檢出率越來越高,那么,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是如何形成的呢?是否可以逆轉呢?今天我們就來分享這個話題。

什么是易損斑塊?

所有具有破裂傾向、易于形成血栓或迅速進展的斑塊即為易損斑塊。2003 年 Naghavi 等依據尸檢結果提出易損斑塊具有以下主要的病理特征:斑塊內活動性炎癥、大的脂質核心、薄的纖維帽以及斑塊內出血等。

早在 1913 年,俄國科學家 Anichkov 等發(fā)現(xiàn)高膽固醇飲食可以導致家兔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而恢復吃草后,已形成的斑塊出現(xiàn)了逆轉,由此推測膽固醇與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發(fā)生發(fā)展密切相關,此即為「膽固醇學說」的雛形。之后的一百年來,大量的臨床研究不斷地為這一理論提供更加詳實可靠的數(shù)據,膽固醇學說也進一步發(fā)展為「膽固醇理論」。


研究發(fā)現(xiàn),LDL-C 升高是動脈粥樣硬化的核心機制,貫穿動脈粥樣硬化發(fā)生發(fā)展的全程,從內皮損傷、炎性細胞浸潤、泡沫細胞形成、脂核增大、纖維帽變薄,進而導致斑塊破裂出現(xiàn)心血管事件,LDL-C 均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膽固醇理論的提出也奠定了以 LDL-C 為靶點的治療策略在動脈粥樣硬化治療中的主導地位。

靶向干預動脈硬化斑塊——卒中治療新模式

動脈粥樣硬化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發(fā)病機制,以往對于卒中二級預防的管理更強調危險因素的控制。


2010 年 SPENCE 研究納入 4378 例在動脈粥樣硬化研究中心就診的患者,通過積極控制危險因素治療 1 年后,仍有 60% 的患者存在斑塊進展,其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為無斑塊進展者的 2 倍。

然而,由控制危險因素轉換為強化降脂穩(wěn)定斑塊治療模式后,50.1% 的患者實現(xiàn)斑塊逆轉,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率明顯下降 [1],由此開啟了以抗動脈粥樣硬化為治療靶點的新篇章。

隨后的大量國內外研究也進一步證實,通過轉變治療模式,即從控制危險因素轉向動脈粥樣硬化的靶向治療,可顯著降低心腦血管事件的風險,提高患者的無事件生存率。

如何實現(xiàn)斑塊逆轉?

基于「膽固醇理論」的研究基礎,他汀時代即誕生了眾多以降低 LDL-C 為靶點的逆轉斑塊的臨床研究,從 1994 年的北歐辛伐他汀生存研究(4S 試驗),到近年來依折麥布、PCSK9 抑制劑、ACLY 抑制劑 ETC-1002 等后他汀時代新型降脂藥的臨床研究。

特別是隨著 IMPROVE-IT [2](他汀聯(lián)合依折麥布顯著降低 LDL-C 水平)、FOURIER [3](他汀聯(lián)合依洛尤單抗顯著降低 LDL-C 水平)、ODYSSEY-OUTCOMES [4](阿利西尤單抗顯著降低 LDL-C 水平)為代表的一系列血脂--動脈粥樣硬化領域大型研究成果的公布,強化降低 LDL-C 水平在逆轉斑塊進展中的基石作用進一步被證實。

新英格蘭醫(yī)學雜志(NEJM)甚至發(fā)表述評:建議將「膽固醇理論」升華為「膽固醇原則」,并提出無論降脂藥物的類型、劑量、是否聯(lián)用,降低 LDL-C 水平才是關鍵的觀點。

那么,LDL-C 降低到什么程度才能實現(xiàn)斑塊的逆轉呢?

一項納入 50 項臨床研究的 Meta 分析發(fā)現(xiàn),只有在 LDL-C 降幅 >40% 或血清 LDL-C 水平 <78 mg/dL 時,斑塊才有可能逆轉,并且斑塊逆轉的程度與 LDL-C 的降低程度呈正相關 [5]。

2016 年發(fā)表在 JAMA 的 GLAGOV [6] 研究結果顯示,PCSK9 抑制劑聯(lián)合他汀治療可顯著降低 LDL-C 水平并減小斑塊體積,進而實現(xiàn)斑塊逆轉。

基于以上研究,眾多國內外相關指南將 LDL-C 作為動脈粥樣硬化患者的首要干預目標,LDL-C 的目標值也不斷下降。

2019 年 ESC/ESA 血脂異常管理指南對于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風險極高危的患者提出了「1450」的 LDL-C 目標值,即 LDL-C<1.4 mmol/L 且較基線降低至少 50% [7],并且對于 ASCVD 患者,如果在最大可耐受劑量他汀治療的基礎上,兩年內出現(xiàn)第 2 次血管事件,可考慮將 LDL-C 降至<1.0 mmol/L。

2020 年我國膽固醇教育計劃(CCEP)[8] 也隨之提出了更為嚴格的降脂目標,同時也提高了非他汀類藥物如依折麥布、PCSK9 抑制劑的推薦級別。

小結

LDL-C 升高是動脈粥樣硬化的核心機制,強化降低 LDL-C 是穩(wěn)定/逆轉斑塊的基石,隨著一系列血脂--動脈粥樣硬化領域大型研究成果的公布,各國指南猶如雨后春筍隨之發(fā)生更新,對 LDL-C 的控制提出了更為激進的目標值,隨著一些非他汀類的新型降脂靶點及不斷被發(fā)現(xiàn),全面調脂將為動脈粥樣硬化患者帶來更多的臨床獲益。

好好用藥,獲益多多!


本文是許躍龍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本文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為診斷、治療的依據,請謹慎參閱

收藏
舉報
×
分享到微信
打開微信“掃一掃”,即可分享該文章

發(fā)表于:2021-02-24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日本乱中文字幕系列在线观看,午夜欧美成人福利片,一区二区性爱视频大全